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群中学
⑴ 腾冲益群中学大门对联
为您原创:
有益于学子我辈争先;
造福在民间苍生感喟。
益群中学
⑵ 腾冲一中要多少名以内可以考同济大学
前100。
腾冲2021年高考基本情况:
(1)进入全省前50名5人。
(2)600分以上共有341人(腾冲一中250人,腾冲五中43人,腾冲七中2人,腾冲八中6人,腾冲市民中4人,文星中学36人),文科171人,理科170人。
(3)一本上线1230人(腾冲一中635人,益群中学1人,腾冲三中1人,腾四中16人,腾五中259人,腾六中4人,腾七中12人,腾八中134人,市民中32人,文星中学136人),其中理科759人,文科473人。
(4)本科上线3637人(腾一中896人,益群中学129人、腾三中97人、腾四中230人、腾五中608人、腾六中132人、腾七中113人、腾八中505人、市民中398人、文星中学529人),理科1766人,文科1871人。
⑶ 寸树声的家乡教育
寸树声高中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先毕业于东京师范大学,后又考入九洲帝国大学,1932年毕业。9.18事变后回国,在国立北平大学、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大任教,因为他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进步思想,1937年后,被国民党教育部以“思想不纯”的罪名从西北联大法商学院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的位置上解聘。
面对当时的*专*制*制度,寸树声心灰意冷,1939年回到家乡云南,准备到滇缅公路上去经商。
云南省腾冲县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相对于云南大部分封闭地区来说很独特的地方。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腾冲在很早的时候就面向东南亚,边境贸易的繁荣,带来了中原文化与东南亚文化在这里碰撞,一大批在云南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张文光、李根源、艾思奇、张天放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走上历史舞台的。
当时全腾冲县只有一所省立的正规中学,其收费对于普通农村子弟来说是昂贵的。为了让更多的腾冲子弟掌握更多的知识,腾冲宿儒、老教育家李仁杰在缅甸华侨组织——崇新会的捐助下,在民国元老李根源的大力赞助下,成立了云南边疆一所农村华侨中学——私立益群中学。李根源担任学校董事长。
学校成立后,学校筹委会得知寸树声已经回到云南,遂力邀寸树声出任校长。但是此刻几经坎坷的寸树声“对教育已经厌倦”,婉言拒绝了。
最后,面对家乡父老的再三请求,云南人血液里那种对故乡的无限深情战胜了寸树声的个人想法,远方的游子终于回到了故乡,寸树声出任益群中学校长,并兼任和顺中心小学校长、和顺图书馆馆长!
寸树声到任后,委托吴晗、曹靖华在昆明招聘到一批因抗战流离失所,来到大后方的外省专业人才,作为教师。又亲前往缅甸,在华侨中募集办学经费。从上海、昆明等地购置图书,在寸树声的苦心经营下,益群中学、和顺乡图书馆在全国声名大振,社会名流、专家学者纷纷题词撰文,至今犹存。
在教学方针上,寸树声认为必须注重边疆教育的“地区特殊型”他说:“……不应该使学校成为象牙之塔的特殊的存在,使学生成为高蹈的,与社会及生产脱离的特殊人物。”寸树声的这种自觉认识,在今天我们看到的“教育精英化”背景下来回味,简直令人愧死。
寸树声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看作一体,他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教育的影响达到社会的改革。因此,除了在传授文化知识以外,它对学生作出了严格的要求。
他规定学生一律穿短裤草鞋、剃光头,以当地所产土布为制服布料,不许穿其它颜色服装,抑制了浮华风气。并要求学生每周要清扫他们住家附近环境一次,改善乡村卫生面貌。组织学生消防队,禁止学生吸烟、赌博、喝酒、吃零食、随地吐痰、便溺等。
他亲自担任学生的“公民”课教师,他撇开当时课本上那种道貌岸然的说教式的空洞理论,而用扎实的社会现象和政治措施来相互对照,声色俱厉给予抨击,用这种方式潜移默化了学生的心灵,益群中学学生多次出现上山打野火,在乡中抢救火灾的事迹,都表现了英勇顽强的精神。
他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亲自带头开辟操场、挖游泳池,并让自己的妻子担任体育教师,在当时封建气氛还很重的乡村里,一个女子带着学生在操场上蹦跳,极大地震动了当地村民的思想。
寸树声深知封闭乡村环境会给学生造成目光短浅的弊病,他根据腾冲的具体情况,在益群中学开辟了当时全中国独一无二的缅甸语学习课程,让学生掌握对外学习的工具。他还购置了收音机,每天把国际国内动态抄录在纸上,并分送邻近乡村和县城各机关。他自己也时常演讲,向学生和村民传播时事知识。
