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援疆实践团
1. 东华大学暑期实践修的是什么学分,在大三实习算吗,实习找什么工作都可以吗
就是暑期社会实践的两个学分呀,实习也算。
2. 塔里木大学学生学分绩缺的学分怎么补上来
可以通过学校每学期的创新创业学分申请来获得学分。
创新创业学分由理论学分和实践学分构成。
一、理论学分通过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学习,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
二、实践学分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参加各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验收合格及以上;
(二)知识产权: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三)署名塔里木大学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科研学术论文或文学、艺术作品等成果;
(四)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并取得奖项,或参加国际、国内创业类竞赛活动;
(五)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获得执业或从业资格等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或通过各类专业等级考试,获得相应专业等级证书;参加其他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获得相应证书或成绩证明;
(六)在团中央、团省委、校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被评为国家级、省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参加由学校团委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假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各类公益和社团活动等,学生应征入伍并光荣退役;
3. 高分征求暑期活动策划!!!
从东华走出的高校党委书记———访我校机械系77届校友徐佩莉
作者:■宣传部李凌燕
“母校是我成长的土壤”
现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的她,1950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十八岁时,她带着年轻的梦想和忧国忧民、服务祖国的志愿离开家乡,前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谈起这一段屯垦戍边的经历,徐佩莉老师不无感慨地说,“那一代年轻人胸怀远大理想。虽然受过很多挫折,但正是挫折磨练了意志,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
徐佩莉老师还表示,在她的成长历程中,“给她影响最深的是东华”、“感情最深的也是东华”。她说,母校不仅教给她知识,而且培养她成为一名国家干部,可以说,母校是她成长的土壤。
1973年,徐佩莉抱着继续深造的强烈愿望回到上海,进入华东纺织工学院机械系化纤自动化及自动装置专业学习,1977年毕业后留校工作,在东华这片土地上,她一呆就是二十五年。二十五年中,她经历了母校从华东纺织工学院到中国纺织大学的发展,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校党委副书记,并多次获得“上海市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1983-1998年连任五届长宁区人大代表。即使今天离开了东华,徐佩莉也时刻不忘母校对她寄予的厚望,时刻想着要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回报东华、回报社会。1998年4月-2003年6月徐佩莉在上海市妇女联合会担任副主席期间,提出了“形象育人”的理念,她本人也很注重自身的形象塑造,注重用得体的着装和言行去影响人、感染人,她笑着说,我是东华出来的,服装是东华的特色,我不能给母校丢脸。在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任党委书记期间,她也是凭着自己在母校积累的工作经验及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计算所专家们的认可。“人才培养必须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谈到人才培养,徐佩莉强调高校应该培养国民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她说,对母校的八字校训深有感悟。“崇德”是根本,“大学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大学生应该“以德立身,以德立言,以德立行”。“博学”指的是广泛地学习,强调我们培养的应该是基础扎实,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她在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期间,曾走访许多单位并与专家座谈,了解到复合型人才很受科研机构欢迎,因为要完成一项科研任务,单方面的知识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而“博学”型综合人才则能融会贯通地运用各方面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谈到“砺志尚实”,徐老师说,“砺志尚实”是母校的传统,母校朴实无华、脚踏实地的风格对自己影响很深。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培养勤奋实干的人才是母校的特色,也反映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她强调,我们培养的应该是贴近产业、贴近市场,国民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为此,她提出高校要缩小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差距,不仅给学生以扎实的基础,而且要加强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广泛接触社会。她还说,以往高校中重视知识传授、忽略能力培养的弊端导致我们培养的人才远离市场,为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现代高等教育的内涵,培养一专多能、一技多能的人才,鼓励学生多选修相关专业的课程,尽量拓宽知识面,同时有意识地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锤炼自我,只有这样,自己的所学才能在社会中找到用武之地。“当代大学生应具备这几种品质”
有过多年学生专职指导员工作经历的徐佩莉,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做出了不菲的业绩。多年的工作经历,让徐老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自己的思考,她说,大学生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品质:
首先是主人翁的精神。她说,作为学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大学生应当知恩图报,将自己的所学所长服务社会、服务祖国、服务人民。
第二,大学生应当有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精神。现代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当代大学生,尤其应该调适好自己的心态,避免进入工作岗位后眼高手低的现象发生。只有虚心学习、埋头苦干,才能在社会中学到扎实的本领,不断走向成熟。
第三,应当具备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大学生正是最具创造潜能、最具创新活力的时候。事实上,科学领域很多重大的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年轻一代的参与。大学生也应当庆幸自己处在一个重视人才、重视人才创新精神培养的好时代,为此,不仅要立足本职岗位,还应有勇于探索、敢于攻坚的精神。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有所作为。
4. 社会实践学分怎么拿拜托了各位 谢谢
笨啊,这又没事的。 只要你总的学分拿满了就行了哇。这里没拿到的学分就去别的地方拿啊,多听几场报告,多写点论文就OK了哇!而且,你也可以和老师串通,没去玩也写《后感》,也交上去这样也能有学分的。 (要选我哦!)
