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戏曲进校园节目

戏曲进校园节目

发布时间: 2022-06-03 17:42:30

⑴ 现在年轻人听京剧的还多吗

京剧属于高雅艺术,现在许多年轻人确实听得比较少,是还是有人会去学去听的

⑵ 曲艺协会进校园观感作文怎么

零八年五月二十七日,民族艺术演走进了我校燕化附中,这是我们的荣幸,让我们领略了中华民族艺术的精湛之处,让我们看到了其中的绝,让我们明白了他永远是中国人的宝,并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脱落,它永远笼罩着中华大地,永世不休!
节目的一开始,是一位长得十分喜剧的哥们,演唱了一首弘扬中国的歌曲,虽然不是民族曲风,但其内容却唱出了中国人的精神,——中国龙!随后尽是些民族节目,展示了中国人的艺术。戏曲,先是一位穿着整齐的姑娘拿着一杆长枪,向大家传授如何使唤它,然后大声喊:有哪位同学愿意上来试试?接着有位身怀绝技的大哥哥上去耍了几下,但它展示的是武术,等姑娘教他的时候却显得十分笨拙。


我听到盼望的瑰宝——京剧了!我默默地说着。一出《红灯记》,道尽国粹艺。但绝大多数的人对其抱有极为不屑的态度,让我对这些人反感。因为他们这是对中国的不屑。

多么动听的唱腔!我高喊。那是一个旦角儿用高细的嗓音唱着:我家的表叔数不清…。令我给予了他我最响亮的掌声和呐喊声。
接着川剧神秘的变脸又前来助阵,看到那演员迅速地不露出任何破绽和变换着那一张张戏脸,我迷惑不已,迷惑其中的玄妙!但我无可奈何,只有用掌声和叫好声表示对他们的敬意之情。

看完了,回班了。同学们都淡忘了。

同学们的表现让我感叹,因为他们对民族艺术竟无一知半解,嘴里唱到的是流行歌曲,学的是高雅艺术如钢琴,洋琴等。试问有谁还在听着京剧,相声等民族艺术?那个欣赏民族艺术的地方几乎荒无人烟了。

中学生模仿戏曲演员并加戏,戏曲值得学习吗

值得学习,戏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不应该被摒弃,是值得学习的。应该走进课堂。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传统艺术教育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很多地区开始开展“地方戏曲进校园”的活动,让当地戏曲文化艺术团体与教育部门签署合作协议,有戏曲文艺团体组织创编适合学生观看学习的节目,深入校园开展戏曲演出,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认识当地的传统戏曲文化,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对于中国的国粹我们应该珍惜现在还有可以学习的机会,我们为你应该抓住时代的尾巴去努力学习,不要到最后留有遗憾。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国粹,加油。

⑷ 在线等两篇进入京剧社的感想,150字-200字左右,很急,明天就教,大家帮帮忙!

走进京剧,感受国粹魅力 ——学习京剧国粹有感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和灵魂。京剧又 是我国的国粹,文化的瑰宝,学了它不但能提高你的艺术修养,还能 让你更有别人所没有的内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京剧是国粹,是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学习京剧不仅可以发扬民族文 化,还可以增强对自身民族的认同。我们通过听唱、模仿、合作、创 造感受和体验到了京剧的魅力和浓郁的氛围。 它不但激发了我们的学 习兴趣,还拉近了我们与国粹的距离。 如今,科技发达,好听的流行歌曲成百上千,大家都说要更上时 代的步伐。既然京剧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京剧 呢?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 内涵,蕴藏着浓厚的文化思想。 现在的校园流行音乐倍受欢迎,生活节 奏不断加快,文化也多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需要在我们心中站稳脚 跟,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国粹发扬光大。 京剧作为国粹, 是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的, 京剧的美, 无论在服饰, 在唱,还是在舞姿,身段,服饰……都能体现出来。所以,我们要学 会发现这种美,欣赏这种美,从而学习这种美,为我们的祖国增添一 处美!

