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厦门师德论文

厦门师德论文

发布时间: 2024-06-26 18:07:39

❶ 冷东的学术论文

1、《明清两代宦官专权与封建专制的关系》,《汕头大学学报》1985年2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分册 1986年2期全文转载,《全国高等院校文科学报文摘》1985年2期登载。获汕头大学1986年科研二等奖,汕头市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社会1986 年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从临清的兴盛看明代漕运的经济影响》,《松辽学刊》1986年增刊。
3、《历代宦官名称及其演变考述》,《汕头大学学报》1986年2期。
4、《历代宦官来源考述》,《汕头大学学报》1986年4期。
5、《试论宦官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中国社科院)《未定稿》1986年11期。
6、《从临清的衰落看清代漕运经济影响的终结》,《汕头大学学报》1987年2期。
7、《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看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汕头大学学报》1987年4期。
8、《试论北魏宦官制度》,《汕头大学学报》1988年1、2合期。
9、《略论北宋宦官》,《汕头大学学报》1988年4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元明清》分册1989年3期全文转载。
10、《宦官生理及心理特点再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5期,《全国高等院校文科学报文摘》1989年2期登载。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分册1988年12期全文转载。
11、《司马迁是不是宦官》,(吉林)《史学集刊》1989年1期。
12、《建国以来宦官制度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年9期。
13、《张居正与宦官关系述评》,《汕头大学学报》1990年2期,获汕头大学1992年科研二等奖。
14、《近四十年来港台地区宦官史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1990年12期,本人为第二作者。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史(一)(先秦至隋唐)1991年2期。
15、《三杨与宦官制度》,《汕头大学学报》1992年2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分册1992年9期全文转载。获汕头大学1994年科研论文奖三等奖。
16、《略论明朝初期军事制度之转变》,《汕头大学学报》1992年4期。
17、《也谈崇祯朝宦官》,(上海)《学术月刊》1993年3期。
18、《翁万达与安南莫登庸之“招抚”》,载于1992年《翁万达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潮汕文化研究论集二集》),深圳海天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
19、《无法超越的困惑━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论宦官制度》,载于第五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
20、《明代宦官监军制度述略》,《汕头大学学报》1994年3期。
21、《明代思想家与宦官关系》,(上海)《学术月刊》1994年10期。
22、《明代政治家与宦官关系论略》,《广东社会科学》1995年2期。
23、《叶向高与宦官关系论略》,《汕头大学学报》1995年2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元明清史》分册1995年10期全文转载。
2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当代思潮》,汕头大学学报1996年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研究》分册1996年9期全文转载。
25、《东南亚潮人的文化特点》,汕头大学学报1997年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分册1998年3期全文转载。
26、《明清以来韩江流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几点意见》,《潮学》创刊号,1993年12月。
27、《浅论榕江流域社会经济史研究》,《潮学》2期。
28、《榕江流域社会经济史资料及研究目录索引》,潮汕历史文化中心揭阳市研究会1994年出版。
29、《十六世纪历史变化中的潮汕海上“盗商”》,1994年《海上丝绸之路与潮汕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深圳海天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
30、《东南亚海外潮人在汕头的投资及其反映》,第一届马来西亚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英文),1997年6月出版。
31、 《叶向高与东林党》,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1期。
32、《东南亚海外潮人移民形态的演变轨迹》,《广东史志》1998年3期。
33、《严嵩与宦官关系论略》,《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3期
34、《明嘉靖朝的安南之役》,《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3期
35、《中国古代农业对西方的贡献》,《农业考古》1998年3期。
36、《海外潮人与暹罗曼谷王朝初期的制糖业》,《汕头》1998年1期。
37、《泰国曼谷王朝海外潮人制糖业的兴衰》,《汕头大学学报》1998年5期
38、《李时岳与汕头大学的历史学科建设》,《纪念李时岳先生纪念文集》,辽宁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
