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山东的历史

山东的历史

发布时间: 2020-11-18 23:26:08

① 在山东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1、长勺之战

长勺(sháo)之战,发生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年)的长勺(今山东省莱芜)。

此次战役,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长勺之战是齐桓公争霸斗争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鲁齐长期斗争中鲁国的一次罕见的胜利。它对齐桓公调整完善自己的争霸战略方针具有一定的影响。

此次战役是继前685年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

2、九合诸侯

九合诸侯,指的是春秋时期齐桓公会盟诸侯,成为霸主的盟会。齐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国、陈国、蔡国、邾国四国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3、堕三都

堕三都,春秋时期鲁国孔子执政,堕毁三桓(鲁国公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的私邑事件。

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鲁国的大司寇兼摄相事,为了加强君权,派子路堕毁三都。三都即季孙氏的费邑(今山东费县)、孟孙氏的郕邑(今山东宁阳)、叔孙氏的郈邑(今山东东平)。

起初,季孙斯和叔孙州仇、仲孙何忌想要抑制家臣势力,也支持堕三都。叔孙氏先堕毁郈邑。

费邑宰公山弗扰起兵反鲁,率军攻入鲁国国都曲阜,鲁定公和季孙斯(季桓子)、仲孙何忌(孟懿子)和叔孙州仇(叔孙武叔)躲在季氏之宫,武子之台。孔子派申句须、乐颀率军击败弗扰,弗扰逃到齐国。

之后,郕邑宰公敛处父反对堕毁郕邑,使三桓开始反对堕三都。堕三都最终失败,孔子不久之后,也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

4、田单复国

中国战国后期,齐将田单凭借孤城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由坚守防御转入反攻,一举击败燕军,收复国土的一次著名作战。

首先是齐宣王趁着燕国内乱,借口替燕国平乱,派兵攻占蓟丘(北平附近),逼死了燕王哙。哙的儿子燕昭王即位,为了报仇雪耻,于是招贤养士,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联军攻伐齐国,由于齐愍王骄傲残暴,失去人心,乐毅在短短的六个月内,竟然攻占了齐国七十几座城池。

齐王不得已退守莒城,不久又被部将所杀,整个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两个地方。眼看齐国就要灭亡了,在这最紧要的关头,出现了一位反攻复国的英雄,他以这两座城池为根据地,善用各种谋略与战术,一举打败燕兵,光复了故土。

5、宋江起义

宋江起义是北宋末年的一次民变。其事迹被后世不断演绎,成为《水浒传》的历史原型素材。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众36人在梁山泊(梁山泺)起义,率众攻打河朔、京东东路(今山东青州),转战青州、齐州(今山东济南)至濮州(今山东鄄城北)间,攻陷十余州县城池。

十二月,徽宗纳亳州知州侯蒙建议,招安宋江,未成,再命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征讨。宋江从青州南下沂州(今山东临沂)。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攻取淮阳军(今江苏睢宁),从沭阳乘船到达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五月,宋江率众登岸后,遭海州知州张叔夜伏击,船只被焚,宋江战败被俘,起义失败。

南宋之后的一些野史,常记载宋江参与征方腊之事。但《东都事略·徽宗纪》将平宋江列在平方腊之后,《折可存墓志》也称折可存在平方腊之后,参与平宋江的战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九合诸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堕三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田单复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宋江起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长勺之战

② 山东历史上有哪些名将

1、冉闵:字永曾,小名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县)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西华侯冉良之子。果断敏锐,以勇猛著称。出仕后赵,授游击将军,封修成侯。数从征伐,屡立战功。石虎死后,拥立石鉴,然后屠胡灭石。永兴元年(350年),即位称帝,建立冉魏。

2、吴起:姜姓,吴氏,名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辅佐楚悼王主持变法。因变法得罪守旧贵族,惨遭杀害。

3、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在唐朝将领李克用、王重荣等人的猛烈进攻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在今山东莱芜西南)。

4、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

5、孙膑: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华夏族。出生于阿、鄄之间,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③ 山东历史名人有谁

1、马钰

钰(1123年-1183年),道教支派全真道二代掌教,原名从义,字宜甫,入道后更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世称马丹阳。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道教全真道道士。

在出家前,马钰与孙不二是夫妇。马钰是全真道祖师王重阳在山东收下的首位弟子。大定十年王重阳逝世后,马钰成为全真道第二任掌教。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他与王重阳另外六位弟子合称为“北七真”。著有《洞玄金玉集》十卷。

