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马斯洛
『壹』 我要报考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有知道2014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大纲的吗
2014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大纲不同阶段不同。
下面是有关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更多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可以到中公教师考试网进行查看。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力求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应聘者掌握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考试范围主要涵盖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四大模块。
(一)时事政治模块
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2.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二)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
1.教育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0号)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8)《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9)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10)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11)《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3号)
2.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
(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4)《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
(三)教育学模块
1.教育学及其发展
2.教育及其发展
3.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3)教育与科技文化
4.教育与个体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5.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2)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
(3)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6.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7.教师与学生
(1)教师的职业角色
(2)教师劳动的特点
(3)教师的专业素养
(与教育心理学重复)
(4)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5)学生的特点
(6)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7)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8.课程
(1)课程及其意义、课程类型、制约课程的因素
(2)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4)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9.教学
(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2)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规律
(3)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4)教学方法及其运用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6)教学组织形式
(7)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10.教育评价
(1)教育评价及其作用
(2)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
11.思想品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1)德育及其意义
(2)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3)德育过程的规律
(4)德育原则及其运用
(5)德育方法及其运用
(6)德育的途径
(7)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8)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12.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及其意义、任务
(2)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3)课外活动的组织
(四)心理学模块
1.认知发展与教育
(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2)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3)想象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4)思维及其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5)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6)注意及其功能、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7)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1)情绪、情感及其功能;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2)意志及其品质、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3.个性发展与教育
(1)需要及其种类、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学生的需要与教育;兴趣及其种类、学生的兴趣与教育
(2)能力及其类型、能力的差异、能力的测量、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学生能力的培养
(3)气质及其类型、气质与教育
(4)性格及其结构、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5)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4.学习心理与教育
(1)学习及其分类、学生学习的特点
(2)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学习动机及其分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4)学习动机理论
(5)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6)迁移及其种类、迁移与教学
(7)知识学习的类型、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直观的类型、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8)技能及其种类、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9)学习策略及其种类、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5.品德心理与教育
(1)品德的心理结构
(2)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3)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4)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的内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及其目标、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7.教师心理
(1)教师成长的阶段和途径
(2)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
(3)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
四、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卷分值:150分。
五、试卷结构
1.主要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如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2.内容比例:时事政治模块约占10﹪,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模块约占20﹪,教育学模块约占35﹪,心理学模块约占35﹪。
3.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40%,中等难度题约占40%,较难题约占20%。
『贰』 龙港第二中学的年度总结
岁月匆匆,不知不觉之间,一年又过去了。回顾一年来的学校工作,往事又历历在目。那振奋的事业精神,愉悦的工作心情,和谐的校园生活,出色的工作投入,不断的推动我们这所省示范初中向前发展。一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我们凝聚的力量里、合作的智慧中、共同的奋斗下,注入了新的内涵,跨上了又一个新的事业平台。现总结如下。
一、 思想建设向往心灵的和谐
一所学校,她的文化、精神、意蕴、品位,要靠教师对学校的心,对教育的情,对学生的爱积淀而成。因此,引领教师共同为学校的发展献出智慧,这是学校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
1、关注管理细节,在规范中和谐。
一年来,教师师德教育活动,按计划进行,从细节中规范,引导教师弘扬事业精神,美化育人心灵,彰显人格魅力。
周一教师会议,导引工作规范;每周工作安排,明确行动方向。
组织教师学习法律、法规和政策,学习时事与政治,学习职业道德和公民道德规范。
严肃工作纪律,严格过程管理,有效地导行、矫正了学校教师的工作行为。
教师在工作计划中,明确师德目标;在工作总结里,挖掘教师精神。
通过开学工作的报告、周工作的提醒,教师会议的引导、学期工作的总结,教师进一步解读了教师职业和事业精神,心系学校,爱系教育,情系学生,利系家长。教师素养、从业精神得到全面的提升。
2、关注心灵环保,在快乐中和谐。
一年来,他们关注教师事业的快乐成长,积极引领他们的教师懂得“心平气和”,懂得“享受工作”、“享受教育”、“享受生活”、“享受健康”、“享受幸福”。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与教师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疏导心理和引领工作、事业及人生,实现了学校办学品位和教师生命质量的同步提升。
二、校园活动注重文化的精彩
一年来,学校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注重文化熏陶,积极营造“正气校园、爱心校园、文化校园和快乐校园”教育与管理氛围。
1、让阅读充足班主任的底蕴。
读书可以唤醒教师的教育理想,丰富教师的教育智慧。读书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教师阅读的缺失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班主任是开展学生活动的主力,因此,我们积极倡导班主任读书。
为了让班主任积极而有效地读书,一年来,我们有选择的购置有关教育类书籍,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帕布雷什中学》、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
班主任通过大量的阅读,极大地丰富了人文内涵,充盈了教育智慧。在刚刚结束的县第二届班主任技能大赛中该校的李圣旺老师,演讲和答辨获得了全县最高分。
2、让学习促进班主任的成长。
聆听教育大师教育真言,开阔班主任的视野。我们积极把握亲近大师的机会,组织班主任外出取经。2006年“五一”期间,获知魏书生来永嘉讲学的,我们立即组织班主任赴永嘉听讲座。魏先生直面教育现实,言语如灯,照亮聆听者的心园,班主任们获益匪浅。
举行新老班主任师徒结对活动。我们在分析全校班主任队伍状况时,发现本校有一批非常优秀的班主任,他们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为了有效地开发这笔资源,我们实行新老班主任师徒结对这种形式,要求年轻的班主任虚心向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学习,拜他们为师。政教处对结对师徒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帮助年轻班主任迅速成长。
3、让愉悦长驻学生的心田。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人都有实现自我的愿望,因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调整学生的精神状态。
(1) 每天升国旗后学生齐诵《成功宣言》。
《成功宣言》内容为:我自信,我一定能成功!我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决不放弃!我将百折不挠,主动迎接困难!我必须勤奋学习,提高效率,珍惜时间!我要积极行动,勇敢实施! 我乐观、自信、自强!我将不断超越自我,走向辉煌!我自信,我一定能成功!
