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化学必修

化学必修

发布时间: 2020-11-18 18:52:15

『壹』 化学必修一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贰』 高中化学必修一的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1化学方程式总结
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谈变价也不难,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氢正一,氧负二,金属正价记心间, 莫忘单质价为零。
溶解度口诀: 钾钠铵盐硝酸盐,都能溶于水中间;盐酸除了银亚汞,硫酸难溶是钡铅;
碳酸磷酸亚硫酸,可溶只有钾钠铵;银盐只溶硝酸银,溶碱钡和钾钠铵。

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常见氧化剂:(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卤素单质(X2)、O2、S等(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3)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浓H2SO4、HNO3、KMnO4等(4)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常见还原剂:①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如K、Na、Zn、Fe等②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③较低态的化合物;CO、SO2、H2S、Na2SO3、FeSO4
【例1】氢化钠(NaH)是一种生氢剂,可发生如下反应:NaH + H2O == NaOH + H2↑对这一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NaH是氧化剂 B. NaH是氧化产物 C.NaOH是还原产物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1:1
考点二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表示法:

MnO2 + 4HCl ===MnCl2 + Cl2↑+2H2O

注:桥上标:得(失)电子数,得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2.单线桥表示法:

MnO2+4HCl=== MnCl2+ Cl2↑ + 2H2O
注:箭头线由还原剂中失去电子的元素指向氧化剂中得到电子的元素;桥上只标电子数,不写“得”、“失”等。

1、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① Na2O+2HCl=2NaCl+H2O ② 2Na+2HCl=2NaCl+H2↑
Na2O+2H+=2Na++H2O 2Na+2H+=2Na++H2↑
③ 2Na2O2+4HCl=4NaCl+O2↑+2H2O ④ 4Na+O2=2Na2O
2Na2O2+4H+=4Na++O2↑+2H2O ※⑥ 2Na+2H2O=2NaOH+H2↑
※⑤ 2Na+O2 Na2O2 2Na+2H2O=2Na++2OH-+H2↑
⑦ Na2O+H2O=2NaOH ※⑧ 2Na2O2+2H2O=4NaOH+O2↑
Na2O+H2O=2Na++2OH- 2Na2O2+2H2O=4Na++4OH-+O2↑
⑨ Na2O+CO2=Na2CO3 ※⑩ 2Na2O2+2CO2=2Na2CO3+O2
⑾2 NaOH+CO2=Na2CO3+H2O ⑿ Na2CO3+Ca(OH)2=CaCO3↓+2NaOH
2OH-+CO2=CO32-+H2O CO32-+Ca2+=CaCO3↓
⒀ NaOH+CO2=NaHCO3 ※⒁ Na2CO3+H2O+CO2=2NaHCO3
OH-+CO2=HCO3- CO32-+H2O+CO2=2HCO3-
※⒂ 2NaHCO3 Na2CO3+H2O+CO2↑ 或 ※ NaHCO3+NaOH=Na2CO3+H2O
HCO3-+OH-=CO32-+H2O
⒃ Na2CO3+2HCl=2NaCl+H2O+CO2↑ ⒄ NaHCO3+HCl=NaCl+H2O+CO2↑
CO32-+2H+=H2O+CO2↑ HCO3-+H+=H2O+CO2↑
补充:①石灰水中加入少量NaHCO3 : Ca(OH)2+NaHCO3=CaCO3↓+NaOH+H2O
Ca2++OH-+HCO3-=CaCO3↓+H2O
②石灰水中加入过量NaHCO3 : Ca(OH)2+2NaHCO3=CaCO3↓+Na2CO3+2H2O
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2、铝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① 2Al+6HCl=2AlCl3+3H2↑ ② 4Al+3O2 2Al2O3 2Al+6H+=2Al3++3H2↑
※③ 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④ Al2O3+6HCl=2AlCl3+3H2O
2Al+2OH-+2H2O=2AlO2-+3H2↑ Al2O3+6H+=2Al3++3H2O
※⑤ Al2O3+2NaOH=2NaAlO2+H2O ⑥ AlCl3+3NH3•H2O=Al(OH)3↓+3NH4Cl
Al2O3+2OH-=2AlO2-+H2O Al3++3NH3•H2O = Al(OH)3↓+3NH4+
⑦ Al(OH)3+3HCl=AlCl3+3H2O ⑧ 2Al(OH)3 Al2O3+3H2O
Al(OH)3+3H+=Al3++3H2O
☆⑨ NaAlO2+HCl+H2O =Al(OH)3↓+NaCl或NaAlO2+2H2O+CO2=Al(OH)3↓+NaHCO3
AlO2-+H++H2O=Al(OH)3↓ AlO2-+2H2O+CO2=Al(OH)3↓+HCO3-
※⑩ Al(OH)3+NaOH = NaAlO2+2H2O ☆⑾ Al3++3H2O Al(OH)3胶体+3H+
Al(OH)3+OH-= AlO2-+2H2O 明矾净水
⑿ AlCl3+4NaOH = NaAlO2+3NaCl+2H2O Al3++4OH-= AlO2-+2H2O
3、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① Fe3O4+4CO 3Fe+4CO2 ※② 3Fe+4H2O(g) Fe3O4+4H2
③ Fe+2HCl=FeCl2+H2↑ 或3Fe+2O2 Fe3O4
Fe+2H+=Fe2++H2↑ ④2Fe+3Cl2 2FeCl3
※⑤ 2FeCl2+Cl2 = 2FeCl3 ※⑥ Fe+2FeCl3 = 3FeCl2
2Fe2++Cl2 = 2Fe3++2Cl- Fe+2Fe3+= 3Fe2+
⑦ FeCl2+2NaOH = Fe(OH)2↓+2NaCl ⑧ Fe(OH)2+2HCl = FeCl2+2H2O
Fe2++2OH-= Fe(OH)2↓ Fe(OH)2+2H+= Fe2++2H2O
※⑨ 4Fe(OH)2+O2+2H2O = 4Fe(OH)3 ⑩ FeCl3+3NaOH = Fe(OH)3↓+3NaCl
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Fe3++3OH-= Fe(OH)3↓
⑾ Fe(OH)3+3HCl = FeCl3+3H2O Fe3++3H2O Fe(OH)3胶体+3H+(净水)
Fe(OH)3+3H+= Fe3++3H2O ⑿ 2Fe(OH)3 Fe2O3+3H2O
⒀ Fe2O3+6HCl = 2FeCl3+3H2O ※⒁ FeCl3+3KSCN = Fe(SCN)3+3KCl
Fe2O3+6H+= 2Fe3++3H2O Fe3++3SCN-= Fe(SCN)3
4、硅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① Si+O2 SiO2 ② SiO2+2C Si+2CO↑
※③ SiO2+4HF = SiF4↑+2H2O(刻蚀玻璃)
④ Si+4HF = SiF4↑+2H2↑
⑤ SiO2+CaO CaSiO3
SiO2+CaCO3 CaSiO3+CO2↑
※⑥ SiO2+2NaOH = Na2SiO3+H2O
SiO2+2OH-= SiO32-+H2O ※⑦ Na2SiO3+2HCl = H2SiO3↓+2NaCl
SiO2+Na2CO3 Na2SiO3+CO2↑ SiO32-+2H+= H2SiO3↓
※⑦ Na2SiO3+H2O+CO2=H2SiO3↓+Na2CO3或Na2SiO3+2H2O+2CO2=H2SiO3↓+2NaHCO3
SiO32-+H2O+CO2=H2SiO3↓+CO32-或SiO32-+2H2O+2CO2=H2SiO3↓+2HCO3-
⑧ H2SiO3+2NaOH = Na2SiO3+2H2O ⑨ H2SiO3===H2O+SiO2 H2SiO3+2OH-= SiO32-+2H2O
5、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① 2Fe+3Cl2 2FeCl3 ② Cu+Cl2 CuCl2
③ 2FeCl3+Cu = 2FeCl2+CuCl2
2Fe3++Cu = 2Fe2++Cu2+
④ H2+Cl2 2HCl
※⑤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MnO2+4H++2Cl- Mn2++Cl2↑+2H2O
※⑥ Cl2+H2O = HCl+HClO ※⑦ 2HClO 2HCl+O2↑
Cl2+H2O = H++Cl-+HClO 2HClO 2H++2Cl-+O2↑
※⑧ Cl2+2NaOH = NaCl+NaClO+H2O ※⑨ 2Cl2+2Ca(OH)2 = CaCl2+Ca(ClO)2+2H2O
Cl2+2OH-= Cl-+ClO-+H2O 工业制漂白粉
※⑩ Ca(ClO)2+H2O+CO2 = CaCO3↓+2HClO或Ca(ClO)2+2HCl = CaCl2+2HClO
Ca2++2ClO-+H2O+CO2= CaCO3↓+2HClO或ClO-+H+= HClO
漂白粉的漂白原理
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Ca(ClO)2+2H2O+2CO2 = Ca(HCO3)2+2HClO
ClO-+H2O+CO2 = HCO3-+HclO
6、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①S+O2 SO2
②2H2S+SO2=3S+2H2O
※③SO2+O2 2SO3
④SO3+H2O = H2SO4
⑤SO2+CaO CaSO3 或 SO2+Ca(OH)2 = CaSO3↓+H2O
⑥SO3+CaO = CaSO4 SO2+Ca2++2OH-=CaSO3↓+H2O
SO3+Ca(OH)2 = CaSO4+H2O ⑦2CaSO3+O2 2CaSO4
※⑧SO2+Cl2+2H2O = H2SO4+2HCl ※⑨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SO2+Cl2+2H2O = 4H++SO42-+2Cl- Cu+2H2SO4(浓) Cu2++SO42-+SO2↑+2H2O
※⑩C+2H2SO4(浓) CO2↑+2SO2↑+2H2O
7、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① N2+O2 2NO
※② 2NO+O2 = 2NO2
※③ 3NO2+H2O = 2HNO3+NO
3NO2+H2O =2H++2NO3-+NO
以上三个反应为“雷雨发庄稼”原理
扩展反应有:4NO2+O2+2H2O = 4HNO3
4NO+3O2+2H2O = 4HNO3
※④ Cu+4HNO3(浓) = Cu(NO3)2+2NO2↑+2H2O 上面两个反应主要用于气体溶于水时的计算
Cu+4H++2NO3-=Cu2++2NO2↑+2H2O 或 4HNO3 4NO2↑+ O2↑+ 2H2O
C+4HNO3(浓) CO2↑+2NO2↑+2H2O 浓硝酸见光易变黄的原因
※⑤ 3Cu+8HNO3(稀) = 3Cu(NO3)2+2NO↑+4H2O ⑥N2+3H2 2NH3
3Cu+8H++2NO3-=3Cu2++2NO↑+4H2O 合成氨反应是人工固氮的主要途径
⑦ NH3+HCl = NH4Cl ⑧ NH4Cl NH3↑+HCl↑
NH3+H+ = NH4+(水溶液中) 补充:NH4HCO3 NH3↑+H2O+CO2↑
氨气与酸均能反应生成铵盐,且与挥发性酸 铵盐受热都易分解,但并不是所有的铵盐
(如浓HCl、浓HNO3)相遇时空气中有白烟 都分解出氨气,如NH4NO3、(NH4)2SO4
※⑧ NH4Cl+NaOH NaCl+NH3↑+H2O NH4++OH- NH3↑+H2O
所有的铵盐都能与碱作用放出氨气,可利用此反应鉴别铵离子。
※⑧2NH4Cl+2Ca(OH)2 CaCl2+2NH3↑+2H2O 实验室制氨气,此反应为固体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⑨4NH3+5O2 4NO+6H2O 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工业制硝酸的第一步。
注:带“※”的反应为重要反应,必须熟记;带“☆”的反应只需了解。

