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人性善恶师德观后感

人性善恶师德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11-05 06:05:38

1.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起什么作用

教师职业具有主体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因而在师生交往中教师的道德力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者的崇高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然而,什么样的道德规范能够对教师的职业精神产生良好而有效的引领作用,教师又需要怎样的职业道德规范呢?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是职业的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部分构成。作为职业道德的教师道德规范,既不同于社会公德,也不同于家庭美德。诚然,社会公德作为人们共同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价值来源;家庭美德也是教师在家庭环境中作为家庭成员应该努力践行的道德规范。但教师职业道德的职业性特点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更加突出诸如关爱学生、面向全体、尊重个性、平等民主、教育责任等内容,突出教师工作的环境特点、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在强调教师与社会、家庭合作的同时,也应维护教师的职业地位和尊严。比如,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对师德的建议就有这样一句表述:教师要尽一切可能与家长密切合作,但也不能在教师专业职责等方面受到家长不公正和不应有的干涉。可以说,只有当教师的职业特点受到尊重和不被干涉时,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才可能被广大教师真正认同和接受,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职业性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彰显教师职业的特点,使之既有别于社会公德,又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富有教师职业特色;二是对教师职业特点的尊重,维护教师职业的权益和尊严。彰显教师的职业性质,尊重教师的职业特点,应成为制订(修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条重要原则。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是道德的
职业道德规范不是法律,而是一种行业内部的职业要求和约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效用。首先,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比如说,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义务,却未赋予你向其索要报酬的权利,向被救起的落水者索要报酬往往被视为不道德。其次,法律规范具有强制性,而道德规范更多的是通过大家的认同而得到遵守,违反法律规范要追究法律责任,而违反道德规范主要是通过舆论谴责和自我反省来解决问题。第三,从深度上看,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而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因此我们说,法律是一个行业、社会正常运作和发展的最低要求,是公民行为的底线,而道德是我们追求和景仰的东西,是人性的制高点。
教师职业道德的道德属性,决定了它对教师职业操守提出的要求不能像《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那样,仅仅规范教育者最基本的行为,而应该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思想要求和更具体的行为准则,使之成为引领教师职业精神发展的航标和灯塔,成为促进教师育人实践和专业发展的行动指南。但同时,这些准则也应该是引导的而不是强制的,是广大教师认同并愿意积极践行的,是每一位教师经过努力都能做得到的。否则,无论那道德多么高尚和令人景仰,也无法转化为大多数教师的现实行为,终究会失去其引领教师职业精神发展的功效,失去它应有的美好价值和意义。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是人性的
道德终究是人的范畴的东西。没有或不顾人性的道德,必将是神化的道德或兽化的道德。人性最基本的内涵当然是人的生存、尊严、自由、亲情和名誉等需求倾向。正如法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所说:人性的首要法则,是要维护自身的生存。当然,人因珍爱自己的生命而珍爱他人的生命,因自己要生存而必须让别人能生存。道德规范的人性化,是既要关照他人的生存、尊严和自由,也要关照自己的生存、尊严和自由。倘若仅仅要求关照他人的生存和尊严,而不顾规范对象自身的生存和尊严,那也许显得十分无私和崇高,但也必将导致无效和仅仅是崇高。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和情操。事实上,教师固然不是一般的职业,应该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同时教师本身就是人类的一员,而不是独立于人类之外的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能把教师推向神坛。比较世界各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应从高尚走向朴素,从只关注教师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也关注教师本人的自由、尊严和权益,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加符合人性,符合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比如1952年日本教师联合大会正式通过的《教师伦理纲领》就有这样两条内容:教师不容许自身的自由遭受侵犯,教师要维护生活权益。
我国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征求意见时,在网络上遇到了教师们较多的抵触甚至反感。有网友曾经这样说:教师应该付出很多,包括青春,汗水,甚至有时候是生命,但教师也是人,和凡人一样的人,所以教师也需要理解,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尊重。必须承认,这种抵触和反感是人性自然的正常的反应,他们的诉求也是对他们需要什么样的道德规范的理性的表达。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只有富有人性,才能得到认同,只有得到认同,才能变成广大教师自觉的职业行为。
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是具体的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师德规范既要有理想性,又要有现实性,既要有引领性,又要有具体可操作性。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出台的师德评价标准等,就是试图从操作层面寻找或扩大师德规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相比较而言,目前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还处在较为宏观和缺乏层次性的阶段,而西方国家早就开始注重区分师德规范的不同层次,对教师整体与个体提出了层次不同和较为具体的职业道德要求。比如,全美教育协会1975年修订的《教育专业伦理规范》大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师德理想,二是师德原则,三是师德规则,这是从高到低三个不同层次的道德要求。其中,师德理想提出:相信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真理,力争卓越,培养民主信念。这是对教师提出的最高要求,它指明了教师应当努力的方向。而在师德规则中,规范从对待学生和对待自己的专业两个方面提出了十多条具体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师德规范不应该仅仅有空洞的师德理想,而应该包括具体的行为规则,它可以直接制约教师个人的从教行为和教师群体的道德修养。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在强调人民教师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追求的同时,紧密结合教书育人的岗位工作实际,提出更为具体的、针对性更强的、多层次的要求,以充分发挥师德规范不同层次要求的不同功能作用,如理想发挥激励作用,原则发挥指导作用,规则发挥约束作用等。如此,才能更加有效地引领教师的道德发展和专业成长,才能更好地建设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2. 教师职业道德既是一种行为规范,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吗

