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
① 初二上期中生物的复习资料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有150万种。
2.据体内有无脊柱,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我们学过的动植物类群中,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而鱼类、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动物属于脊椎动物。
4.节肢动物包括甲壳动物(eg:虾类、蟹类)、昆虫(eg:蝗虫、蜜蜂)、还有 蜘蛛、蜈蚣等。
5.鱼类体表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呼吸时,水从口进入鱼鳃,又从鳃盖后缘 流出,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相比,O2减少,而CO2增多。
鱼鳃的特点:
1颜色鲜红,内含丰富的血管;
2每片鳃由既多又细的鳃丝构成,为鳃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
6.鱼类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动力为躯干和尾部的左右摆动,鱼鳍分五种,分别为胸鳍、腹鳍、臀鳍、背鳍、尾鳍。其中,起到平衡作用的有胸鳍、腹鳍、背鳍,决定运动方向的是尾鳍。
7.模拟实验.eg.试验:观察鱼鳍在游泳的作用。
8.腔肠动物,食物进入消化腔内被消化,有口无肛门。
9.软体动物,一般靠贝壳保护身体,eg.鲍鱼。但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0.海豚、鲸、海豹为哺乳动物,用肺呼吸
11.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⑴ 一般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⑵ 一般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⑶ 有在陆地上呼吸器官。eg.肺、蝗虫的气管。
⑷ 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12.各种动物的呼吸器官如下:鱼~鳃 蚯蚓~体壁 蝗虫~气管 蝌蚪~鳃 兔~肺 家鸽~肺+气囊 青蛙~肺+皮肤
13.蚯蚓,属环节动物,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运动。靠能分泌黏液的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不能保持恒温的体温。所以,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14.环节动物,除蚯蚓外,还有水蛭、沙蚕等。
15.牙齿的图
牙齿的类型与动物的食性有关。
16.哺乳动物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eg.兔。
17.哺乳类和鸟类可以通过自身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是恒温动物。
兔身体结构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的有:
⑴ 体毛~保温。
⑵ 心脏四腔,血循两种途径,输送O2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分解。
⑶ 用肺呼吸,有利于获得O2。
⑷ 消化功能强,有门齿、臼齿之分。有发达的盲肠,有利于呼吸有机物。
⑸ 神经系统发达,对体温的调节作用。
18.对于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来说,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基本的环境条件。
19.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殖后代。
20.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⑴流线型身体,减少飞行时空气对它的阻力。
⑵胸部的骨很突出,使于肌肉附着。
⑶胸肌发达,能够产生飞行的动力。
⑷前肢化成翼,是鸟类的飞行器官。
⑸体内有气囊,可以减轻身体比重,并且辅助呼吸。
⑹具双重呼吸。
⑺口内无牙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和要及时排泄,有利于飞行。
⑻骨薄中轻,长骨中空,减轻体重。
⑼食量大,消化快,可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和质量。
(10)心脏四腔,血液输送氧气能力强。
21.鸟类气囊的图。
22.鸟类飞翔扇动的翼的动力来自胸肌。
23.鸟类区别与其他动物的特征:
⑴ 前肢变为翼。
⑵ 体表有羽毛。
⑶ 肺呼吸,用气囊辅助呼吸。
24.昆虫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昆虫有三对足,两对翅。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25.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有翅和足,均着生在胸部。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作用:⑴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⑵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26.昆虫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27.两栖动物,eg.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青蛙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使用皮肤辅助呼吸。
第三章
1.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肌肉和关节。它们在运动中的作用可以这样描述:骨骼肌收缩,牵引骨,围绕关节运动。
2.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3.骨骼肌肉由肌腹和肌腱构成。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4.关节的结构图(见P书)。
5.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6.哺乳动物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7.先天性行为,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生来就有的行为。
8.学习行为,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以适应复杂的环境。
9.社会行为的特征:⑴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⑵成员之间由明确的分工。⑶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eg.蜜蜂、蚂蚁、羊、鸡等。
10.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播信息的作用。
11.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2.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生物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第三章
1.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多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里一个动态平衡。
2.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⑴ 维持生态平衡。
⑵ 促进生态的物质平衡。
⑶ 帮助植物传播花粉。
3.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种物质,就是“生物反应器”,目前,人们认为最理想的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某些物质。
优点:⑴节省建厂房和购买设备的费用。
⑵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4、仿生——模拟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eg.人脑和智能机器人。eg.蛙泳(不是)
②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2007-12-09 13:24
生物8年级上
鱼: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摆动和鳍协调作用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用鳃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长环境,家兔的内部结构 8上P16
空中飞行的动物:自然界中空中飞行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有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他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于飞行。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100万种以上的昆虫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昆虫的特征: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分类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的是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动物的运动:家兔的骨骼,关节模式图,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关系8上P29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运动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动物的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也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动物与仿生: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菌落: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细菌的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老人的牙垢,发现细菌。
巴斯德用鹅颈瓶证明了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细菌没有细胞核8上P60
细菌的生殖:细菌是靠分裂来进行生殖的,有些细菌在生长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物植物共生。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植物的分类:8上P81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
水中: 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游动)
陆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
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
行走:如猫、够、大象、马。 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
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空中: 飞行动物的类别:鸟类,昆虫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
注: 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 鼓翼飞行与滑翔(省力的方式)(一对翅)
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三对足-爬行,有的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
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
2、动物运动的形成:
▲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 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 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 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骨的长粗与再生有关)
▲ 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
骨密质:位于骨干外周部分的骨组织,致密坚硬,白色,有较强的抗压能力;
骨松质:位于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一生容纳红骨髓),红色。
▲ 骨髓: 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性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
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 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 骨的成分和特性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骨质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它使骨具有韧性。
▲ 关节的结构:(结合图形记忆)
关节头
关节面 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
关节窝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与减少运动时的摩擦。 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还有韧带加固。
▲每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
肌腹:属于肌肉组织,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
▲ 骨骼:
人体有206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
▲ 躯体运动:
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
骨骼肌大多附着于关节周围,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
其中屈肘与伸肘都是在两组以上肌群协调下完成。
记住特例:
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张; 手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收缩;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 运动所需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1、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
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
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乌鸦见到稻草人前后行为的变化)。
2、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懂得举例和分辨)
注意: 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为: 是否为同种动物。
记住: 动物行为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特别记住社群行为(判断动物群体是否是一个社群:群体中是否有首领,群体中是否有分工合作)
