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历史
1. 越南与中国的历史矛盾
越南曾受中国的直接统治达千年之久(公元前111-公元939),稍后虽脱离中国的直接统治而独立建国,却仍与中国维持一定的藩属关系,直到1945年胡志明宣布越南独立后才正式划清与中国的关系。
在中国统治的期间,汉字被采用为正式的官方文字。稍后的藩属国期间民间发展出民族文字「字字喃」;十六世纪末也经由西欧传教士传入罗马字来书写越南语。虽然这二种文字很早就出现,汉字在当时仍被官方视为唯一正统的书面语。汉字的正统地位直到二十世纪才被打破;1945年以后由罗马字取而代之而成为当今越语唯一的书写系统。
所谓的「汉字文化圈」,[2]是指曾经或还在使用汉字的国家,诸如越南、韩国、日本、台湾和中国等。在这区域内,中国曾扮演主宰的角色,在政治、文化上对其他国家具支配的影响。
公元前111年,中国将越南纳入直接统治,直到十世纪越南才脱离中国而独立。公元前108年中国征服古朝鲜,设立「乐浪」、「真番」、「临屯」和「玄菟」四郡;直到四世纪,「高句丽」人攻占「乐浪」郡,朝鲜才脱离中国的统治。日本从先秦时代即有和中国接触的纪录,汉武帝更曾赐日本「汉委奴国王」金印;虽然日本未受中国直接统治,但是在汉朝和唐朝盛世的影响力下中国也变成日本学习模仿的对象。
汉字文化圈的国家除了政治上受中国支配外,另一个共同特色就是借用「汉字」、引进「儒家思想」和「科举制度」。他们在借用汉字后,均发觉汉字无法完整表达他们的语言;於是利用汉字做「训读」、「音读」或造新汉字来应付这个问题,甚至后来更慢慢发展出新的文字系统,譬如越南的「字字喃」(Chu Nom)、韩国的「谚文」(Hangul)、和日本的「假名」(Kana)。虽然他们的人民有发展出自己的文字系统,然而这些新文字在国内(本土封建朝廷)和国外(中国皇帝)之双重压迫下,均无法和正统的汉字相对抗。原因是在大中国的政治文化架构下,各国的封建王朝不得不接受汉字和其四书、五经等古典并将之列入科举制度。久而久之,那些精通汉字、科举出身的封建官僚为维持本身的既得利益,也就附和汉字的正统地位并利用封建朝廷的力量来压制国内的非汉字发展。譬如,韩国「李朝」的集贤殿副提学「崔万里」(Choe Mal-li)於1444年上疏李朝「世宗」,反对推行谚文。他说:
我朝自祖宗以来 至诚事大 一遵华制 今当同文同轨之时 创作谚文 有该观听 傥曰谚文 皆本古字非新字也 则字形虽仿古之篆文 用音合字尽反於古 实无所据 若流中国 或有非议者 岂不有愧於事大慕华...自古九州之内 风土虽异 未有因方言而别为文字者 虽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蕃之类 各有其字 是皆夷狄事耳无足道者 传曰用忧变夷 未闻变於夷者也 历代中国皆以我国箕子遗风 文物礼栾 比拟中华 今别作谚文 舍中国自同於夷狄 是所谓弃苏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 岂非文明之大累哉... (Lee 1957:4)
就语言文字学习效率的角度来说,汉字不但复杂、难学,[3]而且那些用「文言文」书写的古典经书更是难懂;於是造成古典经书的「解释权」掌握在精通汉字的文人手里。相形之下,打赤脚的工农阶级平常忙於耕作、劳动的时间都不够了,那有时间“十年寒窗”苦读汉字和经典。於是汉字文化圈在长期使用汉字的情况下,逐渐形成“掌握汉字的文人统治阶级”和“不懂汉字的被统治阶级”的对立。这种阶级对立的情形一直到十九世纪末反殖民、反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逐渐兴起后才开始有转变。
那些广大的劳动阶级为著纪录自己的日常生活语言,而发展出「字字喃」、「谚文」和「假名」并在民间流传使用。这些文字虽然在大中国的政治、文化架构下不受重视,然而在二十世纪政治、文化、价值观改变后,用这些文字写的作品却得到后人的肯定。譬如,字字喃的「翘传」、谚文的「沈清传」及假名的「源氏物语」等。
在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中原之后,他又继续出兵征伐「岭南」,[1]并於公元前214年兼并岭南地区。秦帝国於公元前207年崩溃后,前秦将领「赵陀」趁机占领岭南并於公元前204年建立「南越国」并定都於「番禺」[2](张荣芳、黄淼章1995:56-68)。公元前111年中国汉朝的汉武帝出兵歼灭「南越国」,并在其地设「交趾部」,分为九郡。其中三郡「交趾」、「九真」和「日南」相当於现今「越南」之北部和中北部地区。从那时起越南第一次正式被纳入中国的版图;而在越南也将此历史称为第一次北属时期(陈重金1992:28)。[3]
公元939年,越南利用唐朝末年大乱之时脱离中国的直接统治而独立;虽然是独立,但是越南仍必须定期向中国朝贡并承认中国的「宗主国」地位;这藩属关系一直到十九世纪后半段法国侵略越南,才由法国取代中国的宗主国地位。(SarDesai 1992:19)
在越南独立、但称臣於中国的期间,越南也和中国一样建立起封建的社会制度。特别在李朝(公元1010-1225)和陈朝(1225-1428)时期,越南从中国引进各式政治、文物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度」和「儒家思想」来稳定朝代的封建基础。换一句话说,虽然越南不再受中国的直接统治,但是中国对越南仍有极大的影响。(SarDesai 1992:21)这也是为什麼越南已故近代的历史学者陈重金(Tran Trong Kim 1882-1953年)在他的名著《越南通史》[4]里感叹地说:
...不管大人小孩,谁去上学都只学中国历史,而不学本国史。诗赋文章也要取典于中国,对本国之事则是只字不提。国人把本国历史看成微不足道,论为知之无用。这也是由于自古以来自己没有国文,终生只借助于他人的语言、他人的文字而学,什麼事情都受人家感化,而自身无任何特色,形成像俗语所说 “嫌里媚外” 的那种状况...(陈重金1992:1-2)
公元1858年,法国利用传教士受迫害做藉口而向越南出兵。越南末代朝廷「阮朝」不敌法军,而於1862年割让南部「嘉定」、「边和」、和「定祥」三省给法国以求和。当然法国并不以此为满足,稍后并陆续侵占其他各省,终於於1885年完全征服越南。越南遭受法国袭击之时亦曾向中国求援,然当时之中国已病入膏肓,所派遣前来应战之军队并无法有力遏止法军之侵略。最后中法双方於1885年签定协议停战的「天津条约」。在条约中,中国正式放弃对越南之宗主国地位并承认越南改由法国保护(陈重金1992:406)。从此越南受法国的直接统治,直到1945年胡志明利用二次大战刚结束之国际局势宣布越南独立并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之后,情势才开始改变。
在胡志明宣布越南独立之后,法国及各国政府并未马上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之合法性,法国甚至起兵镇压独立运动者。为求建国,越南人民也兴起10年的抗法独立战争,直到1954年的日内瓦协议(Geneva Accords)才确立越南独立的合法性;然而在欧、美、苏联及中国的介入下,越南随即被一分为二,也就是我们所认知的「南越」和「北越」。南北分裂之局面持续到1975年,当美军从越南撤退且南越首都「西贡」沦陷於越共手里,才由越南共产党一统南北。南北越於1976年正式合并,改国号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定都於「河内」;此统一局面一直维持到现今仍不变。
越南的传统书写系统是以汉字书写的文言文为正统地位。之后民间虽有「字字喃」(Chu Nom)出现,但均未能成功挑战并取代汉字的地位。
汉字在越南的使用大约开始於赵佗的「南越国」时期(Nguyen 1999:2)。在中国直接统治的时期也一直延用汉字为书写系统。即使在十世纪越南独立后,由於越南封建朝廷大力推广「儒学」[1](Nho hoc)与建立「科举制度」,[2]使得汉字的正统地位在二十世纪前牢不可破。汉字在越南也叫做「字儒」(Chu Nho),[3]意思是儒家所用的文字。一般来说,汉字用於行政、教育(科举)、学术著述、和古典文学之创作。(Nguyen 1999:3-4)
越南在借用汉字后,发觉汉字无法完整表达越南的日常用语,於是民间慢慢发展出具越南特色的字字喃。所谓的「字字喃」是指南方(相对於中国)的文字的意思;因为缺乏标准化,它也可以写作「字宁喃」或「字字 字南」等。据推测,字字喃大概是从十世纪越南脱离中国的直接统治后才开始发展出来。(DeFrancis 1977:21)早期的字字喃主要做为汉字的辅助工具,用在记录地名、人名及地方特产等。(Nguyen 1999:2)在累积数百年使用的经验后,在十三世纪才有一些字字喃的文学作品出现,[4]而於十六至十八世纪达到高潮。[5]字字喃的使用者大致为平民、落魄文人、僧侣、及少数具强烈民族意识的精英。概括来说,字字喃主要用在纪录民间口传文学、创作纯越语文学、翻译佛经、及替汉字作注解。(Nguyen 1999)
字字喃的发展就如同台湾「歌仔册」里头台语汉字的发展是一样的,都是建立在既有的汉字基础上作调整。基本上,字字喃的发展在早期是以汉字借音为主,后期则模仿汉字的「形声」造字原则来造字字喃。[6]譬如汉语里头的「孩子」在越语里讲做/kon/;/kon/在早期的字字喃(譬如在「黎朝」时期)写做「昆」(「汉越音」读作/kon/),后来(「阮朝」时期)又写做「子昆」,由「子」(表示孩子)及「昆」(表音)来构成。由於字字喃没有得到当权的汉字既得利益者的支持,也没有经由完整规划、而是随个人所好而恣意创造出来的,再加上汉字本身做为文字基础的缺点,[7]致使它呈现相当混乱的文字使用现象。这现象就如同当前台湾的台语文书写一样,文字的使用并未达成相当的标准化。
虽然字字喃在越南很早就出现了、而且又是越南人自造的“土产”,然而它却没有办法取代汉字或与汉字并驾齐驱,这主要的原因为:
第一,受中国价值观之影响。因为汉字在中国被视为唯一的正统文字,而越南又把中国奉为宗主国,致使越南各朝代均把汉字奉为圭臬、不敢对之不敬。唯一少数欲推行字字喃的例子为Ho Quy Li (胡季犛1400-1407)及Quang Trung (光中1788-1792)等,然而他们在位期间甚短,致使对字字喃的发展影响有限。其中Ho Quy Li因大力推行字字喃,因而在中国明朝入侵越南时被押回囚禁在北京。
第二,受科举制度之束缚。由於各朝代均将汉字列为正统、并列在科举考试之内,致使想当官的文人不得不学汉字、背诵四书五经等。一但这些人考试入取、功成名就后,当然就继续拥护汉字的正统地位,因为这样才能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相形之下,那些没入取、略懂汉字的文人因生活周遭与劳苦大众接触,为了反应实际需要,就倾向於使用字字喃。
第三,字字喃受先天文字限制。字字喃主要是按形声方式,结合二个汉字(一个表音、一个表意)来造成一个新字。由於汉字本身有很多缺点,字字喃当然也一一继承了,甚至衍生出比汉字更多的问题。譬如,汉语的「字」 在字字喃里写做 「字字」,「年轻」写成「 」。「 」一字在越语里发音/tre/;「 」里头的「 」(汉越音/le/)用来“暗示” 的发音,「小」用来隐喻年轻的意思。由此可知字字喃其实是比汉字更复杂、难学的。一般来说,要懂字字喃,必须要先会读汉字才行。由於字字喃的复杂及未标准化,使得字字喃在推行上困难重重。