教师职业具有主体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因而在师生交往中教师的道德力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者的崇高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然而,什么样的道德规范能够对教师的职业精神产生良好而有效的引领作用,教师又需要怎样的职业道德规范呢?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是职业的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部分构成。作为职业道德的教师道德规范,既不同于社会公德,也不同于家庭美德。诚然,社会公德作为人们共同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价值来源;家庭美德也是教师在家庭环境中作为家庭成员应该努力践行的道德规范。但教师职业道德的职业性特点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更加突出诸如关爱学生、面向全体、尊重个性、平等民主、教育责任等内容,突出教师工作的环境特点、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在强调教师与社会、家庭合作的同时,也应维护教师的职业地位和尊严。比如,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对师德的建议就有这样一句表述:教师要尽一切可能与家长密切合作,但也不能在教师专业职责等方面受到家长不公正和不应有的干涉。可以说,只有当教师的职业特点受到尊重和不被干涉时,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才可能被广大教师真正认同和接受,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职业性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彰显教师职业的特点,使之既有别于社会公德,又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富有教师职业特色;二是对教师职业特点的尊重,维护教师职业的权益和尊严。彰显教师的职业性质,尊重教师的职业特点,应成为制订(修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条重要原则。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是道德的
职业道德规范不是法律,而是一种行业内部的职业要求和约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效用。首先,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比如说,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义务,却未赋予你向其索要报酬的权利,向被救起的落水者索要报酬往往被视为不道德。其次,法律规范具有强制性,而道德规范更多的是通过大家的认同而得到遵守,违反法律规范要追究法律责任,而违反道德规范主要是通过舆论谴责和自我反省来解决问题。第三,从深度上看,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而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因此我们说,法律是一个行业、社会正常运作和发展的最低要求,是公民行为的底线,而道德是我们追求和景仰的东西,是人性的制高点。
教师职业道德的道德属性,决定了它对教师职业操守提出的要求不能像《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那样,仅仅规范教育者最基本的行为,而应该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思想要求和更具体的行为准则,使之成为引领教师职业精神发展的航标和灯塔,成为促进教师育人实践和专业发展的行动指南。但同时,这些准则也应该是引导的而不是强制的,是广大教师认同并愿意积极践行的,是每一位教师经过努力都能做得到的。否则,无论那道德多么高尚和令人景仰,也无法转化为大多数教师的现实行为,终究会失去其引领教师职业精神发展的,失去它应有的美好价值和意义。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是人性的
道德终究是人的范畴的东西。没有或不顾人性的道德,必将是神化的道德或兽化的道德。人性最基本的内涵当然是人的生存、尊严、自由、亲情和名誉等需求倾向。正如法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所说:人性的首要法则,是要维护自身的生存。当然,人因珍爱自己的生命而珍爱他人的生命,因自己要生存而必须让别人能生存。道德规范的人性化,是既要关照他人的生存、尊严和自由,也要关照自己的生存、尊严和自由。倘若仅仅要求关照他人的生存和尊严,而不顾规范对象自身的生存和尊严,那也许显得十分无私和崇高,但也必将导致无效和仅仅是崇高。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和情操。事实上,教师固然不是一般的职业,应该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同时教师本身就是人类的一员,而不是独立于人类之外的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能把教师推向神坛。比较世界各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应从高尚走向朴素,从只关注教师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也关注教师本人的自由、尊严和权益,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加符合人性,符合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比如1952年日本教师联合大会正式通过的《教师伦理纲领》就有这样两条内容:教师不容许自身的自由遭受侵犯,教师要维护生活权益。
我国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征求意见时,在网络上遇到了教师们较多的抵触甚至反感。有网友曾经这样说:教师应该付出很多,包括青春,汗水,甚至有时候是生命,但教师也是人,和凡人一样的人,所以教师也需要理解,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尊重。必须承认,这种抵触和反感是人性自然的正常的反应,他们的诉求也是对他们需要什么样的道德规范的理性的表达。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只有富有人性,才能得到认同,只有得到认同,才能变成广大教师自觉的职业行为。
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是具体的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师德规范既要有理想性,又要有现实性,既要有引领性,又要有具体可操作性。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出台的师德评价标准等,就是试图从操作层面寻找或扩大师德规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相比较而言,目前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还处在较为宏观和缺乏层次性的阶段,而西方国家早就开始注重区分师德规范的不同层次,对教师整体与个体提出了层次不同和较为具体的职业道德要求。比如,全美教育协会1975年修订的《教育专业伦理规范》大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师德理想,二是师德原则,三是师德规则,这是从高到低三个不同层次的道德要求。其中,师德理想提出:相信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真理,力争卓越,培养民主信念。这是对教师提出的最高要求,它指明了教师应当努力的方向。而在师德规则中,规范从对待学生和对待自己的专业两个方面提出了十多条具体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师德规范不应该仅仅有空洞的师德理想,而应该包括具体的行为规则,它可以直接制约教师个人的从教行为和教师群体的道德修养。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在强调人民教师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追求的同时,紧密结合教书育人的岗位工作实际,提出更为具体的、针对性更强的、多层次的要求,以充分发挥师德规范不同层次要求的不同功能作用,如理想发挥激励作用,原则发挥指导作用,规则发挥约束作用等。如此,才能更加有效地引领教师的道德发展和专业成长,才能更好地建设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3. 师德师风建设讨论交流发言稿

师德师风建设讨论交流发言稿(精选6篇)

在当下社会,能够利用到发言稿的场合越来越多,发言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质等来划分,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那要怎么写好发言稿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师德师风建设讨论交流发言稿(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师德师风建设讨论交流发言稿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叫卢建刚,来自罗溪中心小学。十分幸运能参加青年教师成长论坛活动。

十多年教育经历,并不像书里说的那多伟大、那么崇高,一切都是平淡无奇。所以,我的教育信条是:“在平淡而真实的环境中教学,在单纯而快乐的氛围里成长。”

作为人师,我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在儿时的印象中,老师是完美的化身,是最值得信赖、最受尊敬的人;现在当了老师,我自然要学习上、生活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无声地教育学生:守时间、论公德、讲文明、比诚信。

作为引路人,我以赏识教育激励学生

人性中最根本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只有赏识学生,才能架起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记得我还在村小工作的时候,班里有一名学生叫侯强飞,人高马大,可就是不想学习,大家也不爱搭理他。我利用庆祝“六一”文娱演出的机会,让他在《让座》节目中担任最显眼的角色——司机。嘿!你还别说,这司机,他当得有模有样的,特别神气,给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一次震撼。我想,这次活动,可能是他小学生涯中感触最深的一次。或许,在他的脑海中,永远都不会忘记这激动的一幕,也或许,这会成为他走向成功的起点。

也正是在这样的激励下,吴菁同学被评为江苏省“十佳百星好少年”,周佳的作文在市报刊上发表,佳玉佳丽两姐妹在省市青少年绘画比赛中屡屡获奖,多位学生在市电脑制作比赛中榜上有名。