39、论文《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理论与现代化》1998年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分册1999年2期全文转载。
40、论文《社会思潮变化中的汕头文化建设》,《社科大观》1998年3、4期
41、论文《中国制糖业在日本的传播》,《学术研究》1998年12期。
42、《海外潮人与马来西亚麻坡的德教会》,《汕头》1999年1期。
43、《明清海禁政策对闽广地区的影响》,《人文杂志》1999年3期
44、《18世纪清朝与缅甸及暹罗吞武里王朝的关系》,《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3期。
45、《中国瓷器在东南亚的传播》,《东南亚纵横》1999年1期
46、《叶向高‘东林党魁’考辨》,台湾《明史研究专刊》第12期。
47、 《东南亚海外潮人与德教的关系》,《当代宗教研究》1999年2期
48、《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朝鲜的传播》,《东北亚研究》1999年2期。
49、《发挥历史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发展研究》(原《上海高教研究》)1999年6期
50、《明清潮汕地区的海外移民》,《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
5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朝鲜的传播》,《海交史研究》1999年1期
52、《中国古代炼丹术在西域的传播和演变》,《化学教学》1999年10期
53、《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在欧洲的传播》,《历史教学》1999年11期
54、《蓝鼎元视野下的清初潮汕社会》,《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年4期
55、《潮汕地区的制糖业》,《中国农史》1999年4期,页74-80。
56、《郑信与暹罗吞武里王朝的灭亡》,《潮学研究》7期
57、《双性同体的历史衍变及文化含蕴》,《文艺争鸣》1999年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分册》1999年12期全文转载。
58、《妇女在中国传统性别观念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妇女研究论丛》1999年2期
59、《潮州学与客家学刍议》,《广东史志》1999年1期
60、《潮汕地区海外移民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年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地理》分册2000年8期全文转载。
61、《90年代中国宦官研究综述》,《史学月刊》2000年3期
62、《妇女解放运动与“双性同体”观念的衍变》,《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2期
63、《海外潮人在汕头的投资》,1998年晋江《中国侨乡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文卷,页306-316,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64、《潮汕地区的海外移民与地方社会研究述评》,《海交史研究》2000年2期
65、《潮汕海外移民研究管窥》,《广州大学学报》2001年1期。
66、《戚继光平定海盗吴平论析》,《戚继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67、《理想完美人格的追求--教育学、心理学中的“双性同体”》,《广州大学学报》2001年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分册2001年12期全文转载。
68、《国家、区域社会的外延变异—潮汕地区海外移民研究》,1999年湖南石门《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69、《“双性同体”在文学中应用综述》,《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分册2002年1期全文转载。
70、《历史教学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2期。
71、《历史信息化研究》,《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6期。第二作者
72、《明代潮州海盗论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2期。
73、《开设全校选修课的几点体会》,《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9期
74、《“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与岭南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5期,页149-151。第二作者。
75、《“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与岭南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清史研究》2003年1期,第二作者。
76、《明清潮州海商研究》,《地位、权力、角色:明清时代中国商人与社会的分区域研究》论文集,东北师范大学明清史研究所2001年2月出版。《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1期。
77、《戚继光视野下的明代潮州社会》,《广州大学学报》2004年3期。12000字。
78、《论明代潮州海盗》,《李询先生纪念文集》页351-364,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
79、《增设历史与社会新专业的实践与探索》,广州大学学报2004年增刊。
80、《中国火药和火器在亚洲的传播和演进》,《历史教学》2005年9期。核心期刊
81、《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师德观》,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5年12月出版。
82、《郑和下西洋与岭南关系论略》,广州大学学报2006年1期。

