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历史题库

历史题库

发布时间: 2020-11-18 23:35:02

历史题目

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这是一句绝对经典的话。

邓小平就不用讲了吧。
袁隆平院士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贡献在于:在不增加耕种土地面积的前提下,解决了我们泱泱大国老百姓吃饭的问题,是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有极大贡献的科学家。他的贡献世人有目共睹,没有他,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可能现在还不能彻底解决,更不要说世界人们的温饱问题了。请看他的主要贡献:

袁隆平不仅是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而且始终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头雁”,创建了一门系统的新兴学科——杂交水稻学。四十多年来,杂交水稻研究的每一发展阶段、每一项重大创新,都离不开他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都体现了他非凡的经验智慧与学术思想。

1964年,他冲破当时流行的遗传学观点的束缚,在我国率先开展三系法培育杂交水稻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他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三系配套、优势组合选配和制种低产三大难题。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他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并解决了两系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他设计出了以高冠层、矮穗层和中大穗为特征的超高产株型模式和培育超级杂交稻的技术路线,并在超级杂交稻研究方面频频取得重大进展。1982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学术会首次公认:中国科学家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在科研实践的同时,袁隆平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

从1966年发表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以来,先后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在国外发表12篇;出版专著7部。袁隆平作为学术带头人,培养了一大批杂交水稻专家和技术骨干,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发展中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理论和应用技术体系,从而创建了一门系统的新兴学科——杂交水稻学。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从1976年开始,“三系”杂交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左右,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2000年,第一期超级杂交稻研究目标顺利通过了国家农业部组织的验收,原国务委员、国家科委原主任宋健院士赞扬说:“这一成果对保障21世纪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后,袁隆平又提前实现了第二期超级杂交稻研究目标,它比一般杂交稻增产约30%。

据统计,到2006年止,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56亿多亩,增加稻谷5200多亿公斤。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约2.4亿亩左右,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这是对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提出的“未来谁来养活中国”的有力回答。

袁隆平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最大的追求,为推动杂交水稻的国际发展、促进我国对外交往做出了巨大贡献。1980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出口的第一项农业专利技术转让给美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9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多年来,袁隆平7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研究,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为该组织国际首席顾问,十几次赴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国指导发展杂交水稻。同时,他还在国内主持举办了20多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为30多个国家培训了500名技术人才。

这些专家回到本国后都成为当地研究和推广杂交水稻的技术骨干。目前,越南、印度、菲律宾已成为大面积生产应用杂交水稻的国家,杂交水稻的增产效果也十分显著。如越南,2004年种植杂交水稻面积已达65万公顷,每公顷6.3吨,比其全国平均水稻单产增产40%。如菲律宾,2005年种植杂交水稻面积达37万公顷,平均每公顷6.5吨,比其全国水稻平均单产高80%,使菲律宾粮食短缺的局面大为改观。

菲政府计划,到2007年发展杂交水稻300万公顷,实现粮食自给。由于各方面条件已经成熟,2005年7月,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外交”的建议,即积极在发展中国家推广杂交水稻,扩大中国的影响,以此进一步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

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杂交水稻外交”将成为我国“走出去”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2005年10月,袁隆平在外交部第四期大使参赞学习班上做报告,我国驻80多个国家的大使、总领事和参赞听取了报告。

袁隆平培养了大批杂交水稻研究和推广人才。四十多年来,在他的亲自培养、直接教导和间接影响下,不论是在他的研究中心,还是在全国杂交水稻技术攻关协作单位,已经形成了一支梯队结合、协同作战的杂交水稻技术队伍,肩负着将杂交水稻向纵深发展的重任。

如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多年来他总是每年把与美国水稻技术公司合作所得到的顾问费捐献出来作为所长基金,累计捐资达100多万元,资助科研人员特别是年轻人开展有希望和潜力的项目研究。每年几乎都有几个课题获得2-5万元的资助。

他不但支持本单位的科技人员,也扶持其他单位的科研人员,如福建农业大学的一位博士后,开展多倍体水稻育种的探索性研究,但苦于经费不足。袁隆平院士得知后,专门拨出一笔经费,鼓励他取得成果。袁隆平院士不仅思想开明,而且意识超前,他深知未来的农业科技仅靠常规技术必将落伍,而必须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起来,甚至深入到分子技术领域,才可能占领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

为此,他主张建立起分子育种室,并不遗余力地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现在,他的研究中心的人才队伍已形成高水准的梯形结构,高级研究人员超过30名,占科研人员总数的一半;同时,还相继培养出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为大大提高科研水平准备了后备人才;他还先后输送了多名年轻科技人员出国或到香港深造。有人问:“袁老师,您这样不断地把他们送出去,就不怕他们不回来?”

袁隆平宽仁而语重心长地说:“要把眼光放长远点,只有把人家先进的技术学过来,才能把我们的技术水平提高。”目前,留学博士们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1995年,他们首次在野生稻中发现了两个重要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每一个基因位点具有比现有高产杂交稻威优64增产18%的效应。