人的心理结构中存在显意识和潜意识,而大部分的能力都在潜意识中,因此我们通过每天满怀激情地朗诵《成功宣言》,达到唤醒潜能的目的,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发潜能有着较大的作用。
(2)、唱好课前一首歌。
我们知道,学生认真唱好课前一支歌有许多方面的作用:①振奋精神;如唱《真心英雄》②宣泄情感,如唱《水手》;③培养爱心,如唱《爱的奉献》、《让世界充满爱》……
一年来,为了唱好课前一支歌,政教处向班主任深入地阐述了课前一支歌的的作用,并将其纳入班级的四项竞赛,考核结果同班主任津贴及评优评先挂钩。现在每当上课铃声响起,校园里便一片歌声回荡。
4、让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年来,我们积极搭建学生活动平台,积极倡导用文化占领学生心灵的制高点,让健康的文体活动激活校园。
(1)举行“行规”训练活动和校运动会。
我们采用准军训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行规教育。9月1日--9月3日,我们聘请了海军观通站的12名军官对七年级新生进行了为期3天的行规训练活动,军人是遵规守纪的模范,我们用军人的品质与精神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新颖别致的行规教育,其情其景,学生终生难忘。行规训练活动结束后,学生用自己的笔抒写自己的心,一篇篇行规训练感言,就是一朵朵灿烂的心花。
十月份的运动会激荡了校园。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我们的运动目的,不是单纯的比赛,而是要通过运动会推动全校健身运动,弘扬和传承奥林匹克精神。因此我们以运动会为契机,将10月份定为龙港二中运动月,要求全体学生每天下午都能参加体育运动,积极宣传奥林匹克运动精神,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举行“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和“校园十大歌手”评选活动。
在今年的春天,我们举行了“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诗歌朗诵活动。异彩纷呈的诗朗诵,以古风诗韵浓厚校园文化。举行了校园诗人评选活动,活跃了学生诗歌创作的热情。学生在“校园十大歌手”评选活动中,唱出了青春的热情,唱出了人生的精彩。过去的日子,在学生的心中留下快乐的文化痕迹。
(3)举行书香班级评比活动,组建二中“校园之声”。
班班购置图书,建设书香教室;深入新教育实验,师生共写随笔。书香弥漫校园。
积极发挥校园广播功能,我们组建了二中“校园之声”。 “校园之声”是二中校园文化的“橱窗”,传递着校园的心声。让健康的声音充满校园,用文化占领学生心灵的制高点。
(4)举行篮球、乒乓球、拔河等比赛。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但是活动的参与者,而且还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不仅得到体能的锻炼,而且得到能力的锻炼。其中校篮球队在县中学生篮球比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了欣赏美,创造美的广阔舞台,活跃了校园气氛,陶冶了学生情操,提高了学生人文素养。校园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学生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享受发展的幸福。
三、 校本教研致力教学的高效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学校的教育教学的质量作为发展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线,校本教研致力教学的高效,“把课堂做大”、“把教学做活”、“把学生做亮”是该校恪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准则。
1、让调研健全课堂的体魄。
由校长室、教务处牵头组织,不定时地进行“推门”听课,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
每个教研组每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已成常态,全校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以课例为载体,有目的地在自我反思中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由此开展教研交流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务实高效的课堂形式的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上学期第十二周,特邀请县教研室全体初中教研员来该校进行为期三天的全方位教学调研,共调研了45节课,并全程参加了每个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还召开了教师与学生的座谈会,又对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情况进行了抽查,最后召开调研反馈会。下学期,第十四、十五周,校教务处组织教学调研组,分四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组)进行了长达两周的教学调研,共听课29节,并及时反馈调研意见。
通过教学调研活动,我们进一步激活了校本教研,充分开发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管理功能。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教学的成长,让教师的技艺精起来,学科强起来,教学效率高起来,课堂教学质量优起来。
民主教学常态化。发挥学生对教师的评教作用。采用学生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态度、教学水平、课堂气氛的调节等情况,真正做到重调查,重反馈,让学生来监督老师,让学生来评论教学,让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促进课堂教学向优质发展。
2、让交流丰富课堂的内涵。
我们邀请县教科所庄传开所长为全校教师开设《如何做好教研组建设》的讲座。数学组邀请温州中学名教师金荣生老师为该校部分九年级学生讲座,并指导数学老师如何做好数学竞赛辅导工作。语文组邀请语文教学专家陈万湘老师针对初三语文中考复习工作做指导。科学组邀请县科学教研员肖云宗老师专门来校给师生讲课、讲学。
在与南宋中学的扶贫结对活动中,除在经济方面给以帮助外,该校还专门选派薛茂赞老师赴该校支教一年,且组织骨干教师(陈启钧、金小节、陈庆伦、徐步苗)专门为南宋中学学生讲座、开课。
上学期的课堂教学开放周中,该校组织林成余、李圣旺、徐步苗等骨干教师为兄弟学校开设了示范课。组织项光亮、杨克檬、章才岔、杨孔博等骨干教师赴九中,对九中教师的上课给予指导。下学期第二十周,该校又一次组织八位骨干教师(光亮、启钧、才岔、大权、春颖、小秧、荣泼、传俊)赴十中开设了观摩课、讲座。
该校数学组与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数学组、乐清市柳市实验中学数学组联谊结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上学期,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数学组全体教师莅临该校进行教学交流活动;下学期,该校派数学组全体教师赴乐清柳市实验中学取经。该校英语组与宁波江北区实验中学英语组联谊结对,并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他们学校的教研活动。
我们通过邀请专家和名师来校讲学,指导教师的教学,指点我们的教改方向,拓展我们的研究视野,提升我们的教育能力;我们通过委派教师对外交流,外出听课、培训活动,了解教学动态,拓展教学思维,吸纳教学经验,生成教学智慧。交流活动丰富了课堂的内涵。
3、让高效亮丽课堂的景象。
成长教师首先要成长教师的课堂,开发教师,首先要开发教师的课堂。因此,我们致力改善学科课堂教学方式,充分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合作性。我们始终以求新务实的态度,关注着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关注着教师的教学教研活动。我们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听课、研课活动的同时,让我们的教师在说课、上课、听课与评课,学习、研究与探索的过程中,真正地体悟和生成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新行为和新技艺。让高效成为课堂的景象。
我们积极争取,创造一切有利于教师教学成长的条件,把我们的教师送上、推上课堂选优的舞台。
奋斗浇灌成功,继去年四位教师荣获市教坛中坚和教坛新秀后,今年课堂教学又喜获丰收。陈庆伦、余作认、章才岔、金小节、陈晓静等五位教师荣获市骨干教师;余作认、才岔、小节、小华四位教师荣获第九届县教坛新秀称号。大权、振干、春苗、仲俊、联杯等五位教师被评为县骨干教师。吴联杯、王振干老师参加市初中体育、语文优质课评比分别获一、二等奖。杨春苗、曾大权老师参加县第十一届优质课评比分别获一、二等奖。包观道老师被评为省科学竞赛优秀指导师,陈其钻被评为市数学小论文优秀指导师。杨小华、金小节、杨秋文等老师分别被评为县学科竞赛优秀指导师。
高效的课堂教学,加快学生成长的步伐。中学生自然科学竞赛,该校1人获省一等奖,4人获市一、二、三等奖,7人获县一、二、三等奖。初中数学竞赛,该校1人获市二等奖,10人获县一、二、三等奖。县八年级科学竞赛,该校3人获一等奖,5人获二等奖,7人获三等奖。县第三届初中生阅读竞赛,该校2人获一等奖、4人获2等奖、3人三等奖。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该校田径队获第5名。县初中生篮球赛,该校篮球队获第二名……
四、行政服务追求工作的务实
一年来,该校的行政职能部门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务实的服务浇开了环境和人际的和谐之花。
1、美化校园,和谐环境。
一年来,他们深入实施“校园环境改造工程”,在校园里,设置紫藤架、风景石、古榕树、苍柏翠竹等景观。现在的校园,杨柳依依,古榕青青,芳草萋萋,绿树红花,赏心悦目。优美、雅致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学校平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2、真诚服务,和谐人际。
该校积极营造“与人唯善,真诚相待”的和谐人际关系,要求行政人员,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办事。倡导心灵环保。
一年来,学校任何重大举措,都通过教代会、行政班子会,教师座谈会等形式进行探讨研究。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征求各方意见,让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建设,从而增强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让老师们关心学校大事,关心学校发展。
一年来,学校广开言路,校长室保障教师自由阐述个人意见的权利,校长室与教师之间保持着绿色通道,保证畅通无阻,教师有机会反映个人以及学校的情况,向校长室提供有关的建议,学校行政及时掌握真实情况,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学校政务工作始终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办事原则。无论是评优评先,推优选拔,还是学校建设,均按照规章制度有序进行。坚持政务公开,坚持廉洁自律,这是该校行政业已形成的工作作风。
凝聚的力量,团结的精神,合作的智慧,开放的活力,使该校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他们将继续团结一心,凝聚智慧和力量,把他们的学校,把他们的教育,把他们的事业,做得更美、更优、更强。]
『叁』 2011年福建省教师招考考纲什么时候出
2011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应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新时期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要求为依据,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力求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应聘者掌握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以及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考试范围主要涵盖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四大模块。
(一)时事政治模块
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2.2010年5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二)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
1.教育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教师资格条例》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
(8)《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
(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4)《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
(三)教育学模块
1.教育学及其发展
2.教育及其发展
3.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4.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3)教育与科技文化
5.教育与个体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6.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2)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
(3)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7.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8.教师与学生
(1)教师劳动的特点
(2)教师的素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4)学生的特点
(5)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6)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9.课程
(1)课程及其意义、课程类型、制约课程的因素
