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校园贷风方便

校园贷风方便

发布时间: 2021-10-15 21:32:27

Ⅰ 我想校园贷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吗

不建议学生参与校园贷。校园贷利率高、催贷手段也较暴力。
目前,诈骗、网内贷手段较多,望容广大青少年切莫贪图一时享受而上当受骗,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若因资金困难无法正常完成学业,可联系学校部门咨询助学贷款。有问题多和家里沟通,或者咨询师长。不要相信道听途说,切莫贪小便宜,因小失大。

Ⅱ 校园贷风险和危害有哪些

  1. “低利息”并不可信

    目前网贷平台多数产品的年化借款利率在15%以上,所谓的“低利息”并不可信。0.99%月利率是营销把戏,学生容易“上当受骗”。

  2. 越便捷,越易变“劫”

    有的贷款很便捷,只需要一张身份证就可以,有的同学碍于人情关系等原因,用身份证替别人办贷款。这种行为风险很高,因为一旦对方无力还款,剩余的债务就由“被”办理人独自承担。

  3. 一旦逾期,催款“全方位”

    有些案例中,一旦学生贷款还不上,网贷平台并不会通过正当途径追款,而是采用给父母、亲友、老师群发短信、在校园里贴大字报,甚至安排人员上门堵截等威胁恐吓的手段向学生催款逼债。

  4. 易滋生借款恶习

    有的学生爱攀比,又有恶习,父母提供的费用不能满足其需求。这些学生可能会转向校园高利贷获取资金,并引发赌博、酗酒等恶习,甚至因无法还款而逃课、辍学。

  5. 易诱发其他犯罪

    放贷人可能利用校园“高利贷”诈骗学生抵押物、保证金,或利用学生信息搞电话诈骗、骗领信用卡等。

Ⅲ 校园贷款,对大学生好处多还是坏处多

校园贷款,给学生带来的坏处大于好处。相较于比较成熟的群体,学生群体对于贷款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有一些人也是看到学生这个群体需求量比较大的特点,将贷款推向的校园。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关于校园贷的问题也是越来越明显。

还有,校园贷的利息以及各种附加费用也是很高的。有些商家为了吸引学生,打出零首付0利息的资源来吸引群体。但是实际上想要获得校园贷,不仅需要支付利息,还需要各种附加费用,比如服务费、手续费。那些宣传没有利息的校园贷,其实需要支付大量的附加费用。很多大学生才刚刚接触到社会,他们的风险意识没有那么强,很容易被骗。大学生这个群体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很难去偿还借的的校园贷。

Ⅳ 大学生校园网贷的特点和好处还有吗

网贷,又称P2P网络借款。P2P是英文peer to peer的缩写,意即"个人对个人"。网络信贷起源于英国,随后发展内到美国、德国和其容他国家,其典型的模式为:网络信贷公司提供平台,由借贷双方自由竞价,撮合成交。资金借出人获取利息收益,并承担风险;资金借入人到期偿还本金,网络信贷公司收取中介服务费。
P2P网贷最大的优越性,是使传统银行难以覆盖的借款人在虚拟世界里能充分享受贷款的高效与便捷。网贷平台数量近两年在国内迅速增长,迄今比较活跃的有350家左右,而总量截止到2014年8月已有1600多家。

Ⅳ 对大学生借贷校园贷有什么对策建议

继重庆之后,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昨日晚间发布《关于规范深圳市校园网络借贷业务的通知》(下简称《通知》)。该文件是国内首份协会针对校园贷的规范通知,对校园贷提出了9项规定,其中包括审查借款用途,“除助学贷款、创业贷款等有助于学习工作的贷款业务外,各企业不得向借款学生提供其他用途的贷款”,学生借款必须获得家长或家属同意,严禁线下销售和校园代理,严禁裸照、暴力催收等非法催收。
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认为,一旦上述规定落实到位将令校园贷大规模收缩。不过,也有校园贷平台对协会所发规定的合法性和约束力提出质疑。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曾光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知是在深圳市互联网金融风险排查大背景下发布的,也是在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发布的,接下来将对校园贷展开排查整治行动。