▲ 判断群体的行为是否是社群行为,就看它的行为是否为群体服务,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还有工蜂的觅食行为也是一样的情形。
3、动物行为的研究: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懂得分辨)
要明白做一些实验验证某一问题时的步骤:
提出问题(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作记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经过推理总结作出结论。
那么为了减少偶然性,一般要设置一个对照组。
▲ 动物行为研究案例: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观察法为主)(法国昆虫学家)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实验法)(奥地利利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的杰出学者)
-----通过颜色卡片来验证蜜蜂的色觉。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英国籍荷兰动物学家)
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奥地利学者,“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 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动物)施加外界影响。
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离不开观察法。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生物圈中已知的动物约有150多万种。我国脊椎动物的种类有6300多种,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4%。
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
A 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将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被称作为消费者)
B 对植物的积极作用:帮助植物传播花粉,使植物顺利受精,促进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C 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与各自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食物链与食物网: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各种生物之间的复杂的捕食与被食的营养联系形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物之间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从而促进生物之间的协调发展。
生物圈中的任何一种动物,与它栖息的环境都是相互作用的。动物不仅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须的物质与能量,而且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2、我国的动物资源:
我国许多的特有珍稀动物: 哺乳类——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白鳍豚。鸟类——褐马鸡、黑颈鹤。爬行类——扬子鳄。两栖类——大鲵。鱼类——白鲟、中华鲟。
大熊猫---哺乳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见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等省。在四川省建立了卧龙自然保护区;
扭角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见于四川、甘肃、陕西、西藏等。
褐马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山西吕梁山脉与河北西北部等山地。
扬子鳄---古老的爬行类,被誉为“活化石”。
& 动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遗传多样性是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栖息环境。
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最根本的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 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其中就地保护是主要措施;易地保护是补充措施;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自然保护纲要》
▲ 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 生物圈中的生物:
生产者——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消费者——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分解者——腐生性的细菌、真菌 (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回归自然)
▲ 微生物:
单细胞:如细菌、蓝藻(体内无成形细胞核),酵母菌(体内有真正的细胞核);
无细胞结构:如病毒。 细菌包括:球形菌、杆形菌、弧形菌和螺旋形菌。
一些微生物以腐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属于分解者;
一些微生物以寄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属于消费者;
一些微生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自养>(如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一些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共生>(如根瘤菌、黏球菌)。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酵母菌:酿酒(无氧产生酒精)、制作面包(有氧产生二氧化碳)
乳酸菌:制酸奶(无氧产生乳酸)、制作泡菜的原理: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无氧条件下)。
抗生素:由真菌和放丝菌产生的,能杀死细菌的物质。
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 人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产生后代,繁衍种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生殖系统来完成的。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结构图)
主要性器官(性腺):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属性器官:附睾(贮存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阴茎(排出精液的尿液)。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结构图)
主要性器官(性腺):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附属性器官: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精子进入女性体内、婴儿产出(分娩)、月经排出的通道。
3、胚胎发育的过程:
精子
受精卵 胚胎 胎儿 成熟胎儿
卵细胞 第二个月末
& 卵细胞呈球形,细胞质内含丰富的卵黄,是胚胎发育初期所需的营养物质。
& 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内获得养料和氧气,并排出废物。
4、发育:人的发育是从受精卵分裂开始的,分为胚胎发育和出生后的发育,通常所说的发育,是指从婴儿出生到性成熟(成年人)的阶段(出生后的发育)。注意分期
& 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身高和体重突增,脑和内脏功能趋于完善,性发育和性成熟。
& 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 昆虫的变态发育包括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
& 不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即:
受精卵—→若虫—→成虫。(如蝗虫、蟋蟀、椿象、蜻蜓和蝼蛄等的发育过程。)
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中要经历5次蜕皮,幼虫期蜕皮4次。
& 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即: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如家蚕、蜜蜂、蝴蝶、蚊子和苍蝇等的发育过程。)
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经历4次蜕皮,均在幼虫期。
& 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多了一个什么阶段?(答:多了一个蛹)
▲ 青蛙和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卵生,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
& 雌雄蛙抱对行为的意义:刺激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
& 在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下列事件必须在水中进行:雌雄蛙抱对;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受精作用;受精卵和蝌蚪的发育。
▲ 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卵生,体内受精,体外发育(主要)。
& 鸟卵(已受精)的结构中,胚盘发育成雏鸡;卵黄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胚盘和卵黄是主要结构);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另有保护作用;系带固定卵黄,气室提供氧气,卵壳保护卵。(结合结构图)
▲ 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称之。
特点:后代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称之。
特点:速度快、后代能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但后代生活力会下降。
▲ 植物的无性生殖:
1、营养生殖:包括扦插、嫁接和压条三种。
①扦插:如马铃薯、葡萄、月季、秋海棠等。
②嫁接:如桃、梨、苹果等果树。包括:芽接(接穗是芽)、枝接(接穗是枝条)。
& 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密结合。
嫁接法常用于改良果树的品质和培育优良品种。
③压条:如夹竹桃、桂花等。
2、组织培养:
& 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低等动物、低等植物、微生物的无性生殖:
①分裂生殖:如细菌、蓝藻、变形虫、眼虫等。
②出芽生殖:如水螅、酵母菌等。
③孢子生殖:如根霉、青霉、曲霉等霉菌。
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总称为性状。如:人的肤色、眼色、身高、血型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之。如: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等。
遗传:性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称之(性状传递)。如:狗生狗,猫生猫。
变异: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个体间存在性状差异的现象称之(性状差异)。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与遗传有关的几个概念: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
▲ 染色体: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原核生物<无细胞核>无染色体)。
&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DNA和蛋白质。其中,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由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组成:男性,22对+XY;女性,22对+XX
& 男性精子的染色体组成:22+X或22+Y;女性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22+X。
& 生男生女取决于卵细胞同哪种精子结合,卵细胞与X精子结合则生女,卵细胞与Y精子结合则生男。
▲ 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基本遗传单位)。
在体细胞中,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称为等位基因,包括显性基因(起主导地位,会掩盖另一基因的作用,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和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
& 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如AA、Aa和aa。(注意:只有两个隐性基因组成的基因型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 表现型: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如单眼皮、双眼皮等。
▲ 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 生物体的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一对黄种人的兄弟,弟弟常在室内工作而肤色较白;而哥哥常在室外工作而肤色较黑。
& 生物变异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性状的差异),包括:
① 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的改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应用)
注意:对于动物来说,只有生殖细胞(系统)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才有可能遗传给后代。
②不可遗传的变异——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条件直接作用于新陈代谢过程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如上例的变异。
▲ 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遗传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降低人口素质。
近亲结婚会大大提高遗传病的发病率,要禁止近亲结婚(近亲结婚是指三代之内有共同祖先的男女婚配)。<婚姻法的规定>
遗传咨询又叫遗传商谈,与有效的产前诊断、选择性流产措施相配合,能有效地降低遗传病发病率,改善遗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后面一部分全一些
③ 初二上册生物期中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每题2分)
1、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形形色色,其主要的运动方式是 ( )
A、游泳 B、爬行 C、行走 D、飞行
2、无论对儿童、青少年还是老年,钙对人体的作用都是重要的。人体中最大的“钙库”是( )
A、小肠 B、骨 C、皮肤 D、肌肉