作为益友,我以点滴行动帮助学生

要当学生的良师益友,就要以心换心。帮助学生不是作秀,它源于点滴生活。岁月流逝,跟学生的一幕幕,我已渐渐淡忘了;然而,孩子们的心声则常常在我耳边响起:“老师,我犯错后,你总是一次又一次地给我机会,因此同学们都说你偏心”、“老师,我爸爸走了,每天放学后,是你还在教室帮我补落下的课”、“老师,我开学初没有好好做作业,被妈妈撕掉的课本,是你帮我重新装订好的””这些虽然是只言片语,可在我心中,却是不竭的动力!我很欣慰,孩子们都开始懂我了。

师德师风建设讨论交流发言稿2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和文化品味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一位教师的自我修养!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学生。我们教师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呼唤,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高尚的师德本身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而深远的。

首先,教师要为人师表,既要注重言教,又要注重身教,特别要注重身教。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和崇高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的起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

其次,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凡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

最后,师德的核心问题就是“爱”。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师爱是消除师生之间情感障碍的保证;师爱是培养师生情,使之成为“知心朋友”的桥梁;师爱是转变后进生,使他们良好发展的灵丹妙药。冰心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而我要说,有了爱才有教育的一切,爱是教育的灵魂,是生命的甘霖,是人性的基石,是道德的起点。那么我们必须用爱浇灌,为爱盛放,奉献自己的爱心,呵护学生的成长。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教育,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多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上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在教育的神圣殿堂耕耘多年,我逐渐懂得: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教育要从爱开始。要做好一名人民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大公无私,让爱撒向每一个角落,让每一朵花都淋浴阳光。

师德师风建设讨论交流发言稿3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像春蚕般吐尽最后一线丝才肯歇息;他们像蜡烛一样默默的燃烧自己,直到流尽最后一滴眼泪才肯熄灭。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也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他们清贫质朴,他们默默奉献;他们真诚付出,他们不求回报。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他们是谁?他们就是咱们可敬可爱的老师!我很幸运自己也是这支无私奉献队伍中的一员!

从教以来,我一直用自己的热情深深爱着我的事业,爱着我的学生,爱着我的学校!

我1996年毕业于襄樊师范,毕业时还是个不满18岁是黄毛丫头,这一晃已经是13个年头了,回首这13年的教学生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天空中没有鸟的痕迹,但你已经飞过。”我不是个喜欢张扬的人,更不是个好大喜功的人,但我自信作为一名教师,我无愧于这一光辉职业!

对待学生,我有亲人般的关切。记得2000年做班主任的时候,班上有两个特殊的学生。一个是何家坪的叫李小璐的女孩,家境贫寒,父亲刚出狱不久,母亲也早在她父亲入狱后不久远嫁他处,音讯全无。兄妹三人靠奶奶生活。她很想继续学习,但是因为家庭目前的状况,只能选择退学。了解到这一情况,我发动全班同学给她捐钱,并且自己每月给她50块的生活费,平时还及时给她买作业本,笔等,一直到没有再给她代课。还有一位是大埠口的叫陈进的男孩子,被检查出有肾炎。她母亲告诉我说孩子不能吃猪油,不能吃咸东西,还得天天喝中药,拜托我多照应点。我二话没说,承担起为他熬药的责任,有时还专门上街为他买菜做点好吃的。她母亲对我感激不已,直到现在,每年还来我家坐坐,说孩子能在中学坚持读完初中,全靠我照顾的周到。其实,这些都算不了什么,不是吗?为了学生,老师付出再多也值得!

对待教学,我有火一样的热情。做老师,曾是我的梦想,做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更是我的不懈追求。受小学、初中语文老师的影响,我对语文有着浓厚的兴趣。说到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初中语文老师郭老师,是他,激励着我去探索语文的奥秘,让我品尝到语文带给我的快乐。再次,我借这个机会,向郭老师真诚的说声:“谢谢!没有你的耐心教育和引导,就没有今天的我!”我一直认为语文老师是最渊博,最伟大的,所以毕业后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做语文老师。我一直深爱着我的职业。2000年,我的腿由于不明原因做了手术,手术时,我还在带班主任,我没向学校请一天假,是选在十一长假做的,为的是不耽误教学。这条腿直到现在如果站立时间过长,仍然不能忍受,有时候太难受,我就找个椅子坐一会再接着讲。但是我从来向学校叫过困难,提过要求。学校只要需要我做什么,从来都是义无反顾的去做,这些辛劳换来的是令人欣慰的成绩,我所带的班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什么支撑我这样做?是我对教学火一样的热情啊!

对待业务,我有滴水穿石的执着。多年来,我一直不断的学习,钻研教学,虚心求教,归纳总结,不断的完善自己。2000年参加普通话测试,我取得了89.5的好成绩,而后,有多次在县、市、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我的论文《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爱是谎言浇灌的鲜花》等一系列文章在《初中生天地》上发表。还有课件《秋天》、《仿写》等获市教育局主办的课件比赛一等奖。还有其他一些论文获县市的奖励。正是这些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让我的业务更加精湛,让我的教学的生涯中越走越有信心!

其实,细细想起来,是生活改变了我,是职业磨砺了我,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黄毛丫头变成了一个理智、成熟,并不断完善的优秀教师。我想说:“我无愧我的职业,我无愧于我的青春!”

师德师风建设讨论交流发言稿4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大会安排我为代表作大会发言,感到万分荣幸,我发言的题目是《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师德建设大讨论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教师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历史赋予我们教师神圣的职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了,师德要求更加规范了,教书能人的标准更高了。加强师德建设,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的迫切需要。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

我们从上班的第一天起,就已经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神圣使命,爱岗敬业,关心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我们身边的姜南老师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形象。他是我小学四年级的代理班主任,从我认识他那时候起,他的思想和言行就影响着我和我的同学们,在那个时候他就被我们向阳村的学生和家长所认可。直到现在,他还是一如既往,不管家里发生什么事,他都把学校的事放在首位,把他音乐班的学生们放在首位。正是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被评为凌海市的师德标兵。虽说我们不具备金钱的富有,但我们精神上是充实的。我们是春天播撒种子的人,我们心中有着秋收的期盼;有谁能像我们一样,天天面对的是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双双晶莹的眼睛,一颗颗透明的心,一个个青春的梦?!有谁能像我们一样,一举手,一投足,一丝美丽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就能拨动一根根美妙的心弦,就能带给他们无限的欢乐?!的确我们并不富有,但同时我们是充实的。

各位老师,只要我们能提高认识,积极参与到师徳大讨论中来。就一定会在师德建设中结出丰硕成果。

师德师风建设讨论交流发言稿5

各位评委:

上午好!