深圳互金协会规范校园贷
暴力催收、裸条、高利贷……今年以来,以学生作为借款对象的校园贷被推至风口浪尖上,继重庆市金融办、教委等部门联合发文规范校园网贷行为后,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昨日晚间发布《关于规范深圳市校园网络借贷业务的通知》。
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方面表示,该文件是国内首份协会针对校园贷的规范通知。近年来,深圳部分分期平台、P2P网贷、电商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企业针对学生群体大力发展校园网络借贷业务。由于准入门槛低、监管相对滞后,行业内出现了虚假宣传、变相发放高利贷、暴力催收等违法违规现象,严重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干扰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据悉,没有还款来源、被银行拒之门外的学生,过去两年来却成了各家互联网平台争抢的客户。过去一年来,学生贷款进入校园,各类互联网金融平台将校园作为争夺的地盘,为学生提供资金。但在校园贷横行校园的背后,其引发的各类问题在今年集中爆发。
理财分析师,校园贷的本意是通过资本的合理流动,来解决大学生在自我提升和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不足。但由于监管不力、缺乏规则、大学生消费观念扭曲等种种原因,作为P2P蛮荒时代的产物之一,乱象丛生的校园贷对大学生竟从扶持变成压榨。
学生借款仅限学习、创业等
在校园贷的乱象中,低门槛,为学生提供超出其负荷能力的借款资金,助长学生过度消费;收费过高,造成学生负担,引发各类校园问题。这是校园贷被推上风口浪尖的主要原因。
此前针对校园贷在广东各高校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学生通过各类校园贷网站借款几乎触手可及。各类校园贷广告打着“零首付”、“免息”等诱人的幌子进入校园。而从门槛上看,校园贷对于学生几乎没有设置过高的门槛。有关校园贷的报告,在其调查的11家校园贷平台样本中,仅有1家平台的其中1个项目规定借款人必须是985、211院校的本科、研究生的应届毕业生,并需要拿到单位的offer,其余10家平台的申请资格基本只有一个要求:“在校大学生”,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生均可。“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这个门槛相当于没有门槛。”分析师表示。而从学生借款的条件看,53%的大学生选择校园贷是由于购物需要(买化妆品、衣服、电子产品等),学生中通过新平台借款还旧债的情况普遍存在。
针对上述问题,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昨日晚间发布的《通知》提出的9项规定中就提出,必须审查借款用途。除助学贷款、创业贷款等有助于学习工作的贷款业务外,各企业不得向借款学生提供其他用途的贷款。严禁违规宣传,各企业不得在校园内开展任何形式的营销宣传活动。不得使用歧义性语言或其他欺骗性手段等进行虚假片面的线上线下宣传。严禁线下销售和校园代理。各企业不得自行或委托、授权第三方在互联网等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进行宣传或推介融资项目。严禁委托学生、校园工作人员或校园商户等在校内开展任何形式的线上线下宣传、推销或代理活动。
“这几项还是直击校园贷乱象的,”华南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表示,校园贷大部分被用于提前消费,一旦限制借款用途,将对校园贷起到明显的遏制效果。此外,禁止校园代理制和线下销售,将直接围堵校园贷对学生群体的渗透。目前各大校园贷平台在校园的主要推广模式便是校园代理制。
