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园是哪里
❶ 无锡锡惠公园景点介绍
1、寄畅园
寄畅园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古典园林建筑,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横街。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金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
秦金死后,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
2、惠山寺
惠山寺位于无锡惠山秀嶂街(今惠山直街和横街交接处),始建于南北朝。它的前身是南朝刘宋司徒右长史湛挺创立的“历山草堂”。刘宋景平元年(423),把历山草堂改作僧舍,称“华山精舍”,梁朝大同三年(537),又把“华山精舍”改为“慧山寺”。
3、杜鹃园
中国杜鹃园是以无锡市花杜鹃为主的花园,20世纪70年代末利用惠山东伸之山岗坡地精心构筑而成。曾容获国家园林优秀设计一等奖和科技进步奖。
4、愚公谷
愚公谷荷塘之水引自惠泉,400余年前,“愚公”看到惠泉水浪费惊人,又受到污染,不禁发出“罪孽深重”的呼吁,因为惠泉如此大量浪费,水愈用愈少,势必干涸,当时的情景是“惠水涓涓,由井之涧、之溪、之池、之厨,以涤、以濯、以灌园、以沐浴、以净溺器,无不惠山泉者。
5、天下第二泉
惠山泉相传经中国唐代陆羽亲品其味,故一名陆子泉,经乾隆御封为“天下第二泉”,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郊惠山山麓锡惠公园内。
惠山泉,被唐代“茶圣”陆羽称为“天下第二”。被唐代诗人李坤称为“人间灵液”。
❷ 无锡是哪个省的
无锡是江苏省的。
无锡,简称“锡”,古称梁溪、金匮,是江苏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之一、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5个区、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4627.4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52.1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无锡市常住人口659.1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08.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7.10%。
无锡地处中国华东地区,位于江苏省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是扬子江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北倚长江、南滨太湖,被誉为“太湖明珠”,京杭大运河从无锡穿过;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充足。
无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无锡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是苏南模式的发祥地,也是联勤保障部队无锡联勤保障中心驻地。无锡有鼋头渚、灵山大佛、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等景点。
(2)锡园是哪里扩展阅读:
1、锡惠公园
锡惠公园,国家重点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园内有天下第二泉、寄畅园、惠山寺等著名旅游景点。
2、蠡园
蠡园位于无锡市风光秀美的蠡湖之滨,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鼋头渚
鼋头渚是横卧无锡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国家AAAAA级景区,景区有充山隐秀、鹿顶迎晖、横云山庄、广福寺、太湖仙岛、江南兰苑、中日樱花友谊林等众多景观。
