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师生
根据规定:
小学的师生比为:1:23,工作人员的比例不应超过教师总数的5%。一般师生比按是专1:25计算,或者属按班级教师与班级比是1.4:1计算;教师与校级领导的比例又是没有硬性规定,范围比较大的学校一般按一正三副配备。
(1)中学校师生扩展阅读:
师生比(teacher-student ratio),学校教师人数与培养学生人数的比例关系。国家按照规定的师生比, 下达学校教师编制。测算学校师资需求量的数量指标,也是反映学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由于经济、教育发展状况和体制不同,对师生比的要求也不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不同,师生比亦不同。一般情况下,同一时间里办学条件基本相同的同级同类学校中,平均每个教师负担的学生多,则教师工作量大, 人力资源及财力资源的利用率高;反之,每个教师负担的学生少,说明教师的工作量小,人力资源及财力资源的利用率低。
参考资料:师生比_网络
Ⅱ 国家规定的师生比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
1、城市小学的师生比是1∶19
2、县城小学的师生比是1∶21
3、农村小学的师生比是1∶23
中小学教师编制的核定,是根据2014年中编办、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的《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4〕72号)设置的方法和标准,由同级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主管部门统一核定的。
为了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机构编制部门要求,教师编制应根据学生数的变化,定期进行核定,以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
中小学教育专项编制的核定,是根据各学校的实际在册学生数,按照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5、初中为1∶13.5、小学为1∶19的比例,进行核定。或者根据学校三年内的学生平均数核定。
对一些规模较小的乡村小学、教学点,可以按照师生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或者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核定。
为了保证充足的一线课堂教学力量,在核定教师编制时,应充分考虑核定一定比例的教辅人员和工勤岗位编制,寄宿制学校应多核定1名宿管员编制。根据学校病、孕等特殊情况,从实际出发,考虑多核辅助编制。
(2)中学校师生扩展阅读:
国家按照规定的师生比, 下达学校教师编制。测算学校师资需求量的数量指标,也是反映学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由于经济、教育发展状况和体制不同,对师生比的要求也不同;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不同,师生比亦不同。一般情况下,同一时间里办学条件基本相同的同级同类学校中,平均每个教师负担的学生多,则教师工作量大, 人力资源及财力资源的利用率高;
反之,每个教师负担的学生少,说明教师的工作量小,人力资源及财力资源的利用率低。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
Ⅲ 二十年前的中师生,大多数会是哪样的生活状态呢
上周末,闺蜜阿娟参加了一场中师同学二十年聚会,她感慨万千,在朋友圈中写下这两句感言,并配上了一波合影。
当大家再次按学号依次排队,似乎,又回到青春飞扬的学生时代,曾经十七八岁的少年,似乎就在眼前。可现实,老师已经白发苍苍,而大家也迈入四十岁的门槛。灿烂的笑容似乎加深了眼角的皱纹。在时光的长河里,男同学渐渐蜕变为男子汉,女同学也褪去了青涩、幼稚,各有各的风采。
生活的磨砺之下,每个人最终都活成了独一无二的自己。
二十年前的中师生,现在还好吗?
也许,已经不再轻言岁月沧桑,只想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在拼搏与奋斗的路途上,从未懈怠过,真的很不容易,为自己点一个大大的赞吧!
Ⅳ 国家规定的中小学校师生比例
根据规定,小学的师生比为:1:23,工作人员的比例不应超过教师总数的5%
Ⅳ 中小学国家规定的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是多少
一般来说,每班师生的比例最好在1:20以下,否则教师难以兼顾到每个孩子的个性需要。根据国回务院办公答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
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5、初中为1:13.5、小学为1:19。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制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和世俗性的基本特点。
(5)中学校师生扩展阅读:
义务教育的影响:
指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根本的方向
2. 明确义务教育承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
3. 回归了义务教育免费的本质
4. 进一步完善了管理体制,强化省级统筹
5. 确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6. 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
7. 规范了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
8. 建立了义务教育新的教师职务制度
9. 增强了《义务教育法》执法的可操作性
下面是我校连续发生的三起师生冲突事件:
1.两初中生打赌,看谁敢打老师,结果一专50多岁的女老师在校内被打住院。属事后,学校对该生没有任何处罚,对挨打的老师也无任何说法。老师向家长索赔,校长说学校不管,要赔偿去法院。
2.刚上课,学生A说去厕所,老师拦住。不久学生B闯进教室,揪住老师就打。学生B在如厕时没带手纸,发短信叫A去送,结果纸没送到。事发后,学生没有受到任何处分,连句道歉的话都没有。学校不顾老师的感受,以下岗胁迫老师继续给该生上课。
3.老师教育学生时,说道“你拍着心窝想想”时,随手拍了学生的前胸(男生,监控录像证实动作很轻),该生报警,说老师打他。校长怕家长向局里或新闻媒体反应,逼迫老师向学生赔钱。老师提出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时,校长怕担责任,让老师先下岗再解决。最后不得不向学生赔了几千块钱。请问律师:师生之间的冲突发生在学校,学校有无义务来保证教师的权利、尊严、甚至人身安全,如果发生了上述事件,学校就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吗?尤其是该区实行教师聘任制,使得校长拥有一年一聘教师的权利,动不动就以让老师下岗相威胁,谁还能来维护教师的权益?
