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历史
㈠ 耶路撒冷的哭墙历史!
哭墙是犹太教的遗迹,又称西墙。在耶路撒冷东区老城的东部,长160英尺,由大石砌成。
公元前十一世纪古以色列王大卫统一犹太各部族,建立以色列王国,定都耶路撒冷。公元前十世纪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继位,在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建造了第一座犹太教圣殿,即所罗门圣殿,它十分宏伟华丽,教徒们来此朝觐和献祭者不绝,从而成为古犹太人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人攻占耶路撒冷,圣殿付之一炬。以后重建,公元前一世纪末由希律王加以扩建,又于公元70年和135年毁于罗马人之手。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绝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地区,流散在欧洲各地,圣殿始终未能恢复。后来,在圣殿断垣残壁的遗址上修建起围墙,虽然是伊斯兰圣地围墙西墙的一段,但犹太人仍然珍惜它,这段墙被视为犹太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据说罗马人占领耶路撒冷时,犹太人常聚在这里哭泣。此后千百年中,常有各地犹太人来此号哭,以寄托其故国之思,与中国诗经中所抒写的黍离之感相似,此墙因名哭墙。如今每到犹太教安息日,尚有人到哭墙去表示哀悼,进行祈祷。其后,千百万流落异国他乡、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由于屡遭不同形式的“排犹”之苦,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惨遭德国法西斯杀害的犹太人达600万之多。这些惨痛的历史遭遇,深深地印在犯太人的心灵之中,哭墙便更被犹太人视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直到如今,哭墙脚下经常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他们或围着一张张方桌做宗教仪式,或端坐在一条条长凳上念诵经文,或面壁肃立默默祈祷,或长跪在地悲戚啜泣。逢宗教节日,祈祷者及游人更多。哭墙分为两部分,中间隔一栅栏,男女分开祈祷。入男部,须带上用纸做的小帽,否则被视为异教徒而不准入内。在做正式祈祷时,要准备好两个装的“圣书”语录的小羊皮袋子,一个戴在头上,另一个捆在手壁上,身上披一件特制的披肩。教徒们在祈祷时,面对哭墙,口中念念有词,全身前仰合后,虔诚之态令人肃然起敬。1992年据考古学家透露,他们在“哭墙”发现5块巨型基石,这些石块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考古学家用声波探测法测定,其中最大一块巨石约长13.6米,宽4.6米,高3.5米,重达570吨,据说是世界上第3大人造巨石。
哭墙是犹太教圣殿两度修建、两度被毁的痕迹,是犹太民族2000年来流离失所的精神家园。也是犹太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犹太人相信它的上方就是上帝,所以凡是来这里的人——无论是否为犹太人——都一律戴小帽,因为他们认为,让脑袋直接对着上帝是不敬的。离开哭墙,当我把小帽还回来的时候,我想:梦想总是好的。而现实却总是残酷的。哭墙在暮色中沉默着,而哭墙下虔诚的人们却抚摸或者亲吻着哭墙,祈祷着、失声痛哭者。
这使我回想起刚到耶路撒冷的第四天第一次进入向往已久的老城的情景。那次是去采访在哭墙举行的一个千人和平大祈祷。
无疑,哭墙是宏伟的,庄严的,厚重的,也是沧桑的,凄凉的、古老的。在哭墙的上方,是同样著名的伊斯兰教的两处圣地—岩石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这两个目前敌对情绪严重的宗教圣地和谐地处在一幅画面中,成为夕阳下一道美丽得令人窒息的风景。
在哭墙远处的空地上,停着十多辆警车和救护车,一副如临大敌的架势。在西墙附近的山坡上,一些摄影和摄影记者支起三角架,在他们旁边,两个荷枪实弹的以色列军人手持冲锋枪,面向人群伏在一截矮矮的断墙上。
在拥有3000年历史的这座古城,在著名的犹太人第二圣殿遗址哭墙下,在夕阳中,在巴以冲突刚刚经历了最为血腥的一个星期之后,听到这带着哭泣的、哀怨悠长的颂经声,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在这里,祈祷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人们祈祷的目的,人们最大的心愿,不过是在很多人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两个字——和平。
在祈祷的人群中,我看到手拿《圣经》、背着枪的女兵,也看到了胡子有一尺多长、专心虔诚的犹太老人。一位身穿黑色衣服的中年男子,在祈祷中忍不住手抚哭墙失声痛哭。
作为旁观者,谁能理解犹太人心目中的上帝?谁能像犹太人一样理解和平的深刻涵义?谁又能真正理解他们的希翼和痛哭?