4、灵山大佛
灵山大佛,国家AAAAA级景区,由小灵山、祥符禅寺、灵山大佛等景点组成,可概括为一山、一寺、一佛。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无锡
❸ 无锡锡园小区拆不拆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4-22
❹ 无锡的别称
1、无锡
来源于战国黄歇 “立无锡塘,治无锡湖”。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县,以湖名作县名称,名无锡县。
2、金匮
世传晋代郭璞曾埋黄金符匮于山下,为无锡城之巨镇,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民国元年(1912年)两县合并复称无锡县。
3、扬名
宋代无锡古乡名之一,以“扬名天下”成语而得名。现为扬名街道。
4、梅里
宋代无锡古乡名之一,传为泰伯定居地,原称梅里。1929年即建镇。现名梅村街道。
5、河埒口
在古城西郊。宋朝有蒋姓沿梁溪河筑埂埒地养鱼而得名。1929年始有河埒乡,后为镇,现并入荣巷街道。
6、荣巷
因明代正统年间,荣氏在此聚族而居始得名。分上荣、中荣和下荣。1929年即建镇。现为荣巷街道。
7、周新镇
原名东绛(土字旁),明朝时因这里地势较高,又在西绛之东,故称东绛。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无锡工商先驱周舜卿新建街镇,取名“周新镇”。 1929年即建镇。解放后将周新镇改名为东绛镇。现为太湖街道。
8、南方泉
现名南泉,因镇内有一方泉而得名。1929年即建镇。为与北方泉区别,又在方泉前加“南”字。
9、胡埭
宋代原名湖埭,因毗邻太湖而得名。
10、硕放
1929年即建乡。取硕望桥与放鹰桥两村各一字而名。现为硕放街道。
11、坊前
因宋代有酒坊而名,1929年即建北坊前镇。现并入江溪街道。
12、东亭
原名隆亭、隆庭,因地处无锡城东十里亭所在而得名。
13、安镇
南唐时称堠村。明代称安家坟前,后安氏益大成市,遂名。1929年即建镇。
14、荡口
因位于鹅真荡之口而名。1929年即建镇。
15、甘露
古名月溪,因月照而名。后因甘露降地而名,或说是唐代建甘露寺而名。1929年即建镇。
16、堰桥
因旧有高鲁堰桥,简称堰桥。1929年即建镇。
17、洛社
宋代即有名。1929年即建镇。
18、玉祁
曾称“王祁”,因明代丈量地籍为“玉”字号,又与芙蓉湖水乡地貌特征吻合,故改称玉祁。1929年即建镇。
19、藕塘
因原有一大塘,塘内有很多莲藕而得名。1929年即建镇。
20、陆区
原名陆墟,汉代大夫陆端组织匠人开采阳山石渐成集市(墟)而得名。1929年即建陆区镇。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陆灿始建单孔石拱桥,因在陆墟集市之处,并跨陆墟港,故名陆墟桥,又名陆区桥,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67、 锡山
相传古时山中产锡,故名。陆羽《惠山寺记》:“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谚云:“无锡锡山山无锡”,为无锡主山,无锡别称锡山、梁溪。
68、 惠山
古称历山、古华山、西神山。因晋代开山禅师慧照而名慧山,慧通惠,故名惠山。全山九峰,宛若游龙,故又称九龙山。
69、舜柯山
金匮县志记载“因舜、柯两山相连,故名舜柯山”。传说舜在山下垦过荒而得名舜山;又传吴公子仲雍六世孙柯相所治之处为柯山。元《金匮县志》载:“而谓之历山者当自南朝始,曰舜山、舜柯者,后人因历山之名,故附会其说”。
70、马迹山
因西北狭窄,东北宽广,状如骏马,因而得名。传说当年秦始皇东巡会稽,乘骑踏浪途经太湖留下马蹄印,遂现一座湖中仙岛,故名。马迹山及周围部分湖面,面积约116平方公里。自然景观以龙头渚、仙鹤嘴、冠嶂峰等为主,近年来依托小灵山和祥符寺所建“灵山胜境”而闻名遐迩。
71、犊山
又称独山、中犊山。位居太湖与五里湖交汇处。
72、军(山字旁)嶂山•成性寺
曾为南唐屯兵之处,故又名军(山字旁)将山。金匮县志载“军(山字旁)将山一名军帐,在县西南四十里,滨太湖南”,后名军(山字旁)嶂山。成性寺(龙寺),在军(山字旁)嶂山麓龙湫旁,始建于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开禧二年(1206)获赐“孚泽”额。