『叁』 化学必修一怎么学好

必修1重点:1.物质的量 2.有关方程式
化学其实并不难,只要用心就能学好。
首先,它是一门很综合的学科,也非常有趣。
可以用文科的背诵形式来解决化学分子式,化学方程式,概念,实验现象——这是死的知识,必须下功夫背诵,背好这些,以后就有了基础。
可以用理科的发散思维来解决实验问题,以及综合问题。它与数学和物理联系紧密,但又比数学物理简单。比如实验,实验特别好玩,只要上课认真看了,就算没有背实验现象,考试时也会想起来。诸如此类,不一一叙述。

其实最重要的是兴趣,作为新学科,只要认真,不可能学不好。对这一科有兴趣,自然就会学好的~

『肆』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燃液体;
浓H2SO4、NaOH(酸碱)——腐蚀品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分离的方法:
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
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2、粗盐的提纯:
(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
(2)步骤:
①将粗盐溶解后过滤;
②在过滤后得到粗盐溶液中加过量试剂BaCl2(除SO42-)、Na2CO3(除Ca2+、过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后过滤;
③得到滤液加盐酸(除过量的CO32-、OH-)调pH=7得到NaCl溶液;
④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加试剂顺序关键:
(1)Na2CO3在BaCl2之后;
(2)盐酸放最后。
3、蒸馏装置注意事项:
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
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4、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时,选用萃取剂应符合原则:
①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得多;
②萃取剂与原溶液溶剂互不相溶;
③萃取剂不能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三、离子的检验:
①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a2++SO42-=BaSO4↓
②Cl-(用AgNO3溶液、稀硝酸检验)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或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Ag++Cl-=AgCl↓。
③CO32-:(用BaCl2溶液、稀盐酸检验)先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n)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五个新的化学符号:
3、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4、溶液稀释公式:(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注意单位统一性,一定要将mL化为L来计算)。
5、溶液中溶质浓度可以用两种方法表示:
①质量分数W
②物质的量浓度C
质量分数W与物质的量浓度C的关系:C=1000ρW/M(其中ρ单位为g/cm3)
已知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W,溶液密度为ρ(g/cm3),溶液体积为V,溶质摩尔质量为M,求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 推断:根据C=n(溶质)/V(溶液) ,而n(溶质)=m(溶质)/M(溶质)= ρ V(溶液) W/M,考虑密度ρ的单位g/cm3化为g/L,所以有C=1000ρW/M 】。(公式记不清,可设体积1L计算)。
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配制使用的仪器:托盘天平(固体溶质)、量筒(液体溶质)、容量瓶(强调:在具体实验时,应写规格,否则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配制的步骤:
①计算溶质的量(若为固体溶质计算所需质量,若为溶液计算所需溶液的体积)
②称取(或量取)
③溶解(静置冷却)
④转移
⑤洗涤
⑥定容
⑦摇匀。
(如果仪器中有试剂瓶,就要加一个步骤:装瓶)。
例如:配制400mL0.1mol/L的Na2CO3溶液:
(1)计算:需无水Na2CO3 5.3 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Na2CO3 5.3 g。
(3)溶解:所需仪器烧杯、玻璃棒。
(4)转移: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地引流到500mL容量瓶中。
(5)定容:当往容量瓶里加蒸馏水时,距刻度线1-2cm处停止,为避免加水的体积过多,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这个操作叫做定容。
注意事项:
①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积是固定的,没有任意体积规格的容量瓶。
②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容量瓶受热易炸裂,同时溶液温度过高会使容量瓶膨胀影响溶液配制的精确度。
③用胶头滴管定容后再振荡,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时不要再加水,这是因为振荡时有少量溶液粘在瓶颈上还没完全回流,故液面暂时低于刻度线,若此时又加水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④如果加水定容时超出了刻度线,不能将超出部分再吸走,须应重新配制。
⑤如果摇匀时不小心洒出几滴,不能再加水至刻度,必须重新配制,这是因为所洒出的几滴溶液中含有溶质,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⑥溶质溶解后转移至容量瓶时,必须用少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一并倒入容量瓶,这是因为烧杯及玻璃棒会粘有少量溶质,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把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1、掌握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3、胶体:
(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混合物)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固态电解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2、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如:Al2(SO4)3=2Al3++3SO42-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水。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
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②拆:把易溶的强电解质(易容的盐、强酸、强碱)写成离子形式。
常见易溶的强电解质有:
三大强酸(H2SO4、HCl、HNO3),四大强碱[NaOH、KOH、Ba(OH)2、Ca(OH)2 (澄清石灰水拆,石灰乳不拆)],可溶性盐,这些物质拆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一律保留化学式。
③删:删除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价态不变和存在形式不变的离子)。
④查:检查书写离子方程式等式两边是否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3、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看几看)
①看是否符合反应事实(能不能发生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对不对)。
②看是否可拆。
③看是否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④看“=”“ ”“↑”“↓”是否应用恰当。
4、离子共存问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沉淀:AgCl、BaSO4、BaSO3、BaCO3、CaCO3、Mg(OH)2、Cu(OH)2等。
生成气体:CO32-、HCO3-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H2O:①H+和OH-生成H2O。②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既不能和H+共存,也不能和OH-共存。如:HCO3-+H+=H2O+CO2↑, HCO3-+OH-=H2O+CO32-
(2)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无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离子:Cu2+、Fe3+、Fe2+、MnO4-(常见这四种有色离子)。
②注意挖掘某些隐含离子:酸性溶液(或pH<7)中隐含有H+,碱性溶液(或pH>7)中隐含有OH-。
③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元素化合价升降。
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或有电子的转移的化学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失电子)→升(化合价升高)→氧(被氧化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得电子)→降(化合价降低)→还(被还原或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注】一定要熟记以上内容,以便能正确判断出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剂、还原剂在反应物中找;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在生成物中找。
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三、如果使元素化合价升高,即要使它被氧化,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如果使元素化合价降低,即要使它被还原,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钠 Na
1、单质钠的物理性质:钠质软、银白色、熔点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单质钠的化学性质:
①钠与O2反应
常温下:4Na + O2=2Na2O (新切开的钠放在空气中容易变暗)
加热时:2Na + O2==Na2O2 (钠先熔化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
Na2O2中氧元素为-1价,Na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是呼吸面具、潜水艇的供氧剂,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
②钠与H2O反应
2Na+2H2O=2NaOH+H2↑
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注意配平)
实验现象:“浮——钠密度比水小;游——生成氢气;响——反应剧烈;
熔——钠熔点低;红——生成的NaOH遇酚酞变红”。
③钠与盐溶液反应
如钠与CuSO4溶液反应,应该先是钠与H2O反应生成NaOH与H2,再和CuSO4溶液反应,有关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Cu(OH)2↓+Na2SO4
总的方程式: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实验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有气泡放出
K、Ca、Na三种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碱再和盐溶液反应