哭墙,是耶路撒冷圣殿山西边的一道墙壁。每天,这里都会聚集着成群的犹太教信徒,伏在墙边,忠贞祈祷,情到深处,泪湿墙角。如果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西墙,相信全世界都会为这个国家的和平而祈祷……
㈡ 耶路撒冷陷落始末以及各角色在历史中的结局!
耶路撒冷陷落始末以及各角色在历史中的结局
政变失败(应该是“准备政变”失败)的雷蒙德志气消磨,无所事事地蛰居在提伯利斯坦,说好听点,他是想要做一个与世无争的隐者了,说难听点,他原本就没本事可以去争什么。似乎此人就要如此寂寥地度过余生了——如果雷纳德不去招惹撒拉丁的话似乎的确应该如此。
但是在1187年初,当撒拉丁出兵的消息传到提伯利斯坦时,雷蒙德却气得涨红了脸,大声地咒骂着远在耶路撒冷的那群人。
一般情况下,隐者要归隐也就隐了,国家打不打仗、兴衰荣辱,干我甚么鸟事?灭却心头火自凉,有什么好骂,发什么急?当然,自古也总有一种豪杰天生如饮血入鞘的宝剑,虽然归隐,可一旦国难来临,也还是会倚天长击、涉世出山、为民舍身,那么,雷蒙德就是这种人??
非也非也,全然不是。雷蒙德大人之所以气急败坏,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恨自己,空有归隐的宏图,却没有避世的乐土,不能像桃花岛主一样有一个鸟语花香、人迹罕至的所在,结果大难来时,虽想振臂狂呼“不干我事!”,却可惜没有人听,也没有人会信。
提伯利斯坦这个地方,是根本不可能归隐。因为它不在王国的后方或中心,而是在与敌接触区,一旦战事发生,完全无法避免卷入,当初正因为雷蒙德家族在王国的威势,国王才将这么个重要的地域赐封其家,结果,现在却成了雷蒙德的噩梦。打个比方,在这种地方隐居,就像在自卫反击战期间到老山一带搞自助游一样的荒唐。
雷蒙德再怎么咒骂也无济于事,还是得面临抉择。一般情况下,当然应该是赶紧组织起来,准备战争,对付国家共同的敌人。但是实际上这个弯真的是很难转得过来:哦,老子才刚在权利斗争中被你们搞得丢人现眼灰不溜秋回到老家,马上你们就胡搞瞎搞惹来大哥,哦,然后老子马上就得忘掉耻辱搁置私人恩怨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在前线给你们擦屁股当炮灰?我K,古往今来,这样的冤大头怕也罕见吧?
但是投靠撒拉丁就可以吗?全民公敌可不光是耶路撒冷国人民的公敌,而是全基督教人民的公敌,全欧洲的公敌。叛国、叛教、叛洲,帽子一顶比一顶大,人家黎天王说了,有多大的头就戴多大的帽子,你雷蒙德在茫茫历史长河上算是什么物质,又戴得起么?
难断啊难断,不过长夜独对孤灯亦总有尽时,泪眼模糊难干的雷蒙德脑海里竟渐渐浮现出了四个大字。
哪四个字?
