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师生比研究

师生比研究

发布时间: 2020-11-18 17:58:32

A. 美国蒙特瑞国际研究学院的学校概况

1990年,蒙特瑞学院在美国被公认为语言和国际学术上最有名望的学院。 在第一个50年间,学院在国际社会教育方面发展迅速,已达到了无可替代的独特领导地位。学生毕业之后在如今的国际社会中都扮演着像外交官、谈判者、商人、语言教师、翻译等重要的角色。 在同等层次学院中,蒙特瑞学院的教育是与众不同,无人能及的,通过蒙特瑞学院教育的学生也通常是更为优秀的。蒙特瑞非常适合那些通晓多语言的,对国际化有远见的,并志向于国际领导,制定方针,语言教育,商业,翻译,研究等方面求发展及贡献于国际跨国文化意识领域的学生。 它是一个让学生学会怎样在一个真正的国际教育环境生活,学习及成长的地方,也是让人们能互相学习的地方。正因如此,蒙特瑞学院要求所有申请人精通第二语言,这个申请条件在美国所有学院中是决无其二的。学院所提供的国际化环境更让文化意识变得自然,有机化及深刻。学校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及教师是来自世界各国的,百分之90至95的美国当地学生都有曾居住在国外的经历。 蒙特瑞学院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关于学术上的个人辅导,职业规划的专业导向以及毕业后安排得当的世界校友网络群。学院750个学生正在这个完整的,贯穿于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及实践。
蒙特瑞学院所处地环境幽雅,自然。通向太平洋的离蒙特瑞海湾离学院只有几分钟路程。这里的许多学生不由赞叹这里自然的壮美及蒙特瑞半岛社区给他们家的感觉。 蒙特瑞提供了专业的国际贸易、翻译及口译、国际政策研究及言语教学的学位课程。学校发展出一套严密的系统,将语言及专业教育结合,称之为「蒙特利模式」包含了以下一些项目:专题、研究、简报及口译。蒙特利模式及高级语言教育合专业研究于一校,让学生就其专业领域,实际参与讨论、协商和交流。未来他们奖将要面对的世界,最终他们得试图去改变,所以学生必须要眼光广泛,站在全球角思考,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以解决与其息息相关的问题。因为这种严格的训练,蒙特利学院的毕业生得以成为相当活跃的经理人、教师、政策者及领导人材。
学校强调实用的教育及有意义的工作,我们的教职员,无论是在校内授课还于业界服,无不尽心尽力,表现杰出。教职员与学生紧密配合,以求达到教育目标及专业标准。半数以上的教职都有海外求学及工作经验,平均师生比为1:10。
学校中有专业水平配备齐全的语言学习中心;马克斯卡德中心(The Max Kade语言与科技中心),设有最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及具备尖端科技的会议室,包括了图文电视摄影棚,口音矫正中心,以及自我训练的研究中心。全校都可无线上网。校内学生学850人,校内使用的语言超过50种。

B. 高校应按什么师生比设置专职辅导员

日前,教育部以部长令的形式修订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自2017年10月1 日起施行。《规定》指出,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

根据《规定》,各地各高校要把辅导员培训纳入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培训整体规划。要建立国家、省级和高等学校三级辅导员培训体系,确保每名专职辅导员每年参加不少于16个学时的校级培训,每5年参加1次国家级或省级培训。

