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廉攻文化进校园手抄报

廉攻文化进校园手抄报

发布时间: 2022-01-25 17:10:53

1. 廉政文化进校园的手抄报的内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身有正气,不言自威。

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

官多一分廉,民增一分福。

劲松立险处,正气显人格。

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

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

莫怨清廉淡滋味,应愁贪婪铁窗泪。

清丝要知廉洁早,莫待进牢愁白头。

反腐莫论事大小,倡廉不在位高低。

廉如清风常拂面,贪似毒药蚀灵魂。
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天天洗脸净在其外,日日反省明在内心。

勤政从一言一行做起,廉政从一分一厘拒之。

布勤,无以成就事业;不廉,难以凝聚人心。

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勤者不贫,廉者不腐。

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

一心为公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

德如深山幽兰,不言自芳;欲似长堤蝼蚁,无孔不入。

戒贪,贪则无品;戒骄,骄则无知;戒情,情则无进。

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

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

腐败,只能获取片刻的享乐;

清廉,却能换来永久的幸福。

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

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淡泊名利好比清茶一杯静心正身,

务实为民好比功积如山德载千秋。

智者,以别人惨痛的教训警示自己;

愚者,用自己沉重的代价唤醒别人。

为官当自律,甘心清贫,不触“高压线”;

2. 廉洁文化进校园手抄报资料

参考一下下面的,仅供参考!

浅析校园廉政文化建设

校园廉政文化作为校园文回化和答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校园建设,培养学生崇廉敬德的思想品质、弘扬整个社会的廉政文化、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强,青少年面对日新月异的复杂社会关系,由于缺乏校园廉洁教育,经受不住各种诱惑的考验,导致走上违法乱纪、甚至犯罪的道路,确实让人心惊、发人深思。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比例为2001年7%、2002年8%、2003年9.1%,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国家在强调公职人员廉政教育的同时,忽视了对青少年学生的反腐倡廉教育。

3. 廉政文化进校园手抄报内容(简洁的)

道光二十六年(1846)夏天,魏源的母亲陈太夫人因病去世。按清例,父母丧必须去官守制。这时,他贫困交加,连装运棺柩回去的路费都没有,只好借住在朋友家中,向亲友借债度日。这一年八月,他在致友人胡蕴之(林翼)的信中说:“……弟半载东台,只因漕运受前任之累,赔垫四千金,……其尤急者,举家数十几口指日悬磬,而先榇至今滞留东台,未能奉移,其窘为生平所未尝……”,他的穷困拮据之情可想而知,后来,魏源得到亲友的帮助,才能将母亲的棺枢致运到句容县谭莲山安葬,在离开东台时,东台城民众扶老携幼相送。
道光二十八年(1848)暴雨连绵,湖水猛涨,河道总督杨以增准备启动运河堤昭关、中新、南关等五坝放水,那时里下河地区七县水稻将熟,如果开坝,让高邮湖、洪泽湖湖水下泻,里下河地区将成泽国,即将到手的稻谷也就颗粒无收,魏源时任兴化知县,立即向河道总督请求缓期开坝,未获批准。他就亲自赶赴两江总督衙门,击鼓撞钟,把总督陆建瀛请出来坐镇救灾,魏源则在风雨中奔走呼号,指挥七县民工挑土护堤。 随着风雨加剧,情况万分危急,河督杨以增为保官位死活要启坝,眼看着万亩稻田将淹没,魏源便顶着风雨,扑倒在河坝上痛哭着说:“要以身为民请命,要启坝就先让大水把我冲走。”目睹此情此景的人们为之感动。自早晨起,巨涛屡次冲上堤坝,民工十余万人严防死守。如此壮观的抗洪场面,一直坚持到傍晚风雨停息,两江总督扶着时年56岁的魏源感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岂不信然。”魏源回衙时,前来迎接的士绅拿着香火,放着鞭炮,送来一块大匾,上书“淮扬保障”四个大字,悬挂在县署正中。这年秋后,兴化、东台等七县获得了特大丰收,人民都称其稻为“魏公稻”,称漕河堤为“魏公堤”。1850年,魏源任盐运海州分司运判,筹银二十余万两,为高邮、宝应堤修缮之用。1851年,魏源任直隶州同知,未几,又授高邮州知州,注重培养人才,高邮那几年科第断绝,魏源上任,重建书院。是年秋,乡试榜出,文武诸生,中式者八人。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身有正气,不言自威。

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

官多一分廉,民增一分福。

劲松立险处,正气显人格。

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 --------------毛泽东

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

莫怨清廉淡滋味,应愁贪婪铁窗泪。

清丝要知廉洁早,莫待进牢愁白头。

反腐莫论事大小,倡廉不在位高低。

廉如清风常拂面,贪似毒药蚀灵魂。
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天天洗脸净在其外,日日反省明在内心。

