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校园欺凌的原因

校园欺凌的原因

发布时间: 2022-05-17 02:39:22

㈠ 为什么会有校园欺凌

原因1:过分溺爱,孩子唯我独尊。
原因2:缺少关爱,心理灰暗。
原因3:道德教育效果有限,学生法制观念薄弱。
原因4:对影视、动画、游戏的模仿。
原因5:违法成本低。

㈡ 造成校园欺凌的原因

在大家的内心世界中,学校本来应该是一个非常纯洁,让孩子学习的地方。但是现如今在网络的侵扰下,校园环境也越来越被那些有着不良习惯的问题少年们带的越来越偏了。

近一段时间,我们从网中看到校园霸凌的事件是频频发生,也成为每个家长非常担心的事情。家长们都是七零八零后,大家回想起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校园时光,那时候在校园里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时代的美好,也成为大家成年之后一个美好的回忆。

现在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校园欺凌事件屡禁不止呢?

这也是值得大家和社会都去思考的问题,之所以频频发生校园欺凌的事情,它不仅仅是学生们个人的问题,而且还关乎到家庭和学校一系列的不作为。

第一,网络的蔓延,让学生过早的陷入其中。

互联网的时代就这么如火如荼的到来了,十年前大家上网还得偷偷摸摸的去网吧,而现在上网变得如此普及。网络上的影响有多大,作为成年人就能够深深的体会到,人手一部手机,不管是上班还是在家,不管是吃饭还是上厕所,大人们都是机不离手,更别说那些没有任何抵抗力的孩子了。

青少年由于在情感和认知上面非常的不成熟,很容易接受网络暴力,由此模仿而做出极端的事情来,不但不认为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觉得这样是很了不起的。

第二,家庭教育的错位,让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那种骄横。

这一代的孩子,他们都是独生子女的后代,可以说在身上集中了几个家庭的宠爱。这种溺爱的背后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呢?孩子一个个成为霸王,成为眼高于顶的小公主,继而会养成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那种骄横。正是因为在家庭中过于宠爱,他们一点也不能受委屈,一旦和同学之间有了矛盾,就会用极端的方式来处理。

第三,越来越早熟,让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一些脱节

如今,我们的国人在生活水平上比起二十年前,那是翻倍的在增长。物质生活在今天如此的丰富,也导致现在的学生身体发育都大大的提前了。

早熟也成为中学生们面临的一个问题,但是这种早熟只在于身体上,在他们心理方面却远远的跟不上。这种身心脱节的现象,也让他们在学校里和同学们出现矛盾时,喜欢用暴力手段去解决。

第四,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健全的爱

现在的生活一切都是以经济为前提,在农村很多当父母的,都是把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看管,而自己却远赴大城市打工赚钱。一年就在春节的时候回来跟孩子们团聚,孩子自然就严重的缺乏父母的教育和爱了。

老人仅仅能够管理他们的生活方面,而对于知识水平的教育那是非常有限的。在这种家庭中,孩子们不能有着全面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学校被人欺负时,根本没有能力,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长时间的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这种孩子也容易形成怯懦自卑的心理,这也成为校园欺凌的主要原因。

孩子受到欺负,家长也是非常痛心。从小小的一个校园的角落就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影子,所以我们家长既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也要教育好他,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慢慢杜绝这种事件的发生。

㈢ 校园欺凌的产生的原因

一:青少年自身因素由于青少年心理发育相对还不成熟,缺乏对规则的理解,还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嫉妒心和自我保护本能。所以,离开家去学校后,在同龄人当中,容易把别人对他的不满、批评等,都当做是一种恶意的诋毁,产生报复心理,甚至是暴力。二:家庭因素孩子跟父母接触的时间很长,那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之后在社会中的所做作为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家长在生活中怎么去对待孩子这会直接让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社会关系受到影响,有部分家长把面子看的很重,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则心理健康不管这样长期以来孩子的心理健康会出现问题。有些家长在孩子面前经常用暴力解决问题还经常骂他人,这样孩子会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的宠爱,让孩子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主的坏习惯,不把尊重别人对别人使唤。这样看来家庭的教育对孩子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也是产生校园欺凌的原因之一。三:学校因素师生关系不和谐。在大多数学校,应试教育盛行,德智体美的培养往往被忽视。有的教师不关心学生,尤其是对成绩差的学生,甚至贬低、体罚他们,使学生产生恐惧、抗拒的心理,还有可能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缺乏法制教育。学校忽视必要的法律教育。学生对法律不太了解。有些错误的观念没有被及时纠正,无法衡量其行为的后果。所以,校园欺凌的发生和程度是控制不了的。四:社会因素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没有机会和同龄人生活在一起。所以在学校里,与同龄人相处时很容易犯错误,不会处理与同龄人之间的关系。而且,现在到处都是暴力负面信息,包括电影、游戏等,这都会增强学生的攻击性,造成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校园欺凌的恶习需要学校和家庭以及社会共同去努力改善。学校要重视校园的文化环境的改造,这样给学生创建了和谐的生活环境。在教育方面我们需要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法律知识。学校还要注意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这个是绝对不能忽视的,让家长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㈣ 为什么校园暴力无时无刻的都在发生什么原因导致的