❷ 高校师德师风十项准则内容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轻轻家教佛山升学
2018年11月20日
近日,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规范,划定基本底线。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有哪些?深化师德师风建设,这些地方和高校有啥实招?随教育小微一起看↓↓↓

“明确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规范

十项准则要遵守

↓↓↓



“深化师德师风建设

这些地方和高校有实招

↓↓↓



01

黑龙江省:出台研究生

导师“十不准”原则

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和省教育厅近日联合出台《黑龙江省关于加强新时代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研究生导师“十不准”原则。

“十不准”原则分别是——

违反法律、法规、政策,发表不当言论行为(包括微博、微信、网络等);

违反研究生招生政策,谋取个人私利;

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男女关系;

违规收受现金、礼金、礼品、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

不当占有研究生应得津贴;

不按时审阅学术学位论文和反馈意见并产生不良影响;

在论文评审、答辩等人才培养环节,违规收取费用;在学位论文抽检方面出现“存在问题”论文;

在培养环节的鉴定、评审意见不认真、不严肃,违规让他人代签并产生不良影响;

强迫研究生处理个人或家庭事务并产生不良影响;

不积极、主动、认真指导学生,没有尽到导师应尽的职责,受到学生投诉并得到核实。

对出现以上不认真履行导师职责导致所指导的研究生发生学术不端或其他违纪违规行为,视情节轻重采取通报、约谈、减招、限招、停招、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措施,对存在师德师风问题的导师,实行一票否决。

02

北京大学:编制《北京大学教师手册》,让每位教师“读得全面,学得透彻”

北京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中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

先后出台《教师行为规范》《教师违规违纪调查处理办法》《师德教育实施办法》《师德“一票否决”实施细则》等系列规章制度,对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职业操守、师德教育、师德考核作出具体规范要求。

通过编制《北京大学教师手册》,汇集和说明教师职业活动的制度规则,帮助教师掌握在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中遵循的教师行为规范、师德师风等要求,切实做到每位教师对学校《教师手册》“读得全面,学得透彻,用得精准”。

建立了教师职业道德和纪律委员会及其调查处理机制。用制度和规范引导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依照制度文件对教师违规违纪行为进行警示和惩处,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

03

中国人民大学:把师德考评

作为首要标准贯穿始终

中国人民大学出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和《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规范,详细规定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原则、主体、程序、负面清单以及处理方式,列举了教师禁行行为和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的情形。

建立师德考核评估机制,设立师德师风评估环节,把师德考评作为首要标准贯穿始终,对有违师德的行为零容忍。

04

厦门大学:建立师德档案制度

厦门大学修订《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制定《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考评实施细则(暂行)》等制度文件,健全师德建设和考评制度。

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建立师德档案制度,将师德考核结果及因违反师德行为而受到处分的结果存入个人档案。

突出研究生导师师德标准,制定《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遴选和确认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确认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在导师资格遴选、招生资格审核、导师组建设等工作中,对导师师德师风、履行岗位职责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

05

重庆大学:构建多方参与的

师德监督体系

重庆大学突出对新入职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审查。在教学督导、人才引进、岗位聘任、职称评审等环节建立考核协同联动机制,分析制定师德考核标准。

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标准,将考核结果存入教师档案。开展师德典型选树和表彰活动,将师德表现作为评奖评优的首要条件。

健全信访申诉、校长信箱、法律事务受理机制,及时掌握师德信息动态。

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

06

南京农业大学:对师德问题

有诉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

南京农业大学成立校师德建设与监督委员会、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学校师德建设总体规划,打造校、院、系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

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对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出具体要求。

在“长江学者”等各级各类人才申报工作中,开展师德考察,通过档案审核、个别谈话、二级党组织鉴定等方式,全面了解候选人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情况。

设立师德师风投诉举报平台,开通电子邮箱、微信举报平台和线下投诉信箱,及时掌握师德信息动态,对师德问题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

“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

违反师德行为将这样处理

↓↓↓



《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提出,对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高校教师出现违反师德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或处分。