越南的书写文字一直到十七世纪,纪录「音素」(phoneme)的罗马字的出现才有重大的转折。虽然罗马字在那时已出现,却要等到二十世纪才有力量完全取代汉字的地位。
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的时候,欧洲传教士逐渐到越南来传教。传教士们为了容易学好越语并与当地越南人沟通,於是利用欧洲人熟悉的罗马字来替越南语设计一套新的书写系统。[1]和多数的文字发展历史一样,[2]越南罗马字的发展并不是由一人於一天之内发明出来的,而是在一段不短的时间内、由一群人共同累积经验而“约定俗成”起来的。[3]在经历各传教士的努力下,第一本越南罗马字的词典「越南、葡萄牙、拉丁语三语对照词典」[4]於1651年由法籍传教士「得路」[5]出版。(Do 1972)「得路」和其「越葡拉」辞典对越南罗马字的贡献就如同「麦都思」[6]和他於1837年所出版之「福建方言字典」[7]对台湾教会「白话字」[8]的奠基性贡献是一样的。他们都是扮演集大成、并将付诸出版的第一人。「得路」的罗马字拼字系统在历经不同时期的稍微修改后,成为当今越南人普遍使用的「国语字」。
在十九世纪后半段之前,越南罗马字主要只在教会之中流传。随著法国殖民者的到来,罗马字才逐渐提升地位与普遍被使用。(Vien Van Hoc 1961:21-22)譬如,法国殖民者将罗马字列入学校课程,[9]而且於1865年在越南南部由当时的官方发行第一份罗马字报纸「Gia Dinh Bao」(嘉定报);越南罗马字也从这时起叫做「Chu Quoc Ngu」(国语字)。(Vien Van Hoc 1961:22)「嘉定报」就如同台湾1885年出版的第一份罗马字报纸「Tai-oan-hu-sia Kau-hoe-po」[10]一样,具带头普遍罗马字之贡献。另一个例子是,南部总督於1882年签定一份规定所有越南语的公文必须用罗马字的议定(Vien Van Hoc 1961:22-23)。
法国之所以推动越南罗马字,主要有以下之原因:
第一,法国殖民者认定汉字是法国人与越南人之间的障碍。由於越南长期奉中国为宗主国、并透过汉字学习中国文化与价值观,如果让越南人继续使用汉字无疑是让越南保持与中国的亲密关系。为让越南断绝与中国的关系、并改为亲近法国,势必要用罗马字取代汉字。[11]
第二,罗马字是让越南人从越语过渡到法语的重要媒介。法国殖民者认为当越南人掌握著越南罗马字后就容易进一步学习法语、最后并完全转换到使用法语。所以推行罗马字是推行法语的重要手段之一。(DeFrancis 1977:131-134)
总之,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罗马字成功取代汉字这一事件上扮演著「催化」的角色。虽然殖民者的初衷是要利用罗马字来推行法语,却无形中营造越南罗马字初期成长的空间。
虽然在法国殖民者的推动下,越南罗马字在十九世纪后期有比以前较普遍,然而它的推行成效仍然相当有限。(DeFrancis 1977:69)罗马字的推行要在二十世纪初透过越南本土的民族主义者的鼓吹后才有显著的进展。(DeFrancis 1977:159)原因是:在反对法国殖民主义的气氛下,使用外来的罗马字被视为是趋附外来殖民政权的行为。然而当越南民族主义者感受到罗马字简单、好学、是教育民众的好工具时,他们已把罗马字本土化成为对抗外来统治的利器。
鼓吹罗马字的民族主义运动的代表性团体首推「东京义塾」的成员。[12]「东京义塾」在越南所扮演的角色就如同二十年代台湾的「文化协会」一样;两者的差别在「文化协会」并不注重罗马字、只倡导汉字白话文。这差别也注定了罗马字在台湾和越南有截然不同的发展命运。
「东京义塾」的成员主要是一些留学日本的越南知识份子。他们於1907年在「河内」设立「东京义塾」学校,用来传授西方思想与科学新知等。他们认为要达成启发民智的目的,非得透过越南罗马字不可。所以他们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普及罗马字;透过罗马字来教育民众、让大众有知识,以对抗法国殖民统治。「东京义塾」虽然成立只有短短一年,旋即被法国殖民者强制关闭,然而他们的主张在知识份子中却广为受到认同与支持。之后,「推广罗马字」逐渐成为越南民族主义者中的普遍主张与推动要点,并兴起一股兴学、办罗马字报的风潮。(Vuong & Vu 1980:20-32)据估计,至1930年,全越南共有75种罗马字报纸。(Hannas 1997:86)
虽然罗马字在民族主义者的推行下有显著的成就,然而并不代表罗马字已完全取代汉字和法文。罗马字的地位在1945年胡志明宣布越南独立后才进一步提升为国家唯一正式书写文字的地位。胡志明於1945年9月2日宣布越南独立并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后,於9月8日又随即公布政府全面推行罗马字教育。他於该年十月份又发表一份呼吁全国同胞共同扫除文盲的公开信,在信中他说:
咱越南的头家啊!
以前法国外来统治者统治我们的时候,他们实行愚民政策、限制我们办学校、不让我们识字,以剥削我们。
我们不识字的人口占全国95%,可以说差不多全国都是青瞑牛(文盲),我们如何能进步呢?
咱现在已获得独立的胜利。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准是咱目前要紧的工作之一。咱政府已经颁布全国人民要在一年内学会国语字(罗马字)的政策。咱已经成立平民教育署,协助人民学习。
咱越南的头家啊!