C. 农村中小学教育研究

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摘 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教师素质不高;办学条件差
等。提出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加强村级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以此提高办学效
益和教学质量,使村级小学走出目前的困境。
关键词:村级小学;办学规模;教师素质;办学条件*
中国教育的重点在农村,而农村教育的重点应该在村级小学[1]。村级小学教师、学生、学校所数占全国相应比例非常高,
都超过半数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村级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巨大改变,村级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大幅度提
高,农村儿童的入学率基本上达到了100%。但是这些都不能掩盖由于长期对村级小学建设的不重视,使村级小学在硬件和
软件方面严重落后,成为基础教育最薄弱的一环的事实。特别是在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劳动
力转移的背景下,村级小学的发展更是困难重重,陷入困境。本文试从该问题着手,分析其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一)村级小学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
村级小学布局不合理,点多面广,以及农村人口出生率的持续降低,一定程度上使各村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办学规模
日趋萎缩。但这种现象主要还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所致。“不能让孩子输在
起跑线上”的观念正日益影响着农村家长。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获得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
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然而这些都是落后的村小教育所不能提供的。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
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进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每年秋季新生入学时,一些乡村的小
路上就会涌来背着行囊进城陪孩子念书的农民。他们放弃了土地,在靠近城区的地方以很低的价钱租上一两间平房住下,开
始跟孩子一起在求学的路上苦拼。”[2]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因为很多流入
地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校就读,还不额外交纳赞助费、借读费等,同当地学
生一样可以平等的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且家长还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消除了后顾之忧。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
下,村级小学学生数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了。
在笔者所在县,一方面由于政府规定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入乡中心小学就读;另方面由于上述原因学生生源逐年减少,
生源不足。近70%村级小学不得不采取复式教学,不但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而且教学质量更差。学生学习差、学习效
果不理想导致更多的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学更加失望:招生报名人数更少,转学人数增多。无疑造成村级小学生源的减少、
办学规模的萎缩,客观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村级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村小师资队伍的构成一般是“年老的+代课的”,他们多是“拿起书本是教师,放下课本是农民”的乡村老教师和
代课教师。在四川的一些村小,教师几乎都上了五十岁,多是“撤乡并校”时由于年龄、资历等原因被乡、镇学校“抛弃”
了,只有到村小发挥余热。优秀的、年青的村小教师纷纷调往经济条件、地理位置较好的城镇学校,或外出打工、另寻出路。
1.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一方面,在村小教师队伍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文革”中的中师、高
中毕业生,实际文化专业知识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吸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另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
不多,造成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又
太快,而教师培训还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电脑、上网等新知识无法向学生提供一个深入浅出的解释(也难怪乡村孩子见识
比城里人差多了)。教学技能呢?城里使用电脑、实物投影教学,我这个县级一等奖获得者的教师还没见过这些东西。”[3]
因此大多数村小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
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
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2.教师工作负担重,但责任心不强。村级小学办学规模一般较小,办学条件差,一个学校的教师人数少。但为了使学生
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很多教师不得不担任多学科教学,甚至复式班教学。同时以“民工潮”为背景,农村家长为
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孩子多由祖辈代管,或溺爱有加,或放任过度。把本应由家庭、
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
担。
村级小学的现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责任心。但村小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普遍偏低,更有部分教师职业素
质本身就低,教学积极性不高,对学生不负责任。借口农村孩子基础差、无可塑性;缺乏父母管教;村小办学条件差等原因,
认为农村孩子成绩不好,落后于城镇同龄孩子是理所当然。许多教师都寻找门路到更好的地方,留下的多是些自怨自艾、牢
骚满腹,不安心工作的教师。部分老教师也不思进取、觉得大势已去,得不到名利,抱有混几年退休的思想。
(三)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
尽管近20 年来中国乡村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与需求相比,还差得比较远,乡村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越
来越大了;信息社会把原本就落后的乡村办学条件再一次向后抛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的距离都远[4]。但由于对农村教育经费
投入的不足,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依然不容乐观。许多村小不要说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基本的教学手段都难以满足。甚
至维持正常教学运转所需资金都奇缺,买必需的办公费用的钱没有,买基本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的钱更没有。不少的村级
小学学校用地狭窄,没有学生活动场地;桌凳破烂;没有基本的体育、音乐、美术及其他活动课教学设施。最为严重的是危
房特别集中。如在四川仅一个宜宾市现有危房学校481 所,其中村级小学就有351 所,占有危房学校总数的72.97%,D
级危房面积占村级小学危房面积的68.08%,这已严重威胁着师生安全[5]。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已严重影响和阻碍着我国
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
二、村级小学走出困境的相应对策
村级小学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
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
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村级小学教
育,才能使村级小学走出目前的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 调整农村小学布局,提高办学效益
专家们通过对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在不同规模学校中使用率的分析,认为农村小学合适规模是每校24 个教学班,不能
低于每校12 个教学班。10 名以下的“微型”的小学校,生均费用远远超过一名高中生一年的费用[6]。而目前我国过于分散