寸树声的努力得到了丰硕的成果:在老师的指导下,益群中学学生将和顺乡境内的植物采集起来,制成标本,和标本对照着编著了一部《和顺乡植物调查》;当时腾冲从来没有种植过小麦,益群中学学生带头种了一块,取得收成以后,当地农业从此有了这个作物种类。
令风之末端特别感动的是,当时报考寸树声的益群中学的学生很多,有的是来自外乡或县城,也有邻近的傣乡青年,有的是归国华侨子弟。值得一提的是南甸土司官家的龚氏弟兄,有腾冲县长王恕家的“大少爷”。这些有钱人没有去上县立中学,而是来到这个条件艰苦的乡村学校,除了对寸树声教育模式的认可外,还可以看出在寸树声的影响下,当地人士对子女教育的远见卓识。这一点,也是令现在的许多把自己孩子当作“小皇帝”的父母值得深思的。
然而,1942年5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到了腾冲。5月8日,寸树声流着眼泪给全体学生上了“最后一课”,宣布学校停课,9日上午匆匆离开了他辛苦了两年半的地方。他的“乡村实验”从此夭折!
但是,他心中始终没有割舍对边疆教育的情怀。腾冲沦陷后,寸树声先后流亡到昆明和重庆。即使在颠沛流离,极为困厄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学生,在昆明·组织成立了‘益群校友会’,想方设法关心和帮助学生。
抗战胜利后,寸树声回到故乡,重新竖起益群中学的金字招牌,中学红红火火地坚持办了下来。
文革中,寸树声未能幸免,惨遭迫害。1978年因病在昆明逝世。
一代教育家寸树声的名字和业绩与故乡的山河同在,永远载入中国史册
⑷ 情系母校,感谢恩师
情系母校,感谢恩师
今天从母校寄来的约稿信封上看到母校的照片,我兴奋自豪,想起以前的一切,刹那间的感动涌上心头。记忆、怀念、时光,责任、使命、豪情,给人一种浓浓的喜悦!看到母校的照片,我又一次感受到了高师、一所既古老又年轻的著名学府特有的魅力。我们都不曾忘怀母校这一片培桃育李,播撒知识芬芳的热土,不曾忘怀那熟悉而又恍惚的师友的音容笑貌,更不曾忘怀“献身教育,兴我中华”这沉甸甸的校训。
在母校三年,团委、学生会、文学社、篮球队、图书馆、教室……都留下我忙碌而充实的身影;这三年,我得到老师的谆谆教诲,学会勇敢坚强与如何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三年,我受到老师为人师表和纯正校风的熏陶,懂得了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三年,我担任团支书、文学社长、学生会干部等社会工作的历炼,已从一个天真烂漫的无知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有理想青年。
回忆高师三年,感谢母校。当时我们大多是十几岁的小姑娘、小伙子,怀着对知识的渴望,来到学校这方净土,在西江坡山脚下接受着知识的熏陶。老师们或敬业爱教,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或爱生如子,给遇到困难和挫折的学生以“良言”及“三春之暖”;或屡创佳绩,在科技领域里施展才华……,在这里,我们受到了正规的高等教育;在这里,我们经历了严格的基础培训;在这里,我们感受着身边著名学者专家的风范;在这里,我们更是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亲人般的关怀。作为高师人,我们深知母校素以“爱、实、严、勤”的校风而闻名。记得刚上高师时,就时常听师兄师姐们说高师的严格劲,每年都像读初中、高中那样每科统考。以至于我们参加工作后,不少用人单位都说,高师毕业生的学习成绩是实打实的,而且基本功比较扎实。的确这样,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老师传给我们严谨的学风,可以使我们受益一生。母校真可谓是我们潜心求知的港湾,是锻炼意志、增强体质、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大熔炉。
时光匆匆,毕业已经十五年了,在这十五年的岁月里,同学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或耕耘播种,或商海弄潮搏浪,追求当年心中的远大理想,实践毕业前夕许下的庄重诺言,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挫折,刻苦学习,勤奋工作,自强不息,坚强地闯出了属于每一个人的成功之路……而今,我们的同学中有的在各市区教育局任领导,有的在商界当大老板,有的在法院当法官,当然也有继续勤勤恳恳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普通教师,但基本上都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中坚。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母校给予我们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回顾我们前进历程和取得的成绩,都与母校三年的辛勤培育密不可分,是母校为我们走向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创造了条件,使我门在工作中能得心应手,有所作为。
