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化学武器
『壹』 日本人化学武器的电影
去搜索啦。。。很快找到的!
『贰』 二战中日本在中国使用的化学武器有哪些
:芥子气(德式)、芥子气(法式)、不冻芥子气(德式)、路易氏气、二苯氰胂、光气、苯氯乙酮、氰溴甲苯和氢氰酸。这些毒剂往往随火箭炮、迫击炮、加农炮、手榴弹等一起发射,以此造成更大、更多的伤亡。
生物武器有:肉毒杆菌、鼠疫、伤寒, 二战中日本在中国主要使用芥子气,随迫击炮使用。
诺门坎事件时日本人在河水里投过鼠疫 肉毒杆菌 ,但是苏联军队使用的是输水管道的自来水,所以没有任何苏联人中毒,反倒是很多日本兵误饮河水中毒伤亡、
『叁』 二战日本对中国使用化学武器,美国为什么要警告日本,不准对中国使用化学武器
那只是做做样子呀,
毕竟要咋呼一下,
化学武器是全世界都是禁止的。
『肆』 日本侵华时分别用了多少次化学武器
日军在中国14个省市,77个县区,使用化学武器1731次,另外日军使用毒气伤害了36968人(其中2086人死亡),日军毒气战在中国军队中造成的死亡率平均每年为8.5%,最高年份达到28.6%(1937)。
日军进行毒气战的次数是1937年9次,1938年105次,1939年455次,1940年259次,1941年231次,1942年76次,1943年137次,1944年38次,1945年2次,总计1312次。
『伍』 二战时期日本的化学武器是咋回事
细菌是生物武器
以化学毒剂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器材统称为化学武器。如装有毒剂的化学炮弹、化学航弹、化学火箭弹、化学导弹、化学地雷和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材等。化学武器与常规武器相比有以下特点:
第一,伤害途径多。毒剂以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使人畜遭到伤害。吸入染毒空气,皮肤接触毒剂的液滴和气雾,食入染毒的水和食物,都能遭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第二,作用时间长。常规武器的杀伤作用只限于爆炸或弹丸飞行的瞬间。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短则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长则几天、十几天。
第三,杀伤范围广。化学炮弹比同口径普通炮弹的杀伤威力要大几倍到几十倍。毒剂蒸气能到处扩散,无孔不入,渗入工事内部,杀伤隐蔽的有生力量。
第四,受气象、地形、地物的影响较大。不是全天候武器。
由于化学武器具有突出的杀伤效能,俄、美军都把它作为现代条件下作战的一种重要手段。他们大量装备、储存、并不断发展化学武器。俄军正式装备的具有弹药型号的毒剂有沙林、梭曼、塔崩、芥子气、路易氏气、氢氰酸、光气、苯氯乙酮、亚当氏气。美军装备的有沙林、维埃克斯(VS)、芥子气、氢氰酸、氯化氰、光气、毕兹(BZ)、西埃斯(CS)、苯氯乙酮、亚当氏气。据国外报导,俄军还装备有“V”类毒剂和“蓝-X”失能剂以及“黄雨”等。美国还装备有西阿尔(CR)毒剂。
另外,美、俄都在积极研制二元化学武器。其特点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能合成毒剂的物质分别装填在隔开的容器内。化学弹发射后,在弹体飞行的短暂时间内,隔膜破裂,这些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毒剂,在到达目标的瞬间杀伤人员。二元化学武器的突出优点是制造、贮存和使用都比较安全。它是现代化学武器的发展方向。据估计俄军的毒剂储备量为35万吨以上,其中神经性毒剂约占705,其它毒剂占30%。美国的毒剂储备量约为十几万吨。
http://academy2003.cpst.net.cn/popul/guard/manys/artic/20819170703.html
化学武器种类
化学武器是利用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疲惫敌有生力量,迟滞、困扰其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之总称,它包括:
1.毒剂
