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论孔子的师德教育思想

论孔子的师德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 2021-10-21 17:50:22

① 请概述孔子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孝

百善孝为先,孔子认为孝道是仁的基础。孝不仅仅是赡养老人,最重要的是对父母和长辈的敬重之心,是态度问题,如果只赡养而不尊敬,那就和饲养牲口无异了。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反而对别人很尊敬,那就不正常了,所以看一个人的品行怎么样,首先就是看他有没有孝心。

2、悌

悌指的是对兄弟姐妹的敬爱之情,是对孝道的补充。除了父母,和你关系最亲近的就是兄弟姐妹了,对兄弟姐妹不友好,对别人肯定也不会友好,即使表面上友好,那也是有所企图的,不是真的。

3、忠

中心为忠,为人真诚、诚恳、忠厚,这叫忠。这是一种为人必备品格,不是我们很多人误会的忠君思想,不但对君主要忠,对亲人、朋友,任何人都要忠诚,具备这种品格,你才能在社会立足,才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4、恕

如心为恕,简单说,就是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立场上考虑问题,现在叫换位思考。恕不等于宽恕,宽恕强调的是宽,是宽容、原谅,并不是恕。

5、仁

就是爱人如己,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理论,所以我们讲儒家思想,经常以仁道为代表。

② 简述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在教育上,孔子关于“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等的主张,不仅对中国古代影响极深,对现代的中国教育也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③ 孔子的师德观有哪些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私。讲究教法,循循善诱。

孔子强调立志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不仅要自身,还要教育学生确立崇高志向,树立人生理想,作为个人努力的方向。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带给我们启示: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3)论孔子的师德教育思想扩展阅读:

孔子认为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善于启发学生的心智。教师必须自己经常温习故业,融会贯通,做到有新的领悟、新的体会、新的发现,才能胜任教学工作。教师不仅给学生以知识,还要使学生独立求知,独立思考,并能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这样才算是好的教师。

在《论语》中,经常出现师生平等研讨问题的场景,有时候,师生之间还相互争论,甚至学生严厉地批评老师,而孔子也能接受学生的批评,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平等的师生观。

④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一、孔子教育思想之一:德育----素质教育的重点。
孔子一生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在“德、才”两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以“仁”为出发点,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他认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二、孔子教育思想之二:勤奋好学、讲究方法、注重实效。
(一)勤奋好学----治学的重要条件。
《论语》中有“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乐趣,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对怠惰者给予批评。

(二)学习方法----获知之桥梁。
重视学习方法,是每个学生应有的学习态度。孔子为此曾多次表扬颜回。他主张“温故而知新。”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并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学习时应当独立思考,但思考必须以认真读书为基础,他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孔子教育思想之三:治学严谨,抓住规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几乎人人都知道孔子这句话,这是孔子做学问的态度----治学严谨、求实。他曾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之;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意思是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作证明;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作证明。这是杞国、宋国资料和熟悉历史的贤人不够的原故。如果资料充足,那么我就可以用来作证明了。这足以说明孔子治学严谨、扎实的态度。

⑤ 孔子关于师德的意义

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兴办私学,广纳弟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制度,为当时社会培养出了许多的人才。他在学习与从教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师德观,研究孔子的师德思想对新时期教师师德观的确立大有裨益,有利于推动教师增进博学意识,加强爱生情怀以及更好地树立教师的示范形象,从而加强当今的师德建设。

一、孔子师德观的主要内容

孔子在从教生涯中爱岗敬业,以从教为乐,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并且,他在实践中摸索教学方法,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诲人不倦的乐教精神。“诲人不倦”是教师道德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应热衷于教育事业。孔子在游学中受尽冷遇,甚至曾遭到武力威胁,正是秉持对教育事业坚定的信仰,使其在驳杂纷乱的动荡中能抵制诱惑,经受住了生存压力与困境的严峻考验,安于贫困,诲人不倦,乐在教中,彰显了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和健康积极的良好职业心态,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2.无隐无私的仁爱情怀。孔子主张教师以仁爱之心“泛爱众”,应以一颗仁爱之心来对待所有的学生。人与人之间没有天生的等级差别,不应对个别予以歧视,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孔子办学,不分阶级,不分地域,不分贫富和智愚善恶,只要虚心求教,都予以热心地教导。处于学在官府的时代,这种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孔子依学生的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因材施教是其重要的教学方法。孔子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智商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孔子认为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善于启发学生的心智,循循善诱又是其另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孔子根据教学内容的客观顺序,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一步步地进行诱导,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有步骤地学习,使学生在形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下启发其独立思考,使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这说明孔子作为教师“,其教育技巧之高,它像一块磁性很强的吸铁石,他学生能够紧紧吸在自己的周围,弥散着一种强力磁场,展现出诱人的魅力。”

