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德的论文100篇
『壹』 以"爱","师德"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下面就什么是师德(What),师德的现状(Situation)和如何建设好师德(How)展开论述。
一、什么是师德(What)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调节教师活动及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等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中华人民教师法》第三条对师德作了如下阐述:“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同时,原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师德也作了规定:(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热爱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2)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尽职尽责,教书育人。(3)不断提高科学文化和教育理论水平,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勇于探索。(4)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5)热爱学校,关系集体,谦虚谨慎,团结协作,作风正派。(6)衣着整洁大方,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可见,教师要具备师德这一基本素质,不但要要忠诚于教育事业,对教育尽心竭力,处理好事业需要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还要关心爱护学生,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见物不见人,只知教书,对学生漠不关心,不是合格的教师。此外,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若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溏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溏;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师德应该在爱中体现。
因而,教师要承担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在学生面前,应树立一面行为的旗帜,对自身的道德、人格应有更高的要求。要对学生一生负责,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作道德的表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严格要求,做出表率。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应该也是对自己的;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二、师德的现状(Situation)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逐步完善,师德建设及教师思想的现状从总的情况来看是比较好的,广大教师,大部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他们的风范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广泛赞誉。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教师群体中,也滋生和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自觉、不自觉的不良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1.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学生迟到,教师不让其进教室;违反课堂纪律,骂学生或罚站、轰出教室。
2.歧视排斥后进生:对暂时后进生缺乏爱心、耐心,不尊重后进学生的人格和平等受教育权,讽刺、侮辱、漫骂后进生,甚至用学生的缺陷贬损学生,使学生无地自容。
3.不尊重学生家长:一些教师不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很少进行正常的家访;部分教师对学生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不予理睬;少数教师把自己凌架于家长之上,学生一旦犯错误,便叫家长到校,当众批评、训斥、指责学生及家长,导致部分后进学生家长只好将孩子转学或干脆不上学。
4.言行举止不文明:少数教师凡事讲条件,或是整日说些消极、贬损别人的话,挑拨同事关系,扰乱学校正常工作;在校外则更是肆无忌惮,言行举止极不文明。
以上种种不良师德表现,虽然发生在少数教师身上,但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声誉和为人师表的形象,危害和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如何建设好师德(How)
师德是教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行为准则,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它贯穿于教师教学过程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以上师德建设的现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
1.强化疏导,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人际环境
“疏”和“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疏通中引导,在引导中疏通。“疏”是为了正确地“导”,“导”则是疏通的目的,坚持疏导方针,就是要在师德建设中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生动活泼”,增强教育管理者的感染力、说服力、号召力、持久力和吸引力。
2.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思想觉悟
由于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所以不仅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还必须有真才实学。要具备真才实学,教师就得不断地勤奋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素养。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才能向学生传授真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说到底,愿不愿学习、钻研,有没有进取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面貌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
3.强化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的行为素质
加强师德建设还需要强化管理,建立师德激励机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和规范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努力形成既有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又有严格有序的校规校纪的局面,坚持人本管理与依法治校的有机结合。
4.教师要团结协作,互相学习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之一。叶圣陶先生指出,即使是一个伟大的天才,离开集体也是微不足道、无所作为的。教师,只有置身于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既然对广大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成了发展教育事业的紧迫问题。那么,怎样对教师进行职业德教育呢?我们认为可以从这样一些方面进行。
『贰』 师德论文
师德论文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作为班主任,身教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班主任是学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班主任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为人师表
李岚清副总理最近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地;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二、身教重于言教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一个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应该承认,目前,敬业乐教、无私奉献于教坛的教师是绝大多数,他们在工作台繁重,生活清贫的情况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与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的确令人可敬可贺,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也有少数教师在改革开放特定环境中表失师德和人格,在学生中、社会上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工作消极,纪律涣散;有的弄虚作假,活名钓誉;有的赌博成性,作风下劣;有的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有的计得患失,事必讲报酬。如此种种,都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因此,提倡“身教重于言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敬业精神
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呕心沥血对工作一丝不苟,即使碰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快乐不快乐,启发没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尽管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拮据,敬业者仍能以积极因素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台。
四、服务心态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着的蜡烛“等称号,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要像商口行业一样,将“为顾客服务”溶进“为学生服务”之中去,并且要具备这种心大态。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高高丰,对学生指东点西,把他们当作指挥的工具来使唤。教师在教学中的服务心态,不应只少数优等生服务,而应该平等对待那些后进生,因为他们同样也是“财富”的源泉。教师甚至要给予他们最优惠的服务,设法调动全心全意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且有特色的“产品”。此外,教师的课外辅导,上门家访,以及与学生的抵足谈心等,都可以看作是这种服务心态的具体表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种心态,才会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使“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更焕以光彩。
天地,也是一方包含情感的空间。姑且从理想境界的高度,来谈师德的高尚,要求:
1、师品,德高为师。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
2、师智。 学高为师,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个性鲜明的教育教学风格,把握教育问题的高超学术、和谐、感人的师生关系,无不闪现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智慧之光。
3、师能。技高为师,一、是要以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二、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三、是要有创新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教学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4、师表。身正为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考教育者和师德示范者。我国现代哲学家杨维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会则从,其身不正,虽会不从”。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是以对学生的整个起真实的影响,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师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高止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与各位同行共勉!!!
