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暑期办公制度
A. 毛主席为什么在北戴河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从避暑胜地到中央暑期办公地点,再到各领域专家休假场所,新中国成立至今,北戴河的角色不止一次地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原因?《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了国防大学战略研究部教授徐焰少将。
《环球人物》杂志:上世纪50年代,中央为何选择在夏季去北戴河办公?
徐焰:北京的夏天十分闷热,当时别说空调,连风扇这样的降温设备也少有,加上第一代国家领导人中南方人居多,毛主席也尤其喜欢在水边的感觉。而从环境、路途等方面考虑,北戴河海滨沙子质量好,海滩平缓,鲨鱼少,距离北京又比较近,各方面条件都很理想。
另外,解放后,不少原国民党达官显贵和外国驻华人员在北戴河留下了一栋栋空别墅,堪称华北地区最大的海边避暑建筑群。这些设施是现成的,领导人去避暑不用劳民伤财重新建设。
《环球人物》杂志:北戴河又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成“夏都”的?
徐焰:最初,是因为毛主席特别喜欢在夏季到北戴河办公,一去就不想走。为方便工作,大家也都跟着去。北戴河于是聚集了大批中国领导人和相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1954年,为保障领导人正常办公,中央成立了北戴河暑期工作委员会,下设暑期工作办公室,为中央机关服务。中央办公厅警卫局也专门组成了暑期警卫、服务班子,奔赴北戴河展开工作。时间一长,北戴河便成为中国夏季的政治中心。
可以说,我党的不少重大决策都是在北戴河制定的,许多影响到当时国内外局势的重大事件也都发生在这里,或在这里拉开序幕。如1962年,正是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拉开了中苏全面论战的序幕。又如1971年,林彪、叶群就是从北戴河中直疗养院原96号楼出逃,最终走上了不归路……北戴河由此同钓鱼台、人民大会堂等地方一样,因事关国家大事而变得十分重要。
《环球人物》杂志:除了见证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北戴河还曾被称为“中国政治的晴雨表”。这又是为什么?
徐焰:北戴河的政治地位与整个中国的发展脉络是相吻合的。新中国刚成立时,百废待兴,国家领导人根本没时间、没条件休养。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随着各项建设顺利进行,北戴河暑期办公制度得以落实。“文革”期间,暑期办公制度一度中断。直至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疗养院重新收归各个部门,一些中央负责人又在夏季到北戴河休养、办公,国内一些重要政治活动、决策于是又和北戴河关联起来。
B. 北戴河往事追踪报告txt全集下载
北戴河往事追踪报告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由古老版走向现代潮权流的北戴河
报告之一
由避暑胜地演变为中共中央暑期办公的夏都
☆ 秦始皇曾到此海滨并派出求仙使者成为走向海外的开始
☆ 曹操平定北方后东临碣石观望沧海写下千古名篇
☆ 近代西方侵略者看中此地驻华使节于光绪年间便圈地建房以避暑
☆ 日寇侵华北戴河沦陷冈村宁次等敌酋也到此居住
☆ 东北解放大军入关北戴河红旗飘扬几个月后朱德首次到此疗养
☆ 1954年中共中央确定北戴河暑期办公制度毛泽东也于同年到海滨长住
提起北戴河,国人可谓家喻户晓。此地是渤海湾金项链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位于秦皇岛市西南部,东起狼牙山桥,西至戴河口,海岸线长约15公里,是享誉海内外的旅游避暑胜地。197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然而,关心政治的人提到北戴河,重视的是它的政治色彩,因为它曾被称为中国的“夏都”。
中国人谈起古代历史,难免要讲起秦皇汉武。北戴河的历史,恰恰与这两位古代著名……
C. 中央机关工作人员有没有暑期休假:暑期办公制度已取消
和其他公务员一样,每年只有十几天带薪休假,安排在工作不忙或家中有事的时候,没有暑期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