“曲线救国”!(与“一国两制”、“中国特色”相类)。
1187年3月,雷蒙德发表声明:盖伊及其党羽没有领导耶路撒冷王国的能力和资格,只有他才能拯救王国,只有他才配当国王,因此他拒绝执行现国王的任何命令。
同时,他派出信使去见撒拉丁,表达了合作的意向,希望撒拉丁全力支持他成为耶路撒冷国王,事成之后,他将秉承自己担任摄政王期间的温和政策(实际上就是当儿皇帝),驱逐盖伊夫妇,将撒拉丁最痛恨的雷纳德交给他处置。
这回轮到耶路撒冷的人们骂娘了。
暴跳如雷的新国王和帐下主力打手震惊之余,立刻跳脚大骂自己的前政敌无耻无义猪狗不如甘做吴三桂背叛上帝背叛人民,然而却对自己之前抢劫商队的挑衅行为无丝毫检讨之意。
巴利安此前向盖伊屈服称臣的行为这时候才多少体现出了忍辱负重的意义。他和一班大臣苦劝盖伊和雷纳德以大局为重,不要追究雷蒙德的行为把他逼到无路可退的地步。同时他建议马上组建一个够分量的斡旋团前往提伯利斯坦,向雷蒙德表达国王捐弃前嫌的意思,在给足他面子的同时,把他争取回基督阵营中来,作为雷蒙德的前下属,他自己愿意作为斡旋团的一员。
盖伊和雷纳德在骂够吼够之后,总算是答应了这个请求。于是,3月下旬,包括提尔大主教、圣殿骑士团大团长和巴利安等重量人物组成的斡旋团向提伯利斯坦急速出发。
历史总是很巧很巧(不巧的历史还说它干嘛)。撒拉丁在收到雷蒙德的信后,向来使表达了一个意思(或许带着一丝嘲讽):为了表现诚意,雷蒙德要开放领地让撒拉丁之子阿夫达尔率领的主力军通过前往加利利海。
对于这样的要求雷蒙德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又要做吴三桂,又不开山海关,岂不是扯淡?于是他马上表示同意。
4月9日,阿夫达尔率军进入提伯利斯坦地界。这时候雷蒙德却突然得到国王派来斡旋团并已到了提伯利斯坦附近地区达富拉的消息。他也知道了斡旋团里包括提尔大主教、圣殿骑士团大团长和他的前亲密战友巴利安等重要人物。然而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和他老子一样凶恶的阿夫达尔也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
阿尔达夫马上派信使传来话语:不关你的事,不要动!
雷蒙德人确实不敢动,但心却已经开始在摇晃。事实上,他一直也没真正下定投敌的决心,而现在看来,盖伊总算也比李自成聪明,没有做出类似霸占人家爱人那种不可挽回的事情,相反还派来了和平使者。如果因为和盖伊的私人恩怨而抵制命令还算是情有可原,那么让异教徒把斡旋团里的大人物做了则将是全基督教世界都无法饶恕的罪行,自己从此也将走上不归路,想再当耶路撒冷国王那是门都没有,以什么身份活下去尚且看撒拉丁的心情,死了后无颜再见麻风病人,进无间地狱永世不得超生倒是板上定钉毫无疑问的事情。
痛苦的雷蒙德赶紧派使者星夜赶往斡旋团所在,通报其危险处境,劝告他们赶紧回避。
这个时候的斡旋团人员实际上已经有了变化,巴利安中途留在纳布路斯组织防线没有到达达富拉,提尔大主教更高,到了达富拉以南几十里的纳撒拉就称病不起,死活不肯往前。所以,实际进入达富拉的斡旋团成员中级别最高的是圣殿骑士团大团长杰拉德。
这个杰拉德其实是雷蒙德的老部下,从的黎波里就开始跟随雷蒙德一直到耶路撒冷,可谓心腹。但是后来他却背叛雷蒙德转投雷纳德阵营,原因是当初雷蒙德曾答应帮他迎娶一个很有钱的贵族女继承人为妻,可是最后却食言而肥。于是杰拉德一怒之下转而投奔老上司的敌人,却意外发现原来这边的世界观人生观更科学更合他胃口,而雷纳德集团也很喜欢这个给对手意志一击的叛徒,于是几年间杰拉德扶摇直上。1184年,隶属于雷纳德势力的圣殿骑士团大团长逝世,内部讨论的结果竟是让杰拉德这个外来和尚上了位。雷蒙德看着反骨仔成为敌对势力的骨干且混得越来越好恨得牙根痒,而利物浦队长对前上司的怨恨也是不遑多让。
好了,现在这个大团长接到了老上司的警告信,他怎么做呢?是接受警告退避三舍?还是驻守原地组织防御?