『叁』 找一篇关于“传颂美好师德故事”的文章
一、深入领会全会精神及思想。 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认真领会胡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全会提出的新观点,新思路,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同教育事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教学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资源。
二、观点明确,坚持科学发展观教育。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体现了新时期我们党的科学执政理念。在学习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亦应以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切实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由以外延发展为主向一内涵发展为主转变。自觉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统一对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的认识,以创新的精神培植教育发展新优势,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增强加快发展和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全校形成想发展、谋发展、快发展的浓厚氛围。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张扬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情感需要,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积极推动学校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三、认真学习了全国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深入领会了学习这些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的精神实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加强党的执政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质的关键。在学习中,我们认识到应大力弘扬“学高为师,行为示范”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认真贯彻是教体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意见》,探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努力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列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开展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营造教育活动的浓厚氛围。
四、树立“为民、务实、清廉”教育 在学习中,我们认识到应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努力做到风正、气顺、心齐、想干、会干、能干、实干、干好,用心把握,用心工作,用心落实。
五、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中,我们充分认识到要坚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结合学校教学实际,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明确自身肩负的“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不断增强“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的职业情感,做到淡泊名利,甘当人梯,扎根教育,无私奉献。
六、适应新课改的需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的教学技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 积极投身到教育改革的洪流中去,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探索新的教育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总之,在本次教育活动中,我们受益匪浅,今后将按学习的精神进一步实施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树教育教学典范。
『肆』 找一篇关于师德的论文,3000字以上
理想是崇高的,有了理想就不会为钱财和其他私利去奋斗。“获得”的是高尚的精神(或奋斗的幸福感生,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爱与严相辅相成,都是教育的条件、手段和动力。公正原则要求:爱,不是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或“自然好恶”,而是出于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责任感;严,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严中有度。教育不是知识的发售、更不是单纯的灌输,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态度、方法教育学生。 第三,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 如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和长进程度给予恰当评价,历来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根据教育劳动的特点,教育公正不仅仅限于在“分数”面前“一律平等”的“外表公正”,而是更注重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的“实质公正”。恰当地处理好“外表公正”与“实质公正”的相互关系,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尤其在当前“高分=重点学校=名牌大学=好工作=高收入”的背景一时难以改变的情的情况下,教师坚持做到在试卷,规则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抱成见,不循私情,规范准确,也是体现教育公正要求的重要方面。 第四,对学生“赏罚”要公平合理。 “信赏必罚”,原本是政治家们的用人之术。如今“赏罚”的运用已成为教师教育、激励和规范学生行为的经常性措施。