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守底线师德

守底线师德

发布时间: 2021-10-30 07:26:13

如何理解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底线要求

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书育人,教师也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从我走上三尺讲坛的那一天起,我无时无刻不为自己的职业感到骄傲和自豪,也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深深体会到教师的职业首先是爱国守法,德育先行,严格按照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去做,依法执教;其次是有责任感,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第三是不断学习知识,充实自己,也传授给学生。下面我从以上几点谈谈自己的感悟。
第一、爱国守法,德育先行。要教好书育好人,必德育先行。作为一名教师,德高为师,我经常以这句话提醒自己,要有高尚的师德,事事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不迟到,自己就不能迟到,要求学生干净整洁,自己就不能邋遢,要求学生乐观向上,自己就更应该笑对人生,要学生爱你,你首先要爱学生,要学生遵守校规,你首先要遵守,与学生一起学习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在德育方面加大教育力度,使学生首先成为一个像老师一样爱国守法的公民,一个有着良好品德的中国人。和学生融合在一起,都有了好的道德,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依法执教,有学生上课开小差,我就不会罚他抄课文;有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我也不会罚他站,更不可能赶学生出教室。在面对学生问题时,走进学生的心灵中去,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准症结,同时还要有耐心。决不能动不动对学生发火、甚至打骂,这不仅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学生的心灵,而且使学生离你越来越远。所以我们心中有法,才能依法执教,尊重学生,才能和学生拥有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二、有强烈的责任感,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自古至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长久以来,我们教师承载着普通人对其更多的期待和信任,在我的平凡工作岗位上和工作过程中,强烈的责任感使我能把自己所掌握的有用知识技能方法全部教给学生,毫不保留,在课堂上讲好每一节课,把课讲透、讲精、讲通、讲活。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家庭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栋梁,作为教师要对学生的前途和未来负责,要对学生的人生负责,要对社会及学生的家长负责”。在这种强烈的责任感的驱使下,我努力为祖国培养有用的合格人才,培养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第三、终生学习的思想。“依法执教”在规范我们教育行为的同时,也教育了我自己。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改革步伐的形势要求下,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主动更新观念,履行《教师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而要履行好法律,就必须学习,充实自己大脑,做到有法可依,爱国守法是师德修养的基础,我更要把它学好,这样才能更好育人,也才能桃李满天下。
总之,我们要从点滴做起,平日的教学管理中充分贯彻“依法执教”的精神,结合 “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充分尊重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教育问题、实施教学。依据法律,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恰当的教育手段。从素质教育入手,不以考试成绩优劣评判学生,重在特长与爱好,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培养“四有”新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② “师德红线”究竟是什么线,是“道德底线”,还是“法律底线”

