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进家访
家访就是去家里看看,和父母聊聊天,了解一下你的生存环境,家庭成员,主要社会关系和你的主要简历!
㈡ 第一次去家访应该怎么和家长交流
一、家访前的准备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宋立慧说:“家访是学生、家长与老师互动最好的一种方式。”那么,老师在进行家访时,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提前预约
老师要提前和家长约好家访的时间,切莫做“不速之客”。出发前要再次打电话确认,让家长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提前规划好交通与路线,尽量不要迟到。此外,访谈时间也不宜过长,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
衣着得体
家访时,老师要衣着整洁、穿戴大方。良好的外在形象会让家长感觉到老师很重视这次家访,自然能引起家长的重视和尊重,为成功家访奠定基础。
准备物品
出发前,老师要带上笔、幼儿基本情况登记表、幼儿家访记录表等,另外,自备鞋套和给孩子准备小礼物绝对是“加分项”。
准备家访提纲
为了保证家访的效果,老师不妨提前列出要了解的问题,做到有条不紊,这对新手老师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例如:
孩子的小名叫什么?
孩子是否挑食?能自己独立吃饭吗?
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有没有疾病史?
晚上一般几点睡觉?有午休的习惯吗?
会自己上厕所、穿衣服吗?
在家主要是谁带孩子?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怎样的?
……
二、家访中的沟通事项
有些幼师表示,每次家访时不知道该和家长们说什么,家访到最后反而像是家长对老师的“采访”。其实进行好的互动并不难,老师不妨这样做:
1.与孩子互动交流
进行简单的寒暄之后,第一步要做的不是直接询问你需要的信息,而是去观察孩子,并与孩子进行游戏,通过互动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从而判断孩子的发展水平。
1.观察孩子的体形,对孩子基本的身体发展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2.观察孩子走路、跑动的情况,初步判断孩子的运动发展水平。
3.与孩子进行简短的交流,问问孩子最喜欢的故事是什么,感受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
4.观察孩子对父母指令的执行情况,判断他们的亲子关系、预估孩子可能的性格特征等。那些对父母的指令显得很“叛逆”的孩子,需要额外注意。
㈢ 如何进行有效家访
五指山市水满中心学校 张诗政 就此问题本人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几点心得体会。一、高度重视家访,视为班集体建设的起点全面经常地了解和研究本班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班主任工作,可以说就是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开始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熟悉学生是使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的纽带,家访是班主任密切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方式;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班主任带好班的诀窍之一。当接到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以后,就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家庭进行普访。通过普访,对全班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大概的了解,如遇特殊问题,要进行速访,对个别学生,根据需要,还要常访。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高度重视家访工作,注重家访技巧是搞好班集体建设的重要保证。二、家访目的明确,内容真实具体家访的作用在于了解反映学生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结合起来,搞好教育工作,这要求家访的目的要明确,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内容要具体且真实。三、精心选择把握有利时机,效果更佳经验证明,有利的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学生生病在家时,学生取得成绩时,后进生稍有进步时,学生家长遇到困难时,以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进行家访效果是最好的。学生王某,个性要强好胜,重江湖义气,曾两次参与打架。我即于事发当晚进行家访,与该生及其父母四人,具体分析事件的起因,了解分析过程及后果,引导其思考,指出他在事件中所犯错误,使他明白自己的过错并在父母面前许下诺言,改过自新,其后的确表现良好。四、谈话讲究艺术,力求做到三忌三宜家访时的谈话是最讲究技巧方式的,谈话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亲切交谈以进行说教的方法,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方法,通过谈话可以更有意识地、主动地探索学生的情况及其内心活动,谈话要有目的、有准备,更要讲究技巧。其一、宜多鼓励,忌多批评。鼓励是一种有效的谈话方式,通过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难,增强学生奋发进取的信心,当然鼓励也要适可而止,避免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的情绪。同样,批评对于有错误的同学也是应该的,更具有针对性。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更应注意分寸,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而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教育者应善于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健康发展。其二、宜全面,忌片面。教育是双向的,谈话同样也是双向的活动,要注意彼此间的相互联系。这要求谈话时,双方都要正视问题,特别是教育者不要单纯指责学生的过错,甚至借机告状,推卸责任。对于谈话的内容更应一分为二,抓住问题的关键,做到晓知以礼,方可使学生信服。对于学生家长,应听取他们的意见,与他们达成共识,切忌各执一词,互相指责。其三、宜多启发,忌武断妄下结论。谈话就是要通过亲切的交谈,使双方在和睦的气氛中充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教育者应该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启发他们说出心理话,对症下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五、学生在场原则所谓学生在场原则,是指家访时让学生在场,家长、老师、学生在一种温和、平等、轻松的气氛中三方对话,使学生接受教育;既可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同时可以给学生讲话的机会,有利于消除消极因素,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六、保证教育的延续性,确保学生稳定、健康、全面发展学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多方掌握学生的动向亦必不可少,这要求我们应使家访工作经常化。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无论学生在校或是放假在家,我们可以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经常与学生家庭保持联系,经常沟通确保学生稳定、健康、全面地发展。七、注重实际,加强自我约束,做到言出必行家访时的内容必须要体现在实际的工作中,让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言行。在实践中实现许下的诺言,确保家访的真实性,切实可行性,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使两者得以配合协调。同时,班主任要及时总结,善于总结,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树立榜样,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家访作为沟通家庭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桥梁,具有复杂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所以家访同时更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其内容及形式均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㈣ 家访内容有哪些
首先是汇报一下学生近期在学校的表现,优秀的和不足的。
其次了解一下学生在家里状况如何。
最好和家长沟通一下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
㈤ 进行家访,主要从哪几点认识
主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所有家庭成员,
每个人对孩子的学习关心程度。
哪个人主要负责孩子的学习方面,
孩子在家里的表现,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双方进行沟通,
互相配合教育好孩子。
㈥ 老师最近要到我家进行家访,我应该准备哪些方面
班主任家访是家校结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的方法。过去,没有手机,学校有规定,一个学期每个学生班主任要家访一次。一个班七八十个学生,除去星期天休息,班主任也要拿出三个多月的下班时间进行家访。我的家访工作大都安排在下午放学后,和学生一起回家,因为那个时间家长都下班了。班主任家访以下有几种:有计划地家访。
班主任家访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学生的方式,家长老师见面畅谈孩子的情况,便于老师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家长也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家长和老师当面交流可以减少很多误会。家校结合培养更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