教育公正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赏罚”,必须以教育为前提,必须在实施中做到“赏罚”有据、“赏罚”有度、“赏罚”公平。 所谓“赏罚”有据,是指“赏罚”必须有事实和规章的依据。 “赏”,一定要给予有立功表现的学生;“罚”,一定要给予主观上有过错的学生。并且要依据(符合教育行政法规的)规定行事,不能“政出多门”,更不能随心所欲。 所谓“赏罚”有度,一是指“赏”的面不宜太宽,搞平均主义;也不能太狭,而被少数“冒尖”的学生“垄断”;二是 “赏”不宜太厚。现在有的教师也崇尚社会上那套作法,动辄对 “好”学生予以重奖,其后患无穷。一方面,学校的财力有限,即便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一个阶段奖励过高,会给后阶段奖励形成压力,甚至无奖可赏;另一方面,也给得奖者造成赏一定要厚,不厚就刺激不起积极性的心态,滋长他们一味追求物质利益的不健康思想。再一方面,因为奖赏过高,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反而使多数人的积极性受到抑制。三是“赏”一定要以精神奖励为主。因为靠物质刺激是很难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觉悟的“四有”新人的。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发过这样的议论:“子之能孝者,必其不以亲之田庐为恩者也;臣之能忠者,必其不以君之爵禄为恩者也;友之能信者,必其不以友之车裘为恩者也”。旨望以物质利益来刺激积极性,连“孝子”、“忠臣”、“挚友”都培养不出,何谈培养大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孔子曾说:“不教而诛,非也,”说明“教”是教育的最高原则。“罚”,一定要有足够的惩戒性质,否则是不可取的。 所谓赏罚公平,是指教师在赏罚学生的问题上,决不能为个人的爱憎亲疏所干扰,要做到“有功虽仇亦赏,有过虽亲必罚”;不管是赏是罚都要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不能个人说了算,同时要让学生明了因故,这样才称得上赏罚公平。 第五,公平公正地处理涉及学生的各类矛盾。 公正原则要求教师在处理涉及学生的矛盾的时候,必须主持公道。必须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寻求相称的解决办法,妥善处理。要做到“公平如秤”,不偏袒一方,责难一方。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和社会公正向理想境界的逼近,教育公正的内容和要求将不断得到充实。 三、教育公正与学生人格的培养 公正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社会愈是进步,人们对公正的内在需求愈是强烈。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决不会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物质财富绝对量的增加。人们会越来越强烈地渴求社会关系中的公平公正,公正是人格尊严,人的价值的不可或缺的前提。 实践教育公正,是教师从教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是教师高尚人格和美好品质的生动体现,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公正、无私、善良、正直,能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体验到公正的合理性,从而成为他们成长的健康心理的基础。 第二,学校并不都重视教育公正。 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第三者要对教师的偏私与不公正作出准确评判往往有一定难度,教育公正或许也因此而成为人人皆知的“模糊问题”。有的学校从不重视对教师进行公正观念的教育;有的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实际存在的不公行为不加约束,甚至不闻不问,以致在一些地方,教师侮辱、体罚学生,随意罚没学生钱物,或考试送分、试卷泄秘、集体作弊等从教不公、从教不廉的严重事件时有发生。而遭遇此类不公的学生,多数不愿张扬,但却积怨于心。据笔者了解,学生或学生家长对教师的品质缺陷,最不能原谅或结怨最多的是教师的偏私与不公正。 第三,社会不良风气干扰教育公正。 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这是由教师肩负的神圣职责决定的。但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个职业群体,其实际的道德水准离不开现实的社会存在,并始终受到整个社会职业道德环境的影响或制约。当前社会出现的多元的价值导向,人们公正观念的淡薄,特别是干扰社会公正的社风、行风,是影响教师公正从教的外因。 直面现实,笔者以为,应果断采取以下对策: 1. 重视把教育公正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要让所有教师了解教育公正,重视教育公正,确立教育公正的价值信念,增强履行教育公正的道德责任感,正义感、使命感,坚定道德意志,全面实践教育公正。
2. 鼓励教师潜心研究和掌握教育和教学规律,选择公正合理的态度、方法教育学生。要力求做到内心公正与外在行为公正的统一、动机公正与效果公正的统一。 3. 大力纠正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尤其是关系风,人情风和“一切向钱看”的腐败风。要建立制度制止从教不廉和不公的行为。如从最常见的亲友托情“帮忙”、学生家长平白馈赠,到公开以考分、名额、文凭、学位换取或变相换取金钱等等。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和教育,对个别品行恶劣,严重违背公正原则并造成不良后果的,要公开揭露,予以重罚,直至开除公职,以纯洁教师队伍。 最后,综合治理教育环境,尤其是教师职业环境。要加大对《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提高全社会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和依法从教的意识和水平。教育行政部门,要经通过完善教育立法,倡导社会教育关系的公平公正,要规范教育“市场”,消除教育行业的“假冒伪劣”和无序“竞争”。类学校,要集中精力抓好教育,少一点“在教言商”,要通过依法治校,强化管理,保证公平公正原则在学校招生、收费、教育、毕业生推荐就业等各个环节都得到具体落实。 笔者设想,如果全社会能向重视国家司法机关司法公正和干部廉洁从政那样,关注教育公正和廉洁从教问题,教育公正的实现便有了切实的保证。师德论文 在开展师德学习的基础上,我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组成了一个教育教学的有机整体,其中教师起着最关键的作用,只有教师寓德于教,为人师表,才能使这个有机整体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一、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于程和王茂宇同学是两个听力有严重障碍的聋童,他们戴上助听器后的听力也不及正常儿童的十分之一。这给他们的学习和交往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也给老师传授知识带来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对着两个聪明可爱,渴求新知的孩子,我的心灵感到了强烈的震憾。