我们要把独立的根基立稳。咱要追求国富民强。我们必须让每一个越南头家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新的知识才有办法参与建设祖国的事业,而这也是为什麼要先学会国语字的原因...(Ho 1994:64-65)
据估计,1945年全国识字人数大约为20%;在全面推行罗马字后,在1953年已提升到70%。(DeFrancis 1977:240) 综观越南从汉字与字字喃成功转换成罗马字,可以归因於「外在」与「内在」二大因素:
外在因素是指越南在长期受中国及法国殖民统治之下,试图利用越南罗马字做为文化独立的基础、以进一步保障民族政治之独立。在二次大战当中,越南面对法国、日本、英国、美国及中国等之既斗争又联合的局势,[13]不得不思考为民族独立铺路之方法。在四十年代,日军为侵略中国而进军越南,打算以越南做为攻击中国西南地区的根据地。对中国来说,遣军进入越南以扫除日军根据地是有需要的。然而当时仍控制越南的法国当局却对中国怀有疑虑,深怕中国军队一入越南将使越南重回中国之手里。对越南的领导人来说,如何利用各国的矛盾让越南获得独立乃是当务之急。胡志明对中国当然相当了解,他也怕中国利用扫荡日军做藉口而占领越南。於是他的策略是力阻中国军队进入越南,(蒋永敬1971:107)并策动反中国之运动。(蒋永敬1971:228-240)「罗马字」在这时也成为确保政治、文化独立之最好选择。
内在因素是指反封建、反知识垄断的广大需求。就如同胡志明在扫除文盲的公开信中所提及的,如何让那广大的未受教育的群众拥有新知识以求国富民强是当务之急。在十九世纪以前的越南封建社会中,唯一外来的主要威胁为中国;在那情形之下,采用汉字虽然会造成多数的劳苦阶级成为文盲,却可以消除中国的侵略欲并满足越南封建朝廷的既得利益。然而,到二十世纪后,越南所要面对的不只是中国,而是接连而来的西欧及日本帝国主义。字字喃虽然具越南民族特色,可是却复杂难学。相形之下,简单、易学的罗马字也就成了启发民智、对抗外来统治的最好选择。越南民族主义领导者在体悟到时代的变迁后,毅然决定采用罗马字。在掌握到“大多数民众为文盲、仅相对少数既得利益者识汉字”的情况下,顷全国之力去推行罗马字,当然很快就收到成效。
从越南这个例子可以印证Gelb (1952:196)所说的「只有在传统文字发源地以外之边外人才敢於做革命性的文字改革并获得极大成就」。越南的民族主义领导者因为有强烈的越南民族国家意识,加上反封建、反知识垄断的潮流鼓动下,因而能破釜沉舟的对汉字进行改革、最后并用罗马字将之取代。
基本上,政治和文化是“共生”的关系。政治可以影响文化,文化也可以决定政治。以越南为例,越南在受中国的政治、文化二千年的影响后,能独立成功成为一现代的民族国家(nation-state)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越南传统的政治、文化架构在十九世纪法国势力进入后才逐渐动摇。法国以武力建立殖民的政治架构后,又废除越南的科举制度、进行文化的解构和再建构,以增加殖民体制的稳定度。对越南人来讲,若要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就得抛弃传统的中国式架构、并摆脱新来的法国殖民体制;法国的介入刚好协助越南拆掉中国架构,接下来该做的就剩如何建立越南自己的政治、文化架构。二十世纪初,越南人既然在军事、政治上暂时无法得到胜利,就应从文化方面下手,透过文化和政治是共生的关系来累积力量。越南的改革派知识份子透过推动越南语文和罗马字来普及知识、加强民族意识、累积政治反抗的资源;当1945年宣布独立、建立本土政治架构后,马上宣布越南语文和罗马字的国家地位,用政治力来做文化独立的后盾;透过建造和中国、法国不同的文化架构来确保政治体制的稳定,达成政治、文化的完全独立。
2. 越南民族的历史
越南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由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中南半岛处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是亚洲大陆民族往南迁徙的走廊,历史上连绵不断的移民运动造成了该地区民族的复杂性。总的来看,越南民族的主体属于来自华南的南方蒙古利亚人种,汉藏语系和南亚语系的民族均源于此,南岛语系的民族则与来自南亚的印度尼西亚人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越南岱依族、侬族与中国的壮族同源于古代百越,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迁徙到越南北部的; 越南泰族系从中国云南迁来,时间约在10世纪以前;赫蒙族、瑶族、哈尼族、拉祜族、夫拉族、山由族(汉族)、贡族、倮倮族、巴天族等则是在300多年前从中国西南迁来的。一般来说 ,迁入越南较早的民族多居住在河谷平坝地区,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越族的影响。迁入较晚 的民族则大多居住在高原山区,因为平原已被先来的民族占据了,他们与主体民族的隔阂要 更深一些。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的民族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分布在越南南部和中部,其中占族在2世纪时曾在越南中部建立过强大的林邑国,后改称占城国,创造了发达的 占城文明。10世纪后,越族势力不断向南扩张,终于在17世纪将占城国之地并入越南版图。
华族则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人们共同体。越南政府将华裔越南居民统称为华族,而在70年代以前,则分为华人和华侨两部分。中华民族向越南迁徙的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自19世纪中叶以来出现了新一轮移民高潮,其中大部分居住在南方,他们对越南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拉格莱族Ra-glai (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拉格莱族。人口7万,主要居住在南部庆和省和宁顺省以南地区。拉格莱语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与占语、埃德语和嘉莱语十分接近。经济生活主要为耕种山坡旱田、狩猎和采集土特产品。信奉天公神,每年收获季节组织隆重仪式祭拜天公。
3. 越南历史
早期历史越南历史源远流长。考古遗址可证,距今40万年的远古时代,越南土地上已发现有人类生活的痕迹。
越南行政区划
考古学家们在越南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30万年)以渡山文化(最早发现于清化省渡山遗址得名)和山围文化(最早发现于富寿省山围遗址而得名)为代表中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1万年)以和平文化(20年代因首次发现于和平省遗址而得名)为代表。新石器时代的遗迹距今5000年以北山文化首次发现于谅山省北山遗址而得名为代表。根据遗址。考古学家得出结论,在石器时代人类已学会畜牧和种植水稻。