(2)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4)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0.教学
(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2)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规律
(3)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4)教学方法及其运用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6)教学组织形式
(7)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11.教育评价
(1)教育评价及其作用
(2)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
12.思想品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1)德育及其意义
(2)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3)德育过程的规律
(4)德育原则及其运用
(5)德育方法及其运用
(6)德育的途径
(7)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8)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13.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及其意义、任务
(2)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3)课外活动的组织
(四)心理学模块
1.认知发展与教育
(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2)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3)想象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4)思维及其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5)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6)注意及其功能、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7)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1)情绪、情感及其功能;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2)意志及其品质、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3.个性发展与教育
(1)需要及其种类、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学生的需要与教育;兴趣及其种类、学生的兴趣与教育
(2)能力及其类型、能力的差异、能力的测量、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学生能力的培养
(3)气质及其类型、气质与教育
(4)性格及其结构、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5)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4.学习心理与教育
(1)学习及其分类、学生学习的特点
(2)学习动机及其分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3)学习动机理论
(4)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5)迁移及其种类、迁移与教学
(6)知识直观的类型、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7)技能及其种类、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8)学习策略及其种类、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9)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
5.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1)心理健康的内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及其目标、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6.教师心理
(1)教师成长的阶段和途径
(2)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
(3)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
四、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卷分值:150分。
五、试卷结构
1.主要题型: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2.内容比例:时事政治模块约占10%,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模块约占20%,教育学模块约占35%,心理学模块约占35%。
3.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40%,中等难度题约占40%,较难题约占20%。
『肆』 2015年福建漳州教师招聘,2015年福建漳州教师招聘教宗考试范围与内容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2015年福建漳州教师招聘教宗考试范围与内容:
考试范围主要涵盖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四大模块。
(一)时事政治模块
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2.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二)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
1.教育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0号)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8)《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9)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10)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11)《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3号)
2.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
(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4)《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
(三)教育学模块
1.教育学及其发展
2.教育及其发展
3.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3)教育与科技文化
4.教育与个体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5.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2)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
(3)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6.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7.教师与学生
(1)教师的职业角色
(2)教师劳动的特点
(3)教师的专业素养
(4)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5)学生的特点
(6)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7)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8.课程
(1)课程及其意义、课程类型、制约课程的因素
(2)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4)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9.教学
(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2)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规律
(3)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4)教学方法及其运用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6)教学组织形式
(7)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10.教育评价
(1)教育评价及其作用
(2)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
11.思想品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1)德育及其意义
(2)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3)德育过程的规律
(4)德育原则及其运用
(5)德育方法及其运用
(6)德育的途径
(7)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8)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12.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及其意义、任务
(2)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3)课外活动的组织
(四)心理学模块
1.认知发展与教育
(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2)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3)想象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4)思维及其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5)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6)注意及其功能、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7)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1)情绪、情感及其功能;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2)意志及其品质、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3.个性发展与教育
(1)需要及其种类、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学生的需要与教育;兴趣及其种类、学生的兴趣与教育
(2)能力及其类型、能力的差异、能力的测量、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学生能力的培养
(3)气质及其类型、气质与教育
(4)性格及其结构、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5)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4.学习心理与教育
(1)学习及其分类、学生学习的特点
(2)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学习动机及其分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4)学习动机理论
(5)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6)迁移及其种类、迁移与教学
(7)知识学习的类型、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直观的类型、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8)技能及其种类、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9)学习策略及其种类、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5.品德心理与教育
(1)品德的心理结构
(2)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3)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4)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的内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及其目标、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7.教师心理
(1)教师成长的阶段和途径
(2)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
(3)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
更多关于2015年福建漳州教师招聘信息请关注漳州人事人才网
点击进入:2015年福建省中小学幼儿教师招聘考试考试大纲汇总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伍』 2012年的中小学教师综合教育的考纲,,,谁知道那个是正确的 。里面国内外重大实事是要求那年几月到那年几
2011年5月到年3月
2012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应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新时期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要求为依据,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力求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应聘者掌握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以及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考试范围主要涵盖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四大模块。