关于参加“济南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 心得与体会 关于参加“济南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心得与体会 参加首先,我要感谢各位领导,给了我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我于 2009 年的 11 月到 2010 年的 1 月份, 参加了由济南市教育局主办的 “济 南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 。通过短短八周的京剧艺术知识的学习,使我受益 匪浅。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民族文化资源浩瀚精深、源远流长。作为国粹 艺术的京剧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享有“东方歌剧” 的美称。 下面我对具体的来谈谈这次学习的心得和体会。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 200 年的历史,京剧更 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它博采众长,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京剧舞台艺术在 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 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 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 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京剧在发 展,在创新,在与时俱进,并没有安于现状,安常处顺;京剧在推陈出新,并在 不断的推陈出新中,弘扬安和、安稳、安详的风貌,才能安坐戏剧舞台“国粹”的 王座安然不动! 在老师们详细的讲解和介绍中,我知道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更加详细 的专业知识。比如生这个角色,在教学中,我只给学生简单的讲解了生大体的分 为了武生、老生和小生,在让学生欣赏时,只是让学生通过角色在装扮、行头上 来区分,通过京剧院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我知道了在老生的演唱时,是用了本嗓 演唱的,而小生是运用的真假声结合来演唱的。像这样的京剧知识,我就运用在 了教学中,通过看、听,亲自感觉到生这个行当的分类及特点。在王老师讲解旦 角时,王老师加入了很多旦角的代表动作和唱段,通过学习和模仿,我更加深切 的体会到了旦角这个行当。在我的京剧旦角教学当中,我不仅加入了学生唱段的 学习,让学生从最基本的练声,开嗓,到身段的学习,渐渐的我发现学生对京剧 的兴趣提高了很多。在学习开门和关门这两个动作中,学生把开锁的手总是朝下 拿的,我想起王老师给我们当时形象比喻的古代门锁,讲给学生们,发现学生们 很快的能接受并掌握,并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这个行当的理解。在各位老师的 讲解中,我感觉自己仿佛身临其境,真正的把自己投入了进去。我认为老师们教 学的知识, 我不仅可以运用到常规的教学当中, 还可以让学生从京剧中了解历史, 得到很多的道德教育学习。比如在马老师讲解的净角常识中,马老师亲自为我们 做了很多角色的示范, 从马老师精彩的表演中我深刻的能体会到京剧不仅是美的 享受,其实还可以学习到许多的传统文化知识,甚至是传统伦理道德。光从京剧 脸谱上看, 黑代表刚直, 不正是包拯的典故吗?而白脸代表奸馅, 蓝脸代表贫贱, 都各有各的来历。而服饰的类型、颜色等,也可从中体会封建时代的等级森严。 道具等等也是有某种象征或缘故的,这中间蕴藏的知识,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去吸 收。而京剧也可以反映历史,情节更能体现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念,欣赏京剧,可 不仅是历史知识教育,其实也是一种道德教育。听王老师说起《春闺梦》是程砚 秋为反对内战而作,我也为戏剧大师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动之余,更感受到句句唱 词都是对战争的控诉与痛斥。一句话,京剧放映的,就是整个中国最美的部分! 学生应该去接受,去学习,更应该传承我们祖先留给我们最美艺术。 通过京剧进校园活动,我只感性的认识了京剧,认为京剧艺术课程只是单纯 的讲给学生京剧的知识,唱几个唱段就可以了。但是通过参加“济南市中小学骨 干教师培训班”中,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弘扬、普及京剧艺术要充分利用社 会资源,引导学生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 情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探索这一古老文明文化艺术的兴趣,充分挖掘、发挥 京剧文化的教育价值,通过开展京剧进校园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 了他们的知识,也让学生对京剧产生感性认识,并逐步感受京剧艺术的内在美, 从而对京剧产生兴趣。通过这次学习,我通过自己在京剧上的教学,深深的体会 到在京剧艺术课程的教学上, 京剧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 它内容丰富, 流派众多, 如果毫无选择性的随意讲解和教授,学生会感到即陌生又乏味,也难以消化。因 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注意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筛选了浅显易懂的知识, 尽量是学生较熟悉的京剧故事或代表性京剧人物,如京剧《三岔口》中的焦赞、 《长坂坡》中的“赵云”等,使京剧艺术更为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探索京 剧的愿望。我还将这些京剧曲目中的主要情节改编成易于学生接受的京剧故事, 贯穿于教学活动中, 以便学生可以更深刻的认识了解其中的京剧人物形象, 让“关 羽”、“张飞”、“曹操”这些艺术形象深入脑海;在音乐活动中我组织学生欣赏京 剧的唱腔,学唱京歌、京剧;在美术活动中学习绘制京剧脸谱,在谈话活动中引 导学生讨论京剧人物角色,了解生旦净末丑的含义,知道男人叫生、女人叫旦、 花脸好人叫净、小丑叫丑;在欣赏活动中发现京剧脸谱的不同,知道了不同颜色 的脸谱代表人物什么样的性格,以及各自的代表人物,如红脸的关公、黑脸的包 拯,白脸的曹操等等。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不仅要让学生了解 京剧,认识京剧,学唱京剧,还要把这个高尚而伟大的艺术让学生深入的理解, 把它蕴含的哲理运用到他们的一生做人做事当中去。 通过京剧进校园活动的开始,学生们对京剧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成立 了京剧社团,利用中午休息时间通过对京剧唱段的学习和对京剧艺术的理解,同 学们饶有兴趣的编排了大量的京剧节目。我校老师们也积极起来,由校长亲自挂 帅,成立了济南 20 中学票友会。老师们通过课余时间,集体学习和训练,老师 们唱的有模有样。我也把在通过 “济南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老师们教 的唱腔,身段教给老师们,引起老师们的广泛兴趣。终于在 2009 年的 12 月 17 日我校在省委党校礼堂内举行了 “济南二十中学首届京剧艺术节” 在艺术节上, 。 京剧社团学生们表演了《浑身是胆雄赳赳》、《表花》、《三家店》等节目,获 得了领导的好评,由校长亲自领唱,教师票友会带来的《你待同志亲如一家》和 《我是中国人》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其中《表花》和《浑身是胆雄赳赳》两个节 目还被选入了槐荫区京剧艺术汇演的节目当中,并获得了专家的好评。从这一系 列的相关活动中使学生动手动脑、 想象力、 道德教育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我们的主题活动也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促进了师生和家长的互动。 通过这次“济南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中,京剧院的老师亲自辅导 了我很多的曲目。从动作的一招一式到唱段中每个字的发音和吐字,还有发声的 方法和运用。京剧院老师们耐心的指导,我感觉到自己在京剧的演唱方面有了很 大的提高。以前老师们听我唱戏像唱歌,现在有了些京剧的韵味,从这里我就觉 得很不容易。 在结业回报演出中我和营市东街小学的董庆峰书记对唱了现代京剧 《白毛女》选段《紧皱的眉头得舒展》唱段。真正感受到自己在京剧演唱中有了 质的提高和飞越。在这里,我要再次感谢领导们组织的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感 谢京剧院老师们的耐心指导!我要亲自向你们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做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有责任将这门艺 术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并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艺术,更加热爱京剧,热爱这 个伟大的民族。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京剧艺术,在今后的工 作中要继续创新教学思路,将这闪光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谢谢! 辞职 敬礼 济南市二十中学 李 扬 2010 年 1 月