㈡ 历史考试题目是什么

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二、百家争鸣: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3、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 例: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1)该材料是谁说的?答:是孔子 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答:是儒家 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答: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在文化上有何贡献?答: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例:材料:“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 (1)体现了谁的主张?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思想? 答:体现了老子的主张。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朴素辩证的思想。 (2)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答:我认为有用。如:在解放战争中,装备人数上超过解放军的国民党军队最终是被打败了。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七上P5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四、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七上P51-52-53)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P52)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P53)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3、全国推行郡县制; 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 6、开凿了灵渠。 例: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五、评价秦始皇: 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意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第二年,农民起义爆发。 功过相比,秦始皇功大于过。 六、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七上P62-63) 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P62) 2、经济: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P68) 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P63) 4、文化: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P63) 5、军事:多次反击匈奴,取得胜利;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P79、P82-83) 6、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七、西域都护的设置:(七上P77)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说明新疆地区在历史上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八、丝绸之路:(七上P78) 1、陆地: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引进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 2、海上:从广东的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3、作用:沟通中西交通,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4、历史价值: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中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于当今旅游事业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开展。 九、造纸术:(七上P81) 1、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的麻纸。 2、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十、张衡(东汉)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七上P82) 十一、司马迁与《史记》:(七上P88) 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既是一部历史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著作。 例: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1) 这是谁说的?写在什么书上?答:司马迁;《史记》。 2) 他生活在什么朝代?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西汉。这句话是:人当然都有一死,但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却死得比鸿毛还轻。 3)这部书内容如何?答: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4)这部书地位如何?答:《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鲁迅怎样评价这部书?答:“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十二、赤壁之战:(七上P95-96) 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下。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例:材料一:“曹操率大军南下,想消灭孙权、刘备统一天下,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打败曹军。” 材料二:引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这是描述的中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战役?答: 208年的赤壁之战。 2)你从他们的胜败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骄兵必败;团结就是力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要更详细的了解这次战役的情况,应从哪里去查询或查找资料? 十三、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七上P98) (这是台湾与内地的最早记录。) 十四、北魏孝文帝改革: (七上P107) 1、背景:北方的统一和民族大融合。 2、政权:鲜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后孝文帝迁都洛阳。 3、改革的内容——汉化政策: 即: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通汉婚、用汉律、学汉风。 4、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十五、数学成就:(七上P110)祖冲之(南朝):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早近1000年。

㈢ 一个历史题目!!

俚族英雄冼夫人
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兹。

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

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

这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过高州(今广东高州东北)时,为冼夫人题的一首诗。诗意是说冼夫人是古来的烈女,一生都在为国出力,从梁武帝时一直到隋文帝建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她经三朝,历尽艰辛,都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影响为国家的一片忠心。洗夫人为什么这样受到苏轼的称赞呢?下面就来介绍她的事迹。

冼夫人叫什么名字,生卒年月,历史上都没有记载。只知道她出生在高凉郡(治所在今广东阳江西)的一个俚族首领的家庭。俚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东汉至隋唐时期,生活在今天的岭南地区(岭南地区,指五岭以南的地区。五岭是大庚、骑田、萌渚、都庞、越城五座山岭,在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等省区的边境)。她出生的时候,黄河和长江流域正处在南北朝时期。冼夫人年轻时精明能干,有计谋,会领兵打仗,又经常劝自己的亲族做好事,因此俚族人都愿意听她指挥。父亲也非常疼爱她。冼夫人的哥哥冼挺在南朝的梁朝做南梁州刺史,依仗富强,常去攻打抢掠邻近的郡县。冼夫人总是劝阻他不要去抢掠。冼夫人的名声在岭南一带广为传诵。那时候,在罗州(今广东化县一带)做刺史的汉族人冯融,听说冼夫人聪明能干,就派人到冼家为自己的儿子冯宝求亲。冯宝当时做高凉的太守。冼家答应了这门亲事。公元535年,冼夫人和冯宝结婚。大约冼夫人那时有十八岁。

冯家原是北方人,虽然几代为官,但俚族首领不大听从他的号令。自从冼夫人嫁给冯宝以后,就约束本族,嘱咐他们服从地方政府的命令,不许违法扰民。她亲自和冯宝一起审理案件,哪怕是亲族犯罪,也要依法处理。从此,俚族首领也都遵守法令了。

梁朝末年,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侯景之乱”。侯景到处烧杀掠夺,长江下游地区受到极大破坏。一些地方官也乘机想要割据称雄。高州(今广东阳江西)刺史李迁仕就积极招兵买马,准备叛乱。他派人召冯宝前去,想利用冯宝的力量。不过,这个诡计瞒不住冼夫人。当冯宝正准备出发时,冼夫人对他说:“刺史无缘无故不会召你去,一定是骗你和他一起反叛朝廷。”冯宝说:“你怎么知道呢?”冼夫人分析说:“梁朝召刺史去救援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刺史称病不去,却大造兵器,集合人马,而且叫你去。你如果去了,他就会留你做人质,调拨你的部队。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你还是不忙走,看看形势的发展再说。”

过了几天,李迁仕果然反叛了。他派大将杜平虏领兵北上,想截阻梁朝始兴(今广东韶关东)太守(一郡行政最高长官)陈霸先支援建康的部队。冯宝得到消息,立即告诉了冼夫人。冼夫人又为他出主意说:“杜平虏是员勇将,他走了一时回不来。李迁仕是个无能的人,干不了什么大事。不如乘机消灭他。不过若是你亲自去,必然会打起来。倒不如派人送去厚礼,说你一时离不开,让我代你去参见。他听了一定高兴,就不会有防备。”冯宝依计而行。

冼夫人带领一千多人挑着担子,声言去高州送礼。李迁仕听说,非常高兴,派人来侦察,果然都是挑担子的,就不设防了。洗夫人的人马进了城,立即袭击李迁仕的官府。李迁仕仓皇应战,大败而逃。那时,杜平虏也被陈霸先击败,洗夫人乘胜同陈霸先会师。回来后,她对冯宝说:“陈霸先不是寻常人,很得众心。我看他一定能平息叛乱,你要好好地从物资上支援他。”不久,陈霸先抓住了李迁仕。到557年,陈霸先称帝,建立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

陈朝建立的第二年,558年,冯宝死了,岭南地区的各少数民族的首领纷纷起兵割据,烽火遍地,人民不得安宁。陈朝也无力出兵。冼夫人跑了好几个州,说服起兵的俚族首领停止割据活动。许多州重又安定下来。她还派九岁的儿子冯仆带着俚族的首领去朝见陈霸先,陈霸先封冯仆为阳春(今广东阳江西北)太守,并表示对冼夫人的问候。