(一)时事政治模块
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2.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二)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
1.教育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0号)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
(8)《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
(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4)《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
(三)教育学模块
1.教育学及其发展
2.教育及其发展
3.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4.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3)教育与科技文化
5.教育与个体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6.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2)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
(3)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7.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8.教师与学生
(1)教师劳动的特点
(2)教师的素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4)学生的特点
(5)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6)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9.课程
(1)课程及其意义、课程类型、制约课程的因素
(2)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4)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0.教学
(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2)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规律
(3)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4)教学方法及其运用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6)教学组织形式
(7)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11.教育评价
(1)教育评价及其作用
(2)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
12.思想品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1)德育及其意义
(2)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3)德育过程的规律
(4)德育原则及其运用
(5)德育方法及其运用
(6)德育的途径
(7)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8)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13.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及其意义、任务
(2)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3)课外活动的组织
(四)心理学模块
1.认知发展与教育
(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2)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3)想象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4)思维及其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5)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6)注意及其功能、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7)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1)情绪、情感及其功能;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2)意志及其品质、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3.个性发展与教育
(1)需要及其种类、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学生的需要与教育;兴趣及其种类、学生的兴趣与教育
(2)能力及其类型、能力的差异、能力的测量、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学生能力的培养
(3)气质及其类型、气质与教育
(4)性格及其结构、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5)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4.学习心理与教育
(1)学习及其分类、学生学习的特点
(2)学习动机及其分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3)学习动机理论
(4)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5)迁移及其种类、迁移与教学
(6)知识直观的类型、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7)技能及其种类、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8)学习策略及其种类、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9)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
5.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1)心理健康的内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及其目标、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6.教师心理
(1)教师成长的阶段和途径
(2)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
(3)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
四、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卷分值:150分。
五、试卷结构
1.主要题型: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2.内容比例:时事政治模块约占10﹪,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模块约占20﹪,教育学模块约占35﹪,心理学模块约占35﹪。
3.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40%,中等难度题约占40%,较难题约占20%。
『陆』 2014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部分分不分中学和小学
你好,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是分中学和小学的。2014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的大纲中学和小学都是分开的。具体内容:
小学大纲:
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
小学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以《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12〕35号)等文件精神为依据,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为中小学补充合格师资,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教育综合知识考试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教学所需的背景性知识、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有基本认知和应用能力,考核考生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从事教师职业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教育综合知识主要考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新课程理论和教师道德修养等5个模块的相关知识和应用能力。
(一)教育学
1.教育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本质
2.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学技术和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人口功能
(3)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3.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2)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3)当代中国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
5.课程
(1)课程、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2)布卢姆、加涅的目标分类理论
(3)课程开发及其影响因素
6.教学
(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2)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4)小学教学组织形式与课堂管理
(5)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6)教学评价的作用、类型、原则和方法
(7)教学模式的概念、国内外主要教学模式
7.德育
(1)德育及其意义
(2)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3)小学德育目标和内容
(4)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途径
8.班主任工作
(1)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2)小学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
(3)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方法与艺术
(4)小学班级队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管理
(5)学校与课外教育活动、家庭联系及协调
9.学生
(1)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2)小学生认知发展、学习方式的特点与教育
(3)小学生个体差异(认知差异、性格差异等)与教育
(4)特殊儿童的概念、类型及其特殊儿童的教育
10.教师
(1)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
(2)小教师专业要求、专业发展的阶段与途径
(3)良好师生关系及其构建
(二)心理学
1.小学生认知发展
(1)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2)感知觉的概念、感知觉规律的应用、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3)记忆的概念、记忆品质、记忆过程、记忆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4)思维的概念、思维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5)想象的概念、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6)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小学生情绪、情感、意志
(1)情绪的概念、情绪的种类
(2)情感的概念、情感的种类
(3)意志的概念、意志品质
3.小学生个性发展
(1)需要、小学生的兴趣及其培养
(2)智力的概念、智力理论、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
(3)能力的概念、能力的类型、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能力的培养
(4)性格的概念、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4.学习与学习理论
(1)学习的概念、学习分类
(2)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分类、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
(4)迁移的概念、迁移的种类、迁移与教学
(5)知识学习的类型、知识学习的过程、学习策略
(6)动作技能的概念、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7)心智技能的概念、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心智技能的培养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的标准
(2)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主要途径与方法
(3)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4)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应对
(三)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等