⑸ 《难忘的戏曲进校园活动》的作文300

京剧进校园

今天我看了一则新闻叫京剧进校园,这则新闻主要讲的是让小学生内学京剧,因为京剧是国容粹。我看京剧表演觉得很新奇,那长长的拖音竟很优美,大部分歌曲拖音就不好听了。
我听了电视新闻对京剧的简介,对京剧印象还不太深刻,于是我又看了一些京剧节目。我发现京剧唱一句话要很长时间,听起来挺让人着急的。我看京剧的唱词跟我们现在的歌曲词不太一样,有点像古代的诗词。京剧脸谱就像绘画作品一样。京剧中打得场面和电影中打得场面不一样,它不会让我们看到流血的情景,让我看了还想看,一点也不厌烦。
我觉得京剧进校园很好,但是由谁来教呢?音乐老师不会唱京剧,唱音乐和唱京剧的口型不一样,京剧讲究唱念作打要从小练习,老师现在这么大年龄才学习京剧,有点困难吧。再说南方和北方的口音不一样,让广东人说普通话都很困难,别说唱京剧了。我觉得不如让喜欢京剧的学京剧,喜欢流行歌曲的学唱流行歌曲,喜欢乐器的乐器。

⑹ 国家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到底有何意义

中央教育部在2016年就提出“将大力推进高雅艺术、传统戏曲进校园”的倡导。在这样的趋势之下,“戏曲进校园”这一活动就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开展起来。
但也有不少民众和学生家长会产生质疑:传统戏曲虽是文化瑰宝,但毕竟和学生当前的学业没有任何关系。即使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来看,传统戏曲似乎也难产生什么促进作用。那么“戏曲进校园”到底有何意义,有何价值呢?

