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中王君师德
㈠ 为啥当年不冒尖的学生,现在这么能干
精心准备的课程,总有孩子在课上嬉笑打闹;
明明就要考试了,可还有学生“晃晃悠悠”;
几个永远不配合的捣蛋鬼,把课堂当成自己的“秀场”
……
当你苦口婆心,试过N种方法来对待这些孩子时,却始终不见成效,自己也渐渐迷茫了。
每个老师都遇到过这样令人头疼的情况,您是否也思考过,到底是不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呢?
或许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这句话对或不对,而在于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教育视野来看待那些“优等生”,和所谓的“后进生”。
我们来听听清华附中语文特级教师王君是怎么看待这个观点的吧!
学生都是可以“度”的吗?
和朋友聊天,谈到度己与度人的问题。
教师这个职业,本质上就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只有“己”这个生命有足够的好,或者越来越好,才有可能让另一个生命也产生良性的变化。所以,要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做一个好老师,必须先度己。
一个朋友疑惑地问:我可以努力修炼自己,努力度自己,这没有问题,可是,是不是有这种可能,有根本不可度之众生?
我明白他的意思。他是说;是不是有学生是不可教的呢?我还听出来了,他的提问直接针对一句老师们特别有争议的名言: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我想了想,正面回答了这个问题:不。众生皆可度。
那,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对很多孩子,我们简直无能为力呢?
这种感觉,我也有过。所以,我理解这个老师的困惑。
但现在这个问题对我,已经不再是难题。我想了想,从下面几个方面谈了谈我的想法。不一定对,我姑且说说,您姑且听听。我想,懂这个道理,恐怕需要点儿年龄和经历才可。但先听别人说说,对自己可能是有益的。
为什么有人说学生不可“度”?
1不要预定“度”的标准
说学生不可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在我们自己这儿,已经先有了一个“度”的标准。不是说“度”不能有标准,而是说,这个“标准”最好不要是我们自己预定的,或者说是我们自己喜欢的。
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们当老师,我们从小受的教育,以及我们从小所处的环境,基本决定了我们对学生的期望方向。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我们自然而然地天然觉得学生就应该努力学习,就应该遵守纪律,就应该低眉顺眼听话……我们的思维方式心智系统使我们头脑中对人才的定义是相对固定的,对优秀学生的定义是相当狭隘的,于是我们潜意识就把学生往这样的方向去“度”。
结果是什么?有学生买账,有学生不买账。从现在的情形看,不买账的学生越来越多。
随着社会的开放,思想的解放,丰富多彩的生命形式不断出现,80后、90后、00后的很多青春形象完全是我们这些70后、60后不可以理解,更不可以接受的。我们要努力去影响他们,但收效甚微。不可控的因素越来越多,“脱轨”的孩子越来越多,我们经常很尴尬,很无力。于是抱怨,现在这些熊孩子,根本不可教。
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确实不一定都是孩子的错。
2什么是“度”?
“度”是让他变成他自己“度”不是要把谁变成为咱们心灵底板上的那个样子,而是让他变成他自己,或者说,助他变成一个更好的他自己。仅此而已。
如果教育不再是塑造,更不是控制中的塑造的话,你会发现,所有的学生都是可“度”的。向善、向美、向真是人与生俱来的渴望。虽然,这些渴望,可能暂时会被成长过程中的很多艰难遮蔽。但这种遮蔽一定是暂时的。完善自我是每一个生命自发的追求,其外在表现形式不同罢了。你不相信,就看不到。你不愿看到,更看不到。
3成长是马拉松,孩子的未来不可轻易揣测其次,我们说学生不可度,可能是因为我们太着急了。
我们和一个孩子相处的时间,其实是非常有限的。短则半年一载,长则三年六载。现在我看来,就算是六年,在生命的长河中,也只能算短短一瞬。更何况我们和孩子相处时可能恰好是他们最幼稚、最动荡,最混乱的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早期。所有的孩子都还在生命马拉松的前几十米。后面还有天长地远漫漫长途。我们根本没有资格去用孩子现在的某些优秀或者不太优秀的表现去判断他的未来。
寒假约见了早年在綦江中学的第一批学生。这些孩子现在已35岁左右了。我惊讶地发现,他们都成长为了“不一样”的自己。当年沉默内向的,现在是公司主管,能干得不得了,灵动得不得了。当年有几个极为乖巧有魄力的小女生,现在却没有了当年的风采……记得当初我们几个老师经常在办公室里议论这些孩子的未来,现在一比较,全都是偏的——当年,我们真是太狭隘了,瞎了眼了。
4走出校园,别让思维把自己固化说学生不可“度”,是因为我们习惯于把孩子留在我们的“时代”。我们走不出校园,就觉得孩子天然会跟在校园是一模一样的。我们的思维固化了,而孩子们成长的脚步根本不会停。我们追不上,也不想追。我们自己可能已经停止成长了,我们没有想象力了,我们被孩子的成长彻底抛弃了还不知道。
这是从长远来看,其实就是在当下,学生,也是时时刻刻在变化的,在进步的。这样的变化,更需要老师的慧心才可能发现。这就好像孩子长个子。一段时间后,我们都能惊奇地发现孩子“蹿”了好大一截,但厉害的老师,或者家长,还能发现孩子在每一天的个子的变化,这就是专业能力了。还有更专业的,他还能从孩子其他的变化——比如对某一种食物的偏好,对某一种衣服的偏好感觉到孩子就要长个子了,并且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样的专业嗅觉极其敏感的,专业感觉极其精准的老师,我是遇见过的。现在,偶尔有时候,我也能做到,或者,比年轻的时候能够做得更好些。
总之,我们说孩子不被“度”,一是因为看不到——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看的能力;二是因为我们等不及——那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多的耐心。我们很多老师,连对自己都失望。他用这样的眼光看世界,必然对谁都失望。
让时间说话,度人先要度自己
回顾20多年的教学生涯,比较诚实地说,还没有看到哪个学生不可“度”。他们都有了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人生。他们在自己的生命轨道上前行,对这个世界都有贡献,都有感悟。有成就大小悟道深浅之分,但没有高下尊卑之分。生命,只要在路上,确实,就是风景,也确实,就能看到风景。
甚至,我现在,对那些按照常规的道德标准看来很失败的生命,也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悲悯。他们也在成长,虽然他们可能是落伍者、忤逆者、反动者、被抛弃者……无论什么者,他们依旧在自度和被人度。这是一定的。
总结一下,能不能看到众“生”被“度”,关键还是自己这个生命是不是首先被“度”了。自己懵懂,世界就懵懂。自己清明,世界就清明。当你看一切不如意,当你总是埋怨诅咒他人时,建议你回看自己的内心。修好我自己的身,养好我自己的心。
你变,世界即变。
度己,你便度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