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印光大师德育启蒙

印光大师德育启蒙

发布时间: 2021-10-10 15:06:30

『壹』 印光大师说念佛的孩子安乐易养,但小孩子还是脾气很大怎么回事

可能的情况有二: 一。你没有掌握念佛的方法,还没有念到心一境性。 二。孩子是你宿世债主,今生投生到你家是来收债。 如果还有第三个可能,只有请你以后去当面问问印光大师。

『贰』 印光大师:提倡因果及家庭教育对当今社会有何

因果这个词有点玄乎。
家庭教育反应在这个社会生态上,现在社会怎么样,好多人还不承认家庭教育重要的问题。

『叁』 印光大师为什么一生极力提倡因果教育

当然了 佛教的因果是警示世人的 是提醒众生 违反了 就有对应的惩罚 深信因果的人 不容易违反戒律

『肆』 印光大师开示佛弟子在日常生活应怎样修行

印光大师开示: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长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幕至朝。一名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当生惭愧心及惨悔心。从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是凡夫。

『伍』 印光大师对女性的开示打算生孩子念什么经

净空法师---怀孕、生产时读地藏经和念地藏菩萨圣号。 小孩业障消除,灾难也消除,自然好养,寿命增长。

恭录自《地藏经讲义》第二十四卷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中,阎浮提内,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一切人等,及异姓种族,有新产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与读诵此不思议经典,更为念菩萨名,可满万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报,便得解脱。安乐易养,寿命增长。若是承福生者,转增安乐,及与寿命。】

这是说生产时候应该如何修福。这一类的事情,在现代卫生医药比过去发达,状况比过去好转太多了。在古时候,特别是在农村落后的这些地区,生产实在是性命交关的大事。所以佛在此地特别提出来,教给我们怎样修学,怎样能保住母子的平安。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一家人关系非常密切,决定有深厚的因缘,不是偶然聚合的。因缘非常复杂,佛将这些复杂的因缘归类,结归四大类,这就是经上常讲的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所以它聚集成为一家人。父子兄弟姊妹,总离不开这个关系,宿世的因缘这才变成一家人,谚语里面常说,‘不是冤家不聚头’,这话很有道理。可是觉悟之后,你的一家人就变成法眷属,这个好,无比的殊胜。不觉悟,这一家人是恩怨辗转相报的一个场合,那真是叫苦不堪言。毕竟报恩的少、报怨的多,还债的少、讨债的多,所以世间人的一生,所谓是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事实。所以儿女之来,一定要懂得他宿世的因缘。

果报是平等的,无论富贵贫贱,经里面所举的“刹利”,这在印度过去是王族,“婆罗门”这是在社会上有崇高地位的宗教家,“长者、居士”都是有福报的。底下讲“一切人等,及异姓种族”,包括的范围就很广,将印度四姓阶级统统包含在其中,我们中国人讲的贫富贵贱。无论哪一种身分,无论哪一种地位,生产决定是不能避免,而且生产所受的痛苦是平等的,富贵人家照顾周到一点,贫贱人家照顾差一点。总而言之,这个苦是不能够避免的。佛教给我们方法,“七日之中,早与读诵此不思议经典”,这早读。最好如果家里人对佛法能信仰,能够接受佛陀的教诲,应该在什么时候读?怀孕的时候就读。每一天读一部《地藏菩萨本愿经》,或者念一千声地藏菩萨名号,要以真诚恭敬心来念诵,福报就很大了。纵然怀孕的小孩是来报怨,冤家债主来的,你能够这样照顾他,怨结就化解了。你对他有恩,他就不报怨,他来感恩,转变要从一开端。这个地方说的是最低限度要在生产七天之前,当然你提得愈早愈好。所以我们了解这个道理,知道这个方法,最好是能够在怀孕的时候就读,就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做母亲的人,心平气和,真诚恭敬,清净平等,起心动念决定影响胎儿。在现在用科学的理论来说,大家更容易明了,这也是属于波动的现象。

