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戒毒家访

戒毒家访

发布时间: 2021-10-06 14:38:47

① 毒瘾能戒吗

人们常说“一朝吸毒、终身戒毒”,吸毒者也说自己一生只坐两种车——囚车和灵车!这些说法都强化了“毒瘾戒不了”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使吸毒者的亲人失去希望,让戒毒者失去信心,甚至成为部分吸毒人员不愿戒毒的藉口和托辞。那么,毒瘾到底能不能戒呢?天堂河戒毒康复中心对此进行了的一些探索。结合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分析后,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毒瘾,能戒!

前段时间,康复中心对与中心签订协议的200多名戒毒人员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访谈,发现近10%的人回归社会后已经保持操守三年以上了!按照国际通行的说法,这部分人员可以算是戒毒成功了!随后,康复中心组织心理咨询师对这部分人员进行了专题家访和电话访谈,深入了解其戒毒成功背后的故事后更加坚信:毒瘾,确实能戒!要想戒毒成功,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戒毒者要认清自我

戒毒者必须对自我进行全面审视,认清自己的性格特质,认清自己所面临的处境...关键是要认识清楚自己是不是真心想戒毒,是否清楚怎样才能戒毒,达到什么程度才算真正戒除了毒瘾。当然,戒毒人员要认清自我比较困难。康复中心曾经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开展“认清自我”专题团体咨询活动,最后能对自我客观认识和评价的人员也就40%左右。同样,要在戒断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也不容易,戒毒者在这方面极容易出现一些自我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自我评价过高。有的戒毒者在保持操守一段时间后便飘飘然,自认为已经戒毒成功了。因为他们已经度过最难熬的戒断反应期,便认为以后的戒毒之路就好走,自我感觉能够经受得住考验和诱惑了。然而结果却是,一旦回到以前的“粉友”圈子便很难经受得住诱惑。

误区二,迫切希望被接纳。戒毒者因长期吸毒导致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基本丧失,所以在戒毒取得一定效果后便特别希望被接纳,得到周围人们的认可。但是,由于人们对吸毒的认识还很片面,经常将吸毒等同于道德品质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很难接受一名戒毒者,甚至歧视或是鄙视。对于这些,戒毒人员如果没有合适的心理预期的话,往往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

误区三,对吸毒成瘾外部归因。我们在对戒毒人员的染毒和复吸的原因进行调查时发现,大多数人认为是朋友和环境的原因,自己只是受害者。但是,据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表明,吸毒成瘾是存在倾向性的,与个人的性格特质有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成瘾者大多数是“毒瘾”的易感人群——非易感人群可能需要三次以上才能成瘾,而易感人群可能只要一次就可导致成瘾。

以上三个误区在戒毒者身上是比较常见的,这些误区也为我们戒毒工作找到了突破口。从这些方面开展工作,特别是教育、引导吸毒者正确评价、认识自己,使戒毒人员认识到这些误区,就能够有效预防一些戒毒人员发生复吸。二、戒毒者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戒毒方法

目前,戒毒方法主要为自然戒断法(干戒法)、药物戒断法和非药物戒断法这三种。戒毒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如果戒毒者意志坚忍、身体条件较好的话,采用干戒法效果最好。因为干戒法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如果戒毒者经受住了这种痛苦的话,对于其来说就是一种认可和极大的激励,那么他戒毒成功的机会就会相当大。而对于意志不太坚定或身体条件不太好的人来说,选择药物戒断法就比较适合。如美沙酮替代治疗。这样可以减轻戒断痛苦,逐渐达到脱毒的效果。

从我国的政府的戒毒措施来讲,主要包括自愿戒毒和强制戒毒两种方式。就戒毒效果来看,自愿戒毒的效果不太理想,特别是有些自愿戒毒机构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效果较好的是强制戒毒,特别是劳教戒毒。2006年,我国尝试依托劳教场所成立戒毒康复中心,探索戒毒工作新模式。从北京市天堂河戒毒康复中心目前所接收的200多名戒毒康复人员来看,在采取了身体康复、心理调节、就业指导、家庭和社会关系修复等措施进行戒毒康复后,戒毒康复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三、需要一个较好的支持系统

