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靠自律还是他律辩论词
A. 师德建设主要靠自律还是他律,我抽到的是他律。希望有辩论经验的朋友们给予指点,应该从哪个方面说
首先要准确掌握师德建设、自律、他律这几个词的概念,建议查辞海、辞源、现汉,查过之后要根据你们自己的理解,对这几个词的意思进行有利于你方和对方的延伸,经过分析利弊之后,最终确定一个上方都可以接受但是符合你方逻辑推导并能最终得出偏向于你方结论的定义。
其次建议说一下师德建设的意义,当然是说的意义重大比较好。这样有利于你方将师德建设置于一个更高更大的平台上来做文章,同时也可以在立论这一块做得更深刻。
再次你们可以列举分析一下自律在一些方面的不足,而这些方面他律可以很好的弥补。另外注意考虑他律的不足是不是可以通过自律来弥补。另外还可以从时效性、可操控性等角度考虑。
B. 自律和他律哪个更重要 辩论赛
他律重于自律
古人云“不立不破”。我先阐述一下我方观点:他律重于自律。所谓他律是指依靠外界事物
来约束控制自己的行为;而自律则指社会中的个体要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无论自律和他律,目
的都是为了完善个人与促进社会的生产。
“法者天下之公器”,“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他律在个人与社会的发展中起到极重要的
作用。不可否认,自律也在完善个人与发展社会中占有的地位,但相对于他律,自律有不忽视的
局限性。
首先,自律的标准是分散的,不统一的。自律所依据的标准是人的内心准则。在当今社会,
社会意识的多元化趋势使得个人的内心准则即价值观多元化。分散的个人如此,社会本身也如
此。在不同意识形态的控制下,同一行为会有不同的评判结果,因而仅依靠自律,会造成社会秩
序的混乱。二战时期,正是因为纳粹主义的意识形态左右了人们的思想,希特勒的《我的奋斗》
才得以带荼毒一代德国青年。而他律则遵守社会准则,有一个社会的统一标准,为社会秩序的稳
定构建提供了一个平台。
其次,自律不能长期稳定的发挥效用。“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人做一生好事却很难。张
子善,刘青山等经过革命炮火洗礼的党员干部,在后期也因为自律的不稳定性成为万人唾骂的对
象。而他律的约束一般是稳定,长期地对人发挥作用。
再次,自律对人的行为的控制力是薄弱的。自律依据的内心准则的权威性必须通过他律的社
会舆论与法律规定在确立,没有他律,就无自律的权威性。权威性消失,又如何使自律得到最大
限度的发挥?
可见,他律相对于自律有很大的优越性。因而我们要贵自律而重他律。
C. 正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主要靠他律 反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主要靠自律 我是正方 应该抓住哪些问题
你是奉节县五马小学抄的?你是正方还是反方?冉书明?
师德的标准存在着不确定性。要知道个人的自律是没有整齐划一的,也就是说各不相同,那该如何加以统一呢?众所周知,无规矩不成方圆,师德也如此,你没有一把度量的标尺,何以判定这个人是否师德呢?就如今天我叫家长帮我做了一件小事,有人并不会认为有失于师德,但其它老师是否得出一致的的看法呢,仅仅是我个人的判定标准对方辩友是如何界定的呢?我无从知道,而且我相信在场的各位判定标准也不可能各是统一的吧。这时我们会遵循,跟外界的道德准则,法律等一系列对方所谓的外力他律。也应因他律作为一个准绳时时给予衡量。对方辩友,当你所谓的自律的动力,标准保障都来源于被你们认为不是主要的他律时,你们还能信誓旦旦地说,师德主要靠自律吗?