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有责任让他们接受正常的教育,让他们享受到其他孩子能够享受到的一切权利。课堂上,为了让他们听懂我说的一句话,我经常口对口地为他们俩单独说上五、六遍。下课了,为了使他们读准一个字母,我几十遍地和他们一起重复那些单调的发音;为了和他们扫除交流障碍,课下我刻苦学习聋童心理学,仔细揣摩他们的独特个性;为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我更是抓住一切机会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和其他正常同学一样参加唱歌、跳舞等集体活动;面对他们的调皮和恶作剧,我一次次苦口婆心地与他们进行谈心交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的不懈努力,于程和王茂宇同学在听、说、读、写、算、唱、跳、动手实践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正常儿童的水平。在第一学年的期末考试中,他俩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于程同学还被评上了三好学生。二、 尊重家长,是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和永久的教师,他们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了调动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我定期把学校各个阶段的学习、活动等情况以《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发给家长,然后,请家长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反馈意见。每次的《致家长一封信》都是我利用双休日的休息时间完成的。信中要对全班的各项工作做全面总结,并要对每位同学的表现进行具体分析,列出在最近时期各个方面表现较好同学的名单。 这一做法,使家长对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很关心。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给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在实际工作中,我把学生在校的表现以《学校行为录》的行式及时反馈给家长,使家长能够详细地了解到孩子在校的纪律、学习、劳动等各方面的表现,再请家长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以《家庭品德表》的行式及时反馈给我。这一做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我通过《家庭品德表》,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在家的各种表现,为我真实全面地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我长期坚持这种信息交换,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优化育人环境。我将自己这一做法,撰写成德育论文《小公民自我教育行为录》获得了中央教科所举办的德育论文评比一等奖。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教师只有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三、 乐教勤业,是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通过师德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的关于老师劳动有“三重收获”的观念非常正确。他认为老师的劳动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学生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科研成果。正是这“三重收获”的观念,指引我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潜心钻研学与教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细细地体会着教书育人带给我的乐趣网络小班教学是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新型教学形式。为了制作出一个适合网络小班学生使用的识字课件,我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半夜,不会的就翻书,感觉不理想再重做。一遍又一遍的尝试,终于成功了。第二天,在课堂上展示这个课件,同学们欢欣鼓舞,非常喜欢,为激励他们多识字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指导同学们写好起步作文,我利用课余时间,从全班同学的暑假日记中选取了三十多篇优秀日记加以修改,又在每一篇日记后面加上了详细的批语,在自家的电脑上打印了25页。接着,我又自己花钱到外面的复印店给每个同学复印了一本。当同学们看到自己幼稚的日记被打印成铅字时,每一张小脸上都充满了喜悦和自豪。他练习写日记的劲头更足了。不断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寻找科学的育人规律,是勤业乐教的重要体现。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精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总而言之,通过师德学习,我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尊重
『伍』 教师 师德 论文文献资料有哪些
http://epub.cnki.net/Grid2008/brief/result.aspx?&PageName=ASP.generater_searchindex_aspx&DbPrefix=SCDB&DbCatalog=%e4%b8%ad%e5%9b%bd%e5%ad%a6%e6%9c%af%e6%96%87%e7%8c%ae%e7%bd%91%e7%bb%9c%e5%87%ba%e7%89%88%e6%80%bb%e5%ba%93&ConfigFile=SCDB.xml&DBViewType=FullText&db_value=CJFQ%2CSCPD%2CSNAD%2CSCSD%2CSOSD%2CCDFD%2CCMFD%2CCPFD%2CCCND%2CSTJD&NaviField=%E4%B8%93%E9%A2%98%E5%AD%90%E6%A0%8F%E7%9B%AE%E4%BB%A3%E7%A0%81&orderby=relevant&txt_extension=xls&txt_1_sel=%E4%B8%BB%E9%A2%98&txt_1_value1=%E5%B8%88%E5%BE%B7&txt_1_relation=%23CNKI_AND&txt_1_special1=%3D&sTab=normal&navicode=
『陆』 优秀师德的论文
价值创造为中华——原创有价值的论文,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论文,有历史意义的论文!
