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是什么意思
A. 《匆匆》中徘徊是什么意思
“徘徊”意思是:犹豫地走来走去;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或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文章的特点:
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
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
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1)徘徊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是一篇短小优美的散文,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散文诗,但是从作者将此文收录于1924年12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其诗歌与散文集 《踪迹》看,作者是将此文作为散文作品的。
因为其《踪迹》之第一辑是新诗。第二辑是散文。而此文恰被作者收录在其第二辑散文部分的。
该文凡五百四十一字,是朱自清先生的第一篇散文。文章写于1922年3月28日,原载1922年4月11日《时事新报·文学旬刊》第34期。此前,朱 自清先生的作品都是诗歌。而此时朱自清先生则改诗歌创作为散文创作。
其中缘由:
一、是作者的创作态度决定的,
二、是环境给了作者这样的选择。因为作者面对时代 前进中的社会与人的种种变化,“不愿远远地捉摸,而愿剥开来细细地看。”作者细细地看了之后,就要把它说明白,自然,散文比诗歌更适合朱自清先生内心世 界的表露,更适合他的平淡自然的审美理想的实现了。
朱自清先生写作《匆匆》一文是1922年。此时,恰值“五四”运动落潮之际。作者失望于现实,其心情苦闷,彷徨已不能自己。但作者恰如孔子所说的“哀 而不伤”,彷徨而不消沉,他站在“中和主义”的立场上执著地追求着。
他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 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因此,他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脚印”以求得“段落的满足”。
他在淡淡的哀愁中透出作 者心灵不平的低诉,这也反映了“五四”落潮期知识青年的普遍情绪。于是作了《匆匆》一文,呼吁要振作精神,惜时奋进。
B. 徘徊是什么意思
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回浮动、起伏。答
语出《荀子·礼论》:“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羣匹,越月逾时,则必反铅;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踯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也。”
C. 徘徊是什么意思
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D. 徘徊是什么意思
徘徊的意思是: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E. 徘徊是什么意思
词目:徘徊 拼音:(pái huái) 英文:(linger) [编辑本段]解释 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2、比喻犹豫不决 3、危险常顾 4、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近义词及反义词 近义词: 徘徊——彷徨 反义词: 徘徊——进步 徘徊--坚决 造句及出处(按解释的顺序) 意思1:我清冷的月光下寻觅桂树散发出来的丝缕清香。 意思2:三纳之而未克,容与,追者益近。——明·马中锡《hhhh》 意思3:自从失业后,小王经常在崩溃的边缘 意思4:这个厂的产值一直在三百
F. 徘徊是什么意思
亲你好,
1,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2,心意徘徊,就是爱的意志犹豫不决,不知道该不该爱;
3,说明你们之间的感情,还不够深刻,需要继续相处了解彼此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G. 徘徊是什么意思
徘徊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近义词及反义词
近义词:徘徊——彷徨
反义词:徘徊——进步
徘徊--坚定
造句及出处
意思1:我清冷的月光下寻觅桂树散发出来的丝缕清香。
意思2:三纳之而未克,容与,追者益近。——明·马中锡《hhhh》
意思3:自从失业后,小王经常在崩溃的边缘
意思4:这个厂的产值一直在三百
基本解释.
1.
[hang
about;pace
up
and
down]∶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hesitate]∶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teeter
on]∶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H. 徘徊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徘徊来
a.来回地走,如“他在那源里~~了很久”;b.犹疑不决,如“左右~~”。
徘徊
páihuái
(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I. 徘徊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pái huái]
徘徊
徘徊,抄汉语词汇。
拼音:pái huái
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语出《荀子·礼论》:“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羣匹,越月逾时,则必反铅;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踯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也。”
1) [hang about;pace up and down]∶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hesitate]∶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teeter on]∶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1]
例句:
我徘徊在清冷的月光下寻觅桂树散发出来的丝缕清香。
自从失业后,小王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这个厂的产值一直在三百万元左右徘徊。
J. 徘徊是什么意思
徘徊-- 原意是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包括感情,思想和行为方面)比喻犹豫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比喻危险常故.经常在下结果的边缘思考。风雨不避开,留我在云海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