又称化学毒剂、化学战剂、军用毒剂,是军事行动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的化学物质。它是化学武器的基础,对化学武器的性能和使用方式起着决定作用。目前外军装备的毒剂主要有6类14种。
2.化学武器
狭义的化学武器是指各种化学弹药和毒剂布洒器。化学弹药是指战斗部内主要装填毒剂(或二元化学武器前体)的弹药。主要有化学炮弹、化学航弹、化学手榴弹、化学枪榴弹、化学地雷、化学火箭弹和导弹的化学弹头等。由两种以上可以生成毒剂的无毒或低毒的化学物质构成的武器称为二元化学武器。化学物质分装在弹体中由隔膜隔开的容器内,在投射过程中隔膜破裂,上述物质依靠旋转或搅拌混合而迅速生成毒剂。
化学武器按毒剂分散方式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爆炸分散型 借炸药爆炸使毒剂成气雾状或液滴状分散。主要有化学炮弹、航弹、火箭弹、地雷等。
(2)热分散型 借烟火剂、火药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热源或高速热气流使毒剂蒸发、升华、形成毒烟(气溶胶)、毒雾。主要有装填固体毒剂的手榴弹、炮弹及装填液体毒剂的毒雾航弹等。
(3)布洒型 利用高压气流将容器内的固体粉未毒剂、低挥发度液态毒剂喷出,使空气、地面和武器装备染毒。主要有毒烟罐、气溶胶发生器、布毒车、航空布洒器和喷洒型弹药等。
化学武器按装备对象可分为步兵化学武器,炮兵、导弹部队化学武器和航空兵化学武器等三类。他们分别适用于小规模、近距离攻击或设置化学障碍;快速实施突袭;集中的化学袭击和化学纵深攻击;以及灵活机动地实施远距离、大纵深、大规模的化学袭击。
二、防化器材
又称防化装备或“三防”装备,是用于防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的侦检、防护、洗消、急救的各种器材、装备之总称。
1.侦察器材
通常由报警、侦毒、化验器材和毒剂侦察车等组成。
2.防护器材
分为个人和集体防护器材。前者指用于个人防止毒剂、放射性灰尘和生物战剂气溶胶伤害的器材,包括防毒面具、防毒衣、防毒斗蓬、防毒手套、防毒靴套等。集体防护器材包括永备工事、特种车辆的集防装置、野战掩蔽部、过滤通风设备等。
3.洗消器材包括个人洗消设备、小(大)型洗消设备、核生化战场上的供水设备等
4.急救器材包括解磷针、次氯酸钙悬浮液、一氯胺的乙醇溶液、氧气等。
三、化学毒剂的杀伤作用
毒剂按毒理作用分为六类。现分别介绍其主要杀伤作用机理。
(一)神经性毒剂
以神经系统受伤害为特点的毒剂,可通过呼吸道、皮肤、眼睛等途径使人员中毒,破坏神经冲动传导。中毒症状主要有:瞳孔收缩、流口水、恶心、呕吐、肌颤、痉挛和呼吸麻痹,很低的剂量或浓度即能致死。
神经性毒剂均含磷元素,属有机膦酸酯类化合物。此类毒剂为速杀性毒剂,可作为暂时性或持久性毒剂使用,造成空气、水源、地面或物体表面染毒,杀伤人畜,封锁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
(二)糜烂性毒剂
以皮肤糜烂作用为主要伤害特点的毒剂,兼有全身中毒作用,可致死,其作用机理是破坏细胞中重要的酶和核酸,造成组织坏死。吸入后损伤呼吸道、肺组织及神经系统。接触皮肤和粘膜,引起红肿、起泡、溃疡,对眼睛也会造成严重伤害。
此类毒剂可作持久性或暂时性毒剂使用,造成空气、地面、物体大面染毒。糜烂性毒剂有三种,最重要的是芥子气。
(三)全身中毒性毒剂
又称血液性毒剂,主要抑制人体细胞和组织内的呼吸酶,造成全身性组织缺氧,例如吸入氢氰酸后立即出现昏迷、痉孪、呼吸困难,严重又未救治者将迅速死亡。
(四)窒息性毒剂
破坏组织引起肺水肿降低血液摄取氧的能力,造成机体缺氧以致窒息死亡的毒剂。对眼、鼻、喉也有一定刺激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量使用过,但以后作为军用毒剂的价值已日趋下降。
主要成员为光气(Phosgene),代号为:CO(美)和PG(英),学名二氯化碳酰。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有烂于草味,吸入中毒,潜伏期数小时,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乃至死亡。
(五)失能性毒剂
