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造型
⑴ 急需!!!关于中学生形象的!!
什么样的青春形象能代表现代中学生? 如今,在某些中学生中,有这样一种消费倾向;追逐名牌。谁穿名牌谁就有风度,谁穿名牌谁就潇洒,谁就有面子,有气概。为了得到别人投来的羡慕的眼光,有人会憋足了劲儿要弄一身名牌穿穿,展现一下自己的气质。这种败坏的风气实在令人烦恼。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法国的香水,意大利的皮鞋,美国的万宝路香烟,德国的运动服,纷纷地涌进中国的大门。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一些还根本不能自食其力,靠向爹妈伸手的中学生,却在追逐中做起了赶潮者,这不能不让人忧虑。 在当代社会,什么样的形象能代表中学生?在中学生和家长、学校各自的回答中,或许会有无数个答案。 五天长假结束,像鸟儿一般单个放飞的中学生,重又飞回了校园,还原为校园中的一个青春的集体。 我们正经历着一个“新学生时代”,流行文化的东西从四面八方吹向校园,中学校园文化难免受到街头流行文化的冲击。五一长假期间,城市的各种公共场所,随处可见走出校园、打扮得成人化的中学生,甚至因为他们的成人化打扮,他们真实的中学生身份被模糊,被淹没。由此引出一个焦点问题:中学生的青春形象应该是纯正的,标准化的,还是现代社会的多元?或许每个人的审美取向和认知也各有不同。 讨论中学生要不要注意形象,已经是过时的话题,老师和家长们早已认同——现代社会,外在形象影响着人的被认同度,无论是学生世界还是成人世界。人的自信,学生时代的前期塑造对日后适应社会非常重要。但中学生的青春形象该怎样来塑造,却正在成为学生乃至家长、老师们争论的焦点。 据了解,一般中学对学生的形象都有这样的规定:男同学不能留长发,女同学长发不能披肩,不能戴戒指耳环,不能乱挂配件饰品,不能染指甲,不能染发,不能穿露脐装……但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喜欢玩个性,喜欢与众不同,他们不安定,不循规蹈矩。他们喜欢新鲜的东西,FLASH、电子游戏机、网游、动漫、COSPLAY……这些新的流行,都是中学里半熟的青少年们先爱起来的。许多中学生毫不讳言地说,他们也喜欢另类的形象和装扮。一度风靡的“哈韩哈日”风里,中学生一到校外,身上就挂满了日韩饰物,穿短裙着袜筒,耳朵听着日韩音乐,眼睛看着日韩剧集……他们崇尚的青春形象,事实上与学校、与家长有着清晰的距离。 有一位中学老师曾说,他去日本的中学访问时,偶然见到的一幕学生的“变脸”过程,迄今还历历在目:在学校清清纯纯的女中学生,留着齐耳短发,穿着白上衣蓝裙子校服。一走出校门,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假发戴上,拿一瓶有颜色的发胶喷得五颜六色的,再把校服一换,彩色袜筒一套,谁还能看出她就是刚才学校里的“乖乖女”,但学生们说,这样穿着逛街才有意思。 中学生形象正在形成现实与传统的反差。在时下流行到发烧的青春文学里,韩寒的《三重门》、《零下一度》,郭敬明的《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等作品,以他们奇幻的想象、幽默的语言风格以及明媚又忧伤的青春故事,在广大的大、中学生中拥有了众多的拥趸,也给学生读者模拟了一个个他们向往的形象,这些又和家长、学校隔着遥远的距离。而在传统标准里,中学生应该是形象健康、心智健康、积极向上、谈吐大方、举止优雅、才思敏捷、全面发展的,比如是像“全美中学生领袖奖”得主范紫光那样的,而不是郭敬明那样的。 某一所普通中学里的高二学生说,自己心目中最佳形象,并不是那种学习上获国际大奖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物,他要学习成绩好,人长得漂亮干净,某方面特长突出,比如唱歌、演奏、文学等,有个性但也有理性,能说真话又不得罪人,能争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又能说服对方接受……
采纳哦
⑵ 中学生的发型怎么弄!
