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高中生物教科书

高中生物教科书

发布时间: 2020-11-18 21:26:00

❶ 上海高中生物 一共有几本书

高中生物一共有六本。如下:

1、必修一《分子与细胞》,高一上学期用;

2、必修二《遗传和进化》高一下学期使用;

3、必修三《调节和生态》高二上学期使用;

4、选修1、2、3供学生自行选择学习。

国家规定的高中学科,大多省份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有些省份也出版了不同的教材版本。但大致内容是一样的。人教版教材共6册,供高中学生使用。


(1)高中生物教科书扩展阅读:

一、国家义务教育答课回程教材:

1、《全国义务教育教材目录》中的教材,全国义务教育课程的所有科目均应使用。德法、语文历史都使用统一的教科书。

2、在小学阶段,根据2017年颁布的课程标准修订的教材在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使用,原教材仍在四年级至六年级使用。

二、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教材:

除《思想答政治》、《语文》、《历史》等教材外,新版教材的答题区均选自《普通高中国家课程教材目录》(根据2017年版课程标准修订)。

使用旧教材的地区仍使用普通高中国家课程教材目录(按2003年版课程标准编制)中的教材。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教科书使用情况进一步公布。

❷ 上海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的目录!!!急求!~

下面仅供你参考,不知道今年有没有更新的变化: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第一节 身边的生物科学
第二节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
第二节 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第三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第二节 细胞的类型和结构
第三节 物质的跨膜运输第四章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第一节 ATP和酶
第二节 光合作用
第三节 细胞呼吸第五章 细胞分裂、分化和衰亡
第一节 细胞增殖
第二节 细胞分化、衰亡和凋亡
第三节 关注癌症
==============================================
高中生物学教科书(苏教版)必修2
--------------------------------------
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第一节 身边的生物科学
第二节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第二章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第一节 减数分裂
第二节 有性生殖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一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二节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三节 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第四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第二节 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
第三节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第四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五节 关注人类遗传病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
高中生物学教科书(苏教版)必修3
-----------------------------------
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第一节 身边的生物科学
第二节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第二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三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四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五章 人与环境
第一节 人类影响环境
第二节 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望采纳 谢谢

❸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科书

英语数卫视台词组合柜门市价

❹ 高中阶段的生物有几本教科书分别是哪些

必修一好像是分子细胞什么的,比较重要的是光合呼吸,其它出选择
必修二是遗传进化,看名字就知道了
必修三是环境稳态,重点难点就是激素、免疫、生态系统什么的
选修一不记得名字,反正是实验
选修三好像是基因工程这种的
如果还有,那我们估计不学了,我们是新高考改革。
如果想确切的,再问。毕竟现在没书

❺ 高中生物课本电子版

生物(人教版):http://www.pep.com.cn/gzsw/jshzhx/tbziy/kbshy/jsjb/
化学(人教版):http://www.pep.com.cn/gzhx/gzhxjs/0pl/kb/dzkb/

❻ 高中生物教材有哪些版本

1、人教版

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为人教版。小学到高中都有这个版本的教材。也是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

“人教”指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所谓“版”指的是教科书版本,而非“出版社”的“版”。 因此,“人教版”指的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版本。比如我国中小学教育

辅导报刊中,《语文报》、《中学生学习报》、《学苑新报》等均有着不同版本的教辅报纸,这两个版本名称均是配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的报纸,是新课改前后的版本名称。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前者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后者便统一称为人教版。

2、苏教版

苏教版是指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系列中小学教材,简称苏教版教材。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教材,称为苏教版。

广义上的苏教版教材不仅包括了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还有译林出版社(译林版主要出版英语教材)、江苏科技出版社(苏科版主要是部分初中数学物理教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苏少版主要是音乐美术类教材)。

以及江苏人民出版社(苏人版主要是政治教材)等教材。此外,因江苏省组建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因此在部分场合使用了“凤凰版教材”或类似称呼。

3、北师大版

依托百年名校——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科和学术优势,北师大出版社以优质教育资源的集成、开发、提供和服务为宗旨,以图书结构转型为突破口,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终身教育出版框架,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等领域,成为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的研发基地与出版基地。