的村级小学布局使学校人数相差过分悬殊,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针对这种状况,应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解决村级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的问题。各乡镇应根据上级的有
关规定,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撤掉一些生源不足、规模过小、条件较差的学校,扩大部
分生源较好、地理位置较好的学校办学规模;并积极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到中心学校就读、在校住
宿。这样可以把有限的教育资金集中起来使用,集中投资,既可保证重点,适当提高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现有
器材设备作用,又可节省开支,从而加快了农村小学的发展步伐。在调整中,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人口测算,统筹规划,合
理布局,搞好农村小学校舍布局调整工作。不要因为学龄儿童少,大范围撤校并点,而违背了小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处理
好教学质量与学校数量的关系,从而提高办学效益。
(二)加强村级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过硬的村级小学教师队伍,一定程度上能弥补村小办学条件差、布局不合理等方面的不足。那
如何切实提高村小教师队伍的数量的质量?以笔者看来,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特别是随着大批老教师退休、离岗和“普九”需要,当前和未来基础教育师资的需要及相应的培训量都是十分巨大的。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村级小
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
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7]通过改善教师的招聘、社会地位和工作条件,从多方面调动村级教师的积极性,激励他们献身
农村基础教育。对多年兢兢业业工作在贫困地区的村级小学教师进行优待,并以优惠的政策鼓励部分刚毕业的师范生和其他
地区青年教师去任教等。
2.提高村小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方面,为了解决村小教师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知识面相对狭窄的问题,政府和教
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村小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
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村小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
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村小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
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意识到小学阶段是人才成长的基础阶段,直接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而提高对
农村孩子教育的责任感: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村小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
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
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三)以政府投入为主,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
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所存在的严重问题,使改善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已成为当务之急。改善村级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
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
因为村级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大力度的投入,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
一名空话。为了保证将有限的教育资金用于村级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采用“喷
灌式”乡村教育财政体制,直接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这样可避
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4]。通过对村级小学的危房改造、
校舍建设、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购置等,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家骥.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118
[2]李峨.跨越城乡教育差距 乡村父母进城陪读[N].中国青年报,2002-10-22(5)
[3]李伦娥.一个乡村教师的困惑[N].中国教育报.2002-9-1(3)
[4] 储朝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46.50
[5] 李世庄.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是当务之急[N].教育导报2003-1-17
[6] 刘惠林.中国区域教育投资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0.434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农村中小学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和对策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1.编制不足, 负担偏重。按照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师
生比为: 小学1: 23, 初中1: 18, 高中1: 13.5), 而农村中小
学师生比一般都在小学1: 27, 初中1: 19, 高中1: 21 左右,
近年来, 初中、高中学生数的增加正处于高峰期, 小学相继
开设了英语课、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 增加了六年级, 而教
师总数并没有较大增涨。由于教师缺编严重, 部分学校只
好采用加大班额和提高教师工作量等超常规办法, 以解燃
眉之急。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重、压力大、教学效率差成为
相当普遍的问题, 部分学校难以开足开齐所有课程, 新课
程改革得不到全面落实, 教学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2.年龄结构偏大, 老龄化严重。以某镇为例, 全镇40
岁以上的在职中老年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60%, 其中50
岁以上的年龄偏大的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30%, 占中老年
教师总数的50%, 而且这些教师大多数分布在地属偏远、
条件艰苦、基础教育最薄弱的小学。他们一般承担着几门,
甚至近十门课程, 工作负担重, 时间长, 收入低。加之几十
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 多数积劳成疾, 重病缠身, 工作心有
余而力不足, 难以适应当前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3.思想观念守旧, 缺乏创新意识。在广大农村中小学,
教师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普遍存在, 传统陈旧
的教育教学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尤其是大多数中老年教
师, 年龄老化的同时心理老化, 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 平
时不注重业务学习, 不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对新的教
学方法和前沿信息反应迟钝, 抱着得过且过、推天度日的
思想。由于学习研究的传统氛围不浓厚, 一些青年教师一
走上工作岗位就经历了“一年棱棱角角, 二年方方正正, 三
年圆圆浑浑”的“三年变奏曲”, 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们便产
生了“三十不学艺”的惰性思想, 随大流而动, 不注重吸收
和实践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缺乏创新精神和竞争意
识, 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得不到巩固和提高, 很难成
长为教育教学骨干。
4.综合素质不高, 工作适应能力差。一是教学能力较
低。广大农村小学教学中, 两大基础科目成绩偏低, 学生对
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基本技能较差, 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折射出的是, 小学教师队伍知识