第一:学生自己身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现在的孩子普遍早熟,懂得的东西比较多,所以思想就会变得不单纯了。加上年纪还小的他们,法律意识淡薄。自尊心又很强,导致他们对别人的议论比较敏感,好冲动,表现欲太强了。对于别人的一言,太在意,就会做出一些暴力的事情,缺乏自制力,最终就是以暴制暴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另一个,不爱学习的他们,总是会找别多的事情拉埃满足自己的玩耍心。青春期心理知识缺乏。脑中没有系统性的心理健康知识。

第二:家庭教育的问题

俗话说得好,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说家庭的教育很重要。家长的言传身教真的很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如果家长从小给孩子灌输一些不能吃亏的概念。那么孩子长大以后就真的不愿意吃亏,从而和别人发生争执甚至暴力行为。还有就是过分的对孩子溺爱,导致孩子的行为无人约束。很容易走上歪路。另一个,家庭的不完整,也是导致孩子容易变坏的一个重大因素,调查显示,很多的单亲家庭或者离异家庭出来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在外面做坏事,因为长期缺少家庭的关爱,从而自暴自弃。缺乏关心和照顾的他们。最容易走上犯罪的边缘。

第三:学校教育的原因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在学校度过的时间是最多的,校园暴力也大多数是在学校发生的,现在的学校大多数都是将重心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了,从而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学生学习好,就可以一白遮百丑了。还有着社会不良风气冲击着校园生活。孩子们的自制力太差,容易受到诱惑,学校没有很好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社会观。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在校园中的学生越来越暴力。

校园暴力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希望我们能总结经验,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的预防校园暴力。防止孩子们走入歧途。给孩子们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学校生活环境。

㈤ 校园欺凌行为产生的原因

校园欺凌行为产生的原因:
1、过分溺爱,孩子唯我独尊。
2、缺少关爱,心理灰暗。
3、道德教育效果有限,学生法制观念薄弱。
4、对影视、动画、游戏的模仿。
5、违法成本低。

㈥ 为什么会出现校园欺凌的原因

2019年11月08日 · 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
最近《少年的你》大火,并且带动了大家对校园霸凌的重视。

有人说,你永远不知道孩子有多恶!更有人说:孩子的世界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可是无论是什么样,现在校园霸凌却始终屡禁不止。

前段时间,在甘肃天水,两名女生遭到校园霸凌,被同学罚跪并扇耳光。并在口中不断说:“你是什么货,还骂我!”然后一次一次的扇女孩耳光。

校园霸凌频繁发生的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孩子的攻击性和不承担责任
来自:北京时间

事后纪委监委和公安部门进行了调查,对校长做了停职的处分。

看着那两个可怜的孩子被同学扇耳光,我想孩子的父母此刻心中一定是难受不已,我们捧在手心的孩子,舍不得打骂一句的孩子,却在学校遭遇无情的霸凌。

令人深思的是,为什么孩子会霸凌其他的孩子,而且霸凌的方式非常相似?

《少年的你》中,周冬雨饰演的陈念也是遭到同学扇耳光,更可怕的是她被同学拍裸照、剪头发等一些想象不到的霸凌动作。

校园霸凌频繁发生的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孩子的攻击性和不承担责任
其实,校园霸凌都是来自于孩子的攻击性,而为什么孩子会有攻击性呢?今天晴风来为大家分享攻击性,已经如何避免孩子出现攻击性!

01孩子攻击性的起源来自于模仿
社会行为主义者班杜拉曾做过一个实验,最终发现孩子的攻击性是源自于模仿。

班杜拉、Dorothea Ross和Sheila Ross他们对一些儿童进行观察研究,他们想如果儿童在一个情景内观察到了攻击行为,他们是否会在另一个情景当中,即使做攻击性榜样的人不在出现的时候,仍然表现出攻击性?

