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大爱无言师德典范

大爱无言师德典范

发布时间: 2021-10-07 08:46:47

① 汶川地震时热爱生命的人和事

http://bbs.book.sina.com.cn/treeforum/App/view.php?bbsid=9&subid=0&tbid=5311&fid=337882&id=20894
太多了
强震来袭,灾害地区满目疮痍。让人最无法面对的悲怆现实是,在这场罕见的特大地震灾害中,学校教学楼遭受重创。安静的校园顷刻被灾难所笼罩,稚嫩的学生瞬间被残垣断壁所淹没……

生命系于一线。危急关头,总要有人站出来,绝望的双眼,需要有人给予最坚定的回应。老师,这个被学生叫了无数次的称呼,在此刻发出了最为夺目的光芒。随着灾情趋于稳定,抗震救灾工作有序有效地推进和展开,灾区的各种情况不断地传来,一个个感人至深的事迹开始在人们心口传递:

德阳市东汽中学老师谭千秋,在教学楼倒塌之际,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用这双曾传播过无数知识的手臂,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学生的生命,而他却永远告别了他深爱的学生,年仅50岁。

在崇州市怀远中学教学楼垮塌之际,正在疏散学生的吴忠洪老师,听说有学生掉队,又义无反顾地从三楼返回四楼,这时楼体突然垮塌,吴老师和几名学生被吞噬。

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的瞿万容老师,用后背牢牢地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紧紧抱着一名小孩。结果小孩获救了,但瞿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

泪水漫过,被救学生和家长们还想再看一眼老师的背影,消息传来,我们再一次读懂“师德”二字的博大与崇高。

教学楼倒塌之际,生与死的考验立于眼前,一个个平时默默无闻的老师,没有丝毫的犹豫,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师者对学生最深挚的爱。其中闪现出的人性光辉,足以穿透那几秒钟的灾难阴影。我们可以说,老师保护学生是责任所在,是义务使然,是无法推卸的职责,但是我们也应该想到,在那极其短暂的时间里,在那生死时速的危急之中,如果有些许的闪念,如果有丝毫的胆怯,都足以让人选择逃避。责任,并不总是壮烈的理由,也不总是具有说服力的。而人性,存于一个师者心目中无比崇高的道德良知,却是永恒的,却是在任何时候都是最有力量的一个起点。

因为大爱无言。昨天,他们还是普普通通的老师,拿着微薄的工资,日复一日地在做着虽然神圣却毫不起眼的教书育人的工作。然而今天,他们就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段永远不倒的爱之长城,用他们最后的一堂无声之课,点亮了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

地震的废墟上,我们需要竖立起一座丰碑,这座丰碑上,镌刻着一个个极其普通的名字,这座丰碑上,留下了一段段壮怀激烈的故事,人们久久传颂。

② 急求一篇关于感人事迹的演讲稿 !

落叶有声,大爱无言

------学习地震中英雄教师感人事迹体会

在2008年5月12日2时28分,四川汶川大地震!这是一个让中国乃至全世界痛心的日子。四川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看着无数无家可归的人们,看着受灾现场的残垣断壁,举国震惊,每一个天慈人的心中都涌起了无限的哀思和捶叹。这是一个让中国乃至全世界痛心的日子。

在这场大灾难面前,灾区学校涌现出大量的“关爱学生,忠于职守”的感人事迹。地震是无情的,在大灾大难面前在这场重大灾难面前,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正在上演,令我们泪流满面!

教师是平凡的,但是在灾区的老师们却用行动证明了他们的伟大。向倩,身体被砸了成三段,而她双手环抱将三名学生紧紧搂于胸前。严蓉,女教师在救下13个学生后殉职, 1岁半女儿却成孤儿当地震灾难突然袭来时,谭千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护住了他的学生。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人生阅历丰富的他本来有机会能够从容自保,但是他首先想到了学生。在那一瞬间,他眼前可能浮现出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也可能有些许迟疑和犹豫。但是,对自己学生的爱让本来有选择的他毫无选择,他毅然地张开双臂,护住自己的四个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们,把死亡留给了自己。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这就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伟大的英雄老师面对死亡,他们没有退缩,没有躲闪,而是毫不迟疑的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学生。这种无私奉献的感人壮举,不仅是对中华民族舍生取义伟大精神的生动诠释,更是爱生如命的崇高师德的生动写照。