结构老化, 教学能力偏低, 教研教改水平较差, 教育教学方
法落后。二是一专多能的教师奇缺, 艺术类教学人才紧缺。
一些学校音体美课程的教学有名无实, 条件较差的学校
“课表有安排, 上课无教师”的现象比较普遍。面对重要的
喜庆活动, 部分学校或单位尽其所能, 居然处于连一台象
样的文艺节目也拿不出的尴尬境地。甚至有的学校不惜代
价从外地特邀“高人”“装裱门面”。三是对电教、微机、远程
教育设备等现代化教育手段掌握不够, 难以共享先进的现
代教育信息资源, 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教育手段落后, 教学
效益差。
5.学科专业不配套。根据对某镇重点初级中学调查情
况来看, 该校有教职工68 人, 专任教师56 人, 其中学科配
套的仅有35 人, 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2.5%; 学科不配套的
教师达21 人, 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5%。如计算机专业毕
业的有4 人, 其中2 人教英语, 1 人教数学, 1 人教信息技
术, 学科配套率仅为25%。为了争取学历达标, 有三分之一
左右的教师学历培训不对口, 学科专业不配套, 成为教师
提高教学水平、发挥专业特长的一大障碍。
6.学历结构不合理。学历达标率低, 分布不均、结构不
合理, 造成专任教师跨专业、跨学段带课现象比较普遍, 教
育教学质量得不到充分保证。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队伍建设的措施及对策
1.从源头上拧紧总闸门。首先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
编制管理, 在核定编制时, 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分布区
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特点, 根据实际需要, 设岗核
编, 予以合理倾斜, 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的基本需要。
其次, 要依法执行教师资格制度, 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认定
条件, 同时面向社会实行教师资格考试, 决不聘用学历不
达标、业务素质不高等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进入教师队
伍, 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 拓宽教师进出口渠道。大力推进教师公开招聘制
度,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能工巧匠”进教师
队伍, 逐步淘汰现有不合格的教师; 对年龄在50 岁以上,
学历、智力、精力都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老
教师, 可以实行内退的办法, 腾出岗位, 让学历层次高、知
识业务能力强的年轻同志上, 以加快教育内部“新陈代
谢”,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工作能力。
3.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素质。建立和实施“中小学教师
队伍素质提高工程”, 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和
实施力度, 大力开展以新课程、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
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中青年教师通过自
学、函授等途径参加学历补偿教育, 挖掘教育内部资源, 大
力倡导校本培训, 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 建立“以新带旧
(课程)、以青带老(教师), 以低带高(年级)”的反常规培训模
式, 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和全员培训机制, 营造和谐学习氛
围, 促进教师内涵发展。
4.优化教育内部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进一步深化以“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为
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 变教师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
变教师单位人为社会人, 形成“人员能进能出, 待遇能高能
低, 职务能上能下”的激励竞争机制, 充分调动教育内部各
方面的积极因素, 激发教师积极进取的工作责任心。要大
力调整中小学结构布局, 坚决撤并在校学生少、办学效益
差的中小学及教学点, 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以
解决教师紧缺, 资源浪费的问题。
5.对农村教育实行政策倾斜。出台优惠政策, 吸引更多
优秀教育人才扎根农村教育事业。
6.大力调整师范教育体系。根据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
需要, 加大对师范类大中专院校布局调整力度, 改革各级
师范类学校的教育体制、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
方法, 改善办学条件, 加强内部管理,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
办学效益。同时, 学校要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不断提升
师范教育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接受师
范教育, 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
师资人才, 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多媒体技术已遍及各行各
业。在教育行业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应。勿庸置疑, 这种现代
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增强了生物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
性; 增大了课堂容量; 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了学
习效率; 优化了课堂教学质量;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 在许多方面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然而,
多媒体这一工具的固有局限性决定了它在辅助中学生物
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弊端, 如运用不当, 也会适得其反。
如何让多媒体更好地辅助教学, 是一个长期困扰教育各界
人士的问题, 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总结。本文就多媒体辅
助中学生物教学的利弊谈几点粗略看法。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学习最好的刺激, 乃是
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 可以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
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介绍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时, 把各种自然因素剪
辑成视频画面, 通过对画面的切换, 展示出地震、海啸、火
山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自然界的影响, 学生一目了
然, 一看便知。而人为因素影响到自然界, 造成食物链的中
断, 资源的破坏, 可以把收集来的破坏环境的照片和视频
如工厂“三废”乱排的状况引起的水质、空气污染; 乱砍乱
伐造成的水土流失、沙尘暴; 掠夺性的开发导致的部分生
物物种濒临灭绝等现象做成电子课件。这些贴近生活的
画面加上优美的语言描述, 极强地渲染了课堂气氛, 使
学生不仅掌握了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原因, 也身临其境地
理解了环境保护和创造良好生态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
激发起学生的爱心和环保意识。也增强了其对生物的学
习兴趣。
2.有利于把抽象的生物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
高中生物课本中的好多知识点都是比较抽象的, 如质
壁分离与复原, 光合作用的过程, 减数分裂过程, DNA 的复
制,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基本原理如基因三大遗
传规律实质图解等。学生理解起来往往具有一定困难。而
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以动画的形式、动态的过程展示
给学生, 使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形象、简洁, 就
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 由现象到本质的掌握知识重点, 突
破难点。
3.有利于把微观世界模拟成直观的宏观世界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 微观领域的深入研究不断
地揭示了各种生命奥秘, 学生要了解生命的本质必须能够
现代信息技术.