3、医生在给骨折病人做手术时,需要特别注意保护的结构是: ( )
A、骨髓 B、骨松质 C、骨密质 D、骨膜
4、在推铅球的过程中,上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活动状态是: ( )
A、同时收缩 B、舒张、收缩
C、同时舒张 D、收缩、舒张
5、下列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
A、狗拉雪撬 B、蚕吐丝 C、马拉车 D、猴子剥花生
6、两只雄性织布鸟在繁殖季节为争夺筑巢的树枝,发生激烈打斗行为,该行为属于: ( )
A、取食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7、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 ( )
A、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B、找到配偶
C、逃避敌害 D、找到食物
8、下列动物种群中,不具有社群行为的是 ( )
A、密蜂群体 B、绵羊群体
C、白蚁群体 D、蚂蚁群体
9、下列有关骨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幼年时,全是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
B、成年人的骨松质内,始终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
C、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腔骨的红骨髓逐渐变为黄骨髓
D、人的骨髓腔和骨松质内终生具有红骨髓
10、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是采取 ( )
A、观察法和文献法 B、统计法和推理法
C、观察法和实验法 D、所有方法综合使用
11、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 ( )
A、 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的动物,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B、 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
C、 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
D、 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感
12、动物在生物圈中充当的是: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ABC都对
13、人体的运动系统由( )组成。
A、骨膜、骨质和骨骼肌 B、骨、骨连结和骨骼肌
C、骨、骨连结和肌肉 D、骨、关节和骨骼肌
14、在“植物—蝗虫—大山雀”这条食物链的分析中,描述正确的是: ( )
A、只有大山雀是消费者 B、只有蝗虫是消费者
C、只有植物是生产者 D、它们都是消费者
15、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不会记载保留着,主要原因是 ( )
A、绿色植物能够分解植物遗体 B、细菌分布十分广泛
C、腐生细菌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 D、动植物的遗体自身会分解
16、夏天,食品和衣物上会发霉长毛,这是由什么引起的 ( )
A、细菌 B、霉菌 C、病毒 D、酵母菌
17、有些细菌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或粪便等得以获取养料维持生存,这种方式属于( )
A、异养 腐生 B、自养 腐生
C、自养 寄生 D、异养 寄生
18、以下不属于保护动物多样性基本措施的是 ( )
A、广泛布放动物食物 B、加强法制教育和管理
C、进行就地保护 D、采取易地保护
19、“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的产卵过程,对蜻蜓该行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B、是一种学习行为
C、是一种繁殖行为 D、该行为由蜻蜓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20、酸奶是一种有益的酸性乳品,泡菜也是特色小吃,这是人们利用( )的发酵作用。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曲霉 D、乳酸菌
21、微生物的营养方式有 ( )
A、腐生 B、寄生 C、自养 D、三种都有
22、一块骨骼肌可以看成是 ( )
A、一个细胞 B、一种组织
C、一种器官 D、一个系统
23、实验人员想了解一下新孵化的鸟类是怎样获得母亲的情感的。他们选择了六只刚孵化的小鸭,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鸭刚孵化出来就被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使它们不能见到自己的母亲;乙组小鸭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
(1)甲组小鸭跟随气球走的行为属于 ( )
A、先天性行为 B、偶然行为 C、取食行为 D、学习行为
(2)乙组小鸭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
A、实验模型 B、对照组 C、实验组 D、一个变量
(3)如果不是把甲组小鸭放在气球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放母鸭的录音,则甲组小鸭可能会 ( )
A、它们可能吓唬其它鸭了 B、它们将失去繁殖能力
C、它们将会发出类似猫的声音 D、它们将会认为猫它们的母亲
二.填空题(共50分,每空1分)
1、动物的运动,既能使其找到________和________,又有利于躲避________。
其运动方式总是与其________________相适应。
2、老年人的骨中________大于2/3,骨的弹性________,容易________,所以我们要特别关爱老年人,防止他们跌倒骨折。而我们青少年骨的弹性________,容易________,所以我们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姿势。
3、躯体运动的形成是由________为杠杆、________为支点、_______________为动力形成的。
4、人体骨的生长包括:骨的长长与骨的长粗两个方面,骨的长长是由于骨骺端的 _______________产生新的细胞,使骨长长;骨的长粗是由于骨膜内 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使骨加粗。
5、 幼年时,人的骨髓呈________,具有________功能。
6、 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 。它既有单细胞的,如_______________;也有多细胞的,如____________;还有无细胞结构的,如______________。
7、 鉴定骨的成分时,把骨煅烧时利用有机物易燃,无机物不易燃的原理;骨的脱钙是利用无机物与酸反应被分离出来。据此知煅烧后的能剩下的是__________,它使骨具有_______特性;骨脱钙后,剩下的是______________,它使骨具有_________特性。
8、 下图是关节的模式图,请回答:
(1)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
(2)这样的关节即灵活又牢固。其中,使关节具有灵活性的是__________和中的滑液,它们能减少运动时两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的是_________,它使两骨紧密地联系起来,经常体育锻炼时它还能增厚,使关节更加牢固。
(3)我们通常所说的脱臼是指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中脱落的现象。
(4)请写出你所熟悉的两个人体关节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图是草原生态示意图,请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____________关系,这就形成了_____________。
(2)此图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__________。
(3)如果大量捕猎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___________。
(4)人们为了保护牧草而大量捕杀老鼠,这项举措给这个生态系统造成怎样影响(8分)
泸水县民族中学八年级(上)生物期中测试试卷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 A B D B B 6-----10 B A B D C
11—15 D B B C C 16—20 B A A B D
21---23 D C A B D
填空题:
食物、配偶、敌害、生存环境
无机物、小、骨折、大、变形、坐、立、行
骨骼、 关节、骨骼肌收缩
软骨层、成骨细胞
红色、造血
微生物、细菌、霉菌等、病毒
无机物、硬脆、有机物、弹性
(1)关节面 、关节腔 、 关节囊
(2)关节软骨 关节囊
(3)关节头 、 关节窝
(4)肘关节 、 肩关节等
9、捕食与被食 、食物链
(2) 5 、草----鼠------蛇-----鹰
(3)增加
(4)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④ 初二人教版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1、 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 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00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 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 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 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 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 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 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 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 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 气体交换 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5、 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 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 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 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 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 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 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2、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 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 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 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 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 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 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 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34、 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物。
35、 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如人)
36、 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 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 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39、 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40、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 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 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 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 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 鸟类消化特点: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
46、 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 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48、 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
49、 恒温动物 哺乳动物
鸟类
50、 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51、 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52、 昆虫的翅与鸟翼结构不同,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面积大的特点,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53、 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54、 昆虫的外部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会发生蜕皮),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5、 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6、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57、 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58、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运动肌肉)、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如关节))组成的。
59、 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
60、 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
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 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61、 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62、 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关节囊
关节头
关节腔
关节软骨
关节窝
63、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
64、 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 肩关节 下肢 髋关节
肘关节 膝关节
腕关节 踝关节
指关节 趾关节
