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欺凌的方法
1、给孩子的穿戴和学习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
2、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挑逗比较霸道和强悍的同伴;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3、教育孩子上下学和活动时尽可能结伴而行;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4、如果侵犯者偷你孩子的东西,就给孩子要带到学校去的学习、生活用具上贴上姓名。这样有利于证明这些物品都是属于你的孩子的,甚至可能起到防止侵犯的作用。
5、教育孩子,如果他在某些方面与别人不一样,这也没有什么关系。尽早地让孩子明白这一点,孩子会形成坚实的自我价值感,会认同自己,感到自己也同样值得尊重。
6、让孩子参加自卫训练。你也许并不希望孩子对侵犯者实施身体上的报复,但情况一旦恶化,让孩子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总是好的。这些训练还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严,减小他成为受欺负者的可能。
7、如果欺负仅仅是口头或网络上的,告诉你的孩子不要理会那个侵犯者。有时侯,侵犯者在得不到回应或是被欺负者并未因此而担惊受怕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失去兴趣,事情就过去了(当然,但愿他们不是继续去搜寻下一个目标)。
如果情形继续,让你的孩子告诉侵犯者,他给别人带来的感受是什么,并且要求他停止他的粗暴行为。有些侵犯者面临挑战时,会收敛和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
8、如果遇到校园欺凌,首先可以大声警告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会受到法律纪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幼儿园的儿童可以说:你为什么打我,你这样做是坏孩子。)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大声告诉周围的老师同学关注欺凌者的行为,二是欺凌者大都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心虚,洪亮的声音可以起一个震摄作用。如果对方还是继续欺凌行为的话,应适当自卫,而不是忍受挨打。
自卫的原则不是以暴制暴打回去,而是同样起一个震摄作用,以行动告诉对方我们不是软弱可欺的。一般欺凌者都欺软怕硬,若看到欺负对象奋起反抗,多会心虚停止攻击行为,而如果被欺负者默默忍受,反而会让他更加得意忘形,从而持续攻击行为,直到达到目的为止。如果反抗后对方仍未停止攻击,应该在自卫的同时大声呼救求助,并且寻找机会逃走,保护好自身安全是最重要的。
9、如果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当他在公共场合受到一群人胁迫的时候,应该采取向路人呼救求助的态度,这种办法会免去一些麻烦。真正等到事情发生之后,到了一个封闭场所里面就比较难办了。如果呼救或者反抗的话,可能会遭来更加激烈的一些暴力。
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唯一的就是麻痹对方,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寻找机会逃走,而不是准备在那儿忍受一切。
受到这种暴力以后,很多人都是被威胁报案的话会受到报复,但还是应该告诉孩子,碰到这种事情一个是不要沉默,再一个是不要再以暴易暴,要以法律的方式来解决。
10、事情发生后,父母有必要保持冷静,并把发生的情况告诉孩子的老师、咨询员、园长或校长。可以先问问孩子是愿意自己去告诉,还是由你去告诉。严重的暴力行为应以法律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
㈡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如何防止校园欺凌
寻求帮助:
不要害怕向外界寻求帮助的行为会造成更坏的结果,当自我能力无法解决被欺凌的事实,应该主动积极的将受到欺凌的事情向第三方进行求助,求助的渠道很多,常规的求助对象有父母、老师、学校、社会公益组织。执法机关等。
保护自己:
被欺凌不需要懦弱,需要的正当合法并且有效的保护自己,逃避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却解决不了后续的成长问题。性格的养成是众多小事件慢慢的积累而成,一个逃避问题的孩子,始终会遇到无法逃避的生活。
锻炼身体:
努力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校园欺凌表象上的伤害大多来自肉体,锻炼身体以保证自己不会是被欺辱的对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团结同学:
统计而言最容易受到学校欺凌的孩子大多是孤单的,不能与其他学生很好交流的孩子。他们在学校中的存在感很低,不容易得到关注,所以最容易成为被欺凌者。团结同学是指融于一个平等的圈子,而不是降低自己巴结别人。
树立自信:
不要从自身找原因,不要将被欺凌当做命运,不要自卑。在行为上思想上强大自己,不去畏惧凌霸,但是也不要将强硬反抗作为唯一的手段。旁观者叙述的并不是被欺凌者的实际情况,但是被欺凌者可以去学会复制旁观者的所作所为。
㈢ 如何预防校园暴力方法
自信、自负、甚至有点自傲,朝气蓬勃却又带着强烈的叛逆思想,这是当代中学生的普遍表现。因现实社会、人际关系方面的不正之风对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的孩子们影响极大,有的学生信奉“哥们义气”,结交酒肉朋友,甚至“两肋插刀为朋友”,寻衅闹事打群架,有的好强逞强,欺侮同学。很多时候他们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当与别的同学起利益冲突时,他们极易冲动而爆发出不满的情感,形成暴力行为,往往导致打架事件的发生。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治”,作为教师应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能力,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解决心理问题的角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预防打架斗殴事件。如何避免校园暴力发生发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首先要教育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加强学生社会技能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其次要建立流畅的学生冲突的申诉通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平时学生和老师、家长之间应有尽量多的平等交流机会,互相沟通增进感情,同时了可解决同学在班级内外所遇到的冲突和敌意。在这种形势下学生如果有什么委屈或遭遇暴力冲突,就会首先想到老师、家长,从而获得较为合理的处理方式。