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以及取消其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晋级、干部选任、申报人才计划、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的资格。担任研究生导师的,还应采取限制招生名额、停止招生资格直至取消导师资格的处理。以上取消相关资格处理的执行期限不得少于24个月。

情节较重应当给予处分的,还应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开除,需要解除聘用合同的,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应当依据《教师资格条例》报请主管教育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是中共党员的,同时给予党纪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更多资讯请关注轻轻家教佛山升学

声明: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❸ 水产养殖的相关高校

水产养殖学是集美大学办学历史最久的学科之一,1972年上海水产学院南迁厦门时就设置了与水产养殖学相关的淡水养殖学专业,紧接着设置了海水养殖学,1998年淡水养殖学与海水养殖学合并为水产养殖学。2004年水产养殖学被福建省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
该学科现有专任教师67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4人,副教授26人,博士37人,硕士14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留学归国人员20多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师德之星1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入选福建省高等教育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1人,厦门市拔尖人才1人,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
该学科教学、科研条件良好,拥有福建省水产病害防治技术研发中心、厦门市饲料检测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现有仪器1700多台件,价值2100万元。实验室面积3000多m。2007年学校投入750万元更新改造建设该学科的实验基地,实验基地的循环水等设备达国内同类实验基地的先进水平。此外与15个校外水产苗种繁育与饲料生产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2002年以来承担项目128项:国家863项目(含合作)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合作)19项、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1项,国家海洋局项目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6项、福建省科技项目21项、福建省青年创新基金项目8项、市、厅级科研课题27项、其他科研课题27项。经费3800多万元。
近3年科研成果40多项。其中省、市科技进步奖16项、国际先进成果3项、国内领先成果10项、验收结题成果31项、申请和取得专利12项。在国内外多种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90多篇,其中被SCI、ISTP、EI收录4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部。
该学科重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的同行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创建于1985年,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中心,构建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机制,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得到了水产界和社会的普遍认可。水产系“淡水鱼类养殖学”为省级示范重点课程,设有渔业技术综合建制实验室,建有先进的校内现代科研教学基地、名优水产动物研究所、水产科技服务部等附属机构。现有教职工33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21人,聘请校外知名教授4人,有博士11人,硕士14人。水产系设有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并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600余人。
水产系以水产养殖为特色,以水族科学与技术为增长点。水产系与国内外20多家水产界著名大型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了联合培养(水产高级实训班)、订单培养(企业直通人才)、定点实习、科学研究等合作关系。重庆水产学会观赏鱼分会挂靠我系,中国水产学会在我系首建“中国水产学会西南大学学生会员工作站”,会员已愈千人,活动丰富多彩,成为全国水产院校的楷模。
水产系以培养现代水产养殖、水族业高端管理与科技人才为主要目标,突出实践型、创业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以创新实践为鲜明特色。水产系学生就业渠道广,就业单位遍及科研院所和国内外知名大中型企业及国家机关等,用人单位争招毕业生现象持续火爆,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8%以上。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水产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了水产养殖学专业“高级实训班”,同时设置分专业方向教学模块。学生在3年内完成校内课程教育及毕业论文,最后1年学生根据选择的专业方向接受不同的定制培养,“高级实训班”学生将在我系与国内外知名大中型企业建立的联合培养实训基地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加速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以水产养殖学科为特色,尤其是在水产动物繁育及病害防治等方面具有学科优势。水产系水产养殖学科确定为四个学科方向:即水产动物增养殖、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水产动物营养代谢与饲料,渔业资源与水环境。
水产动物增养殖:将在长江上游名优经济鱼类的驯养及人工繁育、名优水产动物种质资源创新、原生观赏鱼资源开发等方面形成主攻方向,并向长江上游经济鱼类和观赏鱼类的细胞工程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等方面拓展。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将进行水产动物主要病害防治方法及药物研制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保持以中药防治鱼类疾病为特色的研究工作优势。
水产动物营养代谢与饲料:将对水产动物代谢及营养需要、名优鱼类饲料和添加剂等进行研究及开发。
渔业资源与水环境:将对长江上游渔业资源调查、渔业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利用、水体污染的生物学评价和治理等开展深入研究 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四川农业大学多位教师开始从事鱼类分类学、鱼类饲养与生殖生理调控、水生动物的疾病防治和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等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鉴于我校在水产领域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基础和人才培养条件,1999年被批准成立水产养殖专业并于同年成立水产养殖实验室,2003年获得水产养殖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学科点被纳入国家“211”工程三期建设,2008年10月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培育)学科。
随着学科发展,专业实验课程逐渐增加,原水产养殖实验室逐渐向课程实验室分解,先后成立了鱼类生物学、水生生物学、水生动物营养与代谢、水产动物病害诊断与防治、鱼类遗传与繁育、渔业环境与生态等6个课程实验室。课程实验室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课程教学的改革,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2003年学校改革实验教学管理,将水产类各课程实验室和实习渔场进行整合,成立水产类实验教学中心。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统一组织实验教学,领导和实施实验教学改革。
通过学校及国家“211工程”对中心建设的投入,中心的实验教学条件不断改善,积极满足本科生扩招后的实验教学需要。实验中心现有使用面积5200m2,仪器设备370余台件,总价值662余万元。
中心形成了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现有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2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讲师和实验师8人,助教1人,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22人,平均年龄约为41岁。 经过几年的持续建设,水产类实验教学中心在教学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已逐步成熟,已经具备较强的实验教学平台体系,成为我校水产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实验教学基地。

