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

发布时间: 2020-11-18 18:25:46

A. 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高中物理教案怎么写呀谢谢了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

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比较丰富,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上,给出了什么叫平抛运动,提出了探究的问题: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探究的过程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又有分析、推理的过程,还将实验现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探究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4.会用平抛运动解答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已知的直线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2.平抛物体探究实验中突出了“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际情景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关注生活的意识,并且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使学生爱物理、爱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抛物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平抛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

二、学情分析

深入的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1)高一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物理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2)学生刚学习过直线运动规律,对直线运动的分析方法记忆犹新;并在上一节中刚学过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对这一分析曲线运动的方法并不陌生,这为本节课在方法上铺平了道路;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情景创设教学法

学法:以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教是为了不教,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作如下的教学设计。

B.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收集课外的各种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2、在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本节课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还原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参与。
3、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2、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对磁的应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设计思想
1、这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教学过程应重在显示学生对磁这一知识的了解和对磁知识的生活的体验。为此,本节课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问题情景的创设,是思维的启动点和切入口,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理论支持。
2、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设计中可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的思想,在这基础上再提出奥斯特的实验及其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然后自然得过渡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上来。
3、在天体磁场的教学中,本设计注意用多媒体手段,将大量的图片、影象资料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对地磁的应用及其它天体磁场的认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调查、准备
教师提出问题:1、你对生活中有关磁的现象和应用了解多少,能否举出你所熟悉的一些现象和应用呢?
任务:在课前请同学通过网络去获知磁有关的知识
二、实验演示,引入新课
1、利用磁钢堆硬币积木。
实施过程:在木凳的下方可事先藏一小块磁钢,在木凳的上方在磁钢的磁化作用下可堆起四层高的硬币积木。
2、演示“磁悬副小实验
师:以上两实验的现象是如何出现的呢?具体的奥妙在那里呢?
学生非常新奇,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猜测各种原因,激起学生学习磁知识的兴趣

三、实验探索、新课教学
师:在初中我们已接触了一些磁有关的知识,生活中有哪些与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同学之间可互相讨论。
(因课前有准备,学生相对比较活跃,要充分把学生所知道的知识表述出来)
师:对磁的认识和应用,早在我国古代就开始了
多媒体投影补充说明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1、天然磁石(成分:Fe3O4)
2、司南的照片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写道:“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3、磁悬浮列车
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西起上海地铁龙阳路站,东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列车加速到平稳运行之后,速度是430公里/小时。这个速度超过了F1赛事的最高时速,车厢里上下颠簸很小,左右摇摆得相对还大一些。
4、飞鸽依靠地磁场识路等
从学生最熟悉的磁知识着手,引出磁的一些概念:
磁铁吸引铁质物质
5、实物投影指南针的指向
磁性:磁体能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
磁极:磁体中磁性最强的区域。从中引出N、S极的定义。
让学生从磁铁使铁质物体磁化联系到电能使铁质物体磁化,从而来说明电与磁的关系,引出奥斯特电流磁效应现象。
师:磁铁能吸引铁钉,铁钉是磁铁吗?为什么磁铁可以吸引铁钉?
学生回答:铁钉被磁化
师问:那么在自然界中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能使铁质物体磁化的呢?
(请同学互相帮助想一想,然后回答)
学生:电流可以使铁质物体磁化
可以向学生说明:1731年,英国商人发现雷电后,刀叉具有磁性。1751年,富兰克林发现莱顿瓶放电可以使缝衣针磁化。
另师:自然界中磁铁的相互作用早已被人所知,同名磁极排斥,异名磁极吸引,这与我们学过的什么力的作用很相似?
学生:电荷之间的作用力相似。
师:那么会不会说明两者存在联系呢?如果让你去研究电与磁的关系,你会如何去设计?
学生由于已受初中磁知识学习的影响,大部分都提出让通电导线对小磁针作用。
投影介绍奥斯特的生平
实验演示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
师说明:在奥斯特研究的最初,他受到力总是沿着物体连线方向这个观念的影响,总是在沿电流的方向放置磁针,使磁针在导线的延长线上,均以失败告终。1820年4月,在一次讲课中,他偶然把导线沿南北放置在一个带玻璃罩的指南针的上方,通电时磁针转动了
老师在此说明奥斯特的生平和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历程,让学生知道每一次科学新发现是艰难的,需要付出的是前期不断的努力和对科学的执著、自信。
实验说明:通电导线会产生磁场,对磁针产生力的作用。
提问:既然电流对磁铁有力的作用,那么磁铁是否也应该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呢?

