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有什么症状
Ⅰ 心肌炎会出现什么症状
狗狗单独发生心肌炎的较少,大多继发于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病、风湿症及盆血等。 心肌炎症状 急性非化脓性心肌炎以心肌兴奋为主要特征,狗狗表现心搏动亢进,心音增强。当患病的狗狗稍做运动之后,心跳加决、可持续较长时间,这种心机能试验,往往是确诊本病的依据之一。 慢性心肌炎狗狗的表现为虚弱、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心跳无力、节律不齐,多伴有缩期杂音。心脏代偿能力下降,粘膜发绪,体表静脉怒张、领下、四肢未端发生水肿。 严重心肌炎的狗狗食欲废绝、精神沉郁、神志昏迷,最终因心力衰竭而突然死亡。 诊断要点 急性心肌炎多以心肌兴奋症状开始,表现为脉搏疾速而充实,心悸亢进,心音增强。病犬稍作运动之后心跳迅速增数,即使运动停止,仍可持续较长时间。当心肌出现营养不良和变性时,则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的症状,常可听到第二心音显著减弱,多伴发缩期杂音,往往出现明显的期前收缩、心律不齐。当心脏的代偿适当能力丧失时,则病犬的粘膜发绀,呼吸高度困难,体表静脉怒张,四肢末端、胸腹下水肿。如做心电图检查,可见到有明显的变化。 通常根据原发病史,结合心肌兴奋性增高的症状和心机试验可帮助诊断,即先在安静状态下测定病犬脉搏数,随后进行5分钟后再测定其脉搏数。患心肌炎时,停止运动2~3分钟后,脉搏数仍不能恢复正常。若能做心民图检查,则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防治措施 加强护理 病犬要安静休息,停止训练和作业,避免过度兴奋和运动,限制过多饮水。 促进心肌代谢 可用三磷酸腺苷15~20毫克、辅酶a35~50单位或肌苷25~50毫克,肌内注射,每天1~2次。或加用细胞色素c15~30毫克,加入10%葡萄糖溶液200毫升中,静脉注射。 对症治疗 高度呼吸困难时,可行氧气吸入,对尿少而水肿明显的犬,可应用利尿剂。
Ⅱ 心肌炎有啥症状
青壮年发病较多 常先有原发感染的表现 如病毒性者常有发热 咽痛 咳嗽 呕吐 腹泻 肌肉酸痛等 大多在病毒感染1-3周后 出现心肌炎的症状 由于心律失常可致心悸因排血量降低而感无力 累及心包膜及胸膜时 胸闷 胸痛 亦可有类似心绞痛的表现 严重者心功能不全 常见体征 窦性心动过速与体温不相平行 也可有窦性心动过缓及各种心律失常 心界扩大者占1/3-1/2 见于重症心肌炎 因心脏扩大可致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 心尖部或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杂音 心肌损害严重或心力衰竭者 可闻舒张期奔马律 第一心音减弱 合并心包炎者可闻心包摩擦音
轻者可完全无症状 重者心力衰竭或猝死 表现悬殊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六个类型:①无症状型:感染后1-4周心电图出现S-T改变 无症状 ②心律失常型:表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心室性期前收缩最多见 ③心力衰竭型: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及体征 ④心肌坏死型:临床表现类似心肌梗塞 ⑤心脏增大型:心脏扩大 二尖瓣及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⑥猝死型:无先兆 突然死亡 心肌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原发感染或原发病的全身症状 如困乏 发热 上呼吸道感染等 与心肌炎本身有关的临床表现常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 症状的轻重变异很大 轻者可仅出现ST-T改变 无症状 重者在短期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心律失常 并可能有晕厥或发展至心源性昏厥 甚至可猝死 有症状者可主诉胸闷 心前区隐痛 心悸 乏力 气急 腹痛 恶心 呕吐 头痛 头晕 肌痛 关节痛 尿少 尿闭等 部分病人可有神经系统症状 慢性心肌炎患者则除常见心律失常外 多数呈进行性心力衰竭
心肌炎的治疗