65、 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66、 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67、 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二、运动强度应适当;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68、 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70、 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71、 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72、 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73、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74、 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75、 一句话概括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76、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77、 有很多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二者结合的结果,如鸟的迁徙。
78、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学习行为使动物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
79、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80、 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
81、 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
82、 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83、 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制度。
84、 “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会对它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还击,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
85、 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86、 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
87、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88、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在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89、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4、生物防治。
90、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除以虫治虫外,还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91、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人们食用;在医药保健方面发挥作用;在观赏、娱乐方面,文学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们在生活中用来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点;动物传播给人类一些疾病(害处)。
92、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93、 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94、 生物反应器的好处: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95、 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96.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97.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等不同的颜色。
98.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99.菌落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100.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营养基。②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③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此过程叫接种)。④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101.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10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还有有机物。
103.经过严格高温霉菌的环境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104.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把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105.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106.有些细菌互相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的生活的。
107.细胞结构示意图:
108.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异养又分为腐生和寄生。
109.有些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还可以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无处不在。(细菌分裂速度极快)
110.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霉菌、食用菌、大型真菌为多细胞真菌。
111.
112.真菌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进行孢子生殖。
113.酵母菌为出芽生殖。
114.青霉:孢子青绿色,排列呈扫帚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5.曲霉:孢子有多种颜色,排列呈放射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6.引起食物发霉的真菌为霉菌。
细菌 真菌
相
同
点 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异养)。
不
同
点 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分裂生殖。 既有单细胞种类也有多细胞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多数为孢子生殖。
117.比较真菌与细菌:
118.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患病(3)与动物共生。
119.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20.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有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 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121.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疾病。
122.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一旦分开,可以独立生活,叫做共栖)
123.寄生(往往有害);共生(互利)。
124.酵母菌发酵状态: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多用于做面包]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酒精+水+能量(少) [用于酿酒]
125.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称作呼吸作用)
126.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的腐烂,因此食品保存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防腐。防止食物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新军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生长和繁殖。
127.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抗菌素)。
128.科学家还能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只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用细菌做生物反应器)。
129.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抗生素。
130.生物分类的意义: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使每个物种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一目了然,同时也进一步明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13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态结构、内部构造、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13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133.每个界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从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34.两种生物之间共有的分类单位越多,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
135.纲 < 亚门 < 门
136.分类登记越高,射干内务体间的差异越大,共同特征越少,所含生物数量越多。
137.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是基因的多样式,外在形式是种类的多样性。
138.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139.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140.生态系统的多阳性受到破坏就会导致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丧失。
141.自然条件下,平均2000年一种鸟类灭绝。平均8000年一种哺乳动物灭绝。
142.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1)生存环境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
14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有《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护法》。(每个法律前要加“中华人民共和国”)
144.建立自然保护区分为:就地保护和圈地保护。
145.森林是全球50%~90%的陆生生物的家园。
146.珙桐是被子植物。银杉是裸子植物。
另
http://wenku..com/view/392cdf85ec3a87c24028c427.html
也可参照此网址【两个不同的提纲】
⑤ 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前的全部知识点
1、 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 内没有脊柱。
2、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1、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气体交换: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5、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3)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26、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34、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物。
35、食性、植食性(如兔);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如人)
36、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39、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40、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鸟类消化特点: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
46、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48、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
49、恒温动物 哺乳动物 鸟类
50、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5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52、昆虫的翅与鸟翼结构不同,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面积大的特点,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53、 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54、昆虫的外部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会发生蜕皮),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5、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6、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57、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58、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运动肌肉)、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如关节))组成的。
59、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
60、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61、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62、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关节囊;关节头;关节腔;关节软骨;
关节窝
63、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
64、 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肩关节;下肢;髋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腕关节;踝关节;指关节;趾关节.