造成思维功能和躯体功能障碍,使人员暂时丧失战斗力的毒剂,简称失能剂。一般不引起死亡或造成永久性伤害。中毒后主要症状是口干、瞳孔散大、眩晕、反应迟钝、步态蹒跚、产生幻觉、瘫软、暂时失明、血压降低等。主要成员为毕兹(BZ),是精神失能剂,白色或黄色结晶,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能溶于稀酸和有机溶剂。国外正研究躯体失能剂。
(六)刺激性毒剂
以对人眼、鼻、喉、皮肤的局部刺激为主要毒害作用的毒剂。中毒后有流泪、眼痛、喷嚏、咳嗽、恶心、呕吐、胸痛、头痛及皮肤的痛等症状,使人员短时间失去战斗力,大量吸入也能造成肺部损伤甚至死亡。此类毒剂主要有四种:CS、CR、DM和CN。
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4/Science/DL/DL-63833
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
http://www.fmcoprc.gov.hk/chn/tyyflsw/gjgy/t54945.htm
『陆』 日本化学武器的研发经历了哪些历程
一战中在欧洲战场上广泛使用的毒气战,虽然并未改变整个战争形势,但其所产生的巨大杀伤力及对敌方士气造成的恐慌,无疑使战后各国军方对这类新式武器产生了毫不掩饰的兴趣,尽管战后制定的国际法明令禁止在战场上使用化学武器,但各国仍未放弃对化学武器的研究。日本就是这其中一个很典型的国家。
简单来说,负责研究开发毒气武器的是陆军科学研究所的第3部,后来转到了第2部,还有陆军第6技术研究所,海军的技术研究院毒气部也是研究化学战的重要机构,虽然日本海军于1923年开始研究化学武器,1925年陆军才步其后尘,但日本陆军对化学战始终抱有极大的热情,不惜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来研究化学战。日本的各细菌战研究机构,在进行细菌战研究的同时,也肩负对化学战的研究工作。
日本于1928年开始实验性生产芥子气。6年后日本人每周生产一吨路易氏气,1937年产量上升到每天两吨。大量地制造毒气是在濑户内海的大久野岛,称为陆军造兵厂火工厂-忠海兵器制造所,该厂主要生产合成毒剂和各种化学炮弹。
日本海军则在神奈川县寒川“相模兵工厂”制造类似产品。在福冈县企救郡的曾根兵工厂专门将大久野岛的毒气工厂生产的毒气和制造的弹体装填成毒气枪弹。
日本人献身于化学战的研究工作精神,有时到了狂热的地步。对于1933年在东京东21英里的千叶县的习志野成立的占地40英亩由陆军教育总监管辖的陆军化学兵学校则是研究毒气战和培养训练实战人员的教育机关。
该校专门培养化学战军官、士官,战争中增开学期1~2个月的短期培训班,设立教导联队(团)。一万多名在此接受化学战训练的军官和军士成为化学战的急先锋。在以后的12年里共培养了3350名化学战专家,志野学校的毕业生被分配到陆军第六技术研究所,从事毒气的研究和发明。
1939年8月,在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火车站以东一公里的郊外成立的关东军第五一六部队,正式名称是关东军化学部第五一六部队即以恐怖名声威震满洲的毒瓦斯部队,其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驻齐齐哈尔市隶属关东军技术部的化学兵器部,五一六部队对外又称齐齐哈尔研究所(是陆军军械部第6技术研究所派驻我国东北的分支机构),下设4个课,分别负责毒剂的侦检,毒物的合成,化学制剂的研究,防护和治疗,编制为250人。
第五一六部队在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使用毒气武器的实验和训练,并曾和第七三一部队合作共同进行过多达50余次的毒瓦斯人体实验,2003年8月4日齐齐哈尔的日军遗弃化武伤人事件也与这支恶魔部队有着重大干系。
关东军五一六毒瓦斯部队等于第六技术研究所驻满洲的常驻机关,第六技术研究所发明的毒瓦斯使用方法经过习志野练习队的特别训练,由设置在满洲齐齐哈尔的五一六部队实施。
日军广泛的化学武器试验包括1930年在台湾热带条件下的试验,促使研究出一系列可怕的毒气武器,能够把十升战剂投射到二英里外的布毒器,发射“毒雾”的装置,把经改装后喷射氢氰酸的火焰喷射器吊在降落伞下,在慢慢飘行的过程中释放出毒气流的芥子气喷洒炸弹,能用芥子气铺染七米宽的地段的遥控染毒拖车;还有一种能装置一公斤的氢氰酸的手掷反坦克武器。
防护方面的研究也并驾齐驱,并极力寻找适合马,骆驼佩带的防毒面具(有两英尺长,八英寸宽)以及狗佩带的防毒面具,绑腿和鞋。
