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药有哪些
⑴ 有哪些止咳化痰的药
很多,如甘草片、右美沙芬、咳特灵、咳必清、苯丙哌林、苯佐那酯等,化痰的还有氯化铵、痰易净、溴乙新、羧甲司坦等药物。
⑵ 有哪些是必备的进口止咳药
止咳药都是治标不治本的,他只是麻痹了,最好还是治疗为主,晚上可以吃点版止咳药,不要影响睡权眠质量,吃药最好不要一开始就吃高端的,不好,如果普通的可以,还是吃国产普通的,克咳敏就不错,要么在往上点就是止咳丸
⑶ 镇咳药可分为哪几类有哪些常用药物
镇咳药可分为中枢性镇咳药、外周性镇咳药、复方制剂这三类。
1、中枢性镇咳药常用药物有:
右美沙芬:作用与可待因相似,治疗剂量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无镇痛作用,也无成瘾性。临床上应用最广,适用于感冒、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咽喉炎、肺结核以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时的咳嗽。
2、外周性镇咳药常用药物有:
那可丁:又称外周「可待因」。为阿片所含的异哇琳类生物碱,通过抑制肺牵张反射、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产生外周性镇咳作用。对各种过敏性咳嗽、痉挛性咳嗽、严重和发作性咳嗽有特殊的治疗价值,同时它也可抑制因呼吸道分泌物而引起的炎症。
3、复方制剂常用药物有:
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内含盐酸甲氧那明 、那可丁、氨茶碱、马来酸氯苯那敏。可以减轻咽喉及支气管炎症等引起的咳嗽,缓解哮喘发作时的咳嗽,有利于排痰。
注意:有心脏疾患、高血压或高龄者,青光眼、甲亢、排尿困难者及正在接受治疗者服用需谨慎。可引起困倦,不要驾驶或操作机械。
(3)止咳药有哪些扩展阅读
使用原则
病因治疗:咳嗽可由多种原因所致,用药的关键在于病因治疗。有些咳嗽是由支气管哮喘引起的,平喘治疗有效;有些是由食管反流引起的,应用胃动力药和制酸药有效。
联合用药:痰液较多的咳嗽应以祛痰为主,不宜单纯使用镇咳药,应与祛痰药合用,以利于痰液的排出和镇咳效果。咳嗽伴有多痰者,应与祛痰药如氯化铵、溴已新、乙酰半胱氨酸等合用,以利于痰液排出和镇咳效果。
参考资料:网络-镇咳药
⑷ 镇咳药有哪些类型
重庆新兴医院答:目前常用的止咳药按照它们的作用部位可分为两大类: (1)中枢性镇咳药:可直接抑制位于延脑的咳嗽中枢而产生止咳作用,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可待因:止咳作用迅速而强大,口服后大约1小时就可发挥最大效果。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尤其适用于伴有胸痛的剧烈干咳。由于此药能够抑制气管和支气管粘膜体的分泌和纤毛运动,对有少量痰的剧烈咳嗽,应与祛 痰药合用,痰多的病人不能服可待因,否则会使大量痰液阻塞呼吸道。不可长期服用,因可产生耐受性的成瘾性,也可引起便秘。 口服,每次15~30毫克,每日3次。 咳必清:兼有中枢性和末梢性镇咳作用,作用强度约为可待因的1/3,但无成瘾性,一次服药作用可持续4~6小时。多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无痰干咳和百日咳。 口服1~2片,每天3~4次。青光眼病人慎 用。 咳平:可抑制咳嗽中枢,止咳作用较可待 因弱,无耐受性及成瘾性。服药后20~30分钟就可见效,作用可持续3~4小时。用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和结核病所引起的咳嗽。 口服,每次10~30毫克,每天3次,儿童每公斤体重每次1.0毫克,每天3次。 咳快好:兼有中枢性和末梢性止咳作用,作用比可待因强2~4倍,口服后15~20分钟就可见效,作用可持续4~7小时。可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为以及因感染、吸烟、刺激物、过敏等原因引起的咳嗽、对刺激性干咳效果更好。 (2)末梢性的止咳药:这类药通过降低呼吸道感觉神经末梢对刺激的敏感性而产生止咳效果的。常 用的有复方甘草合剂,各种止咳糖浆,口服后,能覆盖在发炎的咽部粘膜上,使粘膜少受刺激,而达到止咳作用。
⑸ 常用的止咳中成药有哪些种类
病情分析:
中成药治疗咳嗽,只要对症,效果是不错的。
指导意见:
1、梨膏类止咳药;2、杏仁止咳糖浆;3、蛇胆川贝类止咳药;4、强力枇杷露等。
⑹ 化痰止咳药有哪些
按中医理论,把咳嗽分为热咳、寒脯看村寥诙览打莹弹皮咳、伤风咳嗽和内伤咳专嗽,选用中药止咳糖浆时,因药属性不同,也有寒、热、温、凉之分,须对症服用。蛇胆川贝液具有驱风镇咳、除痰散结之功效,主治风热咳嗽、咳嗽多痰等症,对于风寒引起的咳嗽、咯白稀痰、夜重日轻者切勿使用。复方枇杷膏,具有清肺、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风热咳嗽、咽喉干燥、咳嗽不爽等证。鲜竹沥
