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诺贝尔物理学奖华人

诺贝尔物理学奖华人

发布时间: 2020-11-18 23:47:14

『壹』 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中国的哪个

杨振宁和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 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

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5年,他又倡导成立了中国博士后流动站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并担任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顾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6年,他争取到意大利的经费,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创立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并担任主任。其后,成立了在浙江大学的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和在复旦大学的李政道实验物理中心。

2018年4月7日,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

理研究中心主任。 2016年获得“2015中华文化人物”荣誉

『贰』 都有哪些中国国籍的中国人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没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在获奖时是美籍内华人,不是中国容国籍。

1957年杨振宁因提出“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1964年2月23日加入美国国籍,2015年4月1日放弃美国国籍,随后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名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诺贝尔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获得者:

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叁』 为何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科学家,都是美籍华人

因为他们都是接受的西方文化,并且诺贝尔奖的发起人也是西方人,所以更加认可西方文化。

丁肇中因“发现一类新的基本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86年李远哲因“发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成为可能,为研究化学新领域—反应动力学作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是一名美籍华人。

所以,他们还是更接受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也希望我们国家能有更多的人被世界肯定,可以获得更多的诺贝尔奖

『肆』 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有哪几位

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有:

一、崔琦

崔琦,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人,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美籍华人科学家。

1957年毕业于香港培正中学。1958年赴美国深造,就读于伊利诺伊州奥古斯塔纳学院;1967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82年起任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

1984年获浓缩物质物理巴克利奖。1998年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2004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5年被聘为中科院荣誉教授。

二、屠呦呦

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三、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

李政道的研究领域很宽,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方面的工作也颇有建树。

四、杨振宁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色是对扎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遍模型的严格求解与分析,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精髓。

五、李远哲

李远哲(Yuan Tseh Lee),男,1936年11月29日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市,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美籍中国台湾人。

李远哲主要从事化学动态学的研究,在化学动力学、动态学、分子束及光化学方面贡献卓著。分子束方法是一门新技术,1960年才开始试验成功,交叉分子束方法起初只适用于碱金属的反应,后来由李远哲在1967年同赫休巴赫教授共同研究创造,把它发展为一种研究化学反应的通用的有力工具。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崔琦

网络—屠呦呦

网络—李政道

网络—杨振宁

网络—李远哲

『伍』 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有哪些

1.杨振宁:来1922年生于安徽。1957年与自李政道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1957年与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3.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祖籍中国山东。1976年因“发现一类新的基本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4.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1986年因“发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成为可能,为研究化学新领域--反应动力学做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5.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祖籍中国江苏。1997年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6.崔琦:1939年生于中国河南,1998年与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莫和美国的罗伯特·劳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重大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7.钱永健:1952年生于美国,祖籍中国杭州。2008年与日本人下村修以及美国人马丁·沙尔菲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以上七位科学家都是美国国籍。
此外还有两位华人获得过诺贝尔奖:
2.高行健:1948年生与江西,法国国籍。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陆』 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当时是属于什么单位的

是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杨振宁是在1949年,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6)诺贝尔物理学奖华人扩展阅读: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获奖的原因是因“他们对所谓的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敏锐地研究,该定律导致了有关基本粒子的许多重大发现”。

1957年12月10日,35岁的杨振宁和31岁的李政道因共同在美国《物理评论》上发表《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一文登上了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领奖台。其前,杨振宁写信给吴大猷,感谢吴先生引导他进入对称原理和群论的领地,并说后来包括宇称守恒在内的许多研究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吴先生15年前介绍给他的那个观念有关。

参考资料:网络 杨振宁李政道

『柒』 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科学家是谁

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科学家是丁肇中。

丁肇中,男,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实验物理学家。

1965年发现反氘核。

1967年测量电子半径,发现电子是没有体积的,半径小于10E-14厘米。

1969年测量普通光和有质量的光(即矢量介子)之间的转变,证明高能量普通光可以变成矢量介子,同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

1974年发现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J粒子,因此贡献,1975年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

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的里克特和美国马萨诸塞州坎伯利基麻省理工学院的丁肇中,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一种新型的重的基本粒子中所作的先驱性工作。

1979年发现胶子喷注。


1989年确定三代中微子种类的数目只有三代。

1994年起领导AMS实验在空间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8年在太空中首次发现氦-4和同位素氦-3的空间分布是不同的。

2015年首次发现在太空中有大量高能正电子,这些正电子的来源很可能是暗物质碰撞所产生的。

『捌』 到2009年止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华裔物理学家有几个

2009年止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华裔物理学家有8个。

作为根据诺贝尔遗嘱设立的五大奖项之一,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百余年的历史上,有着诸多优秀的获奖者。

2001年,美国科学家埃里克康奈尔、卡尔维曼和德国科学家沃尔夫冈克特勒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根据玻色爱因斯坦理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状态碱金属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

2002年,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和美国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在天体物理学领域作出了先驱性贡献,其中包括在探测宇宙中微子和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取得的成就。

2003年,拥有俄罗斯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俄罗斯科学家维塔利金茨堡以及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安东尼莱格特因在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上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而获奖。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归属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他们发现了粒子物理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

2005年,美国科学家罗伊格劳伯、约翰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亨施因为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和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了贡献而获奖。

2006年,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因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而获奖。

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分享,这两名科学家获奖的原因是先后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

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美国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两位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利川敏英,南部阳一郎因为发现次原子物理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而获奖,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利川敏英因发现对称性破缺的来源而获此殊荣。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高锟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博伊尔和史密斯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

『玖』 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两个美籍华人

一共是六位美籍复华人获诺贝尔科学制奖,他们分别是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和崔琦。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τ之谜——即后来所谓的K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杨振宁和李政道通过分析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他们仔细检查了过去的所有实验,确认这些实验并未证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

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实验途径。次年,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因此,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承认,并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

热点内容
刘红梅老师 发布:2025-01-17 16:17:59 浏览:86
工会违章家访 发布:2025-01-17 16:16:20 浏览:982
如何固定 发布:2025-01-17 15:47:28 浏览:137
干部红色教育 发布:2025-01-17 15:12:26 浏览:530
纱雾老师图片 发布:2025-01-17 15:02:14 浏览:437
在交叉学科 发布:2025-01-17 14:32:00 浏览:22
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 发布:2025-01-17 14:04:49 浏览:1
生化危机5如何存档 发布:2025-01-17 13:37:04 浏览:401
写给老师的话搞笑 发布:2025-01-17 12:45:13 浏览:194
气泵多少钱 发布:2025-01-17 06:37:33 浏览: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