这些英雄教师们在灾难面前,展示出他们的无私、伟大。我们从他们身上得到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灾难面前,他们诠释了作为一名教师伟大。我们要学习他们无言的大爱,在平凡的工作中要树立责任意识,坚守工作岗位,爱护每一个学生,做好本职工作,重视健康安全教育,将对灾区的支持、关心、哀悼化为工作的动力,讲师德,讲奉献,切实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在工作中要扎扎实实,认真钻研业务,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对学生要有真心的爱,用充满爱的眼光和胸怀去接纳学生,对待学生,让学生生活在爱的氛围里。

落叶有声,大爱无言。在爱的世界里,任何人都会像天使一样。我要谨记英雄老师们的精神和大爱的浩气,用爱去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

③ 作文内容以:人性光辉,大爱无言

人性光辉穿透灾难阴影 师德伟大彰显大爱无言

强震来袭,灾害地区满目疮痍。让人最无法面对的悲怆现实是,安静的校园顷刻被灾难所笼罩,稚嫩的学生瞬间被残垣断壁所淹没……
老师,这个被学生叫了无数次的称呼,在此刻发出了最为夺目的光芒。
教学楼倒塌之际,生与死的考验立于眼前,一个个平时默默无闻的老师,没有丝毫的犹豫,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师者对学生最深挚的爱。
大爱无言。昨天,他们还是普普通通的老师,拿着微薄的工资,日复一日地在做着虽然神圣却毫不起眼的教书育人的工作。然而今天,他们就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段永远不倒的爱之长城,用他们最后的一堂无声之课,点亮了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

"为人师表”四个字,在废墟中闪光

灾难,是一面镜子,一瞬间便照出了人的灵魂。地震发生以来,本报编辑部每天都被一个又一个的英雄群体感动着,特别是那些拿着微薄的工资、默默地奉献在山村学校的老师们,在灾难降临的那一刻,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那一刻,我们更深刻感受到“为人师表”的真正含义。
在以往关于灾区的报道中,我们已陆续报道了不少老师舍身救护学生的感人事迹,就在今天上午的周末版中,我们还报道了新发现的两位老师的感人事迹并配发了评论,但我们觉得还是有必要对这一伟大的群体的事迹进行梳理,以缅怀他们的高尚师德。
安息吧,可敬的老师们!你们走了,留下的是一座“为人师表”的巍巍丰碑!

5月16日晚,谭千秋老师的骨灰在其妻子张关蓉和其他家人的护送下抵达长沙,并将送回他老家祁东县安葬。在黄花机场,100多辆出租车自发为他送行。湖南大学约2万名学生手持蜡烛迎接他回到母校。

地震前一瞬间---某居民区

【大爱无声】
德阳市汉旺镇:谭千秋老师双臂护住4个学生
大爱无言,人性光辉

在这个多灾多难的人间,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感动.
那些人性的光辉,总在苦难的阴影下闪烁
那些无言的大爱,总在无助时如潮水般涌来
在这里收集那些感动我们的瞬间,祈祷人间永远平安吉祥