在师范求学时,老师告诉我,作为未来的一名老师需要终生铭记的一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我第一次接受师德的训诫。懵懂中似乎明了老师应努力做到“身正”,应有高于一般人的品德修养和境界。

后来,走上了工作岗位,踏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坛,开始了自己的执教生涯,周遭的人给了我更多的关于师德的诠释和教诲,我便也从中获得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领导告诉我,师德就是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同事告诉我,师德就是融洽和睦,互帮互助;

一届一届的亲若朋友,宛若亲人的学生用他们的一言一行,用他们的是是非非、评评论论,用他们在与你交往中的点点滴滴、一情一感中也在告诉我,师德就是真诚相待,公平视之,用爱心、细心、耐心拉近距离,指引方向,召唤迷途的羔羊,唤醒沉睡的幼芽。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

而现在,经历了太多太多与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同事、与社会中诸般人的交往;阅读了太多太多有关教育、有关教学、有关教师、有关师德的报刊杂志、论述著作;又思索了太多太多关于学科教学、学科教育、职业愿景、动力、职责、操守等等。在这太多太多的经历、太多太多的阅读、太多太多的思索中,让我对教师、对师德也有了更深入的、更进一层的体会和理解。

师德,她从苦苦构想执教思路,终有所得的欣喜中款款走来,带着疲劳却一袭芳香,醉人!

师德,她从课堂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洒脱中款款走来,痴迷于课堂的高效教学的追寻,快意!

师德,她从课下和学生促膝谈心、释疑解惑、坦诚相待、倾心相助之中款款走来,带着点点滴滴情感的积淀,诱人!

师德,她融进了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之中,她体现于为师之人的方方面面。

师德,她宛若《诗经》中情感的追寻,体现的是一种纯洁的神圣!

师德,她宛若《离骚》中屈原的一声长叹,指引的是一种理想的情怀!

师德,她宛若《史记》中司马迁的坚守,告诉我拉的是一种担当与承受!

其实,她更像标点中的省略号,需要我们用一腔热情、一片丹心、一生的辛劳、永恒的执著、坚定的信念、不懈的追寻、实际的践行来填充这座人生的、为师的丰碑;来演绎、诠释这场自我的、为师的角逐!

谢谢大家!

师德师风建设讨论交流发言稿6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在3月31日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印发了《保定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市领导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针对当前个别地方、个别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贯彻好我市《教育规划纲要》和市领导的讲话精神,市教育局及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并专题召开这次大规模的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也要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师德、促师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下面,我就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师德师风建设至关重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建设教育强市,实现“两基本、一进入”的宏伟目标,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社会各界的支持,但根本依靠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来抓,取得了一定成绩。《中国教育报》曾以“一把尺子量师德”为题,对我市的师德建设进行了报道。全市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总结起来,做到了“两加强、两推进、一提高”。“两加强”,即加强了教师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全面提高了教师业务素质。加强了师德考核,创新完善了师德评价体系和机制,规范教师师德档案,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任、评优的重要依据,教师履职尽责、爱岗爱生的意识普遍增强。“两推进”,即推进民主评议中小学活动。形成了学生评教师、教师评班子、社会评学校的评议机制,教育行风、教风、学风明显加强,社会认可度明显提升;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到办学理念、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学生活动等环节,校风、教风、学风有新改善。“一提高”,即提高了广大教师创先争优的意识。通过夺旗摘星活动,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形成了为人师表、甘于奉献、开拓创新的师风,树立了教育良好形象。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一是个别教育干部和教师还没有全身心投入到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之中。个别校长,沾染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热衷于跑关系、结圈子,拉拉扯扯、吃请收礼,工作简单,民主意识差,说话办事非常“牛气”,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个别教师诱导学生送礼送卡,败坏了教师形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认真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照本宣科,体罚侮辱学生,歧视落后生,面对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尸位素餐。二是有偿家教有所抬头。有些教师受利益驱动,热衷于搞有偿家教,课上无精打采,课外精神十足;甚至个别教师课上故意讲的少,课外再讲全,吸引学生跟其补课,严重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偿家教现象总的看是市区比县里多、城镇比农村多,有些教师一门心思向城镇和市区流动,和做家教谋利益有一定关系,对此,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绝不能因有偿家教破坏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三是违规征订教辅材料有所显露。国家三令五申不允许组织学生统一购买教辅材料,但有些学校和任课教师,挖空心思在教辅材料上下工夫。不准统一购买,就采取指定书目和书商的办法,引导学生购买教辅资料,与不法书商相勾结,收取回扣。四是个别学校、幼儿园违规办班。通过办“特色班”、“提高班”变相收费,加重了学生家长的负担,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以上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事关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事关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进,事关全市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败。今年是贯彻落实我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教育规划的开启之年,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非常繁重,我们要凝聚教育系统全部力量,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干事业;决不允许个别教育干部、教师的不良行为影响全市教育发展的大好局面,我们要下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为实现教育跨越发展筑牢基础。

二、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针对师德师风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和查处违规行为“两手抓”。总体要求是:突出“一个主题”,即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加强“两德、两风”,即政德师德、行风师风;落实“两规范一治理”,即规范教育干部从政行为、规范教师执教行为、处理违规违纪行为。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夯实政德师德建设基础

思想认识是一切行动的指南,行为上出现问题,根本是思想认识上出了问题。要始终不渝地抓教育干部、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干部教师在思想认识上筑牢抵御不良风气影响的防线,把思想认识、工作热情统一到全市教育改革发展上来,统一到推进区域教育发展上来,统一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上来。

1、强政德,促行风。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局长、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各级教育行政干部负有指导、监管之责。广大教育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党性党风党纪学习教育,认真学习贯彻“十个严禁”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通过分析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等活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教师的表率,用勤政廉政的实际行动,感染教师,带领广大教师投身到教育改革和教书育人的实践中。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务实高效”的教育行风,用一流的班子、一流的事业、一流的业绩回报社会、回报人民。