北师大版基础教育教材因其研究基础深厚、教育理念先进、编写质量上乘、服务水平专业成为国内公认的主流教材之一,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广泛使用。

4、鲁教版

由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山东人民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中小学教科书教材,称为鲁教版。目前,鲁教版教材在山西、广东、山东等地使用。

山东教育出版社于1982年1月挂牌出书。主要出版各级学校和业余教育的各类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辅导读物、教育科学理论专著及其他学术著作。

5、浙江科学版

建社以来共有400多种获得省级、华东地区和全国各类优秀图书奖,逐渐形成了严谨求实、追求高品味的出书风格。近几年来,在出版精品优秀图书方面,该社在全国地方科技出版社中名列前茅。

其中,《浙江植物志》、《转移核糖核酸—结构、功能与合成》和“智能自动化”丛书分别获得第二、第三和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20年来共出版理、工、农、医各类科技图书与普及读物2600余种,印行逾1.5亿册。近几年来,每年出版新书200余种,重印书150余种,年发行图书1000万册以上。尚有200多种图书与海外达成了版权贸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人教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苏教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师大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鲁教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浙江科学版

❼ 浙江省高中生物教科书有哪几本

选修1是生物技术实践。(我没学选修)
必修1分子与细胞
必修2遗传与进化
必修3环境与稳态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❽ 求高中生物教材全套电子版的百度云资源,最好是pdf的