(一)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细菌 真菌 原虫感染性心肌炎 应采用抗细菌 抗真菌 抗原虫药物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动物实验证明 病毒是在细胞内破坏心肌细胞 心肌中病毒存在不超过18天 至感染第21天已不能从心肌中分离出病毒 因此 抗病毒治疗主要用于疾病的早期 一般抗病毒药不能进入细胞 因而无效 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 ribavirin)通过阻断病毒一些酶的活性 以抑制病毒核酸的合成 而阻断其复制 经动物试验表明该药治疗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定的疗效 但临床效果尚不肯定 临床用量每天为10~15mg/kg 分两次肌内注射或静脉缓注 也有人提出应用干扰素及转移因子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但临床价值尚未肯定 病毒性心肌炎在急性发病后多伴有免疫功能下降 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当出现反复感染时 可选用细胞免疫增强剂胸腺素 0.1mg/kg 每周肌内注射2~3次 30次为1疗程 完成疗程后 作用可维持1~2年 或在前臂皮肤接种死卡介苗以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力 方法是在前臂滴药处皮上划痕1~1.5cm长 两划 隔天1次 4周后改为每周2次 共30次 作用可维持年余
2.休息 心肌炎活动期应完全休息 重症心肌炎应严格卧床休息直到症状消除 心电图及X线变化恢复至正常再逐步起床活动 充分休息有助于使心脏缩小 心功能改善 过早恢复体力劳动可推迟病变恢复 甚至使病情加重 有主张在恢复期从运动试验观察心电图有无缺血改变或再度出现心律失常作为可否恢复工作的参考指标
3.心力衰竭的治疗 如有心力衰竭应及时控制 应用洋地黄类强心药物须谨慎 因此时心肌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 较易发生毒性反应 故宜先从小剂量开始 逐步增加 亦可加用利尿药和血管扩张药物 心肌炎伴有持久心力衰竭者易有栓塞性并发症 可考虑采用抗凝治疗
4.严重心律失常的治疗 对不同心律失常应给予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对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阿-斯综合征发作的患者安置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可有效控制发作 增加存活率
Ⅲ 心肌炎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病毒性心肌炎是青年人容易患的一种心脏疾病,多是因为感冒后没有好好休息,导致感冒病毒侵犯心肌而导致。因此感冒时应尽量休息,注意心肌炎的几个症状,一旦发现请尽快就医。
1、呕吐
心肌炎患者在发病前1—3周,常有发热、咳嗽、咽痛、腹泻、肌肉酸癌等症状,患者中以女青年居多。
病毒性心肌炎如何治疗
无特异性治疗,治疗主要针对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症。
1、休息和饮食
应尽早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进易消化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2、抗病毒治疗
主要用于疾病的早期。
3、营养心肌
急性心肌炎时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包括静脉或口服维生素C、辅酶Q10、维生素Bco、ATP、肌苷、环化腺苷酸、细胞色素C、丹参等。
4、糖皮质激素
不常规使用。对其他效果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在发病10~30天使用。
5、对症治疗
当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快速心律失常时进行相应对症治疗。
Ⅳ 心肌炎都有什么症状、表现
心肌炎
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情轻重不同,表现差异很大,婴幼儿病情多较重,成年人多较轻,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心肌炎病的前驱症状,病人可有发热、疲乏、多汗、心慌、气急、心前区闷痛等。检查可见期前收缩、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增高,血沉增快。心电图、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包括休息,改进心肌营养、控制心功能不全与纠正心律失常,防止继发感染等。
病毒性心肌炎
参考资料:
【病因】心肌炎是心肌发生的局限或弥漫性炎症,可原发于心肌,也可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病因有感染、理化因素、药物等,最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其中又以肠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B病毒感染最多见。
【临床表现】
1、 症状:疲乏、发热、胸闷、心悸、气短、头晕,严重者可出现心功能不全或心源性休克。
2、 体征: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心界扩大,杂音改变,心律失常。
【用药】