都不是。
大团长先生召集当地的零散骑士,准备迎击阿夫达尔的部队,给全民公敌的儿子一个下马威,他认为这样一定能鼓舞大战前的士气。做这个决定,有没有赌气不听仇人劝告的成分在里面,不得而知,只知道做这决定的人很牛X很牛X就是了。也不奇怪,符合该集团行事的一贯风格。
第二天两边人马就见面了,结果毫无悬念。斡旋团及其援军全灭,杰拉德大团长和几个亲信负伤逃走。
得知消息的雷蒙德在大骂杰拉德愚蠢的同时(他自己却不知有多聪明),又暗自庆幸没有重大人物伤亡。但是,这个事件还是让他寝食难安,不知何以自处。
关键时候巴利安又发挥了作用,他赶到纳撒拉把“生病”的大主教硬拉起来,一起冒险来到提伯利斯坦,向老上司再次表示盖伊和解的意思,反复陈说利害,适时给了犹豫不决的雷蒙德一个做决定的推动力(历史往往就这样决定,几句话,甚至几个手势几个表情就影响了事情的发展方向),终于说动了这只惶惑的动物。
1187年5月,雷蒙德终于决心回到人民的怀抱,趁阿夫达尔率部离开的时机,带领部属奔回耶路撒冷,并留下自己的老婆和部分部队留守提伯利斯坦,防止其再次落入撒拉丁手中。
盖伊和雷纳德果然热烈欢迎战友的到来,其宽宏大度指数创造历史新高,PK狂徒也有血不往上冲的时候,实乃罕见。
㈢ 耶路撒冷是哪个国家的
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共有首都。
耶路撒冷是基督教(包括天主教)、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圣地。
耶路撒冷位于近东黎凡特地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于犹大山地,介于地中海与死海之间,被誉为三大一神宗教的圣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3)耶路撒冷历史扩展阅读:
耶路撒冷的著名景点:
1、犹太教希律圣殿的西墙(即“哭墙”)。
哭墙是属于“耶和华圣殿”的,耶和华圣殿就是闻名于世的“第一圣殿”,在穆斯林的传说中,为先知穆罕默德夜行登天前栓马的地方,穆斯林因之而称之为“飞马墙”。
2、圣岩清真寺和艾格萨清真寺。
都位于神庙山上,一个银灰色,一个金黄色,在太阳底下熠熠生辉,气象非凡。
3、圣墓大教堂。
其又称复活教堂,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遇害并复活的地方建起的教堂,因此也是世界基督教徒心目中最神圣的参拜地之一。
㈣ 耶路撒冷有着怎样的历史宗教底蕴
耶路撒冷是历史上有名的宗教圣地,世界上较有影响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把它奉为各自宗教的圣地。犹太教徒宣称,所罗门王曾在耶路撒冷建造圣殿,它是犹太人朝拜的中心;伊斯兰教徒认为自从他们定居耶路撒冷后,不仅建造了清真寺,据说穆罕默德还是在此地升天;基督教信徒则深信为他们受尽苦难的耶稣就是在此地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为争夺这块圣地,或者更明确地说是为了争夺这块遍地是“奶和蜜”的肥沃土地,古代的巴比伦人、罗马人都曾在这里留下征服者的脚印,耶路撒冷几度化为废墟。
㈤ 耶路撒冷古城的历史是怎样的
耶路撒冷古城及城墙,位于中东地区地中海东岸的犹地亚山上。耶路撒冷是世界最著名的古城之一,海拔790米,面积约108平方千米,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的圣地。耶路撒冷古称“耶布斯”,至今已有近5000年的历史。迦南人的耶布斯部族最先在这里定居。后来,阿拉伯人将这里称为“古德斯”,意思是“圣城”;希伯来人将这里称为“耶路撒冷”,“耶路”是“城”,“撒冷”是“和平”,意思是“和平之城”。在漫长的历史上,耶路撒冷饱经战争创伤。公元前1049年,古以色列国的大卫王在这里定都。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攻克耶路撒冷。公元前532年,这里又被波斯的大流士侵占。公元前4世纪以后,这里先后被马其顿、托勒密、塞琉西等王国统治。公元前63年,罗马人攻克耶路撒冷。公元636年,阿拉伯人打败了罗马人,长期统治了耶路撒冷。公元11世纪末,罗马教皇和欧洲君主以“收复圣城”的名义发动十字军东征,1099年占领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从1517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里一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在这期间,耶路撒冷古城的城墙已经修复和重建了18次。