可以直接到网上搜,有

❾ 为什么要研究高中生物学教科书中

高中生物学中的经典实验及例题分析
生物科学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对生命活动规律进行探索创新的历史。无数的科学家进行探索留下了大量的经典生物学实验。这些经典实验既构成了高中生物丰富的主体内容,又为学生探索创新提供了成功的思维示范。纵观近几年高考生物实验题,或分析诠释、推理预期,或验证设计、创新探索,其思想的基础都是经典实验。
解答这类题目既要重视对经典实验的深层次的挖掘学习,更要对经典实验进行分析、推断、拓展、创新。要充分利用试题供给的信息,按照试题的要求作出科学的判断和表达。
经典实验是科学家精心思考、巧妙设计,反复实践,经后人多次重复证明是正确的一些最具代表性的实验。经典实验常常与生物学发展史密切联系,是学生获得生物学实验方法的重要途径。剖析经典实验,让学生在理解实验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对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对照的设置、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方面作深入剖析,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实验的思维方法,感悟科学家们不懈的追求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经典实验是高考实验命题的重要素材来源。高考生物实验题一般来自教材中某一个或几个实验;也可能来自对教材理论问题或社会实际问题的实验化探索;还可能是对生物学经典实验过程的再发现和再认识。如2005年理综天津卷“重力影响生长素的重新分配”,实质上就是对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的拓展与深化;再如2004年理综全国卷Ⅱ“胰高血糖素的作用”、2005年理综全国Ⅰ卷“胰岛素的作用”都是对动物激素研究中经典实验的再现。
一、经典实验的内容
第二章:1、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2、物质的运输方式
3、有丝分裂的过程
第三章:4、酶的特性、反应条件
5、水分代谢:渗透吸水,蒸腾作用
6、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光反应、暗反应条件、产物的证明实验
7、呼吸作用:不同阶段原料、产物的证明实验
8、消化过程中的酶、条件、产物
第四章:9、生物素的发现有关实验;向光性、向地性有关实验;神经传导实验
10、验证动物激素生理作用的有关实验
第六章:11、证明遗传物质的有关经典实验,杂交实验,育种过程设计
第八章:12、生态系统的设计
二、典例习题
考点一细胞膜成分的测定及特点
1、Ⅰ探究细胞膜的成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研究细胞膜的结构和成分,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你设计一个简易实验得到较纯净的细胞膜,并对其成分进行鉴定。
(1)应选取人的哪种细胞做实验?()
A.成熟红细胞B.神经细胞C.白细胞D.口腔上皮细胞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_____中,由于渗透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经过(2)的实验步骤后,再用______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将膜成分分离提纯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如果产生反应,可以证明细胞膜成分中含有_______。
(4)若将细胞膜的磷脂提取后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下列能正确反应其分布的图是()
2、Ⅱ探究温度对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物质通过细胞膜与膜的流动性有密切关系,为了探究温度对膜流动性的影响,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下融合,40分钟后,发现融合后细胞膜上的红色和绿色均匀相间分布。有人认为该实验没有完成,请你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①补充未完成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指出可以从哪两个方面来观察实验结果: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预测该实验最可能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制备细胞膜适宜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其内没有线粒体、核膜等多种膜结构,避免了对细胞膜的干扰。当红细胞置于清水中,将吸水胀破,从而获得细胞膜。利用“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变紫色”这一特性鉴定细胞膜中有无蛋白质的存在。由于组成细胞膜的磷脂既有亲水的极性部分,又有疏水的非极性部分,因此,在水溶液中呈现出A图所示的分布。
Ⅱ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其原因是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多是可以运动的。这种运动实质上是一种热运动,所以温度升高时,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大。依据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探究温度对膜流动性的影响,可确定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的高低,故实验至少要设置三组(温度低于、等于或高于37℃),进行相互对照。
答案
Ⅰ(1)A(2)清水(3)离心紫色蛋白质(4)A
Ⅱ ①分别将细胞放在温度低于37℃(如0℃)、高于37℃(如60℃)的条件下重复上述实验
②a.相同时间之后,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分布的情况
b.比较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时所需要的时间
③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加强。
【知识链接】本题综合再现制备细胞膜并探究其成分的方法,旨在感悟实验材料的正确选取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体验制备细胞膜的过程中所蕴涵的生物学原理和科学方法。
(1)细胞膜的成分:磷脂、蛋白质和少量糖类。
①糖类在细胞膜中分布很少,并且与蛋白质或脂质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分布在膜的外表面。因此,根据糖蛋白的分布,可以判断细胞膜的内外侧。
②蛋白质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且种类很多,如运输物质的载体和通道蛋白、识别作用的糖蛋白、接受信号的受体、体现抗原特异性的抗原决定簇以及催化作用的酶等。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的事实有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神经元突起的形成、动物细胞质的分裂、“小泡”的形成、细胞融合等。
(3)细胞膜的生理特性: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数量有关)。
(4)领悟细胞膜成分的分析方法(如酶解法)
①若用脂质溶剂处理细胞,发现细胞膜被溶解,说明膜中含有脂质分子。
②若用蛋白酶处理细胞也能破坏膜结构,说明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中有蛋白质。
考点二光合作用的发现
3、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请据此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在该实验中,萨克斯看到的现象是()
A.叶片全变蓝B.遮光一半变蓝C.曝光一半变蓝D.叶片全不变蓝
(2)萨克斯将绿色叶片先放在暗处几小时的目的是()
A.将叶片中的水分消耗掉B.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C.增加叶片的呼吸强度D.提高叶片对光的敏感度