2、刘徽

刘徽(约225年—约295年),汉族,山东滨州邹平市人,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中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3、孔子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4、王处一

王处一(公元1142--1217)号玉阳子,宁海(今山东乳山)人。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师事王重阳,长期隐居昆嵛山烟霞洞。王处一继承王重阳思想,以道教本门为本位,以无为主教,主张全抛世事,内炼心性,名之为“齐修万行,聚神一气”。修行讲求“真实”,即真性、真功、真行。

5、杜受田

杜受田(1788-1852年),字锡之,号芝农,山东滨州(今滨州市滨城区)人。为咸丰皇帝之师。杜受田死了,咸丰帝将他不尽的思念转化为对杜氏家人的隆恩。

杜受田的父亲身前任礼部侍郎,赏礼部尚书衔,赏食全俸;长子杜翰,时以翰林检讨放湖北学政,15个月就由从五品提升至正二品的侍郎,并进为军机大臣。

④ 山东省有名的历史人物

孔子、孟子、鲁班、刘勰、东方朔等。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3、鲁班

鲁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 。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4、刘勰

刘勰(约465年—约520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

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今山东省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

5、东方朔

东方朔(约前161年—前93年?) ,字曼倩,西汉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 人。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当时的皇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以重用。

⑤ 山东历史概述

山东省简称鲁,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省会济南。先秦时期隶属齐国、鲁国,故而别名齐鲁、东鲁。在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

山东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

山东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儒家思想的创立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创始人墨子、军事家吴起等,均出生于鲁国。

以姜太公在临淄建立齐国为发端的齐文化,孕育了齐桓公、管仲、晏婴、鲍叔牙、孙武、孙膑等一大批志士名人;齐国还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

(5)山东的历史扩展阅读

山东地域文化

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齐鲁国地盘对照至今山东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包括道家文化、兵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以及阴阳、纵横、方术、刑、名、农、医等。其中最核心是儒家文化。据当代作家田茂泉说,进入秦汉以后,齐鲁文化逐渐由地域文化演变为一种官方文化和主流文化。

齐鲁文化的渊源,应追溯到距今5000年以前聚居在齐鲁之地的古老民族——东夷族的发展。这个在传说中曾以后羿和大舜为荣的民族。自20世纪以来,大量史前考古挖掘出的文物和数千遗址证明这是一个文化发达早、文明程度高的民族。

在齐鲁之地上,不仅存在着从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到北辛、大汶口文化,再到龙山文化直至距今4000年左右的岳石文化这样一个在文化传统演变上一脉相承又相对独立的文化谱系。

而且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众多的城堡遗址和标志着文明发展程度很高的图像文字、陶文以及生产的大量精妙绝伦的蛋壳黑陶及各种手工饰品。

在战国时期,儒学实际上已经占据了鲁国、齐国两个国家,实现了儒学齐鲁化。秦汉时期,董仲舒吸收了齐国和鲁国的新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得到统治阶级认可,儒学从此由“齐鲁之学”发展到“独尊儒术”。

⑥ 历史上的山东省,是什么样子的

编者按:我们知道,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儒家思想的创立人有曲阜的孔子、邹城的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创始人滕州的墨子、军事家孙子等,均出生于今山东。可以说,历史上的山东风光无限,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历史上的山东省。

一:先秦时期

话说夏禹分九州时,山东属于青州。在商朝建立之前,商的始祖契都于蕃,相土东都在泰山下。山东西南部曾是商部落的活动中心。商初有八次迁都,其中前两次在山东境内。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纣,天下更始。武王首封辅佐有功的姜太公于齐;文王之子曹叔振铎于曹;武王之弟周公则封于鲁。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境内有许多的诸侯国,著名的齐国和鲁国就是这个时候的强国。

二:秦汉到隋唐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并天下,分天下为36郡,其中在山东地区设置了临淄郡、齐郡、东郡、薛郡、琅邪郡、胶东郡、济北郡。西汉初年,山东大部分为齐悼惠王刘肥的封地。汉武帝元封五年(106年),划分天下为十三州,其中在山东地区设置了北部的青州和南部的徐州、兖州。一直延续到西晋时期。

隋朝实行郡县两级制,山东省分属15个郡,共166个县。唐朝全国设置10个道,以黄河为界,山东省分属河南道和河北道。

三:宋元明清时期

宋初,山东隶属于京东路和河北路,后又增置京东西路,元代,在山东地区设立了东平行省、济南行省、山东淮南楚州行省、益都行省、山东行省等。

明朝开始设立山东布政使司,明初光复时,山东“多是无人之地”,明朝鼓励人民垦荒。清初设置山东省,“山东”才成为本省的专名。(文史研究员/凌志强)

亲爱的读者朋友

关于咱山东省的历史,你还知道哪些?

