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经济
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类型和发展过程等内容。 以生产为主体的人类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整个过程,是由物质流、商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把乡村和城镇居民点、交通运输站点、商业服务设施以及金融等经济中心连结在一起而组成的一个经济活动系统。
这一系列经济活动都是在具体的地域内进行的,因此,以地域为单元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活动的系统和它的发展过程,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特殊领域。
(1)地理经济扩展阅读:
经济地理环境的研究目的:
经济地理学研究任何一个地区,不论其地域范围的大小,都要考察它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与周围地区的相互联系,和在总体中的位置。重点是结合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来研究它与周围地区在原材料供应、生产协作、产品市场、金融信贷、客货运输、科技信息交流等方面的联系,具体地阐明它在地区经济联系中的地位。
与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紧密相关的经济联系是研究经济地理位置的重要依据。以外,该地区在政治、军事、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对经济地理位置的影响,也是研究经济地理位置需要考虑的内容。
研究经济地理位置的目的不同,所涉及的内容和地区范围亦将有所不同。例如,中国沈阳市可以作为省会来研究它在辽宁省的经济地理位置,也可以作为地区经济中心来研究它在东北地区的经济地理位置。同一个研究对象放在不同的地域范围之内,阐明其经济地理位置时所包含的内容则不相同。
经济地理位置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要和地区经济发展历史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上海的经济地理位置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几百年前只是长江口附近的一个渔村,现在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此外,自然资源的重大发现、生产力分布的变革、新的交通干线的建成、国际形势的演变等,都会使一些地区的经济地理位置相应地发生变化。
『贰』 自然地理、经济概况
一、位置、交通
廊坊市是河北省中北部一座新兴的中等城市,位于河北平原北部,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之间,距京、津两市各约50km,区位优势明显。有京山铁路斜贯市区,有京津塘高速公路从廊坊市城市规划区北部通过,有104国道连接京津两市,廊霸线与津保高速相接,廊固线与京深高速相连,城乡公路密集成网,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廊坊市城市规划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3’24”~116°48’12”,北纬39°27’12”~39°37’00”,包括市区、开发区、南尖塔镇、万庄镇、北史家务和北旺乡。规划区总人口4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万人,农业人口14万人;总面积约354km2,其建成区面积44.63km2(图1-1)。
图1-1 廊坊市交通位置图
二、地形、地貌与水文
廊坊市城市规划区位于河北平原北部。区内地形总的趋势是北西高,南东略低,海拔高度13~23m。北西为永定河洪冲积扇平原区,东部及南部为冲湖积平原。基本地貌形态较为复杂,除天然形成的沙岗、沙拢、沙丘、波状沙地和河流外,还有人类活动形成的大小水渠及坑塘和取土坑等。全区属海河流域,区内有龙河、凤河等两条排洪河道,为季节性河流,分别位于市区的南西缘、中部和北东部,均呈北西——南东向注入海河。另有大皮营引渠、八干渠、九干渠为本区灌溉和排涝主要渠道。次级渠道遍布全区。
三、气候
廊坊市城市规划区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具有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少雨、凉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少雪等特点。
四、经济