『柒』 谁知道关于师德的文章
师德无价。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
再没有什么比师魂的阳光更有无穷的魅力的了。
再没有什么比师行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的了。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现在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几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己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
说起来,教师这职业到底给了我们许多,比如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心态,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一个三餐准时的习惯……所以,那些多年不见的朋友听说我做了老师,往往都会问:你的薪水高吗?你的待遇不错吧?
可是,即使是再关心我的好友,也无人问及,你幸福吗?
我幸福吗?
幸福是什么?也许我们记住了许多快乐的场面,可幸福却是一种自己灵魂的问答。
当然,你完全可以选择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获得幸福。但当你身为一名教师,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就去爱你身边的孩子吧,像宽容你亲人的小脾气,和原谅你的孩子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记得有这样一篇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身受盲聋哑三重残障,七岁以前一直生活在无声无息、没有光明的混沌里,直至遇到了生命中的天使——她的老师沙利文。沙利文老师用了毕生陪伴这可怜的孩子,将她由一个无知、粗鲁、暴躁的动物,变成了一个勇敢、博爱、发现孩子们一个小小的进步时,无不欢欣雀跃,这样巨大的幸福感难道还不够吗?
几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溶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 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皮格马利翁能用真情使石头变成少女,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上帝,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我面对的全体学生。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但是,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我不是没有想过三尺之外的世界,然而,当清晨走进校园,面对一个个标准的队礼,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当课间跟孩子们泡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终而丢不下九月的承诺,离不开那笑靥的花朵。
今天,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并驾齐驱为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育人”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而是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做好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我不可能把学生步入社会后几十年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但我可以培养他们扎实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探求新知的欲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造的本领。虽然我不指望能培养出多少“牛顿”和“爱迪生”,但也绝不能让“牛顿”和“爱迪生”在我的手中埋没。正因如此,我愿以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诚挚,投身于教育改革的风尖浪头,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赢得世人的尊敬,社会的肯定,努力实现我真诚的育人理想。
『捌』 教师永远走动的心师德文章学习
爱心无价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您也许会惊奇地问:“那是什么呢?”我将毫不迟疑地回答您:“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自我牺牲。
还记得六年前,我第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显得那么的局促和紧张。但讲台下那五十多双眼睛所传递的好奇、信任与敬佩,让我暗暗地松了口气。然而他们很快发现了我的友善,对我玩起了“欺生”的把戏。对此,我怒不可遏,将他们狠狠地训斥一顿。从此以后,课堂纪律明显好转,但我也发现,孩子们眼中的光芒在渐渐泯灭。我的心不禁颤动起来,是不是我做错了?这时一位老教师及时解开了我心中的困惑,熟知孩子心理的他告诉我,其实孩子们并不是真的想捣乱,而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他还给了我一剂“灵丹妙药”--“爱心”,七年以来,我时时刻刻都在用心诠释这两个字的真谛,用我的爱心感化、教育每一位学生。
身为一名教师,我深深懂得,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我们要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这种“爱”源于高尚的师德,这种“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这种爱能超越一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的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首要目的是传授做人的道理,其次才是知识技能。要把学生教育成为一个爱他人,爱社会的人,是不是让学生背背日常行为规范?或者多上几节思想品德课?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的我们,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只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学生。
岁月匆匆,我在教师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六年,经过了这么多个日日夜夜,我也经历了很多的酸甜苦辣。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让我们用爱心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让我们携爱心同行,不犹豫,不彷徨,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吧!
