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垃圾
1. 校园垃圾不落地演讲稿
你好你可曾注意过,掉落在脚边的一片废纸?你可曾注意过,走廊上的一个空瓶?你可曾注意地上的一个包装袋?你是否做到过随手将垃圾捡起,丢进垃圾桶,还我们的校园一个清洁呢?每当你漫步在校园中的时候,看见满地的垃圾,想必会皱起眉头吧。可同时,你却不一定知道,也许就是自己随手扔下一片垃圾的坏习惯给校园添加了一份脏乱;更不一定想到,自己主动弯下腰,捡起这片废纸。其实我们每个人,何尝不希望我们所处的校园干净美丽?只是很多人还没有想到,打破自己希望的就是自己那只乱扔垃圾的手。在许多人眼中,弯腰捡垃圾是一件根本不值得去做的事,这样想就错了。因为这本是一件我们应该做到的光荣的事。当你捡起垃圾时,就会发现一种未曾体验的喜悦:原来我很爱自己的校园;当你捡起垃圾时,从你身边走过的同学也许会来帮你,也会想到:我应该向他学习,也为校园的环境献上一份力。以后的日子里,你会发现校园中又多了许多弯腰的身影。这时无论谁见到这景象,都一定会露出最灿烂的微笑。你是否也会感到欣慰而自豪:你看,我有这么多的伙伴在和我一起为校园的美丽而努力。随手捡起垃圾纸屑,也许真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它体现出的,却是你的一个好习惯,一份对校园的爱。只有当我们都愿意弯下腰捡起散落的垃圾纸屑时,我们所拥有的校园才会体现出一份真正的美:一份不止是环境上的,还是大家心里的美。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随手捡起垃圾纸屑,用心创造美好校园!同学们,让我们牢固树立“垃圾不落地”的理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使我们美丽的校园更美丽,再以实际行动感染带动朋友和家人,使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老师们、同学们,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让我们行动起来,借助“我的垃圾不落地,争做文明小民”活动的开展,不断改善学校卫生环境,提高学校卫生管理水平,提高全体师生环保意识,让我们的校园更加整洁,让我们的心灵更加洁净。把地点改下就可以满意请采纳
2. 日本大学校园垃圾怎么处理
日本大学校园垃圾怎么处理,
要问文部科学省。
日本的垃圾分类的理念从小就被灌输并实践了(譬如喝完牛奶,必须把牛奶盒的纸盒剪开,洗干净叠好,再将盒子、瓶盖、吸管分别丢入不同的回收箱)。日本街道极少安放垃圾桶,据说是为了防止犯罪分子放炸药。所以垃圾都要带回家扔,也因此日本人有随身带塑料袋装垃圾的习惯。
在日本,垃圾分类非常详细,各个地方政府制定的垃圾分类标准也有所不同,地区政府会在政府网站上公布详细的垃圾分类方法、丢弃方法以及政府收集各种垃圾的时间表。每个月还把这些资料发放到每一个住户的信箱。日本许多公寓共用垃圾箱,这些垃圾箱分放不可燃垃圾、塑料饮料制品、玻璃瓶和铁罐、塑料制品垃圾,以及专门放厨房垃圾(含有水分的垃圾),分类得非常细致。如果你不按规定扔垃圾,就会遭到周围邻居的白眼,邻里的相互监督形成了非常好的机制。
一位住在日本的朋友说,她在家里就需要把垃圾分成6类,然后按要求丢弃。有一次,她把垃圾分错了,那垃圾袋上贴着她的名字竟在垃圾点摆放了好几天,想必,这是日本教育那些“马大哈”的一种办法,而且,我们得承认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从那以后,那位朋友再也不敢把垃圾分类当成是小事一桩了。据说,日本有些地区甚至对不按规定处理垃圾的人进行曝光,在电视上播放。
此外,据富士市环保厅介绍,在日本处理垃圾花的钱是用市政府征收的税金。如果垃圾总量减少了,需要支出的钱就少了,那么政府就会将省下的钱回馈给居民。这样的奖励机制也是对市民环保行动的鼓励。
3. 大家对校园垃圾问题的看法有哪些
校园垃圾的问题主要在于校园中的垃圾桶过于稀少,虽然已经很多了,但是很多时候大部分学生的品德不高,都不愿意走几
4. 校园垃圾如何处理
1;多渠道,多形式宣传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来宣传:课堂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班会课、晨会课是有效的途径,要适当地以垃圾分类为切入点开展教育,使垃圾分类意识深入学生内心。