65、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66、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67、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二、运动强度应适当;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68、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70、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71、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72、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73、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74、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75、一句话概括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76、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77、有很多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二者结合的结果,如鸟的迁徙。
78、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学习行为使动物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
79、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80、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
81、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
82、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83、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制度。
84、“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会对它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还击,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
85、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86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
87、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88、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在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89、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4)生物防治。
90、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除以虫治虫外,还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9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人们食用;在医药保健方面发挥作用;在观赏、娱乐方面,文学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们在生活中用来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点;动物传播给人类一些疾病(害处)。
92、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93、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94、生物反应器的好处: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95、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⑥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试题(要附答案)
初二(上)生物试卷(A)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每小题1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试卷(B)上的表格中。
1、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表现出与________相适应的现象。
A、生活环境 B、呼吸频率 C、皮肤的颜色 D、繁殖
2、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的是: ________
A、骨膜 B、骨髓 C、骨质 D、软骨层
3、终生保持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________
A、骨髓腔 B、骨松质 C、骨密质 D、骨膜内
4、关节在运动中起的作用是: ________
A、联系 B、支点 C、支持 D、杠杆
5、将一根猪的腿骨纵剖开,观察到骨端内和骨髓腔内的骨髓均为红色,这是什么猪的骨:________
A、老母猪 B、幼年猪 C、大公猪 D、成年猪
6、红骨髓的主要功能是: ________
A、营养骨质 B、产生骨细胞 C、产生血细胞 D、贮存养分
7、鸵鸟的运动方式包括:________
A.飞行、行走 B.奔跑、跳跃 C.飞行、奔跑 D.行走、奔跑
8、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含的有机物比例会:________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最终为零
9、为了深入了解蜜蜂的行为,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活动进行跟踪拍摄,以真实记录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这种研究方法属于:________
A、分类法 B、观察法 C、文献法 D、实验法
10、为使大熊猫增加繁殖率和获得足够的食物,把大熊猫送进当地的繁育中心是:________
A、易地保护 B、就地保护 C、强制保护 D、人工驯化
11、幼年的雄孔雀不会开屏吸引雌孔雀,而成年的会,这种行为是:________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炫耀行为 D.社群行为
12、一只雄盘羊进入一对盘羊的领地,两只雄盘羊为争夺一只雌盘羊,发生激烈的打斗,最后“胜者为王败者寇”。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_
A.领域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13、猫头鹰蝶因其翅上的圆斑酷似猫头鹰而得名,这样可以吓唬鸟类,以保护自身免受伤害。对这种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防御行为 B、本能行为
C、由遗传物质所控制 D、学习行为
14、蚂蚁的群体中,个体之间有分工合作,有等级现象,可见蚂蚁具有:________
A、繁殖行为 B、节律行为 C、社群行为 D、取食行为
15.白居易诗曰:“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这描绘的是母燕的________
A.贮食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16、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以下动物中的:________
A、大熊猫 B、斑头雁 C、 朱鹮 D、金丝猴
17、你认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应包括下列哪一项:________
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B、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的种子 D、能够净化空气
18、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中的是:________
A.生产者 B. 分解者 C. 消费者 D.以上都是
19、属于爬行类,分布在我国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局部地区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是________
A、壁虎 B、扬子鳄 C、巨蜥 D、龟
20、下列做法中,没有给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的是:________
A、大规模地砍伐树木 B、退耕还林还草行为
C、用电网捕获鱼类等水生生物 D、工厂排放出未经处理的污水
21、在生态系统中以朽木、粪便等为营养的真菌、粪金龟子、蚯蚓等是:________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生产者兼消费者
22、有些细菌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或粪便获取养料,其代谢方式叫做:________
A、自养 B、异养 C、腐生 D、寄生
23、下列哪种生物是多细胞的:________
A.霉菌 B.酵母菌 C.非典病毒 D. 细菌
24、青蛙的前肢短、后肢长,趾间有发达的蹼,这与它的( )运动方式相适应:
A、爬行、奔跑 B、奔跑、跳跃 C、跳跃、游泳 D、行走、游泳
25、一般对动植物有害的细菌和真菌:________
A.往往营共生生活,从共生体内获取营养
B.往往营腐生生活,从腐生环境获取营养
C.往往营寄生生活,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
D.往往营共栖生活,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
26、下列各项不属于消费者与生产者关系的是:________
A.蝗虫吃作物 B.蚕吃桑叶 C.羊吃草 D.蛇吃老鼠
27、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非生物和生物共同组成:________
A.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食物网 D.食物链
28、在草原上,如果消灭了危害人、畜的狼,草原会出现哪种情况:________
A、草畜两旺 B、加速沙化 C、减慢沙化 D、没有变化
29、下列能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________
A、蝗虫 吃草的鸟 黄鼬 B、猫头鹰 老鼠 细菌
C、绿色植物 兔子 狼 D、草 羊 狼
30、生物圈的生物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A.一般生物的寿命都很长 B.生物对环境都比较适应
C.因生物的生殖而延续 D.生物的个体可以延绵不断
31、微生物对自然界最重要的作用是:________
A. 供给氧气 B.提供有机物
C.提供二氧化碳 D.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32、在成熟男性生殖系统中,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是:________
A.睾丸 B.附睾 C.输精管 D.精囊腺
33、一个新生命开始于:________
A.卵细胞 B.受精卵的分裂 C.胚胎 D.婴儿
34、在一个由草原、鹿、狼组成的生态系统中,如果把狼杀绝,鹿的数量将:________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上升后又下降
35、以下对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 B、利用醋酸菌酿酒
C、利用酵母菌制作酸奶 D、利用霉菌提取青霉素
36、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属于:________
A.自养生物、生产者 B.自养生物、消费者
C.异养生物、生产者 D.异养生物、消费者
37、2.青少年要注意正确的坐、立、行的姿势,这是因为他们骨的特点是:________
A.弹性小,硬度小,容易变形 B.弹性大,硬度小,容易变形
C.弹性大,硬度大,容易变形 D.弹性小,硬度大,不容易变形
38、人在青春期出现的第二性征主要和什么有关:________
A、身体的增高 B、大脑发育的完善 C、性激素的分泌 D、心理的变化
39、在青春期,下列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在男女变声过程,应少吃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B.男女同学应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建立真诚友谊
C.出现一些难以启齿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矛盾时,不要打扰他人,自己处理
D.生活要有规律,要多参加文体活动,以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40.我国修建的青藏铁路,在穿过可可西里、楚马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 )
①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 ②体现了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③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 ④有利于保持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空格1分。