④钠与酸反应:
2Na+2HCl=2NaCl+H2↑(反应剧烈)
离子方程式:2Na+2H+=2Na++H2↑
3、钠的存在:以化合态存在。
4、钠的保存: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
5、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Na→Na2O→NaOH→Na2CO3→Na2CO3·10H2O(结晶)→Na2CO3(风化),最终得到是一种白色粉末。
一小块钠置露在空气中的现象:银白色的钠很快变暗(生成Na2O),跟着变成白色固体(NaOH),然后在固体表面出现小液滴(NaOH易潮解),最终变成白色粉未(最终产物是Na2CO3)。
二、铝 Al
1、单质铝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密度小(属轻金属)、硬度小、熔沸点低。
2、单质铝的化学性质
①铝与O2反应:常温下铝能与O2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加热条件下铝能与O2反应生成氧化铝:4Al+3O2==2Al2O3
②常温下Al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均有H2生成,也能与不活泼的金属盐溶液反应:
2Al+6HCl=2AlCl3+3H2↑
( 2Al+6H+=2Al3++3H2↑ )
2Al+2NaOH+2H2O=2NaAlO2+3H2↑
( 2Al+2OH-+2H2O=2AlO2-+3H2↑ )
2Al+3Cu(NO3)2=2Al(NO3) 3+3Cu
( 2Al+3Cu2+=2Al3++3Cu)
注意:铝制餐具不能用来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和咸的食品。
③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如V、Cr、Mn、Fe的氧化物)叫做铝热反应
Fe2O3+2Al == 2Fe+Al2O3,Al 和 Fe2O3的混合物叫做铝热剂。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
三、铁
1、单质铁的物理性质:铁片是银白色的,铁粉呈黑色,纯铁不易生锈,但生铁(含碳杂质的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原因:形成了铁碳原电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2、单质铁的化学性质:
①铁与氧气反应:3Fe+2O2===Fe3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②与非氧化性酸反应:Fe+2HCl=FeCl2+H2↑ (Fe+2H+=Fe2++H2↑)
常温下铝、铁遇浓硫酸或浓硝酸钝化。加热能反应但无氢气放出。
③与盐溶液反应: Fe+CuSO4=FeSO4+Cu(Fe+Cu2+=Fe2++Cu)
④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e3O4+4H2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氧化物
1、Al2O3的性质:氧化铝是一种白色难溶物,其熔点很高,可用来制造耐火材料如坩锅、耐火管、耐高温的实验仪器等。
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Al2O3+ 6HCl = 2AlCl3 + 3H2O (Al2O3+6H+=2Al3++3H2O)
Al2O3+ 2NaOH == 2NaAlO2 +H2O(Al2O3+2OH-=2AlO2-+H2O)
2、铁的氧化物的性质:FeO、Fe2O3都为碱性氧化物,能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FeO+2HCl =FeCl2 +H2O
Fe2O3+6HCl=2FeCl3+3H2O
二、氢氧化物
1、氢氧化铝 Al(OH)3
①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在常温下它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
Al(OH)3+3HCl=AlCl3+3H2O(Al(OH)3+3H+=Al3++3H2O)
Al(OH)3+NaOH=NaAlO2+2H2O(Al(OH)3+OH-=AlO2-+2H2O)
②Al(OH)3受热易分解成Al2O3:2Al(OH)3==Al2O3+3H2O(规律:不溶性碱受热均会分解)
③Al(OH)3的制备:实验室用可溶性铝盐和氨水反应来制备Al(OH)3
Al2(SO4)3+6NH3·H2O=2 Al(OH)3↓+3(NH4)2SO4
(Al3++3NH3·H2O=Al(OH)3↓+3NH4+)
因为强碱(如NaOH)易与Al(OH)3反应,所以实验室不用强碱制备Al(OH)3,而用氨水。
2、铁的氢氧化物:氢氧化亚铁Fe(OH)2(白色)和氢氧化铁Fe(OH)3(红褐色)
①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Fe(OH)2+2HCl=FeCl2+2H2O(Fe(OH)2+2H+=Fe2++2H2O)
Fe(OH)3+3HCl=FeCl3+3H2O(Fe(OH)3 + 3H+= Fe3++ 3H2O)
②Fe(OH)2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OH)3
4Fe(OH)2+O2+2H2O=4Fe(OH)3(现象: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
③Fe(OH)3受热易分解生成Fe2O3:2Fe(OH)3==Fe2O3+3H2O
3、氢氧化钠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易潮解,有强腐蚀性,具有碱的通性。
三、盐
1、铁盐(铁为+3价)、亚铁盐(铁为+2价)的性质:
①铁盐(铁为+3价)具有氧化性,可以被还原剂(如铁、铜等)还原成亚铁盐:
2FeCl3+Fe=3FeCl2( 2Fe3++Fe=3Fe2+)(价态归中规律)
2FeCl3+Cu=2FeCl2+CuCl2( 2Fe3++Cu=2Fe2++Cu2+)(制印刷电路板的反应原理)
亚铁盐(铁为+2价)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剂(如氯气、氧气、硝酸等)氧化成铁盐:
2FeCl2+Cl2=2FeCl3 ( 2Fe2++Cl2=2Fe3++2Cl-)
②Fe3+离子的检验:
a.溶液呈黄色;
b.加入KSCN(硫氰化钾)溶液变红色;
c.加入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
Fe2+离子的检验:
a.溶液呈浅绿色;
b.先在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入氯水,溶液变红色;
c.加入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沉淀,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2、钠盐:Na2CO3与NaHCO3的性质比较
四、焰色反应
1、定义: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性质。
2、操作步骤:铂丝(或铁丝)用盐酸浸洗后灼烧至无色,沾取试样(单质、化合物、气、液、固均可)在火焰上灼烧,观察颜色。
3、 重要元素的焰色:钠元素黄色、 钾元素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以排除钠的焰色的干扰)
焰色反应属物理变化。与元素存在状态(单质、化合物)、物质的聚集状态(气、液、固)等无关,只有少数金属元素有焰色反应。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合金的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合金的特性:合金与各成分金属相比,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的性能。
①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大
②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低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硅及其化合物 Si
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排第二,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只有以化合态存在的硅,常见的是二氧化硅、硅酸盐等。
1、单质硅(Si):
(1)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
(2)化学性质:
①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只能跟F2、HF和NaOH溶液反应。
Si+2F2=SiF4
Si+4HF=SiF4↑+2H2↑
Si+2NaOH+H2O=Na2SiO3+2H2↑
②在高温条件下,单质硅能与O2和Cl2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3)用途: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以及半导体材料等。
(4)硅的制备:工业上,用C在高温下还原SiO2可制得粗硅。
SiO2+2C=Si(粗)+2CO↑
Si(粗)+2Cl2=SiCl4
SiCl4+2H2=Si(纯)+4HCl
2、二氧化硅(SiO2):
(1)SiO2的空间结构:立体网状结构,SiO2直接由原子构成,不存在单个SiO2分子。
(2)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
(3)化学性质:SiO2常温下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水、酸反应(氢氟酸除外),能与强碱溶液、氢氟酸反应,高温条件下可以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①与强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生成的硅酸钠具有粘性,所以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试剂瓶存放NaOH溶液和Na2SiO3溶液,避免Na2SiO3将瓶塞和试剂瓶粘住,打不开,应用橡皮塞)。
②与氢氟酸反应[SiO2的特性]:SiO2+4HF=SiF4↑+2H2O(利用此反应,氢氟酸能雕刻玻璃;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存放,应用塑料瓶)。
③高温下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CaSiO3
(4)用途:光导纤维、玛瑙饰物、石英坩埚、水晶镜片、石英钟、仪器轴承、玻璃和建筑材料等。
3、硅酸(H2SiO3):
(1)物理性质: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能形成硅胶,吸附水分能力强。
(2)化学性质:H2SiO3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还要弱,其酸酐为SiO2,但SiO2不溶于水,故不能直接由SiO2溶于水制得,而用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制取:(强酸制弱酸原理)
Na2SiO3+2HCl=2NaCl+H2SiO3↓
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此方程式证明酸性:H2SiO3<H2CO3)
(3)用途:硅胶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4、硅酸盐
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硅酸盐种类很多,大多数难溶于水,最常见的可溶性硅酸盐是Na2SiO3,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又称泡花碱,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可以作黏胶剂和木材防火剂。硅酸钠水溶液久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有白色沉淀生成)
传统硅酸盐工业三大产品有:玻璃、陶瓷、水泥。
硅酸盐由于组成比较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氧化物前系数配置原则:除氧元素外,其他元素按配置前后原子个数守恒原则配置系数。
硅酸钠:Na2SiO3 Na2O·SiO2
硅酸钙:CaSiO3 CaO·SiO2
高岭石:Al2(Si2O5)(OH)4 Al2O3·2SiO2·2H2O
正长石:KAlSiO3不能写成 K2O· Al2O3·3SiO2,应写成K2O·Al2O3·6SiO2
二、氯及其化合物