C. 高中物理教案现在比较好的是哪一种

高中物理教案现在比较好的是哪一种
你好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好

D. 高中物理教案,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班)
主备人:wamgpeiluan
用案时间
2010年
9

2





牛顿第一定律




总5课时
第1课时


目标
1.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内涵和外延。
2.能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日常现象。




牛顿第一定律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讲练结合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修改、备注
牛顿第一定律
一、知识梳理
1.运动状态的变化:
运动状态的变化是指速度的变化,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方向的任何变化(大小、方向或大小方向同时改变)都表示物体运动状态已发生了改变.
2.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力的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
,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惯性的概念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4.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理想化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
思考、讨论后回答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修改、备注
是牛顿第二定律成立的前题,首先为牛顿第二定律的成立建立了一个惯性参照系。
二、例题分析
例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是一种力.
B.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C.
当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必定改变.
D.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质量大小决定,所以惯性就是质量.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受恒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
D.惯性越大的物体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例3、火车在直线轨道上匀速运动,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一个向前的推力,使他向前运动
B.人跳起后,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有相同的速度
C.人跳起的瞬间,车厢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向前运动
D.人跳起后,人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同学看见某人用手推静止的小车,却没有推动,于是说:这是因为这辆车惯性太大的缘故
B.运动的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的越快,惯性越大
C.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物体仍受到一个向上的推力
D.盛水的玻璃杯下面放一张纸,迅速抽纸时而杯子不动是由于玻璃杯的惯性使它保持静止状态。
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它必定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B.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必定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C.物体向东运动,必定受到向东的力的作用.
D.物体运动越来越慢,必定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修改、备注
例4、理想实验有时更能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有一个经验事实,其余是推论.如图所示的斜面:
①减小另一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能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斜面对接,让静止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只写序号即可)
在上述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属于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
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
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
课堂练习:
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
B.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C.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力是物体保持速度的原因。
2.关于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说明了,只要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物体,必然受到外力的作用。
B.在地面上滑行的物体只所以能停下来,是因为没有外力来维持它的运动状态。
C.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
3.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理想实验是不科学的假想实验.
B.理想实验所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C.理想实验是一种科学方法.
D.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状态.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修改、备注
变化,这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而惯性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
D.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消失以后,物体运动的速度会不断减小。
3.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所受阻力相同时,速度大的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B.两物体质量相等,惯性就一定相同
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开始运动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
D.在月球上举起重物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
4.物理学在研究实际问题时,常常进行科学抽象,即抓住研究问题的主要特征,不考虑与当前研究问题无关或影响较小的因素,建立理想化模型.下列各对象是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模型的有
A.质点
B.光滑水平面
C.位移
D.加速度
5.下列属于惯性表现的现象是


A.快速跑步的人很容易被绊倒.
B.在真空中铁片和羽毛下落得一样快.
C.飞机要在到达目标上空之前投弹才能击中目标.
D.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大.