一,瞿万容老师,带着宝宝们一路走好

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发生整体垮塌,此次地震共造成50多名小孩和3名老师死亡。目前仍有两名老师在医院抢救,一名孩子生死不明。 而瞿万容老师为保护孩子壮烈牺牲。
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发生整体垮塌时,80多名孩子正在午睡,除园长在外出差,5名老师都在园内。地震发生后,孩子家长很快就聚集在幼儿园废墟周围,不停地呼喊着孩子的名字,开始孩子们还能在废墟中发出微弱的回应,但随着时间一秒一秒地逝去,回应声越来越弱。家长们也只能无奈地坐在废墟边上,焦急地等待着救援队伍到来。
幼儿园园长李娟回忆起瞿万容老师被救援队发现的情形,泣不成声。“当时瞿老师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地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名小孩。小孩获救了,但瞿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 在幼儿园废墟里,记者看到孩子们使用的小枕头、小盖被,还有散落的一只只小鞋。人们不愿再去想像当时的慌乱与无助,但正因为有了像瞿老师一样的平凡人,才让更多孩子得救。(5月14日北京晨报)
瞿万容老师走了,到另外一个世界去看护她的宝宝去了,祝瞿老师带着宝宝们一路走好。此时,我希望人世间之外真的有个天堂,希望瞿老师带着她的宝宝们在天堂,能够看到她生命换回的宝宝是如何长大成人的,希望瞿老师和她的宝宝们能够看到一个新的世界是如何诞生的。
希望瞿万容老师带着宝宝们正在去往天堂的路上。
雨会停的,雾会散的,天也亮的,花朵也会重新开放的。我们活着的人在为你祈祷。

http://club.news.sohu.com/r-zz0082-330385-0-2-0.html
http://www..com/s?ie=gb2312&bs=%BA%CD%CA%CF%E8%B5+%CE%C4%D1%D4%CE%C4&sr=&z=&cl=3&f=8&wd=%C8%CB%D0%D4%B9%E2%BB%D4%A3%AC%B4%F3%B0%AE%CE%DE%D1%D4&ct=0

④ 感动中国2007先进事迹

丁晓兵:20多年来一直是英雄

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当英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绕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我现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

20年过去了,丁晓兵时刻不忘这封来信。从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到团政治委员,丁晓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带领的集体,先后获得248面奖牌、证书和36座奖杯。

【颁奖词】

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王百姓:排除炸弹1.5万多枚

把公安工作称作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一点儿都不夸张。公安部的统计数字表明,从1995年开始,每年因公牺牲的全国公安民警始终在400人以上。前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414人、负伤4134人,“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是近些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照。

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两只苹果,期盼丈夫平安归来。自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亲手排除各类炸弹1.5万多枚,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

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惧死亡,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线上穿越,“因为我是一个警察,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不去谁去?”

【颁奖词】

10年时间,1.5万多枚炸弹,专门与危险打交道。谁能不害怕,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炸弹,就已经惊心动魄了。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盼,一肩担起。

华益慰:“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华益慰是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从医56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

妻子张燕容是他的同学、同行,共同相处了几十年,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说道:“他也就是尽到了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他做得比较认真。”一些网友并不这么看:医者父母心。华医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医生都像他那样多好啊!

【颁奖词】

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

霍英东给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体育界拥有众多的头衔;二是他是个慷慨的有钱人。

从小吃过不少苦的霍英东聚财有道,但也热心公益,散财有道。多年来他对社会的各类捐助金额接近200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禺的捐助就超过40亿元,有报道称他是港澳地区为家乡捐赠最多的富豪。

说起父亲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忆道:“他说过一句话:人一生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有钱,是给他一个机会,能对国家做自己的贡献。”

【颁奖词】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颁奖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叶笃正:“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91岁的叶笃正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先生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作出了开创性重大贡献,也是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常挂在叶笃正先生嘴边的是:“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颁奖词】

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孔祥瑞:150项革新带来8000万元效益

仅有初中学历的工人孔祥瑞有着“蓝领专家”的美誉。2001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

【颁奖词】

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还应该是那些不仅贡献汗水还贡献智慧的人。150项革新,给国家带来8000万元效益,这就是一个工人的成就。

林秀贞: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林秀贞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30年如一日,她克服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这位朴实的农村人,始终记得她母亲的朴素教诲: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千千治家——用一千分的力量来治理自己的家,万万治邻——用一万分力量来治理邻里关系。

【颁奖词】

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黄舸:行程1.3万多公里,当面感谢恩人

18岁的黄舸看上去像个十一二岁的孩子。7岁时,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纪录仅为18岁。

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年,15岁的黄舸和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如今,父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万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父子俩一路上感受着感动,也传播着感动。

黄舸说:“到好心人的家门口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离开人世,黄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

【颁奖词】

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体会这个场面,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跋山涉水、万里迢迢。