1、 原发病的治疗:很关键。病毒感染者可予抗病毒药,金刚烷胺,每天200mg;玛啉胍0.1g,口服,每日3次,伴细菌感染者,可予抗生素。
2、 对症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在症状、体征好转,心电图正常后方可逐步增加活动,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出现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休克时应积极纠正。
3、 促进心肌代谢
(1) 维生素C:4~5g加入250ml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5天为1个疗程,可重复。
(2) 能量合剂:ATP20mg+辅酶A100u+细胞色素C3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5天为1个疗程,可重复。
(3) 肌苷:200~400mg口服或肌肉注射,每日2次。
(4) 环化腺苷酸(CAMP):20~40mg,肌肉注射,每日2次。
(5) 极化液:10%葡萄糖500ml加普通胰岛素8u,15%氯化钾10ml静脉滴注,7~10天为1疗程。
(6) 免疫抑制剂:用于慢性、迁延型病例。糖皮质激素:一般发病10~14天内不主张应用,但如有高热、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者可使用,可予强地松40~60mg,每日顿服,或氢化考的松400~600mg/日,静脉滴注,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月26周后停药。
【预防】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劳累以预防病毒、细菌感染。发病后注意休息,进营养丰富之饮食,以利心脏恢复。
春天要防心肌炎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因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逐渐减少,风湿性心肌炎发病明显减少,而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却日益增多。病毒性心肌炎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其中以柯萨基病毒B最常见,水痘、EB病毒也可引起。据研究,约有5%病毒感染者感染后可累及心脏心脏发生心肌炎。可为病毒感染后的直接侵袭心肌,也可为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前者以儿童多见,后者以青少年多见。而春季又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高发季节,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病初与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症状,7-10天后出现胸闷、心悸、极度乏力、易出汗等症状。此时,如做心电图,可能发现有早搏等心率失常和心肌损害表现。作血沉、心肌酶测定可能升高。2-4周后查柯萨基病毒抗体、抗心肌抗体可为阳性。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变轻重不一,所以症状也千差万别。轻度、局限性病变者可毫无症状,心电图无异常表现,血沉、心肌酶也无升高。有些人是因为意外事故尸体解剖时才发现曾有心肌炎病变。重者则有明显症状,出现心脏弥漫性扩大,心力衰竭,以致有显著气急,不能平卧;有的严重心率失常,以致发生反复晕厥,甚至猝死。
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后仍持续紧张、过度劳累、从事重体力劳动与剧烈运动,易发生病毒性心肌炎。此外,营养不良也是诱因。发生病毒性心肌炎后,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否则可使病情加重,引起严重并发症。
患病毒性心肌炎后,一般应休息3个月。以后如无症状,可逐步恢复工作与正常学习,但仍应注意不要劳累,1年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与运动。此外,要注意合理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平衡。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与休息,避免感冒,否则易复发。反复发作可转变为慢性心肌炎、心肌病、危害终身
Ⅳ 心肌炎症状
1、感染
因为大部分的心肌炎是由病毒引起来的,所以患者在发病之前往往都有病毒感染的相应表现。如发热、咽痛、咳嗽、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这些情况跟我们平时患感冒也差不多。不同之处在于,一个礼拜左右,我们的感冒也就好了。但是心肌炎呢,会在病毒感染1~3周后出现症状。
同样都是病毒感染,为什么有些人会的心肌炎呢?