㈥ 耶路撒冷为什么战火不断(从地理,历史,宗教,文化
一。地理上看,耶路撒冷所在位置是一片很肥沃的土地,而恰恰在周边多的是不毛之地,沙漠较多的地方有水的肥沃的土地就是唐僧肉,谁都想抢。再加上这里是亚非交接处,离苏伊士运河也不算远,离欧洲的母亲海域地中海也近,古往今来想要霸权的帝国都不会放过这里。在中东为了一个水源都能发动灭国之战,何况一片膏腴之地呢。更雪上加霜的是,后来在中东一带发现大量的石油储量,这使世界大国的眼光都不愿意离去,而耶路撒冷的问题给了大国不撤离中东的最好借口。以美国为例,对以色列的援助,对伊斯兰世界的监视,说白了还是为了中东的资源和利益。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啊!
二 。宗教和历史一起说。这里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古代种族很多,互相争战,仇恨从几千年前就播下了种子。希伯来人就是几千年前被赶走背井离乡,然后几千年后又仗着美国强权回来夺取别人已经事实占据几千年的土地,更加重了这种仇恨。而宗教更是几千年来不断分裂着这里的人心。这片土地上先后有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个世界性的大宗教在此诞生并视为圣地,亚述人的征服、琐罗亚斯德教征服、十字军东征、对拜火教徒的灭绝性屠杀、穆斯林什叶派和逊尼派的争斗。。。为了宗教狂热而进行的战争几千年来从未停止,屠杀只会带来更残忍的报复。
三、文化角度。历史和宗教带来了该地区的文化极端的复杂和不兼容。在这里有近代越来越入侵的欧美现代文化、有对宗教宽容的阿拉伯温和派文化、有极端的狂热派文化等等、这些文化之间并不相容,互相敌视。在狂热派眼中温和派是叛徒和异端,甚至比敌视欧美人更加敌视温和派,这种背景下无法得到真正的安宁。而作为世界搅屎棍子,英国人在全世界霸权地位旁落后狠狠地搅了个天翻地覆:他们在印度分裂出来个信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在特拉维夫支持犹太人在阿拉伯人心窝里满血复活建国、对阿拉伯国家的现存政府进行各种干预和颠覆活动等等,作为前英国殖民地的耶路撒冷区域躺枪。模糊不清的条款给了各个国家和族群之间各种争端的借口,让所有野心家都有机会祸乱一番,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四 美国的态度。作为唯一的超级霸权,美国的态度也直接导致耶路撒冷的战乱。由于美国在资源丰富的中东合理地长期保持军事存在需要一个合理借口,美国在中东扶持了一个代言人就是以色列。以色列在一片阿拉伯的汪洋大海中活得不容易,打了五场战争才取得了继续生存的权力,而美国需要的就是以色列这种战战兢兢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灭国的感觉。在这种危机感下,以色列只能顺从美国的意愿,并且默认美国主导以色列的外交和国策。耶路撒冷因为美国的支持和默许,曾经是以色列人心目中的囊中之物;同样也是因为美国的平衡手段,以色列被迫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撤出巴勒斯坦并开展其实谁都知道不会有任何结果的和谈。原因很简单,美国需要在这里不停地出问题,美国人就有了足够的理由在这里继续军事存在,而且还可以理所当然地使用以色列人的军事基地,并且由以色列人买单。巴以双方任何一方的胜利都不是美国人想看到的。可以这样说,只要美国还在世界老大的位置上坐着,耶路撒冷的战争就不会停止,还会不停地打下去。
㈦ 从历史角度讲一讲耶路撒冷为什么总是冲突
一、耶路撒冷是谁建的?