他就像一小截被命运丢弃的蜡烛,善良的人点亮他,他就欢快地燃烧起来。藏起眼泪,还给人们光明和希望。

微尘: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

“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成为青岛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

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翻阅了捐款记录后惊讶地发现,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经使用“微尘”的名字多次大额捐款:非典时期捐款2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1万元,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

截至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每一双充满善意的援手,每一张不同模样的面孔,都记录下一个共同的名字——“微尘”。

【颁奖词】

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王亦君)
(纠正一下,不是2007,是2006年度···)

⑤ 帮忙找一个有关大爱无言永铸师魂的论文

让师魂永铸心间

四川省西充中学 程 亮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教师手里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这是对教师教育劳动和历史责任的高度评价和科学概括。古往今来,人们尊称教师为“智者”、“圣人”、“师表”、“楷模”,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养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共识。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生产力。一个国家的文明,一个社会的进步,直接依赖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党中央鲜明的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科技要发展,教育要先行,教育要发展,培养建立一只具有高尚的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师队伍是关键。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今天,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于公民道德规范建设意义深远。教师是每个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启蒙者、设计者 。学生的思想道德很大部分是教师道德的投影,学生成为何种道德类型的人,教师道德负有重大的责任,在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下成长的学生才会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在公民道德建设中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常言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之本,在于师魂”要陶冶师德,铸造师魂首先要献身教育,教书育人。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献给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崇高责任。要以“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的精神无私奉献。在这里,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位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他就是昨天刚刚去世的西充县物理教学权威,西充中学原教务主任范树滋老师。范老师几十年来辛勤耕耘,任劳任怨,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把一生都献给了西充的教育事业,他在生前要求不召开追悼会,就这样悄悄的走了,让我们永远都铭记他吧,一位令人尊敬的前辈,一位献身教育的楷模。
陶冶师德,铸造师魂还要注重为人师表,身教育人。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说:“教者必从正”。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和道德的典范。”西充中学李德先校长是人如其名,教书育人 ,以德为先。李校长总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崇高的人格魅力影响人,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感化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陶冶师德,铸造师魂更要严谨治学,科学育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作为一名教师,面临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严谨治学,科学育人。四川省特级教师,省级教育专家后备人才,全国优秀教师,西充中学校长李国龙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李校长尽管公务繁忙,但始终坚持战斗在教学第一线,个别辅导学生,指导青年教师,成绩斐然。他还不断学习,时刻关注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理念,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思考探索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学校辉煌灿烂的明天。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尊师重教已蔚然成风,教育事业正蓬勃发展,作为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的教师更应该加强道德修养,陶冶师德,铸造师魂,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让师魂永铸心间!

