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是多少岁
㈠ 不惑之年是指多大年龄
四十而不惑
㈡ 不惑之年是几岁
不惑之年是四十岁。
四十岁称为不惑之年,语出孔子的《论语》“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
㈢ 不惑之年是指多少岁
不惑之年指的是四十岁,
俗话说四十不惑,
大概意思就是这个年龄经历多了…
懂得的事情也就多了…
所以称为不惑之年。
㈣ 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分别指的是多少岁
不惑是40岁;花甲来,指60岁;古稀自,指70岁。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指40岁(男)。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指60岁。 花甲,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70岁。 古稀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4)不惑之年是多少岁扩展阅读
古人提倡十岁入学,今天我们规定七岁入学,尽管相差三年,但在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的古代,应该是符合现实要求的。尤其古代提出三十“有室”,这和今天 世界一些地方盛行的三十结婚,晚婚晚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人的寿命延至七、八十岁以上。
民间流传的“二十三十青少年,四十五十正当年 (即壮年),六十七十满街转,八十九十不稀罕”民谣,这和“四十称强、五十称艾、六十称耆、七十称老”的提法,如出一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祖先, 对人生年龄的分段,分明是极为科学和合理实用的。
㈤ 不惑之年是多少岁
一指四十岁的代称,二指形容人到中年(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
出自《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
(5)不惑之年是多少岁扩展阅读
不惑之年的反义词:
一、豆蔻年华[ dòu kòu nián huá ]
【解释】: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出自】: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二、黄金时代[ huáng jīn shí dài ]
【解释】: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也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出自】:谢觉哉《青年人怎样锻炼自己》:“人从十五岁至三十岁,是黄金时代。”
㈥ 不惑之年知天命,古代的不惑之年是指多少岁
中国古代"不惑"是指男子40岁,出自《论语·为政》,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6)不惑之年是多少岁扩展阅读:
1、总角:代指儿童时代。在古代少男未冠,女未笄时疏的发型,就是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好像头顶两角。
2、垂髫:指童年。等到儿童年龄稍大,不再能札发髻,头发自然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3、始龀:按照正常的生理现象,小孩七八岁的时候开始换牙,“始龀”就成了换牙年龄小孩的代称。
4、豆蔻:特意女子十三四岁。
5、及笄:特指女子15岁。
6、二八:16岁。
7、弱冠:指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但身子尚较成年人弱,所以称为“弱冠”。
8、而立:男子三十岁独当一面
9、不惑:指男子四十岁就已经见惯各种情况,不会被迷惑了。
10、60岁有三种称谓,耳顺之年,花甲(我国古代干支记时间,六十年一甲子,所以称60为花甲),耆(qi)。
11、61岁称还历寿,按照天干地支计时法,六十年为一轮,六十一年是新一轮重新算起,故称“还历”。
12、70岁称为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㈦ 不惑之年,古稀之年都是指多少岁
古稀之年,读音gǔ xī zhī nián,汉语成语,指人到70岁的时候。出自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㈧ 不惑之年是什么意思,不惑之年是几岁
“不惑之年”抄的意思是:通常是指中年人的年纪。意思是,人到中年,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不惑之年”是作为40岁的代称。
㈨ “不惑之年”“而立之年”……是多大
孩童时期称为“总角之年”。
女孩十三四称为“豆蔻之年”。
女子许婚要结发上簪,因为古代二十许婚者少,十五许婚者多,所以这一特点就用来称呼女孩十五岁,叫做“及笄之年”
女孩十有六岁就被称为“破瓜之年”。
男子二十岁可以称为“弱冠之年”
“而立之年“就指人到三十岁,”
“不惑之年“就指人到四十岁,”
“知命之年“就指人到五十岁,”
“耳顺之年“就指人到六十岁。”
八九十岁被称为“耄耋之年”
人到百岁可以称为“期颐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