73、雪浪山
宋代山顶建有雪浪庵而得名。为军(山字旁)嶂山东延横脉,故又名横山,山东麓建有横山寺。
74、鸿山
相传东汉文学家梁鸿居于此而得名。
75、胶山
因山上原有胶山寺得名。
76、阳山
安阳山的简称,安阳山地区原是周武王时安阳侯周赟的采邑地。安阳山北坡的朝阳洞和翠微寺,曾是宋代大觉禅师修炼处。大觉东渡日本后,创立了建长寺派,为开山祖师。日本有建长寺派寺院49处,是与鉴真和尚齐名的中国高僧。日本僧众近年常去安阳山朝拜寻踪。
77、太湖
古称震泽。《史记正义》载:纵广三百八十三里,周回三万六千顷。或谓之震泽。《禹贡》谓之具区。《山海经》谓之笠泽。《史记正义》曰:五湖,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也,皆大湖东岸五湾。《左传》《职方》《越语》:谓之五湖。其中相传吴王种菱处名菱湖。
78、五里湖
又名蠡湖。旧时又称漆湖,亦称小五湖,系太湖(梅梁湖)伸入无锡城区的内湖。相传2500多年前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助越灭吴,功成身退,偕西施泛舟于此,故又名蠡湖。
79、鹅湖
又名濠湖、鹅真荡。因状如鹅肫,俗称鹅肫荡,“真”与“肫”音近而转。
80、芙蓉湖
已消失的古代湖泊,在无锡北部,湖之一部分现演变为大运河的河道。因湖中长有很多荷花,因而得名。
81、京杭运河
大运河的前身,最早开凿于2500年前春秋末期,为吴王夫差开掘连通江淮的吴国邗沟。秦统一中国后,始皇开凿京口至丹阳的曲阿河(江南运河今镇江段)。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全长40.8公里,始凿于鲁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为最早开凿的人工运河。
82、梁溪河
原称西溪,又名梁清溪。源自惠山,流入太湖。梁溪河是历史悠久的一条河流,誉为无锡的母亲河,无锡因此而别名梁溪。南北朝梁大同年间重浚,故名。旧县志称,汉建无锡子城,西距梁溪,东接运河(城中直河)。“梁溪源出惠山,其袤三十里。”北自西水墩(太保墩)与西运河分流,南至蠡桥,经小渲、大渲入太湖,全长7.5公里。
83、伯渎港
泰伯在梅里建立勾吴国后,为灌溉排洪开凿的运河,故名。
84、长广溪•吴塘门
全长约15公里,水面最宽处约300米。取“溪阔水长”之意。吴塘门在长广溪南入太湖之口。因位于吴塘山附近而得名吴塘门。
85、檀溪
古时此处有一条沟溪,溪边有檀树林,此溪横穿,故名檀溪。
86、金城湾
位于蠡湖东端,蠡湖两个重要源头——马蠡港、梁塘河在此汇合形成湖湾。
87、东大池
惠山南麓的大水塘,蓄水灌溉农田,分东西两池,东面的称东大池。
88、鸭子滩
原名圣塘里,乾隆帝南巡至此见河内肥鸭成群,传旨命名为“鸭子滩”。
89、鼋头渚
前身为1916年购地、1918年始建于鼋头渚沿湖山地上的横云山庄,1944年易名横云公园。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更名为鼋头渚公园。1958年,原“太湖别墅”7栋建筑并入公园,后陈家花园(若圃)、三山岛、郑园部分旧址、原郊区河埒公社鼋头渚大队相继并入公园,遂于1993年1月命名为“太湖鼋头渚风景区”,但鼋头渚公园名称并未废除。其范围包括面积3平方公里的鼋头渚半岛和面积0.12平方公里的三山岛。该景区于2002年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而“鼋头渚”因南犊山(充山)伸入太湖的余脉状如鼋头而得名。明末,王永积《锡山景物略》称:“更有一巨石,直瞰湖中,为鼋头状,因呼为鼋头渚。”
90、泰伯庙
作为太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独立景点的泰伯庙在新区梅村镇至德路西侧,泰伯庙在新区鸿山镇的鸿山西坡。传为东汉永兴二年(154)吴郡太守糜豹奉敕以泰伯故居即宅为庙,并建泰伯墓。但现存建筑均为明、清时所重建。2006年国务院公布“泰伯庙和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1、蠡园