是道德底线,虽然各级主管部门出台了相关的规定,但仅是一种约束机制,并没有行成法律形式的强制措施,主要还是靠教师自觉遵守。

③ 教师,如何坚守社会伦理的底线

近段时间,教师师德再次成为网络讨论的焦点。四川的范美忠因在地震中不顾学生安危而自己先逃生,并后来在网上“晾晒”自己逃跑理由而被网友炮轰为“范跑跑”、安徽的杨经贵因对上课期间学生打架不管不问而使得一名学生丧命而被冠名为“杨不管”,“范跑跑”和“杨不管”成了师德沦丧的标签,对教师职业伦理讨论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尖浪口之上。 正如一位网友所言,近来汹涌的对于师责师德的问责,未尝不是公众长期在各种教育乱象和教育冲突下的一次集中爆发。为什么社会对教师伦理的丧失而如此全民口诛笔伐呢?恐怕不仅仅是对中国教育前景的关注,更重要的教师职业伦理是一个社会的底线。底线伦理是由北京大学何怀宏在《底线伦理》中提出,作者认为“底线伦理即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遵守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雨果说,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是为人的常轨。”并指出“医德师德是衡量社会道德底线的标尺”。也就是说,一旦医德师德失陷,社会伦理将脆弱的不堪一击。 “范跑跑”和“杨不管”只是市场经济下师德底线失陷的两个极端的例子,但它却深刻表明了当今社会伦理的深层次困境。何怀宏教授在2000年指出“市场经济初始,价值多元化胚胎形成之际,我意识到,机遇、自由降临同时,底线伦理亦直面挑战。不杀人、不说谎、不欺诈、不奸淫、不偷盗,在市场经济下亟待重申。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但你不能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道。你攀升不到道德最高境界,但道德最低下限必须坚守,那是人类最后屏障!”但是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伦理的底线显得那么的脆弱,“范跑跑”有胆量出来坦露自己的心声,还有多少与此类似的“张跑跑”、“李跑跑”隐藏着自己的“逃跑”的故事。老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什么今天失去它的应有的光辉,让人深思,背后的各种社会因素盘根错节,难以理清。 不可否认,教师社会地位在今天仍然不高,尤其是小学教师和穷困地区的老师,很多老师没有资格证就上岗,缺乏正规的训练;教师待遇在整个社会基层中收入较低,甚至很多地方的教师半工半商;教师的考核机制不成熟等等,时不时还要背起妖魔化的沉重舆论压力,中国教师的生存显得那么的步履维艰,坚守伦理的底线需要承担多大的压力和勇气。于是违背肩负起社会所期望的各种“无我”高尚伦理责任事件频繁发生,也就不足为奇!教师职业是神圣的,教师不能犯错,稍有错误便被世人口诛笔伐;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能太“物质”,稍有富裕的教师,便被人们称为不道德的……反此种种,社会在进行谴责教师的时候,又有谁为教师坚守伦理底线的付出进行补偿呢?换句话说,教师伦理底线如何能够让教师心甘情愿的坚守? 哪一个国家的教师也没有象中国教师经历过历史心酸记忆,“教书匠”、“臭老九”到“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名誉上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被戴上了一个又一个闪光耀眼的光环,把教师推到社会精神的最高境界,冠以最崇高和伟大的帽子,而实际上被戴上了一个又一个无形的紧箍咒。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农村学校教师,当初选择教师职业,是因为师范类学校好考,并且能够更快成家立业,缓解家庭压力,而正好从教以后,由于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在自己头上,而自己工资又低,双重的压力使之无法安心工作。既然是职业,劳动与报酬应是对等的,既然是最“伟大的工程师”的职业,待遇就应该是最优良的。然而恰恰实相反,中国的教师,尤其基础教育阶段和基层教育的待遇是苦不堪言。于是“体罚学生、教师旷课缺课”等各种与《教师法》相悖的现象不断发生,实践证明,当教师职业仅仅成为教师养家糊口的工具时候,师德建设就无从谈起;教师还在为衣食住行奔波和费心时,安心教学、爱护学生、守候师德都是抽象的,缥缈的,他们沉重的肩膀无法肩负起底线伦理的职责。当然这些不是支持“范跑跑”“杨不管”的借口,而是整个社会应该面对的问题,当我们谴责他们的时候,应该更多想想他们生存的背景! 教师伦理作为社会伦理的底线标尺,守候底线伦理是社会文明的底线。改善教师的待遇,尤其是初级教育阶段和贫困地区教师的待遇,也许是指望他们担负起中国教育脊背的有效的出路。 链接:底线伦理的意义 底线伦理的意义之一在于,经由一些最基本的价值和伦理,人乃保持“人”必须具有的特性、样态和本质,使人免于沉沦和野蛮到非人的境地。违背了这样的伦理,就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失德、缺德,而是丧失起码的人性和人的本质特征。 底线伦理的意义之二是,它是人之为人的下限。就是说,它不是要求人做圣人、做有德行的人的道德,而是要求人不失去“人”的起码准则的道德。形象地说,人在人兽之间、文明人与野蛮人之间划了一条界线,越过这一界线,就不是“人”之所为,就“不是人”了。 底线伦理的意义之三是,所有人都承认的共同道德和价值,凡具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人们都认同和遵循的伦理。底线伦理由于关涉的不是高级层次的规范(如信仰、社会文化理想、终极关怀),而是最低层次的规范,是作为“人”的最后要求,所以这些规范是文明人都可以、都应该接受的。任何人,无论种族、文化、道德差异如何,都不能拒斥这些伦理规范。