陈朝时候,岭南的广州刺史欧阳纥势力很大。569年,他发动叛乱。为了想争取俚族的支持,他派人召来冯仆,要冯仆共同起兵。冯仆急忙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冼夫人不顾儿子的险境,坚定地表示:“我为国忠贞,已经两代,不能为儿子就负了国家。”她立即发兵保卫边境以抵挡叛军的进攻。同时率领俚族的首领们前去迎接朝廷派来讨伐叛乱的将军章昭达。章昭达得到冼夫人的支持,内外夹攻,很快击溃了叛军。欧阳纥被活捉。冼夫人从狱中救出了儿子。冯仆因冼夫人的功劳被封为信都侯,官至中郎将,转任石龙(今广东化县东北)太守。陈朝又派使者册封冼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

589年,隋朝灭掉陈朝,南北重新统一。不过,隋军的力量一时还达不到岭南。岭南地区的几个郡就共举冼夫人为领袖,号称圣母,保境安民。不久,隋文帝的儿子杨广,让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陈后主写信给冼夫人,告诉她陈朝已经灭亡,要她投降隋朝。冼夫人接信后,召集俚族的首领,把这事告诉他们。这时冯仆已经死了。冼夫人随即就让孙子冯魂,迎接隋朝派来安抚岭南的韦洸(guang光)进广州。岭南地区就成了隋的统治范围。隋朝封冯魂为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原意指非三公(丞相、大尉、御史大夫),而给以与三公同等的待遇;隋朝时为高级散官),封洗夫人为宋康郡夫人。

韦洸到达广州的第二年,番禺(今广东番禺)的少数民族首领王仲宣起兵反隋。岭南的各族首领大部分响应。他们围困了广州城,韦洸战死。隋朝又派裴矩来安抚岭南。冼夫人听说立即派孙子冯暄(xuan宣)带兵去救援。冯暄和王仲宣的部将陈佛智是好朋友,就故意拖延不出兵。冼夫人知道了大怒,派人把冯暄抓起来,关在狱里。又派另一个孙子冯盎出兵讨伐陈佛智。冯盎取胜,杀了陈佛智,进兵到广州城郊,同隋朝的援兵会合,共同打败了王仲宣。洗夫人亲自披着铠甲,骑着高头大马,打着锦伞,率领骑兵,护卫着裴矩巡抚岭南各州。各州的少数民族首领都前来拜见洗夫人和裴矩,岭南重又安定下来。那时洗夫人已有七十多岁了。隋文帝听说冼夫人的事迹,又惊又喜,就封冯盎为高州刺史;赦免了冯暄,封他为罗州刺史;还追赠冯宝为广州总管、谯为国公;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并设置谯国夫人将军府和将军府的官吏,给她印绶,如有紧急情况,可以调动所辖地区的六州兵马,不必等待朝廷的命令。隋文帝表彰她的功绩说:“夫人一心为国,深明大义,令孙冯盎又斩获陈佛智,击败叛军,立了大功”,还送给她许多丝织品。隋文帝的皇后也送她许多首饰和宴会服装。冼夫人把这些礼物都放在一个金匣子里,连同梁朝、陈朝皇帝送她的东西,分别藏在库房里。每到过年过节,她都把这些礼物陈列出来,对她的子孙进行教育:“你们要尽心为国,我经历了三朝,都是以好心对待汉家朝廷,这些礼品就是我忠心报国的证明。希望你们见物思人,也都这样做才好。”

后来,隋朝派到番州(今广东广州)的总管(地方高级军政长官)赵讷(ne)为人贪财暴戾,拚命压榨百姓。俚族等各族人民活不下去,纷纷反抗逃亡。冼夫人派人到长安去见隋文帝,指出赵讷的罪状,并说派这种人到番州为官是不能团结好少数民族的。隋文帝立即派人调查,查出赵讷许多贪赃受贿的财物,将他依法处死。隋文帝又令冼夫人安抚各族人民。洗夫人拿着诏书自称使者,亲临十几个州巡视,宣布隋朝对各少数民族安抚慰问的意思。俚族人民重又归附了隋朝。隋文帝高兴地又一次嘉奖了她。那时洗夫人已经八十多岁了。

隋文帝晚年,冼夫人逝世。隋朝赐予许多丝织品为她送葬,谥她为诚敬夫人。两广地区包括海南岛在内,在她去世后都建立了洗夫人庙,有些地方,一个县就有十几到二十几处。人们以此来缅怀洗夫人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建树的功业。

㈣ 找一些历史题目

一,选择题:
两河流域自古以来即有「多元文化熔炉」的美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本区是世界人种的发源地,印欧民族,闪族原居地都在此处
(B)属平原地形,防守不易,各方民族可长驱直入
(C)文化水准较高,激起各方民族前来学习的热情
(D)帝王胸襟开阔,喜欢广结善缘

西亚成为世界古文明之一的主要原因是
(A)两大河周期性的氾滥,产生的黑泥孕育出高度的农业文化
(b)政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可以专注於文化的发展
(C)文化有所传承,又能相争相融,呈现出多采多姿的风貌
(D)作物生长不易,必须为生存不断努力,乃激发出各种文明的诞生

下列有关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交互影响的叙述,何者正确
(A)因为尼罗河流量不稳定,经常不定期氾滥,为了监控水位,使埃及很早就发展出高深的测量技术
(b)西亚地区因为贸易发达,为了记录方便,使当地的民族很早就创造出文字
(C)希腊由於平原狭小,生活空间不够,所以所有城邦都厉行军国主义,谋求向外拓展
(D)西亚地区由於木材缺乏,所以混凝土成为当地主要建材

就古西亚文化而言,下列哪一项成就出现的时间最晚
(A)使用阴历
(b)六十进位法
(C)楔形文字
(D)汉摩拉比法典

苏美人的塔庙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应是
(A)泥砖
(b石材
(C)木料
(D)混凝土

下列哪一民族在统一两河流域后,向西扩张领土,长期与埃及帝国争霸对抗,并使对方国力大伤,终为外族所灭
(A)亚述 (b西克索 (C)利比亚 (D)叙利亚

腓尼基人被称为「文化的传播者」主要的原因是
(A)善於航海经商,四处贩售紫红色的毛,麻纺织品
(b将埃及表音符号改造成拼音字母,并传到欧洲各地
(C)有强烈的文化使命感,为宣扬西亚文化不遗馀力
(D)民族性热情活泼,喜欢吸纳各种新知

最能代表古代埃及国势强盛的文物是金字塔,为什麼古埃及要花那麼多的人力建造
(A)将多馀的人力用於建造,有助於经济成长
(b相信金字塔会带给国王伟大的力量
(C)与埃及人相信来生的观念有关
(D)作为宫殿,可以彰显国威.