作为文化产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份子,作为“戏曲进校园”的践行者,小新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说来与大家分享探讨。
首先要明确的是,“戏曲进校园”不是肯定不要培养千千万万的戏迷,甚至是戏曲表演的从业者。而是要通过这种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载体给予学生们唱念欣赏、身段体验、表演互动、色彩内涵、服饰文化、历史知识、道德教育的传递和普及。“戏曲进校园”一定不是长篇大论的理论灌输,而是针对当代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深入浅出的教授。和时下流行的兴趣班一样,如果授课形式不对,就会产生负面效果,让学生反而产生抵触情绪。
说到具体的价值,小新认为有三:
一、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
审美,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首先体现在其脸谱艺术上。
戏曲脸谱是戏曲艺术中面部化妆表演一种独有的程式化方式,它的设计审美又体现在设色、图案等方面。在设色方面,戏曲脸谱大多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色彩为主,不仅色彩绚丽夺目,而且也具有特殊的符号意义,用以象征人物的善恶、好坏、性格特点等。这种指代的功能,把色彩象征作为手段,使人一眼便能辨别出善恶美丑、聪慧愚蠢。

在图案设计方面,戏曲脸谱同样丰富多彩。这一特点在净角身上尤为突显。无论是脸蛋、额头、眉毛等都施以各种装饰图案。这些图案也有一定的寓意和说明功能。比如包拯脸谱上常以月牙表示“日断阳,夜断阴”,象征他铁面无私的性格特点。脸谱图案的设计是艺人在长期劳动中不断改进共同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图案中包含了对人物形象、性格品质的典型总结,是印在人们头脑深处的符号。
此外,戏曲演员身上穿着的服装同样能体现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服装上的花纹、图案同样色彩缤纷,美丽动人。它们与脸谱相辅相成,在带给观众视觉享受的同时,也使观众加深了对戏曲的理解与认识。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在戏曲演出中,有些舞台动作并不能被大多学生观众所理解,这正体现出了戏曲的艺术特征之一虚拟性。在此举两个例子:在京剧《白蛇传?游湖》中“以桨代船”的身段,演员都通过身体的前后晃动来表现行船的颠簸,四人步调一致,相互配合,使观众觉得满台无水却满台是水,这是“空间”的虚拟;另一例子便是“时间”的虚拟:京剧《三岔口》,明明台上灯火通明,两位演员在舞台上通过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使观众觉得的确是在黑暗中一般,生动逼真。

在传统戏曲舞台上,几个龙套走几圈圆场便是千军万马行过了万里疆场。这种渗透道家“虚无主义”的传神表演,突破了舞台对时空的限制,正是戏曲艺术的高明之处。它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以虚为实、虚实相生的特点,能够让当代学生培养一种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的思维习惯的育化有着积极影响。
三、增进学生的文学修养,陶冶情操
“陶冶情操”是我们常说的一个词,但到底何为“情操”,又该如何“陶冶”,可能很多人心里并没有概念。小新认为,如今是一个高度碎片化的时代,信息太多纷乱繁杂,所有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更愿意接受各种不费脑力、不花时间的快餐文化。如此一来,也就造就了当下的年轻人心浮气躁的普遍特性。

戏曲的表现形式相对拖拉,而且唱词艰涩不易理解,这和如今的快餐文化是完全相悖的。但正因如此,如果能让年轻人静下心来走进戏曲艺术的世界,不仅能提升他们对于传统文学的理解,更能培养其性情。让当下浮躁的年轻学生,更沉稳、更专注。
说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诸多意义,但真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还是要说回第一个观点——必须要优化内容、创新方式。传统文化要“传承”,就必须在内容形式上与时俱进。
2016年重庆市渝北区的《戏曲进校园》活动,之所以能成为全市范本,甚至得到中央文明委的关注,其核心便在于创新!在渝北区宣传部领导的建议之下,经过承办方重庆新之城公司的精心策划和编排,这次《戏曲进校园》的每一场演出既有对经典的致敬和传承,又结合了时下的流行文化,并突出了参与感和互动性。每一场演出,学生们跟随演员一起走台步、亮相、秀兰花指……在玩乐中形成了对传统戏曲的兴趣。