廊坊市是环渤海经济圈、大北京战略中的重要城市之一,京津走廊上的明珠。自1996年以来,城市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已由1996年的27.6314亿元猛增到2003年的41.5274亿元,增长13.896亿元。在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加12.1%,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704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053元,比上年增长4.6%,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8404元,比上年增长8.2%。
『叁』 自然地理与经济社会概况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较大的内陆河流之一,位于祁连山和河西走廊的中段,东、西分别以山丹县境内的大黄山和嘉峪关境内的黑山为界,与石羊河流域、疏勒河流域接壤,南起祁连山分水岭,北至终端居延海,地理坐标:东经96°04'~102°04',北纬37°45'~42°40',东西宽390km,南北长510km,总面积约12.8×104km2。该流域行政区分属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张掖市、酒泉市和嘉峪关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包括三个省(自治区)的五地(州、市、盟)、11县(区、市、旗)和东风场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区内交通较为方便,兰—新铁路、甘—新公路横穿流域平原东西部,为区内主要交通干线,而各县、乡之间均有公路相通(图1.1)。
1.1.1气象与水文
1.1.1.1气象
黑河流域深居内陆,属中纬度高海拔地区,气候垂直和水平差异明显。上游南部山区属高寒半干旱区,其特点是气候寒冷而湿润,四季变化不明显,冬季长而冷,春、秋季相连,夏季短暂;多年平均气温0.5℃,最高气温30.5℃,最低气温-31℃,最大冻土深度达2.5m,多年均降水量400~500mm/a,蒸发量小于1000mm/a。中、下游的走廊平原和额济纳平原属于河西冷温带—暖温带干旱区,区内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日照长,昼夜温差大,盛行西北风,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中游盆地降水量100~150mm/a,蒸发量1400~1600mm/a,下游盆地降水量减少至50mm/a以下,蒸发量增至2200mm/a以上,沙漠地区蒸发量在3000mm/a以上。流域内多西北风,盛行沙尘暴,8级以上大风多年平均出现15~19天,下游荒漠区40~50天,最多年份走廊平原区35~40天,下游荒漠区达75天;沙尘暴日数大部分地区超过13天,金塔和额济纳旗高达20天以上(表1.1)。
表1.1 黑河流域多年平均主要气象要素统计表
图1.1 黑河流域交通与水系图
黑河流域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明显。流域内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多年平均气温与蒸发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降水量、蒸发量、气温的年际变化较大,但没有明显的升降趋势,具有周期性变化,一般4~6年为一个循环小周期,10年左右为一个循环大周期;降水量、蒸发量、气温的年内变化均呈单峰形态,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三个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图1.2)。
图1.2 张掖气象站气象要素图
1.1.1.2水文
(1)河流
黑河流域水系由35条独立的河流(沟道)组成,除个别小河流发源于流域东部的大黄山外,其他河流均发源于南部的祁连山区。依据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及其归属,可分为东、中、西三个子水系(图1.1)。东部子水系由黑河干流和梨园河及其左右20条小河组成,除梨园河外,其余各河水量很小,出山后即被引灌或渗失于山前冲积扇,没有地表水注入黑河;中部子水系为酒泉马营河-丰乐河诸小河流水系,为浅山短流,归宿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区-高台盐池;西部子水系为酒泉洪水河-北大河水系,亦为浅沟短流,只有洪水河和北大河可贯穿酒泉盆地,北大河经鸳鸯池水库进入北部金塔盆地。黑河流域各河流汇水面积大于100km2的有19条,全流域多年平均出山径流量37.69×108m3/a。