据神话传说,越南第一个国家文朗国(后改名为瓯雒国)是在青铜器时代建立的,以东山文化(最早发现于清化省东山村遗址而得名)为代表,出土文物中最著名的是铜鼓。据传说,文朗国沿袭了几十个世纪,形成18代雄王当权的雄王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统称越人,因分部众多又称百越,公元前3世纪,秦征服百越。百越以南的地方称越南,自此,越南北部置于中国0封0建0王0朝0统0治0长达十多个世纪。
北属时期秦朝时,秦始皇派军队征服岭南,越南北部置于象郡辖下。公元前203年南海郡尉赵佗(河北正定人)在岭南建立南越国,首都南海(今广州),此时越南北部归南越国统治。
公元前111年西汉击灭南越国,在其地设置交趾郡等九郡。
北属时期的交州(南朝齐时期)地图
自此,越南置于中0国0直0接0统0治0下长达1182多年,“交趾”(或作交阯)开始成为越南的名称。从此开始,有大量的中国人以驻军和垦荒等形式迁居越南。
东汉置交州(治番禺,今广州),越南北部属之。226年东吴将交州分为广州、交州2州。交州治龙编(今河内东),辖今越南北部和中国雷州半岛、钦州地区。
280年西晋统0一0中国,交州降晋,之后依附于南朝各朝代。542年龙兴(今太平省)人李贲起义,544年建国号为“万春”,即前李朝。次年中国梁朝将其镇压,此后仍为中国领土。
621年唐朝在越南设置了交州总管府。651年改称安南都督府(治今河内)。从此“交州”便正式被称作安南。866年改设静海节度使(治今河内)。从此,交趾成为唐末割据藩镇之一,并走向了割据的道路。
封建时期公元10世纪,五代十国时,交趾0叛0乱。938年,十国的南汉政权管辖的交州发生0叛0乱,静海军节度使刘弘操出兵讨,爱州(今越南清化)牙将吴权在海门镇设伏打败刘弘操,次年称王。968年越南丁朝建立,安南最终建立了国家,但一直作为中国的属国或藩属国。 北宋征服南汉,却没有乘胜南下收复交趾。二年后,丁琏(丁部领?)以属地身份,向中国进贡,请求册封。宋朝正受北面强敌威胁,只求表面平静,就封其为交趾郡王,实际上王国在中国批准之下,合法成立。但直到1174年南宋封李英宗为“安南国王”,这个封建国家才得到中国政府的正式承认。越南立国后,仍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保持“宗属关系”。北宋不时和安南不时爆发战争,比如白藤江之战。越南18世纪前,越南官方文字采用汉字及越南根据汉字创造的喃字。越南历史记载一律采用汉字,越南以奉中国做宗主国为荣,历代越南新君执政,只有得到中国中央政府的册封才能算是正统。安南1010年迁都升龙(今河内)建立封建国家。
越南旧照
1407年至1428年,明成祖出兵占领越南,并在升龙设立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交趾行省),在越南广置府县,进行直接统治。明朝初期,安南黎季犛杀死陈日焜,屠戮陈氏宗族百余人,篡夺了陈氏政权。1404年,原安南陈氏陪臣裴伯耆向明廷告发了黎氏父子弑主篡位、杀害忠良的罪行,请求明政府“哀无辜之众,兴吊伐之师,隆灭绝之义”。与此同时,前安南国王之孙陈天平,由老挝军民宣慰使刀线歹遣使护送前来中国。陈天平以亲身经历向明廷痛陈了黎氏篡权谋位的经过,请求明朝政府“伐罪吊民,兴灭继绝”,帮助恢复陈氏的统治。1406年(永乐四年)8月,明成祖命成国公朱能为总兵官,西平侯沐晟为左副将军,新城侯张辅为右将军,率军数十万南征越南。的主要朝代为李朝(1010年—1225年),陈朝(1225年—1400年),黎朝(1428年—1527年),西山朝(1778年—1802年),阮朝(1802年—1945年)。
19世纪后期,法国对越南进行殖民侵略,清朝派兵抵抗。1885年,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被迫承认越南独立。从此,越南彻底从中国版图独立,并沦为法国殖民地。
4. 越南的历史
历史上,越南中北部长期为中国领土,968年正式脱离中国独立建国,之后越南历经多个封建王朝并不断向南扩张,但历朝历代均为中国的藩属国。
19世纪中叶后逐渐沦为法国殖民地。
1945年八月革命以后,胡志明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
1976年改名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986年开始施行革新开放。
2001年越共九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越南共产党是该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越南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之一。
5. 列举越南历史上五个朝代及其创立者
吴朝(938一968)是五代十国时期,安南地方割据政权,越南的朝代之一。因未定国号,所以史称为吴朝。吴权(898年-944年),吴朝的开创者,后世称为前吴王,亦被称为吴先主。
丁朝(968─980年),是越南的封建朝代,也是越南地区从中国正式独立后第一个封建王朝。丁部领(924年-979年),一说名为丁桓,丁朝的缔造者,968年至979年在位,后世尊称为丁先皇。
前黎朝(980年-1009年),为越南历史的朝代之一。黎桓(941年-1005年),越南前黎朝开国君主,980年至1005年在位,后世称之为黎大行。
李朝(1009-1225)又称作后李朝(与李贲所建立的前李朝而区别),是越南历史上继前黎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朝代,因该朝皇帝姓李而得名,李朝历经九代皇帝,共216年。李公蕴(974年-1028年),又称李太祖,字兆衍,是越南李朝的开国君主,1009年至1028年在位。
陈朝(1225年-1400年),越南一个朝代。因该朝君主姓“陈”,故史称“陈朝”。陈煚(1218年-1277年,又作陈日煚;对蒙古帝国上表奉贡时名为陈光昺;初讳陈蒲),越南陈朝开国皇帝。
6. 中国与越南的历史渊源
古越南人属于中国百越族的一支,公元前214年,秦军征服南越,设立三郡,其中象郡就在越南北部。
创立越南王国的君主最早均为古中华人。越南在秦朝被松散地统一,在秦汉的改朝换代中,开国国王当然也是中国人,开国前是秦王朝南海郡民军司令,乘秦末内乱而独立为南越王国(首都广州,管越南北部)。
在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及其后的开疆拓土战争中,中国将其并入汉国,故土的越南北部分为数郡(越南河内的交趾郡,越南清化的九真郡,越南东河的日南郡)。
公元4世纪东晋时代,中国开始分裂了长达260年的最长、最大分裂,直到隋朝,此时越南北部依然继续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大分裂给南方偏远地区也带来一些好处,因受中国北方战乱的影响,大量汉人从北方中原一带大量南迁到原来没有太多中华文化的地方,如广东、广西、福建和越南等,这些人各种各样,但最主要的成分却是著名的客家人(在当时即为汉人)。
在当时几个地区的汉文化都不高,而且差不多。不幸的是,尽管有大量的华人移民到越南,但那是因各种战乱而南迁的中华人,他们的南迁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因为殖民和移民的原因,相当部分的越南人多少有华人的血统,甚至说在1000年前他们就是中国人亦无不可。