在佛法里面讲,像西方极乐世界一切万法都放光明,不但人身上放光,万物都放光。其实极乐世界光明遍照,我们世间又何尝不放光?假如我们世间所有一切人物,不像西方极乐世界那样光明遍照,一真法界就讲不通了。哪有这个地方光特别大,那个地方没有光,那怎么能讲得通?一定要晓得一真法界包括我们这个法界在内,不是说离开我们这个法界之后,另外有个一真法界,没这个道理!经上讲的是一桩什么事情?那个地方光明遍照,大家都能够亲身感觉到,我们这个地方光明遍照我们没有感觉,就这么个道理,不是光明不照。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觉?心不清净,心太乱了,妄念太多了,所以这个境界你见不到;不是没有,跟极乐世界跟华藏世界无二无别。用现在物理的讲法就很容易理解,光是什么?光是波动产生的现象。只要动就有波,现在科学家称之为波,我们佛家叫光,光就是波动。所有一切物质现在都知道,物质怎么组成的?分析到最后变成原子、电子、粒子。这些基本的物质它是什么样状态?动的。佛不需要这些科学仪器,佛看得很清楚,现在最先进的仪器还观察不到的,佛都看得很清楚。佛给我们说出这个现象,他老人家所讲的委曲婉转,说出这个真相出来,没有人相信、没有人接受。所以那个说法就很微妙、很高明,我们称之为善巧方便。

佛讲物质现象,给我们讲了四个原则:地、水、火、风。地水火风说的是什么?说是基本的物质,现在所讲的基本粒子,一定有这四个现象。地是什么?它是一个物象,你能够看得到,这叫地。地就是代表物质,我们肉眼不能看见,在高倍的显微镜之下发现,看到这个东西。佛无需要借仪器,佛的眼睛叫五眼圆明,他能看见,我们凡夫不能看见。所以他眼睛比我们锐利,他见到这个现象。基本的物质怎么组成的?它带电的。所以火大,火大就是阳电,水大是阴电,我们今天讲它有温度、它有湿度。风大是什么?它是动态的,它不是静止的,这是讲基本的物质。所有一切物质现象,包括我们人细胞的组织,都是这个现象。你想想看它怎么会不动?基本的粒子它也在那里运动。动就产生波,波动能够多大范围?给诸位说理论与事实都一样,这个波动遍及尽虚空法界。然后你再想想,天地万物这么多众生起心动念,波就更显著,波动幅度就更大了。物质它的波动比较微细,比较小,你才晓得我们生活空间那个波多复杂。佛经上讲善念善心,波动是平稳温和的,你接触之后生欢喜心,接触感觉得很舒适。恶念恶心波动也很强烈,你感触到人一身不舒服。现在有的人讲这都叫磁场,也行,说磁场也行。在中国内地气功的人讲气,都可以,都是这么一桩事情。你说气也行,佛法里面讲光、讲波动、讲磁场,一个道理。

由此可知,这一个神识来投胎他有念头,他有念头他有波动,所以母亲起心动念、一切举止就影响他,所以中国古时候讲究胎教,道理就在此地。我们懂得古书里面讲的胎教,说了一些原理,但是说得没有这么详细,没有这么透彻,我们读了半信半疑,不知道这个影响的严重性,不晓得!我们今天明白波动这个事实真相,就晓得起心动念影响胎儿太大太大了,所以作母亲在怀孕期间这个阶段当中,起心动念都是善的、都是清净的,胎儿受利益就太大太大了。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好,孝子贤孙。怎么教他?在怀孕的时候,我们自己要行孝、要尽孝,孝的波就影响他。我们修净,修清净、修福,这才真正叫他种下了深深的种子,不是没有道理,决定不是迷信。

生产念本经有好处。念经时,若对经典所说的理论、方法、境界能深入明了,力量就更殊胜。即使平常境界转不过来,读经时能随文入观,至少境界能转一点,能转一、两分都能产生效果。如果体会得更深,平常依教修行,力量就不可思议。

出生的小孩,过去生要是造有罪业,今生要来受报,由于读经念菩萨名之功德,罪业就消除了。此确实为婴儿消除业障,此时好消。小孩长大了,一天到晚胡思乱想,那时想消除业障也帮不上忙。此时小孩完全听话,所以消除业障都要在婴儿时。由此可知,古圣先贤讲的胎教是何等重要!

