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支教家访
可以选择带着表扬家访当学生取得进步或优异成绩时,老师直接到学生家中报喜。
我们家访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当地的教育情况和经济情况,然后写一张调查报告,方便开展自己的工作,还为了不让孩子们有压力。
还可以开展线上家访,目的是了解孩子们日常生活,学习的情况,与孩子们家庭实现零距离接触,方便后面教学的顺利进行。
㈡ 支教面试一般会问些什么问题啊
1、你为什么要参加支教?(或你认为我们支教活动的最大意义在哪里?)
这个是对每一个参加面试的同学都要提出的问题,出发点是考察报名者最基本的方面。我们认为,去奉献爱心、给孩子们带去一些帮助是正确的动机。锻炼自己的能力,取得一份人生经历,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有利等回答不被我们赞赏。去支教,你会自然获得这些,但不合适因为这些才前去支教。
2.你以前参加过什么志愿者活动?(举例说明)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大学生选择利用假期打工挣钱,选择支教就意味着清贫与奉献。对此,你怎样看待?你如何使自已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支教教师?
(命题思路:着重考察应试对象的责任感和进取心)
4、如果你很优秀,事情很多,你会把支教放在第几位?
对于比较出色的同学,身兼多职是很常见的情况。学习、各种学生干部工作、各种社团工作、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支教,很多时候不可回避地会产生时间上的冲突。首先,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能够合理坚定地分配时间是我们应该具有的能力;其次,学习是第一位,这点我们没有疑义。但对于其他方面,我们倾向于选择真正愿意投身于支教这项事业的同学。
5.如果你是调研与实践组长,会开展哪方面的活动及调研主题?
6、根据你的了解,你认为支教团目前最大的不足是什么?问题出在哪里?
此题考察同学们对我们团队的关注情况以及自主思考、善于分析等能力。如果对团队没有充足的热情,缺乏基本的了解,此题很容易夸夸其谈,空泛偏离。很多同学对此题回答不够理想,或者认为没有不足(显而易见这是不可能的);或者空乏而谈,没有价值。
7、如果领队意见成为了少数,而你也与领队意见相左,你会怎样处理?如果事情非常紧急,需要立即作出决断,你又会怎么做?
此题考察同学们对团队事务处理方面的认识。前一问回答“加深沟通、换位思考、顾全大局”等都是可以的。后一问是假定的特殊情形,遇到过的实际情况,此时我们倾向于服从领队意见。
8、四人一组去做家访,你是组长,请给大家分配下任务。
此题考察同学们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西部支教去年开展的家访以四人为一组,基本分配是:出发前小组中担任孩子班主任的队员了解孩子基本情况;家访中两人负责交谈,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拍照,之外大家注意了解学生家庭实际情况;返回后负责人及记录者建立贫困学生档案,拍照者拷出照片分类存档。当然我们不会要求大家答出这些,能够尝试将任务分配到人的回答我们都给予了肯定。但相当多的同学只是空泛地描述他认为的家访流程,即“我认为家访应该先……,然后……,然后……”这种回答已经偏离了问题,我们不赞赏。
9、你正在上课,突然两个孩子打起来了,你怎样处理?
此题考察同学们的应急反应和妥善处理方面的能力,这也是我们支教过程中不只一次遇到过的情形。部分同学回答“先把孩子分开到原先的座位上,安抚一下,然后继续上课,课下详细了解后处理”,这是我们赞同的处理方式。但也有部分同学又犯了偏离主题、空泛描述的错误,回答“要和蔼,不能批评孩子,要有耐心”等,这是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但不是处理方法,我们不赞赏。
10、你描述自己性格( ),请举个具体事例证明。
此题目的在于加深对同学们性格等方面的了解。大家选择合适的事例简单陈述即可,但此题回答情况并不好。部分同学不能选择合适的事例,犹豫吞吐;另外部分同学十分健谈,描述非常细致,但冗长而脱离主题,不能很好地向我们传达所需的信息。
11、谈谈你的缺点吧。
此题考察大家对自己的认识,也是为了加深对大家的了解。人都有缺点,诚恳作答即可,我们会予以客观评价。但很多同学避重就轻,顾左右而言他,诸如“我说话比较快”、“我太爱笑”之类的回答,我们不赞赏。
12、假如你的第一次面试和后期考核成绩都很好,但是最终却没有选上,你怎么看待?
此题考察大家对支教、对志愿服务的认识深度,远没有看上去那样简单。我们认为,愿意投身于公益的人应该有宽容淡定的心态。我们比较赞赏“明年我还会再努力,我会……”、“我还可以用其他方式支持团队,比如……”等回答,而对于“我会想知道原因”、“我觉得我不比别人差”“不会吧”之类的回答,我们表示理解但不赞赏。
13.由于工作需要,把你安排到管理安全和调研等事情不再担任教学任务,你会怎么做?会不会有思想的抵触!(此问题是假设,工作安排是担任教学任务的同时负者其他事情)
此题考擦的是不是服从管理、团队意识。思想上有抵触是可以理解的,但需服从组子的安排,并要认真完成各项工作。
14.假如你在支教时担任班主任,为了把本班建设成为健康、文明、向上的优秀班级,你打算怎样实现这一目标?你将如何处理与其他班级之间的关系?
