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什么是社会关系

什么是社会关系

发布时间: 2024-07-07 11:39:22

Ⅰ 社会关系是什么

在填写表册时,常常遇到“社会工作”一栏,这个社会关系,就是主要亲戚朋友,除了自己的家人以外,亲戚朋友,经常有往来的人员关系就是社会关系,也就是经济上有联系,政治上有形象的人。比如外公外婆、舅舅老挑、姑奶老表、七大姑八大姨等等。父母不能算成社会关系,而是家庭成员。

Ⅱ 社会关系都有哪些

社会关系的概念

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称。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此意即为社会关系源于人,因为有了人类,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各种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就统称为社会关系。
从关系的双方来讲,社会关系包括个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一般还包括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这里集体的范畴,小到民间组织,大到国家政党。这里的国家在实质上是一方领土之社会,即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个人与世界的关系就是个人与全社会之间的关系。
从关系的领域来看,社会关系的涉及面众多,主要的关系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此外,宗教、军事等也是社会关系体现的重要领域。
编辑本段
社会关系的分类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日益深入和扩展,历史地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多种层次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各种社会关系之间的从属关系,据此将社会关系分为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两种基本的类别。物质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不依人们的意识和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联系,思想关系是通过人们的意识形成的关系,它是物质关系的反映(见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对社会关系还可以从其他一些角度进行分类:①从社会关系的主体和范围,可以划分为个人之间的关系,群体、阶级、民族内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国内和国际关系等;②从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可以划分为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道德关系、宗教关系等等;③从社会关系包含的矛盾性质,可以把社会关系划分为对抗性关系和非对抗性关系。对抗性关系是涉及双方利益根本对立、往往要靠强制手段来维系或解决的矛盾关系,通常指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关系、敌我之间的关系。非对抗性关系是涉及双方根本利益一致,可以通过批评、说服、调整的方法去解决的矛盾关系,通常指人民内部的关系。
编辑本段
社会关系系统

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社会关系系统,即社会形态。在这种系统中,诸种社会关系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具有一定的秩序与规律的有机整体。其中生产关系构成经济基础,反映经济基础的要求和特点的各种思想关系是上层建筑。不同的社会关系之间,存在着从属、包含、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各自居于一定的地位,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物质关系决定思想关系,思想关系又反作用于物质关系。社会关系整体系统决定和制约着作为这一系统构成部分的各个社会关系,各个社会关系也对整体系统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占据主要地位的社会关系对整体系统的性质和发展、对其他社会关系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一般说来,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整个社会关系系统以及其他个别社会关系的性质。在剥削阶级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对抗性的社会关系居于主要地位,社会关系系统的性质就是对抗性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内部的非对抗性的社会关系居于主要地位,社会关系系统的性质就是非对抗性的。
无论个别社会关系或社会关系系统,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演变的。其演变的规律大致是:生产力的发展直接促使物质关系发生变化,进而要求种种思想关系相应地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社会关系系统的根本变化。人类历史已经多次发生社会关系系统的质的变化,这就是由原始的非对抗性的系统演变为对抗性的系统,即由原始社会演变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20世纪以来,又先后在一些国家演变为社会主义的非对抗性的系统。
编辑本段
社会关系的困境

在社会关系研究中,关注社会关系遭遇到的困境,是一个新的命题。唐震在《接受与选择》中首次揭示了这一问题的实质。他认为,社会关系是两个高级的能动自然之间的关系,鉴于这种关系对个体的终极作用,它很快地进入到个体指向队列的头排,成为个体选择对象时的第一指向。个体的社会关系的一端——另一个个体,由于他是从他的前对象关系发展而来的、在他目前的对象世界中存有的最高级的对象,因而,我与之交往,就是与最高级的对象交往,这种交往的结果是我的对象关系中的最优结果。
由于这种倾向性,个体的选择就出现了跳跃性——他往往希望跳过与原始自然、人化自然的对象关系,直接地与他人建立对象关系。按照个体对象关系的历史,个体的发展源于对象的转变和对象关系的历史,个体是随着对象的演变而成长起来的。换句话说,当对象停滞时,对象关系也是停滞的;当一方没有经历过前对象的接受过程时,这样的个体与另一个体之间就不是“门当户对”的,他们在对象性的历史上的差距就是存在的,其间出现相互依附现象就是可能的。只有两个同时经历了相当水平的对象关系的个体之间才有可能是对等的、可以相互并进和发展的关系,那种在前对象缺位状态下形成的个体之间的关系对双方只有抑制,从而缺少发展的机制。这就是人类社会关系演变中所遇到的困境。
个体的对象关系正因为它是对象关系,对象——能否结成对象——是个体建立对象关系的重要前提。由于那个作为对象的个体在纯粹的意义上来自于原始自然和人化自然,你不知道他以前的原始自然和人化自然,也就不知道他是什么样子,他作为对象的属性也就是一个未知数。因此,与最高级的能动自然建立对象关系就只是个体的一种潜在的指向。要使潜在的指向转化为现实的指向,个体必须经历一个复杂的渐变过程。即他自身首先必须完成与原始自然的关系的转换,使他自身的原始自然充实起来,不致因为处在虚空状态而使原始的指向出现迷茫、慌乱甚至野蛮的特征;其次他必须完成与人化自然的关系的转换,他发觉人化自然,体验人化自然,运用人化自然,在与人化自然的变换过程中,他掌握了人类凝结在人化自然中的已经被人的实践所证实的前卫的思想意识,掌握了通向自然的最好的工具,掌握了人类最优秀的文明成果。通过这个转化,他已经是脱离了低级的自然状态的个体,是总和了原始自然和人化自然的高级的能动的自然物。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能真正地与其他个体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对象关系,即社会关系。如果不能经历这些转化,个体之间就会出现巨大的差异:一方是还不成熟的、还没有具备能动性的自然物,一方是已经成熟的、具有能动性的高级自然,两者之间的交往结果就必然出现一方是未发展起来的人,另一方则是已经发展成熟了的人,结果是:一方成了另一方的附属物。个体的发展要么出现人性的变异,要么停滞下来。
这就是说,在渐进地、拾级而上的对象关系的展开过程中,个体本身的人性的成长才是可能的、正常的;而在超越对象发展阶段的对象关系所得到的社会交往中,个体之间的关系有可能是扭曲的、非人的关系。然而,在个体的能体会到的“个体面临的对象越高级、其对个体的作用也就越大”的原则的驱使下,许多个体在选择对象时是“直奔主题”的——他们希望撇开低级对象,直接与能动的自然建立关系。由于这一点,由于个体自身并未在前对象关系上发展起来并获得积累,他与这一能动自然建立的关系,就把对象关系的水平拉回到低级的层次。这样一来,这一对象关系——社会关系——的发展就是缓慢的。
参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接受与选择》第七章“社会关系的困境及其消解”

热点内容
新师德与教师教育心得 发布:2024-12-22 21:58:52 浏览:981
化学表面处理 发布:2024-12-22 21:51:56 浏览:428
生物考前指导 发布:2024-12-22 20:58:00 浏览:786
初一生物卷子 发布:2024-12-22 19:59:11 浏览:292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发布:2024-12-22 19:53:36 浏览:465
加满一箱油多少钱 发布:2024-12-22 19:05:29 浏览:564
伤口发炎怎么办 发布:2024-12-22 17:22:51 浏览:517
金阳教师招聘 发布:2024-12-22 15:27:28 浏览:594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怎么样 发布:2024-12-22 15:07:01 浏览:996
cf扫射教学 发布:2024-12-22 14:16:50 浏览: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