(3)萨克斯对这个实验的设计具有很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具体体现在()
A.没有对照实验B.本实验不需要设对照实验
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4)该实验中叶片内含有的叶绿素等色素,会对碘液处理后表现出的蓝色造成干扰,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为增强实验效果,对叶片应做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除了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外,还成功地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该实验通过检测淀粉的有无来说明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曝光处有淀粉产生,经碘蒸气处理后将表现出蓝色,遮光处不变色。
(2)该实验中事先把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的目的是让有机物(如淀粉)被彻底消耗,避免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3)该实验设置的是空白对照,其中对照组是指不作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实验中叶片事先处于黑暗中,对于遮光组,仍处于黑暗状态下,相当于未作处理,故为对照组;而曝光组,从黑暗状态下转变为光照下,相当于给予了光照处理,应为实验组。当然也可如此判断:该实验研究的因素是光照,故用光照处理的对象组(曝光组)就为实验组。
(4)有机物在植物体内能够转移,若实验中曝光时间过长,曝光处的淀粉可运输到遮光处。可见,实验时间的长短将影响实验结果。若实验中观察到遮光处也呈蓝色,原因可能是叶片在暗处放置时间过短(有机物未耗尽)或曝光时间过长(有机物发生了转移)。
(5)叶绿体中的色素溶解于酒精,故可用酒精水浴加热进行脱色。
(6)根据单一变量原则,确定实验结果的不同是由于自变量因素的不同所导致的。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的有无,故得到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答案(1)C (2)B (3)D(4) 在碘液处理之前,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内的色素溶解于酒精中,再用清水漂洗叶片。(5)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发散类比 光合作用相关经典实验大多结合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和条件展开。解答此类习题时,需要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自变量,如“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2” 的实验中,自变量为CO2的有无,因此,需设置一组有CO2,另一组无CO2。对于植物光合作用及其强度,依不同的实验材料等因素确定观察对象:若①水生植物可依气泡的产生量或产生速率;②离体叶片若事先沉入水底,可依单位时间内上浮的叶片数目;③植物体上的叶片,可依指示剂(如碘液)处理后叶片颜色的变化;④水绵为实验材料借助显微镜,可依好氧性细菌的分布情况。
4、以下实验是研究水分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情况。把洋紫苏的茎放在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3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距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切出切片。含有染液的部分显示有水分经过。实验装置和结果如图所示。
(1)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来自_____,茎部横切面显红色的结构是_____。
(2)在不同外界条件下,水分向上运输的速率会有所不同,试改变两种条件,使水分移动速率加快_____。
(3)给你提供数枝洋紫苏,试利用类似上述的实验,研究叶的表面积与水运输速率的关系。
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把洋紫苏的茎放在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第三步:2小时后,洗净枝条,并在距离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切出切片。
实验预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实验结论的解释:
答案(1)蒸腾作用,导管。
(2)增强光照、提高温度、加大风速。
(3)第一步:取二枝洋紫苏,一枝留6片叶,一枝留3片叶。
实验预期:相同时间内,6片叶的洋紫苏茎中染液上升的长度约是3片叶的2倍。
实验结论:植物运输水的速率与叶面积成正比。
对实验结论的解释:叶面积越大,气孔越多,蒸腾作用越强。
考点四生长素的发现
5、Ⅰ.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一)方法步骤
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生长状况都一致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结果预测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_____;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_____。
(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1)根据_____号和_____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2)根据_____号与_____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其中属于实验组的是_____号。
(3)根据_____号与_____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4)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__________。
(5)若将1号整个装置匀速旋转(台灯不动),玉米幼苗的生长和弯曲情况是_____;若仅是玉米幼苗匀速旋转(纸盒和台灯不动),则幼苗的生长和弯曲情况是_____。
6、Ⅱ.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试图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a向下端b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
(1)材料、用具:胚芽鞘、琼脂、刀片等
(2)方法、步骤与结果(如图1-2-3):
(3)结论:以上实验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a向下端b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我们认为,仅用该实验步骤还不足以严密论证以上结论,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实验方法、步骤和结果(用图像表达实验过程及可能出现的结果)。
【解析】Ⅰ.本题属于实验分析题,是对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的变式再现。解答此题需要的知识储备:(1)尖端能产生生长素。(2)尖端感受单侧光的刺激,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光侧少,背光侧多)。(3)植物生长和弯曲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实验能力要求:运用单一变量原则分析实验结果。
Ⅱ.题目要求证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只能从植物形态学上端a向下端b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这就需要取得两方面的证据:一是从上到下的运输成立,二是从下到上的运输不成立,而题目给出的实验结果,只能表明第一方面(a→b)的证据存在,因此补充实验的设计应该从第二个方面(b→a)的证据入手,即将植物茎的上下互换,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将是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答案Ⅰ.(二)3、4、5;2;