上古时代的苏美与埃及,两者的共同之处有ˉ
(甲)均采用象形文字 (乙)都使用阴历 (丙)皆发源於大河流域 (丁)同为多神信仰 (戊)皆亡於波斯ˉ(A)甲乙 (乙丙 (C)丙丁 (D)丁戊.

下列哪一组古文明皆曾因地形的阻隔,而不利於大一统帝国的建立 (A)西亚,埃及 (b希腊,罗马 (C)印度,波斯 (D)印度,希腊

古埃及是以哪一个领域的成就闻名 (A)应用科技 (b理论科学 (C)哲学 (D)法学

犹太教与基督教的教义中,有些观念是源自埃及,但却「绝不包含」以下那一观念
(A)一神论思想 (b灵魂转世 (C)死后审判 (D)复活

西元前2000年左右,阿利安人征服并统治印度,当时他们是如何入侵这一地区 (A)攀爬喜马拉雅山 (b横渡海洋 (C)跨越德干高原 (D)穿过西北山隘

下列有关「种姓制度」的叙述,何者正确 ˉ
(A)社会分为四大阶级,地位最高的是国王ˉ
(b社会虽然划分阶级,但个人仍可凭奋斗以取得社会地位ˉ
(C)为了说服人民谨守本分,乃创立婆罗门教来合理化种姓制度的正当性
(D)平民女子若能嫁入豪门,马上就能麻雀变凤凰

中国和泰国都接受印度佛教的信仰,但两者之间却有明显的不同,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两国距离印度一远一近,辗转传播,误差难免
(b隋唐时代将佛教中国化,自然造成差异
(C)一开始传入的派别就已不同,时日愈久,差异愈大
(D)泰国,印度英文普及,佛经翻译,较能得到精髓

波希战争带给希腊城邦怎样的影响
(A)使城邦产生军事至上的思想,因而扬弃自由,改行专制
(b使城邦觉悟到小国寡民不可行,因而团结合作,组成统一的大帝国
(C)认为以寡击众,是自由战胜专制,於是更致力於文化的发展
(D)从此产生宿命的心理,认为神的意志决定一切
以下哪一人物最早打开东西文化和政治上的藩篱 (A)亚历山大 (b狄奥多西一世 (C)阿育王 (D)张骞

奥林匹亚运动会原本是古希腊的什麼活动 (A)祭神大典 (b阅兵大典 (C)城邦联谊 (D)城邦竞技

比较希腊和希腊化文化,哪一组叙述是完全正确的 (甲)前者是由许多城邦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化,后者是由一统的大帝国所融铸 (乙)前者的先驱是爱琴文化,后者是融合希腊,埃及,罗马文化而来的 (丙)前者崇尚自由,思想比较开放;后者王权兴起,思想受到箝制 (丁)前者文艺成就高,后者科学成果大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若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成语来说明罗马共和后期贵族与平民的冲突事迹,那麼「渔翁」非谁莫属 (A)贵族 (b平民 (C)军人 (D)外族

罗马帝国於西元第四世纪末年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A)太过广大,分裂方便统治ˉ(b选举纠纷,引发族群对立,只好分地统治 (C)贵族,平民冲突,造成国家分裂 (D)饱受内忧外患,统治不易.

在西元三世纪时代的罗马,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人民对著伊特拉斯坎皇帝高喊「吾皇万岁」 (b元老院的元老向屋大维尊称「奥古斯都」 (C)被钉上十字架的基督徒含笑低声叫唤著「阿门」 (D)一群日耳曼人正欢天喜地地封土受爵

下列哪一组民族皆曾建立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甲)罗马 (乙)波斯 (丙)马其顿 (丁)埃及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乙丙丁 (D)甲乙丁

以下哪一帝国的版图是以欧洲做为主体 (A)埃及帝国 (b波斯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罗马帝国

台中市居仁国中九十三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二年级历史科试题二,宗教比较题A)犹太教 (b婆罗门教 (C)佛教 (D)印度教 (E)祆教 (F)基督教 ,以上六大宗教均曾在历史上绽放出光芒,请问:

最有阶级观念的应是 ( ).【代号】
主要以善与恶对立的观点而成的宗教是( ).【代号】
「不是」阿利安人所创的宗教是 (A)AB (b)AF (C)EF (D)DE
(b)婆罗门教(C)佛教(D)印度教 依创立时间的先后排列应为(A)BCDˉ(b)DCBˉ(C)CBDˉ(D)BDC.

就佛教和基督教的形成背景与发展经过的雷同处,以下哪一组是完全正确的 (甲)都根源於一神论思想的启示 (乙)都对固有的宗教教义提出改革 (丙)都曾获得统治者的支持而成为国教 (丁)直到今日两教的起源地依然是信徒众多,香火鼎盛 (A)甲乙ˉ(b)乙丙ˉ(C)甲丙ˉ(D)乙丁.

三,人物配对题:历史出了许多名人,例如甲)苏格拉底 (乙)柏拉图 (丙)亚里斯多德 (丁)泰利斯 (戊)希罗多德 (己)奥里略 (庚)凯撒 (辛)西塞罗 (壬)君士坦丁,请回答下列相关的问题.