师生情,同窗情,在经过岁月的洗涤后依然纯洁如往昔。今年八月十七日,我们123班的全体师生相聚在电白的中国第一滩上,看到老师依然思维敏捷,身体健朗,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游子依恋故土,学子难忘师恩。在母校七十五华诞即将到来之际,我激动,我兴奋,更难以忘怀的是我们那些可敬可爱的老师,是他们引导我们踏入知识的沃土,也教我们生活和做人,在我们心灵扉页上镌刻了许多人生的真谛。一位哲人说得深刻:“人对母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身为高师学子,我们深深地感谢母校的辛勤培养和教育,是母校为我们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母校给了我们精神、品格、能力和学识,让我们在社会的风浪中勇敢前行。
面对恩师,我想说:一日为师,终生不忘。
面对同窗,我想说:一朝同窗,一世朋友。
冬去春来,十五年的风雨兼程,终于笑逐颜开见彩虹。在工作中得到肯定,荣获珠海市“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香洲区“十佳班主任”、“优秀中队辅导员”、 “首届容闳教学奖”;《全国中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全国小学生“月亮船”和“课本作文”征文、 “迎回归珠澳中小学生征文赛”、二十届珠海市青少年科技大赛等“优秀指导老师奖”;《珠江晚报》首届“校园读书月”征文活动“园丁奖”等称号。
高师三年的博览群书和文学社工作让我养成了勤于动笔,善于总结的习惯,教学中有如下论文获奖:《试论——“我能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荣获“国际优秀论文奖”、全国优秀论文三等奖、广东省二等奖、珠海市一等奖,并入选“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探索”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选集;《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语文学习兴趣》论文获第八届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并被选入内蒙古出版社的《中国中小学生教育教学论坛》;《精心构造班级教育的“立交桥”》论文荣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积极配合,转变“后进”》获全国德育论文三等奖;《紧扣训练重点,教给学生编写作文提纲的方法——(小木船)教学建议》被选入广东省小语会主办,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学参谋》。
《优化课堂结构与课内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获珠海市科学论文一等奖,入选《珠海市中小学优秀科学论文集》;《中学语文课堂创新的板书与设计》《小学生不良行为调查访及分析》获珠海市百篇论文和市妇女联合会研讨征文二等奖;《浅谈小学生课间操兴趣》荣获珠海市第十届体卫论文评选二等奖;《让生活之美尽显你的习作》《学生自私心理表现与对策》、《学生失去自信心的原因及其对策》、《儿童逆反心理的原因与对策》获珠海市优秀论文三等奖,妇女联合会研讨征文优秀奖。《纠正依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获市精神文明办及珠江晚报“你与文明有多远”优秀论文奖;论文《诚实——要从小培养》和《家长教师同心携手转化后进》刊登在《珠海特区报》及《珠江晚报》。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师谈》《“灰色儿童”健康心理的培养——从李华害怕老师的心理障碍谈起》《再富不能富孩子——小学生奢侈浪费问题初探》《发现“美"的课堂》《我进步,我成长》等论文荣获香洲区德育论文一、二、三等奖。
“采得百花酿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我辅导学生的作文在《全国优秀作文选》《儿童文学》《作文报》《珠江晚报》等多种刊物发表和各级获奖四十多项;辅导学生科技小发明,科技小论文,手抄报等荣获广东省、珠海市等获奖三十多人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小小的成绩虽然是千里征途的一小步,但我要感谢母校、感谢恩师,因为激动,青春的火炬,从高师点燃;奋进,人生的脚步,从高师踏响;黄河,一瓢水,染黄了我们的皮肤;母校,一朵花,叩开了我们的心扉;生命在高师成熟、升华!我为高师人自豪,高师为我们喝彩!