Ⅶ 国家规定中等专业学校师生比例是多少
创造性,激励教师提高教育水平、 专业技术水平及履行相应职责的能力,努力完成本职工作, 特制定本条例。 �0�2�0�2�0�2 第二条�0�2 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务是根据学校所承担的教学等任务设置的工作岗 位。教师职务设教员、助理讲师、讲师、高级讲师。 高级讲师为高级职务,讲师为中级职务, 助理讲师和教员为初级职务。各级职务实行聘任制或任命制, 并有明确的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 �0�2�0�2�0�2 第三条�0�2 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师编制应依据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例确定。 教师职务应有合理结构。 中等专业学校各级教师职务定额应与所承担的任务相适应。
Ⅷ 学校师生关系怎么样
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Ⅸ 当年的“中师生”现在过得怎么样
关注教师群体,关注师范教育,欢迎点击“关注”我
大约从1980年前后,为了缓解农村小学师资严重不足的压力,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学生就读中等师范学校、学生毕业后到城乡小学任教的招生政策。这一政策执行至1999年。当年他们以出类拔萃的优异素质选择上中师,除了为了解决一张饭票,也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此之后,每一届毕业生中的大多数被分配到了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教书,成了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中国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乡村教育的发展,他们功不可没。说他们是中国乡村教育的基石,一点也不为过。快3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中师生”现在过得怎么样?看看网友的留言吧
@零度顽童:我就是87届的中师,当时全县六千多考生只有一百多能考上中专。现在工作28年,不后悔!
@云出岫11:我90年考取师范,当时还不满15周岁,三年后分配到农村初中教学毕业班,所教学生和自己一样大,现在教龄二十四年,起早贪黑,月资3000元
@月满西楼:93年考上中师,96年毕业直接分配到小学,当年考上重点高中的同学有的北京发展很好,有的还不如我们,只能说是不上不下吧.
@山清水秀:我是84届中师生,以高分考入中师,只为一张饭票。比我成绩低的上了高中,如今人家博士、硕士,工程师,出国留学的,记者,编辑等很多,同行改行的书记,市长,局长很多,一唯我三十年奋斗中小学,工资5000。
@灶王爷:我也是中师生,82年考起的,连续工作35年,中学高级职称,农村小学任教。看到学生越来越少,心里十分悲哀,鲁迅还在,一定会痛心今天农村的破败!!!
@银河星晓:83级86届中师毕业,毕业时才17岁,通过后来的进修,现在是县第一中学的主科教师。
@YCG园丁:我是1978年初中毕业考上中师的,当时我们学校四个毕业班200多人就我一人考上中师,另两个中专共三人,1981年中师毕业,就一直在偏远的农村小学任教36年,现为一级教师,工资5000多元。
@LYZ:1979年初中毕业,14岁多考中师,当时县上地区数学竞赛都拿名次,82年毕业,山区村小学教课1年,后县里进修英语1年,回到乡上教初中1年,考上教育学院学习2年,再到军工厂子弟学校教书5年,刚好合同(军工厂付了地方教育局教育学院学习费用,签定5年不得离开合同)到期考上研究生离开,95年毕业后到省级机关。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我是80年入学的中师学生,那时候刚刚恢复高考制度,一个县每年录取大、中专学生加在一起也不超过一百人,不像现在光本科就有几百人。82年毕业分配到编远乡村,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农村办学条件非常差,黑屋子、土台子、里边坐着泥孩子,连用电都解决不了,每月工资只有33元5角。那时候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一心一意干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35年过来了,我们老了??
可以看出他们大部分人还工作在中小学,特别是乡村中小学校,用自己的方式,不断的奋斗,来修炼自己的人生。正如有网友说:安贫乐教,每月拿着不高的工资,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教好书,育好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很知足。
点击添加“关注”期待与您交流,做知心朋友。
Ⅹ 曾经的中师生,现如今过得怎么样
从80年代初开始,为缓解农村小学师资严重不足的压力,国家开办了中等师范学校。直到1999年,中等师范学校完成了它艰巨而光荣的使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中等师范学校开办的近20年内,全国有300~400万学子在中等师范学校就读。
就在今天,他们仍然是中国基础教育最牢靠,最有力,最值得信赖的主要力量。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成为学校的管理人员、校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优教师。他们仍然是当下中小学讲台上的主力。可以肯定的讲,是他们撑起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大半个天!
二三十年已经过去了,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人现在都还做着单纯的教育工作,过着平静而详和的生活。虽然绝大部分人生活过得也并不富足,但有吃有穿,有车有房,子女优秀,老人康健,过得也还算幸福。但也有一部分人,生活过得并不如意,辛苦一生,守候一生。
向一代中师生致敬!没有他们的奉献与牺牲,就没有中国扎实的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