41、从行为所具有的功能来看,母鸡“哺育”小鸡属于__________行为;而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母鸡“哺育”小鸡又属于__________行为。在,蜜蜂的群体当中,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很明显的分工,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来看,蜜蜂的群体具有_______________行为。(3分)
42、动系统各部分的功能不同,其中关节起________作用,_________起杠杆作用,骨骼肌的收缩起________作用。在运动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肌肉细胞进行_________作用氧化分解_______________所释放的能量。整个运动还受到人体___________系统的控制。(6分)
43、老年人的骨中无机物含量超过___________,而有机物不到___________,因而骨的弹性________,容易____________,所以要关爱老年人的行走坐车安全。(4分)
44、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多种多样,期中腐生性微生物,它们能将复杂的_______________分解成简单的_______________,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在生物圈中它们属于________________,对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反,自养性微生物能够将_______________物合成储能的__________________物,它们在生物圈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_。(7分)
45、利用酵母菌制作面包的过程大致如下:将面粉、糖、酵母菌和水混合成生面团,一段时间后,将生面团放入烤箱中烘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认为生面团在烘烤前应放在无氧的环境中,你认为对吗?___________。
(2)生面团在烘烤前应放在0℃或30℃的环境中?___________________
(3)发酵食品种类很多,如啤酒、泡菜等也是。其中啤酒是用________________发酵的,泡菜是用________________发酵的。(4分)
46、在有性生殖中,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在人体中,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场所是__________;妊娠是指胚胎在母体中发育的过程,大概需要______天,在此过程中,胎儿在母体的___________内发育;同时,胎儿所需要的养料和氧气是通过__________从母体获得的。(4分)
47、小明观察了黄蜂的生殖:雌黄蜂在交尾后便在沙土中挖一个穴道,然后把捕捉的猎物麻醉置于穴道内,接着在穴道中产下一个卵,并将穴口用沙土封闭后飞走。由卵孵化成的幼虫以亲代贮存的猎物为食,直至发育成成虫后,才挖掘出一个洞口,从穴道爬出。子代虽然没有见过亲代,如何完成这些程序,但当它发育到一定时候却能重复亲代的同样程序。(7分)
(1)黄蜂的生殖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天性行为或后天学习行为)
(2)黄蜂的生殖行为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3)小明观察了一窝蜜蜂,发现蜜蜂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大量工蜂,这说明蜜蜂是具有_______________行为的昆虫。小明还发现,当一只工蜂找到了蜜源后,会跳起“8”字舞招来伙伴,这说明蜜蜂群体中存在着 _____________ 。
(4)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法,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_法。
48、右图1是关节的模式图;图2是关于骨、关节、肌肉之间的关系模式图,请回答:(9分)
(l)关节能灵活运动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内有少量滑液和[ ]_________________表面光滑,从而减少骨与骨间的摩擦。
(2)关节能牢固是因为[ ]___________把相邻两骨联系起来,其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_______________起加固作用。
(3)右图正确的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下图是人的屈肘、伸肘示意图,请给自己的运动回答问题:(8分)
(1)识别图中各结构,填写出它们的名称:
1:_________________肌 2:___________________肌 6:_________关节
(2)该图表示人体屈肘动作,①和②的状态分别是
和 。屈肘运动时,骨骼肌接受了神经传来的兴奋而收缩,牵引 __绕着 活动。
(4)以上实例说明单独的一块肌肉或一组肌群能否完成复杂的动作?__________。
50、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7分)
(1)这个食物网有______条食物链。
(2)这个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非生物环境外,该生态系统还有一个成分没有画出,这个成分是_________,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动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
⑦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试题(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试题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限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C D B A D B A D C B C D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C A D B C A D B C C D B D
1.如果因水域环境遭到破坏而导致一种稀有鱼类灭绝,对人类的损失在于
A.渔业产量将受到损失 B.这种鱼将在很久以后才会进化出来
C.人类将永远损失一种动物资源 D.整个生态系统将失去平衡
2.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若直接将鱼的胸鳍和腹鳍剪掉,会发生的现象是
A.失去平衡而侧翻 B.不能转向
C.不能上浮 D.不能向前游泳
3.鱼有时能任意停留在某一水层,起作用的结构是
A.胸鳍 B.尾鳍 C.鳔 D.腹鳍
4.软体动物种类很多,发布广泛,下列各组动物中不属于软体动物的一组是
A.蜗牛、章鱼、鱿鱼 B.河蚌、蛾螺、钉螺
C.扇贝、乌贼、田螺 D.蚯蚓、蛔虫、海星
5.放置在黑暗处的下述鱼缸中的鱼(鱼、缸大小均相同)最先死去的是
A.一缸清水2条鱼 B.一缸清水10条鱼和一部分水藻
C.一缸清水10条鱼 D.一缸清水2条鱼和一部分水藻
6.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共有的特征是
A.都由很多体节构成 B.都有触角
C.都有外骨骼 D.运动器官都是分节的
7.下列词语中体现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原理的是
A.大雁南飞 B.狡兔三窟 C.老马识途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8.胎生相当于其他生殖方式的优势在于
A.减轻了母体的负担 B.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C.增强了后代的体质 D.使后代的数量大大增加
9.家兔是植食性动物,其区别于肉食性哺乳动物的最大特点是
A.盲肠发达 B.体表被毛 C.体温恒定 D.胎生哺乳
10.与复杂的陆生生活相适应,家兔具有非常敏锐的
A.触觉和疼觉 B.冷觉和热觉 C.听觉和嗅觉 D.视觉和听觉
11.鸟类是恒温动物,这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生理功能,下列叙述中与鸟类产热无关的是
A.血液运输氧气能力强 B.消化能力强
C.羽毛的保温作用好 D.呼吸作用旺盛
12.在无脊椎动物中,昆虫发布最广泛,活动范围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A.体表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外骨骼 B.具有翅
C.头部长有多种感觉器官 D.具有三对足,尤其是跳跃足
13.绿头鸭食物消化后形成的残渣,0.5小时后就随粪便排出体外,说明消化道中的
结构很短
A.小肠 B.大肠 C.直肠 D.肛门
14.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B.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在空中飞行的动物
C.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D.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的动物
15.下列对人类有害的昆虫是
A.家蚕 B.蝗虫 C.蜻蜓 D.七星瓢虫
16.下列各项中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小狗逐渐长成大狗 B.鱼的心脏不停地跳动
C.牛的胃肠在蠕动 D.瓢虫遇到危险时假死
17.在肌肉本身没有病变,人体某些肌肉发生瘫痪或萎缩的原因是
A.肌肉供血不足 B.控制肌肉的神经受到损伤
C.肌肉过度疲劳 D.某些肌肉受到机械损伤
18.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
作用
A .维持生态平衡 B.帮助植物传粉
C.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19.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不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失去雏鸡的母鸡抚爱小猫 B.猴子表演骑车
C.小黑猩猩模仿取食白蚁 D.蚯蚓走“T”形迷宫
20.关于蜘蛛结网行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是先天具有的本能 B.是身体利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
C.属于先天性行为 D.是小蜘蛛向大蜘蛛学习来的
21.在紧急情况下,很多动物都喜欢假死(如金龟子、负鼠等),这种行为属于
A.取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适应行为
22.动物具有学习行为,其意义是
A.便于找到配偶 B.能够逃避敌害
C.能够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D.便于找到食物
23.下列不属于动物间通讯的是
A.乌贼在逃避鲨鱼追击时释放墨汁
B.乌鸦受到惊吓时飞起来“哇哇”乱叫
C.羊一边啃草一边嗅着地上同伴的粪便
D.鹿感到危险时,立即撅起尾巴,露出反面显眼的白色
24.通过动画片《黑猫警长》我们知道,螳螂在食物严重缺乏时,有雌虫吃雄虫的行为。这种行为的意义是
A.雌虫有吃雄虫的习惯 B.为了减少食物消耗
C.不利于种族延续 D.利于种族延续
25.狗外出时走很远也不会忘记回家的路,这是由于它出去时走不远就撒尿,其目的是
A.与其他的狗沟通信息 B.留下气味做“记号”
C.吸引异性的狗前来 D.生理活动的需要
26.以前的黄土高原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曾是森林茂密的理想居住场所,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
要贡献,而今却成了不毛之地,其主要原因是
A.地球上的温室效应造成的 B.气候变得干燥造成的
C.人类滥砍乱伐造成了生态平衡的失调所致 D.地壳变迁造成的
27.渡渡鸟灭绝后,300年内,毛里求斯岛上最珍贵的树——大颅榄树就再也没有种子发过新芽,渡渡鸟对大颅榄树最重要的作用是
A.取食其种子减少其数量 B.产生粪便供树生长
C.为其种子催生有利萌芽 D.保护大颅榄树不被其他动物伤害
28.下列产品中不属于仿生产品的是
A.蝇眼照相机 B.飞机上的平衡锤 C.雷达 D.汽车发动机
29.科学家利用动物做生物反应器,必须改造动物的
A.外形 B.遗传基因 C.乳房 D.大脑
30.下列不属于生物防治实例的是
A.啮小蜂将卵产在美国白蛾的幼虫体内 B.瓢虫吃蚜虫
C.苏云金杆菌毒杀松毛虫 D.人们喷洒农药杀害虫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31.(12分)在“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中
(1)你饲养蚯蚓时选用的土壤是 潮湿、松软、富含有机物 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 。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发现其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结构构成,这些环状结
构是 蚯蚓的体节 ;区别蚯蚓前后端的依据是 头部靠近环带 。
(3)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到体表有 黏液 ;用手指来回触摸蚯蚓的腹面,感觉有些粗糙不平的小突起,它们是 刚毛 。
(4)蚯蚓运动时,可以观察到它的运动是靠体内 肌肉 的收缩和舒张及 刚毛
配合作用完成的,身体前后端的运动是 交替 进行的。