黑河干流是黑河流域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青海省祁连县,其上游分东、西两支,东支俄博河又名八宝河,发源于俄博河滩的锦阳岭,自东向西流,河长80km;西支野牛沟,源于“五河之源”的团结峰,自西向东流,河长190km。东、西两支流在黄藏寺汇合后折向北流,黑河流至张掖城西北10km处由山丹河折向西北流,经高台汇梨园河等河流,于正义峡穿越北山,流经金塔鼎新盆地,改称额济纳河(古弱水),在“狼心山”附近,额济纳河分为东、西两河,东河称为“达西敖包河”,西河称“穆林河”,两河向下又分成19条支叉,向北分别注入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的东居延海(索果淖尔)和西居延海(嘎顺淖尔),全长约821km。
黑河属于降水补给型河流,多年径流组成降水占52.4%,地下水占37.8%,冰川融水占9.8%。受降水及产流条件影响,汛期6~9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80%(梨园堡)~55%(冰沟)。最大径流出现在7~8月,最枯径流出现在1~2月,流域面积越小,径流集中的程度越高(图1.3)。
黑河径流量多年动态相对稳定,年际水量变化Cv值小于2.0,频率分析显示径流量年际动态存在19年的长周期和8年的短周期变化,目前处于相对平水的时段(图1.4)。
图1.3 流域主要水文测站径流量年内分配图
图1.4 黑河(莺落峡)径流量多年变化曲线
(2)湖泊
黑河流域天然湖泊较少,仅在额济纳旗境内存有东居延海和西居延海,为黑河干流的尾闾湖泊。历史上,两湖均为淡水湖,20世纪50年代以前,额济纳河是一条常年流水的河,随着黑河下泄水量的减少,到60年代每年只有春汛和秋汛两次泄水,春汛一般只持续1个月,秋汛一般也不超过2个月,其余时间河道断流。到80年代,一般只有秋汛供水。90年代以来秋季供水期一般只有7~10天,几乎变成全年断流的沙河。东、西居延海在60年代以前一直是黑河下游最大的终端湖,西居延海在1960年尚有水面213km2,于1961年秋全部干涸至今,已成龟裂盐壳地和砾漠覆盖区,东居延海在70年代时有水域32.3km2,到1982年时,水域面积缩减为23.6km2,且在1973年和1980年出现几次干枯现象,进入90年代后则基本干涸(表1.2)。
表1.2 黑河流域主要湖泊水域面积变化情况表单位:km2
1.1.2地形地貌
黑河流域南部为青藏高原,北部为甘肃北山,根据构造、地形条件,东、中、西三水系上游为地势高峻的祁连山区,向北进入河西走廊-额济纳平原区,区域上主要可划分为四个地貌类型。
1.1.2.1构造侵蚀地貌
分布于南部的祁连山,山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海拔3000~3500m以上,主峰“团结峰”最高达5808m。山体由中新生代断裂隆起的一系列沿北西西—南东东方向展布的高大山系与纵谷、盆地组成。主要山脉有陶莱南山、走廊南山、冷龙岭等;主要谷地有八宝河谷地等黑河上游谷地。主要受构造和冰川地质作用塑造,山陡峰峻,切割强烈,相对高差一般在1000m以上,沟谷呈“V”形和“U”形。主要次级地貌类型有极高山、中高山。
1.1.2.2构造剥蚀地貌
分布于祁连山走廊过渡带及北山山地和阿拉善高原,由于构造隆升作用相对较弱,山地岩层抗风化能力较差,山体高程小于3000m,相对高差小于500m。河西走廊北侧的高台以北的大小黑山、合黎山、龙首山,系长期侵蚀的中山、低山和丘陵,呈东西向断续分布。山体浑圆,切割不强烈,相对高差50~200m;马鬃山为准平原化的干燥剥蚀山地,主峰海拔2583m。次级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和准平原台地。
1.1.2.3堆积地貌
位于祁连山与北山之间的平原区,走廊山脉将其分为南、北两列盆地平原,南部为冲洪积成因的倾斜平原,北部为冲湖积平原。南部张掖—酒泉盆地其东西长350km,南北宽20~50km,海拔1400~1700m,地形由南向北倾斜,坡降25‰~40‰,南部为戈壁倾斜平原,北部为细土平原。下游为黑河冲湖积平原,地势开阔平坦,微向北东倾斜,海拔900~1200m,坡降1‰~3‰,北端居延海一带为最低区,海拔940m左右。
1.1.2.4风积地貌
主要由东部的巴丹吉林沙漠和走廊内部沙丘、平沙地、沙盖、丛草沙丘组成。
1.1.3区域地质条件
1.1.3.1地质构造
流域自南向北跨越祁连山复杂褶皱系、酒泉—民乐坳陷、走廊山脉隆起、居延海坳陷、马鬃山复背斜等构造单元,中新生代断块分异,将流域中下游沉降带分为南北两列大型构造盆地。南盆地内部的永固隆起、元山子隆起、嘉峪关大断裂及河流地质作用分异,将其进一步分解为张掖盆地、盐池盆地、酒泉东盆地、酒泉西盆地,北盆地受哨马营隆起和河流沉积相变异,分为金塔盆地、鼎新河谷盆地、额济纳盆地,各盆地之间多为低矮的构造山梁或基底隆起分隔,构成相对独立的沉积盆地(图1.5、图1.6)。
图1.5 黑河流域构造示意图
图1.6 黑河流域构造盆地分布图
1.1.3.2地层岩性
流域内地层从前震旦系—第四系均有出露。前第四纪及花岗岩主要出露于南北山地,第四系主要分布于盆地平原。
(1)前古生界地层
前震旦系分布于北山山地,为一套混合岩化的变质花岗岩、片麻岩及片岩,厚度5000m左右。
震旦系出现于祁连山西段及北山地区,主要为厚层的石英岩、结晶灰岩、黑灰色千枚岩、钙质千枚岩、大理岩等,总厚2000~3000m。
