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师德标准
《规范》文本共六条,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责任、道德原则及职业行为提出了要求。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关于爱国守法。重点是规范高校教师与国家的关系,对高校教师政治上提出要求。强调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针对当前少数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意识淡漠的问题,明确提出“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第二,关于敬业爱生。重点是规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强调要树立崇高职业理想,履职尽责,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针对当前高校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突出强调“公正对待学生”,“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第三,关于教书育人。主要是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强调要以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针对当前部分高校教师存在的轻教学、轻育人的问题,以及社会兼职过多影响教学的现象,明确提出“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
第四,关于严谨治学。主要是规范高校教师的学术研究行为。强调要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协同创新;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针对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明确提出“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
第五,关于服务社会。重点是规范高校教师与社会的关系。强调要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要求高校教师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针对高校中不当使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的现象,明确提出“坚决反对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第六,关于为人师表。重点是规范高校教师的社会道德责任。强调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树立优良学风教风;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要求切实维护人民教师的良好职业形象,明确提出“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
在当今社会工作压力激增,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许多人都在为找工作而发愁。许多人希望找到一个既轻松又能赚钱的工作,所以当老师这个行业在当下很受欢迎。工作难度不大,工资却不低,并且在日常节假日的福利还很多,所以许多人都想考取教师资格证,从而当上老师。但关于老师这个行业的要求非常多,不仅要先考取最基本的教师资格证才允许参加教师应聘,并且老师也分为三六九等。有处于考核期的代理老师,还有转入正式工的正职教师,并且只要工作经验够丰富,工作时间够长,还可以向国家申请成为国家级特聘教师。
首先要通过正规的调查问卷或者走访调查的方式向学校领导或者相关同事了解这位老师日常的表现,同时也要从学生口中得知对老师的印象。但是这种调查方式不能仅仅流露于形式,如果老师提前对学生透露了口风,安排好学生该怎么说话,那这种考核就是毫无意义,平白浪费工作人员时间的行为。要切切实实的将这个考核落实下来,要保证教师满足师德高尚,教育水平高,个人素质和修养良好,在同事和学生之间的口碑也很好这样的要求。
㈢ 高校教师考核标准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思修课期末考试考了一道“送命题”。题目要求学生选出本课程的授课教师,并在其照片对应括号内正确写出名字。由于是一道态度题,该题答对不得分,但答错却要扣掉 41 分。大学期末考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1.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方式可采用多种形式,一般考试为闭卷笔试,根据各门课程特点,亦可采取口试、开卷、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凡采用闭卷以外的考试方式,均由教研室提出具体办法,经院(系)审核,报教务处批准。考查方式主要通过平时各个教学环节,如听课情况、作业、课堂提问、实验实习、习题课、课堂讨论、学习笔记、期中测验、平时测验等综合考核评定成绩。平时测验不应事先通知学生,并在期末考试前结束。 2.每学期考试考查的课程门数,根据教学计划的规定执行。考试课程一律安排在期末进行。期末考试一般安排3-5门,并在教学计划或授课表中明确规定,不得随意变动,如遇特殊情况,需报教务处审批。 3.单一依据期末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高校课程教育方式应注重过程培养。科学地考核平时成绩,合理地评价学习过程,有助于形成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也有助于学生信心和兴趣的培养,提高教学的效率。对于一些应用型的实践课程更应该如此,很多专业课都属于这种行列。 总结:大学期末考核应该重视考核过程,用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按一定的比例记做学生的总评成绩。
㈣ “身正为范,为人师表”是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什么要求
该规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内铸师魂――严谨、自律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是我国师德规范中对教师提出的高标准、高境界。加里宁说过“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不断地盯着他。”可以说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所以要求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外塑师表――得体、文明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是对教师外在形象、自身仪表行为的要求,教师的衣着,语言甚至说话的语气、神态以至一举一动,其实是教师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因此要求教师的行为举止要礼貌、稳重,衣着得体、朴实大方,要体现教师职业特点和为人师表的好形象。
(三)同伴交往――关心、尊重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在现代学校中,培养新一代的任务不可能由一位教师独立完成,要依靠教师集体以及家长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因此,教师在与同事、家长合作、沟通中,一条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尊重。尊重同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尊重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家长既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更是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资源。通过信息平台、书信、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形成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社会责任——正直、廉洁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廉洁从教是教师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必备的品德。在新形势下,把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作为教师道德规范,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且有利于教师树立威信、受到尊重。同时,针对当前教师职业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禁行性规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涯中要有高尚的情操、发扬无私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并且长期坚持,使之成为无形的教育力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校外创收上;有的教师利用职业之便,向学生强行推销各种学习、考试资料;有的教师未经上级部门许可,向学生收取节假日补课费、培训费等。还有的利用家长的关系为自己谋取私利。这些行为虽然不是教师队伍的主流,但严重地损害了教师的职业形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品格、言行对社会、公众、儿童所产生的影响远远比其他的职业更为深远。从事教师职业者必须承载起比普通人更多的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
㈤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容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容
敬业爱生。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三、教书育人。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
四、严谨治学。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发扬民主,团结合作,协同创新。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
五、服务社会。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热心公益,服务大众。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坚决反对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六、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
㈥ 教育部师德师风为高校教师评职称的第一标准,你赞成吗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落实师德第一标准。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导师遴选、评优奖励、聘期考核、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标准。
师德师风不单单是在职称评定方面被定为第一标准,其他诸多方面也都是首要因素。对于这个做法我非常之赞成,因为在如今这个时代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绝大多数人都开始表现出一种金钱至上的观念,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开始表现出了一种逐利性,对于教师行业也是如此。
还有一些老师可能在教学方面成绩比较突出,但是他们采用的手段往往无所不用其极,比如恐吓学生或者是采用极端暴力的手段殴打学生,让学生产生极其强烈的恐惧,最终实现精神控制,让学生对自己完全服帖,最终在成绩方面获得较好的进步。但这种情况对于学生而言显然也不是好的,虽然成绩进步了,但是人变呆变傻了,变得不再是自己了,对于孩子而言伤害会更大。
㈦ 现阶段,我国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什么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二、敬业爱生。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三、教书育人。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
四、严谨治学。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发扬民主,团结合作,协同创新。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
五、服务社会。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热心公益,服务大众。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坚决反对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六、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