学校可以通过媒体来宣传:要充分利用校园的电视台、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让垃圾分类的声音传到校园的每个脚落。
学校可以通过活动来宣传:可以开展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文艺表演活动、公益广告语征集、对联创作比赛,主题班会活动等使垃圾分类内化为学生的行为。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来宣传:要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学校环保组织、青年支援者团等组织开展相关活动。
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开展讲座,邀请环保局有人员来校指导。
在捷克的垃圾分类处理公司会经常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宣传。针对学生开展分类垃圾讲座,以及有奖问答。工作人员问哪种垃圾应当放在哪种垃圾箱里,如果孩子们答对了,就发送一个可爱的垃圾箱模型作为奖品。孩子们听得认真,答得积极,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垃圾分类的观念也随之在孩子们的心中萌芽。
2:每班开展“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环保行动
在学校每个教室内就开始垃圾分类,可以放3个垃圾筐,在这些垃圾筐上边挂几个用塑料制作的标示牌,分别写着塑料、废纸、杂物等字样在班级内就培养学生分类意识,并由学生轮流管理,人人参与,人人负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最终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周围一片”的目的。
3:加强制度建设
学校要建立监督制度,建立由领导、教师、团委、学生会、班干部等组成监督工作组,每天对班级的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及时公布成绩,并将之作为优秀班集体的考核项目之一。在班级内也要建立班级的监督条例,由每天的值日班长负责监督每位同学的垃圾分类工作,对于不负责人的同学向老师汇报,向全班通报。在公众的监督压力下,让每位学生都成为垃圾分类使者。
学校可以建立奖惩制度,对于垃圾分类做得出色的班级与个人,要进行奖励与表彰,树立典型,带动全校学生向榜样学习;对于不参与垃圾分类的班级与个人,不仅要通报批评,同时取消其优秀班集体或优秀个人的评定资格。奖惩分明的制度,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 校园里有人乱丢垃圾怎么办
镜头一:
一天中午,几个学生买了雪糕后,高兴地边聊天边吃雪糕。10分钟以后,陆续有人吃完了雪糕,但是附近却没有垃圾桶。一个男生拿着雪糕棍,先是环顾四周,确认没有熟识的人后,迅速地将雪糕棍塞进路边的草丛中。其他同学见状,也将雪糕棍纷纷扔进草地里。
镜头二:
“噗!”一团废纸从教室窗户扔出来,砸在老师的头上。
镜头三:
周末,一群学生正在公园搞聚会。学生们用报纸铺在地上,团团坐在一起又笑又说。过了一个小时,学生们不见了,草地上只剩下破碎的报纸在微风中呼啦啦响。
2、采访学生:
采访录象中扔雪糕棍的同学甲说:“我没想乱扔东西,可是我实在找不着垃圾桶。”同时他还说:“不能随手乱扔垃圾,这样不仅破坏了大环境,对自己的生活也带来了不便。”
学生乙对有人随地乱扔东西的行为总是觉得很气愤,“我认为这种人没有公德意识。”他说,班里总有些人爱随地乱扔东西,不仅有损班级荣誉,而且还破坏了大家洁净的学习环境,“这些人应该上大街捡垃圾去,让他体验体验乱扔垃圾给自己带来的麻烦。”
许多学生则认为,不随手随地乱扔垃圾,其实在于大家是否都遵守。他们指出,一个人扔垃圾肯定要遭到别人耻笑;大家都扔垃圾,别人会说你假清高。他们表示,要想让大家都不乱扔垃圾,必须有人带头,人人约束。
3、展开讨论:
⑴问题:随手随地乱扔东西的行为,是小事吗?