同时,新之城还认为,创新是一件持续的工作。2017年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在内容上,新之城初步计划抛却独立剧目的演出方式。而是发掘一些有意思的、符合学生人群兴趣的故事,然后编写成剧本,将戏曲节目贯串其中,形成一台用传统戏曲表现的舞台剧节目。
其实,“戏曲进校园”只是开始,它更需要“出校园”,为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铺垫更广泛的社会基础。这是一项漫长的需要不断坚守的事业,同时,也是一件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工作。

⑺ 反方辩论词:戏曲是去是留“去”的辩论词

正方1:我认为中国戏曲不该“去”,而应该“留”。因为中国戏曲是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充满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应该抛弃的。
反方1:我们不同意正方的观点,中国戏曲太古老了,都快老掉牙了,跟我们当今时代太不协调,早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正方2:什么叫老掉牙!古老的的东西,就该丢弃吗?这是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反方2:既然是历史,就该是过去的了,我们现在是生活在现实中,不是老生活在历史中。
正方3: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刚才我们看网页的时候不也看到吗,戏曲经历过长期的发展,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让很多人喜闻乐见,刚才大家欣赏的唱段,不是都很精彩吗?
反方3:这些唱段是很精彩,可是当今流行文化的快节奏不是更让人振奋吗?现在是快节奏的时代,什么都讲究速度和效率;你再看那唱戏的,依——依——呀——呀,扭一扭,再转一转,看着都让人着急,照这样的速度,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够赶得上发达国家呢?
正方4:现代生活是节奏加快了,不过我国的戏曲也已经注意到这点了,就像刚才大家看到的《智斗》、《朝阳沟》,情节明显加快了,不都是挺好懂的吗?
反方4:戏曲表演太麻烦了,长袍短褂,还得往脸上勾勾画画,多耽误工夫!
正方1:那现在人们拍电影、电视的时候,你以为就不麻烦吗?也要涂抹、粘贴,十遍八遍的拍,不都是为了更精彩,更有艺术感染力吗?
反方1:你看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人喜欢看戏的?
正方1:刚才大家看网页课件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兴高采烈的,大家难道不是年轻人吗?
反方 1:那可能是这些戏曲片段是老师挑选的,内容当然很精彩!
正方 1:再看我们的生活中,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节目,现在几乎家喻户晓;现在每天晚上,在不少的街心花园,我们都可以听到吹拉弹唱的戏曲唱腔,生活中的戏曲还少吗?
反方 1:那些都是爱好戏曲的人,咱们大家有几个会唱戏的?
正方1:多得很呢!有很多同学都会,不信我就给你唱一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传统戏曲是传统,因此一定要保留,但戏曲作为观赏性的艺术,如果此艺术失去了在多元化时代的可比观赏性,或者无更多的人愿意去观赏,我想很少一部分人去努力挽留只能说是个人意愿,也可以说是个人喜好,大声呼吁就不必要了,反过来讲,要大声呼吁才勉强存活的艺术,其实已经失去了生存的土壤,留或者不留,不是人们说了算的,看她的魅力能不能使人们去保留!
戏剧的满清时兴起的是满清的野蛮文化带动的 其实戏剧讲明白点只有不到400年的历史
与5000年比起来简直不直一提

中国传统戏曲跟不上时代,内容更新少,网络媒介冲击啊,舞台的局限性,院团的的小事,戏曲的市场小,戏曲发展主要靠扶持,而不是市场供需等

⑻ 戏曲舞蹈进校园何适吗

戏曲,舞蹈之类文艺节目应该重反校园,不要像书法一样80.90后都是空白,发扬中国文化,接轨世界文化,可惜的是文化传承人寥寥无几

⑼ 戏曲走进校园观后感 200字

因为我喜欢两百个字

热点内容
化学选修五PPT 发布:2025-02-25 14:04:45 浏览:878
暑期习训 发布:2025-02-25 14:03:39 浏览:941
初二数学作业本答案 发布:2025-02-25 13:54:44 浏览:136
2017顺义二模物理初三 发布:2025-02-25 13:49:28 浏览:261
固体物理题库 发布:2025-02-25 13:32:02 浏览:461
语文必备64篇 发布:2025-02-25 13:04:18 浏览:114
深圳车票多少钱 发布:2025-02-25 13:03:08 浏览:962
教育学大题 发布:2025-02-25 10:54:59 浏览:627
英语试卷初中 发布:2025-02-25 09:35:37 浏览:942
胸罩的历史 发布:2025-02-25 09:29:02 浏览: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