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联动家访
『壹』 构建留守儿童社区支持网络的论文
不好意思,没写多少啊.嘿嘿,还请笑纳.
献爱心,你我关注留守儿童:手拉手,大家共创美好明天
据调查,全国现有流动人口已超过1.3亿,像安徽、河南、四川这样的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在外的农民工都在1000万人左右。在一些地区,和祖父母或者其他亲戚一起生活的儿童,已占到七成左右。之前,《人民日报》曾作过一个调查,认为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在于“道德滑坡”。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父母都外出了,这个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很难受到有效的家庭教育。近日,就农村留守儿童话题,中国社会调查所对北京、深圳、广州、河南、四川、湖北等省市的670位公众(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比例为6∶4)进行了调查。结论是,夫妻双方都在外的务工人员较多,儿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留守儿童正处于认识人生关键时期,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帮助,他们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偏离。事实表明,这些孩子心理容易产生多方面的缺陷,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有调查表明,历年青少年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为这类孩子。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农民外出打工的目的是为了脱贫致富,可是如果因此出了“问题孩子”,一个家庭就毁了,多少年的心血马上全部白费。然而,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外出打工农民对子女的关爱大多停留在表层,给零花钱、买新玩具……但对他们心灵上的需要关心得很少,导致出现了“道德真空”。因此,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一个亟需正视的社会问题。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除了可以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也能解决农村外出打工者后顾之忧。
把留守儿童的问题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成立专门委员会,可以动员和整合全社会力量,加强对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和培养,让他们健康地度过这段特殊的人生历程。当然,这只是走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第一步,接下来,如何能让这个特殊群体感受到关爱,走出困境,需要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不断探索。
据报道,全国首家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在江苏如皋市林梓小学成立,从而填补了国内该专业委员会的空白。留守儿童是无辜的,不应成为父母打工的牺牲品。社会和家长有责任帮助他们消除心灵上的荒漠,还他们一片绿洲。
家不仅仅是吃饭、休息的地方,更是关爱、亲情汇聚的地方。记者昨日从市妇儿工委办获悉,我市正在部分区(市)县试点由政府牵头、社会参与的关爱留守儿童运作体系,以期通过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全市10万农村留守儿童再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这一做法属全国首创,被誉为另一个“成都模式”。据悉,目前我市已在双流等地进行试点。今后,若“成都模式”普遍推行,我市将按每个区(市)县投入20万元的标准拨出专项资金,帮助各地开展这项民心工程。
据市妇儿工委办、教育局、妇联等部门的初步调查统计,我市农村留守儿童有10.36万人,约占农村在校学生总数的15%。去年底,市妇儿工委办协同有关部门在邛崃、金堂、双流等地筛选了6所镇(乡)学校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6所学校的4497名学生中,留守儿童高达1881人,占学生总数的41.8%。父母均在外打工的有952名,其中427名留守学生学业有困难,占了46%;行为习惯差的占33.4%,情绪异常的有11.3%,3.6%的学生独自生活无人照管。
市妇儿工委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留守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学业困难、难于管教、情绪异常(内向、自卑、抗拒)。究其缘由,一是由于双亲长期在外,管教和亲情缺失,给正值成长期的孩子带来负面影响;二是农村学校教育体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市妇儿工委办出台了《关怀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方案》,决定从教育着手,发挥全社会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要让他们活得像歌里唱的那样:是享受着幸福的“宝”。
具体行动
三方联动关爱留守儿童
社会 记者注意到,《方案》强调的是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综合作用:“关爱留守儿童,三方缺一不可”。
形成有效监测
管好看好养好留守儿童
各镇(乡)政府建家庭档案,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外出地点、联系方式、家庭婚育、子女监护、经济收入等情况进行动态、全面的掌握,适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形成对留守人员长期的有效的监测。
在乡镇,各地都要建立家庭服务中心,中心有卫生、民政、公安等服务网络,为有需求的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如帮困助学、卫生保健、疾病防治、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同时,新建学生、儿童托管的公益机构,充分利用镇、乡合并后的闲置资产作为托管用房,管好、看好、养好属地留守儿童。
在农村建立以各种协会、群团、志愿者队员等为主的服务队伍,开展以志愿者服务为主的关怀行动。如在本村发动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提供安抚和帮助,聘请大学生为留守儿童进行家教等。
及时掌握情况
让孩子学习生活都有人帮
农村中小学校应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登记,将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外出时间、务工地、联系方式等)、留守儿童实际监护情况(监护人、联系方式等)、家庭成员情况以及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等情况详细造册登记,以利于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每学期定期向所在乡(镇)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对留守儿童进行个别辅导。重点针对学习困难的留守学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开展个别辅导和个别化教育,帮助其完成学业;对生活困难的,通过帮困助学等手段,帮助解决其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对行为和心理偏常的,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重点开展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同时,通过师生一对一、生生一对一等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帮扶对子。
学校每季度召开一次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会议,在务工农民集中返乡的节假日,召开留守儿童父母座谈会,通报其在校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管理教育建议。班主任每学期要对全班每位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上的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表现,指导监护人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
农村中小学要扩大招收寄宿制学生的规模,优先将上学交通不便、监护人难以承担监护责任的留守儿童安排在校住宿,对缴费困难的留守儿童实行一定的减免。
明确自己责任
让孩子时时感受到亲情
各级政府将统一编写劳务输出人员普法知识手册并向农村劳务输出人员免费发送,使他们明确自己的权益和应履行的义务。并将普遍推行劳务输出人员的赡养和监护责任书签订制度,以缓解留守家庭的赡养、监护等矛盾。
如何让全社会都来关注留守孩子,使他们都能健康成长,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市长张新实始终关注的问题。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全体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张市长就这方面问题进行了发言,提出了建议。张新实忧心忡忡地说,亲情生活的缺失,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了他们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父母监护权的缺失,导致他们生活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他们就像小草一样,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生自长着,许多孩子在个性特征上表现出这样的倾向:有的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有的过分淘气,放任自由,不求上进;还有的过早地流向了社会,成群结伙、打架斗殴,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
张新实说,宿迁全市每年在外务工劳动力超过100万人,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目前,全市留守儿童约20万人,占全市中小学学生总数的30%,全市有32所学校留守学生超过该校学生数的50%以上,部分乡镇小学和初中留守生甚至超过了70%。为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管理,全市已投入1.189亿元新、改建寄宿制学生宿舍33.8万平方米,寄宿学生达到17.1万人,其中留守儿童达12.6万人,占全市留守儿童总数的62.6%。同时,我们从关注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出发,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促进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行为。
张新实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绝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是涉及劳动、用工、三农、户籍制度等多个方面的综合问题,更是关系祖国未来的大事,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演变为严重的社会现象。
他说,让我们高兴的是,温总理的报告和“十一五”规划(草案)都第一次高度重视了这个群体,提出要让农民工的子女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国家投入100亿元新建和改建77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他认为,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仅有国家重视还不够,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对关注留守儿童的认识,在全社会形成一张覆盖到边、监护到底、关爱到位的工作网络,从社会层面上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要推动关注留守儿童政策措施的出台,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政策和法律层面上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保障机制和法律责任;要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他们在学习教育、生活习惯、思想交流、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关爱。
朋友们啊,让我们携手为他们加油把.
如果还不好,可以联系我.QQ27737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