“随手随地乱扔东西的行为,其实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看似不拘小节 实际是内心修养的外在表现,”
学生可不要把这种行为看成是小事,习惯成自然,小事都处理不好,大事也肯定处理不好。在生活中,学生到处乱堆放自己的东西,到用的时候才着急去找,有好多因此误了大事,“任何一个行为习惯,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平时注意了,才能在需要的时候短时间内找到。”
⑵、改进方法
①以罚治脏,以罚治不文明,这已是被境内外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
一提治理脏乱差等不文明行为,似乎必提新加坡。大家都知道这个国家的清洁、美丽是与其严格的管理、严厉的处罚密不可分的。也正因为如此,旅行社在组织国人到新旅游时,都不忘提醒游人特别注意遵守该国的相关法规,比如在人行道50公尺以内穿越马路,会被罚款新币50元;第一次乱丢垃圾,最高可罚款新币1000元;如为累犯则罚新币2000元,还要加罚清扫公共场所;在公共场合或公共交通工具上吸烟,最高可罚款新币1000元……大部分国人为了不在旅费之外再奉上不菲的罚款,无论先前有何习惯都会在出游的那几日变得文明起来。这就是处罚的效力!
其实,在我国香港,政府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也是相当严厉的。特区政府派出大批卫生监督员,查处乱扔垃圾和随地吐痰行为。对乱扔垃圾及随地吐痰者,会处以1500元港币的罚款。对屡犯不改的人,还会采取更严厉的处罚,如对其加判社会服务,公开其姓名,直至对其判刑。对一些不讲公德的公屋住户,则实行清洁扣分制,随地吐痰、在公众场所便溺、高空掷物、乱扔垃圾等行为都会被扣分。扣分制分三级,甲类扣3分,乙类扣5分,丙类扣7分。扣满10分香港政府会发警告信,若被扣满16分,政府就会取消租约、收回所住房屋。
②教育与处罚双管齐下,并常抓不懈!
当然,“不教而诛”,是遭到大众谴责的公共管理行为。孔子曾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作为执法部门或公共管理部门有责任尽早告知有关人士违法、违规的行为及其后果,最大限度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但是,只教不“诛”,只教不罚,同样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犯错就要受罚,这道理大概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明白。可我们一些人却没有这个概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常常犯了错,也没有人来处罚,故犯起错来有恃无恐。心理学早就告诉我们,如果一种行为的成本足够高,人们就会三思而行。在目前许多人的自觉性还不高、良好习惯还没有形成的情况下,理应加大不文明行为的成本,既教且“诛”,才能让那些不文明行为者刻骨铭心。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展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开始,到如今的“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时间已过去差不多三十年了,但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重教育,轻处罚,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
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在大力宣传《规范》的同时,相应的处罚措施也要能及时跟进,教育与处罚双管齐下,并常抓不懈!唯有如此,学生种种不文明行为的顽症才有望铲除。
另外要指出的是:孩子乱扔手中物品、不讲卫生的行为养成,孩子有责任,家长和社会同样有责任。“好的家长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学。”因此作为家长,不仅要随时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提醒,还要带头做好表率,“家长都做不好,他就无法教育孩子怎么做。”寻找不良行为 自己提出改进的方法
③学校还应该把学生是否具有文明行为,作为评选三好学生或者优秀干部的前提。
