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历史上的大

历史上的大

发布时间: 2020-11-19 02:41:08

1. 我国历史上的较大地震有哪些

1、2·4海城地震。

海城地震是1975年2月4日北京时间19点36分发生于今天中国辽宁省海城市的大地震。在辽宁省海城、营口县一带(东经122°50',北纬40°41')发生了强度是里氏7.3级(矩震级7.0级)的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16-21公里。

由于中国科学家对该次地震进行了准确预测并及时发布了短临预报,全区人员伤亡共18308人,占总人口数的0.22%。其中,死亡1328人,占总人口数的0.02%,重伤4292人,轻伤12688人,轻重伤占总人口数的0.2%。人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在正确预测地震的基础上,由官方组织撤离民众,明显降低损失的唯一成功案例。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预报并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地震,中国的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预报,被世界科技界称为“地震科学史上的奇迹”。

2、7·28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

此次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唐山地震没有小规模前震,而且发生于凌晨人们熟睡之时,使得绝大部分人毫无防备,造成242769人死亡,435556人受伤。

3、5·12汶川地震。

汶川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 里氏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地震烈度达到11度。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已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1)历史上的大扩展阅读:

中国地震带分布:

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这5个地区是:

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

从中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中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地震密集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带中南段。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

根据地质力学的观点,中国大致可分为20个地震带。

2. 中国历史上有过哪些大水灾

黄河在2000年内决口成灾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水灾波及范围达25万平方公里: 1117年黄河决口淹死百余万人。
1642年黄河决口,水淹开封城,全城37万人中有34万人淹死。 1933年黄河决口54处,受灾面积1.1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360多万,死1.8万人。
长江在1300多年间水灾200多次: 1931年自沙市至上海沿江城市多被水淹,武汉市受淹百日,淹没农田333.3万公顷,受灾人口2850万人,死亡14.5万人。
1932年汉江大水受灾面积150.9万公顷,1003万人受灾,死14.2万人。
1954年长江大水,汉口最高水位达29.73m,超出1931折决堤水位2.8m,经全力抢护,保住重点堤防和武汉市的安全,但受灾农田仍达317万公顷,受灾人口1800万,死亡3.3万人。
1981年长江大水53个县以上城市、580个城镇、2600多座工厂企业、83.3万公顷耕地受淹,倒房160万间 1931年淮河大水,水淹蚌埠,淹地面513.3公顷,死7.5万人。
1975年淮河上游暴雨,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失事,严重受灾人口550万,死亡数万人,京广东铁路被冲毁102公里,中断停车18天。
1991年,江淮及太湖流域梅雨期暴雨洪涝成灾,安徽、江苏、河南、湖北、湖南、浙江、上海等省市受灾人口达1.3亿,死亡1200多人,伤25万多人,仅安徽、湖北两省55个县市受淹,直接经济损失600多亿元。
海河在580年间水灾387次:
1939年海河大水,淹天津,333.3万公顷耕地、800万人受灾,冲毁铁路160公里。
1956年淹地285.3公顷,受灾1500万人。
1963年淹地380万公顷,倒房1450万间,冲毁铁路75公里,损失60亿元。
在其它流域,如1915年珠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珠江三角洲受灾农田43.2万公顷,灾民300多万,死伤10余万人。1932年松花江暴雨洪灾,哈尔滨市被淹1个多月,12万人无家可归,淹死、病死灾民2万余人.

3. 历史上的大屠杀有哪些

1、卢旺达种族大屠杀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英文:Rwandan Genocide)又称卢旺达内战,发生于1994年4月7日至1994年6月中旬,是胡图族对图西族及胡图族温和派有组织的种族灭绝大屠杀,共造成80-100万人死亡,死亡人数占当时世界总人口1/5000以上,

大屠杀得到了卢旺达政府、军队、官员和大量当地媒体的支持。除了军队,对大屠杀负主要责任的还有两个胡图族民兵组织:Interahamwe和Impuzamugambi,同时大量的胡图族平民也参与了大屠杀。

2、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Nanjing Massacre)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

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3、犹太人大屠杀

犹太人大屠杀是指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种族清洗,是二战中最臭名昭著的暴行之一。德国在这场种族清洗活动中屠杀了将近600万犹太人。

