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师德
” 由此可见,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优良的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学校发展的重要思想动力,教师队伍的师德状况如何,将影响到亿万青少年的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可以说,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作为一名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几年,我认为要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首先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使自己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怎样培养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呢?自当教师以来我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第一、培养自己热爱教育,敬业乐业,终身不渝的献身精神。曾经有人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伟大的事业。这句话说明了教师职业是高尚的。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教师看着同龄人“下海”后,驰骋商场,意气风发;再看看自己每日守着三尺讲台当“孩子王”,靠微薄工资度日的寒酸样,心里产生了不平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个别教师的道德观被扭曲。有的缺乏敬业精神,不认真备课,不批改作业,甚至擅离职守去搞“第二职业”,部分教师中出现了片面追求金钱、追求享乐的思想倾向,进而不安心本职工作,轻视教师这个职业。的确,作为一名教师,有着渊博知识,却数十年如一日,守着三尺讲台,守着一批又一批学生,含辛茹苦地操劳,默默无闻地工作,直到青丝变白发。每月数着微薄的工资。如何处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如何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显得至关重要。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精神,具有甘当“人梯”的思想境界,具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不怕辛苦,不计得失,才能安身教育,才能在教育工作岗位上无私地奉献自己,也才能领略到从事教师职业无与伦比的乐趣和幸福:当看到自己用心血浇灌培养的一批一批学生纷纷成才,走上祖国建设的各个岗位,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决不是那种物质享受后心理上的满足所能比拟的。它是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一种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心血,为祖国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为发展祖国教育事业奋斗中实现的自己的人生价值。从古至今,我国教育战线上具有这种精神的不乏其人,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从教40多年,朱熹从教50多年,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拒绝为官,立志教书,鞠躬尽瘁30年。我国杰出教育家徐特立献身教育70多年,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这种献身教育的传统精神,激励着我们,使我们青年教师热爱教育,无私奉献,敬业乐业,终身不愉献身教学事业。第二,培养自己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一视同仁的师德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师爱是育人的前提和基础。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全心全意,热爱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真正的爱,必须营造彼此沟通心心相印的氛围,而如此则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多看到学生的闪光之处,视学生如自己的弟弟,妹妹,或者自己的子女。当我们老师这样做时,学生才能体会到老师的爱并发自内心地尊重、敬佩老师,这种敬佩就会体现在对教师所授课程的兴趣和喜爱上,并能启迪学生信赖教师的教诲,把教师的教导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行动,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当然,在一个班上,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性别相貌、家庭背境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我们应对这些学生一律平等相待,尊重他们,一视同仁地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对于犯了错误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绝不能损伤他的人格尊严,应该以关怀、理解、启发、鼓励、批评等教育手段适时而施,使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敬,使之萌发新的希望和信心,产生吸取教训,改过自新的动力。这样才能收到“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之效。诚如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有人问我:你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你的教育经验的本领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第三、培养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汉代杨雄曾说:“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儿童、青少年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正是个性与品德形成时期,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阶段,求知欲强,可塑性大,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作用最大。教师的思想道德,言行举止,时时都在感染,熏陶着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据研究观察中发现,在小学阶段,如果一位班主任连续带了两年,那么,这个班的学生的说话语气、语调,办事风格在很多方面与班主任有类似之处。因此,我们教师要在传道方面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对学生进行“身教”。“己身不正,焉能正人”?须知身教重于言教。