中国的第二个黄金时代的唐朝带给中国对外的最大成功,是恢复隋朝的固有疆土。唐王朝最初的目标只希望排除北方突厥汗国的威胁。可是接连不断的军事胜利,刺激了当权者的雄心,使唐王朝的疆域回到盛汉王朝时的版图。唐朝立国60年后,越南重新并人唐帝国,设安南总督府于河内。
唐末的势微有如汉末,非中华本土部分全部脱幅而去,需要下一个鼎盛的帝国重新拿回。当下一个强盛帝国久久不来时,那这些地区就独立成功了。
事实上世界历史上强大帝国周围的国家,大都是以这种形式完成独立过程的。南汉王国(建都广州),几乎重复了此前800年前汉朝吞并南越王国前的态势。
越南的失去与宋王朝的软弱有关。宋朝初曾摆平了独立了60年左右的南汉王国,但对南汉王国中的越南部分则不在乎了。
本可收复北越南部分,但在宋朝皇帝自己的不争气和偏安习性上,加上越南人的乖巧,一个交趾王国遂在中国批准之下,合法成立。第一任交趾国王死后,宋帝国派了些兵想收回,但不幸败回。
3年后越南人假装谢罪,同时要求册封,人类历来有承认既成事实的习惯,只好同意,第二任交趾国王于是又产生了。后来1000年左右的冲突中,每每越南人一下跪表示谢罪和悔意,古近代中华帝国就会满意。交趾王国也采用事奉大国政策,对中国的恭顺程度,较之高丽王国,有过之无不及。
明朝时因越南的内乱给了明帝国一个机会,派兵攻入越南,此时交趾王国已改名安南。于是,中国宣布撤销安南王国,改称交趾省。这个10世纪起脱离中国而独立的国土,再回归祖国。但经400余年的隔绝,统一的条件已非常不成熟,维持了20年的时间后,明朝终于松手。
此后近500年的时间里,冲突僵持一阵后,越南每每乞求清朝宽容,古近代中国大都面对现实而又显大度,只求一个名义上的宗主国。
而另一个唐时的殖民地朝鲜自唐末脱离中国后,中国再没去打扰过它,而且一直受到中国这个宗主国的到保护,至今已独立了1100年之久,这些年中若有冲突发生,妥协的方式有如越南对中国。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设九郡,其中三郡就是越南北部和中部。此后直到五代十国,越南都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郡县,也就是越南的“郡县时代”。
在此期间,越南的经济和文化都得到发展,人民起义也未曾断绝。到了五代十国,由于中国分裂,安南地方势力便乘机独立,建立吴氏割据政权。此后越南又屡次变故,南宋时,越南李氏王朝李英宗被封为安南王,越南正式拥有国号。
李朝政权巩固后,开始南侵击败占婆,他们也曾在北宋时北侵中国,但被宋军击败。1225年,越南进入陈朝统治,陈朝繁荣强大,还曾成功地击败了侵略越南的蒙古军队,维护了国家独立。
明代时,因外戚夺权,胡朝建立,明成祖派兵干涉,灭胡朝,占领越南十三年,后不得已撤军。越南又进入黎朝时期,此时期的越南军,南灭占婆、北侵大明,还迫使老挝臣服。黎朝末期,越南分裂,随后便被西方殖民者控制,后来沦为法国殖民地。
因为越南与中国战事不断,所以北部边疆存在不少领土纠纷,至今未能妥善解决。
(6)越南历史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北属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公元前214年,派大军越过岭南占领今日的广西、广东、福建,征服当地的百越诸部族,秦朝在这一带大量移民,设立了三个郡,其中越南北部(即骆越)归属于象郡管理。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公元前203年,秦朝的南海尉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后改称“南越武帝”),首都在今广州。越南中北部成为南越国的一部份。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后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国各朝代(汉朝、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汉)的直属领土,越南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北属时期”或“郡县时代”。
东汉末年(公元192年),今越南中部的占族人区连杀死汉朝的日南郡象林县令,占据了原日南郡的部分地区,以婆罗门教为国教,建立林邑国(后称占婆国),与东汉以顺化为界。
隋朝时被隋炀帝派兵灭国,置三郡,唐朝时复国,与中国以横山为界。1190年至1220年,占婆被真腊占领,后复国。
7. 明朝时期越南的历史
安南的形势在明朝初年风云突变。在靖难之役的同时,越南陈氏王朝的国王被迫禅让王位给了黎姓权臣。黎氏父子先后称帝,大肆屠杀陈氏王族后裔。
明成祖朱棣时明朝兵力最强,在越南陈氏王朝出现内乱时南征获胜,平定了整个交趾并设立郡县,越南史书将此间称为“亡国”期。
明成祖死后,仁、宣两帝都无法镇压或安抚,明宣宗便同意封黎利为王,将明军撤回。随后越南的后黎朝建立。
1537年前后,安南政权再次发生内乱。越南人再次请求明朝出兵来平定内乱,嘉靖皇帝的大军屯扎在镇南关,准备攻入越南境内。
1539年,叛乱的莫氏政权君臣主动派人到镇南关请降,将安南土地册、户籍册献给大明皇帝,愿意将安南政权纳入明朝版图。
明朝将安南从属国,降为属地,将安南国降为安南都统使司。安南国三年一纳供,名义上再次纳入中国版图,实际上仍然由越南国王直接统治,直到明朝灭亡。
(7)越南历史扩展阅读:
明廷于1419年派遣监生唐义到交趾,向各州府县学校颁赐《性理大全》、《五经大全》、《四书大全》等书籍,供学生研习。
1427年明军撤出,安南复国,翌年建立黎朝。黎廷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振兴儒学,倡导以程朱之学为核心的理学思想,使之渗透到越南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明朝学者严从简就曾写到当时越南的儒学状况:“其三纲五常及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之术,礼乐文章,一皆稍备”, 在华侨和华裔的倡导下,儒家思想在越南社会深入人心。
8. 中国和越南历史上有那些恩怨
越南自西汉至北宋都是我国的一个郡,叫交趾郡,后南宋时期,因为金兵南下,宋朝国力衰微,交趾郡守宣布自立,建立越南国,此后一直到清代,越南都是我国的附庸国,年年纳贡,双方虽然有过摩擦,但大部分时间相安无事。
直到19世纪法国入侵越南,清政府却决定承认法国对越南的宗主权,割让越南给法国。1954年,我国派出军事顾问团,协助越南胡志明领导的越共抗击法国侵略战争。
期间我国曾经援助越南大量武器装备、粮食物资等等,越南团以上军官全部在中国军校深造,越军全部武器几乎都是由我国提供。
1975年越南统一后,由于胡志明逝世,接替其的越共总书记黎笋开始倒向苏联,企图建立“印支联邦”,越南在海上和陆地上也开始挑衅中国,并在1979年逼中国出兵教训越南。
(8)越南历史扩展阅读:
在晚清沦为法国殖民地之前,一直汉语都是这个国家的官方语言,其风俗习惯,跟广西差不太多。这样复杂而纠结的关系,使得中越两国有着非常复杂而纠结的遗产。
中国是个大国,越南是个小国,而且中国革命先于越南民族独立而成功,所以,在后来越南共产党抗法和抗美斗争中,中国的援助,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无论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蜜月期,还是在后来的分裂期,中越的国家关系,都不大像正常的国家关系,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纠缠扭结。