既不是犹太人建的,也不是阿拉伯人建的,耶路撒冷最早的建立者是“迦南人”。那么迦南人是什么人呢?“迦南人”是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区的原住民,有一种说法认为迦南人就是希腊人记载的“腓尼基人”,那么腓尼基人又是什么人呢?
我也不知道……历史学家也没有完全研究清楚。
中东这个地方,历史太悠久,民族太复杂……总之,迦南人就是今天以色列、巴勒斯坦这个地方最早的先民,也许不是一个民族,而是很多民族的统称,后来呢,消失了,就和中国古代的匈奴、鲜卑之类的一样,被其他强大民族融合了。至于迦南人到底是啥人,我们只能说,肯定不是韩国人……
耶路撒冷这个地方,地理位置非常棒,向西可以控制地中海商道,向东有约旦河水源命脉,距离当时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不好意思,不对,是埃及和巴比伦,都很近。迦南人就在这个地方建立了一座小型城市。于是,耶路撒冷闪亮登场了,只不过,那个时候它还是一个无名小卒,也不叫“耶路撒冷”。迦南人自己恐怕也没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城市居然会在后世引起如此的轩然大波。
二、犹太人和耶路撒冷有什么关系?
在距今三四千年前,一群野人在今天两河流域附近过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活,后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逐水草而居吧,他们北上渡过约旦河,来到了迦南地——今天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区。于是他们就自称为“希伯来人”,意思是“渡河人”,而希伯来人就是犹太人的祖先。所以说呢,希伯来人基本上是一个“妹妹坐船头、哥哥岸上走”的民族。
但是这个时候他们和耶路撒冷还没啥关系呢。
后来,迦南地发生了饥荒,希伯来人没吃的,就逃到了河南,不是,就逃到了河的南边,也就是埃及。在埃及过了几百年寄人篱下的生活后,他们在首领“摩西”的带领下逃了出去。摩西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一个魔法师,大家对他的事迹可能也比较熟悉了,比如分开海水、发动蝗灾之类的,当他走到了今天西奈半岛的西奈山时,突然被“上帝”授予“十戒”,于是犹太教诞生了,这些故事都可以在《圣经旧约》中找到。
逃离埃及后,希伯来人回到了迦南地,通过针对迦南人的不断战争,他们逐步扩展地盘。但这个时候希伯来人还分为好多个部落,就好像中国有战国七雄一样,没有完全统一。后来,出了一个人,叫赢政,不对,叫扫罗,他是一代明君,为希伯来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扫罗是希伯来语名字,拉丁语中就是“保罗”,很多西方人的名字都是从“扫罗”来的。
扫罗是希伯来“便雅悯”支派的人,你可以理解为嬴政是华夏族的秦国人,大概一个意思——像所有伟大的帝王一样,后来,他挂了。他的继任者是“犹大”支派的大卫。大卫这个人就更是如雷贯耳了,传说中,他击杀了腓尼基(迦南人)巨人歌利亚,为日后米开朗基罗提供了绝佳的艺术素材。和扫罗一样,大卫也为很多西方人提供了名字来源,比如“大卫贝克汉姆”……总之呢,大卫统一了整个希伯来,也基本征服了整个迦南地,于是,大卫定都迦南人曾经的那个城市,用古希伯来语命名它为“和平之城”——耶路撒冷。所以耶路撒冷要是用接地气的中文去翻译,可能就是“太平镇”。
而伊斯兰教派则是综合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各种观点而发展出来的进阶版本,所以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统称为“天启三宗教”,是同根同源的。很多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先知同时也是伊斯兰教的先知,比如摩西在伊斯兰教中叫“穆萨”,耶稣叫“尔撒”,亚当叫“阿丹”,所罗门叫“苏莱曼”,亚伯拉罕叫“易卜拉欣”。只不过犹太教和基督教都没有默罕默德,而默罕默德在伊斯兰教中却是封印先知,也就是最后一个先知。而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上帝,以及伊斯兰教的真主,其实都是同一个神,也是他们认为的唯一的神。