由王禹卿始建于1927年,1936年其子王亢元作扩建。因园主为“三槐堂”王氏后裔,据说原拟名“槐园”,后正式命名为“蠡园”并沿用至今。园名出典据园主身前见诸传媒的文字资料及口述资料而有两个版本:一是慨慕范蠡为人,园以湖名;另一是“以蠡测海”(用瓢测量海水)、“管窥蠡测”表示谦虚。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向西续建长廊与陈梅芳始建于1930年的“渔庄”相联,渔庄并入蠡园,后老蠡园大部份划入宾馆(今湖滨饭店),上世纪80年代初和2004年蠡园分别作东扩西延。2002年“蠡园及渔庄”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蠡园列为AAAA级旅游景区。
92、高子水居
明东林党人高攀龙始建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五里湖水上别墅,故名。原址在东蠡湖东北角“鱼池头”(今湖滨区东降(土字旁)镇境内)遗址现已淹没水中,2005-2006年在遗址附近建“水居苑”以志纪念。
93、梅园
1912年荣德生在无锡西郊的东山购地植梅为梅园起点,数年间购山粮地150亩,植梅三千株,于1922年后园址扩大至浒山,成为江南三大赏梅胜地之一。1955年,荣毅仁根据父亲荣德生遗愿将梅园除“乐农别墅”留作纪念先父外赠献政府,当时梅园游览面积为81亩,此即“荣氏梅园”范围,或称“老梅园”。鉴于该由名人用名花构筑的名园,在历史转型期引领生态园林建设的风气之先,又开私园为社会公益之先河,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2006年国务院公布“荣氏梅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梅园在1959年征地50公顷,向东拓展至横山,2009年列为AAAA级旅游景区。
94、锡惠公园(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
新中国成立之初,无锡就开展了群众性荒山造林运动。1952年在此基础上环锡山建“锡山公园”。1958年在锡山、惠山之间原“秦皇坞”古址开挖“映山湖”,至1959年相应将惠山头茅峰东坡、东麓划入公园,原沿山布局的大量名胜古迹纳入园中,该年国庆节锡山公园更名为“锡惠公园”。为加强园内文物保护工作,经市政府批准,1995年2月28日该园启用“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名称,与锡惠公园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该公园(名胜区)在2004年列为AAAA级旅游景区。
95、寄畅园
在惠山东麓,毗邻惠山寺,面积15亩,明太子太保秦金始建于16世纪初叶,初名“凤谷行窝”;园转属秦梁后,更名“凤谷山庄”。再转属秦燿,经大规模改筑,在万历二十七年(1599)更名为寄畅园,沿用至今。该园自创始至1952年献赠国家,四百多年间由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迁锡后裔世代相守,故又名秦园。1988年,寄畅园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6、天下第二泉
在惠山头茅峰东坡白石坞。此泉由无锡县令敬澄(字源深)开凿于唐大历十二年(777)或前数年间,初名惠山泉或惠山石泉水。因“茶神”陆羽品评天下宜茶之水二十等,此泉列第二,故名天下第二泉,简称第二泉、二泉,又称陆羽泉、陆子泉。因泉而建的庭院建筑,始于唐,历代均有增益,至清乾隆年间形成今存完美格局。2006年,“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7、惠山古镇
分布于惠山东麓及惠山寺甬道两侧、惠山老街两旁和惠山浜(寺塘泾)两岸之面积为0.4平方公里范围内,其数量达120座左右(含遗址) 。南齐建元三年(481),高帝萧道成旌表孝子华宝门闾,即宅为祠,此为惠山祠堂之滥觞(华宝故居原在今二泉亭之上;元时华孝子祠迁至二泉东偏今址)。唐代邑人在春申涧畔建春申君祠(后搬迁至庙巷,称大王庙)。至清乾隆十四年(1744年)列入官祭的惠山祠堂共54座。清中期以迄民国时期,形成今存惠山镇祠堂群。2006年“惠山镇祠堂”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核心祠堂十座。其中位于锡惠公园的有五座:华孝子祠、至德祠、尤文简公祠、钱武肃王祠、淮湘昭忠祠;属惠山古镇的有五座:陆宣公祠、王武愍公祠、顾洞阳祠、杨延俊祠(留耕草堂)、杨藕芳祠。“惠山老街”在2011年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98、龙光塔