(命题思路:着重考察应试对象的计划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15.作为支教志愿者缺乏教学经验和班级管理经验是必然的。那么你将怎么样在一定的时间内弥补这一缺陷呢?
16.当前社会上流行着这样的一种说法:“教师奴隶化,伏鞍苦挣扎;学生祖宗化,做错不惩罚”,对于上述这种社会现象。
17.现代教学的核心理念是民主平等,你认为在教学中要特别尊重学生的哪些学习行为?
18.现在社会上出现多起伤害学生的事件,你认为怎样才能保证学生与
志愿者的安全?
19.你有什么特长?(如唱歌、绘画、书法、诗歌背诵、写作等)
20.如果支教不像你想象中的那么理想,你会继续尽心尽力吗?
评分标准 满分100分
1. 形象分10分 (穿着、言谈举止等)
2. 能力分40分 (组织,活动,协调能力等)《4——18题》
3. 道德爱心分20分 《1、2、3题主要考察》
4. 特长分20分 (音、体、美、书法、写作特长等)《19》
5. 其他10分 (评委的印象得分)
㈢ 支教老师家访活动总结
7月17日14:30至18:00岭南师范学院花开盛夏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开展了支教老师家访的活动,以接送孩子的路队为主,家访了新塘小学自愿接受支教的每位小学生。
在家访途中,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情问候及招待,他们对大学生下乡支教表示了由衷的欢迎。从家访中了解到了学生在家的情况,同时也了解了学生的家庭状况。总结了学生的家庭状况,大多数的家庭生活水平都是属于中等水平,而同时有一小部分属于贫困户,需要国家政府的支助,是农村帮扶对象。
在家访中发现其中一个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是农村常住户。大多数农村家庭都是中青年都在外地为生计而奔波,留下年迈的父母与幼小的孩子在家。有的家庭甚至是一个老人照看几个小孩,这对一个年迈的老人来说确是一件很苦很累的事,尤其是小孩子爱玩闹,有时会惹一些麻烦,这就更加加重了老人的负担。
社会普遍关注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这是一个社会的民生新闻,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那落寞的眼神,期盼一家团聚的愿望只能在重大节日才能实现,这样的重大节日一年仅有几个,而且并不是每个都会得到团聚,归结起来一年里团聚的机会是少之又少的。
留守儿童的心灵大多是脆弱的',他们会因父母不在家而缺乏父母爱,缺少父母的亲身管教,从而出现心理扭曲的现象,当然这只是少数。在这次家访活动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孩子的内心是自卑的,有的是因为家庭贫困,有的是因为父母不在家等等。为了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支教老师们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以温暖的关心问候去抚慰他们落寞自卑的心。
关爱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人人有责。呼吁出门在外的中青年,无论打拼的再累再苦都不要忘了打电话问候家中盼着你们归家的两代人,不要忘了常回家看看,你此刻的打拼不就是为了想让这两代人能过得更好吗?归根结底,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你们的嘘寒问暖。
㈣ 杭州小伙扎进贵州大山支教11年,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伟大的人往往都是平凡人,并不是所有人的目标都是追逐名利和金钱,就有这么一部分人,默默的做着一些平凡而伟大的事情。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有生而平凡却做着不平凡的事的乡村教室——杨明。他在贵州大山支教11年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2012年,杨明考上了研究生,他也曾因此动摇过,采访中他说:“当时有一种冲动想要离开这里,去深造。”但孩子们哭了,挽留着杨明,于是他再次选择留下。慢慢的,随着教育扶贫的深入,这儿建起了新学校,学生们有了课桌,新书本,新校服,杨明说这是他最开心的时刻!这十一年来他帮助过太多太多的学生,一有家乡想放弃让孩子念书,他就上门家访,极力劝说。因为他,好多孩子的命运被改写,好多的孩子梦想因此实现,他们成功的走出了大山!乡村教师杨明--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
㈤ 如果去山区支教的同时也要去进行家访,但是听不懂人家说的方言,同行的也没有懂的该地方言的怎么办
首先就得用最简单的方式沟通了,手语,用手比划。其次就是纸上沟通了,双方把不懂的方言词汇写在纸上,慢慢的就容易了。
㈥ 如何说服父母同意自己去支教
支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既锻炼自己,又帮助了贫困地区的孩子,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更好更新的教育,一个好的老师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但是父母的担心不是没理由的。贫困地区条件艰苦,远超你的想像。时常停水停电,没有卫生间更没有什么抽水马桶,住的地方也可能没有厕所,要用公共厕所,晚上睡觉老鼠从脸上爬过,去家访遇到狗咬,这些都是我支教的同学曾遇到过的事情。当然可能这是最坏的打算,也有很多地方条件还可以的,这些都有可能。其次支教工资都不高,你大学毕业,留在城市,不管是生活条件还是工资水平都会比贫困地区高。最后,一个人在偏远地方,父母无法照顾,他们会很担心。所以,要说服父母同意,就要打消他们的顾虑。首先呢,就是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整理好自己的房间,早睡早起,做一个自律的人,因为这是父母最直观的体验和感受,他们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变了,有能力照顾自己了,那么他们的担心就会少几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