9. 越南的历史
历史
越南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4世纪已生活在红河流域的中下游,并逐步形成了部落联盟。从公元前111年起,越南处于中国封建王朝的管辖之下,直到中国的宋朝以前都是中国的郡县,当时越南称为"交趾"、"安南",这就是越南历史上的郡县时代。公元968年,丁部落建立"大瞿越国",自称"大胜明皇帝"。从此,越南摆脱了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成为自主的国家,但仍然与中国保持"藩属"关系。1802年,越南的阮氏政权完成了全国的统一。1804年,定国号为"越南"。1858年法国殖民主义者侵略越南,1884年阮氏王朝与法国签订了《顺化条约》,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1885年,中国清政府和法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结束了越南的"藩属"关系。法国占领越南后,全面推行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将越南分割为交趾支那、安南、东京三个部分,将它们和柬、老拼凑为"法属印度支那联邦",集大权于法国总督一身。
越南人民为反抗法国的殖民统治进行了长期的英勇斗争。1945年8月19日,越南八月革命成功。同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河内巴亭广场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1945年9月23日,法国对越南发动殖民主义战争,越南人民进行了9年的全国抗战。1954年5月7日,越南取得了奠边府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迫使法国于同年7月20日签订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全部解放了越南北部国土。此时,越南从北纬17 划分为南北两方。
日内瓦协议签订后,美国取代法国,在南方扶持亲美政权。1960年12月20日,越南南方民族解放战线成立,越南进入了抗美救国时期,也就是著名的越战时期。经过长期的军事、外交斗争,1973年1月27日,越美在巴黎签订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美军被迫从越南全部撤走。1975年春季,越军对西贡伪军发动总攻击,同年4月30日解放西贡,5月1日解放南方全境,统一了越南。1976年7月2日,越南国会正式宣布南北统一,并更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姓名与称呼〕
越南主体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陈、吴、黎等。与中国人一样,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后,多数是单姓双字名,少数也有单姓单字名。越南人在称呼中,除了第一人称较常用中性的“我”(发音为“堆”)外,第二人称“你”和第三人称“他(她介都没有中性的人称代词,通常根据对方的辈份或身份来称呼,以表示亲热或尊重。如对父辈的人,第二人称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称则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问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见”,通常都用一声“召’朝上称呼来表示。例如见面时说“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别时说“召同志”是“同志再见”。越南人称呼对方时,一般是称呼与最后一个名字连用,很少带姓连名都叫,那样被认为是不礼貌。如一位名叫阮兴强的男子,可根据他的年龄和亲疏程度,称为“强伯”、“强叔”、“强哥”、“强弟”或“强先生”、“强同志”。
【服饰】
古代时,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种套头的衣服和长裙。到了中世纪,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蓝葛衣。到了15世纪后,富者通常穿锦罗沙葛,参加祭扫和宴会时穿红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们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国人进入越南后,平民的衣着开始有了较大变化,妇女穿结纽上衣和裤子。进入现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装,妇女穿花色窄油长袍。越南妇女的长袍可以说是越南女子的国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显得啊娜多姿,下摆舒展,开权至腰际,活动方便。特别讲究的是,越南妇女穿长袍时,还穿一条黑色或白色的宽腿拖地长裤。越南妇女喜戴项链、手阈、戒指,多留披肩长发,或用发夹束于脑后。
【阳核挪与牙之美〕
越南的京人、岱人、泰人、埃迪人都有一种嚼食滨榔的特殊爱好。他们常将按椰擦上一点石灰膏或碱发放火嘴中咀嚼,使模榔产生化学反应,汁不吞咽,顺嘴角流出,嚼到无汁时把渣吐掉。嚼按榔通常是先苦后甜,可刺激神经,提神醒脑,除积消肿。京人还把摈榔当作信物,无论求婚、请客,均送上一颗摈榔。嚼模榔、染牙是京族的古风,过去男男女女只要到了十七八岁就开始染牙。按照他们的习俗,开始嚼按榔、染牙,便象征已经成年可以成亲了。从此,这些青年男女便可以自由参加当地举行的任何娱乐聚会,参加对歌,选择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古风已日渐衰微,但在越南农村,你依然还可以看见不少老年妇女的牙齿被染得又黑又亮。在他们眼里,保持牙齿洁白如玉是品质不良、作风不正的表现,而将牙齿染得又黑又亮才是最美的。
【节日】
越南也使用阳历与阴历,除了国家法定的节日如元旦、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外,越南也过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与中国人一样,阴历的春节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越南有一句民谣“肥肉姜葱红对联,幡旗爆竹大粽粑。”意思是,春节到了,要为过节准备丰盛的肉菜,煮好粽粑,门口贴上大红对联,高高的幡旗随风飘扬,爆竹鸣响。从这句民谣中,可见越南人对春节的重视程度。在新年与旧年交接之时,越南人也有守岁的习惯。除夕夜,人们通常要睡歌供土兵娱乐,后传人民间。所谓的军鼓实际上是一只木桶或洋铁桶,在村头立两根柱子,用麻绳或钢丝绳将桶绷紧后固定在柱子上,用棍子敲打绳子使其发出鸣鸣的响声,男女双方各站一边,边敲边对歌,笑语欢歌汇集在一起,气氛欢快热烈。一些青年男女通过对歌建立感情,确立恋爱关系。
【祖先崇拜】