勤政从一言一行做起,廉政从一分一厘拒之。

布勤,无以成就事业;不廉,难以凝聚人心。

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勤者不贫,廉者不腐。

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

一心为公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

德如深山幽兰,不言自芳;欲似长堤蝼蚁,无孔不入。

戒贪,贪则无品;戒骄,骄则无知;戒情,情则无进。

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

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

腐败,只能获取片刻的享乐;

清廉,却能换来永久的幸福。

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

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淡泊名利好比清茶一杯静心正身,

务实为民好比功积如山德载千秋。

智者,以别人惨痛的教训警示自己;

愚者,用自己沉重的代价唤醒别人。

为官当自律,甘心清贫,不触“高压线”;

做人须正己,诚信守法,勿打“擦边球”。

纵贪欲如落水,不用吹灰之力,终成灭顶之灾;

保清廉似上山,定需步步用力,方能攀上巅峰

这里面元首只有毛泽东的!还有其他人的。

4. 廉政文化进校园的手抄报的内容

什么是廉政文化: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的总和。它作为一种潜在的力量,为反腐倡廉提供了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和舆论氛围。全面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对于加强校园建设,培养学生崇廉敬德的思想品质、弘扬整个社会的廉政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说: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变化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中国的下一代有没有信仰;二是中国的下一代有没有责任感;三是中国的下一代能否实现廉政。现实的发展启示我们,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2005年1月3日,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2005年7月1日,教育部又下发《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强调:结合大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整体规划,积极推进廉洁教育进课堂、进校园、进学生头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断增强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都为我们树立正确校园廉政文化理念指明了方向。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必须确立崇尚科学文化、弘扬传统美德、追求真理先进、激发创新精神的文化建设目标,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思想理念,综合运用思想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手段,积极倡导廉政文化、奉献文化、守纪文化、礼仪文化等,营造出正气昂扬、清廉文明、和谐发展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师生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分清美丑,使廉政文化理念入耳、入脑、入心,成为每一名教师和同学的座右铭。

廉政故事:
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 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 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廉政格言:
1、俭以养德,廉以立身。
2、作风要朴实,工作要扎实,任务要落实。
3、是非明于学习,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
4、人心如秤称量谁轻谁重,民意似镜照出孰贪孰廉。
5、保初节易,保晚节难。百年养德难,一日丧德易。
6、廉洁从政两袖清风德昭后世,贪图钱财一朝失足愧对今生。
7、顺境勿骄逆勿沉做堂堂正正人,平境勿庸浊勿乱当勤勤廉廉官。
8、戒酒戒色戒贪欲,律己律妻律子女。
9、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
10、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5. 廉政文化进校园手抄报图片

廉政文化进校园手抄报图片如下,分为两种,以为教室里黑板上的手抄报,二是手绘纸质版手抄报

第一种黑板上的手抄报

6. 廉政文化进校园手抄报的资料

执政以廉为本,为官以勤为先。
2、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
3、贪婪的欲望使人堕落, 廉政的品质使人奋进。
4、唯德唯廉唯实,尽心尽职尽力。
5、名位利禄皆为身外之物, 品格事业才是立身之本。
6、鱼贪饵,容易上钩; 人贪利,终落陷阱。
7、对知识的追求是学习的动力, 对金钱的贪婪是腐败的起因。
8、奋起廉政双刃剑,外拒腐蚀, 内防蜕变,上忠国家,下慰妻儿。
9、戒贪,求心安理得; 慎行,为正人君子。
10、心底无私天地宽,一生一世不翻船。
11、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12、党的事业重如山,个人名利淡如水。
13、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 勤勤恳恳工作,默默无闻奉献。
14、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
15、宁以正气清贫谈笑, 勿以名利金钱折腰。
16、公以至仁,正以尽义, 廉以树威,明以立信。
17、牢记宗旨,永葆本色。
18、慎独慎微,慎始慎终。
19、人才是压出来的,高效率是严出来的。
20、坚持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
21、牢记政治责任,保持好的作风, 掌握理论武器,深入扎实工作。
23、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24、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 不给自己半点腐败的念头。
25、作风要朴实,工作要扎实,任务要落实。
26、克己奉公,干净干事。
27、歪风不止,正气难树;正气不树,事业难成。为那些想事和干事的党员干部撑腰壮胆,排忧解难。
28、知难而进的决心, 锲而不舍的精神, 攻坚破难的魄力, 切实可行的办法, 组织协调的本领。
30、名节重泰山,正道是清廉。

7. 廉洁文化进校园的手抄报

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 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 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 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 ,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 钱太守”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 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 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 自己的操守。