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也欢迎订阅我们的头条号!

⑦ 山东历史故事

山东民间传说中的秦琼

回马泉
在济南,还有一个关于秦琼的古老传说:话说当年秦琼在历城县衙当捕快的时候,有一次手持双锏骑着高头大马追赶贼人,在与贼人交战中,秦琼所骑的战马猛一回头,由于蹄力过猛,马蹄落处出现了泉眼,一泓清泉从地下汩汩冒出。济南人为了纪念他,就将这处泉池取名为“回马泉”。也许是源于这一神奇的传说,人们在2004年4月重新评定济南新“七十二泉”时,将位于五龙潭东南20米处的回马泉列为第37泉。老济南们说,现在泉底长满了绿苔,而想当年秦琼坐骑留下的蹄印之处,则呈现出浅黄色沙土,沙砾深处会溢出串串泉珠来呢。

大禹伏龙

传说在大禹治水的时候,历山脚下是一片汪洋。水底有条恶龙作怪,禹将济、泺二水疏通,洪水排尽,孽龙无处藏身,跃身向东窜去。大禹紧追不舍,恶龙钻进城东山上的石洞,禹上前擒捉,那龙长啸一声,破山而出。大禹追至山涧(即今日回龙洞,在浆水泉风景区),终于制服孽龙。那龙穿越时出现的洞,后人便称为龙洞。那座山也因此得名龙洞山,又叫禹登山。山下那条幽深的涧沟,被称为“藏龙涧”。

寺沉成湖

古代,济南有个大明国寺。寺内殿宇飞阁,雄峙亭立;经声佛号,暮鼓晨钟。然而寺内和尚却不守教规,经常奸淫良家女子。传说有一姑娘,很有孝心,她母亲有病,她便天天向大明国寺方向烧香祈祷。一月之后,母亲病愈。姑娘便去大明国寺还愿。寺内和尚见她姿色甚美,便于夜晚把她抢入寺内。姑娘的哥哥闻知跃马挺刀,追踪而去,突然,一声炸雷,天塌地陷,大明国寺沉入地下,此处成了湖泊,就是现在的大明湖。哥哥救出妹妹,在湖边种藕捕鱼,侍养老母。那些和尚便成了湖里的蛤蟆,只会鼓肚皮,却永远叫不出声来……

井中锁蛟

济南城内有一舜泉和一口舜井。舜泉在原南门里偏西舜庙里;舜井在原南门里向北“舜井街”路西墙下边。据古老传说,济南发大水后,不知是哪位仙人(大禹或吕洞宾),把发水的蛟拿住,锁到舜井里,并在井上竖了一根粗粗的铁柱子,把粗如人手腕的锁蛟的铁链子从井中引上来锁在铁柱子上,让蛟在井里好好“修身养性”。蛟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出去?”仙人回答:“到铁树开花的时候,你就可以出去了。”那就是说,井中被锁的蛟将永远不能重见天日。井上的铁柱子和铁链子一直到民国时代还有。多少年来,大家去舜井里提水,井上的铁柱子、铁链子都已生锈,铁链子照样垂在井里,可是从来没有人敢动。