教学探讨与反思:

E. 帮忙找一篇高中物理的微格教学教案,谢谢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技能教案(微格教学)
教学技能:运用多媒体技能
教学目标:
1、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科学合理使用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
引言:今天开始,我们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叫做动力学。动力学的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本节研究牛顿第一定律。
新课: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原来静止的物体,用力推它,可以使它运动起来。持续用力推它,它将保持运动。不推了,它将停止运动。
请问:根据这一经验,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又能总结什么规律?
学生:
学生回忆相关生活经验。
学生可能回答:物体为什么运动了?又为什么停止了?
预期回答: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教师:
肯定学生的问题和结论。
教师: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被誉为“科学天才”的亚里士多德就是这么认为的!
这个观点延续了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权威的观点就一定是真理吗?
学生:不一定!
教师:
好!敢于向权威提出质疑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品质。接下来,我们把问题进行分解。
问题一:首先请大家思考:物体为什么由静止变为运动?
学生:因为你用力推了它。
教师:确实是推了。但是,你用力推物体,物体就一定运动吗?
学生:不一定。举例。
教师: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推了物体,物体就运动。我们要从物体受力的情况进行分析。请问,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受到什么力的作用?
学生:物体受到向下的重力G、向上的支持力N,水平推力F和摩擦力f。
教师:为什么能推动物体?
学生:因为水平推力F比摩擦力f要大。
教师:能推动静止的物体,是因为推力比阻力大的原因教师:回答了物体为什么由静止到运动的问题。接下来,请大家思考:
问题二:运动的物体一定要持续地“推”吗?
学生:不要。举例如,使劲一推,手离开后,物体能继续向前滑行;用力踢球,球离开脚后能继续向前飞行。
教师:从此看来,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教师:但是,请大家继续思考:
问题三:为什么物体又由运动变为静止了呢?
学生:可能回答:没有用力推了;因为有摩擦阻力等等。
教师:我们还是从受力情况进行分析。不推了,就是撤去了推力F,阻力有没有变化?
学生:阻力没有变化。
教师:因此,使物体停下来的真正原因是:物体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教师: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提出了问题:如果没有摩擦力,结果会是怎样?
学生:预期回答,物体就不停了。
教师:我们先看一个模拟演示实验:三辆相同的小车,从三个相同的斜面,从同样相同的高度,同样由静止开始下滑。这样,他们将以同样的速度到达水平面。而水平面的表面分别是毛巾、木版和玻璃。大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实验。
教师: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我们能总结什么样的规律?
学生:预期总结:在越光滑的表面,摩擦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远!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还能想到什么?
学生:如果绝对光滑,小车将滑行无穷远!
教师:太棒了!我们同学能根据实验事实,进行科学抽象的思维了。伽利略也根据实验事实,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
教师:介绍理想实验并课件演示。
1)两个对接的光滑斜面,使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2)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的高度(3)减小第二个斜面的角度,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要达到原来的高度。(4)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处于水平位置,小球因为永远也到不了原来的高度,所以沿水平面将永远的运动下去。
学生:观察理想实验。
学生:总结伽利略的观点。
教师:根据实验,伽利略提出了他的观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原因。设想没有摩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学生:重复并体会“理想实验”的方法。
教师:总结理想实验的方法。
伽利略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科学规律。
教师:介绍爱因斯坦对伽利略的评价——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F. 高中物理老师用教案什么书好

如果要买教案书的话,建议《优秀教案》比较好

G.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13/sort0316/down-11430.html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 曲线运动
第一节:曲线运动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
(2)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怎样确定的
(3)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分析,提高学生能抓住要点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会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总结和发现问题

二.设计思路
本节讲述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从大量实际现象及学生日常经验开始的。结合前面学过的矢量知识让学生明白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讲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采用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做好演示实验,再结合分析实例,对学生理解这一问题十分重要。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认真思考从而得出结论。本课教学设计过程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13/sort0316/down-11431.html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问题中知道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
2、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互不影响。
3、知道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明确物理中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将曲线运动分解为直线运动。
【教学重点】
对一个运动能正确地进行合成和分解
【教学难点】
具体问题中的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判定。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13/sort0316/down-11432.html
抛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2.掌握抛体运动的位置与速度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能够运用平抛规律解决有关问题.
2.通过例题分析再次体会平抛运动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参与实验总结规律的热情,从而能更方便地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实践,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
教学设计
[新课教学]
一、抛体的位置
我们以平抛运动为例来研究抛体运动所共同具有的性质.
首先我们来研究初速度为。的平抛运动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用手把小球水平抛出,小球从离开手的瞬间(此时速度为v,方向水平)开始,做平抛运动.我们以小球离开手的位置为坐标原点,以水平抛出的方向为x轴的方向,竖直向下的方向为y轴的方向,建立坐标系,并从这一瞬间开始计时.
师:在抛出后的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力情况如何?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13/sort0316/down-11433.html