犹太人大屠杀在英语和德语的名称为“Holocaust”,此字是来自希腊语,意思是用火焚烧祭祀。犹太人则称其为“Shoah”,来自希伯来语,带“浩劫”的意思。

4、旅顺大屠杀

旅顺大屠杀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占领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

只有埋尸的36人(后经考察,生还者800余人)幸免于屠杀,死难者人数估计在2千到2万之间。遇难者葬于白玉山东麓的“万忠墓”。

5、印第安人大屠杀

印第安人大屠杀是16-19世纪发生在美洲大陆的一场残暴的屠杀。西班牙、葡萄牙、美国等国,实行了一系列对印第安人的文化和种族灭绝政策,由于其导致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大灭绝,这些行为和政策被统称为印第安人大屠杀。

4. 历史上大迁徙都有哪些

1、西晋“永嘉之乱”时期

西晋在惠帝时爆发了八王之乱,政权衰弱,经济残破,社会矛盾尖锐,内迁各族趁机起兵反晋。永兴元年(304),南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国号为汉。永嘉四年(310),刘渊之子刘聪继位,次年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宁平城之战中歼灭十万晋军 ,杀晋太尉王衍及诸王公。随即攻破晋都洛阳,俘获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建兴四年(316), 刘曜又攻入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

“永嘉之乱”是使中国在短暂的统一后再次由统一走向分裂的重大事件。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

2、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自两晋南北朝是就已经开始,在安史之乱后,北民南迁的状况越来越明显,致使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安史之乱对北方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大量北方人士南渡。南方相对较为稳定,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日益超过北方,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3、两宋末年时期

靖康之变导致宋室南迁、北宋灭亡,深沉刺痛汉人的内心。押解至东北的赵宋宗室上千。

南宋末年,忽必烈出动大批蒙古兵南侵,发动宋元战争,主要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向珠江流域迁徙,主要迁入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完成了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历史性转移,这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具有路标性意义的重大转折。

4、明初大移民

元末战乱之后,历经20余年,朱元璋统一了天下,但是,此时的江山已是遍地疮痍,布满了战争的创伤;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 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

明初经洪洞县大槐树处迁往全国各地的移民曾达百万人之多,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见的。这对于当时的明王朝以及后来的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5、湖广填四川

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描述“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6、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闯关东:在19世纪,中国黄河下游连年遭灾,黄河下游的中原百姓,闯入东北,数量规模历史最高。

走西口: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下南洋:

小规模时期:郑和下西洋(前期是下南洋)之前,官员和老百姓走南洋是小规模活动。元朝时期有过元爪战争。

洪流时期:欧洲列强统治南洋各区域时期希望引华人去开发,加之中国几次大乱,讨生活的移民出现了洪流。明末、清朝和民国时期,中国人去东南亚经商(海上丝绸之路)、打工、乃至迁徙到东南亚(起初的主要动因是建立和统治印尼的荷兰当局来华南招工),规模巨大,纳土纳群岛就是华人建国的。

(4)历史上的大扩展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这一时期,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加上政策不允许农村居民迁入城市,我国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少。

从规模上看,一般认为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移规模较小,频率比较低。据统计,从1954年到1984年,跨越乡镇及城市办理迁移手续的迁移人口为5.94亿人,平均每年在1900万人以上。

1954至1984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情况:

(1)净迁出地区:辽宁、山东、上海和四川

(2)迁出、迁入平衡地区:西藏

(3)净迁入地区: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吉林、黑龙江、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河南、广西

从迁移方向上看,这一时期我国人口净迁出地区主要是辽宁、山东、上海和四川等省市,西藏为迁出和迁入持平的地区,其余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地区。

人口迁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的人口迁移

(2)支援新开发工业基地建设的人口迁移

(3)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农林牧业新基地的人口迁移

(4)高等学校搬迁、招生和分配的人口迁移

(5)新修水利和水库库区移民而引起的人口迁移

(6)压缩城市人口规模而引起有人口迁移

(7)少量的自发迁移。总的来说,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受国家政策和户籍管理制度的控制较多,而自发人口迁移和流动相对较少。

5. 中国历史上的大地震有哪些

1、洪洞—赵城地震

洪洞—赵城地震(Hongtong Zhaocheng earthquake)于1303年9月17日晚9时在山西洪洞、赵城发生地震,震中位置:地理坐标36.3°N 111.7°E。