戒毒者要戒毒成功,离不开周围人群的支持和鼓励。其中家庭是第一支持系统。由于吸毒,戒毒者的正常人际关系基本断绝了,因此特别希望得到家庭的关爱,如果家庭都将其抛弃的话,那他想回头都没机会了。不过,大多数戒毒者的家属虽然愿意帮助亲人戒毒,但是缺乏科学的方法,还仅仅停留在说教和严防死守的水平,往往导致矛盾重重,产生相反的效果。为此,我们在康复戒毒工作中,引入了家庭治疗的概念。由心理咨询师对戒毒康复人员进行家庭治疗,协调其家庭关系,引导家属了解戒毒人员心理,理解戒毒者的感受,遇到问题及时向中心求助,采取科学的方法帮助亲人戒毒。这种措施受到了大多数家属的欢迎和称赞,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是社会支持系统。当戒毒者达到一定的戒毒效果后,需要融入社会,充实自己的生活,才能进一步检验和巩固戒毒效果。这一点也是相当关键的,部分戒毒人员在保持操守半年左右的时候发生复吸,就是因为长期无业、遭受他人歧视和缺乏督导等原因造成的。歧视吸毒人员是一个社会问题,短时期内很难发生改变,所以只能从调整戒毒者的心态出发,使其正确认识到,只要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真正把毒戒了,社会和周围的人群不仅会重新接纳他,而且还会赞扬他,肯定他!同样,对于就业问题也是这样。康复中心在指导戒毒者就业时发现,由于戒毒者大多曾经辉煌过,所以在就业过程中往往高不成、低不就。加上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吸毒者敬而远之,甚至唯恐避之不及。所以只能帮助戒毒者调节心理,引导鼓励其轻工作、重戒毒,不要瞧不起那些底层的工作,关键是以一份工作充实自己的生活,好把毒戒了,等戒毒成功以后再作打算。缺乏督导也是导致戒毒者复吸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戒毒者保持操守一段时间后,间歇会出现一两天的心理波动期,如果在心理波动期缺乏有效的督导的话,容易发生复吸问题。因此,我们康复中心也将家访和电话督导作为防复吸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从事戒毒工作这么多年,随着对吸毒人员群体认识的逐渐深入,我们在工作中更倾向于将毒瘾作为一种心理疾病进行调节,帮助戒毒者调节心理,解决其心瘾问题。毒瘾,确实难戒,但也确实能戒!只要戒毒者对自身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戒毒方法,加上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就一定能够戒毒成功
这样可以么?

② 吸毒人员戒毒两年出来了没吸毒了村干部老是来家访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该如何

这种情况下就要跟他们解释清楚,他们的行为可以理解,监督

③ 曾经无知吸毒被拘留十天,,两年多后的今天镇上的派出所民警去家访,家里没人,说调查调查,有什么事嘛

没事,这叫回访,只要你戒了就没事

④ 社区禁毒康复法的内容有哪些

社区禁毒康复法的内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制度及工作责任追究制

负责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督查,建立和发展社区戒毒(康复)专业队伍,制定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规划,组织社区戒毒(康复)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委员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1)未与戒毒人员签订社区戒毒(康复)协议,不落实社区戒毒(康复)措施,导致戒毒(康复)人员继续吸食、注射毒品的。

(2)对戒毒(康复)人员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康复)协议,不履行报告和教育义务,或者发现戒毒(康复)人员在社区戒毒(康复)期间又吸毒而不向公安机关报告,导致严重后果的。

二、适用对象

吸毒成瘾人员具备下列情况之一的,公安机关在执行行政处罚后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

1、因吸毒被公安机关初次查获,有固定住所和稳定的生活来源,具备家庭监护条件的;

2、因其他违法行为被查获且不符合强制隔离戒毒条件的;

3、不满十六周岁、七十周岁以上、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因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适宜强制隔离戒毒的。