有「哲学之父」之称,主张理性,反对迷信,奠定西方理论科学基础的是 (A)甲 (b)丙 (C)丁 (D)戊
有「历史之父」之称,著有历史一书的是 (A)甲 (b)丙 (C)丁 (D)戊

热心激励青年自我反省,诚心向善,有「西方孔子」之称的是 (A)甲 (b)乙 (C)丁 (D)戊.

著有理想国一书,主张由哲学家治国,强调精神永恒价值的是 (A)甲 (b)乙 (C)丁 (D)戊.

奉行希腊化斯多噶学派,有「哲学家皇帝」之称的是 (A)己 (b)庚 (C)辛 (D)壬

四,文句辨识题:
西亚有一民族,他们信奉的宗教第一条诫律是「在我之前你不可有其他的神.」第二条诫律是「禁止儿童雕制偶像或玩偶,因为你的神我是妒忌的.」这个民族最有可能是 (A)苏美人 (b)巴比伦人 (C)腓尼基人 (D)希伯来人

「埃及人从未对闪族的牧人王的统治者心悦诚服,西元前1600年,终於发展为炽热的爱国运动,将异族统治者驱逐出境.」文中所称的「牧人王」统治者是指哪一民族 (A)西克索人 (b)伊特拉斯坎人 (C)马其顿人 (D)波斯人

凯撒的亲信布鲁特斯在元老院刺杀凯撒时曾痛苦地说:「我爱凯撒,我更爱罗马.」这句话显示凯撒遇刺是因为何种原因 (A)破坏罗马的共和体制 (b)想要建立罗马帝国 (C)私通敌国,密谋政变 (D)征战无方,损兵折将

法国拿破仑远征埃及时,发现「罗塞塔石碑」,碑文中出现希腊文和象形文字.请问碑文中出现希腊文应和哪一史实有关 (A)斯巴达攻打埃及 (b)雅典统治埃及 (C)凯撒远征埃及 (D)亚历山大东征

「法律是善良与公平的艺术,……我们尊崇公正,并且信奉这善良而公平的知识,分别公正与不公正,分辨被禁止与被允许的,期望能使人良善,……这是真实而非伪善的哲学.」这应是对哪一种法律的称赞 (A)西亚法律 (b)埃及法律 (C)希腊法律 (D)罗马法律

「西元248年为了庆祝建城1000周年,乃由输水道注水,积水成湖,表演海战的场面,其声势之壮盛,令人叹为观止.」以上文句应是在描述哪一民族的历史 (A)希腊人 (b)阿利安人 (C)罗马人 (D)波斯人

下列哪一句话最能反应罗马人强烈的挑战精神 (A)我来,我见,我征服 (b)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C)条条大道通罗马 (D)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

㈤ 历史题目

改革措施
政治
整顿吏治
公元472年(延兴二年),政以久任,满一年升迁一级;治绩不好的即使就任不久,也要受到处罚,甚至降级。
变革税制
公元475年(延兴五年),为改变过去州、郡、县争收租调的混乱局面,政府确定只能由县一级征收,征收时禁止使用大斗、长尺、重秤。
颁俸禄制
公元484年(太和八年),颁布俸禄制,申明俸禄以外贪赃满一匹绢布的处死。
次年颁行的均田令中,又规定地方守宰可以按官职高低给一定数量的俸田。所授公田不准买,离职时移交下任。[2]
改革官制
太和年间,议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从品为北魏之首创。
十九年,又按照家世、官爵等标准,将代北以来的鲜卑贵族定为姓、族,姓为高,族次之,其中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言,一同四姓。”。所谓四姓,一说为中原汉族高门崔、卢、李、郑,一说为汉族甲、乙、丙、丁四种郡姓,后者似为确。班定姓族,使鲜卑贵族与汉士族得以进一步结合。
迁都洛阳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拓跋宏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洛阳。为了这个,他怕大臣们反对迁都的主张,先提出要大规模进攻南齐。

北魏迁都洛阳
有一次上朝,他把这个打算提了出来,大臣纷纷反对,最激烈的是任城王拓跋澄。孝文帝很恼火说:
“国家是我的国家,你想阻挠我用兵吗?”
拓跋澄反驳说:
“国家虽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国家的大臣,明知用兵危险,哪能不讲。”
孝文帝想了一下,就宣布退朝,回到宫里,再单独召见拓跋澄,跟他说:
“老实告诉你,刚才我向你发火,是为了吓唬大家。我真正的意思是觉得平城不是个用武的地方,不适宜改革政治。现在我要移风易俗,非得迁都不行。这回我出兵伐齐,实际上是想借这个机会,带领文武官员迁都中原,你看怎么样?”
拓跋澄恍然大悟,马上同意魏孝文帝的主张。
公元493年(太和十七年),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
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月,到处道路泥泞,行军发生困难。但是,孝文帝仍旧戴盔披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大臣们本来不想出兵伐齐,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拦。孝文帝严肃地说:
“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就把国都迁到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
大家听了,面面相觑,没有说话。孝文帝说:
“不能犹豫不决了。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
一个贵族说:
“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阳,我们也愿意。”
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
孝文帝把洛阳一头安排好了,又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到平城去,向那里的王公贵族宣传迁都的好处。
后来,他又亲自到平城,召集贵族老臣,讨论迁都的事。平城的贵族中反对的还不少。他们搬出一条条理由,都被孝文帝驳倒了。最后,那些人实在讲不出道理来,只好说:
“迁都是大事,到底是凶是吉,还是卜个卦吧。”
孝文帝说:
“卜卦是为了解决疑难不决的事。迁都的事,已经没有疑问,还卜什么。要治理天下的,应该以四海为家,今天走南,明天闯北,哪有固定不变的道理。再说我们上代也迁过几次都,为什么我就不能迁呢?”
贵族大臣被驳得哑口无言。
迁都洛阳的事,是仿效先祖的美事,就这样决定下来了。[3]
经济
行均田制
公元485年(太和九年),颁布了均田令,对不同性别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详尽的受田规定。
授田有露田、桑田之别。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七十岁时交还国家。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以出卖多余的部分,买进不足的部分。
还授土地时,对老少残疾鳏寡都给予适当的照顾。[4]
创三长制
公元486年(太和十年),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采用邻、里、党的乡官组织,抑制地方豪强荫庇大量户口。[2]
改革租制
公元486年(太和十年),孝文帝对租调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新租调规定:
以一夫一妇为征收单位,每年交纳帛一匹,粟二石。十五岁以上的未婚男女,从事耕织的奴婢每八人,耕牛每二十头的租调,分别相当于一夫一妇的数量。
文化
禁胡语
孝文帝实施汉化中最重要的政策,即将语言改变,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
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语,《魏书‧咸阳王禧传》记载孝文帝言: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改汉姓
孝文帝下令把鲜卑族人的姓氏(通常是复姓),改为单姓。以下是一些例子:
拓拔(皇族)元姓
独孤刘姓
丘穆棱穆姓
步六孤陆姓
贺赖贺姓
贺楼楼姓[5]
尊孔子
孝文帝迁都洛邑后,立即下令加紧修建孔庙祭孔。又给予孔子后裔土地与银钱,让他们可以继续祭祀这位祖先。