⑥ 寻找:大爱无言铸师魂的论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校长。”作为季桥中学校长, 姚树洲同志充分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为把季桥中学打造成一流的农村品牌学校,他审时度势,创新思路,创造性的提出把“建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作为季桥中学办学的最高目标,把“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让每一个季中人和谐共处”作为工作的基本指南,把“铸师德,炼师能”,打造一流老师队伍,关爱每一个学生,向课堂要质量,作为工作的主要手段,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力实施素质教育,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季桥中学先后被表彰为“省示范初中”、 “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市课改先进学校” 、“区文明单位” ,姚校长直接负责的初三年级组被表彰为“市优秀教师群体”。作为学校的灵魂,他用无私的大爱作为工作的支撑点,用校长的人格魅力凝聚广大教职员工向着共同的目标跨越式迈进。他坚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勤勤恳恳工作,老老实实办事,始终以俭养德,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切实树立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由于出色的业绩,姚校长本人也先后被表彰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好校长”、“市德育先进个人”、“市劳动模范”、“楚州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楚州区名校长”。
人格治校的践行者
“其身正,不令而行”。姚校长明确以“人格治校,用德行育人”的理念鞭策自己和管理学校工作。他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文件,潜心学习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和“课改”方面的有关资料,积极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学科指导组的各项活动,与全区广大同行,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平时经常深入学校,深入课堂,与教学一线的教师同成长,共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他上任伊始就先后主持制定了《学校领导班子分工细则及工作要求》、《常规工作管理条例》、《班主任量化管理细则》、《学科达标奖励方案》、《优质课、论文评比方案》、《寄宿生管理条例》、《财务开支审批和公开制度》等规章制度,并率先垂范,严格要求,明确责任,落实到位,严格督查,赏罚分明。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得到了充分调动。无论是班级管理、宿舍管理,还是教学管理,都相当到位,全校出现了团结奋进、和谐发展的良好势头,教育教学秩序稳定。
他一直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管理要科学,更要有情感”。学校里几乎每一位教职工都感受过姚校长真诚的关心,谁家有困难,他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哪位老师生病住院,家属生老病死等重大事情,不分节假日,不论白天黑夜,他都会在第一时间上门探望慰问。大家把他看作一位好校长,更把他看作一位值得依赖与交心的好朋友。
近几年来,以校长的关爱之心,换来了全体教职工的无比工作热情。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均走在全区前列,每年中考的合格率、优秀率、巩固率及人均分、总分、综合评估均位于淮安市同类学校前列。2005-2007年学校连续三年获得楚州区综合考核第一名,连续六年获区“教学质量奖”,2003-2004年连续二年获市“教学质量奖”。07年中考蔡青同学更是以725分的成绩成为市同类学校中考状元。
教师队伍的引领者
姚校长深刻地认识到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是教师素质的提高。从实际的调研中他发现有的教师不愿学习或不会学习,有的教师重教轻育,有的教师重教不得研,有的教师加班加点,针对这些现状,他提出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提倡终身学习的思路。身为校长的他,率先完成了东北师大本科课程学习;同时,他的数篇论文在《淮阴师范学院学报》等报刊上发表。他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业务进修。一抓教师的函授学习 ,对参加函授学习的教师,在时间上保证,并出台了奖励措施,只要其按时毕业,给予一次性奖励。二抓教师参加自考学习,规定凡参加自考教师,每及格一门,则由学校报销其该学科的报名费。三抓校本培训的落实,坚持业务学习成为制度,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使业务学习成为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在他的言传身教下,青年教师现在的培训进修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到2005年9月季桥中学在校教师本科学历达51%,老师们积极向专业型、学术型教师方向发展,学校申请了科研课题,老师们尤其是年轻老师都是踊跃参与。另外,教师们利用寒暑假、双休日学习新课程的相关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他十分重视强化教学“五认真”常规工作。在“常”字上下功夫,在“规”字上做文章,在“恒”字上见成效,狠抓教学五认真的过程管理。首先严格要求认真执行《课程方案》,保证开齐开足上好各类课程。第二,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局下发的《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并做到经常检查。第三,对教学工作实行“四个统一”,统一作息时间,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备课要求,统一期中、期末评价平台。第四,要求各单位认真记好教学工作日志,对教学工作做到日有记载,周有小结,月有分析,学期有奖惩。
他严抓督导检查,做到督和导相结合,做到平时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做到定量检查和定性检查相结合,做到常规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每次检查后,他和教师们均做了认真分析,并下发了通报,限期整改,按时回访。
他狠抓考风建设,认真贯彻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初中、小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要求经常对学生加强考风考纪教育,树立诚信第一,考风比成绩更重要的观念,在每次组织的调研测试中,学生必须全员参考,如有特殊情况的必须提前请假,并进行核实,否则缺考学生按零分计算,并通报批评。