4、判处缓刑、管制的吸毒成瘾人员,被解除刑事强制措施的吸毒成瘾人员,或其他不符合强制隔离戒毒条件的,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

三、工作流程

社区戒毒-文书送达-人员接收-戒毒(康复)措施

四、台帐要求

街道、乡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要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起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档案。

档案一般应集中存放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小组,由社区戒毒工作小组指定其中一人具体负责管理。

(4)戒毒家访扩展阅读:

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明,吸毒成瘾是一种慢性易复发的脑疾病,戒毒难,难就难在毒瘾难戒。对戒毒人员光靠处罚和管控是难以让他们戒断毒瘾的;仅靠他们自身努力也是难以成功的。

我们应该根据吸毒成瘾和戒毒康复的机制原理,关注他们的特殊情况和生存需求,建立以社区为单位,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社会支持系统,以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帮助他们戒毒康复。

戒毒帮教服务中应注重以下四个环节,可以提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成效:

1、社会接纳帮扶是首要环节

据分析,戒毒人员从戒毒所出所半年至一年内,复吸率最高。主要原因是,他们走出戒毒所以后,没有相应的组织和人员来关心帮助他们,甚至受到冷落、歧视,难以适应社会,故又回到毒友圈子中去而导致复吸。

所以社区组织及社会公众要转变理念,消除偏见和歧视,伸出援助之手,接纳、关心、帮扶和救助他们。

2、树立戒毒信心是必要环节

由于受“毒戒不了”错误认知的影响和戒断症状发作时的难以忍受,大多数戒毒人员对戒毒丧失信心。如果不首先帮助戒毒人员增强戒毒康复的信心是难以戒断毒瘾的,因为“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因此,激发戒毒人员的戒毒康复意愿和动机,增强他们戒除毒瘾的信心,是提升社区戒毒康复成效的必要环节。

3、解决后顾之忧是关键环节

强制隔离戒毒所回归社会后,有相当一部分的戒毒人员面临生活困难、无业可就等困境。

无业使他们精神空虚、无所事事,加上无经济收入、生活困难、情绪低落,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负性情绪,重新走上复吸之路。

4、发挥亲情作用是重要环节

家庭的后续照管是防复吸的重要环节,只有取得家属的积极支持、监管,随时注意戒毒人员的起居、交往、行为举止、思想情绪等动态情况,才能巩固戒毒康复成效,防止复吸。

⑤ 毒瘾真的能戒吗

能。建议看看电视剧《霍元甲》。

人们常说“一朝吸毒、终身戒毒”,吸毒者也说自己一生只坐两种车——囚车和灵车!这些说法都强化了“毒瘾戒不了”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使吸毒者的亲人失去希望,让戒毒者失去信心,甚至成为部分吸毒人员不愿戒毒的藉口和托辞。那么,毒瘾到底能不能戒呢?天堂河戒毒康复中心对此进行了的一些探索。结合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分析后,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毒瘾,能戒!

前段时间,康复中心对与中心签订协议的200多名戒毒人员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访谈,发现近10%的人回归社会后已经保持操守三年以上了!按照国际通行的说法,这部分人员可以算是戒毒成功了!随后,康复中心组织心理咨询师对这部分人员进行了专题家访和电话访谈,深入了解其戒毒成功背后的故事后更加坚信:毒瘾,确实能戒!要想戒毒成功,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戒毒者要认清自我

戒毒者必须对自我进行全面审视,认清自己的性格特质,认清自己所面临的处境...关键是要认识清楚自己是不是真心想戒毒,是否清楚怎样才能戒毒,达到什么程度才算真正戒除了毒瘾。当然,戒毒人员要认清自我比较困难。康复中心曾经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开展“认清自我”专题团体咨询活动,最后能对自我客观认识和评价的人员也就40%左右。同样,要在戒断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也不容易,戒毒者在这方面极容易出现一些自我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自我评价过高。有的戒毒者在保持操守一段时间后便飘飘然,自认为已经戒毒成功了。因为他们已经度过最难熬的戒断反应期,便认为以后的戒毒之路就好走,自我感觉能够经受得住考验和诱惑了。然而结果却是,一旦回到以前的“粉友”圈子便很难经受得住诱惑。