『伍』 高中化学必修几本

必修2本
选修6本,选1-化学与生活
选2-化学与工业
选3-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选4-化学反应原理
选5-有机化学基础
选6-实验化学
任何版本教材都是一样的,不同省份学的必修相同,选修不同

『陆』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重点聚焦
1.混合物的分离原理和分离方法。
2.混合物分离方法的操作。
3.离子的检验及检验试剂的选择。
4.物质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5.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6.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7.有关物质的量、微观粒子数、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之间转化的计算。
8.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知识网络
本章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其知识框架可整理如下:

1.实验安全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避免或减少实验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实验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防止暴沸。

2.实验中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创伤急救
用药棉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若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用双氧水擦洗或涂红汞水,也可涂碘酒(红汞与碘酒不可同时使用),再用创可贴外敷。

(2)烫伤和烧伤的急救
可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的KMnO4溶液轻擦伤处到皮肤变棕色,再涂烫伤药膏。

(3)眼睛的化学灼伤
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如为碱灼伤,再用20%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

(4)浓酸和浓碱等强腐蚀性药品
使用时应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被腐蚀。如果酸(或碱)流在实验桌上,立即用NaHCO3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如果只有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桌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如果碱性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5)扑灭化学火灾注意事项
①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药品不能用水扑救。如钾、钠、钙粉、镁粉、铝粉、电石、PCl3、PCl5、过氧化钠、过氧化钡等着火。
②比水密度小的有机溶剂,如苯、石油等烃类、醇、醚、酮、酯类等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否则会扩大燃烧面积;比水密度大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CS2着火,可用水扑灭,也可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③反应器内的燃烧,如是敞口器皿可用石棉布盖灭。蒸馏加热时,如因冷凝效果不好,易燃蒸气在冷凝器顶端燃着,绝对不可用塞子或其他物件堵塞冷凝管口,应先停止加热,再行扑救,以防爆炸。