他还推行科学的质量分析 ,分析时既重结果,更重过程;既重知识,更重能力;既重课内,更重课外。按学科、年级组,定时组织阶段性调研,及时进行质量分析,了解不足,有的放矢。每学期组织不少于两次,具体了解学生阶段性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时间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有效地提高了各学科的教学效果。
他高度重视 教研活动。学校紧紧围绕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一要按区局要求实行推门听课制度,认真开展听、评课活动。二要广泛开展集体备课。三要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坚持以课例研究为主,开展评优课、示范课、新课程研讨课等多种形式的公开教学。四要积极参加区教研室安排的各种教研活动,参与课题研究,每一位教师每学期撰定教学心得、论文、案例分析或教学反思等不少于1篇,年轻教师与课改实验教师不少于2篇。五要勤于总结,敢于交流。及时将教育科研和教学成果进行发布。上一学年,房洁、潘晶晶、阮玉平、沈沪宁等老师在市、区教育局组织的语、数、英等优课评比中荣获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钱长国、张伏喜、秦九花、开二萍、沈沪宁、房洁等老师共有60余篇论文在市、区论文和教案评比中荣获26个一等奖,18个二等奖和10多个三等奖。另外,有3篇送省教科所参评,有3篇在省级评比中获奖,有4篇在省级刊物发表,有2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
育人环境的营造者
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教育教学需求,姚校长常与学校领导班子商量校园建设的长远规划,还请有关专业人士为学校的长远规划出谋划策。学校近几年来的硬件建设有了根本变化。 2004年新建学生公寓1800平方米;2005年新建学生餐厅1600平方米,水冲式厕所400平方米,美化、绿化、硬化校园8000平方米;2006年新建实验楼1800平方米,男女浴室300平方米,高级人工草坪球场1200平方米;2007年新建教师公寓2800平方米;新购高级办公桌椅100套,还为每位教师配备一台价值7000元的笔记本电脑。现在的季桥中学校园,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学生公寓竞相矗立,图书室藏书数万、资料齐备,电脑室窗明几净,实验室设备齐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较高的物质条件,校园的花圃里,绿草如茵,百花争妍,小桥流水,杨柳依依,人在校园走,如在画中行。
学校在美化硬件环境的同时,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凝聚师德。姚校长认为: 师德建设不仅要有针对性、经常性,还要有主动意识和超前意识。教师必须不断接触外界的新鲜事物,保持与新时代进行思想和精神上的“新陈代谢”才能以先进的、发展的师德教育理念去适应不断向前发展的教育需要。为此,该校把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作为给教师的最大福利来实施,在原则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方式上侧重参与式培训和反思性教学,在内容上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并举,在层次上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不断建立健全用人管理机制,以分工明确、能上能下、优胜劣汰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该校不断为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多次组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加教师基本功比赛,组织教师外出教研,参加各级各类学校举办的观摩课、公开课、研讨课等活动来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同时,学校每年还组织教师参加乒乓球、篮球、歌唱等各项文体活动,假期进行钓鱼和外出旅游等,不断丰富教师业余生活,开阔他们的视野,保持全面发展。让学校的师德建设充满活力。
校园安全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为创建平安,他带领大家建立健全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工作规章制度,落实学校的内部安全管理措施;建立严格的卫生保健制度;建立和完善寄宿制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研究制订新的管理办法;认真组织好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加强校园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环节的管理;切实加强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建立和严格执行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事故应急处理机制。
流生现已成为“普九”工作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为了保证来校就读的学生一个不能少,他站在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实施校园“绿卡工程”、“两免一补”工程,并将免费教科书工作落到实处,把关怀送到每一个特困生心中。全面开展“爱心补救”活动,对学困学生转化要责任到人,辅导定时、定量,保证效果,切实保证入学率、巩固率、学困生转化率达标。
姚校长常说,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创建一所好的学校也是如此。季中今日的辉煌已成为过去,明天呢,他在心里规划着,全体季中人在努力着,人民期盼着。

热点内容
大嘴英语 发布:2025-04-27 14:58:45 浏览:666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发布:2025-04-27 14:20:30 浏览:487
上海高中物理 发布:2025-04-27 14:13:39 浏览:958
课时金练数学 发布:2025-04-27 14:13:02 浏览:757
肖战最帅是什么梗 发布:2025-04-27 13:47:00 浏览:82
2018教育装备展 发布:2025-04-27 13:34:31 浏览:167
儿童英语培训班 发布:2025-04-27 13:24:42 浏览:139
九生堂生物 发布:2025-04-27 13:23:10 浏览:427
果敢老师 发布:2025-04-27 13:09:40 浏览:456
班主任蹦迪 发布:2025-04-27 13:08:03 浏览: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