在爱的名义下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弹指一挥之间,我已为人师快六年了。有人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有人说,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目中,老师是一个最亲切、最智慧、最伟大的形象。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只有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老师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那么教师职业是苦是乐呢?
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我们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么,是什么构成了无数教师兢兢业业、勤于奉献、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内在动力呢?是什么使教师甘为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呢?我想那一定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的热爱,是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让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于细微处显精神,于小事中下功夫,在简单却又伟大的教育工作中体验人生价值实现的满足。“孺子牛奖”获得者几十年如一日扎根青海高原的乡村老师刘让贤的所思、所想、所为,恰好是一个最有力的说明。他说:“我的生命在一批又批孩子们身上延续,我的乐趣在一代又一代孩子身上寻找,我的幸福在一年复一年的工作中获得。”
除了师德,我们不得不提的还有师爱,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冰心老师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师爱是学生树立良好品质的奠基石。面对一张张童稚的面孔,一双双求知的眼睛,难道只要教会他们知识就足够了吗?错了,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更重要的是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现在的儿童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得到了家庭太多的关爱和照顾,很少去关心别人,这就需要老师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撒下爱的种子。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记得有一次,班里的一个小朋友因为消化不良吐了一地,教室里马上布满了难闻的气味,孩子们一个个捂起了鼻子,露出厌烦的神情。还有的在旁边叫起来“臭死了、臭死了”,我并没有批评他们,更没有露出厌烦的表情,而是耐心地帮孩子擦干净身上的污物,一点都没有嫌脏,然后拿来簸箕、扫帚,打扫地上的呕吐物,看到我默默地打扫,孩子们的小手都放了下来,一个孩子小声地和旁边的孩子说:“我觉得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听了孩子的话,我由衷地高兴。更令我欣慰的是,几天后,又有一个孩子生病吐了,这时,孩子们都不再大叫着嫌脏了,有几个懂事的孩子还马上拿来了纸巾递给那个呕吐的孩子。就是老师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我用自己的爱,自己的行为感悟他们,使他们在品德上有了可贵的进步!
其实,当家长们把孩子托付给我们时,就把自己此身的希望和自己未来完全嘱托给我们,这是一种怎样的信任和期望啊!因此,教师这个职业不仅仅是一种光荣,更是一种责任。人们常说,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乏味的,没有创造的生活是平庸的,没有燃烧的事业是无奈的。教师职业也有其苦,有其乐,可是苦中有乐。
让我们身在校园,心怀天下吧!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身份,以教师的名义,走过这段无悔的苦乐年华。让我们在这个平凡但是崇高的岗位上继续奉献,把我们的爱,我们的情,我们的德都留给孩子们。
用爱播撒希望
“有一首最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道风景线最为 记/那就是诗魂/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无数颗炽热的心/我们用爱播撒着希望。。。。。。”这道诗是高中毕业班中,我们的班主任孙老师送给我的,6年来,我一直珍藏在心底,每每想起它,就好像回到了孙老师的身边,就好像又见了她新切的笑容。
孙老师--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数学老师。就在她我们刚上高三,她还有一年就要退休时,被查出患有淋巴腺肿瘤。要求立刻手术,可孙老师把化验报告一揣,又站在了讲台前。她知道,学校教师紧缺,同事们担子重;她知道,学生正在关键时期,差生刚上路;她知道,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假期过去了,开学时,大家惊喜地发现了孙老师又回来了,尽管经历了8小时大手术的身体仍很虚弱,尽管腮边的手术疤痕还鲜红如血,可孙老师像不倒的青松,又屹立在讲台前。“起立!”大家刷地站了起来,泪珠在每个人的眼眶里打转,顿时教室里响起了春天般的声音,大家发自肺腑地喊到:“老师好!”这感人的一幕我久久不能忘怀!