2.教师权利和义务
(1)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2)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
3.学生权利保护
(1)学生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2)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
(四)新课程理论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及基本理念
2.《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主要内容
3.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4.新课程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
5.课程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6.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五)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2013年)
2.教师职业行为
(1)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分值120分。
3.主要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解析题、案例分析题等。
4.内容比例:学科专业知识约占70﹪,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约占30﹪。
中学大纲:
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
中学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以《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12〕35号)等文件精神为依据,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为中小学补充合格师资,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教育综合知识考试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教学所需的背景性知识、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有基本认知和应用能力,考核考生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从事教师职业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教育综合知识主要考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新课程理论和教师道德修养等5个模块的相关知识和应用能力。
(一)教育学
1.教育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本质
(3)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4)教育的发展
2.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学技术和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人口功能
(3)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3.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2)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3)当代中国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
5.课程
(1)课程的概念
(2)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3)课程理论流派
(4)布卢姆、加涅的目标分类理论
(5)课程开发及其影响因素
6.教学
(1)教学的意义
(2)中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3)教学理论流派
(4)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5)中学教学组织形式与课堂管理
(6)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7)教学评价的作用、类型、原则和方法
(8)教学模式的概念、国内外主要教学模式
7.德育
(1)德育及其意义
(2)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3)中学德育目标和内容
(4)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途径
8.班主任工作
(1)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及其主要工作内容
(2)中学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
(3)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方法与艺术
(4)班级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管理
(5)中学班主任工作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
9.学生
(1)中学生的年龄特征
(2)中学生认知发展、学习方式的特点与教育
(3)中学生社会化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4)中学生个体差异(认知差异、性格差异等)与教育
10.教师
(1)中学教师的职业特点
(2)中学教师专业要求、专业发展的阶段与途径
(3)良好师生关系及其构建
(二)心理学
1.中学生认知发展
(1)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2)感知觉的概念、感知觉规律的应用、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3)记忆的概念、记忆品质、记忆过程、记忆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4)思维的概念、思维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5)想象的概念、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6)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学生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
(1)情绪的概念、情绪的种类
(2)情感的概念、情感的种类
(3)意志的概念、意志品质
3.中学生个性发展
(1)需要的概念、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智力的概念、智力理论、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
(3)能力的概念、能力的类型、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能力的培养
(4)性格的概念、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4.学习与学习理论
(1)学习的概念、学习分类
(2)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分类、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
(4)迁移的概念、迁移的种类、迁移与教学
(5)知识学习的类型、知识学习的过程、学习策略
(6)动作技能的概念、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7)心智技能的概念、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心智技能的培养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的标准
(2)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主要途径与方法
(3)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4)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应对
(三)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等
2.教师权利和义务
(1)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2)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
3.学生权利保护
(1)学生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2)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
(四)新课程理论
1.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及基本理念
2.《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高中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主要内容
3.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4.新课程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
5.课程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6.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7.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与学生选课指导、普通高中学分制管理
(五)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2013年)
2.教师职业行为
(1)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分值120分。
3.主要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解析题、案例分析题等。
4.内容比例:学科专业知识约占70﹪,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约占30﹪。
『柒』 如何激励老师实现自我价值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如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等。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求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总之,学校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满足需求的过程。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教师是最重要的资源和最宝贵的财富,学校管理者必须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对人的激励看成是管理的目的。只有从工作的意义去激励教师,让教师真正读懂人生的价值,才能振奋人的精神,提升人的境界,从而激发出教师工作的热情,这才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
『捌』 教育教学业务基础知识和技能
给您套题可以提高一下: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含义是:
A.让学生学习成绩门门优秀 B.平均发展 C.鼓励冒尖,发展特长
D.让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素质获得和谐发展
2.师生之间的相互依赖取决于:
A关爱学生 B、民主平等的沟通 C、宽容学生 D、理解学生
3、根据教育部2008年新修订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是:
A、爱国守法 B、关爱学生 C、爱刚敬业 D、教书育人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于那一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A、1985 B、1986 C、1992 D、2000
5、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口号是: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6.“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反映的是: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7、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A、《论语》 B、《学记》 C、六艺 D、四书五经
8.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A、新授课和巩固课 B、讲授课和练习课 C、单一课和综合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
9.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保证学生身体的正常发展 B、促进现代大工业生产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0.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实践活动中 :
A.工作于学习的一致性 B.教书与育人的一致性
C.复杂与艰巨的一致性 D.个体与群属的一致性
11.教师劳动区别于其他行业 劳动的显著特征是:
A.示范性 B.社会性 C.复杂性 D.个体性
12.以儿童中心主义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裴斯特洛齐 C.杜威 D.布鲁姆
13.以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其典型形式是:
A.学科课题 B.活动课程 C.核心课程 D.潜在课程
14.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定量评价 D.考查性评价
15.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教育的特点可以用新“三中心”来概括,它们是:
A.学生中心 、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B.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C.学生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D. 教师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16.在全体人口中,智力呈何种状态分布:
A.正态分布 B.偏正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17.佐为人身心发展的前提,并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的是:
A.学校教育 B.个体实践活动 C.成熟、环境 D.遗传素质
18.预设和生成是辨证的对立统一体,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处理教学中生成性问题关键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
A.教学机智 B.较崇高的师德 C.合理的师生关系 D.扎实的专业知识
19.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心理学中的:
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感觉阈限 D.错觉
21.青少年生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期,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则在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2.学生边听讲边记笔记属于:
A.注意的分散 B不平衡性 C 注意的动摇 D注意的转移
23.发现学习是属于:
A.以学生为中学的教学策略 B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C.个别化的教学策略 D.交互式的教学策略
24.一下不属于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是:
A.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B.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离
C.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 D.教育国际化
25.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刻板印象
26.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往场合将会,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
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27.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28.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仲的最高层次是:
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爱与归属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29.耶尔科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30.我国最早出现“教育”一词的著作是: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说文解字》
3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④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2.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3.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教学要有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34.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 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
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 D.有自身的特点的规律
35.我国中小学课程具体表现为:
①教学大纲 ②课程计划 ③教学目标 ④课程标准 ⑤教科书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36.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基础教育权属于:
A.中央 B.地方 C.学校 D.家庭
37.按照记忆的干扰理论,早上起来记忆效果最好,这是因为少了: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D.自然消退
38.“闻一知十”属于学习中的( )现象:
A.定势 B.功能固着 C.迁移 D.创造性
3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 )一书中确定了“终身教育”思想,并提出了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A.《学会关心》 B.《教育的使命》 C.《学会生存》 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40.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41.教育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即:
A.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 B.促进人 社会化功能和促进人个性化功能
C.文化功能与科技功能 D.促进社会发展功能与促进个体发展功能
42.近年来人们十分重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反映出对( )教学规律的认识。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
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作用相结合
4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
A.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相结合原则 D.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原则
44.德育的内容包括:
A.道德教育 B.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
C.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D.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45.学校德育的最基本途径:
A.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B.社会实践活动
C.课外、校外活动 D.课堂教学活动
46.衡量人们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7.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为:
①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 ③德育影响 ④德育内容 ⑤德育方法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48.实质教育论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
A.发展能力和官能 B.获得知识 C.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 D.建立人际关系
49.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①学生发展为本 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A.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50.教学中两种基本的学习方式是:
①合作学习 ②自主学习 ③接受式学习 ④探究式学习 ⑤集体学习 ⑥个体学习
A. ①② B. ③④ C. ⑤⑥ D. ①④
51.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教育可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有教育学家称为:
A.顺序性 .B.最近发展区 C.阶段水平 D.互补性
52.“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 B.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53.思维的基本特征是:
①间接性 ②概括性 ③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 ④直接性
A. 仅① B. ②③④ C. 仅①④ D. ①②③
54.我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与我们具有相同在态度和价值观的人并与之表现出相互吸引,这符合人际吸引中的:
A.相似性 B.互补性 C.接近性 D.熟悉性
55.儿童在2-3岁时是学习何种语言的关键期:
A.口头语言 B.书面语言 C.内部语言 D.本族语言
56.精神分析学派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
A.冯特 B.华生 C.弗洛伊德 D.詹姆斯
57.以下不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观察力 B.思维力 C.记忆力 D.意志力
58.在抽象思维中,起特别重要作用的是:
A.形象 B.语言 C.动作 D.图形
59.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D.心理障碍行为
60.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是:
A.为人师表 B.教书育人 C.终身学习 D.关爱学生
『玖』 义务教育法保护我们哪些权利
一、教师的基本权利
教师的基本权利是教师在履行教师职务过程中,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待定,根据自己的意愿实现自己某种利益的可能性。这些权利表现为教师作为权利主体,有权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可能性。具体地说教师的基本权利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
《教师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教书育人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权利和职责,教师向受教育者提供的产品是教学服务,这种产品的主要特点是无形性性、教与学的不可分离性和可交易性。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不是孤立的,而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教材教法与专业创新、政治思想与道德教育、考试评价与能力培养、校园文化与课外活动等。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项教与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为学而存在,学又要靠教来引导,两者是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其中第一要素是教师,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传授知识的重要主体。因此,只有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学校的教学活动才能得以正常进行。
(二)从事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权利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这是党对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战略性指导意见。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主要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特别是教师的知识,它是单一的、不变的,需要不断地加以保养和更新。例如从事国际贸易法律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注意传统的货物贸易及其法律的变革,还必须认真地去学研国际服务贸易和国际技术贸易的法律框架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和投资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因此,学校必须保障教师在教书的同时,积极地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权利,尤其是应加大对高校科研工作的资金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
(三)指导学生和评定学生的权利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受教育者的活动,受教育者的学习活动必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按照一定教学计划的具体要求进行。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指导,可以使学生的学习避免反复探索的曲折道路,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更有效的学习成果。另外,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还有权对学生的品行和学习做出评价。当然,教师在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时,必须做到客观、公正,不能主观、片面,更不能出现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以及家长应充分尊重教师,保障教师在指导学生和评定学生方面的权利得以全面执行。