1936年,西安事变。日本退出国联裁军会议。日本陆军计划采购防毒面具、防毒斗篷300万套,轻便防毒具120万件。1937年,日军正式装备氯氰酸。日军的化学武器已达到了很强的攻击作战能力。“让实验室的成果走向战场”已成为狂热的军国主义份子叫嚣的口号,灾难正逐渐迫近。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真正在战场上长期地,有组织地,大规模地进行违反国际法的化学战的国家只有日本。而从1937年起,日本人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就广泛使用了毒气,换句话说,日军早在二战正式爆发前即有系统,有针对性的对中国进行了化学战。
日本化学武器
『柒』 二战时期日本的化学武器是怎么回事
细菌是生物武器
以化学毒剂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器材统称为化学武器。如装有毒剂的化学炮弹、化学航弹、化学火箭弹、化学导弹、化学地雷和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材等。化学武器与常规武器相比有以下特点:
第一,伤害途径多。毒剂以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使人畜遭到伤害。吸入染毒空气,皮肤接触毒剂的液滴和气雾,食入染毒的水和食物,都能遭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第二,作用时间长。常规武器的杀伤作用只限于爆炸或弹丸飞行的瞬间。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短则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长则几天、十几天。
第三,杀伤范围广。化学炮弹比同口径普通炮弹的杀伤威力要大几倍到几十倍。毒剂蒸气能到处扩散,无孔不入,渗入工事内部,杀伤隐蔽的有生力量。
第四,受气象、地形、地物的影响较大。不是全天候武器。
由于化学武器具有突出的杀伤效能,俄、美军都把它作为现代条件下作战的一种重要手段。他们大量装备、储存、并不断发展化学武器。俄军正式装备的具有弹药型号的毒剂有沙林、梭曼、塔崩、芥子气、路易氏气、氢氰酸、光气、苯氯乙酮、亚当氏气。美军装备的有沙林、维埃克斯(VS)、芥子气、氢氰酸、氯化氰、光气、毕兹(BZ)、西埃斯(CS)、苯氯乙酮、亚当氏气。据国外报导,俄军还装备有“V”类毒剂和“蓝-X”失能剂以及“黄雨”等。美国还装备有西阿尔(CR)毒剂。
另外,美、俄都在积极研制二元化学武器。其特点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能合成毒剂的物质分别装填在隔开的容器内。化学弹发射后,在弹体飞行的短暂时间内,隔膜破裂,这些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毒剂,在到达目标的瞬间杀伤人员。二元化学武器的突出优点是制造、贮存和使用都比较安全。它是现代化学武器的发展方向。据估计俄军的毒剂储备量为35万吨以上,其中神经性毒剂约占705,其它毒剂占30%。美国的毒剂储备量约为十几万吨。
http://academy2003.cpst.net.cn/popul/guard/manys/artic/20819170703.html
化学武器种类
化学武器是利用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疲惫敌有生力量,迟滞、困扰其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之总称,它包括:
1.毒剂
又称化学毒剂、化学战剂、军用毒剂,是军事行动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的化学物质。它是化学武器的基础,对化学武器的性能和使用方式起着决定作用。目前外军装备的毒剂主要有6类14种。
2.化学武器
狭义的化学武器是指各种化学弹药和毒剂布洒器。化学弹药是指战斗部内主要装填毒剂(或二元化学武器前体)的弹药。主要有化学炮弹、化学航弹、化学手榴弹、化学枪榴弹、化学地雷、化学火箭弹和导弹的化学弹头等。由两种以上可以生成毒剂的无毒或低毒的化学物质构成的武器称为二元化学武器。化学物质分装在弹体中由隔膜隔开的容器内,在投射过程中隔膜破裂,上述物质依靠旋转或搅拌混合而迅速生成毒剂。