④ "红七条"禁令 能不能守住师德底线

高校教师不得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不得索要或收取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不得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10月9日下午,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向新京报记者介绍,针对近来暴露出的高校教师师德突出问题,教育部已首次划出针对高校教师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
学术抄袭,利用教学和论文指导机会“潜规则”女大学生,把科研经费当成个人消费“钱包”,索要学生或家长的财物,在招生、考试、推优和保研中徇私舞弊等等,这些高校师德问题,使得高校风气每况愈下,原本风清气正的高校变成了名利场、物质与欲望的交易所,令人焦虑。
对高校的师德问题,过去放得太松了,现在抓紧一下,很有必要。故而,教育部发布高校师德“红七条”,正当其时,而且,配套“红七条”,还将建立惩罚和问责机制,一方面,给“红七条”通上高压电,对违反“红七条”的教师严惩不贷;另一方面,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监管不力、拒不处分、拖延处分或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追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给高校负责人也套上了“紧箍咒”。
不论将来执行效果如何,教育部终于出手了,就此而言,值得点赞,更值得期待。因为,凡事管总比不管要好,有规则比没有规则要强。相信,有教育部的“红七条”这把利剑悬在高校教师和负责人的头上,过去那种随心所欲的时代将不复存在。加之网络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舆论监督相对比较给力,若有高校教师踩“红线”,将难逃“天网”。
不过,在问责机制威慑下,高校负责人担心“家丑外扬”之后影响其本人前途,极可能会把教师违反“红七条”的行为进行“内部处理”,从而捂住“家丑”的盖子,导致教师被从轻处理,问责高校负责人落空。所以,教育部还要建立和畅通举报违反“红七条”行为的渠道,及时发现问题,把高校“败类”清除出去,较好地扭转高校的风气。
因此,要使“红七条”真正发挥威力,接下来的任务还非常繁重,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将是一个常态化的过程,能否一以贯之地把整治高校师德风气进行到底,防止人易事移,变成“昨日黄花”,考验着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智慧。而且,整治高校师德,也需要与高校治理法制化和“去行政化”同步。

⑤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遵守哪些师德

要遵守教师十条红线

(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的。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时,不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的。

(三)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评价中不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的。

(四)在招生、考试、考核评价、职务评审、教研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

(五)体罚学生的。

(六)以侮辱、歧视、孤立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

(七)骚扰学生或者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

(八)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财物的。

(九)开展或者组织参与针对学生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报刊等谋取个人利益的。

(十)不听劝阻,组织、要求、诱导学生参加校外有偿补课,或者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的。

⑥ 如何坚守教师从教的职业道德底线

视课堂如生命的敬业精神,敢于自检讨,勇于承认错误的担当精神,明白要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怎么做才是一个敬业爱岗,尽职奉献,守纪惜誉,知荣明耻的优秀教师;
然后从“敬畏事业讲师德,严守教师底线;
敬畏法纪懂规矩,严守公民红线;
敬畏职业守纪律,严守执业边线”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教师有偿补课、体罚和变相体罚、酒后驾车、公然索礼等损害教师形象的案例,阐明师德师风的底线、红线、边线是所有教师不可逾越的“禁区”。
“讲师德、懂规矩、守纪律”巡讲报告会是对优良师德师风的弘扬与洗礼,精彩的报告让该校教职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生活中出现“自律意识不强、从教行为不廉、施教行为不端、个人形象不佳、爱岗敬业精神不强”会有损教师形象,甚至会给的个人事业和整个教体事业带来严重影响,告诫教职工要常怀敬畏之心,在思想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行动上向优秀教师看齐,坚守道德底线,不触碰纪律红线,提师能、修师德、严纪律,做一名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好教师,为上虞职教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⑦ 教师守住底线,不触碰红线是什么意思

不要违背师德之类的,列入金钱

⑧ 在师德师风建设上要坚持四自,不正确的是

剂浓别害凶求湿贱吸览

热点内容
许姓班主任 发布:2025-01-11 20:23:36 浏览:918
大专学历教育 发布:2025-01-11 19:23:58 浏览:883
上巳节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1-11 19:02:29 浏览:221
白浅历史 发布:2025-01-11 19:00:56 浏览:981
假期的英语 发布:2025-01-11 18:31:42 浏览:750
山东教育官网 发布:2025-01-11 18:24:23 浏览:74
什么是酒托 发布:2025-01-11 17:10:35 浏览:652
班主任失落 发布:2025-01-11 11:25:41 浏览:733
生物检测法 发布:2025-01-11 10:32:16 浏览:437
班主任鬼使群 发布:2025-01-11 09:53:08 浏览: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