他们对36个男孩和36个女孩,年龄分别在37个月到69个月的孩子,寻找了2个成年人为榜样,一个男性,一个女性,两个人都给72个孩子做示范。

而他的实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具有攻击性”,另一部分为“没有攻击性”。

在没有攻击性的实验中,“榜样”在玩拼装图,无视旁边的不倒翁娃娃。

在具有攻击实验中,“榜样”开始击打不倒翁娃娃,不断的打不倒翁娃娃的脸、鼻子,并且用球棒打他的头部,之后将不倒翁娃娃粗暴的抛到空中,然后追着她开始踢打,期间使用了攻击性语言,比如“使劲打他的鼻子”“把他打倒”“把他扔起来”“踢他”“揍他”。

最后他们带孩子独自进入了一个新的实验室,而那些没有观看到攻击性的孩子和不倒翁娃娃玩耍,他们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攻击性。

可是那些在攻击实验室的孩子,他们进入新的实验室后,开始踢打不倒翁娃娃,并且开始咒骂不倒翁娃娃。

也就是说,人性的攻击性是通过模仿而来的,而那些霸凌同学的孩子,一定是从耨些地方学会了霸凌手段,从而开始霸凌弱势同学。

校园霸凌频繁发生的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孩子的攻击性和不承担责任
02孩子的攻击性从哪里模仿?
那么孩子的攻击性可以从哪些地方模仿到呢?

家庭:
首先孩子会从家庭中模仿到,据一项调查研究显示,父母经常打架的家庭中,孩子出现暴力行为的占比高达80%。

也就是说,孩子会先从父母的身上学习到一些攻击行为,比如夫妻吵架,家庭暴力等,都会让孩子模仿到攻击性。

很多孩子在家庭中,不敢将这种攻击性表现出来,可是在学校面对比自己弱势的学生,他们就会将这种攻击性表现的淋漓尽致,甚至跟上一层楼。

校园霸凌频繁发生的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孩子的攻击性和不承担责任
社会:
其次,孩子在社会生活中会模仿到攻击性,比如孩子看到校园霸凌的电视,新闻等,就会学会他们霸凌的方式,或者孩子在街上看到一些暴力行为,就会模仿到这些暴力的行为,最终将这些行为释放出来。

而在社会上,孩子模仿的途径有:电视、电影、新闻、偶然遇到、听说等等方式。

1965年,班杜拉他们做过一次测试,他们通过让孩子现场观看殴打不需要承担责任、现场殴打需要承担责任,观看电视中的殴打不需要承担责任和观看电视中的殴打需要承担责任中,最终发现,观看电视殴打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孩子中,模仿比例最高。其次是现场观看不需要承担责任。

由此他们发现,观看电视是孩子模仿的第一来源,而不需要承担责任是攻击性传播的最重要原因。

校园霸凌频繁发生的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孩子的攻击性和不承担责任
学校:
最后,孩子的学校也会模仿到攻击性,比如老师殴打同学,咒骂学生,学生之间打架、吵架等都会让孩子模范到攻击性。

之前,儿子回家后,嘴中总是说脏话,于是我和儿子聊天,问儿子“这些脏话是哪里来的”。儿子一副懵懂的表情对我说,“同学们都在说啊!”

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并不能分辨清晰,于是他们便喜欢模仿,而且觉得这样会让他人不痛快。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行为,就已经表现出了孩子的攻击性。

校园霸凌频繁发生的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孩子的攻击性和不承担责任
总而言之,每一个具有攻击性的孩子都有可能出现霸凌的情况,如今国家对校园霸凌也越来越重视,而且我们也不希望孩子走在犯罪的边缘,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让孩子远离攻击性是我们迫切需要做的一件事。

㈦ 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校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与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存在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家庭教育缺少重视。一些家长长期忙于工作,极少过问子女在学校的学习及生活情况,还有一些隔代抚养的家庭,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孩子之间也缺少沟通交流或有代沟无法正常交流,造成一些学生容易受外界不良诱因影响而拉帮结派,实施校园欺凌(暴力)。

二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庭在教育管理子女时简单粗暴,有的溺爱无度,有的不讲道理暴力相对。这种放纵过度、不讲道理、不讲方法、不会认真倾听的教育方式,极易使子女放任自己走向违法犯罪道路。专制型、放纵型抚养方式家庭中的孩子,当其内心不堪重负、怨恨无法排解、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通过一个极端暴力的途径来发泄内心的积怨。