(三)(1)1;3(2)1;22 (3)1;4(4)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5)生长并弯向小孔直立生长
【发散类比】
1.生长素的发现:认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从这些经典实验中感悟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有助于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提高实验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对于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研究可以运用多种不同的处理手段,如遮盖、阻隔、切除和旋转等。
2.生长素的运输
(1)水平运输(横向运输):由单向刺激引起,通过韧皮部进行,与植物形态学方向无明显关系的运输方式。如在单侧光下,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从茎背地侧移到近地侧。
(2)纵向运输(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植物形态学上端运输到下端。如茎尖分生组织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根尖分生区合成的生长素向上运输。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影响,可由上两图所示实验加以验证。
(3)主动运输:生长素的运输在缺氧条件下会受到影响,同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逆浓度梯度向下运输并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3.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因素
(1)浓度:影响生长素作用最关键的因素是生长素本身的浓度。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二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不同的器官和不同的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同一浓度生长素的反应不同,根最为敏感,芽次之,茎最弱。不同的植物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敏感性也不同。
考点五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7、Ⅰ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是的()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R型两种类型
B.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消灭
C.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降低有关
D.S型细菌数量从0开始是由于R型细菌突变的结果
8、Ⅱ下面介绍的是有关DNA研究的科学实验:
(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图是实验的部分过程: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和这样设计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SARS病原体(冠状病毒)侵染人体细胞的过程类似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结合上述实验过程及现象,请提出一种获得SARS疫苗(蛋白质外壳)的新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
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
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D.细菌的DNA及其噬菌体的氨基酸
(二)用紫外线处理大肠杆菌可诱导产生对T2噬菌体有抗性的大肠杆菌,这种抗性的产生与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发生变化有关。下图简要示意处理的方法:
(1)在紫外线作用下,细菌的膜蛋白改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将图中抗T2噬菌体菌株从混合菌株中筛选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同时存在着S型和R型两种细菌。R型细菌先减后增,与小鼠的免疫力有关。刚注入的R型细菌由于小鼠免疫力较强,大量被杀死;随着一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由于S型具有荚膜的保护作用,能在小鼠体内增殖,使小鼠免疫力降低,对R型细菌的杀伤力减弱,导致R型细菌增殖加快。S型细菌的产生是由于R型细菌转化的结果,而非基因突变所致。
Ⅱ. (一)由于噬菌体营寄生生活,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中生存,因此,需要先将细菌用同位素标记,然后让噬菌体去侵染,使噬菌体获得标记。在细菌细胞中,噬菌体的DNA利用细菌的氨基酸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二)抗T2噬菌体菌株的产生是由于膜蛋白的改变引起,而蛋白质的合成最终受DNA(基因)控制,故为基因突变所致。要筛选出抗T2噬菌体的细菌,就必须用T2噬菌体去侵染,只有抗性的细菌才能生存。
答案
Ⅱ(一)(1)先将细菌培养在含35S的培养基上;然后用噬菌体去侵染被35S标记的细菌。因为噬菌体营寄生生活第二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
(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到细菌体内
(3)动物细胞培养→冠状病毒侵染→搅拌离心,从上清液中提取出蛋白质外壳。
(4)C
(二)(1)基因突变
(2)用T2噬菌体侵染混合菌株,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能形成菌落的就是抗T2噬菌体菌株
【点评】本题以DNA为核心命题点,考查DNA研究的科学实验。试题给出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图解和大肠杆菌的诱变图解,要求写出相关的操作步骤或分析原因。
【发散类比】“病毒”相关知识归类
1.病毒的结构
(1)基本结构:衣壳和核酸,其中衣壳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衣壳对内部的核酸具有保护作用,同时体现出病毒的抗原特异性;病毒的核酸是DNA或RNA。
(2)特殊结构:囊膜和刺突等。
2.病毒的生理
(1)凡病毒都是营寄生生活,故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一般用活体组织或胚胎细胞进行培养。 (2)病毒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
3.病毒的类型
(1)依宿主分: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2)依遗传物质分:DNA病毒(如噬菌体)、RNA病毒(如艾滋病病毒)和蛋白质病毒(如朊病毒)
4.病毒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举例
(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2)在基因工程中——运载体;(3)在细胞工程中——促融剂。
5.与病毒相关的常见疾病
艾滋病(AIDS)——艾滋病病毒(HIV);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冠状病毒;疯牛病——朊病毒;禽流感——流感病毒。
考点六遗传实验
8、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玉米黄粒和白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Y和y控制),将纯种黄粒和白粒玉米间行种植(如图1-2-8),收获时所得玉米粒如下表:

所结的玉米粒

白粒
黄粒

(1)在玉米中,黄粒对白粒是_____性,在黄粒玉米果穗上,黄粒玉米中胚是_____;白粒玉米果穗上黄粒胚和胚乳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和_____。
(2)某同学为了获得杂种F1来验证孟德尔基因分离规律,为准确起见,他应选用上述_____玉米果穗上结的_____玉米粒来进行播种。杂交试验中,对母本的处理是__________。
(3)图中_____(填标号)类型的授粉方式的长期进行对植株有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黄粒玉米果穗上种皮的基因型是。玉米种皮遗传与细胞质遗传均表现出与母本性状相同,请列举至少两点不同之处?
(5)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有哪些优点?(至少答两点)
(6)若用纯种有色饱满籽粒的玉米与无色皱缩籽粒的玉米杂交(实验条件满足实验要求),F1全部表现为有色饱满。F1自交后,F2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有色饱满73%,有色皱缩2%,无色饱满2%,无色皱缩23%。请回答:
①上述每一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方法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及结论:
【解析】 1.了解两种玉米间行种植存在的杂交方式是解题的突破口,依后代性状即可确定黄粒为显性。2.胚、胚乳、种皮的来源是求其基因型的立足点。3.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实质上就是要推知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最简便的方法是让两个纯合体的个体杂交,取其F1代进行测交,或取F1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观察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
(1)显YY或Yy ; YyYyy
(2)白粒黄粒传粉、套袋
(3)Ⅲ和Ⅳ;异花授粉,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和生活力
(4)YY ①种皮的遗传是由核基因控制的; ②种皮的性状与母本相同,表现出的是亲代本身; ③种皮后代性状出现一定的分离比例。
(5)雌雄同株单性花,避免人工去雄等繁杂的操作;后代数量较多,便于统计学处理;玉米生长期较短,繁殖速度较快;具有稳定的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6)①符合因为玉米粒色和粒形F2的分离比均为3 :1;
②方法步骤:
方案1:(1)取两纯种亲本玉米进行杂交,获得F1;
(2)取F1植株的花粉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
(3)收获种子并统计不同表现型的数量比例。
方案2:(1)取两纯种亲本玉米进行杂交,获得F1
(2)取F1植株与无色皱缩玉米进行杂交
(3)收获杂交后代种子并统计不同表现型的数量比例。
(只要答出其中任何一个方案即可)
结果预测及结论:若表现型四种且比例为1:1:1: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符合。
【评价探究】“遗传”是历年高考的重点,显隐性的判断和胚基因型的求法是基础知识;种皮、胚乳基因型及种皮与细胞质遗传的比较体现了学科内的综合,渗透了对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的考查;用多种方法验证孟德尔定律体现了知识的应用,是较高层次的能力考查。
【发散类比】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方法归纳
(1)测交法:让F1与隐性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依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反推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2)自交法:让F2自交,观察并统计F3中各性状出现的比例。
(3)花粉鉴定法:花粉为亲代产生的雄配子,取F1的花粉经特殊处理(如碘液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4)花药离体培养法:花药中含有雄配子,对其进行离体培养,观察性状分离比即可推知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5)其他方法:蜜蜂中的雄蜂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因此依雄蜂的表现型及比例即可推知亲本雌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从而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10、(2001年广东高考题)有人连续几年在4月至7月间,对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几种生态因子进行调查,几年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对调查数据整理如下图(曲线仅示变化趋势)。
请通过分析图中所示各生态因子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回答:(E为现存植物有机总量)

❿ 求高中生物必修三电子版课本!

不知道你要什么版本的,我找了一些,请您自己看看:

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_必修3 .pdf

高中生物人教版

热点内容
帮扶教师承诺 发布:2024-11-24 22:03:24 浏览:893
吉林瑞泰生物 发布:2024-11-24 21:27:32 浏览:164
班主任女友第一次 发布:2024-11-24 20:30:41 浏览:66
女教师吧 发布:2024-11-24 19:45:42 浏览:858
屈由历史 发布:2024-11-24 19:40:09 浏览:580
高中地理app 发布:2024-11-24 19:17:09 浏览:881
上帝与新物理学 发布:2024-11-24 18:59:23 浏览:449
金源康生物 发布:2024-11-24 18:27:09 浏览:651
保定教育网 发布:2024-11-24 17:17:02 浏览:787
师德先进个人推荐材料 发布:2024-11-24 16:04:48 浏览: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