2、强师德,促师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举手之间,有善恶美丑;点滴之中,有是非荣辱;其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要通过骨干教师培训、网络培训、校本培训等渠道,加大师德教育力度;要通过师德征文、论坛、报告会等形式,丰富师德建设内容;探索师德建设的新途径,不断提高全市师德建设水平。广大教师一定要做志存高远之人、诚实守信之人、勇于负责之人、正直廉政之人、乐于奉献之人。要忍得住寂寞,远离庸俗、远离浮躁、远离奢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要积极探索新课程体系下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向教改要成绩、向课堂要效率,真正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严谨笃学、自尊自励、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规范教师职业行为,营造教育书人的良好环境

师德师风问题虽然发生在个别教师身上,但是其危害极大,不仅败坏了教师本人的声誉,也影响了周围教师安心教学、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全市广大教师的形象,这如同“毒瘤”一样,如不及时整治,直接影响到全市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治理。

1、禁止公办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市教育局多次发文,对禁止有偿家教工作进行布置,收到了明显成效,但个别教师阳奉阴为,时停时续,抓得不紧,管得不严,就暗自进行有偿家教活动。对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出重拳,用重典”,坚决扼制不良风气,严格落实“六个严禁”:一是严禁任何学校或个人将学校场地、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租借给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从事中小学有偿家教。二是严禁学校参与有偿家教的宣传、组织活动,公办中小学校不得以和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双休日进行收费补课。三是严禁在职在岗教师利用寒暑假、节日、双休日及其它课余时间从事有偿家教活动和利用职务之便,强迫、动员、暗示学生接受各种形式的有偿家教,参加各种形式的补习班、培训班。四是严禁公办中小学教师参与社会力量办学机构或其他个人组织的面向中小学生的有偿补课。五是严禁公办中小学教师利用补课的形式讲新课及“课上不讲课下讲”的行为。六是严禁各级教研人员从事有偿家教。

2、严禁有偿家教,校长是校内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位校长要切实负起责任,对教师要讲明规定,要敢揭短、不护短。对本校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查实的,初次由校长对其进行试勉谈话,责令其写出书面检查,退回违规所得,校内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先评模和职务晋升资格,并由学校对其年终师德考核定为不合格,记录于本人师德考核档案;二次由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予以通报批评,降一级职务聘任并取消三年内职务晋升资格;三次予以全市教育系统内通报批评,调离原工作岗位。并根据以上情况,视情节轻重扣除当年绩效工资。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直接调离原工作岗位,并给予严肃处理。

;

4. 医生素质怎么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如何规范

医生怎么提高素质?
恪 守 医 德

“何谓医德,我的体会是在青年外科医师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如何正确处理一系列的关系和矛盾,如工作和学习,病人和医生,个人与集体,诚实与虚假,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等。概括来说就是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克服利己主义,正确处理业务和政治、公与私的关系问题”[2]。尽管时代在进步,但其内涵没有变,尤其商业气息浓郁之今天,更需强化。医德所及范围较广,前提是技术过硬,才能使服务好落到实处。核心是“实行人道主义”,内涵是“想方设法治好病”,实质是“医生的责任和义务”。某年轻医生做一手术,术后切口哆开,和其谈起要汲取教训,回答令人吃惊:“我没收病人的红包”,不收红包是理由吗?足见德行的重要,技术精湛和医风品德相辅相成。首先要深刻理解医德原则、坚持职业操守,基本要求是品德端正、作风正派。从走出校门穿上白大衣那一刻,就要认清自己的职责:“我唯一的目的是为病家谋幸福”(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语)。而选择了外科医生这一职业,便注定要坚守这一永恒的信念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中国胆道外科奠基人黄志强院士在一次会议上介绍自己非常简单:“我是一名外科医生”,职业的神圣感溢于言表。从事着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这需要高尚的情操和思想境界为保证,便意味着要默默耕耘,辛勤劳作,意味着终身学习,奋斗不息,更意味着要竭尽全力解除病痛,维护医学的圣洁与荣誉。当今社会,时境变迁之快,令人目不暇接,物欲横流,极少数人信仰迷惘,经济浪潮冲击到各个领域和层面。涤荡思想,净化心灵应为欲成大医者心性之使然。优秀的外科医生一定要淡化商业意识,强化职业特需,毕竟这个职业意味要无偿付出很多,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超强的毅力是难以为继的,何况,找你看病,对你信任是最大的尊重。不能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而置医疗原则于不顾;必须能忍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坚守信念和理想,不图索取,不求回报,不应有职业优越感,不能将职业做为谋生技术,更不能当做生财之道,它只能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手段。需知手术刀凝聚着多少人生的希望和渴盼,性命相托之中维系着多少家庭的悲欢与离合,乃至社会的稳定及发展。患者把最宝贵的生命托付给外科医生,我们应意识到手术刀这沉甸甸的份量和治病救人这一职业的崇高神圣,要慎之又慎,诚如著名医学家张孝骞所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谦虚谨慎也是良好医德的表现,而医德也是衡量医生水平的标志之一。美国第72届东南外科学会主席Copeland说:“我的人生哲学也代表我最初的职业选择,当一个人的生命掌握在你的手中,是一件荣幸的事;而更荣幸的是,你能成为承担此重任人员中的一个重要角色”[4]。作为医学生和年轻的医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根基立正,方可成参天大树。脚踏实地,谦虚做人,务实做事,培养良好的从医素质,因为素质无法引进,特别是综合素质,否则不仅日后难成大器,还将影响医疗团队中健康氛围的形成、影响整体医疗质量以及学科学术水平的整体提高。

2.厚 重 的 人 文 修 养

长期以来,由于过分强调职业中的技术因素,而忽略了职业中的人文修养,人们不能不遗憾地看到,极少数医生缺乏基本的素质、修养和基本礼仪,难以与患者有效沟通,导致医患关系紧张,这是引发医疗纠纷重要的潜在因素;少数医生尽管学历职称较高或技术精湛,却门庭冷落,不能不说是一种宝贵资源的无形浪费。善意如何被接受,真诚如何被理解,技术如何得以有效地实施,真正服务好病人,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这都要求医生要有厚重的人文修养。病人一方面作为自然人,另一方面他又具有社会属性,在一定的社会中生活,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习俗、对人生持有的态度等都将对其健康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由此决定了外科医生纵向上不但必须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横向上还要通晓更为广泛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及人文知识,包括道德、伦理、心理和社会学等。一个具备人文修养、人性丰满的外科医生会正确理解病人的身份,会正确对待自己的角色,懂得如何与病人沟通,懂得如何与同事相处,继而形成一种融洽、愉快、健康的工作氛围,真正充满人性的人文关爱才会相伴在病人周围,医患矛盾、医疗纠纷随之也会减少;医患之间从陌生到相识相知,从不理解到相互信任与合作。除了业务外,还要掌握好服务的艺术性,讲究沟通的技巧和语言的艺术,并兼顾服务对象对医学的理解程度,平等而不是歧视,坦诚而不是虚假,同情而不是怜悯。从这个意义上讲心与心的沟通是润滑剂,可消除抵触和摩擦;是灵丹妙药,可包治身与心的顽疴。