下古生界地层为海相沉积的碎屑岩、大理岩、灰岩及火山岩,厚20000~38000m。上古生界为海相及海陆交互相地层,岩性为砂岩、灰岩等,石炭系夹煤层及石膏。古生界地层构成祁连山的主体,北山地区分布范围及沉积厚度相对有限。
(2)中生代地层
除三叠系中下统为海陆交互相的碎屑岩外,全为陆相沉积的含砾砂岩、泥岩、页岩、砂岩夹灰岩。侏罗系为重要的含煤地层,白垩系夹石膏及煤线。这些地层出露于祁连山地海拔相对低的地带,地貌上呈低山丘陵,在祁连山前与新生代地层构成“走廊过渡带”。北山地区一些相对大的构造盆地如后红泉盆地、梧桐树盆地内部由白垩系地层分布,地表基本无出露。
(3)新生代地层
古近、新近系地层广泛分布于构造盆地的山麓地带和盆地底部,山麓带岩性以褐红色、棕红色、灰白色砂岩、砂砾岩为主,受沉积环境影响,岩层厚度变化也比较大,从几十米到上千米。盆地内部的岩性主要为红色粘土岩。
流域中下游盆地第四纪以来为一个强烈的沉积带,堆积了巨厚的松散物质,成为平原区地下水赋存的主要场所。第四系沉积特点,受流水地质作用,由南向北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具体变化叙述如下:
下更新统玉门组(Q1pl-fgl)出露于祁连山北麓、北山的南缘,广泛分布于各盆地中,属冰水—洪积相沉积。本组地层由南向北岩相变化明显,岩性较单一,以黄褐色、灰黄色砾岩为主,偶夹砂岩透镜体,钙质胶结或半胶结,砾石磨圆度较差,多为次圆形和半棱角状,分选性差,最大厚度650m以上。八格楞组(Q1al-l)分布于合黎山隆起的两侧及额济纳盆地,为一套厚达200余米的砂泥岩系。下部为浅黄色与灰白色砂岩、泥岩及砾岩互层;上部以浅黄色泥质粉砂岩及砂质泥岩、泥岩为主。下游地区主要以泥岩为主。
中更新统(Q2pl-l)岩性随地域而变化,南盆地及南北山麓两侧附近,岩性以卵砾石、砂砾石为主,到细土平原过渡为砂砾石层和亚粘土互层,下游的金塔鼎新和额济纳盆地,地层主要为较细的砂类和粘土类互层,厚度在不同地区变化较大,张掖和酒泉盆地南部厚度达150~200m,向下游逐渐变薄到30~50m左右,北盆地从哨马营到青头山岩性以砂砾石为主,厚度50m以上,青头山以下以冲湖积为主的细砂、粉细砂及亚粘土互层,厚度30~40m不等。
上更新统(Q3pl-l)广泛分布于流域的各大盆地,该地层松散物质颗粒粗大,分选性良好,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山前地带为冲洪积相漂砾卵石层,张掖盆地一般50~100m,酒泉盆地30~60m,北盆地10~20m左右;北盆地岩性主要以砾石层、砂砾石及砂为主,额济纳盆地北部以互层状的砂及粘土层为主。
全新统地层成因复杂。主要为冲积层(Q4al),分布于河流两岸河漫滩及一级阶地上,厚约10~30m,分布于盆地的细土平原地区,岩性为亚砂土、亚粘土、砂砾石,厚度一般5~10m,个别地方达20m左右。泉水溢出带及下游古日乃、东西居延海地区分布湖沼相沉积层(Q4l-h),岩性为一套灰黑色、棕灰色淤泥质的亚砂土、淤泥、泥炭等,厚度3~5m,个别地方达到20m。风积层(Q4eol)主要分布于额济纳平原东部的巴丹吉林沙漠,岩性为淡黄色的中细砂,多形成高达20~30m的沙垄及沙丘,最厚达100m以上。
1.1.4流域经济社会概况
1.1.4.1经济社会概况
黑河流域是以农业、畜牧业、林业、工矿业、交通运输业等多行业综合发展的一个区域,而青海、甘肃、内蒙古各省(自治区)的经济重心则有明显的区别。青海省祁连县大部分位于流域的上游山区,以牧业为主。甘肃省则是典型的以农业经济为基础,林业、畜牧业、工业能源、交通及农产品加工等综合发展的经济区,其地域包括山丹县、民乐县、高台县、临泽县、张掖市、酒泉市、嘉峪关市等地,这是黑河流域水资源的主要消耗区,区内各业的发展,均依赖于农业的高效开发。位于下游的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是传统的牧业区,是牧民和牲畜群赖以生存之地。
流域内民族众多,除汉族外,有少数民族26个,总人口达188万余人(表1.3),汉族占总人口的98%,其次为藏、蒙古、裕固、回、满族等。区内甘肃省人口为175.5万人,占96%;青海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分别只有3.37万人和2.0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8%,从而表明流域中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结构。
流域总灌溉面积539.38×104亩,其中农灌面积406.72×104亩,林草灌溉面积132.66×104亩;牲畜427.68×104头(只),粮食总产量144.66×104t,人均粮食766.6kg,国民生产总值89.22×108元,人均4727.9元。
上游地区包括青海省祁连县大部分和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部分地区,以牧业为主,农牧人口2.63万人,国民生产总值4.0×108元。
中游地区包括甘肃省张掖市的山丹、民乐、甘州、临泽、高台县(区),酒泉市的肃州区和嘉峪关市,属于灌溉农业经济区。农业人口125.27万人,灌溉面积达411.3×104亩,粮食产量达131.52×104t,国民生产总值78.09×108元。