趵突泉涌

很久以前,济南城里有个名叫鲍全的青年樵夫,天天手不离斧砍柴,仍养活不了年迈的双亲。双亲突然得了重病,没钱请医生,鲍全只好眼看着父母相继去世。从此他向一和尚学医,几年中救活了许多老百姓。那时济南没有泉水,遇上旱年,连煎药的水也没有,鲍全每天早起去担水,为那些买不起水的穷人煎药。一天,鲍全在担水的路上救了一位老者,并拜这位长者为干爹。干爹看鲍全一天到晚为穷人治病,忙得连饭也没空吃,就说:“泰山上有个黑龙潭,潭里的水,专治瘟疫,你要能挑一担潭水回来,每个病人只要滴到鼻里一滴,就能消除百病。”鲍全拿着干爹给的拐杖,历尽艰辛,来到泰山黑龙潭,却发现这里原来是龙宫,干爹是龙王的哥哥。鲍全挑了一件龙王的礼物白玉壶,里面的水永远也喝不完。鲍全回到泉城后,为很多病人治好了病,州官听说后派人来抢夺,鲍全把壶埋在了院子里。公差在院中挖到了白玉壶,却怎么也搬不动,他们一起用力,只听“咕咚”一声,突然从平地下“呼”地窜出一股大水,溅起的水花撒满全城,水珠落在哪里,哪里便出现一眼泉水,从此济南变成了有名的泉城。人们为了纪念鲍全,把这泉叫宝泉,年深日久,人们根据泉水咕嘟咕嘟向外冒的样子,又把它叫成“趵突泉”了。

马刨泉涌

相传北宋时候,镇守济南的知府刘豫手下有员大将,姓关名胜,人称“大刀关胜”。金人入侵时,刘豫降金,关胜拒降死战,兵士们口渴难耐,无力交战。正危急时,关胜的战马用蹄刨地,泉水涌出,兵士们饮足,又杀入乱阵。另有传说,关胜与金兵激战于济南西南门,不幸战死,战马见此,仰天长啸,用前蹄刨出一泓清泉。故得名“刨泉”,泉址现在趵突泉李清照纪念堂东侧。

金牛化山

古时候,济南华山脚下有个给财主放牛的苦孩子。财主心黑,每天只给孩子带一个饼子去放牛。这天,苦孩子正想吃饭,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向他要饼子吃。孩子见老人可怜,就把饼子全给了老人,自己却忍饥挨饿。老人要报答小孩,便把他领进一座山洞中,只见一头金牛拉着金磨在轧金豆子,老人捧了一把金豆子给孩子。这事被财主知道后,便拿着袋子去山洞装金豆,还想把金牛和金磨弄回家。不料,金牛怒吼一声跑出山洞,洞口坍塌,财主葬身洞中。那牛跑至泺水边饮水,鸡叫了,金牛化成山,人称金牛山。华山脚下有个山洞,那就是传说中的金牛洞。

二郎担山

传说很早以前,济南北郊原是一马平川。二郎神赶太阳,挑着两座山走到这里,放下担子歇脚小憩。不料两座山竟生了根,再也挑不起来。就连他从鞋里倒出来的两堆土,也变成了后来的粟山和马鞍山。二郎神挑来的两座山天天增长,惊动了太上老君,他怕这山会把山明水秀的济南压起来,就围着两山撒了圈丹药,山从此不再长了。后来,人们便把这两座山称为南药山、北药山。

玉函青鸟

玉函山,在济南市南郊。传说王母娘娘曾在此山居住。山上有一种鸟,青足,赤黄嘴,白翅膀,紫脑门,名叫“青鸟”。王母把盛放仙药的玉匣留在山上,命青鸟守护,故此鸟又名为“王母使者”。后来,汉武帝登此山,拣到王母留下的玉匣,非常高兴。可是,当他下山时,玉匣忽然变作一只青鸟飞走了……望采纳!!!

⑧ 山东历史的由来是什么

山东省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黄河下游,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与河北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接壤。


西晋初山东分属青、徐、兖、豫(统鲁郡)、冀(统平原、乐陵)五州。西晋灭亡后,山东地区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东晋、刘宋、北魏、东魏、北齐、北周所据有。

隋朝时期,山东分属青、徐、兖、豫四州。唐代,河、济以南属河南道,以北属河北道。

北宋时山东分属京东东路、京西西路及河北路。金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设山东东路统军司,治益都。北宋末年发生了宋江领导的梁山起义。

元朝,在山东地区设立了东平行省、济南行省、山东淮南楚州行省、益都行省、山东行省等。

明朝开始设立山东布政使司(当时包括辽东、北京、天津及河北)。

清朝时期设置山东省,山东才成为本省的专名。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日军攻占威海,北洋海军全军覆没。1898年,青岛和威海分别租借给德国和英国。

清末,面对俄国和日本的威胁,在百年间有为数上千万的山东农民闯关东谋生,成为东北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14年,日军从德国手中夺取青岛。1922年华盛顿会议后归还中国。1930年,国民政府从英国手中收回威海。