与同事相处,既要体贴理解下级医生的辛苦,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这是上级医生的责任;既要尊重并执行上级医生的意见,又要客观地予以提醒,这是下级医生的义务。外科工作需要团队协作精神,外科主刀医生作为统领全局的角色,要善于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充分尊重每个人的劳动,少些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多些集体主义内涵,发挥团结的团队精神,树立集体主义形象。“你若影响他人,最佳的途径是行动,而不是你去说教”,一言以蔽之,以身作则。

人文修养的根基是哲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杨振宁谈及物理学与哲学的关系时,认为哲学对物理学有着关键性、长期性的影响,科学与哲学本来是无法分开的,这既可以是一种价值取向和世界观,亦可体现在对客观世界认知过程中的方法论。任何学科的顶尖人物在一定意义是科学或技术的大师,又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健全的哲学家。品德败坏的人既达不到科学和技术的极致,更无法成为境界升华的哲学家。从这个意义上说,外科医生应该努力成为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专业知识于一体的哲学家,达到技术上“微创”,服务上“无创”。

3.独 特 的 人 格 魅 力

外科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学科,尽管其蕴含的技术因素占相当比重,但仍脱离不了服务行业的基本特点,与有血有肉的人打交道,医生不仅是治病,还要治“有病”的人。传统的外科手术截至目前仍然既原始(切除、破坏)又粗鲁(切截、缝扎)(黄志强语)。机体在遭受疾病的情况下还要经受着手术创伤和流血,病人对手术多有不同程度的不安、焦虑、恐惧、担忧等多种复杂心理状态,同样有时会对主刀医师存在不同程度的疑虑。医生的言谈举止、情绪变化等都可能对患者产生影响。由于职业的特质内涵要求,外科医生需要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人文理念,并适时地予以升华。细致的观察,敏锐的洞察,精确的判断,冷静的思考,沉着自信和果断抉择,这些构成了一个优秀外科医生必备的基本素质;而温文尔雅,仪表大方,谈吐得体,奋发的精神风貌,饱满的工作热情是外科医生形象的具体体现。行医时要有足够的耐心,认真倾听患者的陈述和要求(后者实际上也是知情权),细致地进行周身体检。曾有一例阑尾切除术后病人,因消瘦辗转于多家医院,初诊医生多怀疑结肠肿瘤,重点查胃镜、肠镜、钡透无法确诊,忽略了突眼,实际上系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功能亢进,手术后得以治愈。充分体现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病人的权利和需求、病人的人格和尊严的关心与关注,使患者不知不觉中受到某种精神力量的感染,心情豁朗,即而开始对医生信任甚至仰慕,瞬间便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4.良 好 的 心 理 素 质

医学尽管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有时与患者和家属的愿望仍然难于统一甚至相去甚远。由于疾病发展有不同阶段,早期临床表现的不显著性,个体间存在不可预见的差异性,人体的特殊复杂性,辅助检查部分假阴性结果的干扰,病情危急容不得过多检查,有些罕见病例甚至一生才能遇到一次,加之目前对医学认识的局限性,医学依然有许多从深度和广度上存在着未知领域,事物的双重性等,均可导致医疗结果的不确定性、医疗实践的高风险性。时至今日,对每一种疾病的治疗尚无一成不变的模式,可以说医学始终在探索中前行,医学还处在一个不断认识客观规律的发展过程中,诊断治疗有时是走一步,看一步,这是医学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还应认识到医学至今没有颠覆不破的理论也没有尽善尽美的治疗。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但也难免会出现并发症和意外,这需要外科医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即使理论允许出一些并发症,作为外科医生也要有发自心底的内疚感,否则成就不了一个优秀外科医生。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裘法祖)。沉着冷静,审时度势,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寻求最佳的解决途径和办法。耐心解释,征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同意,并及时妥当处理,淋漓尽致发挥,有时技术上未知领域可通过人文关怀予以弥补。对于危重患者,不要轻易丧失信心和希望,要竭尽全力。以往对于MOF,认为3个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100%。最近南京军区总院成功救治5个脏器衰竭者,即为实例。 世上没有常胜的将军,正如学步的孩子没有不摔跤的一样,面对误诊、漏诊,有时难免,最重要的是从中学习,从中总结出那些成功的经历中所得不到的东西。不能因噎废食,畏缩不前;更不能沾沾自喜,固步自封。涉及到近期再手术是临床中偶尔碰到的难题,往往令外科医生尴尬,令患者家属费解,必须分清哪些是可以避免的,哪些是医源性的,哪些是不可预料的,深刻反思,认真总结,汲取经验和教训,不能因为“面子”或不愿承担风险而错失手术时机。此种情况,必须认识到患者或因功能障碍或因躯体有疾就医,要充分理解他们,面对患者或家属言语偏激、行为不得体要表现出宽宏大度的风范,理解有时是需要时间的。

从医就意味着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当实际付出和收入回报难于匹配,当新闻舆论不恰当的宣传,当历尽千辛万苦仅换回一丝微笑时,更应发扬这种精神。从另一角度认识,每一次诊疗病人都是提高自己技术的机会,展示自己价值的存在,报效社会的最好答卷,以此来宽慰劳顿的躯体和紧绷的神经。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从医就一定要有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的老师是病人,医生的经验和技能来自于病人的痛苦与康复,没有“三心”成就不了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5]。对病人有耐心,对专业安心,对追求有恒心,没有“三心”无法成为合格的外科医生。尤其是爱心可以说是医学事业中最大的动力,没有一颗爱心的人,他只能作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和开拓者;一个没有爱心的医生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医生,却往往是事故的始作俑者。“一个医生如果没有爱心,那他的患者永远不会康复,即使病好了,可在心灵上也会留下伤痛”(匡培根教授语)。临床工作千头万绪,普通外科尤是,病情变化多端,常遇疑难复杂危重病人,治疗方案随时调整。见效快,医疗纠纷也多,工作难显成绩,琐事又繁多,诸多特点要求外科医生必须有正确认识,思想上要有充分准备。而较多的又是“重复”,但决不能把这种重复看成是简单的机械的熟练工种,因为不同病人形态、功能乃至解剖不会完全相同,疾病状态下也有差别,更应知晓“医事无小事”。以胃大部切除Billroth Ⅱ法为例,选择结肠前结肠后,输入输出袢对胃大弯、胃小弯,袢的长短等都有理论参考值,那仅是共性,每一例病人都有特殊性,不能照本宣科。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认真对待每一例手术,维持对职业的敬重、忠诚与尽心尽责,有一点不可少,那就是责任心,特别是,我们年轻医生都是在党的阳光雨露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为人民服务将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宗旨。