下游地区包括甘肃省的金塔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其中金塔县为灌溉农业经济区,农业人口13.52万人,农田灌溉面积39.6×104亩,林草灌溉面积6.95×104亩,粮食产量11.13×104t,国民生产总值5.87×108元。额济纳旗以牧业为主,拥有2.55×104亩灌溉农田和67.45×104亩的灌溉草原,国民生产总值1.26×108元。
表1.3 2000年黑河流域社会经济情况表
下游尚有国家重要的国防科研基地东风场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1.1.4.2土地资源分布状况
黑河流域总土地面积12.8×104km2,其中上游土地面积2.7542×104km2,占总土地面积的21.52%;中游土地面积1.998×104km2,占总土地面积的15.61%;下游土地面积8.0478×104km2,占总土地面积的62.87%。上游地区以中高山地为主,占上游总土地的72%,其次河流谷地,占27%,绿洲丘陵仅占1%;中游土地依次为戈壁沙漠,占31%,土质滩地,占29%,绿洲,占24%,低山丘陵,占16%;下游地区主要为戈壁沙漠、剥蚀残山等,其面积占下游总土地面积的94%,绿洲滩地仅占6%。流域内山地与平地之比为4∶6,山地、戈壁、沙漠及剥蚀残山地等面积占近80%,其中戈壁、沙漠等难利用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47%,人工绿洲占3.81%,天然绿洲(低湿地)占3.17%。
黑河流域耕地后备资源丰富,林牧业发展潜力巨大,水土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利用偏小,现有灌溉土地面积仅539.38×104亩,占流域总面积的20%左右。
本流域处于冷温带—暖温带荒漠地带,降水少、蒸发大,地多水少,植被稀疏矮小,土壤含盐量高,风大沙多,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利用程度与可利用资源各地差异较大,水资源限制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分类见表1.4。上游地区只有33%的土地宜农林牧,且以宜林牧为主;中游开发程度相对较高,也只有36%的土地用来发展林牧业;下游地区开发利用程度低,且以牧业为主,难利用土地面积占到85.90%。土地生态系统脆弱,容易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目前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已存在局部植被退化、土壤遭受次生盐渍化和风蚀沙害等。
表1.4 黑河流域土地资源分类现状统计表
『肆』 中国地理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有什么贡献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的就是不同地方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了人文地理特征。所以说中国地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由于我国东西地形的差异所以形成了农业呈现东耕西牧,自然条件差异太大又大大丰富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几乎所有动植物都可在我国找到生存场所,为中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我国绝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在热带。这样的纬度位置既适于人类生活,又使温带、亚热带的各种动植物在我国都能繁殖生长,给我国发展多种经济提供了更有利条件。
『伍』 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
研究区位于东准噶尔地区,地形较为平坦,主要由丘陵和戈壁滩组成,属中低山区,海拔一般在1000~1300m之间,相对高差一般在50~150m之间,戈壁及沟谷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该区为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干燥、多风、少雨,昼夜温差大,日最高温度达42℃,最低温度-30℃以下,一般每年十月中旬开始降雪,次年四月中旬积雪基本全部融化。年平均降水量为186.4mm,雨量较多的七、八月份平均降水量为90.2mm,约为年降水量的一半。区内几乎无常年性河流,局部地区有泉水,距双泉金矿区约60km的北塔山牧场水资源较丰富,水质较好,可满足工业及生活用水。区内四至九月间多风,风向多为北西向,风力一般在3~6级间,个别可达8级左右,风速一般在4~10m/s之间。研究区内交通较为便利,有青奇公路和区内平坦土路相连,交通位置示意图见图1-1。