3.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
①固体与固体混合物:若杂质或主要物质易分解、易升华时用加热法;若一种易溶,另一种难溶,可用溶解过滤法;若二者均易溶,但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差别较大,可用重结晶法;还可加入某种试剂使杂质除去,然后再结晶得到主要物质。
②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若固体不溶于液体,可用过滤法;若固体溶于液体,可用结晶或蒸馏方法。
③液体与液体混合物:若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若互溶在一边且沸点差别较大,可用蒸馏法;若互溶在一起且沸点差别不大,可选加某种化学试剂萃取后再蒸馏。
④气体与气体混合物:一般用洗气法,可选用液体或固体除杂试剂。

(2)几种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分离和提
纯方法 分离的物质 主要仪器 应用举例
倾析 从液体中分离密度较大且不溶的固体 烧杯、玻璃棒 分离沙和水
过滤 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 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烧杯 粗盐提纯
溶解和
过 滤 分离两种固体,一种能溶于某溶剂,另一种则不溶 分离食盐和沙
离心分离法 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 离心试管,离心机 分离泥和水
结 晶 法 从溶液中分离已溶解的溶质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分 液 分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 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烧杯 分离油和水
萃 取 加入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离 用苯提取水溶液中的溴
蒸 馏 从溶液中分离溶剂和非挥发性溶质 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牛角管、温度计 从海水中制取纯水
分 馏 分离两种互溶而沸点差别较大的液体 石油的分离
升 华 分离两种固体,其中只有一种可以升华 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烧杯、圆底烧瓶 分离碘和沙
吸 附 除去混合物中的气态或固态杂质 干燥管或U形管 用活性炭除去黄糖中的有色杂质
色层分
析法 分离溶液中的溶质 层析纸及层析试剂 分离黑色墨水中不同颜色的物质

4.离子的检验
一般来讲,阳离子的检验需选择合适的阴离子,阴离子的检验需选择合适的阳离子,并要求具有特别的明显现象。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检验试剂及其添加顺序,以避免干扰离子的干扰。
待检离子 选用试剂 反应现象
Al3+ NaOH 白色沉淀,碱过量后沉淀溶解
Fe3+ KSCN 出现血红色溶液
Ca2+ Na2CO3
HCl 白色沉淀,加盐酸后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Cl- AgNO3
HNO3 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
SO42- BaCl2或Ba(NO3)2
HCl或HNO3 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
CO32- CaCl2或BaCl2
HCl或HNO3 白色沉淀,加酸后产生无色无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5.化学计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

(3)有关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守恒):
C (浓)·V (浓)==C (稀)·V (稀)
(4)溶质质量分数(W)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的转化:(注意其中的单位换算)

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
(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常用规格有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规律,如500 mL的容量瓶。并且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其是否漏水。
(2)配制步骤,所用仪器及注意事项
配制步骤 使用仪器 注意事项
计算 —— 固体求溶质质量,液体求其体积。
称量/量取 托盘天平或滴定管
(量筒)、小烧杯 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量筒量取液体后不需要洗涤。
溶解/稀释 烧杯、玻璃棒 溶解要在小烧杯中,切不可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
冷却 —— 将液体恢复到室温(20℃)
转移 一定体积的容量瓶 转移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液体溅失
洗涤 —— 洗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振荡 —— 使溶液充分混合
定容 胶头滴管 加水至刻度线1—2 cm时,用胶头滴管滴加,并使视线、刻度线、凹液面相切。
摇匀 —— 两手握住容量瓶,上下颠倒摇匀。
装瓶贴签 试剂瓶 容量瓶不能用于长期贮存溶液。

具体要做到:移量要精确,溶解要安全,冷却要充分,洗涤要洁净,定容要准确,混合要均匀。
(3)误差分析
由公式知,凡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或使溶液体积增大的操作,都会使c偏低,反之偏高。

三、方法整合
本章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就其主要题型有:(1)实验安全知识及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识别;(2)混合物分离和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3)过滤、蒸发、萃取、分液、蒸馏等分离方法的选择根据、涉及的化学仪器及操作过程等;(4)常见离子(SO42―、CO32―、Cl―、Ca2+等)的检验;(5)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的辩析理解;(6)有关化学计量的简单计算;(7)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等等。无论是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还是化学计量,都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所以这就要求理解准确,应用到位。

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2.离子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4.分散系 胶体

二、知识网络
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变化的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
(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2)离子反应
①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③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依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能够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等。

3.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3)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必定相等,化合价升高、降低的总数也必定相等。

4.分散系、胶体的性质
(1)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和胶体的特性
①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②胶体的特性
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光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胶体粒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分散系的带电粒子使自身带正电荷(或负电荷),因此胶体还具有介稳性以及电泳现象。

1.金属钠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水的反应)。
2.金属铝的化学性质(与强酸、强碱的反应)。
3.金属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4.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5.氧化钠、过氧化钠的性质(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
6.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7.氧化铝、氢氧化铝的性质(与强酸、强碱的反应)。
8.铁的氧化物(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的性质。
9.铁的氢氧化物(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的性质。
10.铁盐、亚铁盐的转化。
11.金属离子的检验。
12.常见合金的重要应用。

二、知识网络
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可横向整理,即按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盐进行分块对比整理。
1.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顺序 Na Al Fe Cu
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
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减弱
与空气中氧气的反应 易被氧化 常温时能被氧化 加热时能被氧化
与水的反应 常温可置换出水中的氢 加热或与水蒸气反应时能置换出水中的氢 不与水反应
与酸的反应 能置换出稀酸中的氢 不能置换稀酸中的氢
反应剧烈(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 反应程度依次减弱(可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能跟浓硫酸、浓硝酸反应
与盐的反应 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前面的金属可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钠会与水反应置换出氢气)
与碱的反应 不反应 Al 可以与碱溶液反应,产生氢气 不反应

2.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对比
金属氧化物 Na2O Na2O2 Al2O3 Fe2O3 CuO
颜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红棕色 黑色
与水反应 生成NaOH 生成NaOH和O2 不反应
与CO2反应 生成Na2CO3 生成Na2CO3
和O2 不反应
与盐酸反应 生成NaCl
和H2O 生成NaCl
和H2O2 生成AlCl3
和H2O 生成FeCl3
和H2O 生成CuCl2
和H2O
与NaOH溶液
反应 与水反应 与水反应 生成NaAlO2和H2O 不反应
由金属直接
制得的方式 金属钠直接
露置在空气中 点燃或加热
金属钠 金属铝的氧化膜或在氧气中点燃金属铝 生铁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 在空气中加热
金属铜

3.金属氢氧化物的性质对比
金属氢氧化物 NaOH Al(OH)3 Fe(OH)2 Fe(OH)3 Cu(OH)2
颜色 白色固体 白色胶状沉淀 白色沉淀 红褐色沉淀 蓝色沉淀
与盐酸反应 生成NaCl
和H2O 生成AlCl3
和H2O 生成FeCl2
和H2O 生成FeCl3
和H2O 生成CuCl2
和H2O
加热 对热稳定 生成Al2O3
和H2O 隔绝空气加热生成FeO和H2O 生成Fe2O3
和H2O 生成CuO
和H2O
与NaOH
溶液反应 —— 生成NaAlO2
和H2O 不反应
制备 ①C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
②氯碱工业 铝盐与过量
氨水反应 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对于某一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我们可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纵向对比整理:

4.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5.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6.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7.铜及其重要化合物

请同学们回顾所学知识,写出4~7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8.常见金属阳离子的检验方法
(1)Na+:焰色反应:火焰颜色呈黄色。
(2)K+:焰色反应:火焰颜色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3)Ag+:加盐酸或可溶性的氯化物,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
(4)Ba2+:加硫酸或可溶性的硫酸盐,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
(5)Ca2+:加可溶性碳酸盐,生成白色沉淀;加强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Al3+:加NaOH溶液,先出现白色胶状沉淀,后逐渐溶解。
(7)Fe2+:①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胶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②加KSCN溶液不变色,加氯水后溶液变红色。
(8)Fe3+:①加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②加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