5.正 确 的 临 床 思 维

思维指导行动,没有正确的临床思维,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临床思维方法对诊断程序、治疗措施、手术方式等选择至关重要,用实践的结果即疗效来判断诊断是否正确、治疗是否得当、效果是否满意是检验思维是否正确的唯一试金石,这也是21世纪循证医学所倡导的金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外科医生要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需基于以下几点:①详细地询问病史,认真全面的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诊断;②辨证的分析方法[6];③ 合乎逻辑的推断,并根据疾病的动态变化,不断地调整诊疗方案。不要忽视“视、触、叩、听”这一基本诊察手段,不要忘记基础理论的重要性。既要重视专家老师同道的经验,又要善于独立思考和判断,减少误诊误治发生率。临床误诊误治的思维根源可归结于思维倒转、思维惯性、思维狭窄、思维偏执、思维形式单调和形而上学思维,尤其要避免两种错误思维倾向:先入为主惯性思维和拘泥固定的框架思维。误诊总是有原因的,误治总是有一点是什么导致了误治,是要反思的。笔者曾遇一例65岁男患,因进食哽噎,消化道钡透和胃镜检查,病理学证实为食道鳞癌,胃镜提示胃小弯有0.2х0.5溃疡,消化科医生从形态学看良性表现,未做镜下活检。经胸入路,探查胃小弯时在溃疡相应位置,胃壁稍增厚,术中取活检为胃腺癌,行全胃切除,食道肿瘤切除,实际是同时重复癌,此例启示是辅助诊断应与临床结合,思维要开阔,知识面要广,诊断和治疗要谨慎、要留有余地。理论和实践无法统一时,要弄清理论掌握得不够还是实践有误。特别强调观念和技术不能封锁,某某思维模式无可挑剔,某某手术漂亮无比,也许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多听听他人的想法,多看看他人的手术操作,多读读相关文献及进展,汲他家之长为己所用,会对外科医生有所启迪和帮助的。原因是:任何人都有其固有的片面性、局限性、历史性和时代性,医学发展之迅速,势必不会有永远的“第一”,不会有永远的名医。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在实践中积累,在积累中总结,在总结中思考,完善知识,不断创新,外科医生才可能真正成长壮大,羽翼丰满。钱钟书先生强调“神读”,如果停留于照搬照抄、囫囵吞枣的层次,抑或只以理解书中的观点为目的,这般读书充其量不过是扮演了照相机和储存库的角色而已,我想对外科医生应有所裨益的,尤其是对前辈、先驱、大师们的见术、思想,要用心、用脑、用行动体会,认真领悟真谛和慎行。科室的水平有水涨船高被动的一面,年轻医生还要善于主动学习。知识还要不断更新,捕捉新技术手段不断完善(包括国际语言、电脑技术的掌握),“与时俱进”才能真正与国际接轨,才有望步入世界前沿。特别是循证医学是当今医学研究的重要指导原则和科学的实施方法,它的确立和应用会带来许多新的观念或概念的转变,核心是大样本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以确定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的优选组合和最佳价格效益比等,以进一步更合理、更有效指导临床工作。寻求简单的诊查手段,恰当的治疗方法,最佳的效果(即合适的效价比)应是医生追求的永恒目标。传统认为胆道术后2周T管周围即可形成窦道,故拔T管以此为准,我院曾有一例造影胆道通畅,缝合技术规范,拔出后形成胆漏、胆汁性腹膜炎,尽管例数不多,足以说明要更新知识,因为T管材料有了变化,窦道形成不牢固。10多年前国外学者就已提出该观点了[7]。尽管不可能在一天掌握所有的医学知识,但正确的临床思维会有助于提高效率,在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基础上,进而早日达到质的飞跃。外科医生必须遵循经典、恪守常规,又要有选择地正确使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其底线是不能违背基本原则。21世纪传统外科技术方式改变,某些概念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变革,但其中最基本的外科原则仍然是无可替代的。是否手术,采取何种手术,永远以病人为核心,有时决定不手术也是衡量外科医师水平的标志,准确把握手术适应症,是需要格外慎重的。弄清价格与效益(Cost-Benefit)的关系,明晰是“病人需要还是医生需要”。学术上的不同见解要落脚于以病人生命、健康、利益为中心,强调实质性会诊的重要性,集思广义,共同提高。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一旦证据确凿,如弥漫性腹膜炎,就要当机立断,果敢采取措施,纸上谈兵,只会延误病情。外科医生还要树立全局观念,并适时更新观念,正确认识手术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但非全部,不能有失偏颇。延长生命,改善生存质量,治愈疾病是最终目的。围绕这一宗旨,客观分析评估手术在诊疗中的角色、份量、作用有着重要意义。著名外科学家钱礼教授[8]说得好:“治疗方案和术式选择是战略决策问题,而手术操作只是战术问题,如果战略有严重错误,战术再高明也可能会徒劳无功”。特别注意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念武装外科医生的头脑,才能在医疗实践中立于不败之地,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深入辨证地分析,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注意区分原因与结果、主要与次要、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注意辨别原发与继发、局限与弥漫、独立与并存、单发与多发等关系,这些都是外科医生成长初期容易忽视的,需要逐渐认识其重要性。不是强加的版本,自身的体会更重要[9]。笔者认为:大凡受过高等教育,品格得到良好熏陶,如果身心健康,又具有社会责任感,且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基础雄厚又能融会贯通,那么他的视野一定是宽广的,思维一定是活跃的,创造能力一定是很强的,其综合素质、修养也必然是很高的。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具有主体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因而在师生交往中教师的道德力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者的崇高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然而,什么样的道德规范能够对教师的职业精神产生良好而有效的引领作用,教师又需要怎样的职业道德规范呢?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是职业的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部分构成。作为职业道德的教师道德规范,既不同于社会公德,也不同于家庭美德。诚然,社会公德作为人们共同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价值来源;家庭美德也是教师在家庭环境中作为家庭成员应该努力践行的道德规范。但教师职业道德的职业性特点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更加突出诸如关爱学生、面向全体、尊重个性、平等民主、教育责任等内容,突出教师工作的环境特点、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在强调教师与社会、家庭合作的同时,也应维护教师的职业地位和尊严。比如,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对师德的建议就有这样一句表述:教师要尽一切可能与家长密切合作,但也不能在教师专业职责等方面受到家长不公正和不应有的干涉。可以说,只有当教师的职业特点受到尊重和不被干涉时,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才可能被广大教师真正认同和接受,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职业性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彰显教师职业的特点,使之既有别于社会公德,又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富有教师职业特色;二是对教师职业特点的尊重,维护教师职业的权益和尊严。彰显教师的职业性质,尊重教师的职业特点,应成为制订(修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条重要原则。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是道德的