耶路撒冷作为犹太人最重要的城市,自然有很多宗教遗迹,由于三教同源,所以耶路撒冷也很受基督徒和穆斯林的重视。在罗马统治时期,基督教在耶路撒冷迅速发展,特别是在罗马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以后;而在穆斯林占领耶路撒冷的千年之中,这座城市也越来越多地承载了伊斯兰元素。
实际上,为了从穆斯林手中重夺耶路撒冷,基督教和犹太教也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历史上延续近百年的十字军东征就是以重夺圣城为由头的,但最终没有成功。
五、现代以色列是如何重夺耶路撒冷的?
人类进入工业化后,伊斯兰世界逐渐落后,并成为欧洲强国的殖民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解体后,更没有任何一个穆斯林大国可以为耶路撒冷发声了。随着穆斯林力量的衰微,长期游荡于世界(主要是西方世界)的犹太人开始返回耶路撒冷,展开了“犹太复国运动”,这个过程从18世纪就初见端倪了。
二战前期,犹太人已经占了耶路撒冷人口三成之多,而随后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更加剧了这种回流的趋势。
二战结束后,当时的巴勒斯坦地区被英国拖管——所谓巴勒斯坦就是“腓尼基人的土地”,其实和迦南是一个地方。由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不断冲突,英国也不得不脱身此地。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分治方案》,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两个国家,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耶路撒冷被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以期避免冲突。
但这一决议遭到了阿拉伯国家联盟的断然拒绝,很快双方又大打出手,继而引发了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最后以色列获胜,并占领了耶路撒冷的一部分。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1950年,以色列定都耶路撒冷。
以色列的建立使得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斗争更加激烈了,从而又引发了无数的流血冲突。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全境。
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立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所以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共同首都,但是实际控制者是以色列。
如今,耶路撒冷城内仍然居住着大量的巴勒斯坦人,这个城市延续千年的烽火还远远没有熄灭。
六、那么耶路撒冷到底是谁的?
从历史上说,耶路撒冷确实曾经属于犹太人,但是从现实角度讲,阿拉伯人也在这个地方生活了上千年了,突然分裂他们的国土,让他们屈从于另外一个民族的政权,也确实强人所难。将心比心,没有任何人愿意遭遇巴勒斯坦人的窘境。
耶路撒冷的问题,恐怕很难用理性分析去解决,那么理性不能解决,靠什么呢?只能靠更加理性的东西——实力。
三千年前,希伯来人从迦南人手里拿下耶路撒冷,靠的是实力;两千年前罗马人从犹太人手里拿下耶路撒冷,靠的也是实力;一千年前穆斯林占领耶路撒冷并最终击败十字军,靠的还是实力;五十年前以色列人从巴勒斯坦人手里拿下耶路撒冷,靠的依旧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