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 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 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 三百两。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 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 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 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 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 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 坤羞愧而去。

8. 怎样做“廉政文化进校园”的手抄报啊

一、廉政的基本内涵 研究和推行廉政建设,首先要对廉政的基本内涵进行科学、准确的界定。从文字解释学上看,“廉”即廉洁,“政”即国家政权机关及其公务活动,廉政即“廉洁的政治”。但由于有关廉洁的判断标准具有主观性和发展性,政治又是一个需要具体化的时代性概念,所以廉政在不同的语境中和具体范围内呈现出多层次的含义。我国有学者从现代社会廉政的特征和实质出发,认为廉政包含四个要素:一是“廉正”,指政府及其官员在履行公务、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廉洁而公正、廉洁而正直,不贪污、不受贿、不枉法,二是“廉朴”,指政府及其官员取之于民者少而用之于民者多,三是“廉节”,指政府及其官员在国家管理活动和处理与社会公共事务有关的活动3中具有清廉无私的品德或节操,也称廉德,四是“廉制”,即有关廉政的制度。 还有学者从廉政的内容出发,认为廉政的基本涵义有四:其一,就“政局”而言,要造就一个公正清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其二,就“政制”而言,要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其三,就“政策”而言,要制定并严格实施确保政治清明的政策和措施以取信于民,其四,就“政德”而言,要求各级官吏树立廉洁奉公的官德和不贪不淫的私德以为民之表率。 简言之,所谓“廉政”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和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廉政就与腐败相反,起码要具备三个要素: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受国家委任从事国家公务的人,主观方面没有牟取私利的动机,客观方面不滥用权力或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违反公认的规范的行为。 廉政建设近年已经成为国家公务员申论写作的热点之一,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新时期廉政建设的特点 1.廉政建设体系化 党在十五大以后提出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通过深化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十六字方针,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作出的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党和政府从教育、制度、监督等各个环节出发,建立标本兼治的综合体系进行廉政建设的宏观战略和清晰思路,既全面又有重点,摆脱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治理局面,迈出了廉政建设体系化的坚实的一步。这种体系化的廉政建设方针突出反映在2005年1月中央颁布实施的《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简称《实施纲要》)里。该纲要明确提出了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工作目标,所规划的廉政建设体系既是一个着眼全局的体系,又是一个遵循规律的体系,还是一个注重预防的体系,更是一个依靠民主、法制和德治多管齐下防治腐败的体系。 2.廉政建设制度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有关廉政的法律制度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2003年11月召开的全国纪检监察法规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法规制度体系的规划;2003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颁布实施;2004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颁布实施;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关于纪委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规定(试行)》等法律和规范性文件相继颁布实施。与此同时,还有一系列有关廉政建设的法律和制度正在抓紧制定之中,如2001年7月起中央纪委法规室和监察部法规司多次组织召开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廉政法的专家论证会,目前正在酝酿出台廉政法。总之,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有关廉政的制度化建设所迈出的实质性步伐是建党、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其间颁布实施的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填补了廉政建设的制度空白,为加强廉政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群众利益成为廉政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一思想体现在整个廉政建设实践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学校乱收费和挤占、挪用、截留教育经费行为;认真清理、整顿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乱加价、乱收费等现象;继续纠正在征收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以及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着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问题;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重大事故背后的腐败行为;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的专项工作,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这些举措真正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反映了廉政建设的具体化和微观化。 4.廉政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体系化与制度化是廉政建设力度加大的重要表现。从客观现实结果来看,廉政建设的力度加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依法惩处力度加大。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对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一直有增无减,中央纪委、监察部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严肃查处了一大批有腐败问题的省部级干部。二是廉政教育力度加大。中国共产党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着力通过化解内因解决问题和预防问题发生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十六大以来,党更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推出新的措施加强廉政教育,如规定新任领导干部必须接受廉政谈话和廉政培训,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在年度述职的同时要述廉等。 5.通过深层次体制改革推动廉政建设 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强调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精神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力争在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取得突破,从深层次彻底解决廉政建设的瓶颈问题。