这是前三章的

『柒』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归纳大全(人教版)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1-碱金属 Na (活泼)
1 钠露置空气中变暗 4Na+O2 = 2Na2O
2 钠的燃烧 2Na+O2 Na2O2 (淡黄色)
3 钠投入水中 2Na+2H2O=2NaOH+H2↑
4 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
5 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Na2O+H2O==2NaOH
Na2O+CO2==Na2CO3
6 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强氧化性)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SO2==Na2SO4
7 碳酸钠的性质 Na2CO3 +CO2+ H2O=2NaHCO3
Na2CO3+2HCl = 2NaCl+CO2↑+ H2O
8 碳酸氢钠与酸、碱反应、不稳定性 NaHCO3+ HCl = NaCl+ CO2↑+ H2O
NaHCO3+ NaOH = Na2CO3 + H2O
2NaHCO3 Na2CO3 +CO2↑+ H2O
9 焰色反应操作步骤 先要灼烧铂丝成无色,做完一种离子的鉴别后,要用盐酸洗,再灼烧至无色,再检验第二种离子。
10 钠、钾的焰色 钠:黄色 钾: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2-金属铝 Al (两性)
1 铝的性质(强还原性,与酸、碱反应都放H2) 2Al + Fe2O3 Al2O3 + 2Fe (铝热反应)
2Al + 6HCl =2AlCl3 + 3H2↑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2 氧化铝的性质(两性,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Al2O3 + 6HCl =2AlCl3 + 3H2O
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3 氢氧化铝的性质(两性,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Al(OH)3 + 3HCl =AlCl3 + 3H2O
Al(OH)3 + NaOH = NaAlO2 +2H2O
4 硫酸铝与氨水 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5 氢氧化铝受热分解 2Al(OH)3 Al2O3+3H2O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3-金属铁 Fe(变价)
1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Fe3O4
2 铁与硫(低价) Fe+S FeS
3 铁与氯气(高价) 2Fe+3Cl2 2FeCl3
4 红热的铁与水蒸气 3Fe+4H2O(g) Fe3O4+4H2
5 用铁湿法制铜 Fe
+ CuSO4 =
FeSO4+Cu↓
6 氧化亚铁与盐酸 FeO +2HCl = FeCl2 +H2O
7 氧化铁与盐酸 Fe2O3 +6HCl = 2 FeCl3+3H2O
8 Fe(OH)3制取 FeCl3+3NaOH===Fe(OH)3↓+3NaCl
9 Fe(OH)2制取 FeSO4 +2NaOH = Fe(OH)2↓+2H2O
10 置露空气中 4Fe(OH)2+O2+2H2O=4Fe(OH)3
11 氢氧化铁的不稳定性 2Fe(OH)3 Fe2O3+3H2O
12 铜与氯化铁溶液 Cu+2FeCl3=CuCl2+2FeCl2(雕刻铜线路版)
13 氯化亚铁中通氯气 2FeCl2+Cl2=2FeCl3
14 三价铁遇硫氰化钾 Fe3++3SCN-=Fe(SCN)3 (红色)
15 赤铁矿炼铁 Fe2O3 +3CO 2 Fe+3CO2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 硅的燃烧 Si + O2 SiO2
2 制粗硅 SiO2+2C Si+2CO
3 制碳化硅 SiO2+3C SiC+2CO
4 硅与氢氧化钠 Si+2NaOH+H2O==Na2SiO3+2H2↑
5 SiO2与氢氧化钠溶液 SiO2+2NaOH ==Na2SiO3+H2O
6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 SiO2+4HF=SiF4↑+2H2O
7 硅酸钠制硅酸 Na2SiO3+2HCl==H2SiO3↓+2NaCl
Na2SiO3+CO2+H2O===H2SiO3↓+2Na2CO3
8 硅酸的不稳定性 H2SiO3 H2O+SiO2
9 制水泥的原料 粘土和石灰石(CaCO3)
10 制玻璃的原料 纯碱、石灰石、石英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1 氯气与金属(钠、铜、铁反应) 2Na+Cl2 2NaCl (白烟)
Cu+Cl2 CuCl2 (棕色烟)
2Fe+3Cl2 2FeCl3 (棕黄色烟)
2 氯气与氢气混合光照 H2+Cl2 2HCl (白雾)
3 氯气使有色布条褪色 Cl2+H2O = HCl+HClO(HCLO有强氧化性)
4 次氯酸的不稳定性 2HClO 2HCl+O2↑
5 氯气尾气的吸收 Cl2+2NaOH = NaCl+NaClO+H2O
6 漂白粉制取 2Cl2+2Ca(OH)2 = Ca(ClO)2+CaCl2+2H2O
7 漂白粉久置失效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
8 氯气的置换反应 2Cl2+2NaBr===2NaCl+Br2
Cl2 +2KI ===2KCl+I2 (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
9 实验室制氯气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10 氯离子检验 Ag+ + Cl - = AgCl↓
11 照相底片成像原理 2AgBr 2Ag+Br2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3-硫和硫的化合物
1 硫与铜的反应 Cu+S Cu2S
2 硫的化学性质(与铁、汞等金属和氢气、氧气等非金属的反应 Fe+S FeS
Hg+S = HgS
H2+S H2S
S+O2 SO2
3 SO2(与水反应和与O2催化氧化 SO2 +H2O = H2SO3
4 2SO2+ O2 2SO3
5 三氧化硫溶于水 SO3 +H2O = H2SO4
6 二氧化硫通入氯水 SO2 +Cl2+2H2O = H2SO4+2HCl
5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铜、碳的反应 Cu+2H2SO4(浓) CuSO4+ SO2↑+H2O
C+ 2H2SO4(浓) CO2↑+ 2SO2↑+2H2O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氮和氮的化合物
1 工业合成氨 N2+3H2 2NH3
2 雷雨发庄稼 N2+O2 2N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3 氮的固定(固氮) 把N2转变成氮的化合物的反应
4 NO与O2完全溶于水 4NO+3O2+2H2O=4HNO3
5 NO2与O2完全溶于水 4NO2+O2+2H2O=4HNO3
6 铜与浓硝酸 Cu+4HN03(浓)=Cu(NO3)2+2NO2↑+2H20
7 铜与稀硝酸 3Cu+8HN03(稀) 3Cu(NO3)2 +2NO↑+4H20
8 浓硝酸与碳 C+4HNO3(浓)=CO2↑+4NO2↑+2H2O
9 硝酸分解: 4HNO3 2H20+ 4NO2↑+ O2↑
10 王水的成分 浓HNO3和浓HCl 1:3
11 氨水的电离 NH3·H2O NH4++OH -
12 氨与酸反应 NH3+ HCl == NH4Cl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13 铵盐受热分解(不稳定性) NH4Cl NH3+HCl
(NH4)2CO3 2NH3↑+H2O+CO2 ↑
NH4HCO3 NH3↑+H2O+CO2 ↑
2NH4NO3 2N2↑+4H2O+O2 ↑
14 氨气的催化氧化 4NH3+5O2 4NO+6H2O
15 实验室制氨气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16 铵离子的检验 NH4++OH-==H2O+NH3↑(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捌』 高一化学必修一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 2、蒸馏操作应注意: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4、分液的操作方法: ①用普通漏斗把要分离的液体注入分液漏斗内,盖好玻璃塞; ②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 ③将玻璃塞打开,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再盖好,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漏斗里的液体能够流出; ④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放入烧杯,待下层液体流完立即关闭活塞,注意不可使上层液体流出; ⑤从漏斗上端口倒出上层液体。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 ⑴“四原则”是: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⑵“三必须”是: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三除杂途径选最佳。