❹ 教师评副高有哪些条件

小学:
获得小学高级教师资格的小学教师或幼儿园教师才可申报此职称评定,即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
1、获博士学位后,受聘小学高级教师职务2年以上;
2、获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小学高级教师资格后,受聘小学高级教师职务5年以上;
3、大学专科毕业,累计从事教师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其中取得小学高级教师资格后,受聘小学高级教师职务5年以上;
4、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累计从事教师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其中取得小学高级教师资格后,受聘小学高级教师职务5年以上。

中学
中学教师职称分为初级(中学二级)、中级(中学一级)和高级,中学高级教师相当于“副高”职称。
大学本科毕业,见习期满后任教1年,或大专毕业见习期满后任教3年,取得教师资格证并参加新教师培训后均可认定为初级职称,而中级和高级职称则要通过评审关。只要年限达到要求,一般都能晋升为中级职称。
而中级职称晋升高级职称就要难很多了,其中有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1.大专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20年以上,并被聘任中学一级教师5年以上;本科以上毕业,并被聘任中学一级教师5年以上;取得博士学位,任教一年以上。
2.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成绩均在称职以上,并至少有一次优秀或二次良好。
3.任现职以来,省直或市、州属中学教师应有在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或在市、州厅(局)以上学术会议交流的教育教学论文;县(市、区)属中学教师应有在县(市、区)以上学术会议交流的教育教学论文;乡镇中学应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热点内容
学生追老师的电影美国 发布:2024-06-30 02:04:02 浏览:466
小姨理发店是那个电影韩国 发布:2024-06-30 01:41:05 浏览:41
杀生电影的因果报应 发布:2024-06-30 01:29:26 浏览:937
类似借种的电影 发布:2024-06-30 01:22:40 浏览:605
经典爱情片 男人被女友拒绝 爱上流浪女 发布:2024-06-30 01:15:50 浏览:391
欧美大尺度偷情电影 发布:2024-06-30 01:12:49 浏览:94
电影跟公交车有关的恐怖片 发布:2024-06-30 00:51:48 浏览:288
迷你小孩的女人电影 发布:2024-06-30 00:50:26 浏览:227
有一片叫什么娜时光电影? 发布:2024-06-30 00:13:08 浏览:522
韩国高媛的作品有哪些 发布:2024-06-30 00:09:19 浏览: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