④对于犯错误的人要进行处罚,同样对于看见却不制止这种错误行为的人也要给予处罚,目的告诉那些旁观者,遇见不文明行为的时候,要劝阻或者协助制止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4、寻找其他不良行为:
要想杜绝学生中出现的这种不良行为,最好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不良行为,提出改进的方法,并进行实施。
注意,这是网上抄来的,只能算资料,得结合自己的话改一下,用相同的内容,但变成自己的文章
6. 跪求校园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有哪些
一、意义
1、减少占地
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2、减少污染
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多采用卫生填埋甚至简易填埋的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污染环境。
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还可以减少危害。
3、变废为宝
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一次性筷子数十亿双,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
二、方法
1、树立垃圾分类的观念。
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使学生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阐明垃圾对校园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学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同时教会学生垃圾分类的知识,使学生进行垃圾分类逐渐成为自觉和习惯性行为。
2、改造或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的设施。
可将一个垃圾桶分割成几个隔段或建立几个独立的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应逐步细化。垃圾分类搞得越细越精,越有利于回收利用。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回收玻璃、纸、塑料和金属类包装垃圾、植物垃圾、生活垃圾、电池灯泡等特殊的垃圾。
垃圾桶上必须注明回收的类别和简要使用说明,指导消费者使用。垃圾桶也可以成为企业广告的载体,企业可以承担制作费用。
3、改善垃圾储运形式。
对一些体积大的垃圾,应该压缩后进行储运。尤应注意的是,要对环卫局的垃圾回收车进行分隔式的改造,分类装载垃圾。充分发挥原有垃圾回收渠道的作用,将可再生利用的垃圾转卖到企业。
另外,建立垃圾下游产业的专门回收队伍,由厂家直接回收,实现多渠道回收,引入价格和服务的竞争机制,以此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和垃圾的回收率。
(6)校园垃圾扩展阅读:
学生在校园等地产生垃圾时,应将垃圾按本地区的要求做到分类贮存或投放,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垃圾收集
收集垃圾时,应做到密闭收集,分类收集,防止二次污染环境,收集后应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清洁收集容器和分类垃圾桶。非垃圾压缩车直接收集的方式,应在垃圾收集容器中内置垃圾袋,通过保洁员密闭收集。
2、投放前
纸类应尽量叠放整齐,避免揉团;
瓶罐类物品应尽可能将容器内产品用尽后,清理干净后投放;
厨余垃圾应做到袋装、密闭投放。
3、投放时
应按垃圾分类标志的提示,分别投放到指定的地点和容器中。玻璃类物品应小心轻放,以免破损。
4、投放后
应注意盖好垃圾桶上盖,以免垃圾污染周围环境,蚊蝇滋生。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垃圾分类
7. 怎样减少校园垃圾
校园垃圾分生活垃圾和教学垃圾两大类
生活垃圾,顾名思义,教职工和学生需要吃喝拉撒等日常生活,因此而产生的垃圾,主要集中在食堂,宿舍,
教学垃圾,主要指为服务教学活动而配备的器材设施教学用品等等报废或使用完毕产生的垃圾。比如:教具,仪器,纸张,文具,等等
怎样减少校园垃圾?