5. 东华大学 社会实践证明
______同学社会实践证明
贵校————:
贵校________同学于____年__月__日至____年__月__日在我单位参加社会实版践。期间,权该学生参与了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态度认真,获得了领导的一致好评。
特此证明
__________(公章)
____年__月__日
6. 大学的暑期社会实践学分怎么拿
什么单位都行,你们学校应该发张表格的吧 ,只要盖个章就OK,实习报告没人管。
7. 青春告白祖国宣讲稿
在写青春告白祖国宣讲稿时可以紧扣“青春告白祖国”“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内容,结合社会实际,表达情感“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强国志向、报国行为”指向。将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讲出来”“拍出来”“演出来”,生动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强国志向、报国行为。
正文: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作为一名护旗手在国旗下讲话,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告白祖国”。
思宜爱国,是培建爱国之心的奠基石。
爱国情应根植于内心。爱国,是一个人、一个民族对自己国家的永恒不变的精神信仰。鲁迅先生有言:国家乃是民族根本。国家对于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爱国也是我们应当终身恪守的准则。培建爱国之心首先应该在思想上建立起深固的爱国根植。
歌德曾说:一个人对国家有崇高的敬畏,爱国之情才可体现。当我们站在五星红旗之下,当存敬畏之心,当庄严宣誓守卫国旗。
爱国,于我们中学生而言,不仅仅是一种观念,思宜爱国,行亦爱国,爱国还应体现于行动之上。
昔有曹植挥洒的《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今有102岁老人次仁曲珍阿妈深怀对祖国的感恩之情,坚持半个世纪在家中升国旗;昔有辛弃疾面临国难而无以酬志时“醉里挑灯看剑”,今有王继才夫妇为国守岛,守护国旗……试问:若他们不具根植于内心深沉的爱国情怀,何来感人肺腑的爱国之心?同样,每周一次和重大节日的升旗仪式不也是为了培养我们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吗?
行亦爱国,是根植爱国之情的离合器。
“人之行,当宜爱国。”《周易》二千五百年的教诲仍在耳边回荡,爱国之行,实宜珍视。当然,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我们并不需要将爱国之行理解为大行为、大作为,需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倘若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体现自己的爱国之心,那么,一个民族的共同行动亦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正如我们现在,在升旗仪式结束之后是我们自己践行爱国精神的关键时机,怀揣一颗敬畏之心仰望五星红旗,平日之中努力学习,争取长大之后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爱国的实践见诸日常小事,做好即是爱国。
仅有言思,不落实于行动,到头来只是纸上谈兵;而仅有行动,没有言思,行动就会缺乏方向的引领,到头还是一场空。因此知行合一是培养爱国情怀的不二法门。
让我们以五星红旗之名,燃中华儿女之情,思宜爱国,行亦爱国,如此,爱国之心方可培建,爱国之情方可永植!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8. 求上海东华大学的详细情况
东华大学位于上海,系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高校,正式创建于1951年成立的华东纺织工学院(简称“华纺”),后几经中国纺织大学(1985-1999,简称“中纺”)和东华大学(1999-至今)易名至今,历史渊源最早可上溯至清代实业家张謇于1912年在江苏创办的南通纺织染传习所,于1960年被正式确定为中国重点高校。现为教育部直属的72所高校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所以现代纺织为特色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同时也是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 计划”)高校之一和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