震级:里氏8级。震中烈度:Ⅺ度。灾情:山崩、滑坡,地裂成渠,死人不可胜记。一说,死亡475800人。地震发生在新生代汾渭地堑强震带临汾凹陷的边缘部位。

Ⅶ至Ⅺ度区等震线长轴走向为北北东,等震线平面位置与地表断续出露的赤峪断裂相吻合。是北北东向赤峪断裂发生走向滑动,引起右旋剪切破裂的结果。

2、宁夏平罗地震

1739年1月3日北京时间晚8点左右,在乎罗,银川一带突然发生该区有史以来最大的8级地震,银川平原内的城镇村庄房倒屋塌,压死5万多人。

尤以平罗及其以南20公里的新渠,以北25公里的宝丰等县受灾最为严重,城垣、房舍尽行倒毁,平地或突起为丘地,或下陷为沼泽,遍地裂缝宽数米。

红果子沟明代长城被错段,断层两侧长城最大垂直断距1.5米,右旋水平位移1.45米。银川城破坏亦十分惨重。

文庙、学宫,东西魁阁、承天寺塔、西塔、海宝塔、水祥寺、土塔寺、清宁观、三清观、关帝庙、岳武穆庙、城隍庙、方妃祠,药王洞、四座牌楼、三座牌坊等数十处古建筑均倒毁,岳忠武碑折断陷入地裂缝中。此外,新城、灵州、中卫等城池亦遭破坏。

三四百公里外的陕西省府谷,榆林、绥德、清涧和甘肃省庆阳、靖远等一带,都有破坏。有感范围远达七八百公里外的陕西、山西和河北省隆尧、南和、 容城及河南省阌乡、临汝、鲁山、新乡、汜水、滑县,原阳、温县等县。

这次地震不仅破坏严重,破坏范围和有感范围广,而且火灾、水灾和地表沉陷、液化等次生灾害,大大加重了灾情。

地震时值隆冬,当地军民都以火炉烤火取暖,房屋倒坍火焰蔓延,烧毁衣物、家俱,粮食、军械等。

由于地震时大多数人都被压死压伤,无人救火,而且各城镇多处同时起火,火势越来越猛烈无从扑救,许多地方大火燃烧了5昼夜方熄。

银川总兵官署的印信都被火焚化,官民兵马多被烧死。由于火灾焚毁衣物粮食和地震未倒的房屋,使余生者无衣无食无住处,灾民因冻饿而再死伤一批。

3、华县地震

1556年,中国陕西省南部秦岭以北的渭河流域发生的一次特大地震。是中国人口稠密地区影响广泛和损失惨重的著名历史特大地震之一。

此次地震在我国历史记载中是灾害极端严重的一次,死亡人口之多,为古今中外罕见。101个县遭受了地震的破坏,分布于陕、甘、宁、晋、豫5省约28万平方公里。

地震有感范围为5省227个县。震中区为西安市以东的渭南、华县、华阴、潼关、朝邑至山西省永济县等,约2700平方公里。

据估计,1556年中国陕西华县8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83万人。 这次地震人员伤亡如此惨重,其重要因素是由地震引起一系列地表破坏而造成的。

其中,黄土滑坡和黄土崩塌造成的震害特别突出, 滑坡曾堵塞黄河,造成堰塞湖湖水上涨而使河水逆流。当地居民多住在黄土塬的窑洞内,因黄土崩塌造成巨大伤亡。

地裂缝、砂土液化和地下水系的破坏,使灾情进一步扩大。这个地区的房屋抗震性能差,地震又发生在午夜,人们难有防备,大多压死在家中。

震后水灾、火灾、疾病等次生灾害严重,加上当时陕西经常干旱,人民饥饿,没自救和恢复能力。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致灾原因。

震灾损失极其严重。民房、官署、庙宇、书院荡为废墟;较坚固的高大建筑物城楼、宝塔、宫殿全部倒塌。地震造成华阴县城西驻马桥断裂,城北大员村地裂数丈,水涌数尺。

大荔县南的紫微观和朝邑西南的太白池在震后干涸。黄河南岸的大庆关和蒲州河堤尽数崩塌。华县凤谷山石泉废为干泉。根据各县州府志记载,地震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光报上名字的就有约83万人。

4、山东莒县、郯城地震

山东莒县、郯城地震发生于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 (1668年7月25日)。这次地震是中国历史上地震中最大的地震,震级估计为8.5级,死亡人口约5万。