D. 自律与他律辩论词
自律和他律辩论词。
自律:(辩论词)
自律讲究的是自己能管好自己,自律是内因,他律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里,一定要具备一种自律能力。这样在某些情况下,人才能“出淤泥而不染”。目前,法律是日益在完善,可犯罪的人依然不见减少,其原因是不言自喻。所以说,自律在社会和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每个人有很高的自律能力,那国家的各种机器将不需存在,人人都将和平相处。反之,即使是在严格的法律监督下,人们也将是我行我素。因此,自律重于他律。
他律:(辩论词)
他律讲究的是他人管理自己的纪律性,他人管的一定比我们自己管理的纪律性一定好,所以他律胜于自律,他律高于一切!对方辩手如果你是小学生,你父母不是从小教育你吗?你上课的时候,你的老师没有管过你吗?你的老师把你管的纪律性非常好。如果你自己管自己,你被某一样东西或事物吸引住了,你会情不自禁的讨论起来。这些都可以证明他律胜于自律。
E. 教师职业道德自律与他律的辩论赛
自律与他复律,就像伦理道德与法律制之间的关系吧。自律强,说明他是主动的,如果依靠他律,很多时候他的行为是被动的,主动的总比被动的好啊。比如主动要学习的学生就比被动学习的学生善于思考,不要老师与父母操心学习这块啦
F. 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是靠自律还是他律
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是靠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它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
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它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6)师德靠自律还是他律辩论词扩展阅读
“十七大”强调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教师队伍师德和业务素质尤其重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先”。
所以教师的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
G. 教师职业道德靠自律还是他律的辩论赛,我是说他律,请帮我出出招。
教师职业道德辩论赛视频
H. 辩论赛,中学生道德修养靠自律还是他律,我是反方二辩,求资料~~~~~~
如果我是反方会说:“‘道’通俗来讲就是人们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被制成条文或者被大众认可就成了‘律’。隋文帝杨坚说:‘法为立国之本’,百家争鸣时法家提倡:‘百官的职责不仅是执法,还要做百姓在法律方面的老师’,儒家讲‘教化’这教化本身就是做百姓行为规范的老师。由此可见,他律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所有规范之母,如果没了这些行为规范我们有怎么能说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呢?不知道行为的对错我们又如何去自律?二是规范人的行为,我们都知道“惰性”是人最重要的本性之一,新加坡治安好,人们的文明程度高,不正是因为新加坡以‘严’而著称吗?”
I. 师德靠自律还是他律
师德是老师行为道德规范的简称,师德主要靠自律和他律将结合。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育人培养人的使命重任,师德好坏与否无疑是关乎教育形象威信、牵动社会大众神经的最敏感的话题、最核心的内容。不可否认,近年来相关部门对师德师风的重视程度不可谓不大,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等全面配套的系列文件,基本形成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一体化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然而,严密的制度规范却为何没能彻底根治和消除师德问题,现实中为何却仍然存在着违反和玷污师德的现象?透析实践中发生的种种违反师德的行为,我们不难看出,主要还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少数教师本身的思想素质还不高,缺乏强有力的自律意识和能力;二是外在的监管惩处还不严,缺乏强有力的他律约束和警醒。正是由于自律的薄弱、他律的疲软,才诱发和导致了那些违反和玷污师德的行为出现。
尽管这种现象并不是主流,只是发生于少数人身上的个别现象,但其产生的不良影响却是全局性的,对于整个教师队伍的形象、整体教育的威信是一种严重的抹黑和损毁;导致的危害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损害的是人们对老师的信任,挫伤的是人们对教育的信心。而形成这样的危害后果,不仅仅是教师之悲、教育之殇,更是社会之害、国家之患。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师德问题上,绝不能有任何的掉以轻心,绝不可陷入事后治理的被动层面,必须牢固确立未雨绸缪、事前防患、抓小抓早的思路。
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始终遵循“教育者先受其教”的规律,把师德教育贯穿到老师的选聘、入职、岗前和职后培训、管理的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牢固确立“师德教育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理念,始终毫不放松地重视加强老师的师德教育,加大师德考核的力度,将师德表现作为岗位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等的一票否决指标。通过教与考,扎实打牢老师从业任教的纯正思想根基,增强老师自觉抵制和远离不良师德的免疫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和畅通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职能部门等全方位、多方面的监管渠道,通过公布举报电话、设立投诉平台、明察暗访等方式手段,在全社会编织起严密的监督之网,构筑起强大的监督之势,让思想不正不纯的老师心存畏惧、去除幻想、不敢违反。
最后一点就是要抓首例、零容忍,对那些违反师德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要零容忍、不留情,坚持从速从快查处、从严从重处罚,坚决将害群之马清除出教师队伍,让那些胆敢以身试法者一次违规就付出终生悔恨的惨重代价。唯此,才能形成强大的警示震慑效应,将违反师德行为彻底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根本上遏制违反师德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