研究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地区,区内人烟稀少,无固定的居民和耕地,仅有少量牧民从事游牧。研究区内基本无农业生产,生产、生活物资供应主要由奇台县供应。区内无常年居住人口,植被稀少,只在雨后生长出针茅草,为青河、富蕴县部分哈萨克牧民的冬季牧场。牧民留居3个月之后随积雪融化而北迁。区内工农业极不发达,主要是牧业。区内煤炭资源丰富,煤储量较大,煤质较好,此外还有贵金属、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等矿产。牲畜有骆驼、山羊,野生动物有黄羊、野马、狐狸、狼等。丘陵基岩多裸露,植被稀少。戈壁及沟谷大部分被第四系所覆盖,多长红柳、灌木、草丛。
图1-1 研究区交通位置示意图
准噶尔盆地北缘分布有已建成的准东彩南油田,位于五彩湾至火烧山一带。还有正在快速筹建中的著名的准东大煤田,分布在五彩湾至金山沟一带。准东大煤田储量大,煤质好,现为自治区煤炭工业园规划区,已通公路和铁路。以神华等众多煤炭国企为首的大企业投资规模大,建设进展迅速。研究区东侧黄羊山花岗岩体,近年来建筑石材开采蓬勃发展,采石场分布数十平方千米,被采下的巨石源源不断地运至奇台县城加工。
『陆』 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
一、工作区范围与交通
淮河流域(河南巩义)严重缺水地区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介于E112°33′~113°37′和N34°31′~34°52′之间,东与荥阳为邻,西与偃师、孟津接壤,北临黄河,与孟州、温县隔河相望,南与登封、新密依嵩山为界。市区东西长43.0km,南北宽39.5km,市域面积1041km2(图2-1)。
巩义市以基岩山区、丘陵和黄土地区为主,是河南省煤、铝、铁、金、钼等矿产资源的重要产地,是河南省矿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图2-1 淮河流域(河南巩义)严重缺水地区交通位置图
巩义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距郑州市82km,西距洛阳76km,陇海铁路、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国道310、省道314和连霍高速公路横穿东西,省道237、焦(作)巩(义)黄河大桥纵贯南北,有6条铁路专线与国铁相连。目前,巩义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991.4km,初步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以国道、省道为骨架,城乡相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交通十分便利,有力地推动了巩义市经济发展。
二、气象和水文
巩义市属北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为585mm(表2-1),降水量分布不均,夏季多雨,汛期为6~9月,占年降水量的60%左右,冬季少雨雪;年平均蒸发量为2200mm,为降水量的近4倍,以春季蒸发量最大,约占全年蒸发量的30.7%;年平均气温14.6℃,年极端最高气温43℃,最低气温为-15.4℃,月平均气温以7月最高,为27.3℃,1月最低,为0.4℃;多年平均初霜日在11月8日,终日为3月18日,平均无霜期234天;土壤冻土深度10~15cm;春夏多偏东风,秋冬季以西北风居多,常年风速为2~4m/s,最大风速为18~204m/s。
表2-1 2002~2010年河南省巩义市年降水量
巩义市主要属黄河流域,南部小面积属淮河流域颍河水系。黄河自西向东流经市域北部,境内流长约35km,上游小浪底水文站年径流量为543亿m3。伊洛河由西至东北在七里铺附近流入黄河,境内长约37.8km,流域面积803km2。市域南部的坞罗河、洪河(后寺河)及东部的汜水河均为季节性河流。巩义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292亿m3(表2-2),年度地表水资源量变化大。
截至2009年底,巩义市建成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13座,总库容仅36863万m3,有效库容28680万m3;引水工程主要有1处,即陆浑灌区引水工程。
表2-2 2002~2010年河南省巩义市地表水资源量
三、社会和经济概况
巩义市隶属郑州市,下辖15个建制镇、5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豫联园区管委会,共有290个行政村。
巩义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28种,其中分布广、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的有21种。主要矿产有煤、铝矾土、耐火粘土、高岭土、硫铁矿、石灰岩等,其中煤探明资源储量81 703.4万t,铝土矿累计探明储量7650.02万t,耐火粘土资源保有基础储量3042.1万t,熔剂灰岩、水泥用灰岩和建筑石料用灰岩探明储量分别为7291.3万t、2206万t和15 000多万t。