⑸ 昆明的公立中学有那几所
昆明的公立中学有: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昆明市第一中学、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昆明市官渡区第五中学、昆明市第十二中学、昆明市第八中学、昆明市实验中学、昆明市第十中学、昆明市第十四中学。
一、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
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创建于1977年, 2009年8月由关上老校区整体搬迁至云秀书院片区,与区政府、新建云南省博物馆毗邻,占地面积184亩。
现有教职工250余人,62个教学班,学生3700余人。2001年被云南省教育厅认定为省一级完全中学,2014年成功晋升一级二等完全中学,现已发展成示范性窗口学校。
二、昆明市第一中学
昆明市第一中学,简称昆一中,学校是云南省一级一等高级中学,云南省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学校前身为1905年,废经正书院改办定名的省会中学堂。1912年2月,两级师范附属中学堂、高等学堂、第一模范中学堂三校合并,命名“云南省立第一中学校”。1984年,学校定名为“昆明市第一中学”,校名沿用至今。
三、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
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始建于1996年,是云南省一级高级中学,昆明市绿色学校、昆明市优质教育品牌学校之一。在22年的短短办学历史中,学校依托高素质、能力过硬的一流教师团队,实施科学高效教学质量策略,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就。
四、昆明市第三中学
昆明市第三中学(No.3 Middle School of Kunming),简称昆三中,学校是省一级一等完全中学,云南省文明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昆明市第三中学的前身是建于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的省会艺徒学堂,1950年正式更名为昆明市第三中学,1997年被评定为省一级一等完全中学。
五、昆明市官渡区第五中学
昆明市官渡区第五中学是云南省首批一级完全中学,创建于1973年9月月,1988年5月被,云南省教委命名为“云南省昆明铁路实验中学”,2003年与昆明铁路局分离后划归地方管理,2004年更名为官渡区第五中学。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
网络—昆明市第一中学
网络—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
网络—昆明市第三中学
网络—昆明市官渡区第五中学
⑹ 保山哪里好玩
1.热海景区5A景区
地址:保山市腾冲市清水乡刘家寨
⑺ 中国十大魅力名镇
1. 浙江乌镇
乌镇位于浙江省北部,京杭大运河西侧。地当水陆要冲,俗称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乌程,归安,崇德,桐乡,秀水,吴江,震泽)交界之地。乌镇原以市河(车溪)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据乌青镇志记载,春秋时此地为吴疆越界。
2. 云南和顺
和顺镇和顺镇位于腾冲县城西南3公里处古名“阳温墩”,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取 “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今名,现称和顺镇,全镇人口6000多,而侨居海外的和顺人则达12000多人,是云南著名的侨乡。
和顺地处西南丝绸之路要冲.具有600多年的开发史。这里山环水绕、文野平涛、杨柳含烟、荷塘飘香、亭台楼榭与明山秀水相映交辉,构成一幅和谐的乡村风情画卷。被誉为 “南州冠”为了谋生,一代代和顺人远走他乡、追求梦想、足迹遍级南亚、东南亚及其其他国家。
他们创立了云南最古老的跨国公司,创办了著名的益群中学,和顺图书馆。商业与文化熏陶,使和顺历史上人文蔚起,孕育了巨商尹蓉,翡翠大王张宝廷、张兰廷、寸海亭,民国元勋李曰垓,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著名教育家寸树声等大批英才。儒商一体,尊师重教爱国爱乡,世代锦延,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
3. 山西张壁
张壁古堡(国家AAAA级景区)是中国现有较为完好的一座融军事、居住、生产、星象、宗教活动为一体,罕见的古代袖珍“城堡”,它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遗址、北朝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戏台、明清民居等许多文物古迹,
特别是北朝古地道、可汗庙、琉璃碑等为全国罕见。张壁古堡整个村子遵循中国传统古代星象和堪舆理念建造,地面布局与天上的二十八星宿相对应,因此,张壁古堡还被称为“中国星象第一村”。
张壁古堡先后荣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旅游特色景观名镇名村”“传统古村落”“山西十大新锐景区”等六项桂冠。
4.内蒙古室韦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境内,主要由室韦蒙古族发祥地区域和恩河俄罗斯民族村区域组成,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现行最北部的乡(镇)之一。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是蒙古族发祥地,
现保存有大小城遗址10余座,有较深的含蒙古族寻根、祭拜、观光、考察等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同时,它也是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是以我国俄罗斯族和华俄后裔为主体的聚集地,这里大部分仍保留着较为完好的俄罗斯文化和生活习俗,不出国门,就可以领略到异国风情;
5.福建泰宁
泰宁古城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泰宁县城,不仅有江南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民居建筑真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书第建筑群,主要包括明早期到清晚期500多年中各时期建筑物,使我国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民居群。