小孩业障消除,灾难也消除,自然好养,寿命增长。假如小孩是承福而生来报恩的,与父母过去生中有恩德,此时再修福,自然「转增安乐,及与寿命」。能如是教导,孩子的福报就更大,寿命就更长。

『陆』 就印光大师在世的时候讲,印光大师是势至菩萨的化身,他化身成印光大师,那势至菩萨本人还在不在西方极乐

阿弥陀佛!菩萨的名号代表一个法门,并非指一个人。比如地藏法门,凡是依靠这个法门成就的人都是地藏菩萨的化身,都可以叫地藏菩萨。因此,地藏菩萨无量无边。这在《地藏经》上可以得到证明!你看经中有婆罗门女、光目女等,佛给我们列举了许多人,佛都说他们是地藏菩萨的前身。因为他们都是依靠地藏法门成就的,故证果皆称地藏菩萨。

因此,念阿弥陀佛,念无量寿经,发四十八愿成就的人,都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大势至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就用一句佛号,一句佛号念到底。所谓“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假方便,就是不借助其它如观想、参究等方法,就一句佛号老实念,就可以心开。心开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们观察印光大师一生的行持,就是一句佛号老实念,大师也是这样教人的。所以他往生了,我们就说他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如果你用这个方法往生了,也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

『柒』 释善导的印光大师

1. 赞大圣不测德
善导念佛,口出光明,乃大神通圣人。
善导大师之大圣人,神妙不测者。
(文钞三编卷三,覆温光熹居士书十)
2. 赞弥陀化身德
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
(增广文钞卷一,覆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善导,弥陀化身也。(增广文钞卷一,覆永嘉居士书五)
善导和尚,弥陀化身。(文钞续编下《莲宗正传跋》民十八年)
善导乃弥陀化身。 (文钞三卷二,覆沈授人居士书)
弥陀化身,殆非虚传;莲宗二祖,万代景仰。
(增广文钞卷三《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3. 赞所说等佛德
世传师是弥陀现,提倡念佛义周赡。
切诫学者须撝谦,兼使极力生欣厌。
解宜遍通一切法,行择机理双契干。
念佛出光励会众,所说当作佛说看。
(文钞续编下《唐二祖长安光明善导大师赞偈》)
4. 赞观经四帖疏
善导和尚《四帖疏》,净业行者之指南针也。
(增广文钞卷一,与徐福贤女士书)
《善导疏》,契理契机,善说法要。
(增广文钞卷三《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善导和尚《四帖疏》,唯欲普利三根,故多约事相发挥。
台宗《观经疏妙宗钞》,谛理极圆融,中下根人,莫能得益;故不若《四帖疏》之三根普被,利钝均益也。
(增广文钞卷一,与徐福贤女士书)
5. 赞楷定专修德
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阐净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实处,教人修持。至于所示专杂二修,其利无穷。专修谓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
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则百中稀得一二,千中稀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
(增广文钞卷一,覆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何座下自立门庭,不按佛祖之成规乎!
善导专修,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其证道也,非自力证道之所能比也。
(增广文钞卷二,覆法海大师书)
善导疏《净土三经》,力劝专修。
(增广文钞卷二《庐山青莲寺结社念佛宣言书》)
善导虽疏《观经》,实最重持名一行。
(增广文钞卷二,覆崇明黄玉如书)
善导乃弥陀化身,其所示专修,最吃紧。
(文钞三编卷二,覆沈授人居士书)
6. 赞发明助念德
此法(按:指临终助念法)乃唐善导和尚所发明,谓平日不念佛者,依此法助念,亦可往生。
善导和尚,弥陀化身;是知此法,利益宏深。
普愿见闻,咸生正信;辗转劝导,功德无量。
(文钞续编下《莲宗正传跋》民十八年)
勿道向来做工夫,即向不做工夫之人,临终果能闻善知识开导,及他人助念,己随之念,其左右眷属善巧将护,不使其起情爱及瞋恨心,皆可往生。
(文钞三编卷二,覆章缘净居士书三)
7. 赞弘超诸宗德
师当唐初,各宗盛行。
提倡净土惬群情,佛力谁与京。
若肯投诚,西方定往生。
(文钞续编下《唐二祖长安光明善导大师赞偈》)
8. 赞化度普广德
善导在长安,少康在新定,念佛之声,盈于道路;其往生者,当不止百千万亿。
(文钞续编下《净土经圣贤录序》,民二十二年)
善导少康,宏扬净宗;闾巷道路,佛声广播。
如唱秧歌,人人愿听;如传圣诏,各各遵行。
(文钞三编卷三,覆净善居士书)
注:少康大师,人称”后善导”。
9. 赞至极慈悲德
善导和尚专以平实事相法门,接引末世凡夫;不用观心约教等玄妙法门,其慈悲可谓至极无加矣。
觉善导婆心,更加亲切。
(增广文钞卷一,与康泽师书)
善导和尚云:?末法众生,神识飞扬,心粗境细,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特劝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诚恐或有不善用心,致入魔境也。
(增广文钞卷一,覆吴希真居士书一)
《善导疏》不用谛观等深意,但直释经文,俾中下根人,易于趣入。
(增广文钞卷三《观无量寿经善导疏重刻序》)
善导法照,特阐莲宗;普令凡夫,同出樊笼。
末世众生,断惑匪易;唯此一法,堪为怙恃。
(增广文钞卷三《佛化随刊序》)
10. 赞悬护万代德
善导,弥陀化身也。其所示专修,恐行人心志不定,为余法门之师所夺;历叙初二三四果圣人,及住行向地等觉菩萨,末至十方诸佛,尽虚空、遍法界,现身放光,劝舍净土,为说殊胜妙法,亦不肯受;以最初发愿,专修净土,不敢违其所愿。
善导和尚,早知后人这山看见那山高,渺无定见,故作此说。以死尽辗转企慕之狂妄偷心。
(增广文钞卷一,覆永嘉某居士书五)