二、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⑴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⑵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⑶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物质中所含的“微粒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⑷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⑸摩尔质量(M) ①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②单位:g/mol 或 g.mol-1 ③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⑹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2、气体摩尔体积 ⑴气体摩尔体积(Vm) ①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②单位:L/mol 或 m3/mol ⑵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⑶0℃ 101KPa , Vm = 22.4 L/mol 3、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⑴物质的量浓度. ①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②单位:mol/L , mol/m3 ③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①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②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 b.配制溶液 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 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⑶溶液稀释: 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物质的分类(1) 以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2) 以组成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纯净物)单质 金属:Na 、Mg 、Al 非金属:S、N2 、O2 化合物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SO2、SO3、P2O5、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两性氧化物:Al2O3 不成盐氧化物:CO、NO 酸 按酸根分 含氧酸:HNO3、H2SO4 无氧酸:HCl 按电离出的H+ 数分 一元酸:HCl、HNO3 二元酸:H2SO4、H2SO3 多元酸:H3PO4 碱 按强弱分 强碱:NaOH、Ba(OH)2 弱碱:NH3?H2O 、Fe(OH)3 按电离出OH― 数分 一元碱:NaOH 二元碱:Ba(OH)2 多元碱:Fe(OH)3 盐 正盐:Na2CO3 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OH)2CO3 2、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 ⑴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化合反应:A+B==AB 分解反应:AB==A+B 置换反应:A+ BC==AC+B 复分解反应:AB+CD==AD+CB ⑵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基本概念相互关系 氧化剂-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还原剂-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非氧化还原反应 ⑶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 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方程式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意义: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分子反应第三章一、金属的通用性金属的物理通用性: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导电、导热。但不同金属在密度、硬度、熔沸点等方面差别较大,这也是金属单质的一大特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具有还原性,主要表现在金属能与非金属、水、酸、某些盐发生反应。金属的还原性有很大差别,其还原性强弱与金属原子的结构密切相关,一般说来,金属原子的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越少,金属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金属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可以判断金属失电子的难易;可以判断金属离子得到电子的能力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分析金属知识的规律金属活动顺序 K、Ca 、Na Mg Al、Zn Fe、Sn、Pb H Cu、Hg、Ag Pt、Au 与非金属反应 Cl2 都能直接化合,变价金属一般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不反应 S 与硫蒸气直接化合,变价金属生成低价金属化合物 不反应 O2 常温下易氧化,点燃生成过氧化物 常温生成氧化膜 加热化合 不反应与H2O反应 常温下生成碱和氢气 与热水反应 有碱存在下与水反应 与高温水蒸气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与H+反应 生成盐的氢气 不反应 不反应与氧化性酸反应 不生成氢气,铁、铝钝化 产生NO2、NO、SO2 不反应与盐溶液的反应 与水反应,不与盐反应,碱与盐反应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不反应碱的稳定性 受热不分解 加热分解 常温分解自然界存在 化合态 化合态 游离态冶炼方法 电解法(电解熔融的盐、氧化物、氢氧化物) 热还原法 热分解或其它方法二、钠及钠的化合物 1、钠的性质(1)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质软、比水轻、熔点低(2)钠的化学性质:与非金属反应:2Na+Cl2=2NaCl (白烟) 2Na+S==Na2S 与O2反应:缓慢氧化:4Na+O2== 2Na2O (白色固体) 剧烈燃烧:2Na+O2== Na2O2 (淡黄色固体) 与H2O 反应:2Na+2H2O==2NaOH+H2↑ (2Na+2H2O==2Na++2OH―+H2↑) 与酸反应:2Na+2H+==2Na++H2↑ 与盐溶液反应:(先与水作用生成NaOH,NaOH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2Na+2H2O+CuSO4 ==Cu(OH)2↓+Na2SO4 +H2↑ 6Na+6H2O+2FeCl3==2Fe(OH)3↓+6NaCl+3H2↑ 2Na+2NH4Cl===2NaCl+2NH3↑+H2↑ 与熔融盐:4Na+TiCl4= 4NaCl+Ti 2、钠的氧化物氧化钠 过氧化钠化学式 Na2O Na2O2 化合价 O(-2) O(-1)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粉末化学性质 O2 2Na2O+O2 ==Na2O2 --- CO2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 H2O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 HCl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SO2 Na2O+SO2==Na2SO3 Na2O2 +SO2 ==Na2SO4 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3、碱------氢氧化钠 NaOH,白色固体,易潮解,俗名苛性钠,烧碱,火碱。