4.孔子注重自己的身正修养,不仅为学生树立了率先垂范的榜样形象,也为后世为师者指出了要求。正所谓:“教材不是最好的课程,大师才是最好的课程。”孔子不仅善于学习,善于教学,还积极践行其作为教师的“示范者”的作用,他克己内省,注重知行合一,对学生起到了身教影响。

二、孔子师德观对当今教师师德建设的启示

孔子的师德观思想丰富,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鲜活的至圣先师的形象。在当今师德建设面临种种问题的背景下,深刻阐释孔子的师德思想,体会其终身学习、忠诚乐教、为人师表的精神,继承和发扬孔子的师德思想,借鉴其教育教学及修身思想之精华,对于当今教师的形象塑造和师德修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教师要深化博学意识。孔子之所以能成为令人高山仰止的一代宗师,与他终身好学乐学紧密相连。孔子的好学和终身求学不止的精神,对信息多元化的今天更具现实意义。这昭示了作为教师应首先是一个终身不辍的“学”者,拥有广博的知识,这也是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一个基本内容。在越来越注重知识学习的现今社会,幼儿教师的传统角色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如果不抱有终身学习的坚定态度并付诸行动,如果不广泛涉猎,深入探究,不断更新而依然故我,教师有限的知识信息库将逐渐被掏空。实践也证明,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因为教师的丰富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教师既要从横向上不断拓展知识面,尽可能地多了解本专业以外的知识,争取做到“博”,又要从纵向上挖掘专业理论深层次的东西,不断探索,进而达到“渊”。

2.教师要坚定职业信仰。孔子一生从教,他关爱学生,热爱并致力于教育事业。他的重教、爱教、专心致志地教,都体现了他作为一名教师所具有的坚定的职业信仰。信仰是人精神世界的支柱,是自身行动的指南。一些教师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中,有相当数量的教师面对相对不高的社会地位和相对不高的收入以及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产生了令人忧虑的职业倦怠,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丧失,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对象,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而纵观孔子坎坷的生命历程,绝大部分时间都颠沛流离,贫困艰辛,正是坚定的职业信仰作为强大的力量支撑他终生为师,无怨无悔。这让我们看到,只有坚定教育信仰才能做到真正的热爱学生,真诚关爱学生,这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所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全面地关心学生,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

3.教师要树立示范形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孔子是学高身正的教师典范。孔子认为身教重于言传,孔子在他的整个的教育生涯里,始终克己内省,行胜于言,使弟子无不“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真正践行了教师的示范作用。当今,教师的这种身先示范的作用对学生的影响仍不可忽视。教师要身体力行为学生树立好学善学的榜样形象,更在于教师的以身作则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塑造起到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因为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在于教会学生做人,而教师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推动学生追求高尚品质的力量,教师道德表率是学生道德塑造的最好途径。由于教师这一职业活动对象的特殊性,教师必须加强个人修养,当好以身作则的“示范”者。教师职业不同于其他社会职业,教师是用自己的知识、品格、言行等直接去影响学生。学生正处于思想、情感、性格等尚未成熟稳固的形成发展阶段,易受外界影响,普遍有乐于接受教师指导,愿意观察和模仿教师言行,并以教师为表率的特点。所以,教师更要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强化修身意识,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以自己高尚的品格、言行去影响学生。

总之,孔子的师德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教育思想文化体系中的宝贵遗产。孔子开展教育,弘扬师德,他终身求学而不懈怠的学习意识,忠诚教育事业的态度以及为人师表身先示范的身教作用,为历代教师树立了典范。孔子的师德思想对于当代教师的师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学习和继承这一思想对当今的师德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⑥ 孔子的教育思想

《论语》是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文献,对我国传统教育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1.重视教育的社会教化功能 孔子非常重视教育的社会政治功能,把发展教育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他认为国家人口众多了,要使人民富裕,富裕了要进行教化: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他_为通过教育的道德教化,社会治理效果比单纯依靠法制更好。他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2.教育目标是培训内圣外王的君子 孔子提出了教育目标是培养君子,他强调,“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并对君子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一段提出君子包括三个层次:“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可以看出,他的教育目标和《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实质上开启了儒家教育追求“内圣外王”目标的思想源流。 来源:知识文库

⑦ 论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对水的看法: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呀!
这是孔子用来教育他的弟子如何做人的.

热点内容
滁州教师 发布:2025-01-12 00:16:50 浏览:456
生石灰物理常数 发布:2025-01-12 00:11:41 浏览:257
拼音a怎么打 发布:2025-01-11 23:54:51 浏览:644
一只小鸟教学设计 发布:2025-01-11 23:41:11 浏览:648
数学软件应用 发布:2025-01-11 23:27:30 浏览:526
语文作业下载 发布:2025-01-11 23:26:40 浏览:901
延庆教育委员会 发布:2025-01-11 23:26:39 浏览:215
上海洛德化学 发布:2025-01-11 22:57:23 浏览:190
中公教育四川 发布:2025-01-11 22:11:08 浏览:189
智慧的英语 发布:2025-01-11 22:01:53 浏览: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