『捌』 为何印光大师在早晚课里建议的功课包括了十小咒、楞严大悲等,这样做会比专项持名要好吗

印光大师说:不用三祇修福慧,单凭六字出乾坤,,莫呀一声超十地,当知六字括三乘!,,,印光大师的修学功课,是一部《弥陀经》,,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佛名!

『玖』 印光大师:子女与父母的几种因果关系

净空法师---子女跟父母四种缘分。报恩,报怨,讨债,还债

佛经上告诉我们,子女跟父母四种缘分。

第一种缘分是报恩的,这个小孩过去生中你对他有恩惠,他这一生到你家里来,做你的儿子,做你的孙子,是来报恩的。报恩一定孝顺,一定非常用功,把你的家兴旺起来,这个好!

所以人一定要存好心,行好事,要以恩惠待人。败家子怎么来的?来报怨的,过去世有仇恨,他这一世来,这是来报仇的,就是把你家毁掉,搞得你家破人亡,来报怨的。

所以人不可以跟任何人结怨,为什么?他会到你家来,做你的儿孙,做你的后代,来报仇的,你没有办法预防他,到你家里来了。

第三种是还债的,他过去世欠你的钱,现在他来还债。这样的子孙对父母物质供应的条件会很好,但是没有孝敬的心,对父母并不恭敬。

会养你,养多少?就看欠多少。他如果欠你很多,对你的物质奉养就很丰厚;如果欠得少,大概就是勉强能过得去。统统有因有果!

还有来讨债的,叫讨债鬼,是你欠他的。如果欠得少,几岁、十几岁他就走了,欠得多的,供养他到大学毕业,拿到博士学位,刚刚好可以出去做事,这个时候他过世,死了,这是你欠得多的。

佛讲不是这四种缘,不会变成一家人。所以父子之间有亲有怨,有债务这些关系,你要是明白了,用佛法来转化他。

以真诚、慈悲、恩爱来对他,把他的仇恨化解,让他能够生起恭敬心,生起孝顺心。这是教育可以转变的。

所以佛教我们方法,把善恶缘统统转化为法缘,这个好!这是不善的缘来,我们以善缘来终结,学习圣人的教诲,学习佛菩萨的经论,把所有的关系都改变,改变成最好的关系。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214集

热点内容
青阳在哪里 发布:2025-04-26 19:00:13 浏览:436
江西远程教育 发布:2025-04-26 18:55:46 浏览:416
开学初班主任会议 发布:2025-04-26 18:46:17 浏览:882
除了英语 发布:2025-04-26 18:43:43 浏览:322
有哪些企业 发布:2025-04-26 18:42:59 浏览:530
物理各模块 发布:2025-04-26 18:34:03 浏览:624
师德师风高校征文 发布:2025-04-26 18:11:58 浏览:472
做数学的软件 发布:2025-04-26 18:08:25 浏览:56
历史怎么提分 发布:2025-04-26 17:34:54 浏览:927
汤老师讲课 发布:2025-04-26 17:26:58 浏览: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