D. 中学教师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研究类型是什么

当前基层学校的绩效考核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考核方案权力化。基本上所有学校都有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但这些方案基本上都是学校行政会或教务处对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之前的学校管理制度修改而成。以前的管理制度还没有和金钱挂钩,也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学校管理,更不完善,现在要成为发放绩效工资的依据,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修改时校长、中层领导大多会有意或无意地把分值、权重倾向于自己,在方案的起草过程中,就已经把行政利益高于了教育教学利益。
笔者从2004年到2011年考察了思南县东华乡、鹦鹉溪镇、宽坪乡、亭子坝的17所学校、德江县的和兴乡、煎茶镇的8所学校的考核方案,这些方案大多数是围绕“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制定。其中有8份考虑了教学质量的考核。从整体看没有一所学校有行政岗位具体工作质量的考核办法,而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数量考核从备课、上课、教研、活动、班级管理、出勤等应有尽有。这些方案的制定一般都是校长拟定好后,交学校行政会讨论通过,然后再发放到教研组一线教师手中,会上宣读没有人提意见就算通过。一般情况下教师不会提什么异议,从表面上看这算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应该是一份民主的方案,其实不难看出这是领导权力化的方案。比如从25所学校的考核方案看,14所基本没有考虑一线骨干教师,更不说向一线教师倾斜;8所有所考虑但权重分不高。
2.考核过程行政化。考核的各个项目都是由学校的各部门领导记录与考核。据笔者明暗走访,多数学校考核过程带着明显的行政权力倾向,甚至有老师怨言:说你好,你就好;说你不好,好也不好。对教师工作过程考核不真实,一方面考核方案最终由领导班子敲定,他们的行政岗位不管干得怎样,没有具体的要求,考核细则有利于行政领导。另一方面行政领导即使他们任教具体的学科,在给自己记录的过程中,只加分不扣分。导致行政领导考核结果人均分远远高于一线教师人均分。学校的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行政人员等岗位均加分,但是市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等都没有加分。在金钱利益驱动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演变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3.绩效考核等同化 绩效考核是一项繁琐而重要的工作,很多学校为了所谓的人性化管理,只制定了教师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考核,导致绩效考核中绩效奖差额不大;更有甚者,学校根本没有利用绩效考核方案,到了绩效考核时校长定好全校分差后,教师相互打分,最后学校行政会调整使整体分差在10分以内,使绩效考核形同虚设。
4.考核结果隐秘化。由于考核方案、过程、记录带着明显的权力倾向、利益倾向,对教师工作当然就不会是科学、真实、公平、公正的量性、质性评价,再加上考核的总分就是绩效工资,就是金钱,相差一分或者几分,往往有上佰元收入差距。于是学校对考核结果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如果有教师来核查就给其看一下,如果教师提出质疑,领导就会搪塞甚至发威。
5.同时绩效考核还面临着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素质不同,各年级师生比不同,造成年级与年级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绩效考核的不同。学校在这些方面的考评很难找到好的平衡点。
要解决这些问题,把绩效考核这件好事做好,考核方案的制定就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导向性原则。考核方案的各个项目、各项权重、各项分值要坚持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倾斜,真正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个教育中心,体现“促进教育教学”这个学校工作中心。要通过方案引导教师追求职业发展、提升职业幸福感,淡化行政管理岗位,帮助教师树立坚守讲台比从事行政管理更有价值的取向,通过考核营造研究教育教学、提升专业能力、关注学生成长的氛围。
2.科学性原则。方案的制定必须严禁权力属性的个人化,做到集民智、聚民心、集思广益。成立考核方案制定小组,深入教职工、学生、家长,广泛听取意见,对学校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调研与分析,寻找制约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因素、问题,重奖能够解决这些瓶颈问题的人和事。对教师工作的考核能量化的才量化,不能量化的绝不量化。一线教师的平均分值应高于行政人员的平均分值,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的均分应该高于普通教师。考核主体应该多元化,根据不同考核项目,让学生、家长、同事、领导参与进来。
3.真实性原则。考核的结果应该是教师工作的真实写照,不仅是一位教师在德、能、勤、绩方面的展示,更是一名教师对学生成长、学校发展贡献大小的衡量,因此考核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真实。考核工作记录人员应该以事实为准绳,及时收集有关考核工作的数据和材料,所有加分、减分都必须有据可查、有案可稽。
4.公平性原则。做到真正的公平的确很难,但我们要致力于相对公平,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协调的工作、健康的心理努力。但是公平不等于平均,不等于相等,多劳多得、绩优多得,成绩显著得的再多也应该得,这并不违背公平。老师的各项工作固然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干部的各项管理工作同样要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干部考核记录教师的工作情况,同样教职工代表也考核记录干部的工作情况。两种考核结果都要向全体工作人员公示,接受大家的互相监督。