三是家庭结构不完整或家庭关系不融洽。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家庭成员关系恶劣等不和谐因素不但容易造成子女心理阴影,而且会导致他们因缺乏家庭关爱而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迷失人生方向。家庭生活缺乏关爱使这些孩子容易形成孤僻、仇恨、冷漠、自卑等性格特征,他们很容易拉帮结派以通过欺凌弱小来释放内心的压抑,获取心理上的平衡。

(二)加害人自身因素

一是自控力差。这一阶段的学生因其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其心理发展明显滞后于身体早熟,自控能力较差,处理问题时考虑不充分,缺乏对事态发展的整体评估和预测,容易意气用事。

二是缺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校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人生中最富于变化和不稳定的时期,模仿心理强,是非分辨能力弱。

三是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学生不懂法,习惯以暴力行为解决问题;部分学生不畏法,试图以自身行为挑衅学校规则甚至法律制度;还有的学生是非分辨能力较差,容易被一些辍学的闲散青年利用而引发校园欺凌。

㈧ 为什么会出现校园欺凌

1.不良的家庭影响
有些家长有不良嗜好,在孩子面前也从不掩饰,更有些家长经常用暴力解决问题,长期的耳濡目染,孩子也养成了不良嗜好。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来自家庭和周边人不良行为的影响,造成心灵的扭曲,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形成了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方式。
2.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当
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作为家里的宝贝,面对孩子的教育,一些家长却过于溺爱孩子,在家里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造成了这些孩子独霸专横的“小霸王”性格,不管事情是否合理,只要是自己想要的就一定要得到,一旦不能满足就会采取极端手段。还有些家长害怕孩子受委屈吃亏,在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发生矛盾时,不进行正面积极引导,而是一味纵容甚至鼓励怂恿孩子采用暴力方式解决。孩子在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影响下往往很容易变成潜在的“施暴者”。
3.关心孩子的方式出现错误,重物质而不重精神的给予

我们还会发现有一些家长由于离异形成单亲家庭或者因为生活窘迫,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的原因,对孩子关注不够,甚至很少跟孩子沟通交流。对于孩子的爱,通常用物质来表示,给与孩子更多的金钱就是表达对孩子爱的方式,而这些孩子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出现问题时都没有及时得到家长的关心、关注。很多时候这些出了问题的孩子与有相同经历的同伴,要么到处滋事,要么成为无人关注的弱势群体,最终成为校园欺凌事件的实施者和受害者。

4、思想教育不到位

有些学校以成绩为标准,以名校为目标的教育理念,教师更重视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把握,而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把学业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重要标准,忽视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相应的心理辅导课程,所以学生会对生命教育理念认识产生偏颇,淡漠生命,抗挫能力和心理素质差。而当中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遭遇挫折时,由于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又找不到合理的方式纾解,往往就会以言语或者行为对身边的同学进行欺凌。而受害者受到伤害也不敢说出来,没有产生保护自己的意识,从而导致欺凌现象再次发生。

㈨ 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1,暴者往往自己也是受害者,其家庭互动模式或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模式可能就是拳脚相向,如被内家长、兄弟容姐妹暴力对待,家庭环境缺乏爱和支持,他们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遭受委屈、积压情绪,却没有能力直接对抗欺负者,转而以同样的方式去欺负别的孩子。2,寻求存在感和价值感,吸引关注。校园欺凌在中学阶段比较突出,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急切地需要自我认同,需要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得到他人的认可。有的欺凌者往往被贴上“差生”、“问题学生”等标签,他们以“拳头”的方式宣示自己的存在感,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可,以为能提高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却完全不考虑到行为的后果。3,物质利益的驱使也会造成某些欺负行为。4,受网络、影视的影响,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极易模仿其中的暴力。

热点内容
青阳在哪里 发布:2025-04-26 19:00:13 浏览:436
江西远程教育 发布:2025-04-26 18:55:46 浏览:416
开学初班主任会议 发布:2025-04-26 18:46:17 浏览:882
除了英语 发布:2025-04-26 18:43:43 浏览:322
有哪些企业 发布:2025-04-26 18:42:59 浏览:530
物理各模块 发布:2025-04-26 18:34:03 浏览:624
师德师风高校征文 发布:2025-04-26 18:11:58 浏览:472
做数学的软件 发布:2025-04-26 18:08:25 浏览:56
历史怎么提分 发布:2025-04-26 17:34:54 浏览:927
汤老师讲课 发布:2025-04-26 17:26:58 浏览: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