误区二,迫切希望被接纳。戒毒者因长期吸毒导致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基本丧失,所以在戒毒取得一定效果后便特别希望被接纳,得到周围人们的认可。但是,由于人们对吸毒的认识还很片面,经常将吸毒等同于道德品质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很难接受一名戒毒者,甚至歧视或是鄙视。对于这些,戒毒人员如果没有合适的心理预期的话,往往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

误区三,对吸毒成瘾外部归因。我们在对戒毒人员的染毒和复吸的原因进行调查时发现,大多数人认为是朋友和环境的原因,自己只是受害者。但是,据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表明,吸毒成瘾是存在倾向性的,与个人的性格特质有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成瘾者大多数是“毒瘾”的易感人群——非易感人群可能需要三次以上才能成瘾,而易感人群可能只要一次就可导致成瘾。

以上三个误区在戒毒者身上是比较常见的,这些误区也为我们戒毒工作找到了突破口。从这些方面开展工作,特别是教育、引导吸毒者正确评价、认识自己,使戒毒人员认识到这些误区,就能够有效预防一些戒毒人员发生复吸。二、戒毒者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戒毒方法

目前,戒毒方法主要为自然戒断法(干戒法)、药物戒断法和非药物戒断法这三种。戒毒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如果戒毒者意志坚忍、身体条件较好的话,采用干戒法效果最好。因为干戒法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如果戒毒者经受住了这种痛苦的话,对于其来说就是一种认可和极大的激励,那么他戒毒成功的机会就会相当大。而对于意志不太坚定或身体条件不太好的人来说,选择药物戒断法就比较适合。如美沙酮替代治疗。这样可以减轻戒断痛苦,逐渐达到脱毒的效果。

⑥ 这是关工委的工作总结,哪位大神帮忙改改,再加上一条内容为:十多个吸毒者、逐个家访、了解情况、建档。

太多夸张形容词了,不是总结应该有的措辞。

⑦ 直系亲属是吸毒者能否通过政审当兵

你好:
政审的内容:
1、政治审查的主要内容是:本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本人的政治历史和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的表现;直系亲属和本人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等。
2、直系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主要是指:父母、配偶、子女和抚养其成长的亲属,以及联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面貌、职业、政治表现及与本人的关系等。对于同本人没有或很少联系、影响不大的非直系亲属,可不列入政治审查的范围。
3、直系亲属一般指父母、配偶、子女,自幼抚养其长大的养父母和由其抚养子女。长期同本人一起生活、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如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等,必要时也应了解他们的政治情况。
4、学校出的政审材料主要是对你的日常表现,品德、学习、行为、纪律德才方面做出鉴定。
5、街道办事处、当地派出所的政审鉴定是,主要看本人(验本人身份证)是否有犯罪前科和违法行为和不良现象等。最后是还有家访。
6、如果你们当地派出所知道情况,就怕把此事写在政审材料里。如果不写就好了。

⑧ 毒瘾到底能不能戒

当然可以了,只要你有决心。

⑨ 社区工作者会为戒毒居民信息保密吗

只能说很难,工作流程有时候需要他们去做家访随时了解你的动态情况。

热点内容
普洱市中小学继续教育 发布:2025-04-28 20:21:47 浏览:98
哪里有按摩的 发布:2025-04-28 19:51:29 浏览:586
电信号段有哪些 发布:2025-04-28 19:31:14 浏览:795
涂的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4-28 19:19:36 浏览:647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答案 发布:2025-04-28 19:17:02 浏览:150
语文大解读 发布:2025-04-28 18:09:55 浏览:468
合理安排数学 发布:2025-04-28 18:08:15 浏览:72
英语辅导初中 发布:2025-04-28 17:48:03 浏览:774
学校感恩教育 发布:2025-04-28 17:42:42 浏览:972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答案 发布:2025-04-28 17:29:07 浏览: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