泰宁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更有“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之盛况。古镇极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颇富特色的闽西北客家风情。土地革命时期,泰宁还是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故城内红军街完整保留了红军总部旧址。
6.安徽宏村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 村落面积19.11公顷,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至今8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特别是整个村子呈“牛”形结构布局,更是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
7. 江苏同里
同里隶属江苏省吴江市,位于太湖之滨,京杭大运河畔,紧靠市府所在地,紧依上海、苏州、杭州中国南方三大著名城市,地处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交会的金三角地区,是中国沿海和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中心区域。
8.浙江南浔
南浔古镇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处。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
南浔古镇景区占地面积34.27平方公里 ,古镇保护范围东界至宜园遗址东侧起,西界至永安街起,南界自嘉业堂藏书楼及小莲庄起,北界至百间楼,保护面积约一百六十八公顷,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88公顷。
旅游景区共分三大区块。第一块是南浔旅游景点富集区,张石铭故居、刘氏梯号等景点分布其中。第二块是由小莲庄、嘉业堂、文园等景点组成的中心景区。 第三块是以东大街以东的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为主的东北区块。
南浔古镇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出现过许多著名人物,如民国奇人张静江,“西泠印社”发起人之一张石铭,著名诗人、散文家徐迟等。
2001年06月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被评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南浔古镇获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成为湖州市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9. 广西兴安
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镇资源优势雄厚。境内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全国商品粮、毛竹、白果、柑桔、生猪生产基地。葡萄为华南最大的生产区,白果全国质量第一。矿产、水力能源蕴藏量大。
探明有黄金、钨、锰、铜、锡、锑、石英矿、花岗岩、大理石、石灰石、高岭土等十多种品位高、开采价值大的矿产;蕴藏的水力能源达8.8万千瓦,能源优势深为海内外客商所看好。
该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前景喜人。世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灵渠,被誉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红军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已成为国家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台商巨资兴建的现代欢乐之都——桂林乐满地休闲世界,更是景上添花,成为广西旅游圈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10.广东佛山石湾镇
历史文化殷实,魅力无限 石湾被称为“南国陶都”,有“石湾瓦,甲天下,旁及海外之国”的美誉,有着源远流长、底蕴厚实的陶文化根基,制陶历史可追溯到五午多年前,河宕贝丘遗址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到唐宋时期已经非常发达,明清两代最为鼎盛,方圆几公里的小镇有陶瓷107座,陶瓷行业从业人数达6万多人。生产的陶瓷分为日用、艺术、园林、工业、丧葬五大类二十四行。
⑻ 丰县益群中学个丰县初级中学哪个好
丰田一群中学和丰县初级中学哪个好?丰田一群中学何烽县初级中学两个学校各有各的好处,想要去学校上学的话,根据自己喜欢的学校去就可以了。
⑼ 云南省腾冲县一共有几所高中 要求都在县城上的,并且简单说下排名如何。
最好的是腾冲市第一中学,其次的益群中学、腾冲县民族中学、腾冲县第八中学、腾冲县第五中学彼此部分伯仲。
一、腾冲市第一中学
腾冲市第一中学位于云南省腾冲市,学校共有教职工308人,其中专任教师270余人,有云南省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90人,一级教师72人;国家、省、市、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8人;获硕士学位、研究生结业20余人;本科以上学历占98.3%。
二、益群中学
益群中学有初中6个班,高中21个班,在校学生约1700人,老师近150人;学校校园占地有60多亩,环境绿化非常优美,校舍漂亮,教学设施齐全。
三、腾冲县民族中学
学校占地120亩,现有教职工142人,在校学生1800余人,其中傣、僳僳、回、佤、阿昌、白等14种少数民族学生800人。36个教学班(初中18个班,高中18个班).校舍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
四、腾冲县第八中学
腾冲县第八中学建成于2004年,位于腾越镇中绮罗村贫热海路,按照省一级完中的标准规划设计,校园规划占地面积150亩,在校学生班数为48个班,其中:高中36个班,初中12个班,在校学生2400人。
五、腾冲县第五中学
现有43个教学班,2656名学生。管理科学有序,教学规范合理,教研开拓创新,校园和谐美丽,教育资源优质,师生勤奋进取。秉承“德育为基础,教学是中心,质量是关键,关爱每个人”的办学宗旨,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以课堂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