(四)按时获取报酬的权利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著名需要层次理论,已为当今社会各界所接受。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有五大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生理需求在未被满足前,没有任何其他的需要会被当作是激励的基础,因为个人的生存是最基本及最重要的考虑。
目前,有些学校拖欠教师工资相为严重,且拖欠面大,拖欠时间长。据河南省的一份调查,全省拖欠教师工资超过2亿元,个别地方拖欠均超过十个月以上。这些行为严重地侵犯了教师最基本的生存权利,极大地伤害了教师的情感,更重要的是严重地违反了国家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第四款规定: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带薪休假”的权利;2003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十条规定:“民办学校应当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并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可以想象,如果教师最基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证,又怎样能保障其从事教学工作?如果不能保障正常的教学工作,又怎样能要求他们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学校中,从事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任务是靠教师完成的;学校中的各行政和后勤部门人员是为教学服务的,与其说他们是管理者,不如说是服务者。一些学校的行政部门本末倒置,大搞官本位,不仅对教师的正确意见和建设不予采纳,而且还破坏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应该指出:学校的管理者不一定对学校的运行状况了如指掌,也不一定拥有管理学校的专门知识。而教师是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专业人员,有些教师还是某一领域的专家。他们对学校状况比较了解,又有管理学校的动力。如果这部分人才在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决策中不予考虑,则学校管理层的决策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完备,甚至是错误的。
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实现的,《教师法》第七条第五款规定:教师享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对教职工代表大会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学校要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在现阶段,教职工代表大会只设立于公办高校中,民办高校是否设立教工代表大会法律上设有明确规定。但是《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的教师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既然公办学校的教师有权通过教工代表大会的形式参与学校民主管理,那么民办学校的教师也应当有这个权利。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靠单个人的行为是不行的,只有组成一定的机构参与管理才能达到目的。因此,笔者建议,对民办学校中的教职工机构缺位的规定,法律应当有所作用。
(六)参加进修和培训的权利
《教师法》第七条第六款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养”的权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指出:“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生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①。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要想生存,就得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终生学习已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知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是教师这一特殊的主体,只有不断地提高素质,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应积极地为教师提供进修或培训的机会,并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这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办学者的法定义务。
①《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
二、教师权益的法律保护与救济
教师所享有的合法的权益,是由国家的强制力量保证其实现的权利。从广义上讲,加强保护教师的立法,使我国的教育法律日趋完备,是保护教师合法权益的重要方面。同时,加强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懂得自己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以便正确地行使教师的权利,自觉地履行教师的义务,这也是保护教师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应该指出,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是各个执法部门的一项共同任务。一项权益的法律保护,包括法律的事前规则和法律的事后救济。法律的事前规则是指法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和尺度,判断、衡量人们行为的是与非,从而影响全社会对自己行为人的价值判断;法律事后救济的功能是为权利受到损害的受害者提供法律上的补偿,使受损害权利得到恢复和补救。当然,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法律对教师保护的事前规则。
在实践中,教师权益的法律保护,主要指当教师的权益受到非法侵犯时的事后救济,即法律对其权益予以恢复和补救的相关法律制度和程序。
(一)教师权益的民法保护
教师的财产权和人身权是我国民法保护的重点内容。在民法学上,财产权是物权的一种,分为自物权和他物权两大类。自物权是所有权,是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他物权是非财产所有人在他人财产上设定某项权利的物权。人身权是指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而又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按照权利的性质不同,人身权可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前者主要指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为维护自己的生存和尊严所必需具备的人身权利。如教师的健康、名誉、姓名等;后者是指为法律保护的基于民事主体某种行为、关系所产生的与其身份有关的人身权利。如教师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光荣称号,就是一种与身份权有关的荣誉权。
当教师的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视不同情况,提起下列三种诉讼:
1.确认之诉。确认之诉是教师对于有争议的民事权利,请求法院依照审判程序确认其归属、性质或是否存在、是否有效的诉讼。例如,教师获得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只有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能予以剥夺。如果学校剥夺了教师已获得的“荣誉称号”,教师有权请求法院就学校的行为是否有效加以确认,从而保护教师的合法荣誉权;
2.给付之诉。给付之诉是教师作为民事权利主体请求法院依照审判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某种民事给付义务,以便实现自己某种利益的诉讼。例如,要求义务主体给付拖欠的工资等;
3.形成之诉。形成之诉是教师请求法院依照审判程序改变现有的某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形成某种新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或者消灭现有的某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诉讼。例如,教师在与他人合著的作品出版时,有权要求承认其作者身份的权利。
(二)教师权益的刑法保护
刑法制定的目的在于惩罚犯罪,保护人民。通过刑事法律的救济,可以修复被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从而为受害者伸张正义。刑法与民法相比,具有对受害者的补偿不具有直接性的特点。但是刑法的适用,能使社会正义得以实现,从而达到净化社会环境的目的。
我国《教师法》专门规定了两种追究刑事的情形。其一,侮辱、欧打教师,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二,国家工作人员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条(报复陷害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三)教师权益的行政法保护
行政法律救济主要是通过相关的解决行政争议的行政实体法和行政程序法的规定,赋予行政相对人了解行政机关做出行政行为的权利和为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陈述、辩解和获得救济的权利。《教师法》中的行政法律救济程序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申诉制度上。应该指出,《教师法》中的申诉制度与一般意义上的申诉制度是不同的,它是一项法定的申诉制度,具有行政法上的拘束力和执行力。
根据《教师法》的规定,教师在以下情形可以提起申诉:
1.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这里的合法权益包括《教师法》规定的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中的一切权利,如: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指导学生与评定学生,获取报酬与民主管理等。
2.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以上两种申诉的30日内,做出处理。
3.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教师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教师的权益急需依法予以规制和保护,这是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盛衰成败的大事,一定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66699999 2009-11-06 17:44:42 高校教师基本权利的法律保护
王春晖
(大连商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9)
内容提要:本文对高校教师基本权利的概念、内函做了一般性的理论阐释,指出教师在培养人才的基础性作用是全社会公认的,教师的合法权益必须依法予以保护。
关键词:教师权利、法律保护、法律救济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作为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师,是履行向受教育者传递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的专业人员。应该指出,教师在科教兴国、培养人才的基础性作用是不可质疑的,是全社会公认的,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尊师重教”的口号我们已经喊了十几年了,然而忽视和轻视教师的地位,侵犯教师权益的现象仍屡屡发生。
“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维护教师的权益,这是广大教师都极为关心的问题。本文对教师权益中法律保护和救济进行探讨,目的在于希望这些问题能得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管理层以及广大教师的重视,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得以解决。
一、教师的基本权利
教师的基本权利是教师在履行教师职务过程中,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待定,根据自己的意愿实现自己某种利益的可能性。这些权利表现为教师作为权利主体,有权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可能性。具体地说教师的基本权利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
《教师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教书育人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权利和职责,教师向受教育者提供的产品是教学服务,这种产品的主要特点是无形性性、教与学的不可分离性和可交易性。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不是孤立的,而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教材教法与专业创新、政治思想与道德教育、考试评价与能力培养、校园文化与课外活动等。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项教与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为学而存在,学又要靠教来引导,两者是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其中第一要素是教师,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传授知识的重要主体。因此,只有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学校的教学活动才能得以正常进行。