化学武器按毒剂分散方式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爆炸分散型 借炸药爆炸使毒剂成气雾状或液滴状分散。主要有化学炮弹、航弹、火箭弹、地雷等。
(2)热分散型 借烟火剂、火药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热源或高速热气流使毒剂蒸发、升华、形成毒烟(气溶胶)、毒雾。主要有装填固体毒剂的手榴弹、炮弹及装填液体毒剂的毒雾航弹等。
(3)布洒型 利用高压气流将容器内的固体粉未毒剂、低挥发度液态毒剂喷出,使空气、地面和武器装备染毒。主要有毒烟罐、气溶胶发生器、布毒车、航空布洒器和喷洒型弹药等。
化学武器按装备对象可分为步兵化学武器,炮兵、导弹部队化学武器和航空兵化学武器等三类。他们分别适用于小规模、近距离攻击或设置化学障碍;快速实施突袭;集中的化学袭击和化学纵深攻击;以及灵活机动地实施远距离、大纵深、大规模的化学袭击。
二、防化器材
又称防化装备或“三防”装备,是用于防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的侦检、防护、洗消、急救的各种器材、装备之总称。
1.侦察器材
通常由报警、侦毒、化验器材和毒剂侦察车等组成。
2.防护器材
分为个人和集体防护器材。前者指用于个人防止毒剂、放射性灰尘和生物战剂气溶胶伤害的器材,包括防毒面具、防毒衣、防毒斗蓬、防毒手套、防毒靴套等。集体防护器材包括永备工事、特种车辆的集防装置、野战掩蔽部、过滤通风设备等。
3.洗消器材包括个人洗消设备、小(大)型洗消设备、核生化战场上的供水设备等
4.急救器材包括解磷针、次氯酸钙悬浮液、一氯胺的乙醇溶液、氧气等。
三、化学毒剂的杀伤作用
毒剂按毒理作用分为六类。现分别介绍其主要杀伤作用机理。
(一)神经性毒剂
以神经系统受伤害为特点的毒剂,可通过呼吸道、皮肤、眼睛等途径使人员中毒,破坏神经冲动传导。中毒症状主要有:瞳孔收缩、流口水、恶心、呕吐、肌颤、痉挛和呼吸麻痹,很低的剂量或浓度即能致死。
神经性毒剂均含磷元素,属有机膦酸酯类化合物。此类毒剂为速杀性毒剂,可作为暂时性或持久性毒剂使用,造成空气、水源、地面或物体表面染毒,杀伤人畜,封锁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
(二)糜烂性毒剂
以皮肤糜烂作用为主要伤害特点的毒剂,兼有全身中毒作用,可致死,其作用机理是破坏细胞中重要的酶和核酸,造成组织坏死。吸入后损伤呼吸道、肺组织及神经系统。接触皮肤和粘膜,引起红肿、起泡、溃疡,对眼睛也会造成严重伤害。
此类毒剂可作持久性或暂时性毒剂使用,造成空气、地面、物体大面染毒。糜烂性毒剂有三种,最重要的是芥子气。
(三)全身中毒性毒剂
又称血液性毒剂,主要抑制人体细胞和组织内的呼吸酶,造成全身性组织缺氧,例如吸入氢氰酸后立即出现昏迷、痉孪、呼吸困难,严重又未救治者将迅速死亡。
(四)窒息性毒剂
破坏组织引起肺水肿降低血液摄取氧的能力,造成机体缺氧以致窒息死亡的毒剂。对眼、鼻、喉也有一定刺激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量使用过,但以后作为军用毒剂的价值已日趋下降。
主要成员为光气(Phosgene),代号为:CO(美)和PG(英),学名二氯化碳酰。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有烂于草味,吸入中毒,潜伏期数小时,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乃至死亡。
(五)失能性毒剂
造成思维功能和躯体功能障碍,使人员暂时丧失战斗力的毒剂,简称失能剂。一般不引起死亡或造成永久性伤害。中毒后主要症状是口干、瞳孔散大、眩晕、反应迟钝、步态蹒跚、产生幻觉、瘫软、暂时失明、血压降低等。主要成员为毕兹(BZ),是精神失能剂,白色或黄色结晶,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能溶于稀酸和有机溶剂。国外正研究躯体失能剂。
(六)刺激性毒剂
以对人眼、鼻、喉、皮肤的局部刺激为主要毒害作用的毒剂。中毒后有流泪、眼痛、喷嚏、咳嗽、恶心、呕吐、胸痛、头痛及皮肤的痛等症状,使人员短时间失去战斗力,大量吸入也能造成肺部损伤甚至死亡。此类毒剂主要有四种:CS、CR、DM和CN。
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4/Science/DL/DL-63833