这就要求我们做教师的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以律已,以身作则,作风正派,自尊自爱,穿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端正,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和治教态度等方面作学生的表率,用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启迪学生,用模范的言行去影响、感染学生,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最后、要培养自己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古语有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优秀教师在学识渊博、教学得法之外,还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这是没有功利目的的,是完全出于对社会、对学生一生负责的责任感。我们教师要心系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和祖国的未来,自觉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要的是必须教好书,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离开教好书,教师就失去了自身的优势,“育人”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对作为教书育人最基本的渠道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下真功夫,从备课到课堂讲授,认真组织好每一堂课,既要就如何“授业”备好课,也要就如何“传道”备好课。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的作用,认真挖掘提炼课堂中的德育因素,将其有机而和谐地融于课程内容中传授给学生,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及心理素质教育等于教学活动之中,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我们教书是为了育人,育人是教书的目的,教书是育人的手段。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❷ 如何践行师德
1.首先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具有教育和教学的各种能力,而且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不仅是社会文化价值与道德准则的传递者,而且是代表和具有这些价值和准则的人。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了解、理解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以高尚的教育伦理、宽阔的胸怀、多才多艺的谋略、热情深厚的品质塑造学生的人格,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既要以崇高的师德理想作为自身修养的目标,又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更要有切实可行的具体要求,从现实实践的具体问题人手,只有刻苦磨练、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才能取得成效,达到师德修养的目的。
2.教师之所以有崇高的赞誉,在于有“为人师表”的思想境界。而“为人师表”最直接地体现在日常行为中。外在文明的言行举止是教师师表风范的基本要求。教师能够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这就要求或者说需要遵纪守法: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老师。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出严守纪律的好学生;善用语言:语言是把双刃剑。用的好可以将知识的传授,思想感情的交流,很好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仪表大方:教师的仪表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是其内在素质的反映和个人修养的标志,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它包括衣着朴实整洁、举止稳重端庄、态度和蔼可亲等。
3.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体是一种表率.是一种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到的无言的感受。我们经常说“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的奉献精神.这就是激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能够按照职业规范和要求行事,恪尽职守,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完成或实现工作任务。
4.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必须热爱、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作为教师无论对能说会道的,还是沉默寡言的.无论对天资聪明的还是脑子反应迟钝的都应该给予爱。作为一位好的教师更不应该在对学生的态度上有失偏颇。其次在尊重每个学生的基础上要去关心他们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健康和精神生活。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千万不能因为个人情绪变化而迁怒于学生,要保持对学生稳固而持久的爱。
5.如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知识更新也非常迅速,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才能接受新思想,获得新知识,才能将最新、最准确的信息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创新教育改革方面的理论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起到对学生身教示范的作用。
❸ 教师如何体现师德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正如孔子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要自尊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通过这个阶段参加我们学校组织的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活动,我体会很深。
一、爱岗敬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都要关爱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孜孜不倦,积极进取。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我们在工作之余一定要孜孜不倦地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
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❹ 如何塑师德和强师能有效结合
没事别老哔哔,净扯些没用的
❺ 如何加强师德修养