是孙老师崇高的胸怀折服了我,“教师”这个神圣的名字也从此在我的心灵里烙下了印记。当我师范毕业时,真正踏上教育这方热土时,我觉得自己仿佛走进了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刻。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为了祖国未来无数的瓦特、牛顿、爱迪生,我将满腔的爱尽情赋予了我的学生。多少个中午,当人们午休的时候,我在教室里和学生谈心;多少个晚上,当人们被精彩的电视吸引的时候,我还在灯下认真地备课、批发作业。为什么?因为我始终相信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一颗纯净的种子,都会在教师爱的沐浴下长成参天大树;每一双稚嫩的脚步都会在教师爱的牵引下变成我们民族巨龙的鳞爪,也正为这个,我虽累,但乐在其中。
去年9月10日,清晨,当我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教室时,同学们突然意志说到“老师你辛苦了,祝老师节日快乐,伴着动听的声音,班长手棒一束鲜花徐徐向我走来。。。。。。这是梦吗?这似乎只有在电视、电影里才能看到,但这不是梦,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都发生在我眼前。“我们爱您”同学们清脆的声音响彻教室。这是学生对老师崇敬喜爱之情的最真表达。泪水打湿了我的眼眶,我激动的说:“我也爱你们。”学生们全体起立鼓掌,一时间,掌声扇动着泪水,泪水浸泡着掌声。。。。。。
这一幕似曾相识,对了,在孙老师的课堂上不也是这样吗?一颗真诚的心融化了几十颗火热的心,这是心与心的交流,这是爱与爱的传递!
我的耳边又响起了那首小诗:“有一首最为动人/。。。。。。
高尚的师德,心灵的归宿
记得小时候,父亲问我:“你长大了干什么?”“当老师!”是的,小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教师。为了那梦想,常常召集几个小顽童,墙上挂上一个小铃铛,用手摇几下,表示上课了,然后便摇头晃脑的讲起了连自己都一知半解的“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那种庄严而神圣的感觉便油然而升,长大后,当我带着大学校园青春的踏入一中校门时,当我开始成长为一名教师时,才真正懂得了这已不再是一种游戏,而是一种事业,伴着这种事业要求我具备高尚的教师道德、素质,这才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俗话说:“教学是一个良心活儿!” 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习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师德高尚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一中早已是邯郸的一流学校,社会各界人士都已认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校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那是因为我们有一支过硬的领导班子,更离不开教师们辛勤的付出。我们随处可以看到,我们学校的教师无时无刻不在起着示范作用,以他们执着的精神、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一中发挥着光和热。多少次老师们都是带病上课,多少天老师们都是以校为家,多少位老师都是一个班主任,三个班的课,孩子尚且在读书求学的关键时刻。然而,他们无怨无悔,他们不曾抱怨。
当看到学生们羽翼丰满、展翅高飞时,他们倍感欣慰;当他们听到学生“老师,您辛苦了”这 普遍的问候时,艰辛都已烟消云散,唤来的又是旭日东升的明天。
有人说,从来没有哪一个职业像老师一样付出如此的多。是啊,他们只求付出不求回报。说无私吧,太老套了,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们的老师呀,在世人肆意践踏良知时,却用生命去维护,一遍一遍地向学生们讲述着真、善、美,不惜付出毕生的代价,何以为证?夜晚的星光可以作证,校园的梧桐树可以作威作福证,桌上大大小小的药瓶可以作证,那在门口等妈妈回家冻得瑟瑟发抖的孩子可以作证!
“勤勤恳恳、默默无闻”这是老黄牛的精神;“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是蜜蜂的精神,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就是蜡烛的精神。可以说每种产物的存在,都有年一种精神支撑着它。教师的存在呢?支撑它的就应该是这种高尚的师德吧!