说时候,像你这种例子,汤可是最有效的方法,烫发后头发变得蓬松会减少出油对头发的影响的。
如果是在没办法汤。那还有些麻烦的步骤可以参考下列方法。
用吹风机吹,掌握方法就可以吹出你想要的感觉了,不过很麻烦的。这样每天都要洗头发,吹头发。
也可以用法尼或者发蜡来定型,如果你不反感他们抹在头发上的感觉的话。
个人认为如果不是头发少的话,弄炎亚纶的头发是OK的!!!!!!
就你补充的问题回答:
首先你要去理发店按照炎亚纶的长短剪出一个基本型来。其实找一个比较好的理发师给她看炎亚纶的照片她就会给你弄出你想要的发行,理发师都是经过训练的,这个应该不会很难,你可以问他是怎么给你造型的,他会告诉你方法的,不会很难。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怎么弄,你也不一定明白。
不过可以给你简单说说,头顶的头发,因为要塑造蓬松的感觉,所以应该从接近发根的地方就要打发蜡了,而且要慢慢的抓出型来,主要层次感要和炎亚纶相同。还有地方的头发只要需要的地方稍微把发烧定型就可以。
提醒你炎亚纶的头发主要是刘海到位,后面如何也不是很重要。
其实,这个应该不会很难的,那些头型都是大同小异的。
⑶ 如何来打造良好的中学生形象
一、仪表端庄,服饰得体
仪表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一般来说着装要符合TOP原则 。TOP是三个英语单词的缩写,它们分别代表时间(Time)、场合(Occasion)和地点(Place),所以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场合、地点保持协调一致,自然得体。
二、言谈诚恳,用语文明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礼貌而言,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用语方面要多用敬语。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三、仪态优雅,自然大方
仪态举止包括谈话姿势、站姿、坐姿、走姿。
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颌、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生应两膝并拢;男生膝部可分开一些,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你的坐姿会显得优美、自然。
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我们认为,形象是一个人外在表现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外貌身材固然是形象的一部分,然而,一个人的形象更多的是内心的外化,因此形象的好坏也正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内心的明暗。有研究资料表明现代社会有教养人具有的十大特征是:(1)守时;(2)谈吐有节;(3)态度和蔼;(4)语气中肯;(5)注意交谈技巧;(6)不自傲;(7)信守诺言;(8)关怀他人;(9)大度;(10)富有同情心。作为一名中学生怎样才算得上具有良好的形象呢?在衣着打扮上,我们应该讲究礼仪风度;在精神面貌上,我们要意气风发;在待人处事上,我们应真诚有礼;在学习工作上,我们要一丝不苟。
⑷ 中学生形象动漫人物
honey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3%A3%C0%BChoney&in=24752&cl=2&cm=1&sc=0&lm=-1&pn=58&rn=1&di=581421721&ln=1097
⑸ 当代中学生形象
现代中学生是一个最大的读书群体,他们正处于学知识、长见识的阶段,除了在学校中必学的教科书外,他们还读了些什么书?从什么渠道获得图书?对学校图书馆的利用率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值得中学图书馆工作者关注的。为了解当代中学生读书情况及他们对图书馆工作的看法,我校图书馆向福州一中、五中、十九中、屏东中学的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四个年段学生发出500份《中学生读书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42份,其中男生211人,女生231人,在学生性别分布和年级分布上均较为平衡,因此较有代表性地反映出当代中学生的读书阅读情况,对于中学教育工作者应有一些参考价值。
一、现代中学生的读书状况与存在问题分析
中学生从年龄上看正处于人生的青少年时期,具有青少年的个性和特征。他们思想活跃,求知欲强,正是长知识、学本领的重要时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他们的读书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增长知识已成为读书的主要目的,但也喜欢抒发情感、满足梦想的散文和科幻小说
有260名学生在选择“读课外书的动机”时,认为他们读课外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长知识,而为了满足好奇心和兴趣等因素只占很少一部分,这说明现在的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去补充和吸收课本以外的知识。在问及“你最喜欢哪一类书籍”时,回答“散文、随笔”和“科幻小说”的人数分别达到200人和116人,占受调查总人数的3/4强;而回答“名人传记”、“自然科普”和“文化社科”等其他选项的人数为120人,这恰恰反映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爱抒情、多梦想的特点。散文、随笔和科幻小说这类文学体裁则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2、所读图书来源及购书特点