学生借款监护人、家长应知情
除了上述规定,《通知》还针对校园贷高成本和催收问题,要求必须控制借款成本,不得以服务费、手续费、催收费等各种名义变相收取高额费用。不得以缴纳保证金、业务提成等形式克扣借款资金以及严禁裸体、暴力催收等非法催收行为。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提出的要求中,最具杀伤力的规定是“各企业向未成年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发放任何贷款,必须取得监护人的书面同意并面签。”具体要求为,向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发放任何贷款,必须获得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并对其真实性负责。第二还款来源方必须为具备还款能力的家长或其他担保人;第二还款来源方为具备还款能力的学生的,须由双方学生的班主任或辅导员签字见证并通知双方的家长或家属;第二还款来源方出具有效证据证明其书面意见为他人伪造的,各企业不得再对第二还款来源方进行任何形式的催收。对于具有公益性质的助学贷款,没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必须取得学生所在学校的书面同意。
据调查,在此之前,校园贷平台尽管普遍要求学生提供家长或者家属的信息,并作为第二还款人,但在实际运营中,校园贷平台普遍对于信息审核不严格。调查还发现,由于大部分校园贷只需提供身份及学生信息,并且只需要通过网络申请,校园贷在资质审核方面存在漏洞。如果一名学生获取了另外一名学生的身份信息,很容易冒用他人身份去贷款。
分析:落地执行难度较大
“一旦按上述要求落地,校园贷的规模将大幅收缩。”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表示,此点对于校园贷的约束力较大,不少学生借款,家长实际上并不知情。
按《通知》要求,即日起,各企业新增校园网贷业务必须按照本通知的要求开展;对于存量业务,应立即按照本通知的要求进行整改,并于三个月内完成整改工作,整改完成后,将整改情况书面报送协会。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上述《通知》落地难度不小。肖微微认为,信息审核方面,要求对借款学生的多项信息进行审核,工作量加大,而且有些难以审核。借款渠道繁多但信息渠道却并没有打通,很难弄清楚借款学生有没有在其他地方借款,或者借了多少,“在其他机构的贷款信息审核”这一项较难开展;同样的,如果第二还款人或担保人在其他渠道有负债,这使其还款能力也打了折扣,而“对其真实性负责”加大工作量,但其实无法完全保证真实性。
特别是关于借款用途方面,规定明确指校园贷借款用途限定为“助学贷款”和“创业贷款”等有助于学习工作的贷款业务。但借款企业很难限定学生拿到钱后不挪作他用。肖微微认为,这里面也存在一个擦边球,比如学生在网络平台分期消费或借款消费,可以明确得知借款资金用途,比如大学生分期整形就不再被允许,但分期买电脑可以被认为是“助于学习工作”。
此外,针对深圳互金协会的相关规定,有总部位于深圳的校园贷平台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对于协会所发规定的合法性和约束力提出质疑。对此,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曾光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知是在深圳市互联网金融风险排查大背景下发布的,也是在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发布的,接下来将开展校园贷排查整治行动。
规范校园贷规定
●除助学贷款、创业贷款等有助于学习工作的贷款业务外,各企业不得向借款学生提供其他用途的贷款。
●必须控制借款成本,不得以服务费、手续费、催收费等各种名义变相收取高额费用。
●严禁裸体、暴力催收等非法催收行为。