平抛运动实验器法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进一步明确平抛物体的运动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与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学会通过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计算物体的初速度。
【仪器和器材】
平抛运动实验器,刻度尺,描迹记录纸。
【实验方法】
1.平抛运动实验器的安装。
(1)将平抛运动实验器置于桌面,装好平抛轨道,使轨道的抛射段处于水平位置。调节调平螺丝,观察重垂线或气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13/sort0316/down-11434.html
圆周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2、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各种圆周运动的实例,找出共同特征。
2.联系各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通过课堂演示实验的观察,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快慢的方法,进而引出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大小 ,角速度大小 ,周期T、转速n等。
3.探究线速度与周期之间的关系 ,结合 ,导出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
教学重点:
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2、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3、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13/sort0316/down-11435.html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如果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的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它就是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
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会求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在特殊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学习,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也可以在变速圆周运动中使用,渗透特殊性和一般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几个实例的学习,明确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学会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
通过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的实例分析,明白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问题。
......

H. 高一物理教学教案:什么是力

什么是力
(一)教学目的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教具
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但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学生举例,教师选择适当的例子写在黑板上。教师也可补充具有启发性的实例)
教师:火车头拉着车箱前进,运动员踢足球,吸铁石吸引铁钉,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等等。
以上实例中都有力存在。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休的吸引力。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
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现在我把上述有力存在的实例中的物体分为两组,请大家分析这两组物体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答: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
教师: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教师出示小黑板。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
推土机对土的推力
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
(学生回答)
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是力。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实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
2.演示实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
教师:吸铁石对铁钉有吸引力,这是大家熟知的。但是我们也看到铁块对小磁针也有吸引力。这说明磁铁吸引铁,同时铁也在吸引磁铁。
3.演示实验:把钢锯条固定在台钳上,用弹簧将锯条拉弯。
教师:用弹簧把锯条拉弯,弹簧对锯条有一个拉力,同时弹簧也被拉长,这说明锯条对弹簧也有一个拉力。
可见,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有一个力,同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有一个力。
四、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哪些效果呢?
(1)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
教师: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
(2)实验: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
教师: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2)教师:乒乓球向我们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不论是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还是运动方向发生改变,都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所以,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五、练习
1.用手将弹簧拉长,弹簧受力,力的效果是_________。
2.用力推桌子,桌子动起来,力的效果是_________。
3.玻璃杯落在地上,杯子给地一个力,同时杯子也会破碎,原因是_______。
六、作业
1.复习课文。
2.章后习题1、2。
(四)说明
1.学生在生活中对力有肤浅的认识,但是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最好是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两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1)“作用”就是力。(2)力离不开物体,即施力物和受力物。
3.强调作用就是力。注意避免“由于作用产生了力”这种模糊不清的说明。否则学生会误认为除了作用之外还有一个力。这样对学生将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有好处。
4.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过急,力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逐步深化。

热点内容
杨氏历史 发布:2025-01-13 13:48:27 浏览:455
斑比的英语 发布:2025-01-13 11:38:33 浏览:998
王志芳老师 发布:2025-01-13 11:00:17 浏览:907
蜡笔的英语怎么读 发布:2025-01-13 10:34:23 浏览:275
地理智慧 发布:2025-01-13 10:24:17 浏览:89
花什么 发布:2025-01-13 10:09:32 浏览:501
写字教学指导 发布:2025-01-13 09:16:37 浏览:11
扭扭机教学视频 发布:2025-01-13 09:08:14 浏览:759
鬼伐舞教学 发布:2025-01-13 08:34:31 浏览:662
教师课程资源 发布:2025-01-13 08:19:41 浏览: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