1668年7月25日(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 中国山东省南部的沂河、沭河流域发生一次巨大地震。此震是中国东部人口稠密地区影响最广和损失惨重的一次地震,震级估计为8.5。

据史书记载,以莒县 、临沂县和郯城县的地震灾最重。莒县的灾情是“官民房屋、寺庙、牌坊、城垣俱倒,周围百余里无一存屋”。

郯城的灾情是“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临沂的灾情是“城郭宫室庙宇公廨一时尽毁,人无完宇”。

按此记载,烈度应为最高的 Ⅻ 度。此震是典型的板块内部大地震 ,其重复期很长。从地质构造上看,有一条深大断裂带自南向北从鲁南地区通过,名为郯城、庐江大断裂。

5、嵩明地震

1833年9月6日,嵩明发生8级地震。地震压死数万人,倒塌房屋48888间,草房38733间,压死6700余人。据修复寺庙的碑记和后人调查资料统计,20座寺庙、亭阁等建筑崩倾倒塌,佛像倾裂。

水济五孔石桥摇平,聚川桥、专龙桥震倒,镇水桥塌损。回族坟墓地开裂尺许。杨林的庙宇、民舍几乎倒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著名地震

6. 历史上的“大鸣大放”是什么

“大鸣大放”(或“大鸣”、“大放”),是1957年春夏,共和国开展整风-反右运动时,新出现又风靡一时的政治语汇。大鸣大放”中的“鸣”与“放”,本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缩写或简称。

指群众在对某些重大问题的看法上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1957年5月1日,《人民日报》刊载了中共中央在4月27日发出的《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号召党外人士“鸣放”,鼓励群众提出自己的想法、意见,也可以给共产党和政府提意见,帮助共产党整风。

于是各界人士,主要是知识分子们,开始向党和政府表达不满或建议改进。新闻界也跟进,刊出各种声音。这段时期被称为“大鸣大放”。此举让知识分子们觉得共产党勇于自我批评,十分伟大。

(6)历史上的大扩展阅读

反右运动对后来中国的影响极其重大。它标志着从抗美援朝结束之后几年内中国快速而和谐的发展的结束,中共八大提出的“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告一段落,今后工作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主”的政策中止,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性从此压过了经济的发展。

知识分子再也不敢批评共产党及其政府,政治斗争从共产党对党外势力转变为共产党内部不同路线的斗争。

经过反右运动后,中共的政策重新回到以政治挂帅,强调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路线上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右”唯恐避之不及,“紧跟”毛泽东的指示,政治路线从此严重左倾。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这些变化为之后的“大跃进”、“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埋下伏笔。

在各个民主党派方面,经历过从“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到“引蛇出洞”的骤然转变,各党派参政议政不复1950年代初期的热情,在政治生活中不敢发声,造成这些政党一步一步愈发边缘化。

7. 历史上疆土最大的朝代

第10名-秦朝: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共两帝一王,国祚共十四年。

秦朝叠加版图面积347万平方公里,极盛版图面积347万平方公里。


第9名-隋朝:

隋朝(581年-618年,一说619年或630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

隋朝叠加版图面积504万平方公里,极盛版图面积467万平方公里。


第8名-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晋朝叠加版图面积541万平方公里,极盛版图面积541万平方公里。


第7名-汉朝

汉朝(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

汉朝叠加版图面积645万平方公里,极盛版图面积609万平方公里。


第6名-明朝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276年。

明朝叠加版图面积957万平方公里,极盛版图面积947万平方公里。


第5名-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叠加版图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极盛版图面积960万平方公里。


第4名-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1912——1949),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及联合国五个主要创始会员国之一。

中华民国叠加版图面积1137万平方公里,极盛版图面积1134万平方公里。


第3名-清朝

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六十八年。

清朝叠加版图面积1312万平方公里,极盛版图面积1297万平方公里。


第2名-元朝

元朝(1271年—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元朝叠加版图面积1526万平方公里,极盛版图面积1400万平方公里。


第1名-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中国公认最强盛的王朝之一。

唐朝叠加版图面积1532万平方公里,极盛版图面积1237万平方公里。

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是第一个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未修建长城的汉人王朝。唐代国土在西部、北部、西南、东北皆超出现代中国的疆界范围。唐朝自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 ,后又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南诏、新罗、渤海国、日本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制度,是汉人最强盛也最自豪的朝代。