目前各地在干部人事制度、司法、行政审批等领域都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在体制改革方面各地认真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重点解决权力制约机制的完善问题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和制约理顺权力之间的关系,保证各部门、上下级之间权力的健康运行。 6.注重廉政的社会环境建设 廉政建设只有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整个社会对腐败行为麻木不仁,廉政建设就难以取得成效。2005年初中央颁布《实施纲要》的主要用意之一就是要形成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反腐败的局面。从2006年到2007年中央进一步加强了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和政绩观教育,促使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道德观念,并把这种教育活动深入到学校、企业、工厂等各个领域,大力营造弘扬正气、抵制邪恶的良好社会氛围。目前,广大人民群众已真正觉悟起来,正以实际行动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廉政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已初步形成。 三、新时期廉政建设的路径 在现阶段,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以教育为基础、以法制为保障、以监督为关键的教育、制度、监督有机统一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十六字方针,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廉政建设。 1.制度建设是前提:进一步完善廉政建设的法律制度。 廉政建设必须在法制的轨道上进行,必须以科学合理的制度为前提。加强制度建设包含三方面含义:其一,要树立起制度意识。要意识到制度在廉政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树立起制度的权威,把制度作为制约权力和廉政建设的基础载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风廉政建设更需要走出一条依靠制度改革的治本之路。其二,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廉政制度。当前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务员财产、收入申报制度,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公务员责任制和领导问责制。其三,要严格执行制度。制度得不到执行,其效力将化为虚有。目前特别要注重加强对法律和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持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发展是根本:在改革和发展中推动廉政建设。 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要求,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廉政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求得发展,廉政建设的许多问题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才能得以解决。廉政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大多是 长期以来制度和机制不健全的结果,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首先通过改革和创新来解决制度本身的问题。同时,制度又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这也要求重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重视制度本身的改革与发展。《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腐败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解决问题,这些既是对我国反腐败历史经验的根本性总结,也是当前和未来深入推进廉政建设的根本思路和办法。总之,我们要注重制度创新,使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要使制度科学有效、行得通、做得到;要注意借鉴国外经验,在改革和发展中解决廉政建设的制度性和源头性问题。 3.权力监督是关键:健全权力配置、制约与监督机制。 廉政的直接客观现实目标就是遏制腐败,而“腐败的核心问题无疑是一个政治权力的基础和运作问题”。廉政建设必须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而权力得以正确行使的前提是权力的合理配置。我国《宪法》规定了基本的国家制度,为权力的配置提供了总体的原则和程序。据此,实践中要根据客观实际和权力运行的规律,进一步理顺具体权力之间的关系。同时,要理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把对权力的科学配置和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结合起来。在权力运行过程当中,既要高度重视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又要高度重视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既要高度重视党内监督,又要高度重视党外监督,把党和政府的内部监督与来自人大、政协、司法机关、新闻舆论、人民群众等的外部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对权力运行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完整而有效的监督制约体系,特别要强化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突出监督主要干部。当然,这些权力监督和制约都是以制度为前提的。 4.利益协调是重点: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和获取机制。 曾经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利益被排除在廉政的范围之外。其实,利益一直居于社会生活的核心地位,权力的配置实际上是在形成利益分配的基本格局,而权力被滥用的源动力则是权力能给其掌有者带来经济上或政治上的利益。很多具有体制性和制度性的腐败问题之所以成为廉政建设的攻坚问题,根本原因还是利益问题。如果单靠惩罚和监督,不去解决深层次的利益问题,则惩罚和监督的效果将大大降低。如果能从根本上协调利益,化解廉政建设中的深层次体制问题,就会大大减小权力被滥用的可能性,解决廉政建设的瓶颈问题,廉政建设就能深入开展。因此,进行廉政建设必须完善利益分配和导向机制,特别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权力被滥用的空间;要警防由于利益分配不公而造成廉政行为规范的失效,消除因利益分配原因而产生的商业贿赂现象。 5.社会环境是基础:培育廉政文化为廉政建设提供社会支持力。 廉政建设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因而必须在全社会培育起廉政光荣、腐败可耻的廉政文化氛围。我国当前的主流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已认定了廉政在法律或者道德上的普遍性标准,但这种标准还没有完全转化为民众的普遍性标准,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鸿沟,廉政的主流价值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被扭曲和消解了,社会“潜规则”得以盛行。因此,培育廉政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增强人们对廉政的认同感。此外,还要注意消除对待廉政问题的双重标准现象。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对腐败既深恶痛绝又身体力行,当他人腐败而自己没有得到好处时义愤填膺,而一旦自己掌握权力资源或关系到自身利益时则另当别论。 按照这些标准做就行了

热点内容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发布:2025-04-28 08:06:17 浏览:901
秒杀物理 发布:2025-04-28 08:04:14 浏览:950
梅艳老师 发布:2025-04-28 07:51:24 浏览:519
2017房山一模化学 发布:2025-04-28 06:26:08 浏览:312
华南理工大学暑期学校 发布:2025-04-28 06:11:44 浏览:660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发布:2025-04-28 05:37:27 浏览:262
小学英语听力训练 发布:2025-04-28 05:31:44 浏览:43
美国国家地理订阅 发布:2025-04-28 05:26:15 浏览:465
珠海市安全教育平台 发布:2025-04-28 04:57:58 浏览:937
六语文诗歌 发布:2025-04-28 04:40:20 浏览: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