什么是师德呢?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曾经说过:“播撒阳光到别人的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师德就是那明媚的阳光,总能将阴暗的心灵照亮。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人们总喜欢将教师比做蜡烛、春蚕,在其心目中,他们对教师的期望永远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为了维护教师这一崇高形象,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进一步加强自身师德修养,老师就要以塑造教师良好形象为方向,以关注学生的生命为己任,以关心学生的成长为目标,在不断充实,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并要扎扎实实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在工作中,坚决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努力做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不消极怠工,不行为散漫,不迟到早退;按时上下班,认真备课、精心上课、耐心辅导、细心批改作业,坚决做到“我的工作岗位无差错”,并努力完成学校交给自己的其它各项工作。
二、关心学生心灵和成长。
在工作中,老师要多与学生交流谈心,积极主动地发现学生思想、行为及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及时肯定表扬其积极向上的一面,及时开导和化解其消极不良的一面,多以名人事迹予以教化和激励,使其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达到关心学生心灵和成长的目的。
三、在各类活动中,始终不忘教育、影响和陶冶学生。
每学期,学校都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而在活动的组织者或参与者中必然有老师的身影,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势必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老师要在各类大大小小的活动中精心组织、积极参与,努力做到:“以完美的人格感染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动听的语言打动人,以端庄的形象塑造人”,自始至终不忘在活动中教育、影响和陶冶学生。
四、以“爱心”为核心,彰显师德魅力。
众所周知,教育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做一名教师,就要“爱满天下”。爱学生,爱教育,爱国家,爱人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进而“信其道”,有句歌词写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毫无疑问,爱是师德的核心,是师德魅力的集中体现。记得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位李老师,在她的班上,有位男生经常迟到两三分钟,被老师批评时,还满腹委屈。一天迟到的他在楼道里遇到了李老师,李老师没有责备他,只是温和地问他现在才来是否路上不顺,他马上点头表示认可并列举出一系列证据。李老师看着他说:“是啊,现在路上确实不好走,所以每次到班里看到你的座位空着,我心里就不踏实,直到你来了才放下心,你没到的时候,李老师可挂念你了。”他什么也没说,就回到了座位上,奇怪的是他从此再也没有迟到过。有一天,李老师突然接到男孩妈妈的电话,妈妈说那天孩子放学刚一回家就莫明其妙地问:“妈妈,我上学骑车要穿过两三个路口呢,您挂念我吗?”妈妈不假思索地回答说:“都长这么大了,还挂念什么?”男孩沉默了一会,突然说:“可李老师看不到我的时候,就挂念我。”当天晚上,男孩给自己上了个闹钟,并且从那天起,每天早早起床上学去,再也不用妈妈催促了。放下手中电话的李老师,在感动之余更加坚信师爱的巨大魅力了。
在今后的工作中,老师应向李老师学习,学习她自始至终以“爱心”为教育的核心,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五、在与学生相处中既要多份理解,更要付出行动。
记得有则故事讲的是:一个学生和一名科任老师发生了冲突,科任老师说要告诉他的班主任张老师,冲动的学生一气之下,冲着老师背影吐了一口,没想到恰好吐在了刚走进教室的张老师面前,当时全班都震惊了,面对这种境况,张老师是怎样解决的呢?略一沉思之后,张老师发挥了他一级语文教师的专长,随口吟出了一首打油诗:“往日常享注目礼,不料今日痰驻足。”接着张老师做了一个更让大家意料之外的动作,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巾,擦掉了地面上的痰污,随后又吟出了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不敢有损圣洁地,只好俯身擦痰污。”然后转身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两个大字“尊重”,并且说出了下面这样一番话:“我相信吐痰的同学一定有自己非吐不可的理由,但无论什么样的理由,都不能缺乏对人最起码的尊重。”下课后,那个学生找到了张老师,对他说:“老师,我想到了各种结果,挨批评、写检查、请家长,唯独没有想到您会那样做。我真的错了,我不敢保证别的,但有一点我向您保证,今后无论如何我再也不会轻狂无礼了。”
张老师正是通过他对犯错学生的深深理解和具体行动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从而教育和感化了学生。
今后,老师就应以张老师为榜样,努力改掉急躁冲动的性格缺点,时常要多换位思考,充分理解犯错学生的心理和处境,并要以实际有效的行动教育和感化学生,维护好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形象。
六、谨防语言暴力倾向,以富有哲理的语言启发、触动、感化学生。
在这一方面,我校纪老师有过类似的经历。2001年9月,纪老师大学毕业不久,在周至职教中心担任高一(7)班班主任。只记得当时开学不到两周,突然有一次,一位学生的母亲来找他座谈。从她的讲述中,他才知道,孩子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不幸遇难。她一个妇道人家既无稳定工作,又无从商经验,完全依靠打零工来供养两个儿子读书。李静波是她的长子,恰好在他所代的高一(7)班就读。随后,他才明白其母的良苦用心:她生怕儿子犯了错误之后,会遭到老师的严厉批评或呵斥,以至会使儿子的幼小心灵被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为此,特意前来告知他家庭的窘境,希望老师在批评时能委婉柔和一些。
为此,纪老师特意将李静波叫到他的寝室,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家的不幸,老师已经知道了。其实,老师的成长历程也很不顺。虽然家庭无法选择,但是后天的道路我们却可以选择。无论如何,都不能轻言放弃。老师希望你能尽快从不幸的阴影中走出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纪老师刚一说完,李静波禁不住潸然泪下。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李静波居然摘掉鸭舌帽,毕恭毕敬地向他充满深情地鞠了一躬,而且是标准的90度。他马上取下毛巾为李静波轻轻拭去脸上的泪痕。这是一个15岁的少年对老师的深情、敬重和报答!
由此可见,充满爱的语言教育要远比苍白无力的语言暴力更富有教育意义!今后,老师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要时刻以“三多、三少”来要求自己,即: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浮躁,多一点宽慰,少一点怒斥,多一些关心,少一些暴力。老师应努力让占据学生内心的愤懑悄然顿消,取而代之的应是春天般的温暖与阳光似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