8. 历史上有没有大燕朝

有,历史上以燕为国号的朝代有5个,分别是前燕、后燕、南燕、北燕、桀燕。

1、前燕

前燕(337年 - 370年)是十六国时代由鲜卑族贵族首领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权,其国号为“燕”。其全盛时的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部分。历三世三主,共三十四年。

前燕以其所在地为战国时燕国旧地,故国号为“燕”。《十六国春秋》始用“前燕”之名,为区别同期的慕容氏诸燕,历史学家遂袭用之。又以其王室姓慕容,又称为“慕容燕”,而其他慕容氏诸燕都不用这个称呼,“慕容燕”成为前燕的专称。

337年十一月,辽东公慕容皝自立为燕王。342年,击败了后赵的二十万大军,解除了来自中原的压力,建都于龙城(今辽宁朝阳)。燕王慕容儁四年(352)十一月,慕容儁称帝,建年号元玺,迁都于蓟(今北京西北)。

随后的几年前燕平定了北方的局势。357年,定都于邺(今河南安阳北)。前燕幽帝建熙十年(369),枋头之战中吴王慕容垂大败桓温。建熙十一年(370)十一月,前秦灭前燕。

2、后燕

后燕(384—407年)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诸燕之一,建立者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后迁往龙城(今辽宁朝阳),全盛时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

384年,慕容垂在荥阳(今河南荥阳)自称燕王,建立后燕。初期后燕实力强盛,曾打退东晋、击败前秦、攻灭西燕,但后燕在395年的参合陂之战中输给了北魏,396年六月,北魏攻下后燕都城中山。

自此后燕被一分为二,一蹶不振。后燕迁都到龙城,此时的后燕内乱不断,最终在407年被北燕所取代。后燕历七位君主,共23年。

3、南燕

南燕(398年-410年),十六国时期慕容氏诸燕之一,由慕容德所建,398年建都滑台。统治范围包括今山东及江苏的一部分,国号为燕。

慕容德原是后燕宗室范阳王。397年,当后燕君主慕容宝于参合陂之战为北魏所败之后,后燕被截成南北两部分。

398年慕容德于滑台(今河南滑县)自称燕王。次年滑台为北魏攻占,慕容德率众向东,攻取青兖之地,入据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400年,慕容德改称皇帝。405年,慕容德病逝,侄子慕容超嗣位。

409年东晋刘裕率师北伐,410年二月广固失陷,南燕亡。历二帝十二年。

4、北燕

北燕(407年或409年-436年)是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化汉人冯跋建立的政权。

407年,冯跋灭后燕,拥立高云(慕容云)为天王,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仍沿用燕国号,史称“北燕”。

409年,慕容云被部下离班、桃仁所杀,冯跋平定政变后即天王位于昌黎(今辽宁省义县)。据有今辽宁省西南部和河北省东北部。

436年被北魏所灭。

5、桀燕

桀燕国(911-913年),五代十国时期的一国,位于今北京和河北北部,都城幽州(今北京)。属于原燕王、卢龙节度使刘守光割据的势力范围,割据时间为894—913年,正式称帝时间为911—913年,仅二年。

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八月,刘守光称帝,国号“大燕”,定都城为幽州,改元应天。

后梁乾化三年(913年)十一月,晋王李存勖拔幽州,刘守光出逃,不久被擒,至此,燕国灭亡。 由于刘守光统治期间残暴不仁,因此燕国又被称为“桀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桀燕

网络——十六国

热点内容
4级英语培训 发布:2025-01-19 20:34:40 浏览:834
企鹅教育 发布:2025-01-19 18:28:02 浏览:752
陈炳老架一路教学 发布:2025-01-19 18:03:47 浏览:730
9a英语 发布:2025-01-19 17:16:15 浏览:721
火焰英语 发布:2025-01-19 17:08:30 浏览:671
古诗教学设计 发布:2025-01-19 17:00:26 浏览:749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发布:2025-01-19 16:22:48 浏览:198
德国新历史学派 发布:2025-01-19 16:05:56 浏览:894
什么木什么什么 发布:2025-01-19 14:57:15 浏览:113
鬼舞步基础教学慢动作 发布:2025-01-19 14:40:17 浏览: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