(5)取两条蚯蚓,一条放在糙纸上,另一条放在有水的玻璃板上,能正常爬行的是放在 糙纸上 的一条,另一条不能正常爬行的原因是 玻璃板过于光滑,妨碍了蚯蚓的运动 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刚毛无法支撑和固定身体 。
(6)夏天的雨后,常常见到一些蚯蚓爬出地面,这是因为 雨水把土壤里的空气排挤了出来 。
(7)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学会直接爬向另一边潮湿的暗室,这属于 学习 行为。
32.(12分)如图1表示一草原生态系统,请分析回答:
(图1) (图2)
(1)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草 ;消费者中,草食动物是 兔和鼠 ,此图生物部分中缺少 分解者 。
(2)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主要是 吃与被吃 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了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网
。
(3)此图中含有 5 条食物链,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草—鼠—蛇—鹰 。
(4)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 相对稳定 的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 生态平衡 。
(5)倘若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毛皮而大量捕杀狐狸,则会使 兔子 大量增多,导致 草大量减少 ,最终导致 生态失衡 生态平衡被破坏 。
33.(12分)图2 是人的屈臂、伸臂示意图,请结合自己的运动回答问题。
(1)当【①】 肱二头肌 收缩时,可产生屈前臂。伸臂运动的产生可以看出,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 神经系统 的调节,由 骨 、 骨骼肌 、和 关节 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 协调 作用,才能完成。
(2)如果你手提一桶水,容易感到累,这是因为肱二头肌处于 收缩 状态,肱三头肌处于 收缩 状态,这说明 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单独完成的 。
(3)由图中可知,肱二头肌的肌腱至少固定在 2 块骨上;屈肘动作符合杠杆作用原理,起支点作用的是【 ③ 】 肘关节 。
34.(4分)实验探究题
1.用线吊着一只小蝗虫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掉。
2.换成用线吊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大野蜂,但却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付小蝗虫那样吞掉盗虻。
3.接着用线吊着大野蜂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是张口去吞,不过,大野蜂螫刺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大野蜂吐了出来。
4.再次用大野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伏着头不予理睬了。
5.改用盗虻再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不去吞吃了。
6.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
问题:
(1)实验1、2、3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这是 先天性 行为。
(2)实验4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这是
学习 行为。
(3)实验5说明了蟾蜍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仍然比较 弱 。
(4)实验6证明了蟾蜍在实验3、4、5中确实建立起新的 学习行为 。
陈埠中学2006/2007年秋八年级地理竞赛试题
一、单选题活动(本题包括40小题, 共40分。)
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C )
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B.我国东临太平洋,东部广大地区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
C.我国主要位于热带
D.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近50°,南北气候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与我国陆地相邻,并且均为内陆国的有 ( C )
A.俄罗斯,蒙古、巴基斯坦 B.哈萨克斯坦、印度、缅甸
C.蒙古、阿富汗、老挝 D.朝鲜、尼泊尔、老挝
3.下列各组中,属相邻的两个省级行政区的是 ( D )
A.黑龙江省和辽宁省 B.云南省和广东省
C.甘肃省和重庆市 D.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陕西省
4.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 )
A.丘陵和平原 B.丘陵和盆地 C.山地和高原 D.平原和高原
5.世界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是因为我国 ( C )
A.季风气候显著 B.夏季普遍高温 C.气候复杂多样 D.雨热同期
6.下列地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温带季风气候的是 ( D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华北平原
7.我国内流河大多分布在 ( C )
A.东南沿海地区 B.东部季风区内 C.西部非季风区内 D.黄河和长江流域
8.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有两个简称的是 ( C )
A.河南省 B.湖南省 C.甘肃省 D.山西省
9.下列有关我国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西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东南季风
B.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部地区
C.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 D.季风区降水比非季风区降水较多
10.下列城市中冬季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 B )
A.北京 B.哈尔滨 C.上海 D.广州
11.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自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 ( C )
①广东 ②广西 ③云南 ④台湾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⑧ 初二生物上册人教版期中考试经常出哪些生物图
初二生物会考资料——《动物》,对教材的归纳总结,系统性强,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复习,是那难得的…… 初二生物会考植物部分资料 2004-10-26 14:24:25免费 初二生物会考植物部分资料对初一生物——《植物》教材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
⑨ 八年级上册生物卷、期中测试。。。速!!!急求。。最好有答案,
1、 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 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00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 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 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 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 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 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 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 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 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 气体交换 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5、 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 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 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 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 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 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 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2、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 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 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 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 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 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 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 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34、 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物。
35、 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如人)
36、 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 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 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39、 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40、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 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 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 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 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 鸟类消化特点: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
46、 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 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48、 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
49、 恒温动物 哺乳动物
鸟类
50、 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51、 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52、 昆虫的翅与鸟翼结构不同,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面积大的特点,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53、 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54、 昆虫的外部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会发生蜕皮),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5、 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6、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57、 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58、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运动肌肉)、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如关节))组成的。