这和身体的抵抗力免疫力,还有感染的病毒类型有关系。如果这个人平时体质就很差,平时病殃殃的,营养不良。或者经过剧烈运动、有过度劳累,免疫系统也就处于相对劣势,紧接着又去洗了个冷水澡。或者长时间使用激素、抗生素削弱了身体的应激防御系统。如果此时,屋漏偏逢连夜雨,碰到的对手是厉害的病毒比如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这些病毒就会随着血流漂洋过海来找寻你的心脏。它们从末端的毛细血管钻出,入侵到心肌细胞。利用细胞现有的染色体自我复制,使我们可怜的心肌细胞水肿,并从内部瓦解,崩溃。这些外来物种还会引起身体的剧烈反应——免疫应答。使得我们人体免疫系统将受感染的心肌细胞作为清除对象,定点爆破,从外部发起攻击。
2、心肌受损
心肌损害的轻重程度差别很大,表现各异。轻症患者无任何症状,而重症患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不同的表现取决于我们的身体和病毒对抗的结果。如果病毒很嚣张我们不甘凌辱,奋起反抗,大打出手的结局就是到处都砸烂了。心肌细胞损害数量多的话,心功能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就容易出现心衰。心肌酶谱的检查会发现心肌酶增高。这些酶原本存在于心肌细胞内,家园被毁,它们就泄漏一地。心电图检查会发现心肌缺血。
如果心脏传导系统被砸了,心脏就不能像平时一样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好好地共进退。不听指挥的传导细胞随心所欲、各行其事。群魔乱舞的结果就是出现了各种恶性心律失常比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早搏。容易出现猝死。
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可获得痊愈。如果心肌的损伤面比较大,这些失去动力的心肌细胞和周围的正常心肌细胞的运动就无法协调,收缩舒张变的有些怪异。受此拖累,健康的心肌细胞活得也很累。它只能不断加强锻炼,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但是如果无法达到理想状态的话。疲于奔命的健康心肌细胞也会渐渐滑向衰竭的深渊。所以,有些患者在急性期之后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改变,可反复发生心力衰竭。
3、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者可出现心悸、严重者可有黑蒙和晕厥。心悸是因为心脏乱跳被你感受到了。黑蒙和晕厥是因为一旦出现没有效率的心脏跳动,心脏泵出来的血就很少。眼睛缺血会黑蒙,脑缺血会晕厥。
若炎症累及心包膜及胸膜时,可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心包膜引起的疼痛是随每次心脏跳动而发生刺痛。胸膜渗出黏连引起的疼痛是一种尖锐的刺痛,呼吸时加重。会让你痛到无法呼吸。疼痛多在卧位、咳嗽、深吸气时加重,因为重力或者或者压力等原因,黏连粘的更紧了。前倾坐位时黏连会分开,疼痛就有所减轻。
有些患者亦可有类似心绞痛的表现。
Ⅵ 心肌炎有什么症状
病毒性心肌炎症状在发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气管炎、或肺炎、或是消化道感染和其他病毒性疾病,包括腹泻、水痘,腮腺炎、麻疹、肝炎等,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疼、咳嗽、腹泻等以及其他病毒感染疾病的一些症状。 病毒性心肌炎症状主要有乏力、苍白、多汗、心悸、气短、胸闷、头晕、心前区痛,晕厥、惊厥等。根据轻、中、重三种类型,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为: 轻型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表现:轻型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有症状者表现为疲乏无力、精神弱、食欲不振等,或有轻微的心悸、胸闷、憋气、气短,体检时面色稍苍白,咽部充血,心动过速或过缓,或心律不齐。 中型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表现:除有轻型心肌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外,多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起病较急,疲劳无力较突出,头晕、心悸、胸闷及气短、多汗、面色苍白明显。儿童会有诉心前区痛、类似成人的心绞痛,少数有腹痛,关节痛及肌痛。患儿可有烦躁不安,有时呼吸急促,手足发凉。心动过速,过缓或不齐,心音低钝,心尖部听到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合并心包炎时可听到心包摩擦音。肝脏可有不同程度增大,有疼痛。 重型病毒性心肌炎症状表现:多呈暴发型,起病急骤,数小时至1-2天内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或很快发生心源性休克,儿童会极度疲乏无力、头晕、呕吐、腹痛,大孩子诉心前区痛或压迫感,有的有烦躁不安,气喘咳嗽或咳血性泡沫样痰,呼吸急促,不能平卧。 病毒性心肌炎症状的深层表现——体征表现,包括下面几点: 1、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表现在心脏方面。 病毒性心肌炎轻者心脏不扩大,一般有暂时性扩大,不久即恢复。心脏扩大显著反映心肌炎广泛而严重。 2、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表现在心率方面 病毒性心肌炎心率增速与体温不相称,或心率异常缓慢,均为心肌炎的可疑征象。 