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三个日子: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叫无奈,今天叫无畏,明天叫无悔。“到年迈花甲,蓦然回首,感慨平凡孕育了伟大,生活赐予了幸福。因为我在一中找到了我心灵的归宿,从教人生我有泪无悔。
光辉的事业 崇高的师德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
首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曾经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颈不能转,腰不能弯,腿不能曲,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其次,规范文明行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再次,关爱每位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史烟飘过,回看今天。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玖』 求一篇师德师风的论文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之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从“学”与“行”的关系看,二者不可偏废,相辅相成。崇高德行的养成要靠学问修养,高洁的品行又为“学”提供保障。“学为人师”与“行为世范”二者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突出强调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理想与实践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求全体师生将治学与为人、认识与实践、知与行在高标准上统一起来。莘莘学子不管是在校学习时,还是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后,都要不断学习进步、求真创新、敬业乐群、为人师表。
“学为人师”与“行为师范”二者的统一,应当体现在一个人一生不懈地求知和实践的过程之中。在“学”与“行”的关系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等格言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其内涵,但它们偏重于对一种事实的静态指认,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则强调一种追求卓越人生的状态,它将“学”与“行”统一在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中,更突出了人生有为的强烈进取心。“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每个人都会在人生中遇到各种困惑,有了困惑就要多方学习、多方探求,这样才能使认识水平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学问无止境,人生探索的道路亦无止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正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上下求索、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概括了北京师范大学对全体师生的期望和要求,集中地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理想。同时,由于它恰当地表明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薪火相传的教师教育理念,因此也成为新时期中国教师教育普遍追求的目标。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引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勉励广大人民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勇于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也展现了丰富高远的人生追求,总是能够给每个接触它的人以深深的震撼和启示。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它超越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人们砥砺人生的座右铭。多年来,社会各界众多人士广泛地引用北京师范大学校训,称赞这一校训。可以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所折射出的文化精神既是大学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弘扬,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拾』 以(评论那些有失师德的老师)为题,写一篇论文。至少500字
曾经不止一次地目睹老师将快要考试的试题偷偷告诉一些差生,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当考卷天女散花般落入学生手中,多少考生眼中放光奋笔疾书,幕后老师欢喜,预示着一场被掌控的胜利到来了。对于某些学生来说,这是对父母的交代;对于某些老师来说,这是对上级的保证;对于另一些学生来说,这是对自己的欺骗;还有一些学生在这场阴谋的胜利赛事的整个过程中因两耳不闻被不公平地作为细沙流失掉了,于是,这些人的胜败与否全凭自己,可是真相大白时,人比人,气死人。而所有一切的主控官是衣官整洁的老师。
这样的一场考试中,出题的是老师,泄题的是老师,监考的是老师,改卷的是老师。这样看看来,老师不仅是我们学生求学路上的引路人,而且是分数的垄断者。一连几次出现如上盛事,许多学生无心问学,一心想念着考试前夕获取滚烫的部分试题,一取佳分。这样难道不比勤学苦读的之人夺取分数更省力更快捷?回答绝对是肯定的。
在小学在初中,温暖都抱着书读啊读,啃着题做啊做,为的是什么?是考学。老师们经常让考试,目的是想测试大家的学习情况忽然应付考试的心态能力。我们哪知道有泄题一说,做多也是猜题,都知道命中率微小,也就不去瞎撞运气而是努力学习。那时,大家会学习也爱学习,学到的是深入浅出的知识,现在连课本上浅薄的知识都不能运用自如。一位老师曾批评我们:你们,学不会学,玩不会玩!还会干什么?真是这样,我不能说是老师们的教育出了错,更不能说是老师的道德出问题,只能说什么需要检讨,老师也应该稍微反省一下自己师德的价值所在,真的只是看到某些学生拿到虚伪的分数高而高兴?真的只是想达到教学指标而满足?
也许,我不明白为人师的难处,我不知道个人主义在面临晚生内存“濒危”的重要性,但我懂得当老师看到自己的学生渐渐优秀起来成熟起来,那份欣慰就是为人师的价值体现。
老师曾说: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我相信,面对自己真实水平的鉴定书时,所有人一样公平。曾经,我们为分数而学习,老师为教育而教育;现在我们为学习而学习了,老师却为分数而教育了。我不认为这是一种前进,也不认为这是停滞,感觉是否倒退了?
在我呈现给老师一份作品时,他的眼睛还是为我鼓掌;当我犯了错误,老师还会指责;课堂上的老师更是精神百倍,不管下面学生是倒下一片还是东张西望,都将知识**裸地呈现给学生。我想学生不要老师为学生呕心沥血的,学生最想要老师作学习道路上最亮的灯,着逆行内地教导我们。
教师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是师德所在,不论何处。表面上道貌岸然,私底下行为鬼祟,这种人更不适合为人师表,适合盗窃。特纳说:全世界人们似乎都沉迷在一种紊乱的个人主义之中,而那种个人主义则反映我们性格的支离破碎的紊乱状态。当教师学历节节高升,道德却呈步步后退的趋势,我们怎么办?