巩义市工业基础较好,是全国乡镇企业发祥地之一,已逐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金属冶炼、耐火材料、水泥建材、化工化纤、机械设备、电线电缆、净水材料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格局,已经形成企业众多、门类齐全、各种所有制结构并存、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地方工业体系。由于工业经济的拉动,自1992年以来,综合经济实力连续14年位居河南省首位,连续九届跻身全国百强县(市),位次上升到第52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名列全国第39位。
巩义市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和红薯等粮食作物为主,耕地面积51万亩,人均耕地0.79亩,盛产小麦、玉米、小杂粮、棉花等。北部已建成邙山林果业基地和黄河滩区渔业基地,南部山区经济林、畜牧业发展迅速,森林覆盖率达22.79%,中部伊洛河两岸高效农业成效显著。土特产品主要有柿子、核桃、石榴、梨、食用菌等。
2011年巩义市国内生产总值为481.3亿元,比2010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59.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3.1亿元。巩义市现有人口80.51万,其中农业人口66.58万,占总人口的81.3%。
四、工作区缺水现状
巩义市目前普遍存在有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问题。
资源型缺水区主要分布在邙山、山前倾斜平原及山前黄土丘陵地区以及中部和南部基岩山区;水质型缺水区主要有苦咸水和污染水,苦咸水主要分布在河洛镇、芝田镇、回郭镇等部分地区,地下水污染主要分布在伊洛河沿岸500~2000m 范围内及汜水河沿岸米河镇等地。
根据郑州市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总体规划 河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2009.郑州市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总体规划.
『柒』 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经济发展和地理位置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要看当地的政府是不是有能力,当地资源是否丰富。
『捌』 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
(1)交通位置
丰润区位于河北省东部,唐山市中心区22.5km,西距北京120km,西南距天津130km,东距秦皇岛120km,地处环渤海、环京津开放开发中心地带,由东北到西南层次分明的分为低山、平原、洼地三类地区,海拔高度在1~648m。境内有水库4座,4级以上河流有5条,还乡河、陡河、泥河纵贯全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古就有“幽燕之门户,辽海之咽喉,神京之肘腋”之称。面积为1334km2,辖23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2010年总人口有92.11万,约29.5万户,其中城镇人口有26.63万,农村人口有65.63万,国内生产总值211.34亿元。
研究区在丰润区中北部,北部边界为到七树庄镇,南部边界为到三女河乡,西部边界为到燕子河乡,东部边界为到丰润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2'~118°14',北纬39°43'~39°51',面积为429.1km2。研究区包括石各庄镇、燕子河乡及三女河乡、新庄子乡的北边部分地区、丰润镇西部地区、七树庄镇及白官屯镇大部分地区(图10.1)。
研究区交通便利,其中京秦铁路(北京至秦皇岛)、张唐铁路(张家口至唐山)穿越境内,京沈、唐山西环城高速公路与102国道形成贯穿东西南北的交通网络。
(2)气象
研究区是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区,呈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冬季干冷少雪,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潮湿、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1月份平均气温为-6.3℃,7月份平均气温为25.4℃,多年平均气温为10.8℃,极端最高气温为39.8℃,极端最低气温为-25.6℃,年无霜期有185d。
