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戏法什么意思
『壹』 什么是帽子戏法
1. 定义:在现代足球中,一名球员在一场比赛中独中三元被称为“帽子戏法”,源自19世纪70年代在英国流行的板球比赛。
2. “帽子戏法”的来历:这个说法源于19世纪70年代在英国广为流行的板球比赛。当时,板球和美国的棒球相似,都要求投球手投掷的速度越快越好,对方击球越远越好。自有板球以来,凡进板球场观赛的球迷都严格遵守着一条规矩:一迈进球场大门便须脱帽,这意味着对球场上所有球员、裁判和观众的尊重。因此,帽子就代表了尊重。一般说来,如果一名投球手连续投出3个好球而将对方3名球员淘汰出局,是件相当神奇的事。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裁判便授予那个投手一顶帽子,作为一种至上的荣誉象征。简言之,“帽子戏法”的本意就是板球手连续用3个球得分而获得一顶帽子鼓励,这个词19世纪70年代才出现在印刷品中的。
3. 足球世界杯历史上的“帽子戏法”:
- 巴西的贝利(1958年世界杯半决赛胜法国);
- 葡萄牙的尤西比奥(1958年世界杯1/4决赛胜朝鲜4-3,打进4球);
- 英格兰的杰夫·赫斯特(1966年世界杯决赛胜德国);
- 德国的盖德·穆勒(1970年世界杯5-2胜保加利亚,3-1胜秘鲁,两次);
- 意大利的保罗·罗西(1982年世界杯小组赛胜巴西);
- 匈牙利的拉兹罗·基斯(1982年世界杯小组赛10-1胜萨尔瓦多);
- 阿根廷的加布里埃尔·奥马尔·巴蒂斯图塔(1994年世界杯4-0胜希腊,1998年世界杯5-0胜牙买加,两次);
- 德国的米罗斯拉夫·克洛泽(2002年世界杯小组赛8-0胜沙特阿拉伯)。
4. 足球欧洲杯历史上的“帽子戏法”:
- 迪特尔-穆勒:第5届欧洲杯半决赛 德国4-2南斯拉夫;
- 阿洛夫斯:第6届欧洲杯小组赛 德国3-2荷兰;
- 普拉蒂尼:第7届欧洲杯小组赛 法国5-0比利时;
- 普拉蒂尼:第7届欧洲杯小组赛 法国3-2南斯拉夫;
- 范巴斯滕:第8届德国欧洲杯小组赛 荷兰3-1英格兰;
- 康西卡奥:第11届荷兰比利时欧洲杯小组赛 葡萄牙3-0德国;
- 克鲁伊维特:第11届荷兰比利时欧洲杯1/4决赛 荷兰6-1南斯拉夫;
- 比利亚:第13届瑞士-奥地利欧洲杯小组赛 西班牙4-1俄罗斯。
5. 世界足坛千奇百怪之帽子戏法:
- 点球帽子戏法:2004年6月3日,06世界杯预选赛南美赛区巴西对阿根廷,罗纳尔多三次突入禁区造成对方球员犯规,并三次亲自将自己制造的点球罚入,以一已之力击败老对手。
- 点球不进帽子戏法:1999年7月4日,在美洲杯上对阵哥伦比亚,阿根廷以0比3败北,是役阿根廷三获点球,前锋帕勒莫三次主罚,均没能罚进。
- 扑点球帽子戏法:上一周刚刚结束的慈善盾杯中,范德萨扑出切尔西三个点球,为曼联战胜切尔西立下汗马功劳。
- 任意球帽子戏法:1998年12月13日,时任拉齐奥后卫的米哈伊洛维奇在一场意甲比赛拉齐奥5:2桑普多利亚中三次任意球破门,从此奠定一代任意球大师地位。
- 黄牌帽子戏法:06年世界杯,克罗地亚和澳大利亚的比赛,主裁判波尔在开赛第62分钟、第90分钟分别给了克罗地亚球员西穆尼奇一张黄牌,但是居然忘记将他罚下场。第94分钟西穆尼奇又犯规,波尔又出示一张黄牌时才想起来将他罚下场。
- 先生帽子戏法:近的不用说,有罗纳尔多和齐达内的FIFA先生帽子戏法,远的也有克鲁伊夫、普拉蒂尼、巴斯腾的金球奖帽子戏法。
- 超级帽子:在英超,索尔斯克亚曾经两次独中四元,超级替补人如其名;在欧冠中,普尔绍、小因扎吉和范尼曾经先后独中四元;00年欧洲杯,克鲁伊维特对阵南斯拉夫时也曾独中四元,更有牛者,俄罗斯人萨连科在94年世界杯上,一场比赛打入五球!!!
- 头球帽子戏法:2002年2月12日,皇家马德里7:0拉斯帕尔马斯的比赛中,皇家马德里前锋莫伦特斯一人独中五员,其中有四个进球是头球。由于只要在一场比赛中进三个球就算作帽子戏法,而莫伦特斯在这场比赛中的头球达到并超过三个,因此他上演了头球帽子戏法。几个月后的2002年世界杯,德国队的前锋克洛泽复制了莫伦特斯的头球帽子戏法。在小组赛德国8:0沙特阿拉伯的比赛中,克洛泽攻入三球,并且三个球都是头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