因为学校是人口比较集中的场所,用品消耗量巨大,垃圾产生量也是非常大,
要减少校园垃圾,一个是提高物品的使用率,尽量避免不合理使用,避免浪费,在教职工学生当中加强节约意识的教育。另一个是提高教学研用品的重复使用率,在质量和品种上下功夫,选用重复使用率高的产品,特别避免选用一些质量差,不耐用的产品,人口数量大,小小的浪费,总量就会很大,量变引起质变。
厉行节约,倡导高品质的低碳生活,是一种良好的现代生活方式和意识,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应该对学生在学校期间,加强环保节约,倡导低碳生活的意识和习惯。我们国家在保持环境卫生,厉行节约方面,教育不是很成功,环顾四周,乱扔垃圾,随手丢弃垃圾现象太普遍了。社会上的低档低质货太多,这些低档产品,使用效率低,不经用,废弃后产生的垃圾量很大。国家在一些产品的生产销售上缺少门槛限制,让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横行,这样,整个社会的垃圾产生量就会很大很大。
8. 校园垃圾处理存在哪些问题
学校的环境污染问题
学校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摇篮。人们理想的校园环境应是一个幽静、整洁、美丽、舒适的书香庭院。保护校园环境应该是每一位老师和学生共同的责任。
一、校址与环境
新建学校的选址,必须考虑到环境条件,一是远避工业生产区域,尤其是严重污染的钢铁厂、化工厂、采石场、采矿场等,至少不能在这些厂矿企业的下风向,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危害。二是避开繁忙的交通区和闹市区,以减少大气污染物、噪声污染的危害,以及交通事故的发生。三是校园内外还要有良好的绿化条件,操场、球场和健身场地尽量减少裸地,以防止尘埃的污染等。
二、教室的空气污染
学校和教室的空气状况,首先受到当地所处环境的大气条件影响,即使在大气状况较好的学校,教室里
“微环境”
污染也是存在的。整班同学济济一堂坐在几十平方米的教室里,假如空气不流畅,每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就足以使人胸闷、头晕、心烦,缺氧的危害时刻威胁着每位同学。如果有人患感冒带病上课,病菌被带入教室空气中,扩大了疾病的传染范围;扫地时不洒水,就会引起尘埃飞扬……
因此,要经常保持教室内空气清新,一是打开窗户,或者用通风设备,使教室内空气流通。二是课间到室外活动,吸收新鲜空气。三是保持室内清洁,扫地时要洒水;尽可能使用无尘粉笔和吸尘黑板刷。四是患有呼吸道传染病时,要及时治疗和预防。还有,在教室内吸香烟是绝对不允许的。
三、教室的光线问题
教室的采光有两种偏差:一种是光线太强烈,太阳光可以直接照射到课桌上,学生看书、写字时,瞳孔不断缩小,长此以往,引起严重的眼疾。另一种是光线十分昏暗,到了阴雨天气时,连黑板上的板书也看不清楚,学生的视神经长期处在扩瞳状态,引起眼内肌肉和神经的高度紧张,促发近视眼疾。教师在使用电化教具时,强烈的灯光长期照明也会刺激学生的眼睛。
四、校园的环境卫生
学校、教室的环境,同学校的环境卫生管理和师生的环境意识、卫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有利于师生的健康和发展,而且反映了学校良好的校风和校容。如果乱扔剩菜、剩饭,乱堆垃圾,随地解便,或不经常打扫卫生,或大声喧闹,或成天埋头在教室里,也不打开窗户使空气流通等等,都是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学校的环境卫生影响到师生健康,师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又关系到校园环境。
9. 描写校园环境不好的,有很多垃圾的句子有哪些
污水满地流,废纸满天飞,塑料袋到处扔,饮料瓶随手撇。
校园院里面一堆一堆的建筑垃圾随处皆是。
一推教室开门,满目狼藉,满地的垃圾无人打扫,简直就像垃圾场。
窗含西岭千秋雪, 垃圾遮盖半边天。
以前我们的校园风景如画,而现在风沙漫天,还夹杂着到处飘飞的塑料袋。
学校宿舍楼里的水房兼职就是污水处理场。
高考结束,同学们离线之后,校园里只剩下如白雪般铺撒一地的废纸。
昔日的教室不翼而飞,就给我们的只剩一堆废物自己覆盖在上面的白色垃圾。
我们的教室又乱又脏,简直不堪入目。
每到周五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就会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校园里垃圾随处可见,只要有草丛就有垃圾。
每到秋天树叶落了,一堆一堆的垃圾也显露出来了。
冬天的雪和垃圾混杂在一起,让人分不清是什么。
最讨厌风了,不只是因为风沙漫天,还因为垃圾漫天。你能体会到迎面飞来垃圾袋吗?
人是垃圾的制造者,而校园是垃圾的储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