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网络教学家访

网络教学家访

发布时间: 2021-10-06 23:17:47

⑴ 网络信息时代,家访是否还有必要

对于当前网络通讯技术发达,有些人认为班主任家访没有必要,我不赞同这种观点。
第一,家访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同学生家长沟通的必要途径。尽管现在通讯工具很发达,但家访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功的家访可以增进教师和学生及其家长的了解,从而更有效的实施个别教育,还可以促进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工作的认同,树立好的社会形象,这是网络通讯不可比拟的。
第二,传统的家访能拉近老师与家长、学生之间感情上的距离,促进老师和家长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现如今,老师用电话邮件和家长交流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三,总之家访是学校与家庭的有效互动,家访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一座桥梁,通过家访能促进学校和家庭共同配合,提升教育效果,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因此进行家访是有必要的,是其他方式不可取代的。

⑵ 结合实际对网络教学提出好的建议方法

(一)搞好家校共育:利用写给家长朋友的一封信、微信群或打电话、视频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做好沟通交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家长认识到当前形势,配合好老师对孩子学习进行监管。

(二)运用好学习小组,通过评选优秀小组等量化机制充分调动小组长的积极性,做好老师小帮手。(催交做作业、提醒上课、初步批改作业、帮带学困学生等等)。

(三)促进学生自我觉醒,自我激励。

各个班级要充分认识对学生居家学习进行干预和管理的重要性,建议每天用10-15分钟时间召开一日学情班会。

(2)网络教学家访扩展阅读:

上好网课,强化教师主导效果

(一)要配合班主任做好所分配学习小组的思想工作,当好班主任的助手,学生居家学习的导师;

(二)要在直播或联播授课时,提前十分钟线上侯课,除准备好授课内容外,要准备好授课工具(手机、电脑等)、调试检测好网络,避免仓促上线,直播无法正常进行或时断时续,影响授课效率。不给学生及家长留下准备不充分的印象。

(三)要进一步落实好课前动员、课中激励、课后交流谈心的课堂教学三部曲,通过连麦、语音回答、互动面板、激励性的评价等手段让学生深度参与,思维灵动,尽量把学生一节课的注意力掌握在老师的可调控、可掌控中。

⑶ 请问怎样进行家访更有效

家访,顾名思义,自然是教师到学生家中,就学生学习、社会、品德教育等进行访谈。它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家访,从加强教育的实效性、有序性方面来说,无疑有利有实现家庭、学校在教时空上紧密衔接,有利于保证家庭、学校在教育方向上的协调一致,达到信息互通、交流互助、相互补充的教育功能。家访很重要,但目前不少家访却走入了误区。一、把“打电话”当家访。电话作为一种便捷的通讯工具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庭。班主任利用电话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无疑能为班主任节约一些家访时间,及时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但打电话能够完全代替家访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打电话要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且不说一些农村学生的家庭没有电话,就算有电话,如果长时间的打电话必然会给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家庭带来一些经济负担,同时也给仅靠工资维持生活的班主任带来困难。其次,打电话的内容要受限制。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班主任或家长打电话的时间就不会太长,双方交流的内容必定有限,因此就不利于全面的分析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二、把“开家长会”当家访。开家长会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加强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但开家长会往往会受到学校因素的制约,次数、规模甚至内容有时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开家长会不能代替家访。具体表现在:(1)出席人员较为集中。由于全体家长或一部分家长同时参加,班主任讲话的内容必然是面对全体,无法与一些“重点家长”单独交流,根本不能体现家访功能。(2)容易出现家长缺席。个别家长认为那么多家长参加少一个无所谓,于是自己借故缺席。另有个别表现较差的学生怕开家长会,干脆不告诉家长,也会导致个别家长的缺席。家访的目的更是无法实现。(3)不利点明具体问题。家长会由于是集体会议,很少个别交流,因此对于“问题生”的具体问题缺乏交流,实现不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目的。三、把“请家长”当家访。请家长是班主任处理学生问题常用的一种方法。有些班主任动辄就让学生回家请家长,殊不知这种方法如果应用过当,不仅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而且还会让学生厌恶,家长反感,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与家访相比,请家长明显存在以下弊端:(1)成巨大压力。班主任对家长的数落不仅让学生自尊受损,而且也让家长脸面无存,给家长、学生带来无形压力,对问题的解决无益。(2)会真假难辩。个别极端“问题生”为了逃避家长的责骂与体罚,便故意花钱雇人冒充家长,这样的事件已屡见报端。(3)易诱发事端。一些班主任有时会让学生自己回家请家长,殊不知这样做很危险。由此导致的交通事故、离家出走乃至轻生自杀也并不鲜见。 四、把“发电子邮件”当家访。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家庭上网已不少见。许多学校为共享信息资源,网络教育进入校园。这为班主任利用网络开展班级工作,加强学生管理,沟通家庭教育提供了便利。一些班主任便利用电子邮件来与家长进行联系,以期达到家访的目的。可现实情况是:(1)范围狭窄。上网家庭在城市并非普遍,在农村则更为少见,交流人数显而有限。(2)真假难辨。家庭上网的学生容易篡改老师、父母的电子邮件,让老师、父母真假难辨。(3)交流困难。双方由于工作原因致使阅读信件时间受限,再加上信箱中有来自各方面的电子邮件,也给班主任和家长交流带来不便。由此可见,班主任的家访也决不就是发发电子邮件。当然,班主任用打电话、叫家长、开家长会和发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家访也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班主任只有充分认识到家访的重要意义,克服家访中存在的误区,把现代的理念和传统的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为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插上腾飞的翅膀,让家访这一传统的方法焕发出现代的青春和活力。 为了使我们的家访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效果,使家长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工作,我们在家访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对家长要平等互信。家访过程中要做到心平气和、真诚恳切,要给家长一种可亲可敬可信之感,赢得家长的尊重、理解和信赖,以增强家长主动合作意识。2、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用发展的眼光看每一个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效的鼓励和适当的批评,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3、看问题要全面。谈话内容要一分为二,抓住问题关键,做到晓之一理,取得学生信赖。综上所述,我们所做的一切,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家访,使老师、学生、家长之间营造一种和谐氛围,使家长与我们走的更近,使我们的关系更加密切。让家访真正成为了解学生,沟通家庭和学校、老师的桥梁,使家访工作取得实效。 城关中学 周雅丽