药性偏寒,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作用,适用于燥咳及痰黄带血者,风寒咳嗽则不宜服用。消咳喘药性偏热,
不能用于小儿的发热咳嗽、痰黄带血者。另外,百日咳糖浆
药性都偏温,用于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比较适宜,如果是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则不可服用。虚证咳嗽多为慢性咳嗽,且咳嗽无力,并伴虚弱多汗,四肢发凉,此时宜用桂龙咳喘丸、固肾咳喘丸等。还有一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止咳药———伤风止咳糖浆,也叫非那根糖浆,以止咳为主,兼顾化痰,并有镇静作用,适用于夜间咳嗽多痰、影响睡眠及由于过敏引起的支气管炎等病,小儿要掌握好剂量。
⑺ 有哪些常用的止咳化痰药
清肺药
前胡:4.5~9克。微寒,适用于外感初起,风热咳嗽,有降气祛痰之功。
牛蒡子:4.5~9克。微寒,虽止咳化痰、疏散风热、消除咽痒痛效甚佳,但便溏者不宜用。
贝母:4.5~9克。微寒,象贝母宜于外感咳嗽,川贝母宜于内伤咳嗽,有润肺清火、化燥痰的功效。但川贝母不宜于外感咳嗽早期,恐抑遏排痰。
蝉衣:3~6克。微寒,用于风热咳嗽,对音哑有效。
白前:4.5~9克。微寒,用于痰多,肺气壅塞不利的咳嗽。
桑白皮:4.5~9克。甘寒,用于肺热咳嗽。因其可泻肺利水,故亦可用于利尿消肿。
枇杷叶:6~12克。苦平,用于清肃肺胃之热而治热咳喘急,清胃热而止呕。须刷毛包煎。
温肺药
杏仁:4.~9克。微温,苦杏仁化痰,润肠,并可平喘,用以治实证咳嗽。甜杏仁偏于滋养,多用于虚证咳嗽。
紫菀:4.5~9克。微温,祛痰,兼用于肺虚久咳,有清肺之功。
款冬花:4.5~9克。微温,降气平喘,常与紫菀合用。
旋复花:4.5~9克。微温,降气,化痰,平喘,兼能平噫气呕逆。须包煎。
化痰药
苏子:4.5~9克。微温,化痰,定喘。
莱菔子:4.5~9克。微温,一切咳嗽因痰属实者都可用,并可宽中消食。
半夏:4.5~9克。性温,专治湿痰,并能镇咳止呕,和胃安神,用途甚广。
桔梗:2.4~6克。微温,清咽祛痰排脓,并能载药上行,宣利肺气。
天竹黄:3~9克。微寒,为凉性化痰药,常用于痰热惊搐,中风痰壅。
镇咳药
百部:4.5~9克。微寒,润肺止咳,若用于外感新咳者,须配以宣肺解表药,且有杀虫作用。
五味子:1.5~4.5克。微温,因为它的酸性有收涩之功,对表里无邪,属肺肾虚寒的病人更宜,还可敛汗、止泻、治遗精等。
⑻ 治咳嗽的药有哪些
咳嗽怎么治疗?
1、一般疗法
平时应注意休息,生活规律,心情愉快,室内环境宜湿润清洁,保持大便通畅,戒除烟,酒,积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如有发热,便秘或咳嗽较重,应对症给予得甫吣琰清茶解热止痛,通便,止咳药。
2、控制感染
合并细菌感染时,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3、治疗全身性疾病
如糖尿病可使咽炎迁延不愈,心脏病可导致咽部血液循环障碍而慢性充血等。因此,应积极治疗这些全身性疾病,随着全身疾病的好转,咽炎也会随之得到改善。
4、补充维生素
慢性咽炎病人经常有体内维生素缺乏。因此,应适当补充维生素A,B族,C,E等,可促进粘膜炎症损害的修复。
⑼ 止咳平喘药有哪些
咳嗽证是肺脏病变的典型症状,经常由外邪侵袭或者其它病变造成肺功能下降而导致的;喘证由风寒或者痰热等邪壅于肺,肺气郁闭不宣,气失宣降导致。两证常一块出现为咳喘证,而临床上止咳平喘药类别繁多,因此怎样选择用药是治好该病的关键。1.祛痰灵:又名复方鲜竹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黄稠、咳而不爽、喘急、面红烦热口干、大便干结、尿短赤、苔黄腻。2.急支糖浆:清热解毒,宣肺祛痰,可以解毒、化痰止咳,无不良反应。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感冒咳嗽、夜里阵发性咳嗽。本品稍有沉淀,振摇后服用。3.喘舒片:起效快,具有温肾纳气、化痰定喘之作用。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尤适合于喘息型气管炎。4.消咳喘:又名消咳喘糖浆,性温,味辛苦,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和感冒咳嗽。忌烟酒辛辣之品。5.首乌喘息灵:具有滋补肝肾、养血益精、清肺热、润肾燥之作用。用于喘息型和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服用时须禁止食用刺激性和油炸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