㈥ 中国历史题目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繁荣,最发达,最开放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其鼎盛时期的疆域西至中亚的里海与咸海;北越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东起库页岛,朝鲜半岛;南到越南。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灭亡,共延续了289年,传了20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

“唐”这国号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传说君主尧号称“陶唐”氏。周朝时在现今湖北省有一小国唐国。李渊在隋朝时继承唐国公;在隋恭帝禅让后便以唐为国号。唐朝灭亡后,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后唐和十国的南唐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事实上他们的皇帝与唐王朝并无血缘关系。

唐朝皇族李氏自称出自汉族的陇西李氏。陇西李氏从秦代开始就是中国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这个家族涌现过汉朝飞将军李广等著名将军。不过也有人对此说法表示怀疑,认为唐朝皇族李氏带有鲜卑血统。而《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孙,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皓亦是其远祖。北周时推行鲜卑化政策,李氏被迫改成“大野氏”,这是一个新创立的姓氏。北周灭亡后,又恢复为李氏。

唐朝连同宋朝被历史学者黄仁宇认为是相继于秦汉之后的中国第二帝国时期,日本历史学者则普遍认为唐朝是中国“中世”时期的结束。唐朝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

▲历史:

李渊开国

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的失道离德和出征高句丽失败,农民起义在各地兴起(参看隋末农民战争)。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李渊任大丞相,进封唐王。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同年五月,李渊逼恭帝禅让,自己称帝,国号唐,是为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长安。由于第三子李玄霸早死,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唐朝建立后,李渊派李世民征讨四方,剿灭各方群雄。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战有功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兄长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李渊自动退位,让李世民即位为唐太宗。

贞观开元

太宗时期将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纳为势力范围,唐朝北方的诸民族专称李世民为天可汗。内政方面承继了宰相制,发展完善和确立了后世运用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网罗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大臣。这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其政绩的总结《贞观政要》成为日本和朝鲜的帝王教科书。

唐太宗死后,第九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高宗时期对外接受了新罗之请,终于灭了高句丽和百济并于白江口大败日本水师援军。高宗健康状况不好,许多政事都交给皇后武氏来处理。高宗死后不久,武皇后立太子李显为帝,是为唐中宗。不久又废中宗为庐陵王,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业领导的反叛后,在天授元年(690年),皇后武氏废睿宗秸号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后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自称皇帝的女人,前后掌权50余年。由于武后死后的谥号中“则天”二字,所以近代以来一些学者称其为“武则天”,但这是一个不严谨的称号。

在武周十五年统治时期,武后为了制衡甚至打击高宗以来的世家大族的权力,所以对以科举进身仕途的官员大力提拔。狄仁杰是其中的代表。她又安排她的侄儿党羽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担任重要机务。传统史学家对武后批评,如索元礼、来俊臣和周兴等官员在她的鼓励下替她以告密、酷刑等监视群臣。武后又常绕过门下省,中书省直接对官员发号施令,开了破坏官吏制度的先例。男性内侍张昌宗弟兄和薛怀义等。不过传统男性皇帝的后宫亦很多。武后对佛教亦大力推崇,例如武周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使用年号证圣、大足等;这与李氏皇族推崇道教和如贞观、永徽、景云、开元等年号相对。另外武后成了后来唐朝后宫女性争权的效法者。

神龙元年(705年),敬珲和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拥立中宗李显复位,恢复了唐朝的政权。李旦被立为相王。中宗却一直受到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后的旧有党羽武三思等人的影响,张柬之和敬珲等人全部被流放或诛杀。韦皇后有意成为第二个武后,安乐公主则曾要求被立为皇太女。在景龙四年(710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中宗,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的儿子,当时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协助下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及武氏残余势力,拥立李旦复位。后睿宗妹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发生权力之争。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让位于太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又称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党羽或杀或逐,结束了这段史称“韦后之乱”的混乱政局。同年改元开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农业上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使得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国力迅速上升,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继汉武帝时期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长安城人口达一百余万,面积84平方公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首都 长安为首都,洛阳为东都
君主
-开国君主
-灭亡君主 共20位
李渊
李祝
成立 (隋末农民战争)
(618年)
灭亡 (白马驿之祸)
(907年)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灭亡,共延续了289年,传了20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

“唐”这国号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传说君主尧号称“陶唐”氏。周朝时在现今湖北省有一小国唐国。李渊在隋朝时继承唐国公;在隋恭帝禅让后便以唐为国号。唐朝灭亡后,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后唐和十国的南唐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事实上他们的皇帝与唐王朝并无血缘关系。