在获得图书方面,中学生大多是自己购买,此外是到外面租书或从图书馆借书及向别人借阅。他们获得图书信息一般来自报刊介绍和同学推荐,分别为146人和140人。学生们一般都喜欢自己去书店买书,选择这一项的学生有332人,表明当代中学生对自己的购书眼光颇为自信,表现出相当的主见。在问及“你在何种情况下会考虑购书(可选多项)”时,回答“看到中意的就买”的占72.4%,回答“需要时才买”的占54.1%,回答“打折书”、“有知名度”、“作者签名售书”时购书的分别占34.8%、17.3%和3.2%。由此可见,中学生买书主要是出于自身的喜好和需要;图书的价格和知名度也十分为中学生所看重,而签名售书已难以引起他们的购书欲望。在问及“你在购书时对以下哪些方面更在意(可选多项,按重要程度排列)时,回答依次为可读性(80.7%)、价格(51.5%)、信息量(51.4%)、时代性(45.1%)、理论深度(36.5%)、作者知名度(23.8%)、包装(13.3%)等等”。这从另一层面反映了图书的各内外要素对中学生购书的影响。
3、读书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当代中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有的从兴趣出发,追求“猎奇”、“刺激”以满足低层次阅读愿望;有的不加选择,有什么读什么,读过即丢,收效甚微;有的被作业压身,无暇阅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啃教科书,知识贫乏,信息闭塞;有的学生有余暇余力,能在课外阅读中拓宽知识面发展智力,但缺乏指导,出现了不问基础而向单科发展的偏向;也有的虽然博览群书,但杂乱无章,不善取舍,因而缺乏系统。这些都说明当代中学生读书缺乏正确引导。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上有些出版社为了牟利不择手段,翻译出版充满性描写和暴力、迷信等内容不健康的书刊,还有一些格调低下的影视片也有时出现在银荧屏上,这些都给中学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由于中学生生理和心理上还都不成熟,缺乏鉴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往往良莠不分、美丑不辨,很容易受到毒害和侵蚀。学校和老师在引导学生读书方面也做得很不够。另外,在读书中,能够做好读书笔记和写书评的同学寥寥无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多达358人没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占总人数的75.3%,立即写和过了一段时间才写的同学只有84人,占总人数的24.7%。有271人没有写过简单书评,占总人数的61.4%,只有162人写过书评,占39.6%。这说明当代中学生多数还未能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不少人停留于走马观花阶段,而没有认真精读。因为写读书笔记和书评是读书的重要手段,它反映了一个人对其所读的书的理解和领会,而在受调查的学生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没有运用这两种读书的有效手段,这是应该引起关注的。
4、教师未能在引导读书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在接受调查的442个学生中,得到老师推荐而去读书的只有83人,占总人数的18.7%,这说明了老师在引导学生如何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方面做得不够。书籍是能够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老师们如果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将是事半功倍。那么老师们为什么不去做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多数老师由于面临着中考和高考升学率的压力,不敢也不愿向学生推荐课本以外的东西,而是大量地向学生灌输教学教辅材料,以求得高上线率和高升学率,由此导致学生的兴趣面狭窄,甚至高分低能。还有少数老师不重视个人的业务学习,无法给学生有效的课外学习引导,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提高老师的业务素养,进而有效地引导学生的读书行为,是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作为被教育者的学生,同样也面临着中考和高考的压力,每天要应付堆积如山的各种作业和考试,神经就象一根绷紧的弦,哪有闲情逸致去写读书笔记和书评。因此减轻学生负担,实行素质教育,让学生课余有时间选读自己喜欢的书,适当地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这个是资料,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⑹ 良好的中学生形象是什么
现在的学校教育也很难。学校要求学生不要奇装异服,不要留怪发型,对人有礼貌,不说谎话。但是社会上的教育呢?正好相反。
电视上那男男女女,你哪个不是奇装异服?怪发型?春晚上的节目很多都是为达到目的,编谎言欺骗别人,美其名曰:善意的谎言。学生也不是傻子,能不学习吗?所以,中学生的形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没有固定的所谓良好形象。
⑺ 中学生形象
其实中学生形象挺简单的,天天穿的都是校服,校服上只能别校徽或校牌,不能别胸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