中华民国初期,划分为济南、济宁、胶东、东临4道,属县107个。1928年废道,各县直属省。1937年10月,日军侵占山东,国民党省政府流亡。

1948年9月24日,陈毅的部队攻占济南,1949年6月2日,美军从青岛撤退后,解放军进驻青岛,1949年8月18日,长山列岛解放,山东省至此全部解放。

至2019年12月底,山东省共辖16个地级市,分别是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枣庄市、东营市、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泰安市、威海市、日照市、滨州市、德州市、聊城市、临沂市、菏泽市。

⑨ 山东的历史,高密的历史

山东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发祥地之一。目前发现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可以把山东的历史上推到四五十万年以前。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北辛文化,距今有8000年左右。举世闻名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在山东首先发现的。

自夏朝开始,山东进入奴隶制社会。商朝建立以前,山东是商族活动的中心,商前期的五次迁都,有三次在山东境内。商朝建立后,山东仍是其统治的中心地区。西周实行“封邦建国”之策,封吕尚于齐,封周公旦于鲁,另外尚有曹、滕、卫诸国。

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鲁国融合周文化与东方文化,为“礼仪之邦”。齐、鲁作为周王朝的两大支柱,经济、文化取得更快发展,对以后山东地方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据考古发掘资料证明,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高密境域繁衍生息。秦置高密县后,治城阴城(今井沟镇前田庄东),属胶东郡(治即墨,今平度市东南)。西汉,高密县先属胶西国,改高密国(俱都城阴城)。新莽天凤元年,改高密曰章牟。东汉复称高密,属高密国(都城阴城)。

三国时,高密县归魏,属城阳郡(治东武,今诸城市)。西晋怀帝永嘉之乱后,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高密县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国。其上属皆相因袭。南燕亡后,又归东晋,属高密国(都黔陬,今胶州市黔陬村东)。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时,高密县属高密郡(治桑犊,今潍坊市坊子区泉河头附近)。北朝元魏、北齐、北周时,高密县仍属高密郡(元魏治高密,即城阴城;北齐移治东武,今诸城市)。隋文帝统一全国,高密县移治今柏城镇故献。初属密州,复改称高密郡(俱治东武,今诸城市)。

唐建国,高密县治移今市区(战国前夷维国都城,汉为夷安县治)。初属高密郡,改称密州,又改州为高密郡,后又改称密州(俱治今诸城市)。五代时,高密县上属仍为密州。北宋与金,高密县属密州(仍治今诸城市)。元代,高密县属胶州(治今胶州市)。

明代,高密县改属莱州府(治掖县,今莱州市)。清,初沿明制,光绪三十年,胶州升为直隶州,高密县改属胶州(治今胶州市)。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高密县初仍属滨北专区。1950年5月改属胶州专区。

1956年3月划归昌潍专区。1967年2月昌潍专区改称昌潍地区,1981年5月改称潍坊地区,1983年10月改称潍坊市,高密县均顺次属之。1994年5月18日,撤销高密县,设立高密市(县级),以高密县的行政区域为高密市的行政区域。高密市归潍坊市代管。

(9)山东的历史扩展阅读: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山东省土地调查面积总计15.7965万平方公里。2017年山东省年末总人口10005.83万人。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山东省辖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17个地级市,县级单位137个(市辖区55个、县级市26个、县56个),乡镇级行政单位1824个 。

高密地处山东半岛腹地,秦代置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上属几经改变。撤县设市后,作为县级市,归潍坊市代管。行政区划及其称谓因社会发展变化而多次发生变更。

热点内容
葱怎么 发布:2025-01-16 13:19:20 浏览:227
高中物理大招 发布:2025-01-16 11:40:59 浏览:125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 发布:2025-01-16 10:16:41 浏览:762
教师活动方案 发布:2025-01-16 09:28:58 浏览:392
西亚化学试剂 发布:2025-01-16 08:09:49 浏览:897
小山竹的真名叫什么 发布:2025-01-16 07:29:17 浏览:752
八年级英语上册试题 发布:2025-01-16 05:56:20 浏览:972
高中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发布:2025-01-16 05:45:50 浏览:340
小学语文新课标阅读 发布:2025-01-16 05:21:54 浏览:464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发布:2025-01-16 04:57:04 浏览: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