E. 科研机构读研究生和一般研究生有什么区别

1.研究所的师生比 远高于 高校的师生比。
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我们单位,有五十多位硕士导师,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常广。高校的导师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人每年都带学生。研究所会有几个导师持续的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研究所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别是一些公共课或基础课。不过,想要考研究所的也不是很容易,可以报班像文都鹰飞集训营。
2.研究所的文献资源总量小于高校,但人均占有量会比高校高得多。
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到一百多个数据库。而研究所不会下这么大财力购买这些资源,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高校的资源通用性更强,而研究所的资源专业性更强。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占座,而研究所的图书馆往往没有几个读者。
3.高校有着很好的教育与科研氛围,而研究所有着很好的科研与工作氛围。
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而高校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无论是人文还是科技。高校的导师从事科研项目与教研项目,而研究所的导师几乎没有教研项目,除了科研项目外,还有很多工作性质的项目。高校的导师科研经费多,研究所的导师事业经费多,所以总体上来讲研究所导师的钱更多。高校导师会有纯研究的项目,研究所导师的项目往往面向应用的项目。所以有些导师的项目更像是工作,这些项目往往是下达的任务,而不是需要申请的科研项目。在高校,导师拿下的项目主要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项目中并不是主力,因为研究所往往有较为稳定的团队。研究所的教师一般不为本科生上课,研究生基本没有助教的机会。
4.研究所个性认知充足,高校通识认知充分。
高校因为同属教育系统,尽管地域、规模等因素不同,但总体上共性比较多,兄弟院校有许多可比之处,如行政部门设置、网站栏目设置等信息大同小异。而科研院所大多数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因行业性质与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个院所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而研究所的业务机构、网站栏目设置千差万别。例如,在情报学领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协和医科院信息所等差别非常大,相互之间无从比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会的东西更多,在高校象牙气息更浓。高校各种体育设施一应俱全,而研究所一般没有这么好的条件,能有个篮球场就不错了,更不要说体育场了。所以在研究所读研究生,获得的个性化认知更加多一些。