(二)从事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权利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这是党对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战略性指导意见。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主要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特别是教师的知识,它是单一的、不变的,需要不断地加以保养和更新。例如从事国际贸易法律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注意传统的货物贸易及其法律的变革,还必须认真地去学研国际服务贸易和国际技术贸易的法律框架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和投资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因此,学校必须保障教师在教书的同时,积极地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权利,尤其是应加大对高校科研工作的资金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
(三)指导学生和评定学生的权利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受教育者的活动,受教育者的学习活动必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按照一定教学计划的具体要求进行。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指导,可以使学生的学习避免反复探索的曲折道路,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更有效的学习成果。另外,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还有权对学生的品行和学习做出评价。当然,教师在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时,必须做到客观、公正,不能主观、片面,更不能出现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以及家长应充分尊重教师,保障教师在指导学生和评定学生方面的权利得以全面执行。
(四)按时获取报酬的权利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著名需要层次理论,已为当今社会各界所接受。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有五大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生理需求在未被满足前,没有任何其他的需要会被当作是激励的基础,因为个人的生存是最基本及最重要的考虑。
目前,有些学校拖欠教师工资相为严重,且拖欠面大,拖欠时间长。据河南省的一份调查,全省拖欠教师工资超过2亿元,个别地方拖欠均超过十个月以上。这些行为严重地侵犯了教师最基本的生存权利,极大地伤害了教师的情感,更重要的是严重地违反了国家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第四款规定: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带薪休假”的权利;2003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十条规定:“民办学校应当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并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可以想象,如果教师最基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证,又怎样能保障其从事教学工作?如果不能保障正常的教学工作,又怎样能要求他们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学校中,从事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任务是靠教师完成的;学校中的各行政和后勤部门人员是为教学服务的,与其说他们是管理者,不如说是服务者。一些学校的行政部门本末倒置,大搞官本位,不仅对教师的正确意见和建设不予采纳,而且还破坏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应该指出:学校的管理者不一定对学校的运行状况了如指掌,也不一定拥有管理学校的专门知识。而教师是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专业人员,有些教师还是某一领域的专家。他们对学校状况比较了解,又有管理学校的动力。如果这部分人才在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决策中不予考虑,则学校管理层的决策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完备,甚至是错误的。
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实现的,《教师法》第七条第五款规定:教师享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对教职工代表大会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学校要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在现阶段,教职工代表大会只设立于公办高校中,民办高校是否设立教工代表大会法律上设有明确规定。但是《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的教师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既然公办学校的教师有权通过教工代表大会的形式参与学校民主管理,那么民办学校的教师也应当有这个权利。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靠单个人的行为是不行的,只有组成一定的机构参与管理才能达到目的。因此,笔者建议,对民办学校中的教职工机构缺位的规定,法律应当有所作用。
(六)参加进修和培训的权利
《教师法》第七条第六款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养”的权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指出:“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生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①。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要想生存,就得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终生学习已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知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是教师这一特殊的主体,只有不断地提高素质,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应积极地为教师提供进修或培训的机会,并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这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办学者的法定义务。
①《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
二、教师权益的法律保护与救济
教师所享有的合法的权益,是由国家的强制力量保证其实现的权利。从广义上讲,加强保护教师的立法,使我国的教育法律日趋完备,是保护教师合法权益的重要方面。同时,加强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懂得自己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以便正确地行使教师的权利,自觉地履行教师的义务,这也是保护教师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应该指出,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是各个执法部门的一项共同任务。一项权益的法律保护,包括法律的事前规则和法律的事后救济。法律的事前规则是指法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和尺度,判断、衡量人们行为的是与非,从而影响全社会对自己行为人的价值判断;法律事后救济的功能是为权利受到损害的受害者提供法律上的补偿,使受损害权利得到恢复和补救。当然,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法律对教师保护的事前规则。
在实践中,教师权益的法律保护,主要指当教师的权益受到非法侵犯时的事后救济,即法律对其权益予以恢复和补救的相关法律制度和程序。
(一)教师权益的民法保护
教师的财产权和人身权是我国民法保护的重点内容。在民法学上,财产权是物权的一种,分为自物权和他物权两大类。自物权是所有权,是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他物权是非财产所有人在他人财产上设定某项权利的物权。人身权是指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而又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按照权利的性质不同,人身权可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前者主要指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为维护自己的生存和尊严所必需具备的人身权利。如教师的健康、名誉、姓名等;后者是指为法律保护的基于民事主体某种行为、关系所产生的与其身份有关的人身权利。如教师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光荣称号,就是一种与身份权有关的荣誉权。
当教师的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视不同情况,提起下列三种诉讼:
1.确认之诉。确认之诉是教师对于有争议的民事权利,请求法院依照审判程序确认其归属、性质或是否存在、是否有效的诉讼。例如,教师获得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只有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能予以剥夺。如果学校剥夺了教师已获得的“荣誉称号”,教师有权请求法院就学校的行为是否有效加以确认,从而保护教师的合法荣誉权;
2.给付之诉。给付之诉是教师作为民事权利主体请求法院依照审判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某种民事给付义务,以便实现自己某种利益的诉讼。例如,要求义务主体给付拖欠的工资等;
3.形成之诉。形成之诉是教师请求法院依照审判程序改变现有的某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形成某种新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或者消灭现有的某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诉讼。例如,教师在与他人合著的作品出版时,有权要求承认其作者身份的权利。
『拾』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包括哪些内容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题)》共包括三部分: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建议,在“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下,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包括三个维度、是四个领域,分别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做了详细阐述。对《专业标准》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儿童观:坚持以有而为主体,幼儿为本 在《专业保准》的第一部分机提出其基本理念之一为:幼儿为本,“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合适的教育,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将以幼儿为本的儿童观作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保证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笔。 所谓“儿童观”即对儿童的观点和看法,北京师范大学庞丽娟教授指出: “儿童观是指教师关于儿童的基本看法,包括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心理发展动力等一系列问题的一般性认识及由此形成的对儿童的特定期望等”。该标准凸显了幼儿教师应坚持以“学习为主体,幼儿为本”的儿童观,主要表现为: 第
一,在理念上,应坚持以儿童为本,尊重有而作为个性的独立性、特殊性,主动性,对其进行适宜的教育。 第
二,在对幼儿的态度上,要关爱、尊重、信任幼儿,不可歧视,以正确的态度看度,撅起”小大人观“等其他人不重视或不能正确认识儿童的观点。 第
三,对幼儿的教育教学,幼儿教师应掌握有而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及规律,了解幼儿个体的一般特点及差异性,为幼儿创造条件,鼓励其主动、积极的学习,对幼儿施以适当的教育。 (二)教育观:体现人体注意教师观 所谓教师观,即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地位、权利的认识。传统教师观将教师比作为蜡烛、园丁,虽然蕴含教师默默付出的伟大,但是也将较之于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是知识的代言人、传递着。人本主义流派对传统的教师观提出挑战,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为代表的人体注意者认为教师应与儿童平等,尊重儿童的主题性,发挥儿童的独立性。以罗杰斯为代表,“在其学习者中心理论”基础上,提出“教师及促进者”的观点:为人教师在儿童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应该是一个“待着”,教师的作用是为儿童创造一种适宜学习的氛围,主张教师同学生之间建立具备“真实”、“理解”、“接受”三种品质的师生关系,作为促进者,帮助者,辅助者、合作者促进儿童的学习。 教师的教师观直接决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评价模式以及师生的交往模式,因此作为幼儿教师专业的标准及依据,《专业标准》借鉴人本主义教师观的理念,对教师的教育行为提出明确要求,表现为:第一,强调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包括硬件环境如玩教具,游戏场所,同时还包括从软环境如良好的师幼关系,要求幼儿教师了解儿童的身心关系,用适当的语言与其交流,同时带着爱心、耐心在尊重、新人幼儿的前提下与幼儿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