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
http://www.fmcoprc.gov.hk/chn/tyyflsw/gjgy/t54945.htm
第二个问题,自己去查,731的恶行我不想多说,收起你的笑脸,我相信在你看过日本人拿中国人做化学武器试验的场景后,你就笑不出来了。
『捌』 二战中,为什么日本会在中国这么肆无忌惮的使用化学武器
日军在中国大规模的使用化学武器,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化学武器的威力大,成本低。战争是很烧钱的,打出去的炮弹和子弹都是需要花钱买的,而且炮弹和子弹的命中率并不算特别的高,往往需要多发炮弹和子弹才可以消灭一个敌方士兵,这些物资的消耗都是算入战争经费的。为了大规模的压缩成本,取得最大的成功率,化学武器是个很好的替代品。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岛国,岛内资源缺乏,依赖于进口,弹药的制造会消耗大量资源。化学武器成本更低,而且威力很强,所以日军在进攻的时候,经常会使用化学武器,杀害了大量的中国军民。化学武器质优价廉,得到了日军的重视,因此大规模的使用。
二是中国的技术落后,对化学武器的防御几乎为零,受化学武器的影响大。二战时期的中国国力落后,生产水平低,无法生产大规模的防毒面具,因此在遭受日军的化学武器攻击的同时,几乎没有什么还手能力,往往造成大量的伤亡。这样寒心的例子有很多,很多士兵面对化学武器没有应对方法,只能被动的被化学武器所伤害,死亡率高,对于军心都有着很严重的影响。
三是化学武器的心理威慑作用和它伤害的持久性,这也是日军大规模使用的原因之一。由于经常遭受日军化学武器的攻击,中国军队对化学武器有畏惧心理,往往看到化学武器会失去抵抗的欲望,丢下阵地逃脱。另外一个原因是,化学武器对人的折磨大,受化学武器攻击的人,不见得会立刻死亡,而是身体出现病变,比如皮肤的溃烂等,让人生不如死。
『玖』 二战日本在太平洋上用过化学武器吗
因为美军巴不得日本使用,这样一来,多出日本百倍的十几万吨美国生化毒剂有了用武之地!况且美军防毒装备比日军要好和齐全。在硫磺岛登陆中美国就有议员声称要使用毒气以减少美军伤亡。不过美军后来也没这么多顾虑了,美军以日军在中国使用过毒气为理由,决定在日本本土登陆中大规模使用芥子气,以减少美军伤亡,
日本没敢在太平洋战争上使用化学武器,但是在南洋作战和日苏诺门罕冲突,日军使用过毒气,结果伤自己人。那场战争中,苏联据说也在河水中放过细菌病毒,日本也一样放毒。在中国战场上日本使用了无数次,1945年5月8日在豆腐屯(音译)战斗中日军进行了在中国的最后一次的毒气战。
『拾』 日本人的化学武器在中国用了没有
针对侵华日军遗弃在中国的大量化学武器尚未完全清除以及中国仍有约2000名化学毒剂中毒者受病痛折磨的情况,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全军中毒救治中心教授黄韶清建议,应尽快建立专门的化学毒剂中毒救治中心。
没有大规模使用 !!!
据了解,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曾被日本关东军占领了14年之久,是日军化学武器部队——“516”部队和“526”部队的大本营。侵华日军在此遗弃了大量的炮、炸弹和毒气弹。据统计,从2001年至今,这里发现了炮、炸弹775枚,毒气弹28枚。而未被发现、妥善处理的遗弃化学武器将成为今后诱发中毒事件的巨大隐患。
黄韶清教授介绍,在齐齐哈尔发现的这些化学武器共有4大类约10种,危害性都极大。其中的芥子气毒剂8月4日在齐齐哈尔造成严重的中毒事件,致使一人死亡、数十人身受伤害。这种糜烂性毒剂具有挥发性,通过呼吸及接触可对人体特别是呼吸道、消化道、生育系统等造成损伤。只要沾染上,大部分患者将失去生育能力。感染创面皮肤遇有天气变化就会发痒、糜烂,且终生反复发病,很难治愈。包括“8·4”事件中已经出院的患者在内,大量化武中毒患者只能是“临床治愈”,他们今后发病,还要入院接受治疗。因此,建立一座具备相关救治经验的专门医院已是迫在眉睫。
黄韶清说,中国至今没有十分有效的方法治疗化武中毒,建立专门医院既有利于对受害者的集中救治,也有利于相关科研工作的尽快开展和治疗经验的迅速积累,这对中国应对未来反恐和军事战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