二、充分发挥沟通的潜能。采取多种手段与家长沟通,如家访、电话交流、探病、家长会等(尽量不要请家长到学校,那样会造成家长和学生的反感情绪,不利于沟通)。通过沟通,灌输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思想,引导家长采取合适的教育手段,协助学校进行教育管理。同时,与学生平等交往,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在学习、生活中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体验到老师的真诚与关爱。师生间产生一种介乎朋友、亲人的感情,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主动及时与我沟通,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及早解决。
㈣ 预防校园欺凌内容有什么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由老师、同学和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下面说说预防校园欺凌内容:
1、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要让社会充分认识到校园欺凌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危害,使实施者减少侵害行为,使受害者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
2、加强对学校领导、管理人员以及老师的教育和管理力度。
3、学校与当地公安机关建立联动机制,对于实施欺凌侵害行为的,要及时依法给以惩处。
4、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对于欺凌文化的传播。
5、学校加强门卫制度,发生有人强行进入的情况,校门值班人员一定要及时报告给公安机关和学校保卫部门。
6、从小对未成年人进行责任意识的教育,加强在校学生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
7、歌舞厅、游戏厅、卡拉OK厅、录像厅、网吧等这些青少年容易聚集的经营单位,一定要远离学校;学校周边也不应该建集贸市场等人员杂乱的经营场所。
校园欺凌具有非常严重的社会危害,一方面,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而铲除校园欺凌滋生的土壤;另一方面在发现校园欺凌事件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避免使用粗暴的教育方法,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关注学生心理问题,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㈤ 预防校园欺凌的建议和意见
预防校园欺凌的建议和意见
一、建立校园暴力管理处置机制。细化校园暴力处置过程中防范、发现、处置、度过等重要环节责任分工,采取有效措施,将校园暴力发生的频率和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二、学校提高对校园暴力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教师队伍关于校园暴力处置能力的学习培训;加强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人文环境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形成勤奋读书、团结友爱的文明校风;强化普法教育,让学生知法懂法。
三、加大警示惩戒力度。对有校园暴力行为的学生作出纪律处分等处罚,将学生的受处分情况及改正情况记入成长档案,情节严重的应依法移送公安部门处理,对监护人也要有一些必要的措施。
四、加强对学校的考核,将该项工作纳入学校重点工作,建立校长问责机制。以电话回访的形式,评估学校相关制度落实情况,督促学校把防治校园暴力的工作落到实处。对校园暴力频发的学校应启动校长问责机制。
五、加大对学校防治校园暴力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配置训练有素的安全保卫力量,建立校园异常信息的收集、研判处置机制,设置师生举报投诉的渠道。完善学校安防监控系统。在必要的地方加装监控摄像头,让校园暴力“无处可躲”。
六、加强校园心理辅导系统的建设。很多校园暴力及由此滋生的校园血案,都是由于孩子在被伤害之后,出现心理问题,却没有及时接受心理辅导,长期缺乏心理上的关爱导致孩子人格缺陷、性格扭曲。另外,即便在发生校园暴力事件之后,很多学校都无法对受害学生进行很好的心理疏导,由此导致孩子心里留下长久的阴影。建议做好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建设设置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开设校园心理健康课程,请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老师,给孩子们讲授心理健康课,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在面临心理困惑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督导学校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部分老师缺乏防治校园暴力的经验,无法及时发现校园暴力事件的苗头,更无法对突发校园暴力事件作出迅速而正确的反映。所以应对教师队伍加强培训,让他们熟知校园暴力事件的应对流程及相关规定,并掌握一定的处理技巧。
七、加强对“校园暴力”社会公众舆论的正面引导,清理校园暴力视频,禁止校园内传播校园暴力视频。
八、公安部门应在学校附近增设治安值勤或报警点,加强校园周边的巡逻;公安、文化、城管等部门应对学校周边流动人口、网吧等进行长期性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