⑷ 你真的了解网络教育吗谈谈你的看法

因为疫情的发生,各地各级教育部门都在积极筹备网课。线上教学的权威机构都有推出免费的课程。权威出版机构也有资源共享。对在职教师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基层教育局花费人力物力录播课程,同事之间可以互相展示切磋。最好是计划和学情相结合,强调老师的在线辅导、答疑,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实际生活中,有的孩子在课堂上都无法集中精力认真听讲,网课恐怕会更加地吃力。另外,近段时间比较时髦的打卡环节,也会令低龄孩子的家长朋友们感到负担加重。


⑸ 中小学老师家访将纳入考核,这个行为真的合适吗

家访不管是直接家访还是间接家访,对孩子的教育都是用积极作用的。但把家访纳入考核,我作为老师只能是:呵呵……呵呵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学生居住地分散,学生家离学校都比较远,在这种状况下直接家访更是难上加难。

对于家访,朋友,您如何看呢?来聊一聊吧!

⑹ 老师家访一般问什么

1、问学习兴趣,不问学习程度

老师可以有意识地了解一下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这样做,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从而在今后的教育中对其予以特别的关注。

老师不宜直接询问孩子的学习程度或类似于“学习情况怎么样”等话题,以免对孩子产生“先入为主”的偏见,或者让那些原来学习不那么优秀的孩子产生失落感。

2、问优点,不问不足

老师可以多询问孩子有哪些优点,这样可以让自己对孩子的认识更全面、更立体、更生动,也会让孩子更加喜爱你,因为孩子明白——老师知道我有哪些优点。

老师不宜直接询问孩子有哪些不足或缺点。这样的问题容易引发家长和孩子的紧张情绪,甚至怀疑老师是不是会对自己或孩子产生偏见。孩子有没有缺点,有什么缺点,应该留待老师在今后的工作中仔细观察了解,慢慢帮助孩子改正。

3、问家庭概况,不问个人隐私

老师可以问问孩子的家庭情况,比如家里有哪些成员,家长从事何种工作,平时孩子更听谁的话等。这样做可以真实全面地了解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思考今后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帮助。

老师不要去窥探孩子家庭的隐私问题,比如家长的职务、社交圈等。这样很容易引起家长反感,认为老师带有其他目的。

4、问平时接送,不问作业监管

老师可以问问孩子平常上下学一般由谁负责接送,特别是对小学低段的孩子,可以记录一下负责接送家长的联系方式。对于自己上下学的孩子,老师要了解其出行方式,并做好安全提醒。这样做能够加深家校之间的了解,也可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老师不太合适询问孩子回家后作业由谁监管,因为会让一些家长误会老师是在推卸或转移责任。现在网络上类似的报道比较多,难免会让有些家长“想岔了”,反而影响了家校关系。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应该是老师、家长、孩子共同努力的结果。

5、问爱看的书,不问报的兴趣班

家访时问一问孩子“喜欢看什么书”,不仅可以了解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还可以明确给孩子以及家长传递这样的信息:老师非常关注孩子的阅读。

如果有能力的话,还可以对家长指导孩子阅读提一些好的建议,给亲子共读布置一些“任务”,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但是,像“报了什么兴趣班”这样的问题,老师就不适宜去问。可能会让家长或孩子产生这样的感觉——老师鼓励、支持学生参加课外补习,这显然有违科学的教育观。

⑺ 家访有哪些方法

1、走访家庭;

2、电话家访;

3、家访联系卡;

4、预约家长来校;

5、建立微信群等内等

热点内容
梅艳老师 发布:2025-04-28 07:51:24 浏览:519
2017房山一模化学 发布:2025-04-28 06:26:08 浏览:312
华南理工大学暑期学校 发布:2025-04-28 06:11:44 浏览:660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发布:2025-04-28 05:37:27 浏览:262
小学英语听力训练 发布:2025-04-28 05:31:44 浏览:43
美国国家地理订阅 发布:2025-04-28 05:26:15 浏览:465
珠海市安全教育平台 发布:2025-04-28 04:57:58 浏览:937
六语文诗歌 发布:2025-04-28 04:40:20 浏览:494
a股b股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4-28 04:27:32 浏览:431
教师是带薪休假吗 发布:2025-04-28 04:14:07 浏览: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