唐朝皇族李氏自称出自汉族的赵郡名望,同时李氏家族也是陇西军事贵族。陇西李氏从秦代开始就是中国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这个家族涌现过汉朝飞将军李广等著名将军。不过也有人对此说法表示怀疑,认为唐朝皇族李氏带有鲜卑血统。而《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孙,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皓亦是其远祖。北周时推行鲜卑化政策,李氏被迫改成“大野氏”,这是一个新创立的姓氏。北周灭亡后,又恢复为李氏。

唐朝连同宋朝被历史学者黄仁宇认为是相继于秦汉之后的中国第二帝国时期,日本历史学者则普遍认为唐朝是中国“中世”时期的结束。唐朝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

㈦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竞赛题目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竞赛题
1、春秋时代,以★★★的出现为标志,表明社会生产力获得显著的发展。文化空前发展,诞生了孔子、老子等伟大的思想家;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等科技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新成就。
A:春秋五霸
B:反战性质的弭兵运动
C:铁器、牛耕
答:C:铁器、牛耕

2、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地位没有受到严重冲击过,在五四之后,虽然很多人很多次主张打倒孔家店,但似乎效果也不怎么理想。关于孔子的生平,最可信的当然是《史记•孔子世家》,关于孔子的思想,最能直接体现的恐怕也便是《论语》。我们讨论传统文化,从孔子和《论语》开始是比较恰当的,虽然我个人认为《周易》是比较早而且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们的思想传统。
A:在《论语》编辑成册以前
B:在五四之前
C:在文革期间
答:B:在五四之前

3、据《史记》记载: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起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A:周游列国
B:从事教育
C:在地方参政
答:B:从事教育

4、孔子“三十而立”,开始收徒讲学,如颜路、曾点、子路、子贡、颜渊等。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声名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普及。
A:学在官府
B:因材施教
C:苏湖教法
答:A:学在官府

5、东汉班固(32--92),字孟坚,他学习《史记》的体制,著成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共100篇,叙述了自汉高祖6年至王莽地皇4年230年的断代历史。从文学价值上讲,它不及《史记》,但其中也不乏许多成功的传记作品,如《霍光传》、《苏武传》等。一般来说班固不象司马迁那样于行文叙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而只是单纯地评述事实与人物的言行,但也能明确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张禹传》,只通过张禹自己的言行和生活表现他虚伪狡诈、贪财图位的丑恶形象。《苏武传》是可与《史记》名篇媲美的一篇,它通过许多具体生动的描写,突出了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的语言严密工整,倾向排偶,又喜用古字,重词藻,尚典雅。这与《史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A:《汉书》
B:《外戚传》
C:《朱买臣传》
答:A:《汉书》

6、多年以来,中国重要的史书★★★告诉人们,东汉时期蔡伦开始造纸。由于★★★作者对这一事件的记录非常明确,而且★★★在当时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所以在没有其它历史文献为证的情况下,后人认定,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目前,敦煌出土的大批古纸似乎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明: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纸。这些古纸主要用麻织物和很细的丝织物制作,用于书写文件、信件及包裹物品。
A:《史记》
B:《后汉书》
C:《通典》
答:B:《后汉书》

7、玄宗在位三十年后,改元天宝。经过开元时代的长期升平,玄宗开始纵情声色,无心政事,李林甫、杨国忠先后弄权,唐朝的国运开始由盛而衰。而★★★是唐之国势由巅峰滑落的转折点。
A:“安史之乱”
B:“三藩之乱”
C:“藩镇割据”
答:A:“安史之乱”

8、杨贵妃 (719~756)唐代蒲州永乐人(陜西华阴县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后安史之乱,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杨贵妃与★★★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A:杨贵妃与西施、王昭君、貂婵
B:杨贵妃与西施、杜十娘、貂婵
C:杨贵妃与西施、杜十娘、李师师
答:A:杨贵妃与西施、王昭君、貂婵

9、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ang),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没有发生战争。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A:六百多年
B:六十多年
C:三百多年
答:B:六十多年

10、被形容过着酒池肉林的奢侈生活,实行“炮烙之刑”的峻法暴政的是★★★
A. 夏桀
B. 商纣王
C. 秦始皇
D. 隋炀帝
答:B. 商纣王

11、我国奴隶制的瓦解时期是★★★
A. 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秦汉
答:B. 春秋

12、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家是★★★
A. 墨子
B. 孟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答:D. 韩非子

13、中医沿用的四诊法来自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
A. 扁鹊
B. 张仲景
C. 孙思邈
D. 李时珍
答:A. 扁鹊

14、不是发生在楚汉之争的成语为★★★
A. 十里埋伏、四面楚歌
B.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C.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D.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答:B.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15、促使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隋亡之鉴
B. 从谏如流
C. 善于用人
D. 励精图治
答:A. 隋亡之鉴

16、元朝最大的港口是★★★
B. 泉州
C. 明州
D. 厦门
答:B. 泉州

17、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谋士是★★★
A. 李善长
B. 刘基
C. 朱升
D. 胡惟庸
答:C. 朱升

18、丝绸之路指汉代从中国到西方的交通大道,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这条道路虽然主要是★★★,但中国和亚欧各国的政治往来、文化交流也都依赖这条通道。通过它,中亚和南亚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天文、历算、医药等科技知识,佛教、袄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先后传来中国,并在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的纺织、造纸以及一些工艺技术(如制作金银器、绘画等)也传到西方。
A:私路
B:小路
C:商路
答:C:商路

19、★★★是西汉文帝,景帝两代40年左右的时间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的“盛世”。主要表现在:为了“休养生息”,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对周边少数民族不轻易动兵,尽力维持相安的关系;从自身做起,提倡俭约;改革刑法,废除终生劳役、连坐、酷刑;废止诽谤妖言之罪等等。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文帝盛世
答:A:文景之治

20、★★★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后人把小说家以外的九家,又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A:百花齐放
B:百家争鸣
C:诸子百家
答:B:百家争鸣