耸立在锡山之巅的佛塔兼风水塔,无锡古城的标志建筑。根据无锡图书馆藏龙光塔古碑拓片,始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当年无锡人孙继皋状元及第,他是无锡所出第二位状元,此后在清早中期无锡又出三位状元。古老相传,该塔能振兴文风。其塔名,可能与惠山似龙,锡山如龙头,塔是龙角的传说有关。该塔历代多次重修。1983年列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99、公花园
在无锡古城中心,今中山路与新生路之间,毗邻崇安寺商业街区和县前东街,现面积60亩左右。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是中国人所建最早城市公园之一。初名锡金公花园,简称公花园、公园。1912年后更名无锡公园、城中公园等。2006年以“锡金公园旧址”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00、崇安寺
位于无锡古城中心,传东晋兴宁二年(364)王羲之舍宅为寺,故名“兴宁寺”,北宋太平兴国初年赐额“崇安教寺”。
❺ 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的地理位置
位于太湖之滨,惠山之麓的无锡,是一座历史悠久、物产丰饶、人文荟萃的江南名城。
坐落于无锡城西,被乾隆皇帝誉为江南第一山的惠山,古称历山、华山、西神山,其山形犹如九龙腾跃,故又名九龙山。锡山包含了锡惠景区的精华部分,锡惠名胜荟萃是惠山的余脉,无锡地名的来历与锡山有着特殊的渊源。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锡山就有先民在此居住生活,闪耀着马家浜文化的光芒。秦始皇曾在此屯兵驻戍,留有秦皇坞等遗迹。后汉有樵客在锡山得碣石,其铭曰: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为无锡地名来历平添神奇色彩。
无锡锡惠园林文物名胜了无锡地区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和品类齐全、颇具山麓园囿特色的风景资源,时跨数千年,一直享有无锡露天历史博物馆的美誉;以天下第二泉、寄畅园等名泉名园为代表的大批名胜著称于海内外。
❻ 大润发和锡园大润发是一家吗
不属于的,大润发超市属于台湾润泰集团下属连锁批发商超,锡园大润发属于我们大陆的某个地方小的批发超市
❼ 无锡最好玩的地方在哪里
云和梯田是华东最大的抄梯田群,被CNN评为中国大陆40个最美景点之一,号称“中国最美梯田”;在日出时,身临其境如入世外桃源,满坡的梯田,波光粼粼好似一架架直上云霄的天梯,一派美不胜收的壮丽画卷
山塘街,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名胜山塘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进入山塘老街不需要门票 ,很适合午后去逛逛走走,老街上的个别景点需要购票入内,是否进入就看各人的喜好啦。
❽ 无锡锡惠公园有哪些景点
锡惠公园位于江苏无锡市西郊,占地90公顷,是一座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舒适的休闲游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园林。锡惠公园有天下第二泉、寄畅园、惠山寺等著名旅游景点。锡惠公园始建于1958年。锡惠公园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十四个核心景区之一,是国家重点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惠山古称华山、历山、西照山,相传西域僧人惠照曾居此处,故唐以后称惠山。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突起处,山高仅75米,相传周秦时盛产锡矿,故名。1958年开凿了映山湖之后,锡山就与惠山连成了一片,辟为锡惠公园。
景区以文化旅游为主,泉水为辅,峰叠峦秀、翠拔蓝天,山峰高低错落,相映成趣。亭台楼阁,倚山临水而立,山泉峥淙,飞禽啁啾,满山遍野生长着奇花异卉、古树名木,景色出奇的清幽秀丽。荟萃了无锡地区丰富的历史文物景观,以保存完好、时跨唐宋元明清千余年历史的众多文物古迹而著称于世,有无锡"露天博物馆"之誉。