Ⅵ 什么是校园贷

校园贷是指在校学生向各类借贷平台借钱的行为。
校园贷严格来说可以分为五类:
(1)电商背景的电商平台
(2)消费金融公司
(3)P2P贷款平台(网贷平台
(4)线下私贷
(5)银行机构

Ⅶ 怎样预防校园贷的风险

据新浪财经报道,咸阳一名大二学生小朱曾在校园贷款软件上贷了一笔钱,由于偿还不及时,利息越滚越高,最后借款金额超过了20万,导致小朱自杀溺水身亡。为什么大学生要为贷款付出这么高的代价呢?为什么国家银监会,教育部已经发文限制校园贷,但是大学生贷款事故频频发生呢?
1.大学生贷款的隐蔽性
很多大学生贷款不是公开的,而是私下进行的。由于都好面子,不愿意公开自己贷款的事实,因此得不到同学和老师的有效帮助。很多严重的贷款事情都是在贷款事故发生以后才为人所知,到那时已经为时已晚,无法帮助到贷款大学生。
2.大学生还不够成熟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普遍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较多,相对比较单纯。对社会消费,网络消费容易形成习惯性消费,不能够理性对待,容易迷失。会产生盲目购物,盲目消费,盲目贷款的现象。现在互联网金融异常发达,贷款越来越方便,用户可以轻松下载APP就能进行贷款,金额基本上没有有效的限制。这给学生带来了极为不利的条件,贷款多了不但影响学生的经济,还容易导致一些严重的人身安全事故发生。
3.学校金融知识普及的缺失
不少学校为了防止学生贷款,因此杜绝贷款知识的普及,这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是没有帮助的。学校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教学任务上,疏忽了学习常规的知识普及和实战培训。学校应该给予学生基本的金融知识培训,让学生更加了解金融知识,从而防范危险。一刀切不让学生有跟多的知情权反而对学生不利。同时在进入社会的工作实践中,学生额外的学习机会有限,跟多的都是忙于工作,因此更难获得金融知识普及机会。学校金融普及的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金融常识,熟悉金融诈骗方法,电信诈骗方法,学习相关的应对措施。这样学生在面对金融的时候才能有客观理性的认识,有足够的防护心理。
精算狮认为,课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有着较大的差别,很多学校无法有效开展金融培训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老师也是长于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足够的金融实践,对金融诈骗,电信诈骗也缺乏真知灼见,因此也难以讲透。金融术语比较专业性的领域,需要专业的人士进行宣传讲解,才能让学生获得实际的帮助。

Ⅷ 谈谈你对校园贷的看法,够1000字就行了

写作思路: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叙”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或词句叙述出来,“议”就是抒发自己的感受,要有层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顶点,得到升华。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能太长,否则就有凑字数的嫌疑,再者,这样也影响文章的结构。



正文:

拿青春赌明天,是大多数人现在的生活状况,什么房贷、车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就是在这样一个物质的社会,逐渐的就出现了一些可以让你满足当下生活的新型产业,信用卡、小额贷款相继诞生。它们的诞生确实给人带来了方便,但是也相应地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随着信用卡与小额贷款的诞生,慢慢的出现更多的小型金融机构。在成年人的社会他们没有办法占领一席之地后就将矛头指向了在校学生。说实话,在校学生的辨别能力还是不够突出,毕竟社会阅历还不是那么的丰富,所以就成了这部分人的首选目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校园贷”油然而生。

在校大学生真的可谓是“鱼龙混杂”,其中家世显赫的不少、贫困的也不再少数,中等水平居多一些罢了,毕竟还是平常人多呀。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多数人,还有就是攀比心理在大学生中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校园贷为什么能够在大学内得到发展,一大部分还是因为学生的攀比心理。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女大学生去美容、买名牌包包、名牌化妆品的大有人在,男同学为了面子购买昂贵的电子产品、球鞋啥的,但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够承受这样的消费。校园贷凭借自己最低的门槛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得以发展,但这个东西你一旦沾上可能会是你永远的噩梦。

因为校园贷的问题,这几年已经发生了好多不可挽回的损失。近日杭州发生一起案件,就是校园套路贷的原因,致使一名大学生跳楼身亡,一名致伤,三人自杀后得以救助,还有一部分受影响的学退学以及休学。虽然案件已经破获,但是校园贷依然还在“横行霸道”。理性消费,远离校园贷。

Ⅸ 大学生校园贷款有哪些风险

所谓“校园贷”就是在校学生通过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贷款金融机构和平台在网上申请获得信用贷款的方式。然而,大学生校园贷是存在风险:

所以,大学生应该理性消费,避免过度消费导致申请校园贷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

热点内容
班主任开班会内容 发布:2025-04-30 02:10:25 浏览:652
澳门历史资料 发布:2025-04-30 01:51:59 浏览:478
一边一边英语 发布:2025-04-30 01:30:51 浏览:190
教小孩数学视频 发布:2025-04-30 00:27:27 浏览:740
京东历史订单 发布:2025-04-30 00:00:48 浏览:97
师生师徒文 发布:2025-04-29 23:48:28 浏览:274
数学家语录 发布:2025-04-29 23:25:47 浏览:917
老人地铁飚英语 发布:2025-04-29 22:23:32 浏览:242
酒店预订英语 发布:2025-04-29 22:15:48 浏览:876
补课高二生物 发布:2025-04-29 21:33:35 浏览: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