年际之间和年内不同季节,降水变化较大。根据唐山地区1956~2008年资料分析,最大年降水量为988mm(1964年),最小年降水量为292mm(2002年)、仅为最大年降水量的29.5%,年际间降水量相差悬殊。20世纪50年代降水量偏多,60年代初降水量减少,除1964年、1967年为丰水年外,60年代其他年份均为平水或枯水年。70年代降水增多,除1972年为枯水年以外,其他年份均为平水或丰水年。80年代降水减少, 1980~1984年连续4年为枯水年。90年代初期降水增多,1990~1996年多为平水或丰水年。1997年以后降水明显减少,除1998年为丰水年(降水量755mm)以外,其他年份多为枯水年(图10.2)。
图10.1 研究区地理位置图
图10.2 研究区降水量直方图
蒸发量在年内变化也较大,冬季蒸发量最少,从1月起随气温升高,蒸发量逐月增加,5月蒸发量达到最大(月均蒸发量为220~320mm),6~8月蒸发量逐渐减少,9月以后随着气温下降,蒸发量锐减,来年1月蒸发量达到最小(月均蒸发量为30~50mm)(图10.3)。
图10.3 研究区月平均降水量及蒸发量直方图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10mm,平水年平均降水为746.1mm,丰水年平均降水为1012.2mm,枯水年平均降水为416mm,历年最大达1050mm、最小至260mm,雨量多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3.1%;年平均湿度52%,历年最高82%、最低33%;最大积雪深度达 130mm,最大冻土深度达 730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04.2mm,最大达2007mm,最小至1424mm;冬季盛行风向北风,夏季南风,全年静风频率为9%,历年平均风速为2.6m/s,最大达8.2m/s。
(3)水文
研究区所属的丰润区地下水总储量为26亿m3,历年平均水位为32.7m,最高水位达38.5m,最低水位至28.7m。历年平均流量平均含砂量为0.18kg/m3,最大含砂量达3.00kg/m3,最小含砂量至0.02kg/m3。第一层底界埋深为50~70m,总厚度为20~50m,富水性强;第二层底界埋深为80~120m,总厚度为20~50m,含水性差;第三层底界埋深在190m左右。
境内有还乡河和陡河。还乡河属潮白蓟运河水系,发源于河北迁西县董庄子,上游修有邱庄水库,河流流经丰润区中西部,在宁河江汇蓟运河入渤海,全长为160km,流域面积为200km2。还乡河在丰润区境内长3.6km,由于上游水库控制,已成为季节性河流,其洪水期水面宽为200m,流速达3.08m/s,水深为2m,枯水期水面宽为10m,流速为0.01m/s,水深为0.2m,一般水面宽为50~100m,流速为2.0m/s,水深为1m左右,年平均径流深为157.6mm,其上游的邱庄水库汇水面积为525km2,库容为1.56亿m3。陡河属滦河水系,发源于丰润区东北部上水路的马蹄泉,流域面积为1340km2,河道长度为120km,河床宽为20~30m,河底为砂质,直接由丰南区涧河注入渤海。陡河上游修有陡河水库,总库容为3.4亿m3,水库以上陡河段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793亿m3/a,水库以下陡河段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22亿m3/a,是唐山市较大的地表水体。
『玖』 地理经济学是个什么样的专业
经济地理学,一般偏向研究中国或世界的产业布局,经济宏观的规划和资源利用等.由于跟经济学紧密联系起来,所以该专业通过对地理的研究来为经济服务.现在常用的是区域经济学.就业方向非常广.政府机关,城市规划部门,设计研究院,社会科学院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是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它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类型和发展过程等内容。 以生产为主体的人类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整个过程,是由物质流、商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把乡村和城镇居民点、交通运输站点、商业服务设施以及金融等经济中心连结在一起而组成的一个经济活动系统。这一系列经济活动都是在具体的地域内进行的,因此,以地域为单元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活动的系统和它的发展过程,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特殊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