唐代天下第二泉、宋代古桥金莲桥,明代古园寄畅园、愚公谷、南朝古刹惠山寺、春秋战国时春申君饮马处--黄公涧等20余处名胜古迹错落于山野之间。名山、名泉、古园、古寺荟集,积淀了历朝的古风雅韵。陆羽、秦观、黄庭坚、文征明等历代文人雅士都在此留下了瑰丽诗篇和轶事佳话。移步揽景,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品读历史,领略无锡山水灵秀,文化灿烂。
❾ 无锡锡惠公园的资料与图片
位于太湖之滨,惠山之麓的无锡,是一座历史悠久、物产丰饶、人文荟萃的江南名城。
坐落于无锡城西,被乾隆皇帝誉为“江南第一山”的惠山,古称历山、华山、西神山,其山形犹如九龙腾跃,故又名九龙山。锡山是惠山的余脉,无锡地名的来历与锡山有着特殊的渊源。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锡山就有先民在此居住生活,闪耀着马家浜文化的光芒。秦始皇曾在此屯兵驻戍,留有秦皇坞等遗迹。后汉有樵客在锡山得碣石,其铭曰:“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为无锡地名来历平添神奇色彩。
无锡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包含了锡惠景区的精华部分,锡惠名胜荟萃了无锡地区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和品类齐全、颇具山麓园囿特色的风景资源,时跨数千年,一直享有无锡“露天历史博物馆”的美誉;以天下第二泉、寄畅园等名泉名园为代表的大批名胜著称于海内外。
无锡地旷山稀,无高山大川,可是锡山、惠山却有奇质,林木葱郁,泉涌瀑布,人文荟萃。南北朝时,惠山就建有“历山草堂”,是为江南名刹惠山寺前身。古时“慧、惠”词义相通,有智慧即有福德,故锡惠山麓又以“惠泉福地”名播天下。唐朝著名诗人李绅年轻时在惠山寺读书,作有《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还把惠山亲昵地称为“家山”。自唐代以来就盛名天下的第二泉,现代随着《二泉映月》名曲的传播而家喻户晓。唐宋石经幢、听松石床及陆羽、李阳冰、秦观、苏东坡、黄庭坚、文徵明等无数文人墨客题咏吟唱惠山、二泉,给锡惠名胜区留下了绚丽灿烂的篇章。宋朝金莲桥造型匀称,雕刻精美,文化、文物价值都属上乘。屹立于锡山之麓的龙光塔四百多年来一直是无锡城市的标志性景点建筑。建于明代的寄畅园以高超的造园艺术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苍翠寥廓,古朴清旷,不但文人雅士喜欢,还成为康熙、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巡游至无锡而必到的钟爱之地。乾隆似乎特别喜欢寄畅园,下令画师照本描绘,回京后在清漪园(今颐和园)仿造了一园取名“惠山园”,即今谐趣园,开中国园林成功“克隆”的先例。
锡惠名胜区有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18处,占整个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的23%。唐宋元明清,从古说到今。区内有明代二泉书院、碧山吟社、点易台;有华孝子祠、钱王祠、顾宪成祠、李纲祠、张中丞庙;有惠山寺、龙光寺、忍草庵等佛教遗迹;还有玉皇殿;头茅峰等道教仙踪,是中国传统儒、释、道三种文化的聚集地和沉淀区。诗书礼乐,晨钟暮鼓。泉流淙淙,松涛阵阵。古柯乔木遍布区内,鸟虫鱼兽,出没林泉。名山、名泉、古园、古寺汇集,实为文化昌明、风景优美的首善之地。“大哉王言,山为第一泉第二;巍然庙貌,祠为教孝寺教忠。”惠山寺门口的对联确切地反映了锡惠名胜区的教谕作用。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锡惠名胜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开挖了映山湖,营造了茂密山林,兴建了动物园、杜鹃园、儿童乐园、锡惠旅游索道、百鸟园、趣味园、牡丹园、音乐喷泉等景观,整修了龙光塔,寄畅园等大批文物古迹,充实了文化内涵,形成了丰富的景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