59、 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
60、 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
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 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61、 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62、 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关节囊
关节头
关节腔
关节软骨
关节窝
63、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
64、 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 肩关节 下肢 髋关节
肘关节 膝关节
腕关节 踝关节
指关节 趾关节
65、 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66、 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67、 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二、运动强度应适当;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68、 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70、 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71、 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72、 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73、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74、 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75、 一句话概括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76、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77、 有很多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二者结合的结果,如鸟的迁徙。
78、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学习行为使动物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
79、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80、 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
81、 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
82、 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83、 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制度。
84、 “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会对它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还击,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
85、 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86、 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
87、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88、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在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89、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4、生物防治。
90、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除以虫治虫外,还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91、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人们食用;在医药保健方面发挥作用;在观赏、娱乐方面,文学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们在生活中用来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点;动物传播给人类一些疾病(害处)。
92、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93、 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94、 生物反应器的好处: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95、 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96.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97.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等不同的颜色。
98.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99.菌落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100.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营养基。②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③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此过程叫接种)。④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101.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10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还有有机物。
103.经过严格高温霉菌的环境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104.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把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105.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106.有些细菌互相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的生活的。
107.细胞结构示意图:
108.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异养又分为腐生和寄生。
109.有些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还可以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无处不在。(细菌分裂速度极快)
110.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霉菌、食用菌、大型真菌为多细胞真菌。
111.
112.真菌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进行孢子生殖。
113.酵母菌为出芽生殖。
114.青霉:孢子青绿色,排列呈扫帚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5.曲霉:孢子有多种颜色,排列呈放射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6.引起食物发霉的真菌为霉菌。
细菌 真菌
相
同
点 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异养)。
不
同
点 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分裂生殖。 既有单细胞种类也有多细胞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多数为孢子生殖。
117.比较真菌与细菌:
118.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患病(3)与动物共生。
119.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20.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有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 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121.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疾病。
122.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一旦分开,可以独立生活,叫做共栖)
123.寄生(往往有害);共生(互利)。
124.酵母菌发酵状态: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多用于做面包]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酒精+水+能量(少) [用于酿酒]
125.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称作呼吸作用)
126.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的腐烂,因此食品保存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防腐。防止食物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新军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生长和繁殖。
127.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抗菌素)。
128.科学家还能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只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用细菌做生物反应器)。
129.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抗生素。
130.生物分类的意义: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使每个物种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一目了然,同时也进一步明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13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态结构、内部构造、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13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133.每个界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从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34.两种生物之间共有的分类单位越多,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
135.纲 < 亚门 < 门
136.分类登记越高,射干内务体间的差异越大,共同特征越少,所含生物数量越多。
137.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是基因的多样式,外在形式是种类的多样性。
138.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139.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140.生态系统的多阳性受到破坏就会导致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丧失。
141.自然条件下,平均2000年一种鸟类灭绝。平均8000年一种哺乳动物灭绝。
142.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1)生存环境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
14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有《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护法》。(每个法律前要加“中华人民共和国”)
144.建立自然保护区分为:就地保护和圈地保护。
145.森林是全球50%~90%的陆生生物的家园。
146.珙桐是被子植物。银杉是裸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