㈧ 中国历史问答题库

问;;;;在评价春秋战争时,有人认为"春秋无义战";有人引用列宁的一段话作评价:"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破坏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 联系春秋诸侯争霸的史实评述以上观点.
答案;一、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扩张和掠夺的私欲,因此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痛苦,因此“春秋无义战”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却忽视了争霸战争的客观作用。
二、列宁的话适合于对春秋争霸战争的评价。争霸战争虽有破坏性,但它客观上促进了社会进步。第一,春秋争霸战争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要争霸,就要富国强兵。因此,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进行改革,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同时削弱了旧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争霸过程中大国吞并小国,实现了地区性局部统一,为后来的秦统一提供了前提。第三,争霸战争中,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交战,使得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

㈨ 历史知识竞答题目

1,每题必须在1分钟内抢答正确才有效;
2,机会同等,不计次数;
3,有奖竞答.
1,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句话的主人是谁
鲁迅
2,英国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英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领导人,在临终前,面带笑容地说:"我已准备好了去见上帝,不管上帝是否已准备好了酷刑质问我."
这位政治家叫什么名字
丘吉尔
3,完璧归赵
这句成语中说的历史人物是谁
蔺相如
4,朱德诗云:"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诗中"三父子"是指谁
北宋大文豪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
5,1776年北美独立战争通过的《人权宣言》是一个重要文件,它宣告北美脱离英国而独立.
哪错了 请改正.
《人权宣言》改为《独立宣言》
6,"戊戌六君子"中有一人临刑前,慷慨悲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这位壮士是谁
谭嗣同
7,"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的."
这句话的主人是谁
布鲁诺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作词,作曲分别是谁
田汉,聂耳
9,中华人民共和国旗为五星红旗.
五星红旗图案的设计者是谁
曾联松
10,曾被囚禁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法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在他临终前突然大喊:"我的上帝!我的法兰西!"
这个人是谁
拿破仑 · 波拿巴
11,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你知道是谁说的吗
顾炎武
12,周恩来曾说过:"犹太民族出现过两位伟大的人物".
这两位伟大的人物是谁
马克思,爱因斯坦
13,你知道吗
被恩格斯称作"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是谁
但丁
1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中华民国约法》.
哪错了 请改正.
《中华民国约法》改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5,你知道吗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什么民族
中国的汉族
16,你知道吗
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是什么名称吗
1898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前身)
17,你知道吗
世界上第一台火车机车的设计者是谁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设计
18,一位耳聋了二十多年著名的德国音乐家,在他生命最后一刻,断断续续地说:"到了天堂,我就能听见了."
这位音乐家是谁
贝多芬
19,你知道吗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中的"五经"是指的哪五种经典书
诗,书,礼,易,春秋
20,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的主人是谁
孔子
21,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的历史从此进入了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
哪错了 请改正.
反侵略,反封建
22,你认识它是哪一国的国旗吗
法国
23,你认识它是哪一国的国旗吗
俄罗斯
24,知识就是力量.
这句话的主人是谁
培根
25,北京天安门始建于我国哪个朝代 当时叫什么名字
明代 承天门
26,辛亥革命最突出的意义是推翻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哪错了 请改正.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话的主人是谁
范仲淹
2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句话的主人是谁
诸葛亮
29,你知道吗
四大文明古国是什么
古代埃及,印度,巴比伦,和中国.
30,四面楚歌
这句成语中说的历史人物是谁
项羽
31,卧薪尝胆
这句成语中说的历史人物是谁
勾践
32,约法三章
这句成语中说的历史人物是谁
刘邦
33,望梅止渴
这句成语中说的历史人物是谁
曹操
34,老马识途
这句成语中说的历史人物是谁
管仲
35,相煎太急
这句成语中说的历史人物是谁
曹植
3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句话的主人是谁
岳飞
3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的主人是谁
杜甫
38,中国一旦觉醒,世界就会震动.
这句话的主人是谁
拿破仑
乐不思蜀
这句成语中说的历史人物是谁
刘禅
39,
40,孺子可教
这句成语中说的历史人物是谁
张良
41,围魏救赵
这句成语中说的历史人物是谁
孙膑
42,1935年10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完全胜利,标志是一,二,三四方面军在陕北吴起镇大会师.
错在哪里 请更正.
1,把1935年改为1936年.
2,把陕北吴起镇改为甘肃会宁.
3,大会师没有三方面军.
4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句话的主人是谁
白居易
4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话的主人是谁
王勃
4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句话的主人是谁
白居易
46,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句话的主人是谁
雪莱
4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句话的主人是谁
李商隐
4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话的主人是谁
文天祥
49,劳动创造美.
这句话的主人是谁
马克思
50,天才就是这样,终生努力,便成天才.
这句话的主人是谁
门捷列夫

㈩ 历史题目

涿鹿之战 黄帝与蚩尤
桂陵之战 齐国田忌孙膑与魏国庞涓
巨鹿之战 秦军章邯与项羽
淝水之战 东晋与前秦符坚
牧野之战 周武王与商纣王
马陵之战 齐国田忌孙膑与魏国庞涓
官渡之战 曹操与袁绍
郾城之战 南宋岳飞抗金
城濮之战 楚军和晋军
长平之战 秦国白起与赵国赵括
赤壁之战 刘备周瑜与曹操
雅克萨之战 清康熙与沙皇俄国

热点内容
葱怎么 发布:2025-01-16 13:19:20 浏览:227
高中物理大招 发布:2025-01-16 11:40:59 浏览:125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 发布:2025-01-16 10:16:41 浏览:762
教师活动方案 发布:2025-01-16 09:28:58 浏览:392
西亚化学试剂 发布:2025-01-16 08:09:49 浏览:897
小山竹的真名叫什么 发布:2025-01-16 07:29:17 浏览:752
八年级英语上册试题 发布:2025-01-16 05:56:20 浏览:972
高中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发布:2025-01-16 05:45:50 浏览:340
小学语文新课标阅读 发布:2025-01-16 05:21:54 浏览:464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发布:2025-01-16 04:57:04 浏览: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