F. 中国大学研究生教育目前的现状拜托各位大神

中国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怪现状 只为考研 本科院校成“考研基地”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应强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位报考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的本科毕业生,笔试成绩合格,但在面试的时候,老师了解到该生原在学校的本科教学,基本是围绕研究生考试内容展开的,学生一进大学就把考研定为目标。所以这个学生虽然过了分数线,但实际上他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不完整和系统,即使录取了,他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也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几年,学校经常遭遇对这种学生录与不录的尴尬。 据张应强介绍,他们在进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2020年发展规划战略研究》这一课题时,在全国20多所高校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设在中等城市的一些地方高校,都把研究生的报考率、录取率作为办学水平的标志,在政策上引导和鼓励学生考研。有的学校甚至将本科的4年课程压缩为3年,专门留出1年时间指导学生复习考研,把本科教学的完整性、连续性打断,本科成了考研的准备阶段。 一位来自山东的学生告诉记者,山东某地级市的师范学院被人们称为“考研培训基地”,该校本科的课程设置基本与考研科目相对应,凡研究生考试没有的科目一律不开或少开,而该校每年研究生的报考率、考取率也确实非常高。 张应强说,本科阶段培养出的本应该是人才“成品”,但在考研热潮的冲击之下,某些高校的教育功能逐步转变。大学过分注重考研,这既是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又不利于高层次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考纲明晰研究生考试就像“科举” 现在各高校为考研学生提供的服务可谓周到。记者上网浏览了全国一些重点大学研究生院的招生信息,结果发现几乎所有学校都提供了各考试科目的考试大纲。在考试大纲中详细列出考试范围、考查要点、参考书目、试卷结构形式、考试样本、模拟考题。 记者登陆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看到2005年传播学专业考试大纲。专业课为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新闻业务两门,所列全部参考书目仅6本。在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这门课长达5页的考纲中,一一列出考试重点、范围和两本参考书。由于两本参考书内容大致相同,只有部分叙述不尽一致,学校“为了方便考生复习”,还特别注明哪些考试内容在哪本书中。 一位博士生看到这个考纲后觉得不可思议。他说:“如此服务周到的考试指南,只差没有将考题告诉学生了。可是,一个连考纲中规定的考试内容都不知道到哪本书中去找的考生,就算考上了研究生也不会有多大的发展前途。研究生考试变成这样已很不正常了。”不幸的是,记者登陆多个大学的研究生招生网,发现许多研究生专业都有同样的考试指南。 武汉大学人文实验班大四学生翟明煜说,现在考研容易多了,跟过去的科举没什么两样,过去考试范围不出“四书”、“五经”,现在甚至还不需要读那么多书,因为所有专业都指明了参考书目和考试范围,本科没有学某个专业的学生花几个月准备也一样可以考上。他本人今年报考了宪法学的研究生,就是只花了4个月时间猛看几本参考书,最后顺利上线的。 记者在武汉大学随机采访了8位参加2005年研究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其中有4人是跨专业报考而且都上线了,讲到跨专业考研成功的秘诀,他们都认为,只要按照考纲认真复习,原来没有学过也没关系。 教育专家说,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考生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知识积累。现在的研究生考试使考生逐渐成为短时间加工出来的“速成品”,很难达到选拔优秀人才的目的。 生多师少 研究生成高级“打工仔” 研究生教育本应注重个性化培养,但由于扩招效应,现在导师指导的研究生太多,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在专业上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培养。 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大学中,单纯从导师所带研究生的人均数上看,研究生人数并不多。比如武汉大学有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1.7万人,指导教师有1700人,人均带研究生10人,按3年计算,每一届只不过3到4人而已。可记者进一步了解发现,平均数并不能真正反映实际的师生比。不少高校规定,在临近退休年龄的两至三年内不能招研究生,所以许多有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并没有招收研究生。另外,刚晋升为教授或副教授并获准带研究生的教师招生也比较少。这样,名义上导师很多,实际上作为主力带研究生的导师只是其中一部分,一个教师带几十个研究生成为高校的普遍现象。如武汉某大学新闻专业一名导师,一届就招收硕士研究生达20多人,目前他一共带有博士、硕士研究生40多人。还有一位导师一届招研究生19人,共带研究生50余人。 硕士研究生普遍反映,很少能见到导师。理工科的研究生基本上是高级“打工仔”,帮老师做课题,做完就毕业了;文科的研究生则基本上是“放羊”,导师很少管。一位研究生告诉记者,他的导师非常忙,学生基本上看不到他,与他交流要靠书信。记者与一些研究生座谈时,他们也反映,以前导师都把研究生当人才,全心全意指导其搞科研;现在反过来了,研究生就是为导师服务的,有不少导师的文章由研究生写,科研项目由研究生做。至于研究生是否学到了什么东西,是否有所提高,导师并不关心。 因为学生多,一些比较负责的导师就对研究生采取集中上课的方式,结果与本科阶段教学没有什么区别。武汉大学数学系一位研究生告诉记者,由于应试风的影响,本科院校许多基础课都没有开,他们系有些研究生很多内容没有学过,虽然考研时分数很高,可研究生上课时很多内容都听不懂,导师没有办法只好补讲他们没学过的东西。而对于来自基础较好的院校的学生来说,这样的研究生课上得毫无意义,水平得不到提高。 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加,教学资源明显不足,解决办法之一就是缩短学制。湖北地区已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两所高校从2004年开始,将硕士研究生由三年改为两年。记者与两校04级的研究生座谈,他们认为,缩短学制降低了学习成本和培养成本,从经济上看对个人和学校都有利,但同时也降低了培养质量。他们说,两年的确学不到什么东西,因为第一年要上外语和政治课,专业课开得很少,第二年就要忙着找工作了,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思学习,研究生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障。现在学生们将两年制研究生戏称为“大五、大六”生,而不叫研究生。 为此,人们在呼吁:研究生教育质量“缩水”问题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了。

G. 大学里有没有只做研究不做老师的工作

有,而且很多,
学校里的研究所、研究室、项目研发、学术研发等等都是在专门做研究的,不用讲课。

H. 哪位大下能解释一下研究所的研究生和普通研究生的区别.

1.研究所的师生比远高于高校的师生比 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常广。

高校的导师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人每年都带学生。研究所会有几个导师持续的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研究所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别是一些公共课或基础课。

2.研究所的文献资源总量小于高校,但人均占有量会比高校高得多 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到一百多个数据库。而研究所不会下这么大财力购买这些资源,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高校的资源通用性更强,而研究所的资源专业性更强。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占座,而研究所的图书馆往往没有几个读者。

3.高校有着很好的教育与科研氛围,而研究所有着很好的科研与工作氛围 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而高校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无论是人文还是科技。高校的导师从事科研项目与教研项目,而研究所的导师几乎没有教研项目,除了科研项目外,还有很多工作性质的项目。高校的导师科研经费多,研究所的导师事业经费多,所以总体上来讲研究所导师的钱更多。

高校导师会有纯研究的项目,研究所导师的项目往往面向应用的项目。所以有些导师的项目更像是工作,这些项目往往是下达的任务,而不是需要申请的科研项目。在高校,导师拿下的项目主要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项目中并不是主力,因为研究所往往有较为稳定的团队。研究所的教师一般不为本科生上课,研究生基本没有助教的机会。

4.研究所个性认知充足,高校通识认知充分 高校因为同属教育系统,尽管地域、规模等因素不同,但总体上共性比较多,兄弟院校有许多可比之处,如行政部门设置、网站栏目设置等信息大同小异。而科研院所大多数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因行业性质与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个院所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