一元强碱,具有碱的通性,即: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例:NaOH+HCl==NaCl+H2O 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例:2NaOH+CO2==Na2CO3+H2O 能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例:2NaOH+CuCl2==Cu(OH)2↓+2NaCl 4、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质 Na2CO3 NaHCO3 俗名 苏打、纯碱 小苏打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白色粉末水溶性 易溶于水 能溶于水溶解度大小比较: Na2CO3 >NaHCO3 溶液与酚酞 变红 变红颜色深浅比较: Na2CO3 > NaHCO3 与盐酸反应 Na2CO3+2HCl == 2NaCl+CO2↑+H2O NaHCO3+HCl==NaCl+H2O+CO2↑ 反应速率: NaHCO3 >Na2CO3 与氯化钙溶液 Na2CO3+CaCl2==CaCO3↓+ 2NaCl (CO32―+Ca2+==CaCO3↓) ------- 与澄清石灰水 Na2CO3+Ca(OH)2==CaCO3 ↓+2NaOH (CO32―+Ca2+==CaCO3↓) NaHCO3+Ca(OH)2== NaOH + CaCO3↓ +H2O (HCO3―+OH―+Ca2+==CaCO3↓+H2O) 或NaHCO3+Ca(OH)2==Na2CO3 +CaCO3↓+2H2O (2HCO3―+2OH―+Ca2+ =CaCO3↓+2H2O+CO32―) 与氢氧化钠溶液 ----- NaOH+NaHCO3 ==Na2CO3+H2O (OH―+HCO3―==CO32―+H2O) 热稳定性 稳定 2NaHCO Na2CO3+H2O+CO2↑ 相互转化 Na2CO3 →NaHCO3: Na2CO3+CO2+H2O==2NaHCO3 NaHCO3→ Na2CO3 : NaOH+NaHCO3 ==Na2CO3+H2O (OH―+HCO3―==CO32―+H2O) 2NaHCO3= Na2CO3+H2O+CO2↑ 三、铝的化合物------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物质 氧化铝 氢氧化铝化学式 Al2O3 Al(OH)3 俗名 刚玉 ------ 物理性质 白色粉末,不溶于水,熔点高,自然界中为无色晶体。白色固体,不溶于水化学性质与酸反应 Al2O3 +6HCl==AlCl3 +3H2O (Al2O3+6H+==Al3++3H2O) Al(OH)3+3HCl==AlCl3+3H2O (Al(OH)3+3H+==Al3++3H2O) 与碱反应 Al2O3+2NaOH==2NaAlO?2+ H2O (Al2O3+2OH―=2AlO2― +H2O) Al(OH)3+NaOH=NaAlO?2+ 2H2O Al(OH)3+OH―=AlO2―+2H2O 相互转化 ---- 2Al(OH)3 = Al2O3+3H2O 四)铁的化合物 1、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俗名 --- 铁红 磁性氧化铁水溶性 不溶 不溶 不溶稳定性 不稳定,在空气里加热迅速被氧化, 稳定 稳定氧化物类别 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复杂氧化物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FeO+2HCl==FeCl2+H2O (FeO+2H+==Fe2++H2O) Fe2O3+6HCl==2FeCl3 +3H2O (Fe2O3+6H+==2Fe3+ +3H2O ) Fe3O4+8HCl==2FeCl3+FeCl2+4H2O Fe3O4+8H+==2Fe3++Fe2++4H2O 2、铁的氢氧化物及Fe2+ 与Fe3+的转化二价铁 三价铁化 学 式 FeCl2 FeCl3 名 称 氯化亚铁 氯化铁溶液颜色 浅绿色 黄色与氢氧化钠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FeCl2+2NaOH ==Fe(OH)2↓+2NaCl 4Fe(OH)2+O2+2H2O ==4Fe(OH)3 现象:产生红褐色沉淀 FeCl3+3NaOH ==Fe(OH)3 ↓+ 3NaCl 与KSCN溶液 无现象 产生血红色 Fe3++3SCN-==Fe(SCN)3 氧化(还原性) 主要表现: 还原 性,举例: 2FeCl2+Cl2 ==2FeCl3 表现:氧化性,举例: 2FeCl3+Fe==3FeCl2 相互转化 FeCl2 FeCl3: 2FeCl2+Cl2 ==2FeCl3 FeCl3 FeCl2: 2FeCl3+Fe==3FeCl2 名 称 氢氧化亚铁 氢氧化铁化学式 Fe(OH)2 Fe(OH)3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红褐色固体 水溶性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与酸反应 Fe(OH)2+2HCl==FeCl2+2H2O Fe(OH)2+2H+==Fe2++2H2O Fe(OH)3+3HCl==FeCl3+3H2O Fe(OH)3+3H+==Fe3++3H2O 氢氧化亚铁露置空气中 4Fe(OH)2+O2+2H2O ==4Fe(OH)3 3、铁三角第四章一、硅及其化合物 1、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比较二氧化硅 二氧化碳类别 酸性氧化物 _酸性氧化物晶体结构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熔沸点 ____高_____ 低与水反应方程式 不反应 CO2+H2O= H2CO3 与酸反应方程式 SiO2 + 4HF==SiF4↑+2H2O 不反应与烧碱反应方程式 SiO2+2NaOH == Na2SiO3+H2O 少:2NaOH+CO2==Na2CO3+H2O 过:NaOH+CO2==NaHCO3 与CaO反应方程式 SiO2+CaO =CaSiO3 CaO+CO2==CaCO3 存在状态 水晶、玛瑙、石英、硅石、沙子 人和动物排放 2、硅以及硅的化合物的用途物质 用途硅单质 半导体材料、光电池(计算器、人造卫星、登月车、探测器) SiO2 饰物、仪器、光导纤维、玻璃硅酸钠 矿物胶 SiC 砂纸、砂轮的磨料二、氯 3、液氯、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比较液氯 新制氯水 久置氯水分类 纯净物 混合物 混合物颜色 黄绿色 黄绿色 无色成分 Cl2 Cl2、H2O、HClO、H+、Cl―、ClO―、极少量的为OH― H+、Cl―、H2O、极少量的OH― 稀盐酸性质 氧化性 氧化性、酸性、漂白性 酸性 4、氯气的性质与金属钠反应方程式 2Na+Cl2 =2NaCl 与金属铁反应方程式 2Fe+3Cl2 =2FeCl3 与金属铜反应方程式 Cu+Cl2=CuCl2 与氢气反应方程式 H2+Cl2=2HCl;与水反应方程式 H2O +Cl2 ==HCl+HClO 制漂白液反应方程式 Cl2+2NaOH==NaCl+NaClO+H2O 制漂白粉反应方程式 2Cl2 +2Ca(OH)2==CaCl2 +Ca(ClO)2 +2H2O 实验室制法 MnO2+4HCl(浓) MnCl2 +Cl2 ↑+2H2O 氯离子的检验试剂以及反应方程式 AgNO3溶液 Ag++Cl―==AgCl 三、硫、氮 5、二氧化硫的性质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密度 毒性黄绿色 比空气___大___ 有毒化学性质 酸性 与水反应方程式 SO2+H2O H2SO3 与烧碱反应方程式 SO2+2NaOH==Na2SO3 +H2O Na2SO3+SO2+H2O==2NaHSO3 SO2+NaOH==NaHSO3 漂白性 漂白原理:由于它能跟某些有色物质生成:无色物质曾学过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吸附漂白:活性炭氧化漂白:HClO、O3、Na2O2 还原性 与氧气反应方程式 2SO2 + O2 === 2SO3 与氯水反应方程式 SO2 + Cl2 +2H2O == H2SO4+2HCl 氧化性 与硫化氢反应方程式 SO2+2H2S == 3S↓+2H2O 6、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性质浓硫酸 浓硝酸相同点 与Cu反应 Cu+2H2SO4(浓) =CuSO4+ SO2 ↑+2H2O Cu+4HNO3 (浓)==Cu(NO3)2 +2NO2 ↑+2H2O 3Cu+8HNO3(稀) == 3Cu(NO3)2 +2NO↑+4H2O 与木炭反应 C + 2H2SO4(浓) =CO2↑+2SO2↑+2H2O C+4HNO3(浓) =CO2↑+4NO2↑+2H2O 与铁铝反应发生钝化现象,所以可以用铁制或铝制容器来存放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异同点 ① 吸水 性——干燥剂 ②脱水性——蔗糖变黑 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__1__:3___) 7、氨气、氨水与铵盐的性质氨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密度 水溶性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比空气__小___ 易溶(1:_700_)可以形成喷泉,水溶液呈_碱_性。氨气的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方程式 NH3+H2O =NH3?H2O= NH4++OH― 与盐酸反应方程式 NH3 + HCl == NH4Cl 实验室制法 Ca(OH)2+2NH4Cl= CaCl2 +2NH3 ↑+2H2O 氨水成分 NNH3 、NH3?H2O 、H2O 、NH4+、OH―、极少量的H+ 铵盐 物理性质:铵盐都是_无色_色晶体,____能_____溶于水化学性质 氯化铵分解反应方程式 NH4Cl =NH3 + HCl 碳酸氢铵分解反应方程式 NH4HCO3 =NH3 ↑+ H2O +CO2 ↑

热点内容
touchtouch儿童感觉美术馆 发布:2024-11-24 04:51:11 浏览:158
去广告软件哪个好 发布:2024-11-24 04:49:13 浏览:510
菊花教学设计 发布:2024-11-24 04:41:04 浏览:1
光明新区教育科 发布:2024-11-24 04:38:04 浏览:431
兰陵教师招聘 发布:2024-11-24 04:35:43 浏览:934
吉娃娃舞蹈教学视频 发布:2024-11-24 02:12:11 浏览:954
韶山教育局 发布:2024-11-24 01:23:53 浏览:326
丝是多少 发布:2024-11-24 00:15:12 浏览:412
四年级语文上册补充习题答案 发布:2024-11-23 21:47:47 浏览:588
河北工业大学物理实验 发布:2024-11-23 21:21:01 浏览: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