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进校园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具有重大意义。
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2.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
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内经济社会转轨转型,深刻变革,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4.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正视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挑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觉自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合力有待加强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B. 传统文化进校园必须做好哪些事
陈宝生部长来说:“《经典咏流传》源,这个名字就很好,在中国古代,咏是朗诵和歌唱结合在一起,流传就是传承下去,要流行起来,这个咏又是双关语,既是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一种期盼,让经典能够永远流传,让它在歌唱中、在朗诵中传承下来。”
陈宝生说:“优秀传统文化里面,包含中国人怎样看待世界、怎样看待生命,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阐述得很系统。如果不能把这些继承下来,在教育过程让我们的学生了解、继承,他们的人生就会发生方向的偏离。”
C. 如何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
1.政府组织文化、教育专家对传统文化学习内容,就阶段性的必修、选修分别进行顶层设计和科学界定。制定从幼儿园到大学等不同阶段的课程、课时、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将传统文化学习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体系中进行统筹谋划。采取动画寓教于乐的方式,把传统文化和艺术教育融入相应课程。
2.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专项事业经费。整合文化资源进入学校,开展学校教育资源与文化艺术素质两大培训。借鉴“传统戏曲文化进校园”的经验,在文学、书法、绘画、民间技艺等相关领域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的手段,创新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及传播方式。
3.对“传统戏曲文化进校园”动画制作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将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昆曲、京剧、秦腔、黄梅戏、花鼓戏等地域性戏曲进行创造性地普及推广。通过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文化传承品牌和大众普及方式。
4.强化公共服务责任,通过组织与传统文化相关赛事等活动,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以人们喜闻乐见、能够广泛参与的方式不断予以推广。
D. 传统文化进校园可以开展的活动有哪些
中华传统文学艺术。
中华传统礼仪、民俗、节日等。
中国书画艺内术、容民间工艺等。
古代体育、科技等。
E. 传统文化进入校园有什么好方法吗
传统文化进入校园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寻找一些优异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古代诗篇,之后加入到中小学生的平时课内阅读或者是课外阅读中,这样其实对于中小学来说也是达到了一定的要求。而且这样一方面中小学生可以在年幼的时候就得到了思想上正确的指导,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也可以在新鲜血液中进行传承,所以这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对于文化传承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传统文化进校园有着很多的方式方法,我们需要在尝试中不断去找到最适合传承文化的一种方法。而且我们要在过程中坚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一根本方法,这样才会使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更大,才能推动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也最终成就中国梦。所以为了打造这个目标,需要我们全中国人民共同去努力。
F. 为什么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甚至是涉及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求我们重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液,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活中总结出的认知世界的智慧结晶。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次要求我们系统研制、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中医、中国书道与绘画、中华武术、剪纸、木刻年画、礼仪、节日与庆典等,只有走进课程,成为教学内容,才能够真正被学生掌握。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要求我们在学校生活中全面贯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校立魂”的主张,通过开展“文化植根”“文化塑形”“文化育人”“文化强师”“文化立信”等方面的学校文化实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渗透到学校建设的各个领域,让学校环境、教育行为的细微处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让公民、生命、科学、数学、语言、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都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熠熠光芒,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现代的躯体重生
G. 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这是一把手工程,没有校领导支持肯定是做不成的,今年国家又发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势在必行的。
我们学校也在做,了解了很多学校都是搞搞国学经典读诵比赛、书法太极、穿汉服之类的形式根本没有效果,学生没学到精髓的东西,只是做表面功夫。
后来我们和一家专门做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教学机构合作,一开始心里没底,不敢全校铺开,就先拿初一年级做试点,我们学校在县城原来只能是第二第三,结果第一年我们初一年级就在全县平均分排第一,原来头疼的学生问题基本上全部都解决了。校园内基本上没有打架斗殴的现象。建议你找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机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