而研究所的业务机构、网站栏目设置千差万别。例如,在情报学领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协和医科院信息所等差别非常大,相互之间无从比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会的东西更多,在高校象牙气息更浓。高校各种体育设施一应俱全,而研究所一般没有这么好的条件,能有个篮球场就不错了,更不要说体育场了。所以在研究所读研究生,获得的个性化认知更加多一些。

(8)师生比研究扩展阅读:

研究生(Postgraate)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学历,一般由拥有硕士点、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和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科研机构开展,以研究生为最高学历,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

在中国,研究生主要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研究生是通过拥有各高等院校举办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进行招生,学制最少为2年或3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在2017年以前主要是指在职研究生,主要通过十月联考、同等学历申硕、一月统招在职研究生等方式进行招生。

从2017年(包括2017年)起,双证在职研究生统一命名为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一同参加12月底的全国统考,划定相同分数线,毕业时同样获得双证。招收与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单位既有拥有硕士点和博士点的高等院校,也有相关科研机构。

I. 如何确定数学教育研究课题 徐沥泉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和对策 一、调研目的、意义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工作涉及每一个家庭,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教育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公平,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的核心问题之一。 《甘肃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到2015年,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危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实现均衡,基本消除薄弱学校和大班额现象;全省累计有30个县市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均衡发展。”永昌县就是这30个县市区之一。 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国家、省、市、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省、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提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好迎接2015年省政府对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基础工作,全面分析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困难、问题,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对策与措施,特开展此项课题研究。 二、调研内容、要点 调查了解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状况,并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学校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进行具体调研,重点开展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的调研。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为主,分析县域内小学、初中校际间均衡状况。调查了解近年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举措的实际成效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听取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对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的意见、建议。 三、调研方案、策略 (一)调研方法 通过数据采集、现场考察、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全面调研。 1. 考察调研学校,分别召开教师、学生和家长座谈会,要求参加座谈会的教师、学生、家长有较广泛的代表性。 2. 召开部分义务教育学校负责人座谈会,现场考察以外的学校负责人参加,并有广泛代表性。 3. 召开社会各界人士座谈会,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镇领导、村主任等。 4. 采集义务教育学校8项指标数据,分别计算小学、初中差异系数,评估县域内小学、初中校际间均衡状况。 (二)调研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3年9月底完成调研,并上报调研报告。 每个调研点选取调研学校:优质、一般、薄弱小学和初中学校各1所。 (三)组织与实施 1. 课题组成员分工。 2. 调研工作开始前,召开调研点有关人员和调研人员会议,统一调研要求,部署调研工作。 3. 调研工作结束后,课题组成员撰写专题调研报告,总结调研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成绩和经验,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推进发展的措施和建议,最后形成总调研报告。

J. 准备去英国读研究生,有哪些国内网站汇总了英国大学的师生比例、入学率和毕业率(淘汰率)等信息吗

不明白你为什么要了解那么详细的信息。个人觉得学校的教学质量最关键,其他的因素挑自己在意的参考一下就行了,不可能面面俱到。top的学校可能样样都好,去不了这些的话,一般的学校肯定都有缺点。学生的国籍比例你可以给学校international student office之类的发邮件问,城市犯罪率就直接google查吧,中国学生回国就业率这个我感觉学校不会去统计,你顶多能找到当地学生的就业率,这个可以在学校官网search。毕业淘汰率你可以google试一下或者也给学校发邮件问不确定他们会不会告诉你。师生比例查学校官网或者邮件学校。入学要求在课程介绍那页找。这些信息都应该你自己去搜,英语不练好,出国怎么办。怕麻烦的话可以咨询中介,不签约之前都不收钱。但是他们可能会推荐和他们合作的学校,个中好坏要自己看。 还没去念呢,为什么要担心被淘汰呢。如果努力的话,是不会被fail的。再safe的学校,不努力还是会被fail。我以前在全英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一样没事啊。希望你不抱侥幸心理的好好努力~加油!

热点内容
醉酒女教师 发布:2024-12-24 09:47:19 浏览:771
甘肃省安全教育 发布:2024-12-24 08:56:11 浏览:582
济南医学科学院 发布:2024-12-24 08:12:20 浏览:512
盘锦教育 发布:2024-12-24 08:10:01 浏览:278
潜水艇美术教案 发布:2024-12-23 14:15:19 浏览:458
有一部韩国电影师生恋 发布:2024-12-23 13:40:37 浏览:252
goodtime舞蹈教学 发布:2024-12-23 13:09:20 浏览:939
女老师和校长 发布:2024-12-23 12:14:57 浏览:750
厦门师德考核办法 发布:2024-12-23 12:04:23 浏览:248
一年级拼音教学设计 发布:2024-12-23 10:56:24 浏览: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