3、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表现在心音方面 病毒性心肌炎心尖区第一音可减低或分裂。心音可呈胎心样。心包摩擦音的出现反映有心包炎存在。 4、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在杂音方面 心尖区可能有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或舒张期杂音,前者为发热、贫血、心腔扩大所致,后者因左室扩大造成的相对性二尖瓣狭窄。杂音响度都不超过三级。心肌炎好转后即消失。 5、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表现心律方面 极常见,各种心律失常都可出现,以房性与室性早搏最常见,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此外,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均可出现。心律失常是造成猝死的原因之一。 6、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表现可出现心力衰竭 重症弥漫性心肌炎患者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属于心肌泵血功能衰竭,左右心同时发生衰竭,引起心排血量过低,故除一般心力衰竭表现外,易合并心源性休克。
Ⅶ 心肌炎有什么症状和怎么引起的
心肌炎什么症状,现在龚洪海来告诉大家:心肌炎可发生于各年龄的人群,以青壮年发病较多。对于感染性原因引起的心肌炎,常先有原发感染的表现,如病毒性者常有发热、咽痛、咳嗽、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大多在病毒感染1~3周后出现心肌炎的症状。不论心肌炎的病因,心肌炎的临床症状与心肌损害的特点有关,如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者可出现心悸、严重者可有黑蒙和晕厥;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者可出现心力衰竭的各种症状如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发生心源性休克而出现休克的相关表现;若炎症累及心包膜及胸膜时,可出现胸闷、胸痛症状;有些患者亦可有类似心绞痛的表现。常见体征,窦性心动过速与体温不相平行,也可有窦性心动过缓及各种心律失常,心界扩大者占1/3~1/2,见于重症心肌炎,因心脏扩大可致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尖部或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杂音,心肌损害严重或心力衰竭者,可闻舒张期奔马律,第一心音减弱,合并心包炎者可闻心包摩擦音,轻者可完全无症状,可发生猝死。
Ⅷ 心肌炎有什么症状啊
青壮年发来病较多,常先源有原发感染的表现,如病毒性者常有发热、咽痛、咳嗽、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大多在病毒感染1-3周后,出现心肌炎的症状,由于心律失常可致心悸因排血量降低而感无力。累及心包膜及胸膜时,胸闷、胸痛、亦可有类似心绞痛的表现。严重者心功能不全。常见体征,窦性心动过速与体温不相平行。也可有窦性心动过缓及各种心律失常,心界扩大者占1/3-1/2,见于重症心肌炎,因心脏扩大可致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尖部或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杂音。心肌损害严重或心力衰竭者,可闻舒张期奔马律,第一心音减弱,合并心包炎者可闻心包摩擦音。
轻者可完全无症状,重者心力衰竭或猝死。表现悬殊。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六个类型:①无症状型:感染后1-4周心电图出现S-T改变,无症状。②心律失常型:表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心室性期前收缩最多见。③心力衰竭型: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及体征。④心肌坏死型:临床表现类似心肌梗塞。⑤心脏增大型:心脏扩大,二尖瓣及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⑥猝死型:无先兆,突然死亡。
Ⅸ 心肌炎的症状有哪些
心肌炎的症状有:1、患者通常会出现恶心呕吐,全身倦怠和发热等症状,心肌炎症状轻重不一,病情轻者通常没有不适症状,症状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情况。2、有少数患者会出现心悸、胸痛等症状。
祝你有一个愉悦的好心情!
Ⅹ 心肌炎都有什么症状表现呢
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情轻重不同,表现差异很大,婴幼儿病情多较重,成年人多较轻,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心肌炎病的前驱症状,病人可有发热、疲乏、多汗、心慌、气急、心前区闷痛等。检查可见期前收缩、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增高,血沉增快。心电图、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包括休息,改进心肌营养、控制心功能不全与纠正心律失常,防止继发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