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中华传统师德与当代要求相结合

中华传统师德与当代要求相结合

发布时间: 2021-10-03 08:55:54

A. 急!!论当代师德对传统师德的发展

【腰背部】肩隆是肩部的最高点。腰部强壮,略成拱形。背部直,中等专长度,肌肉丰满属。身体近似方形,身长比身高约长5%。母犬身长可比公犬略长。腹部肌肉不应松弛,腹部应向上收紧。臀部丰满,略倾斜,与尾根部连接自然。

【尾】比较长,自然下垂时可达跗关节部。尾部被毛长而厚。当犬处于戒备状态时,尾上翘高于背部或位于背部一侧,休息时下垂。尾根不可过高或过低,尾活动灵活。有两个卷曲的尾是缺陷。尾上翘高于背部的情况在比赛时只可出现一次。

【特征】聪明,温和,忠诚,适应性强,机警,充满活力,乐于服务,友好,不保守,不胆怯,不多疑,进攻性不过强。无故的进攻是严重的缺陷。

失格条件:白色、浅黄色、奶油色以外的颜色;蓝眼睛

B. 如何看待新时期师德规范要求和教师工作的特殊性

一、新时期师德规范要求我们教师: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与义务,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与政策的言行。
(二)、敬业奉献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对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对工作敷衍塞责
(三)、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知荣明耻,严于利己,以身作则,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谦虚谨慎,团结协作,平等对待学生家长,认真听取意见与建议,不以粗鲁言行对待家长。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牟取私利。
(六)、终生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自便更新教育理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专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
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的职业,教师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一是工作性质特殊。教师是教人之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知识的代表,是人格的象征,这是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特有的形象。二是工作的对象特殊。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是学生,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对象又是未成年的学生。教师的任务是塑造人的灵魂,给人以知识、技能,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在社会上立足并对国家、社会有益的人,事关国家的未来。三是工作的途径、方式特殊。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其行为举止及喜怒哀乐都会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由于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在家里,父母家人对孩子有影响,而在学校里,就是教师的影响,且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由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和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且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容易接受教师语言态度、行为习惯的影响。教师健康的人格特征突出表现在如何对待教育工作,怎样对待所教的学生。其中,教师性格特点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忽视。如果教师经常为不良的情绪所困扰,就会把烦恼、怨愤迁移到学生身上。如长期患病、婚姻失败、人际关系不合等,都可能使教师上课无精打采,一旦工作不如意时,就大动肝火。人格健康的教师既知道如何工作,同时又有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善用休闲时间缓解工作压力;当压力过多难以承受时,懂得寻求社会支持以避免心理失衡。
总之,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在日趋紧张竞争激烈的环境里,人们面对更大的生存压力。教师在社会转型时期,也为多元道德价值观所困,必须接受职业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才能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以不断的创新精神推动素质教育。

C. 师德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一种,为何当今社会师德渐行渐远

中华传动美德,指的就是历史上流传下来,具有普遍性、广泛性以及可继承性的优秀道德品质遗产。毫无疑问,师德确实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种。就连孔子都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就是老师就要不断的学习,要耐心,不厌烦的教导学生。可见,师德确实是极为重要的。

当然了,现在的师德可能没有以前的那么“古板”,只要做到私德不亏就足够了。这一点,可能需要教师经常自我学习,自我反省了。

D. 中国传统文化对师德培养的作用

(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指教师自身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同时在教育学生
时要勤奋教导、永不疲倦,即“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大教育家孔子
在《礼记·学记》中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
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
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也就是说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知道不足,知
道不足才能努力学习。西汉著名教育家董仲舒也特别强调“学而不厌”的重要性,他说:“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也就是说,教师学习上勤奋努力,就会学识广博、智慧明达;道义上刻苦努力,
品德就会与日俱增,日有长进的。此外,在学而不厌的基础上教育者更要要诲人不倦。柳宗元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和切身感受,曾强调到“诲人不倦”是教师道德的重要内容。他说:“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也就是说,若说讲道理和古代文辞,我是从来不对向我请教的人缄默不言的。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突出强调教师的行动教育,指教师的一言一行、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教师要时时、事事、处处都要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做学生的楷模和表率。孔子曾经说过:“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如果教师道德高尚、作风正派、行为端正,不需要相应的命令,学生也会按照教师的行为模式而行为,如果教师本身道德有问题,那么教师的命令学生是不会服从的。孟子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指出“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其身正天下归之”,主张“教者必以正”。西汉学者扬雄更是明确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可谓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可以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这种巨大教育力量,
是来源于教育者的自我对象化的严格律己性和通过平等交往而耳濡目染、潜移默
化的真实感受,因此,它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敬仰、信任、共鸣、向往和模仿,从
而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
(三)学习之道,有教无类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提出“学习之道,有教无类”的卓越思想,主张不论其贵贱、贫富、长幼、华夷、智愚,均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在那之前,“学在官府”,也就是说只有贵族才有权接受教育,也就意味着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当官的资格。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孔子创办了私学,他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以实现其政治报复。他的弟子不分贵族,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在他创办的学校接受教育。可以说“有教无类”思想的提出是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革新,并由此形成了平等、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基本师德伦理思想。

E. 在当前经济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理解传统师德中要求的“安贪乐道”

当前的经济发展如此之快,所以在传统的教师育德方面要注意个人的修养。

F. 在2008年颁布的师德规范中,什么是体现时代的新要求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为了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基于中学教育教学的本质属性,借鉴国际经验,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国家教育部与2011年12月发布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标准》提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是中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当秉持的价值导向。“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既体现了对中国教师群体长期坚持的基本追求,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是传统与变革的有机结合。“终身学习”的理念更多地包含了信息社会背景下对教师专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教师专业标准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突出师德要求,要求教师要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三是强调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专业能力。四是体现时代特点,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即“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各个维度下,确立了四至六个不等的领域;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三至六项不等的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从教师对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自身发展四个方面,确定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四个领域,提出了十八项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指向于造就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合格教师,既体现了对“学生为本”理念的细化,比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等,也体现了对“师德为先”理念的细化,比如依法从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 这套标准一个亮点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教师专业标准颁布后,在实施方面提出如下要求: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教师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二是中小学校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教师绩效管理机制;三是中小学校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G. 新时期师德修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文明古国的中国,蕴育了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已经与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融合为一体,并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多个领域,成为影响人们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师德修养必须重视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

热点内容
英语描述自己 发布:2025-04-29 17:58:46 浏览:827
预约的英语 发布:2025-04-29 16:44:42 浏览:917
污水生物除臭 发布:2025-04-29 13:52:08 浏览:257
三年级语文资料 发布:2025-04-29 13:13:37 浏览:761
物理卷pv 发布:2025-04-29 12:28:19 浏览:54
三年级下册英语单词表 发布:2025-04-29 11:38:35 浏览:466
5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4-29 11:26:02 浏览:21
贵阳典石外教学校 发布:2025-04-29 11:15:20 浏览:291
三年级数学上册书 发布:2025-04-29 10:43:18 浏览:604
醉酒后吃什么好 发布:2025-04-29 10:36:30 浏览: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