职业道德规范不是法律,而是一种行业内部的职业要求和约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效用。首先,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比如说,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义务,却未赋予你向其索要报酬的权利,向被救起的落水者索要报酬往往被视为不道德。其次,法律规范具有强制性,而道德规范更多的是通过大家的认同而得到遵守,违反法律规范要追究法律责任,而违反道德规范主要是通过舆论谴责和自我反省来解决问题。第三,从深度上看,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而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因此我们说,法律是一个行业、社会正常运作和发展的最低要求,是公民行为的底线,而道德是我们追求和景仰的东西,是人性的制高点。
教师职业道德的道德属性,决定了它对教师职业操守提出的要求不能像《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那样,仅仅规范教育者最基本的行为,而应该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思想要求和更具体的行为准则,使之成为引领教师职业精神发展的航标和灯塔,成为促进教师育人实践和专业发展的行动指南。但同时,这些准则也应该是引导的而不是强制的,是广大教师认同并愿意积极践行的,是每一位教师经过努力都能做得到的。否则,无论那道德多么高尚和令人景仰,也无法转化为大多数教师的现实行为,终究会失去其引领教师职业精神发展的功效,失去它应有的美好价值和意义。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是人性的
道德终究是人的范畴的东西。没有或不顾人性的道德,必将是神化的道德或兽化的道德。人性最基本的内涵当然是人的生存、尊严、自由、亲情和名誉等需求倾向。正如法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所说:人性的首要法则,是要维护自身的生存。当然,人因珍爱自己的生命而珍爱他人的生命,因自己要生存而必须让别人能生存。道德规范的人性化,是既要关照他人的生存、尊严和自由,也要关照自己的生存、尊严和自由。倘若仅仅要求关照他人的生存和尊严,而不顾规范对象自身的生存和尊严,那也许显得十分无私和崇高,但也必将导致无效和仅仅是崇高。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和情操。事实上,教师固然不是一般的职业,应该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同时教师本身就是人类的一员,而不是独立于人类之外的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能把教师推向神坛。比较世界各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应从高尚走向朴素,从只关注教师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也关注教师本人的自由、尊严和权益,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加符合人性,符合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比如1952年日本教师联合大会正式通过的《教师伦理纲领》就有这样两条内容:教师不容许自身的自由遭受侵犯,教师要维护生活权益。
我国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征求意见时,在网络上遇到了教师们较多的抵触甚至反感。有网友曾经这样说:教师应该付出很多,包括青春,汗水,甚至有时候是生命,但教师也是人,和凡人一样的人,所以教师也需要理解,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尊重。必须承认,这种抵触和反感是人性自然的正常的反应,他们的诉求也是对他们需要什么样的道德规范的理性的表达。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只有富有人性,才能得到认同,只有得到认同,才能变成广大教师自觉的职业行为。
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是具体的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师德规范既要有理想性,又要有现实性,既要有引领性,又要有具体可操作性。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出台的师德评价标准等,就是试图从操作层面寻找或扩大师德规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相比较而言,目前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还处在较为宏观和缺乏层次性的阶段,而西方国家早就开始注重区分师德规范的不同层次,对教师整体与个体提出了层次不同和较为具体的职业道德要求。比如,全美教育协会1975年修订的《教育专业伦理规范》大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师德理想,二是师德原则,三是师德规则,这是从高到低三个不同层次的道德要求。其中,师德理想提出:相信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真理,力争卓越,培养民主信念。这是对教师提出的最高要求,它指明了教师应当努力的方向。而在师德规则中,规范从对待学生和对待自己的专业两个方面提出了十多条具体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师德规范不应该仅仅有空洞的师德理想,而应该包括具体的行为规则,它可以直接制约教师个人的从教行为和教师群体的道德修养。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在强调人民教师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追求的同时,紧密结合教书育人的岗位工作实际,提出更为具体的、针对性更强的、多层次的要求,以充分发挥师德规范不同层次要求的不同功能作用,如理想发挥激励作用,原则发挥指导作用,规则发挥约束作用等。如此,才能更加有效地引领教师的道德发展和专业成长,才能更好地建设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5. 电大为什么说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二,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关爱后进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的评价每一个学生,批评学生的方法要科学,态度和蔼,严禁讽刺、挖苦、侮辱、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三,要严谨治学,自觉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师德修养,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要发扬奉献精神,坚守高尚情操,廉洁从教。总之,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优化教育教学活动,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学生的未来,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热点内容
微信图标怎么点亮 发布:2025-01-22 17:24:14 浏览:861
岳西县店前中学 发布:2025-01-22 15:54:05 浏览:507
海安教育信息网 发布:2025-01-22 15:18:43 浏览:491
校园网属于局域网吗 发布:2025-01-22 15:13:34 浏览:915
贷款买房怎么 发布:2025-01-22 15:08:32 浏览:955
求是数学 发布:2025-01-22 14:48:20 浏览:199
高三化学课件 发布:2025-01-22 12:42:13 浏览:440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 发布:2025-01-22 10:42:04 浏览:485
急性心衰能活多久 发布:2025-01-22 09:57:20 浏览:667
高中代课老师 发布:2025-01-22 08:09:16 浏览: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