越南人也和其他东方人一样,注重孝道。在每一个家庭中,子女孝敬祖父母和父母是不可缺少的意识。对死去的先人,越南人崇拜甚笃,因而对祖先的崇拜信仰十分重视,世代承袭,形成规模。人们认为,亲人虽然死去,但他的灵魂仍然存在,对后人还起着保护和督促作用,主宰人们的一切活动,人间许多灾害祸福,都要依靠先灵庇佑与解脱。
越南人每家每户都没有神龛、神台、神位,是敬奉祖先的祭坛,是敬奉祖先神的圣地,任何人不可触犯,也不能有任何污秽。在城里,由于住处狭窄,祭坛的设法小型多样。如在墙上钉块板或使用柜顶作为供奉祖先的祭坛。祭坛中央摆上一个香炉,两旁是两根香烛。香炉前摆上用细腰红漆木盘或塑料。玻璃盘盛放的水果,此外还摆上一对花瓶和若干祭把用的杯碟。在一些家庭的祭坛两边还贴有对联,如“祖宗功德千年盛,子孝孙贤万代昌”、“福生礼仪家堂盛,禄发荣华福贵春”等。
越南人视祭把供奉祖先为重大之事,用以感激祖先的养育之思。许多家庭尽管宗教信仰不同,但供奉祖先是不可忽略的。春节来临前,必须重新布置祭坛,插上香烛,摆上供品。春节三天期间,祭坛总是香火擦绕,合家吃团圆饭前,家长和族人都要祷拜。
越南人对祖先的崇拜还表现在忌名上。平时,子孙忌提到祖辈、父辈的名字,如果现实生活中一些名词与祖辈、父辈的名字相重,要回避或用同义词代替。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让其知道先祖的名字,以防孩子乱喊,对先祖不敬。如果被别人指着先祖的名字奚落或辱骂,被奚落或被辱骂者会认为是受了奇耻大辱,会激起深仇大很。近年来,忌名在城市已少见,但在农村,这一习俗仍保持。
除了崇拜祖先,古代越南人普遍迷信城隍、占卜、星相、风水、精灵等。一切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如河流、湖泊、高山、大树、野兽、刮风下雨等,在他们的心目中,都有精灵寄寓其中,应当供奉祭扫,以求祛灾降福。如在河内栋多郡的金莲村,至今还保存着一块立于 1510年的高山大王神碑铭。在农村,通常供奉的有土地神、榕树神、蛇神、老虎神以及村里的中心石。中心板等。人们在老虎经常出没的地方祭把它,而且言谈举止中不能冒犯它,低声称它为“山大王”。如遇上老虎,不但不能打死它,还要供奉上各种祭品。古代越南人普遍崇拜四季常青、枝繁叶茂的古树,他们认为这些长期经受狂风暴雨、雷电袭击的大树能存活下来,树下必定有神灵,因此经常有人在树阴下,尤其在榕树下摆设香案或在树旁空地建盖庙宇,风水先生和占卜者也常聚集于此。
【宗教信仰】
从公元前111年中国的西汉时代起,儒教、佛教、道教开始从中国传入越南,对越南人的意识形态起了很大的影响。从中国传入的佛教为大乘佛教,越南人称为“北宗”。此外还有部分越南人信仰小乘佛教,并称之为“南宗”,从泰国和柬埔寨传入。信教的越南人中,信仰佛教的占比例最大,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各地寺庙不少。佛教徒忌杀生,讲因果报应。重大节日、个人生日一般都要到佛寺去拜佛,献礼,听和尚诵经。
天主教传入越南约有500多年历史。历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开始到越南传教,但遭到官方的禁止。最 早到越南传教的是奥德雷科·巴德诺和弗朗西斯·沙维尔两位法国传教士。法属时期,天主教在越南取得了合法地位,迅速发展。到了1966年,越南南北两地已有教区11处,天主教信徒300万人。基督教在越南也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内、海防、河西、承天、广南现港、波莱古、平顺等地。基督教为天主教分裂出来的新教派,传入越南只不过近百年的历史,在越南称为“福音”。1893年基督教牧师大卫·罗拉汉到西贡传教,随后陆续有牧师到越南传教,但遭法国殖民当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基督教才在越南立住脚跟。
越南南部的西宁、迪石等地的京族农民大部分信仰高台教,该教的全称为“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为吴文昭、黎文忠于1926年创立。该教将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探合在一起,信奉孔子(人道)、姜太公(神道)、耶酥(圣道)、老子(仙道)、释迹(佛道)。高台教信徒可以供奉祖宗,但不能供草,不能使用纸马,要忌杀生、忌贪欲、忌荤、忌色、忌粗口,每日6点、12点、18点、24点要焚香诵经。
在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东川等地,有不少人加入和好教。该教为佛教的变体,由越南人黄富楚创立于1939年,因黄富楚居住的村子名为“和好村”,故以此取名,其含义为孝和交好。与佛教一样,该教也讲慈悲。博爱、大同和因果报应,信徒多为农民,又被称为“农民佛教”。和好教设僧侣,但不建寺庙,用一块红布代替神佛的图像,信徒早晚供佛两次,供品为鲜花和清水,鲜花代表坚贞,清水代表纯洁。
10. 越南由来
越南国名来源于中国清代嘉庆皇帝。
越南在历史上的称呼几经变更,最早被称为“交趾”。据说,远古越南人的两个脚趾相交,因此被中国人称为“交趾”,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即在今越南北部设立交趾郡。
唐朝时,设立安南都护府,因此越南又被称为“安南”。968年丁朝独立,建国号“大瞿越”,这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国号。1054年,李朝圣宗又改国号为“大越”。
“大越”是越南历史上使用最久的国号,其间虽有15世纪时胡朝改国号为“大虞”的短暂变更,但李朝、陈朝、后黎朝诸朝均以“大越”为号。不过宋朝以来中国历代仍然以“安南国”称之(北宋时则多称为“交趾”)。
1802年,阮福映统一大越,建立阮朝,欲改“大越”国号为“南越”,并请求宗主国中国清朝批准。清朝嘉庆帝认为历史上的“南越”涵括了广东、广西,字面含义与阮氏政权统治交州故地的现实不符而予以否决,并将“南越”颠倒为“越南”。
1804年,清朝遣使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从此越南成为这个国家的新国号。1839年,阮朝明命帝改国号为“大南帝国”,此后同时采用“大南”和“大越南”的双轨国号。1945年,阮朝保大帝建立“越南帝国”,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1976年越南南北统一,改名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0)越南历史扩展阅读
中国同越南的边界。西起十层大山,东至北仑河口,全长1300公里。此线是1884年越南沦为法国"保护国"后,于1885年至1897年,经中、法两国签约划定的。中越两国相继独立后,曾是友好邻邦,是同志加兄弟的亲密关系,对原定边界线也未提出异议。
但是因为苏联的支持,越南对我国不断挑衅,据不完全统计,仅从1974年到1979年2月就发生边境事件和武装冲突达2700多起,严重危害我国南部边境安全。我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于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对越进行自卫还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